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更多此類問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 直指人心.以心導行 --夢參老和尚

您是本帖的第 2015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直指人心.以心導行 --夢參老和尚
小江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4687
積分:59083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27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小江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直指人心.以心導行 --夢參老和尚

美佛慧訊 第七十四期

捨離的智慧--直指人心.以心導行

夢參老和尚


我們為什麼要學佛,學佛之後對我們又有什麼好處﹖要如何才能把佛法和我們的生活與工作結合起來﹖若我們能把所學到的佛法,應用到自己的生活,這樣學佛才有意義。現在跟大家講「怎樣能夠使佛法和你的生活、工作結合在一起」。

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佛法最了義的就是發菩提心、行菩薩道、證菩提果的過程,在家學佛工作忙,事情也多,要怎樣發菩提心﹖行菩薩道﹖證菩提果﹖如何把佛法跟你的工作及生活結合在一起來修行。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會遇到很多的人、接觸很多的事,遇到人該怎麼處理﹖遇到事時,又該怎麼處理﹖我想跟大家談談這個問題。

首先要知道佛的涵義。「佛」,印度話叫「佛陀耶」,譯成中文就是知覺的覺,覺悟的覺,就是覺悟;再淺顯一點說,就是明白,你要是明白了,就是佛;要是不明白、糊裡糊塗的,就是眾生。學佛就是學覺悟、學明白的方法,用這個方法能使我們明白,使我們覺悟,我們就把這些方法運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上,至於要怎麼來運用方法呢﹖


悲心與出離心

發了菩提心之後,第一、要有出離心,要怎樣生起出離心呢?就是要認識這個世界,認識你當前所生活的環境,若是認識了當前所生活的環境,你就不會受環境的迷惑和傷害;能夠隨順這個環境,使這個環境中生存的一切事、一切物、一切人,都能夠愉快安定,你就是行菩薩道了。

這次我們在醫院演講,這所醫院裡所有的醫生、護士、勤務人員都是在行菩薩道,這就是菩提心中的大悲心,要能對一切人慈悲,醫生對待病人要付出大悲心,這個大悲心裡頭就要有智慧,沒有智,大悲心就生不起來。這個大悲心是「愛見大悲」。當你看見那些失去工作能力,甚至失去生活能力的人,如病人、斷氣的人或植物人,你總能想到他們的痛苦。如果你能設身處地的用佛教導的方法去愛護他們,幫助他們,使他們能認識痛苦是怎麼來的,這樣這個工作與環境,對行 菩薩道、發菩提心的人而言,是一個特別好的環境,能夠這樣想,你對這個工作就能有耐心。特別是學佛的人,這就是你行菩薩道最具體的,最現實的一個環境。

要發菩提心,首先要具足出離心,這個世界沒有一樣事情是快樂的,因為不快樂,你就不會貪戀。面對世間所有的事物,不會爭名也不會奪利,不會去貪戀;因為你生起了更大的慈悲心,對你的患者就能愛護得更好一點,為了希望他能減少痛苦,就盡你的力量幫助他,這樣你的大悲心就生起來了。

但是發大悲心要有智慧,必須觀照。因為我們都是凡夫,我們的耐心是有限度的,有一種煩惱特別重的患者,經常會罵醫生、罵護士;還有植物人,你們如何愛護這些失去知覺的患者﹖這真正得要具足大悲心。你要隨時發願,願他們能夠恢復知覺,我們發願是一回事,他們能否得到是一回事。這是走你自己的菩提道,發了這個心,這個心就是明白的心。


菩提路與方便道

上面講過,「佛就是菩提,就是覺悟」,菩提也翻成覺悟。你要自己明白,也讓一切眾生都明白;但是從你發心走入菩提道,一直到達成就佛果,是很艱難的,路途非常長,不只是我們這個地球上所說的十萬里、百萬里。我們知道,念阿彌陀佛要往生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要經過十萬億佛土,一個佛土有三千大千世界這麼大!地球只是小千世界當中的一個小洲,所以這條菩提道,路很長。你走這條道路,也有很多種,有智慧的人,就有方便善巧,方便道就多了。譬如護士在 照顧病人時,要想種種方法減少病人的痛苦,手術、麻醉……等都是方便道,有了方便道才能減輕病人的痛苦。

學佛也一樣,行菩提道,也有好多條道路通向菩提果,佛所教導我們的,要經常思惟,現在我們生存的現實生活及周圍環境,都是苦的,這個世界本身就是苦,而且是在這裡頭忍受苦。為什麼要忍受呢﹖這叫業不由己!不想忍受也不行!在忍受苦的當中,我們還要找出各種形式的快樂!一般人認為是快樂的事,但從佛學的道理來講並不快樂,這就是一種苦的因,將來要受苦的果,如果你在這不快樂之中能產生一種快樂──求你的心安,心裡的快樂,這就是佛所說的方便道。


智慧與觀照

要怎樣離苦﹖怎樣得樂﹖在受苦或生病或受災難等,種種不如意的時候,你要觀苦,知道苦是無常的,這樣你就能用智慧的力量去克服它。因為你知道這是無常,它不會常在你身上壓迫,這樣苦就會很快消失了。

假使沒智慧,又沒大悲心,就無法忍受這些苦,反而把你的苦轉嫁他人。就像搶劫犯或強暴犯,他們只想得到自身的快樂,若因缺錢而去行搶,那是苦上加苦,解決不了問題!如果人人都能學這種明白的方法,就不會自討苦吃,不會苦上加苦。

至於要怎麼樣才能減少痛苦呢?要觀想。觀想我們所受的都是苦,不受,可以不受嗎﹖可以。要怎樣才能達到不受的境界呢?不去貪求!少一點慾望!這需要觀想,知道自己所處的環境,就應當安心的付出自己所應付出的,得到自己所應得到的,不要另外去攀求,也不要佔別人的便宜。遇到有人對我不好,侮辱我或罵我、輕賤或奪我的利益,損害我,我們應當忍他、讓他。佛教導我們要忍,而這個忍並不表示我們卑賤,忍也不表示我們沒跟他奮鬥的能力,這種忍是一種智慧,讓他是成就他,不讓他再去造業,這裡頭就要有智慧。學習這種智慧時,你要先認識一切事物都是無常,並不是用貪瞋癡得到的就能保得住。保不住的,你知道無常,一切都是假的,人的壽命才多少年?最後不是什麼也沒有了。

所以在醫院裡看得最清楚,你認識到了,就不會被迷惑,這樣能使你的出離心更堅強,大悲心更堅固,智慧心更增長。但是這裡頭還有很多方便的道路,你想走這條道路,如何能忍下去呢?這必須得學,看看我們四周的那些榜樣,那些有智慧的人是怎麼做的,這些道友並不一定是出家人,有的學佛很多年,看他們怎麼做,怎麼付出,就向他們學習,照他們的樣子做。我們最大的榜樣是佛,因為他才是最究竟明白的人,我們照著他的話去實踐,不會錯的!這就是從發菩提心到證菩提果的方便道。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6/9/22 下午 08:38:33編輯過]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6/9/22 上午 08:36:18
小江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4687
積分:59083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27日
2
 用支付寶給小江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慈.悲.喜.捨

大悲心也是方便道的一種。我們經常說「慈悲喜捨」,「慈」就是想辦法讓別人快樂,讓別人離苦,讓別人歡喜。佛想了很多的辦法,教你怎樣離苦,離開苦你就得到樂,你對別人慈悲,照樣是對自己慈悲。首先,你不煩惱,如果你經常笑臉迎人,對誰都不煩惱,誰惹你了,你也不煩惱總是歡喜心。如果你看到一位向你瞪眼的人,你的心情會如何﹖看到人家恭恭敬敬的,歡歡喜喜的對你,你的心情又如何呢﹖

「喜」就是歡喜,就是你對人內心永遠保持歡喜,這就很難了。任何憂愁或煩惱的事,你知道這都是假的,是一種現象,會損害你的慈悲心和智慧心,這就要觀照了。通過觀照,就能看得破,知道一切事物是無常的,就能忍受,就不會去爭不去計較,能看破這個就不容易了。明白了還得放下,不要去執著,這樣才能生起歡喜心。看破了,放下了,才能捨。若你能盡量發揮佛教我們的方法──「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你就能受用無窮。

問題是,一聽到「捨」大家可能慌;給別人幾個錢、捨點衣物,是最基本的捨。我說的「捨」不是這個,而是捨去你的知見,當你看問題時,不要以為自己所說的都是對,聽聽別人的聲音,這也叫「捨」。

捨自己財物,得量力而為,有些人捨完了,就生煩惱,這是自不量力,不要過份,因為你還沒有達到那個程度。至於捨身或捨自己的家庭或眷屬,那就更不容易了。就拿出家人來說,不管男女,發心落髮的那一念,及至真正落髮都是「捨」,這捨不容易啊!

「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一念瞋恨心,一發脾氣,丟身家性命的例子多得很!瞋心一起一百萬個障門都開!由此可見這一念瞋恨心多可怕啊!因此你要捨,為什麼「慈悲喜捨」的「捨」放到最後﹖就是因為捨不容易,特別是捨自己的身體或看法。人的主觀意見通常是很深的,以為自己都是對的。我說這話不是說,看到別人不對也不爭,而是需看因緣,得有方便善巧。有了方便智慧,就能適當的幫助,讓別人能接受;不適當的幫助,徒增他人煩惱。有些人自己信佛之後,看到所有的人都想幫助他脫離生死輪迴,勸他信佛。不要熱心過頭了,如果他沒這種因緣,你怎麼度也度不了。因緣得遇合,先得有那個因,這樣你想幫助他的緣才能成就;如果他根本沒有那個因,就算信佛了,你又怎樣去幫助他,使他更進一步呢。

一般人開始信佛的目的是,希望佛能幫他解決困難,菩薩能救度他,要是精進沒退墮,佛菩薩就幫他發財;生病了,因為有佛菩薩的幫助,病苦就沒有了,那是他未明佛法的意思。為什麼有人求了,卻沒得到福報﹖過去沒做過有福報的事,今生想要有福報、想發財、想得富貴,怎麼可能呢﹖不可能的!你得先從這些方法學起,等你真正明白了,不必外求,就在於你自己的心,這點大家要特別注意!我們信佛之後,恐怕都是向外求,藉著外來幫助,最後還得明白你自己的心即是佛。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句話必須經過幾道解釋,才能使你相信自己的心。現在我們的心是妄心,不是真正佛的心。我們要先發菩提心,再行菩薩道,直到證得究竟,也就是證得自己的心。所以要有信心,既然信你的心,就用你的心來對治你的煩惱,對治那些痛苦、危險與惡難。自己能夠救度自己,解救自己,當我們還沒有達到這個程度時,最初就是信佛,佛是已經修行成就,已經究竟明白他的心!因此我們要向他學,學一切的菩薩,怎樣能使這個心快一點明白,使我 們不糊塗。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一開始我就跟大家說過,學佛要跟你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譬如家庭主婦,在家得做飯、做菜給全家人吃,這是不是行菩薩道﹖是不是菩提心呢﹖如果妳認為只是做飯、做菜,圍著鍋臺轉,那就不是菩提心,而是迷惑;如果妳認為這是行菩薩道,妳要照顧周圍的眾生,讓他們吃了妳做的飯,都能明白,能發心,能沒三災八難等痛苦;吃了妳做的飯能發菩提心,漸漸行方便道,行菩薩道,漸漸能成佛;這樣,妳做飯就不只是做飯,而是供養眾生,乃至使眾 生都能得度。

再說醫生治病,治病能去掉身上的痛苦,這是物質上的,隨便你怎麼治,到老他一定得死,不論任何人都一定得死,這點是肯定的!你把這病治好了,只能減少他當時的一點痛苦而已,你不能讓他不死,死是既定的,你應當怎麼幫助他,發心讓他恢復原來的自信,消滅他一些妄想煩惱和障礙呢﹖心病就得用明白的法,去對治他的糊塗病;身病要用藥物,但沒有藥物能把病完全治好,只能多延續時間而已,不論你的勢力有多大、財產有多少,你想待在這個世界上不死亡,是不可能的。但人人都有這種迷惑,就是不相信另外有一種方法,能夠使你明白,能夠永遠不死,這不是肉體而是心靈。

這個「心靈」就是上面所講的──真正的般若心。當你有智慧時,任何事都明白,都能知道前因後果的一切過程。我們今生所受的,有智慧的人就會觀現在我受的,就是過去自己所做的。明白之後,看一切事、一切物,一切人,你會感覺到一切平等平等,沒有不平等的,自己做的自己受,有什麼不平等的呢﹖我們心裡不平,為什麼壞人還能那麼享受﹖而某人對人不錯,布施行善,但他一生卻坎坷,這是因為我們沒有智慧,不知道他過去多生以前做過什麼,我們只是看到眼前這個樣子。當你有智慧、明白了,你就知道原來這都是他過去生自己做的,現在他所受的是應該的,這樣就叫平等。佛教所說的「平等」就是這樣的說法,在因果律方面講平等,自做自受的平等,這也就是菩提心行菩提道的一種方式。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6/9/22 上午 08:36:42
小江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4687
積分:59083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27日
3
 用支付寶給小江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師父引進門.修行靠個人

我介紹了很多跑道,但路要你們自己去走!就好像不論你從那個方向,都可以來到「榮民總醫院」一樣,不一定要走同一條道路,這就是一種觀。並不是說這種觀適合某人做,某人修一日就能成就;某人修就不能成就,不能成就的是因為他過去生沒學過,或不是這個根機,那就換一個跑道,學另一種方法。

修行,有很多種方法。有念佛、持咒、誦經、打坐、習襌觀……,選擇一種適合自己和自己相應的去做,但不論是那一種,都不要離開現實,不要離開我們的生活與工作。不論你作什麼工作,在你的工作本位上,把佛所教導的方法,把你所學到的佛法,運用在工作上,你會得到很好的效果。做任何事要專心一致的注意在這件事情上,不要這樣做做、那樣做做,手裡做著這個,想的卻是另一個,這樣你的心不住,不住就是妄想心非常重。當你念經就住在念經上,學佛時就住在學佛上,當你護理病人時,就去護理病人,這就叫念住。

不論做什麼,你的念頭就住在上面,這樣事情就會做得很好。這個「住」的念頭,是從佛那裡學來的,這麼做你就會得到一定的效果,這就叫「專心一致」。學佛如是,參襌也如是。坐襌時先把身調好,身調好,再調呼吸,呼吸調好再調心,這樣才能靜下來,才能漸漸的入。念經時也一樣,讀誦大乘經典時,一句一句的念,清楚明白的念,不要嘴念著經,心想到別處,妄想紛飛,這樣就不能契入,也不會進入。

當你看護病人時,一心一意看護病人,心住在看護上,若你是佛教徒,就用佛教的觀點,把念經的功德回向他,減輕病人的痛苦。有沒有人不專心呢﹖還是有的,那一行那一業都有,尤其是出家人要是都能專心上面所說的,早就成道業了,我說的這個方式,就是把佛所教導的道理,運用在一切時,一切處,這就跟你的生活結合起來,在生活當中,你既不厭煩生活,也不貪戀生活。

上面講的「出離心」是厭煩,厭煩是不貪戀六親眷屬及世間這麼多的眾生。並不是我要走要出離了,他們干我什麼事,我管不著,這就不是菩薩心了,大家能體會得到嗎﹖

除此,我們要有愛心,但是這個「愛」不是一般的愛,而是「大愛」。「愛」是慈悲心的一種,要如何發揮平等的精神,對一切人都如是。如果看到相貌長得很莊嚴的,就對他特別客氣;看起來醜陋又髒又臭的,從你眼前經過,你就嫌他氣味多,躲他遠一點,這就不是平等心,學佛的人不應該有這種的心。我講「平等心」、「愛心」、「慈悲心」,這都牽連到「出離心」,念念想出離,念念度眾生,念念對這個世間不貪戀,念念捨去這個世界。大家都知道「家家觀世音菩薩」,在極樂世界不是很好嗎﹖觀世音菩薩怎麼會跑到娑婆世界來﹖他本來是男相,為什麼會現女相呢﹖這就是他大慈大悲,示現女相度眾生更方便一些!觀世音菩薩的出離心具足成就了,他知道眾生還沒有出離心,所以就到這個世界來勸眾生,不要再貪戀這個世界,要認識這個世界是苦,在這個世界找享受是沒有的,一切受都是苦,你要「觀受是苦」。

剛才講的心是「真心」,現在大家用的心是妄心,是妄想。念念在變,念念不住。我剛才講「念住」,就是要把這個妄心止住,我們的妄心是念念不住的,所以心無常。

「觀心無常」是說我們的妄心,妄心不是住,不是常,它的變化太大了。一個人從早晨睜開眼晴,到晚上睡覺,一天之中多少念頭生起﹖自己都不知道,也弄不清楚!除非有定力的修道者,才能夠住,否則我們都隨著環境轉!外面的環境變,你也跟著變,所以要「觀心無常常」。

「觀法無我」,「法」是指一切有形有相的,包括我們的身體在內。我說這個法是「有法」不是「無法」。「法」就是環境,各式各樣客觀的事物,不要把「我」擺進去,沒有「我」。

我們也承認「一切法無我」,但是就是不能悟入,不能領會,為什麼說我們承認呢﹖我們說「我的眼晴,我的鼻子,我的耳朵」或「我的,我的,我的」,全是「我的」啊!並不是「我」,「我的」並不等同於是「我」,所以說這個身體是我,這是整體的我,但這是因緣和合的,你不得不承認,「我的眼睛」不是「我」,沒有眼晴成了瞎子,「我」還是存在,聾子沒有了耳朵,只是聽不見而已,那是「我的」耳朵聾了並不是「我」聾了。整個身體,「我的」心、「我的」眼睛,不論那一部份都是「我的」,每個人說話都是這樣,為什麼呢﹖如果耳朵、眼晴不是「我」,這身體不是「我」,沒有了這些,「我」在那裡呢?因為這就是「無我」,根本就沒有「我」,「我」是怎麼來的﹖是一切法因緣和合而緣起的,這個不是真實的,當緣散滅了,「我」沒有了,如是觀一切無我,「我」還貪什麼!「我」還執著什麼?

這樣能使你看破一點,幫助你看的破、放的下。


舊事成空莫可追放下自在身清明

能看得破、放得下,日常生活當中就會活的愉快一點。如果起煩惱了,就坐下來想一想,為什麼要這麼苦﹖為什麼要煩惱?煩惱和苦都是自己找的,心不安定,煩惱很重的人,都是不肯靜下來想一想,如果肯靜下來想一想,就不會煩了。

還有,我們總愛想過去的事,過去的都已經沒有了,還要回憶把它拉回來,特別是年紀大的人,總把三、四十歲,精強力壯的事拿來回想,「當年我怎麼樣、怎麼樣!」……。過去的,早就過去了,何必拉到現在﹖你貪戀不捨,就看不破,放不下,沒生起出離心,沒有出離心,你的大悲心就不可靠。因為你的大悲心是從貪愛心出發的,如此怎麼能生出智慧來呢﹖心念盡是貪愛是長不出智慧來的。你得先消除這些貪愛,才能漸漸覺悟,才能「明」,怎麼能生起「明」呢﹖這要先觀照,先觀想自己的心,做事時感覺很煩悶,事情現前時,腦筋要先靜一下,想一想,想一想就是沉澱一下,讓心靜下來,才能生出智慧。如果你想學一點智慧,要跟隨佛的教導,就要明白佛所說的那些法。

佛就是覺悟的覺,覺悟者所說及所教我們怎麼樣去覺悟的方法就是佛 法。你學習的時候,就要用在日常生活當中,不論你做那一行那一業,都有方法使你覺悟,只是你認不認識這一切法都是無常的,都是無我的而已。你這樣觀想思惟久了,自然漸漸就能「明」,並不是非得坐在那裡念經、參禪、打坐、念佛才能「明」。做任何事情,如果能找到事物的真實,你就能明瞭了;當你沒找到事物的真實,你就明白不了,不論你做那一件事,都是虛妄不是真實的,一定要找到事物的真實。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6/9/22 上午 08:37:11
小江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4687
積分:59083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27日
4
 用支付寶給小江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直指人心.以心導行

因此,我們要從自己的心開始建設,用心指導我們的日常生活及行動、工作…等。把心建設好了,再從內向外,這樣你在日常生活當中,就能與佛法結合起來。結合起來之後,就能漸漸的掌握一切事物。我們經常說真理、講道理。其實,我們講的不是理,理有很多種,以人的感情來說,朋友有友情,家庭中的父子、夫婦都有親情,這些情感是感性而不是理性的。你出了社會,社會就有一定的規範,有一定的法律,各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法理及法律。合乎法律,這個道理就合法,不合法的事就是犯法,犯法就要受制裁,這些法是合理的嗎?這個國家是這個法,我們由空中可以去,海也可以去,這條路不通,可以改走另外一條路。道路阻塞,你也可以坐飛機呀!佛教講真理,什麼是真理﹖等你把妄心全歇了,那就是真理。真理沒理,理歸於真,沒有理。所以講理從來都沒講到理。

《華嚴經》講一真法界,說一切法都由你自己的心生的!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這是真理,一真法界的真理,可是又有幾個人能通達這個真理啊﹖成佛了,佛跟佛是相通的,而眾生跟眾生之間卻是通不了!通不了就有障礙,凡是能通的就沒有障礙,不能通的就有障礙。等你達到了那個心,那個心就神了,那就是神通。神了就通,至於神是什麼呢?神就是我們自然的真心,不是我們現在的妄心,心是空的,那叫性空。這個性空的究竟,就是我們的真心,也就是眾生的心。要是能掌握這個「緣起性空」的道理,再運用到你的日常生活當中。現在我們都還用不到,無非是要你逐漸明瞭,能達到這樣的境界,到了這個境界,一切就無障礙了,誰都不用求,就求你自己好了。到那個時候,才真正明瞭了,那時再回來度一切眾生,才真的能度化。

我現在跟大家說的,都是我幾十年來的體會!但是我也沒有通!你要是想放下就得看破,要想放下看破,就要從日常生活當中來著手,不論做什麼工作,就全心全意的作,究竟要怎麼樣才能把這個工作做好,怎麼樣才算做得圓滿﹖先找到這個真理,你的心才能真正的明白!

在你的生活當中能夠這樣訓練,你的煩惱就會逐漸減輕,待人處事不要嚴格要求別人,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培養自己的大悲心,增長自己的智慧,這樣才能漸漸的入佛所教導的法。佛法有八萬四千種法門,門門都可以通!跑道很多,看自己適合那一條跑道。初入佛門,如果感覺念佛很好,你就念佛吧!念了兩年、三年、八年,你生起了懷疑心──到底念佛有沒有用啊﹖那是你自己心裡起的念頭,這樣你就改去念經;遇見喇嘛,聽說持咒好,就去受灌頂持咒,因為你心有所求,想有所得,所以不論那一個法門,你弄了幾年,還是沒有用的。

從前有位道友問我說:「我信佛的目的,就是想使生意能好一點,能發財,結果我信了佛,卻比以前更窮!」我回答說:「這是你沒走對路,發財不是這樣求的!」他問:「怎麼樣求啊﹖」我答說:「你要布施,要捨呀!」他問:「我是求發財的,怎麼會捨呢﹖」我答說:「你不捨怎麼會發財!」大家想想看,你不給人家,人家會給你嗎﹖做生意並不是人家給你的,任何一件事,你要找出它的原理。再如某人菜做得很好,我說:「不好吃!」她問:「你為什麼這麼說啊﹖」我說:「因為妳先生是北方人,妳做的菜鹹一點,妳先生吃得好,別人吃的不見得覺得好,所以有人愛吃甜的,有人愛吃辣的,妳很難滿足每個人的口味!」


勤行須正見擇法視因緣

要對了因緣,才能得到利益,一切法都如是,佛所教導的方法也如是,你選擇自己能相應的法門。你要是有福德,過去生修得多,今生就會遇上大善知識,他有神通,可以知道你過去的因緣,知道你過去是念佛,或修念佛三昧的,或修觀的,他就教你一個方法,你一修很快就能進入。如果你沒有那個福德和智慧,你就遇不見佛。

佛在世的時候,為什麼要說法﹖這和大家是一樣的,大家為什麼要來這裡聽法?我又為什麼要說法呢﹖我有我的目的,你們也有你們的目的,我們都有目的,都是為了自己的願望而來的。讓人家知道佛教育我們的方法,是我要說的目的。

佛當初講經也是這樣子的。佛為什麼要講經﹖因為他看這個世界大苦 了!眾生在水深火熱之中,佛想要利益眾生、救眾生,就給眾生說一些可以離開這些苦的方法。這個方法對這位眾生適用,對那位眾生就不一定適用了,為此佛就對那位眾生說另外一個方法,八萬四千個法門就是這樣來的。現在整個地球眾生很多,那個方法適合你呢?你先得具足正知正見,我上面所說的四種原則,如果都能符合,就是正知正見,認為這個世界是苦、空、無常、無我,這是正知正見。如果有人說另外有些方法,說「這個世界不苦!很快樂!你們去享受!去唱卡拉OK,去跳舞!」那不是真正的快樂!或有什麼方式讓你長生不老,你別相信他,那有這種方法﹖世間本來就是無常的,如果不符合這四種原則,你就不要去相信,符合這四種原則,不論誰說的都可以信。這樣你就可以印證,佛之所以說這麼多的方法,這麼多的法門,都 是因為大家的愛好不同!

同樣的,為什麼世間有這麼多的行業?這是因為各有各的愛好!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習慣,在其他地區做餐館業的,換個地區他還是繼續做餐館業。我們在美國看見那些做餐館業的,都是在台灣、大陸或香港做過餐館業的,因為習慣的力量,做過什麼,他還是會繼續做什麼。貪瞋癡慢疑,這也是眾生的習慣,一生下來就帶來了,你看小孩才一、兩歲就知道「這是我的」!「那是我的」,他的貪心自然具足,這種多生多劫帶來的習氣,我們想除掉,容易嗎﹖不容易啊!

所以,我在前面跟大家講過,不論在那個行業做什麼事,你要認識清楚,認識之後,你就要找到究竟,一追就究竟,這裡沒有,你就另外再去找,根據佛所說的,看對方所說的究不究竟﹖你多學多聽,這樣你就會得個入處。因此大家在開始學佛時,要有系統的一步一步的去做,也就是在你的工作或生活當中,去研究。


道宜專一.堅毅行持

你當然要找個解脫的方法,在你的生活當中,從頭到尾都找不到解脫的方法,或對照佛經,或請問跟你有緣的師父,自己再對照一下,這樣你漸漸就能契入,也許你要學一年、兩年才能契入,但不要一下子學很多。

現在學佛的人,一下子學很多,什麼都學,結果十年、八年下來,學是學很多,可是收穫很少,這時你會產生問號,反而不知道佛究竟要教導我們什麼?如果你學佛一、二十年,煩惱還是這麼重,這就說明了你沒有把學來的東西運用在生活當中。比方說,我晚上睡覺,白天醒了,醒了又照樣工作,一天就這樣輪轉,有沒有起過問號﹖或說生病了,為什麼會生病?

人吃五穀雜糧,四大不調,自然會生病,但是要怎麼調﹖有的人用跑步健身,或從事各種健身運動,吃各種健康飲品,這就是找方法調,但這些方法永遠調不成,最後還是會死。

是不是有另一種方法可以調?使你的身心能夠安頓呢﹖少貪、少欲、知足,這些方法都是可以用的。佛教我們「觀身不淨」,觀這個身體是不清淨的,不管你一天洗多少遍澡,洗完了,一出汗就又髒了,一定要觀它是不淨的,能觀成功,確實認識它是不淨的,你就不會另有貪求,就不會為它作無謂的忙碌了。


觀受是苦

「觀受是苦」,你儘量減少享受好的,當你減少受的時候,你的身體可能還健康一些。你開始能這樣子觀想,想了之後去做,做完了再印證一下。佛教導我們飲食要知足、要定量,你就練習,練練看是不是這樣﹖要是有病,身體感覺不舒服就少吃,甚至不吃,試兩天確實很好,你還可以再做下去。當你有病的時候,用饑餓療法,使你的腸胃空一空,不讓它成為負擔。這只是一種方法,我只是舉例,不是每個人都適用。你也可以從很多的教法中去試,但領受多了,就知道確實是苦,不論那一種受,受多了都是苦,我們認為很快樂的,快樂一過去,苦就跟著來了,樂是苦的因,苦是樂的果。那可不是種高梁長高梁,種豆子結豆子。你種的,你認為是樂的,以後產生的是苦果,你可以這樣觀想,想一想是不是這樣。


觀心無常

「觀心無常」,你的心是不是常的﹖是不是能住在一個事物上,不生起其他的念頭,能住多長的時間﹖出家人的術語就是「入三昧得定」,你能得到嗎﹖你能六、七天就坐著,不吃不喝,什麼也不動,能做得到嗎﹖為什麼他能做到,而我不能做到﹖這是因為他的心無牽、無罣、無礙!你心裡的貪愛多,罣礙就多;你心有所想、有所思、有所求,就是罣礙!有罣礙就有恐怖!也許得到了,也許得不到!最初你運用佛所教導的方法,也就是通向覺悟的道路,第一天、第二天運用的時候,你會覺得很生疏,三天、五天之後就不會陌生了,用上一年、兩年、八年、十年就好多了。譬如生病的時候很痛苦,你就去參悟這個病苦,追這個痛到底是那裡痛,誰知道痛,你想一想吧!

病痛跟知道痛的人是兩個還是一個?大家好像沒有注意過這個問題?以後你注意一下,你能覺得痛的這個覺,它不會痛,想一想!每個問題就這麼追,為什麼我說「修行要在你的日常生活當中」﹖你明白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就有了道理。我們都是糊裡糊塗的活著,打坐的時候就感覺到痛,兩條腿子盤起,剛坐還好,一坐到二∼三十分鐘,腿痛了,有的人剛一盤上就痛,你那裡痛﹖你的腿好好的也沒割傷,為什麼痛啊?每個問題都牽涉到能知、所知。所知是境,能知是心,就是能覺的那個覺,等你觀久了,有功夫了,能知和所知合為一個,能知的那個心寂靜,所知的那個境也寂靜,到了「能所合一」的時候,痛沒有,覺也沒有了,你才能入定。因為你靜下來,定下來,能生出一種明,這就是有智慧,就是認識這個問題的明,已知面更擴大了, 以後你就會運用自如,最初學佛的時候並不能立即做得到,所以要有耐心,耐心就是忍耐、克服。做事的時候總是會遇到障礙,遇到障礙 就要克服堅持,時間久了,熟練了,你才能進步,才能得道。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金剛經》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我們做不到這個境界,這部經是佛給須菩提,給阿羅漢說的,他們已經斷了見思惑,佛要他們再斷無明。所以那一個法給那一類眾生說的,那一類的眾生才得到利益。像我們所知道的,你就從你現前對境生心,我們是對到外頭的環境,才生起這些念頭,要是沒有什麼環境,連睡覺也會做夢,那是你心裡的法塵。夢中所現的境界,全都留下來影子,等你靜下來又顯現,你的意識心又去分別。所以我們從早到晚,從晚到早,從來沒停息過,這就是妄心!這個不停觀察事物的心,把妄想分別跟事物塵境相結合在一起,在意識中留下影子,明覺才無法產生,明覺生起來了,你才能無罣礙!無罣礙才無有恐怖!

我們每個人都會害怕,都有恐怖,怕什麼﹖每個人怕的不同,說的簡單一點,就是顧慮特別多。「未來怎麼辦﹖」總有這麼個問號,「怎麼辦﹖怎麼辦﹖」過去的已經過去,希望它消失不要存在,不要拉到現在,不要後悔當時我該怎麼做,後悔當時沒那麼做,現在就不會受這種困難!要知道,過去的都過去了,現在你怎麼說也沒有用!未來的還沒到,不要現在就要安排未來怎麼樣怎麼樣,世間的事不能都按照你安排的,因此不要計較過去未來,要把握現在。怎麼把握現在呢﹖不隨它轉,凡事自己做主,我現在做什麼,就做什麼,不要三心二意,把心住在這個上頭,心住意靜,念住一處。當你念住,換個跑道,說念經,就住在念經上;念佛就住在念佛上,這樣你的念到那裡都能住,這必須鍛鍊,在日常生活中鍛鍊久了,念頭專一,用到那裡就住到那裡,這樣就容易得定,心容易沉靜下來。

沉靜下來以後,你就漸漸會有智慧,就明白該怎麼做。等你明白該怎麼做了,你所做的都是對的,自然就不會造業,不會受到壞環境的影響。大家慢慢修習,就能夠漸漸的入門。一旦入門,你才能更深入,但是最初的時候,眼觀色,耳聞聲,舌知味,身接觸,你的每一個念頭都有很多很大的分別,等你把它鍛鍊到一定的程度之後,分別心沒有那麼大了,只要能夠定於一個事物上,做任何事都能夠專心,做什麼事都能夠有明覺。明覺就是知道我這個事該如何做,而且做出來都是對的,如果沒有這個明覺,做出來都是錯誤的,或有時候碰上了,那不是真對。

不論你做什麼事情一定要找出原因,找出究竟,為什麼要這麼做,凡是對於傷害別人的事,不要去做,這是個基本的原則。傷害別人的不要去做,只對自己有利,對別人沒好處的,不要去做;對別人有好處,對自己好處不大的事,多做一點,甚至對自己沒有好處的事,做了也可以,因為這個能使你的善心有所增長,幫助你快一點明白。等你明白了,明白一點就能多做一點善事,這就是大悲心。明白的多,就做得更多,這是逐漸形成的。

最初學佛的時候不要貪多,也不要貪大,也不要貪一下就能成就。不可能的。不是說「明心見性,頓悟成佛」嗎﹖不是說念一個咒就立即成佛嗎﹖這就是貪求快!我們應該自己先認識一下自己,是不是這樣的根器,如果你不是這樣的根器,你要認識自己,就得一步一步來,漸漸來,不是一下就能成就的。

希望大家要在日常生活當中,鍛鍊自己,使自己的心能夠變得純善能夠靜下來,這有什麼好處呢?在你日常生活當中,能減少自己的煩惱,你也不去希求非份之想。和人接觸當中,有人要是冒犯你一點,你就忍受,不跟他計較,你的煩惱就能輕一點。如果別人說你兩句,你就還他三句,越說越多,甚至動手動腳,這類事發生的太多了。 56 我上面所講的這些都是保護自己的最好方法,保護自己什麼呢?保護自己真心的清明,使你明白的快一點,不糊塗,不糊塗就一做錯事,這樣你自然與佛心相合,「心、佛與眾生,是三無差別」,你的心跟佛的心,眾生的心都沒有差別。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6/9/22 上午 08:37:44
感恩三寶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4497
積分:23745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5
 用支付寶給感恩三寶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頂禮 夢參老和尚!

 

隨喜讚歎!


覺空文殊童子之加持   密意界中獲證八辯才   教證法藏海洋尊勝主   至誠祈禱米滂南嘉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6/9/25 上午 10:40:05

 5   5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4688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