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更多此類問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 【轉貼】佛教何時傳入中國?

您是本帖的第 3113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轉貼】佛教何時傳入中國?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淨土門的通關密碼
等級:版主
文章:12371
積分:11995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佛教何時傳入中國?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産生於西元前六世紀的古印度,西元前三世紀被定爲印度國教,並開始向國外傳播。佛教傳入中國後,對中國人的思想意識、民族關係、文化藝術、風俗習慣産生了深刻的影響。然而,對於佛教傳人中國的時間,學術界衆說紛壇,至今未能統一。歸納起來,大致有六說。
  
“先秦說”。此說以晉代王嘉《拾遺記》的記載爲依據。據載,燕昭王七年(前3O5),印度有道術人名尸羅,歷經五年,千里跋涉來到燕都。清代有學者認爲,這是“佛法入中國之始”(《茶香室叢鈔》卷十三)。以上文所述,佛教於西元前三世紀方始外傳,而西元前四世紀已有印度僧人來華,顯然是講不通的。唐代和尚道宣在《感應記》中根據《列子·仲尼篇》“丘聞西方有聖人焉”之語,斷言“孔子深知佛爲大聖”,即春秋時代已有佛教傳入。而考諸中印古代史料,佛祖釋迎牟尼僅長孔于十餘歲,比孔子早死數年,兩人是同時代人。孔子在世時,佛教也尚處初創階段,因此說孔子知佛也是靠不住的。
  
其餘五說爲“秦朝說”、“西漢武帝時期說”、“西漢末說”、“四漢末東漢初說”和“東漢初說”。前二說因爲史料不可靠或不夠允分,未受到學術界特別重視。後三說四年代相近,又都有正史、野史材料作證,各執一辭,難分高下。其中尤以“東漢初說”,流傳最廣,影響最大。佛教界一直有漢明帝求法,佛教初傳的史話。相傳在東漢永平七年(64),明帝夢見神人身披金光飛於殿前,第二天,他就向大臣詢問此神的來歷。太史傅毅回答說:西方有一位名叫“佛”的神仙,陛下夢見的恐怕就是他。明帝十分羡慕,就派蔡愔、秦景等人到西域求佛法。三年後,他們到達西域的大月支國,遇到兩位高僧迦葉摩騰和竺法蘭,便邀請他們來華。迦葉摩騰、竺法蘭接受了邀請,攜帶佛像經卷,用白馬馱著,來到洛陽。明帝特意建造白馬寺供他們居住。在寺中,二位高僧譯出《四十二章經》,一般認爲這是中土最早的佛經譯本。自西晉以來,漢明帝求法說,一直在佛教徒中盛傳不衰。但現代佛教史家卻頗懷疑其人其事,理由是:

一, 所謂感夢遣使之說,顯然是帶有神奇色彩的傳聞。

二, 漢明帝求法的年代,說法很不一致,如感夢之年有永平三年、四年、七年之異,遣使之年有永平七年、十年、十八年之別,說明沒有可靠的材料可資定論。

三, 明帝派遣的使者也有多種說法。有說出使者爲張騫、秦景、王遵;有說蔡愔、秦景同行,或秦景、王遵同去。總之十分不確切。

四, 對佛經的傳譯也頗多疑問,如《四十二章經》是否漢代所譯?是譯本還是抄本?譯者到底是誰?都無法定論。
  
紛繁諸說,都不是出自憑空臆造。要定出一說,也實非易事。目前一般流行的說法是佛教在兩漢之際即西曆紀元前後傳入中國。


同乘彌陀號,飛過業障山,越過生死海,同登極樂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8/4 上午 02:10:22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淨土門的通關密碼
等級:版主
文章:12371
積分:11995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2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以下是引用凡夫俗子在2008/8/4 上午 02:10:22的發言:


“先秦說”。此說以晉代王嘉《拾遺記》的記載爲依據。據載,燕昭王七年(前3O5),印度有道術人名尸羅,歷經五年,千里跋涉來到燕都。清代有學者認爲,這是“佛法入中國之始”(《茶香室叢鈔》卷十三)。以上文所述,佛教於西元前三世紀方始外傳,而西元前四世紀已有印度僧人來華,顯然是講不通的。唐代和尚道宣在《感應記》中根據《列子·仲尼篇》“丘聞西方有聖人焉”之語,斷言“孔子深知佛爲大聖”,即春秋時代已有佛教傳入。而考諸中印古代史料,佛祖釋迎牟尼僅長孔于十餘歲,比孔子早死數年,兩人是同時代人。孔子在世時,佛教也尚處初創階段,因此說孔子知佛也是靠不住的。
  

以凡情臆聖意,如何能得到佛法的真實義呢?

摘錄自安士全書:

初聞佛理
 
(文昌)帝君曰:予在朝時,聞方外之言曰:西方之國(是天竺國,非極樂國),有大聖人(是釋迦牟尼佛,非阿彌陀佛),不言而自化,無為而自理,以慈悲為主,以方便為門,以齋戒為常,以寂滅為樂,視死生如朝暮,等恩仇如夢覺,無憂喜悲憤之情。蓋知浮生不久,而求無生者也。予嘗慕之。及辭榮歸,道逢隱者,行歌於市,深契於衷。予乃下車拜懇。行歌子仰天而歎,指予以心印,授予以正訣,曰:「此西方聖人歸寂法也。子能念而習之,可度生死,證無量壽。若得到於彼岸,則可成正覺;如中道而廢,猶不失為神仙。」予受教後,塵緣既畢,百慮俱灰。時值仲秋,會集親朋,留頌而逝(頌載《化書》)。
 
〔按〕或疑佛教自漢明帝時,方傳東土,帝君當日,何自而聞方外之言?然歷觀記載,乃知西周之時,此間已有佛法。周昭王二十六年四月初八,為釋迦如來降誕之辰,其時,但見日有重輪,五色祥光,入貫太微,遍照四方,宮殿震動,河井泛溢。王命太史蘇由筮之,得乾之九五,曰:「此西方聖人降誕之相。卻後千年,教法來此。」王命鐫石記之,置南郊祠前(出《周書異記》及《金湯編》)。至穆王時,西極之國有化人來,入水火,貫金石,反山川,移城邑,穆王造中天臺以居之(出《列子》)。故山西五臺山及終南山、蒼頡造書台(在秦地都城南二十里)、檀臺山(在唐時玉華宮南)數處,皆有穆王所造佛寺古跡。而《列子·仲尼篇》亦引孔子之言曰:「吾聞西方有大聖人焉,不治而不亂,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孔子又有一書,名《三備卜經》,次篇幾章,亦言西方聖人事,唐敬宗時,猶見有人引及此書)。又嘗考秦繆公時,扶風得一石像,繆公不識,置馬廄中。公驟得疾,夢天神謫譴。問諸侍臣,由余答曰:「臣聞周穆王時,有化人來,云是佛神,穆王信之,於終南山作中天臺,高千餘尺,址基現在。又於蒼頡台,造三會道場。君今所患,得毋此耶?」繆公曰:「近得一石人,衣冠非今所製,今在馬坊,將非此歟?」由余見之,駭曰:「是矣」(高麗、日本,昔年佛法未至時,土中有祥雲湧出,皆掘得阿育王塔)。公迎置淨處,像忽放光,繆公以為瞋怒也,宰三牲祭之。時有善神,擎擲遠處,公大懼。以問由余,由余曰:「臣聞佛好清淨,不進酒肉,愛惜物命,如保赤子。君欲祠之,果餅而已。」公大悅,欲造佛像而無其人。由余曰:「昔穆王造寺之側,應有工匠。」遂於蒼頡台南村,得一老人名王安者,年已一百八十,自言曾於三會道場,見人造之,今年老不能,於是復於他村購得四人,造一銅像。公喜,於土臺上建重閣,高三百尺,以供養之。時號為高四台(出《天人感通記》及《法苑珠林》)。而揚雄、劉向尋覓藏書,往往見有佛經。然則孔子所語,及帝君所聞,有自來矣。惜教未東來,言之略耳。
 

如來應化類

〔問〕如來降誕,既在周昭王時,則佛法在天竺國,已將五百年矣,孔子何以不聞其概?

〔答〕孔子已微聞其略矣。昔太宰問孔子曰:「夫子聖者歟?」孔子曰:「聖則某弗敢。」又問三王五帝,孔子皆不對。太宰駭曰:「然則孰者為聖?」孔子動容有間,曰:「某聞西方有大聖人焉,不治而不亂,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出《列子·仲尼篇》)。安得謂不聞哉?
 

〔問〕佛教至漢明帝時,方傳東夏,孔子何由而知?

〔答〕如來降生,此間已有其兆。昭王二十六年(坊本作二十四年)甲寅,四月八日,日有重輪,五色祥雲,入貫太微,遍照西方,大地震動,池井泛溢。王命太史蘇由筮之,得乾之九五。由曰:「西方有聖人降誕耳,卻後千年,教法來此。」王命鐫石記之,置之南郊祠前(出《周書異記》及《白馬寺碑記》)。則孔子所言,蓋有自矣,但教未東來,言之略耳。
 
〔問〕六經所言,方可為據,《列子》之書,何足信乎?

〔答〕孔子生平所言,傳於後世者,百千中之一耳,安保其盡載六經乎?列子,學孔子者也,去聖未遠,其言必非無據。何由知數百年後,有佛法至此,而預為之地乎?且何以不言他方,而獨指西方乎?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8/8/4 下午 02:17:52編輯過]

同乘彌陀號,飛過業障山,越過生死海,同登極樂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8/4 上午 02:15:31

 2   2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1563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