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分享。
搜尋相關精彩主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綜合類】討論區討論版電子書(Life論壇)堪布益西彭措仁波切文集(Life論壇) → 《警世鐘》三、貪 欲 世 界 ─ 益西彭措堪布 開示

您是本帖的第 5464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警世鐘》三、貪 欲 世 界 ─ 益西彭措堪布 開示
感恩三寶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4497
積分:23745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感恩三寶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警世鐘》三、貪 欲 世 界 ─ 益西彭措堪布 開示

《警 世 鐘》

     

堪布益西彭措仁波切 開示

一、財物並非快樂之源

當今社會,人們認為只有豐裕的物質生活才是人生幸福安樂的基礎,只有物質享受才是人生的價值所在。由於這種觀念在社會上大量傳播渲染,得到人們的普遍認同,使得它在人們的意識裡變得根深蒂固,深深影響著人們的行為。許多人除了追逐物質財富,根本不知道作為人還應有其他的人生目標。在這個時代,擁有財富的多少成了一個人一生奮鬥的成就標誌,許多人的一生只是為追求財富、享受妙欲而活,所思所行都由此而發,這樣就把寬廣的人生死死釘在求財享樂的一角之上,千千萬萬人如同過江之鯽般湧向財富之門。

由於這種風氣在整個社會流播,在這股物欲橫流拜金至上的浪潮中,能保持自己獨立的見解而不被世俗見解所染污實在是少有。如果沒有堅定的信念,會身不由己地捲入到追求物質利益的漩渦之中。這種集體趨向的共業潮流有著強大的牽引、感染、同化的力量,人們往往不加深入思考便全盤接受,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道理。

人們普遍認為享受物欲就是快樂,這是沒有經過深入觀察思索的錯誤觀點。下面分析一下人們享受物欲的過程,再觀察物質享受是否真能給人帶來幸福快樂。

面對豐裕的物質世界,現代人像不停向前行進的馬匹一樣難得停歇,內心的種種欲望如同鞭刺催人向前。外面的物質像魔咒一樣時刻挑起欲望,今天看到電視廣告中有一套新式電器,明天見流行的家具又換了款式,後天見鄰居買的新車比自家的強……尤其在現代這種商業化的社會中,各類真真假假的廣告全方位刺激人們的虛榮心、貪心,使人的購買欲加速膨脹。

在琳琅滿目、花樣翻新的外物面前,人心往往顯得被動脆弱,抵擋不住外物的誘惑,而獲得這些物品,必須付出大量的金錢,為此只得想方設法拼命賺錢。人的一生就這樣在外物的誘惑下,身不由己地疲於奔命。因為總是不斷有新的五欲在前面誘惑,在等著人們去逐取它,人心就像瘋狂追逐的餓狗一樣,被不斷拋出的美食所牽制。

當見到新鮮物品,內心生起歡喜心時,就會產生占有欲,恨不得歸為己有攫在手心,最初占有時也許會有一陣喜悅之情,這就是現代人所謂的物質生活的快樂,但這種快樂太脆弱了,當物品使用久了之後,以前的占有欲和那種想像中獲得外物的喜悅也隨之蕩然無存。事過不久,當新的外物出現時,內心的貪欲又一次被挑起,積習重返,又開始了新一輪獲取外物的行動,直至再次失望。如此周而復始,一生的光陰就在這樣的幻境中耗盡。

享受外物的快樂感只能存留短暫時刻,接下來的卻是揮之不去的空虛感,在一次次享受外物之後,內心仍然深感不踏實,空虛感將整個身心籠罩,無形之中又開始感到生活的壓抑苦悶和無可奈何,面對這個處處高樓大廈、車水馬龍、一片豐盛的物質海洋,現代人的內心往往如同獨處孤島般寂寞。

《佛子行》云:「一切妙欲如鹽水,愈享受之愈增貪」,這也是現代人追求物質享受的內心寫照。在一次次享用妙欲之後,被不斷刺激增長,帶給人們的只有疲憊和勞碌,人心並沒有因此而獲得安寧和舒適。這說明想依靠占有和享用外物來獲得內心的安樂是不可靠的,金錢和外物的占有並不是人生意義的標尺。不然,那些千萬富翁億萬富翁應該成為世上最快樂的人了,事實是如此嗎?這些富豪的煩惱痛苦一件也沒有減少,他們的內心未必比一貧如洗的乞丐來得快樂。可見想依靠外界物質的占有來達到人生的幸福是一種錯誤的觀念。

龍樹菩薩說:「世間一切樂,唯苦被變壞,及為分別故,彼樂非真樂。」人們拼命追求財富的目的,就是為了滿足各種感官上的舒適刺激,再加上超過他人成為人上人的虛榮心的滿足。為了得到這些快樂,需要付出痛苦的代價(下面將會做分析),這些欲望的生起,以及欲望滿足後的快樂感,都是由自身的分別念生起的,這些分別念的念頭如同海中的泡沫一樣,即生即滅,沒有絲毫實質,正如世上沒有不破的泡沫,世上也沒有不會消失的欲樂。因此,人們占有外物的快樂感會轉瞬即逝,轉而被失望和遺憾所代替,也就不足為奇了。

二、貪欲的世間危害

有關貪欲的危害,我們將從對自然環境和人自身的危害這兩方面來進行分析。

1、貪欲對自然環境的危害

俗話說:「羊毛出在羊身上」,世間奢華的物質享受不是憑空從天而降的,這些物質依賴於世上的資源,實際上是以資源消耗為代價的,驅動這個物質世界運轉的動力是石油、煤炭、礦產等資源。不足世界人口5%的美國,每年需消耗全世界年開發能源的34%,如果其他國家都把美國人的生活方式作為自己的生活目標,那麼地球的資源就難以應付世人的發展欲望了。遺憾的是,世人普遍嚮往這種高消耗的物質生活。

現在人們對物質的發展欲望越來越強盛,能源耗損無增,而需求量卻越來越大,以現在這種消耗速度持續下去,地球上的石油煤炭礦產用不了不久就會消耗殆盡。地球的石油煤炭礦產資源如同人體的血肉一樣,承受不了不斷升級的貪欲之下的持續挖掘。

2003年初,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全球礦產資源戰略研究中心完成的《礦產資源與中國經濟發展》報告,對中國近三十年的石油、天然氣、鐵、銅等主要礦產的供需缺口作了預測,稱中國油氣資源儲量將不足十年消費,鐵、銅、鋁未來二十年缺口將大增,過去儲量、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的鎢、稀土、銻和錫等優勢礦物,也因濫採亂挖和過度出口,絕對儲量下降了1/3到1/2,按現有產量保障程度也不超過十年。

2004年,中國2/3的省市拉閘限電,石油到2010年以後70%以上依賴進口。

2004年11月28日,陝西省陳家山煤礦瓦斯爆炸造成一百六十六人死亡,事隔不久,2005年二月十四日遼寧省阜新孫家灣煤礦發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兩百一十三人死亡。2004年,全國因煤礦事故死亡六千零二十七人。從每年煤礦事故不斷發生這件事來看,固然和有關單位忽略生產安全有關,另外原因則是能源緊缺,煤炭供不應求,受高額利益的驅動,有些人為了自身利益而不顧及他人的性命。

由於急功近利,只管眼前利益而不顧子孫後代的生存,導致這個世界日漸失去和諧,天災頻繁,危害不斷。大量砍伐森林致使洪水氾濫,土地沙漠化日益嚴重,每年有大量的耕地被沙漠所吞沒。而大力發展工業的結果是,空氣污染日益嚴重,酸雨濃霧不斷,氣候反常,全球氣溫普遍上升,江海湖泊難見清澈。在災害面前,人們往往忽視了後面的人禍因素,忽略了人類自身貪欲擴張的後果。

物質發展給環境帶來嚴重的破壞,中國目前30%的水資源遭到污染,33%的耕地受水土流失的危害,每年因環境污染造成上千億元的損失。每年全國二氧化硫煙塵和工業粉塵的排放量都超過上千萬噸。有些工廠只知道多賺錢,卻不願花錢用在污水處理上,致使大量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河海江湖,造成各種水資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昔日的清水河變成今天烏黑的臭水河,飲用水出現嚴重短缺,在城市中為了喝一口清潔水要花上兩三元錢,這種過去認為不可思議的事情,今天卻成了事實。中國目前由於生態破壞造成的經濟損失相當於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14%。

國家環保總局官員在記者採訪中談到,中國1/3的國土被酸雨侵蝕,七大江河水系中劣五類水質占41%,沿海赤潮的年發生次數比二十年前增加了三倍,1/4人口飲用不合格的水,1/3的城市人口呼吸著嚴重污染的空氣,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不足20%,工業危險廢物處置率僅為32%。全球污染最嚴重的十個城市中,中國占五個。

人們在享受物質的時候,也許想不到物品消費之後變成垃圾卻難以處理。據《中國統計年鑑》統計資料,中國平均每年產生一億多噸垃圾,而全球每年則產生一百億噸垃圾,這給地球的土壤、空氣、地下水造成極大的破壞。一些富裕的西方國家將其國內垃圾轉運到發展中國家去,將危害轉至他國。如果讓這種奢侈鋪張浪費繼續下去,終有一日地球會變成巨大的垃圾場。

2、貪欲對人的危害

在物質文明的典範──現代化大都市中,環境污染嚴重,空氣中彌漫著汽車排放的尾氣和工業廢氣,人感到胸悶壓抑,耳朵聽的是嘈雜噪音,眼睛見的是五光十色斑駁的色彩,在這樣的環境中,人容易心煩意亂心情壓抑,儘管自身不願意,但這些都難以躲避,這到底能給渴望現代化物質享受的人們帶來多少幸福的感覺?

在追求財富者當中,存在巨大的貧富差距,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1996年人類發展報告》,三百五十八名億萬富翁所擁有的財富相當於總計二十五億人口所擁有的財富,即幾乎世界一半人口的財產。世界上五分之一的最富有國家決定著全球84.7%的社會總生產,這些人消耗著全球能量的70%。

儘管大部分人都嚮往財富,然而財富僅僅落入少數人的口袋之中,這個世界大部分人仍然過著貧困的生活,物質發展的成果也僅供部分富裕者享受,對大部分人來說仍然是個夢想。從世界範圍來看,雖然城市在不斷發展,然而其中的貧民窟也在不斷增大,成千上萬的農民湧入城市,在城市的角落裡尋找生活的機會,在充滿歧視的環境中過著艱難的生活。

國家統計局2002年抽樣調查顯示,中國20%最高收入家庭與20%最低收入家庭的差距是十五倍,在富裕階層追求享受追求時尚的同時,底層人民還在為維持基本生存作艱苦的努力。富人可以打高爾夫球,可以出國旅遊,而許多窮人卻看不起病,為養老、為子女的學費焦慮。

再看看貪欲對人內心世界的影響,當人們追逐財物滿足貪欲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變得日益冷漠,人變得自私只顧謀求自身的發展,很少去考慮是否會傷害他人的利益,社會財富的總量是有限的,一部分人多了,另一部分人就少了,自然會引起矛盾衝突,有的人看見別人有而自己沒有,會產生嫉妒和忿忿不平,這些都是社會不穩定的因素。

人心裡想的多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利益,內心變得幽閉,不會去關心他人的疾苦,慢慢地內在的心靈世界也日漸沙漠化。我們可以看到物質繁華的經濟發達地區,人情普遍冷漠,人和人之間不願意交流,沒有什麼真情流露,人際關係往往和利益相聯繫,貪欲使彼此捲入到利益爭執的漩渦之中,為了一點些微的利益,有時連親友也翻臉不認,「唯利是圖」之風如同癌細胞一樣在人們的內心世界中擴散,由此帶來的是倫理道德觀念深刻的裂變。

今天,大力謀求發展和技術進步造成了生產效率的提高,同一項工作過去花費的時間現在大大縮短,這又導致職員大量裁減,即使出現新興產業也只需要高技術人才,世界的人口在不斷增長,而職業崗位需要的人數卻呈下降趨勢,由此致使失業成為沉重的社會問題。而且高技術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少有人能始終跟上這股趨勢,結果一批又一批人被甩向社會邊緣。就像社會學家所比喻的那樣,現在整個社會發展如同不斷加速的長跑運動,作為社會的成員,每個人都不得不加入這場長跑運動,試問在現今社會這樣的形勢下,有幾個人不被趕得精疲力竭,心力交瘁?人人內心都蒙上了一層懼怕被社會淘汰的陰影。物質再豐富,如果連生存的安全感都沒有,又何來幸福可言呢?

現代人對物質世界的寄託是更高更新更快更多,這已經成了一種共業趨勢,成了難以制止的慣性運動。人們似乎步入一個怪圈,雖然相對於正常生活所需,現代人已經製造了不知超過多少倍的財富,但是卻不讓自己停下來安靜地享受,而要再去繼續製造更多的財富。到底是什麼驅使人們如此樂此不疲?其中的發動者就是內心的貪欲。

作為一個國家的首領,首先考慮的就是本國每年經濟增長的速度,如果經濟增長緩慢,政府的壓力就會增大。國與國之間比的是國家經濟總量,每個國家都希望自己成為經濟強國,不願意被淘汰出現代化進程。考察地方官員政績的主要指標也是當地的經濟增長率。在世人的期待下,這些經濟數字成了只能上升不能持平更不能下降,這些資料直接和官員的升遷相關。反映到家庭和個人,就是每年的年收入只能長不能退,否則就有強大的精神壓力,這個壓力既來自群體之間的比較,也來自自身的期望。物質財富的增長成了評價社會與個人進步的標準。

人們為什麼不能回歸自心靜靜地思考,除了不斷去刺激物欲,不斷去占有外物之外,人生是否還另有別途?對於人生價值的評判,難道真的只剩下去構造一個日益龐大繁雜的物質世界?

可憐的現代人為什麼不去想想這種外強中乾的發展,對人類自身有沒有必要?當今世界人口眾多、資源破壞日益嚴重,而人的欲望卻在不斷持續擴張,在這樣的現實狀況下,這輛瘋狂的欲望列車將會把人類帶向何方?

3、舉世追逐的奢華生活毫無實義

拼命積累財物的趨勢把人搞得暈頭轉向,失去了冷靜思考的能力,如果冷靜思考一下,一個人有再多財富,一天也只能吃三頓飯,擁有再大的房屋也不過就是安放六尺身軀,實際上一個人真正為了生存需要而消耗的物質是很有限的,其餘的大部分都被白白浪費掉了。

現代人認為奢華的生活才有氣派有面子,用得了一尺的非要用一丈,現在的富豪名車一輛一輛買,房產別墅到處購置,真正能使用的又有多少?都不過是擺設而已,這是擺闊炫耀的低俗心態在作怪。社會上奢華鋪張的習氣實際上偏離了正常生活所需,人們完全沒有必要為此花費過多的精力。遺憾的是有的人為了自身賺錢,通過媒體和輿論製造出各種所謂的優質生活樣式,讓人們去迷戀這些奢華的物質享受。

是什麼樣的身份就要按什麼樣的模式消費,大公司的老總就要坐寶馬、賓士,連穿的皮鞋都要從國外空運而來,一個人的辦公室要上百平方米,裝修要豪華氣派,不然就認為有失自己的身份,休閒的時候要打高爾夫球,作為海外大公司的老闆就要買私人遊艇、私人飛機。有什麼樣的身份就要有什麼樣的消費水準,現今世人認為這些豪華的消費和享受就是人生價值的體現,這些都是壓倒他人的實力,在消費享受上要分出人的等級。

富豪們在引領著生活時尚,所謂上行下效,一般人雖然過不上超豪華的生活,但追求生活檔次也不甘落後,上流階層有上流階層的生活方式,中產階層有中產階層的格調品味,這些都是以金錢財物堆積起來的。整個社會階層是以財富量為台階,人生的目標就是一步一步攀登財富階梯,上升為進步,落後為失意。以前萬元戶被稱為富裕之家,現在要有上百萬元、上千萬元才算富裕,人們對財富的胃口越來越大了。如果沒有知足常樂的心態,那麼財富的追逐到什麼程度才有終結呢?安貧樂道在現今這個世上是被人譏笑的傻瓜所為,僅僅財富這張網就幾乎把世人一網打盡。

如果物質發展完全超出了日常生活的正常需求,變相地轉入到奢侈浪費,只是為了競相攀比,勝過他人,變成了為滿足膨脹的虛榮心而奮鬥,那麼這樣的「物質文明」還能稱得上是文明嗎?

三、追求財富的痛苦

世間人認為物質豐裕的生活,才是人生幸福安樂的基礎,這種對幸福的理解實在太一廂情願了,仔細觀察每個貪求物質享受者的內心,都會發現其中飽含的痛苦。巴楚仁波切在《普賢上師言教》中講過,有一頭羊就有一頭羊的痛苦,甚至有一條茶葉就有一條茶葉的痛苦。這些物質世界五光十色的欲妙享受,非但不是幸福的源泉,相反正是痛苦的根源。龍樹菩薩說:「積財守財增財皆為苦,應知財為無邊禍根源。」下面以當今社會的真實狀況來分析追求財富的痛苦。

1、最初積財不易,創業艱辛。

作為人人羨慕的公司企業老闆,在創業之初,天天要投入大量精力。俗語說「無利不起早」,為了贏利不得不早出晚歸,不但白天要時刻撲在經營上,夜晚也不能停歇,要忙商務約會,處理各種場合的應酬。而且,一牽涉到利益這張網,各種勢力都會湧進來撈一把,光是疏通各種人際關係,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既要奉迎上層,又要處處強扮笑臉低三下四地迎合顧客的需求。在商業經營中,利潤空間有限,而競爭對手卻越來越多、越來越強大,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市場份額能占大一點。在贏者通吃的年代,企業家不但想使自己立於不敗之處,也想吞併他人。商場如戰場,每個人都會使出各種策略,要在這裡生存發展,容不得半點鬆懈,內心時時都緊張畏懼,難得有半點坦蕩安逸的心情。

過去,國人從書報雜誌上看到日本人超負荷工作導致過勞死的報導,往往唏噓不已,感到難以理解,現在這種情況也在國內頻頻出現,據統計,帶動中國高科技發展的北京中關村的創業者們,平均壽命只有50多歲。

2004年十一月七日,均瑤集團董事長王均瑤在上海病逝,年僅三十八歲。王均瑤之死令人歎息,也引起了人們對企業家健康狀況的極大關注。此後,新華網的綜合報導說:「調查表明,中國企業家和創業者一般每天要工作十四個小時左右。他們忘我地投身於事業,在成就個人輝煌的同時,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幾年前,青島啤酒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彭作義壯年而死;去年,熱心於慈善事業的台灣英業達副董事長溫世仁因腦中風突然去世,年僅五十多歲;今年四月份,五十四歲的愛立信(中國)有限公司總裁楊邁由於心臟驟停在跑步機上突然辭世……」「沉重的心理負擔也在傷害著中國企業家的身心健康。商場競爭的激烈殘酷,使很多企業家背負著沉重的心理壓力。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2002年,全國3539個接受調查的企業家中有90%表示工作壓力大,76%的企業家認為工作狀態緊張。調查還發現,平均每四個企業家中就有一位患有與工作緊張相關的慢性疾病,如神經衰弱、高血壓、慢性胃炎等。許多企業家覺得內心孤獨,甚至產生厭世心理。」

對於公司的總裁、老闆,人們往往會羨慕其財勢所帶來的風光體面,卻體味不到他們為資財所付出的沉重代價,外在奢華的場景往往掩蓋了其中的艱辛苦痛,一個富豪辛苦了半輩子卻不能享用大批的財產,這樣的財富對其本人又有多大的用處?為了積聚財富可以不顧身體健康甚至生命,由此也可見財富誘人讓人難以看破。

對於普通人來說,要賺取一點錢財就如同榨油一樣,要花大量時間和精力才能擠出那麼一點點財物出來。現在因為人口眾多,競爭壓力大,要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十分困難。作為普通企業公司的職員,即使老闆剋扣工資、提高勞動強度,也只能默默忍受,平時經常要加班加點,工作還要小心謹慎以防解雇,為了提升職位,或者保住自身的那份利益,同事之間免不了相互傾軋,為了錢財過著庸庸碌碌的生活。

下面是一份幾年前貼在網路上的一位白領的自白:

「我,男,27歲。金融部門工作。

每天早上八點準時起床,九點準時到公司上班。每天要開早會,和手下員工作訓話,其他時間要處理雜七雜八的電話、文案以及相關方面的業務,忙得不可開交。

晚上至少六點以後才能坐車回家,吃過飯,洗漱一下,又差不多九、十點鐘了,再看看書,寫一下工作總結,作一下明天的工作計畫,十一點過後,才能入睡。

睡在床上還不能安心,公司裡的大事小事,上面下達的業務能否完成,都要在腦裡過七、八遍才能沉沉睡去,每個早上醒來總感覺睡眠不足,卻又要繼續一天的工作!

每天,沒有娛樂,不看電視,很少上網,(當然都是沒時間!)也不約會,沒心情!也沒閒錢,更無時間!過得無滋無味,唯一可擔心的就是下個月的薪水會不會增加,或者這份工作可以維持多久!

有時想一想自己,好像過得就是白開水一樣的生活,而我居然已經堅持了這麼久了,沒有改變,不知道其他人如果像我一樣會不會受得了?!

我這麼辛苦,月薪才三千,我們老闆還說我已經可以步入小白領行業了,真是!這也是白領,在上海,連一平方米的地都買不起!」

上面是一位都市白領的心聲,在大都市雖然能夠感受到現代物質生活的便利,但要在其中站穩腳安頓下來,很不容易。越繁華的城市,往往消費越高,其中尤以住房價格為重。在城市裡購買一套住房需要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一個生活在大都市的人要購買一套樓房,如果到銀行去按揭,這些貸款等於一輩子將自己套牢,中產階層的白領尚且如此,更何況普通的職工和下崗、失業者,況且還有醫療和子女教育這樣的高額費用。

再看看農民,農民在田地裡辛苦幹了一年的活,由於農產品價格低廉,一年的勞作僅能養活自己和家人。據專家估計,在20世紀90年代的最後幾年,糧食的價格下降了30%以上,儘管糧食豐收了,但農民的收入卻沒有增長多少。由於農產品價格過低,扣除稅務和農藥化肥的成本,農民手上得到的收入很低,農業成了幾乎無利可圖的產業,有些地方甚至出現農田棄耕、任其荒蕪的現象。

中國目前有數以億計的農民工,對於他們來說,什麼樣艱苦的活都願意幹,而且還需要忍受城市裡的各種歧視,從早幹到晚,做最髒最艱辛的體力活,才能賺一點血汗錢養家糊口。我們不時可以看到因為工作過度而導致工人「過勞死」和其他疾病的報導:

2000年在廣東惠州曾發生一起一個月工作五百個小時使得打工仔當場暴死的事件,據了解,這家手套廠的工人都長時間加班,但工人的月工資最低的只有三百元。

2004年某電視台曾做過農民工的相關報導,有一位民工對記者說,他在一個家具廠幹活,每天都要幹到十二點,工作時要戴兩個口罩,這樣下班後鼻子裡面還是黑的。一天至少要做十二、三個小時,超出八小時以外的倒也算加班,一個小時是八毛錢,就這樣錢還不一定能拿得到。廠裡的規章制度非常苛刻,上廁所規定時間是十分鐘,超過時間就要罰款,一次二十元。至於宿舍情況是怎麼樣的?一個工人介紹說,他住的是四十多人的一間,床靠著床,中間只可以留一個人走過的縫隙,全部都是上下鋪。這樣的地方,夏天根本沒有辦法住,所以很多人都要睡在外面。

據東莞勞動部門統計,從一九九二到二零零四年,整整十二年,民工的工資僅僅增加了八十塊錢。大多數民工每天都要做到十一二點,然後早上七點又要開始上班,中午有一個小時的休息。這樣,一個月下來也才六七百元,在廣東東莞這樣一個消費不低的城市,除去支付日常生活費用以外,收入所剩無幾,然而這些民工還擔負著贍養老人、養育子女的重擔,其生活的艱難可想而知。

「天下熙熙,為利而來;天下攘攘,為利而往。」這句話形容當今社會再恰當不過了:街道上車水馬龍,商場裡人頭攢動,人行道上人流匆匆……這些奔波勞碌的人不管心裡想些什麼,往往離不開一個「利」字。人們從邊遠地區走向沿海富裕地區,從鄉村走向城市,從小城鎮走向大都市,離開家鄉離開熟悉的故土,在外面闖蕩,不管工作多麼艱辛,壓力有多大,不管在外面遭受多大的委曲,都要咬緊牙關忍受,這一切說到底,無非是為了更好地發展,能賺到更多的錢財。

在當今時代,忙碌成了一件好事,日常生活中說某人忙不開交,那意味著有機會賺錢有機會發展,而一個人一旦清閒下來,會讓自己和家庭感到恐慌,意味著前途未卜。如果沒有把財物足足地抓在手心,內心不免空蕩蕩的,但到底賺了多少才滿意呢?這是一個無底洞。

2、中間守財苦

這在大城市最為明顯,拿一般家庭來說,自己辛辛苦苦積累了一筆財產,又擔心通貨膨脹貨幣貶值,擔心被搶劫盜竊、敲詐勒索乃至水火災害,整天處於擔驚受怕的狀態。富裕的人則更是害怕黑社會的綁架恐嚇,由於貧富差距懸殊,加上有些人一夜暴富是依靠種種不法手段獲取的,社會上容易產生仇視富者的心理,富人往往不敢輕易在公共場所露面。有人害怕哪天股市狂跌,使自己一夜之間由百萬富翁、千萬富翁變成負債累累的破產者;害怕在殘酷無情的競爭中,被更大的公司所兼併;害怕在瞬息萬變的商海中,自己稍有失策即被商海風浪所吞沒。

3、最後是失去財產的痛苦

在今天這個人口眾多、職業有限、變化快、風險高的社會,誰敢拍胸脯說自己能一生富足平安?一旦投資失誤、經營失敗、股市暴跌,多少人因為承受不了現實或者負債累累無法還清,而感到悲觀失望前途暗淡,甚至走向自殺之路。對於富者來說,從前過的是富裕奢華的生活,現在則敗落到生活的底谷;往昔是人中顯貴、門庭若市,而今成了市井平民、門可羅雀,這種強烈的反差使人難以接受,許多人從此鬱鬱寡歡一蹶不振。

以香港金融風暴為例,據有關媒體報導:

上世紀90年代,香港樓市一路攀升,炒作熾熱,整個樓市人頭攢動,樓市泡沫一再吹大,在樓市泡沫中人人都感到發財的機會到了,不少炒家一夜暴富,市場充滿狂熱的味道,緊接著爆發了亞洲金融危機,這股危機風暴也衝擊到香港,香港樓市頓然下跌,到2003年八月,香港樓價比1997年的高峰期下跌了六成。

樓價大跌對香港的置業者造成了極大的打擊,他們購置的樓房大多數是通過銀行按揭購買的,每個月的收入有相當一部分要用來支付銀行的貸款。由於樓價大幅下跌,過去購買的樓房變成了負資產,資不抵債,以前買的樓房現在只值以前的一半不到,整個收入只夠還債了。許多中產者難以承受一夜間赤貧的現實,悲觀絕望甚至有人走上自殺的絕途。香港報刊常有此類事件報導,香港預防自殺機構「生命熱線」指出,2003年四月起,致電該熱線求助的中產者比上年同期增加三成。

金融危機之前,大家都沉浸在繁榮泡沫的喜悅中,到了經濟緊縮階段,中產階層只能靠節衣縮食來度過難關。

一個人有資產的時候,往往春風得意,一旦遇到經濟危機,對於一夜間的身份轉換,則變得失意無助,這也是為財物所累,財產如枷鎖一樣,使人有患得患失之痛。為何不將財物看得淡一點呢?財物本如浮雲,因緣聚合則興,因緣不聚則散,人們為什麼不看開一點呢?

對於一般的家庭,最怕的就是下崗失業,沒有了收入,生活立即陷入困境。在現代這種競爭高度激烈的年代,有的用人單位用人年齡甚至要求三十五歲、三十歲以下,有誰能保證自己永遠年輕,一旦失去年齡優勢,人一衰老就失去了價值。有關部門1999年對北京市一千名下崗職工的調查顯示,職工下崗前後個人收入平均下降61%,特困戶下降的幅度還要大些。

近二十年來經濟取得長足發展,財富總量翻了幾翻,但是社會福利方面的增長卻有限,大量的農村和城市的貧困人口在醫療、教育、養老保險等基本權利上難以得到保障,當窮困的家庭面臨失業、子女失學和嚴重疾病等困境時,生存的壓力將更加沉重。經濟發展本來是為了使人幸福,但如果伴隨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的內心反而沒了穩定感,這樣的趨勢能讓幾個人心安?

寂天菩薩在《入行論》中告訴我們:「彼困千萬分,便足成佛道,欲者較菩薩,苦多無菩提。」世人追求財富可謂用心良苦,大部分人傾注了全部的精力和心智。為了賺錢,大半輩子都沒有停歇,而且不敢有半點鬆懈怠慢。實際上不光是這一世,眾生生生世世為了自身的利益,為了滿足欲望,都是這樣的賣力。如果能將這些精力的千萬分之一用於修行佛道上,那是成佛有餘。無奈就是不肯回心轉意,不管有多大困難,從早到晚,從青壯年到老年,都在奔波忙碌,這樣的辛勞得到的是轉瞬即逝的快樂,而剩下的則是痛苦。

論中又說:「貪欲生眾苦,害多福利少。如彼拖車牲,唯得數口草。」表面上看,當今世界的物質豐盛,五光十色應有盡有,但是各人為此付出的辛酸痛苦,卻遠遠大於其中享受到的快樂。世人都願意表述、願意炫耀享受欲樂快樂的一面,卻不願剖析其中包含的苦楚。好比拖著沉重物品的牛馬,為了身旁的數口青草,不惜忍受主人的鞭打,對於疲憊不堪的牛馬來說,這樣的鞭打勢必痛徹心肝,甚至喪命,這個形象的比喻就是人們在塵世中奔勞的寫照,那些財物和感官享受不會白白得到,需要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因為抵擋不住外境層出不窮的欲樂誘惑,為了得到這些欲樂,人們給自己套上枷鎖,不但今生的安樂給摧毀了,還將給自己的後世帶來痛苦的業果。

四、財富無常觀

在古羅馬帝國時期,當大將在戰場上獲取勝利,步入凱旋門時,在兩邊群眾如潮的歡呼聲中,按照慣例會有一位僕人提醒主帥說:「這一切僅僅是過眼雲煙。」不僅是戰場的勝利,世間財富也一樣是過眼雲煙,不論什麼朝代,鉅賈豪富們的奢侈闊綽和今天如出一轍,古代的石崇鬥富可以用黃金裝飾廁所,今天的富人一擲千金,古今擺闊的方式和心態沒有什麼兩樣,然而往日的富人和他們積聚的財富今天連影子都沒有了,俗話說「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向北流。」

輿論宣傳往往喜歡呼應人們內心的美好願望,成功的事件總是渲染得多一些,而失敗虧損的事例則講得少一些,作為人自身來講,也是榮耀的時候說得多,而失意的事情則不願多談,久而久之,讓人們感到富裕是一件可以持久的事物。人們往往滿足擁有財富時所帶來的快樂,期盼富貴永久,不但自己要一生擁有,而且要傳予子孫後代,可惜的是世間的事物都是以無常為本性,世上哪有恆常不變的東西?今時人們往往只看到由財勢所帶來的風光,迷戀闊綽、氣派和場面上的呼風喚雨,卻難以醒悟財富的無常。財富本來幻化無常,有什麼必要把畢生精力用在經營這些身外之物上呢?這和兒童迷戀追逐肥皂泡一樣可笑。

這一點也可以從富豪排名榜來觀察,幾年前的富豪可能數年後就銷聲匿跡,過去在商業圈、金融界炙手可熱的人物,有可能變得一貧如洗,甚至淪為階下囚。

2001年福布斯中國百名富豪榜中,楊斌以資產九億美元列第二位,2003年七月十四日,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楊斌及相關企業犯合同詐騙、偽造金融票據、非法占用農用地等罪案作出一審宣判,數罪併罰,判處楊斌有期徒刑十八年,罰金人民幣兩百三十萬元。

原深圳政華集團總裁吳志劍在1999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排名第九位,2000年排名第二十六位。這位由八百元起家到擁有二十六億資產者,因合同詐騙及偽造國家機關證件兩次罪名,被判有期徒刑十七年,併處罰金五十萬元。

根據《南方週末》相關報導,2005年二月十七日,湖南常德人巢中立在自己十幾平方米的超市中用一根綠色尼龍繩懸樑自盡。巢中立曾號稱擁有兩千萬資產,死時卻只有兩床棉被。

改革開放之初,他在當地開了一家美術社,因為手藝精細,價格便宜,十幾平方米的小店顧客盈門,初次賺到了十幾萬元。

巢中立樂意炫耀自己的財富,1986年他成為常德市第一個擁有轎車的商人,他經常開著一輛寫有自己名字的紅色菲亞特轎車在街頭出沒,常引起眾人圍觀。

1988年,巢中立變賣家產到深圳圖謀更大發展,在深圳開設美術社,生意蒸蒸日上。收入豐厚的巢中立在家中專門用29台電視機堆成一堵牆,每次看電視時將電視一齊打開同時收看29個頻道。

然而巢中立富裕之時也陷入了情欲的漩渦,因貪戀女色而散盡千金。2003年初,他與第二任妻子離異之後,隻身攜帶十萬元回到老家。回家之後,巢中立還想東山再起,然而時代遷變,今非昔比,在生意場上,巢中立屢受挫折,由於巨大的財富落差和世態炎涼,給他內心帶來難以承受的打擊,最後人格完全扭曲,走上自殺的悲涼之途。

財富無常,因緣聚集的時候,可以把人推上高峰,因緣不具時,也可以將人推到谷底。

富有者往往吝嗇,富人對錢看得比命還重,現在的千萬富翁億萬富翁他們積賺的財富已經遠夠花幾輩子,儘管擁有這麼多的財富,他們對財物占有的貪心卻絲毫沒有減弱,還要繼續鬥富比闊,結果把一生大量寶貴的時間都浪費在毫無實質意義的財富擴張之上,積累的財富沒怎麼享用就一命嗚呼,而且在積累財富的過程中還積累了大量的惡業。像現代社會資本的積累充滿了多少他人的血汗!這裡飽藏大量惡行。雖然目前有些人不願提及這些,現在的社會風尚也對這些東西盡量避而不談,但因果確然不壞,以這些罪業必定會墮落惡趣。讓人可笑的是,這種人竟然成了當代最風光體面的人物,成了萬民渴仰的楷模,只有被物欲沖昏了頭腦的人,才會產生如此顛倒的認識。

有的人拼命積財說是要給子孫後代造福,不知道財物是無常的,俗語說「富不過三代」,有錢人家的子弟往往是紈絝子弟,不知祖輩創業的艱辛,只知道消費的痛快,花錢如流水一樣,花天酒地之下,一下就將祖業蕩銷而光。

一個人就是擁有整個地球的財物,最後也只是一死而已,這些財物在死後也帶不去,相反自己帶去的卻是積累財富時所造的各種惡業,「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世上的人以追求財富為自豪,有的人被物欲沖昏了頭腦,看似精明處處算計,什麼時候也不願吃虧,但是最終給自己帶來的卻是墮入三惡趣的苦果,真是可憐憫者。

因此一個明智的人應該將財富看淡,生活上應該知足常樂,擁有的財物能夠維持日常的生活就足夠了,不能為了滿足內心的貪欲而浪費一生大量的寶貴時光,而應將這些時間用在修持正法上面。


覺空文殊童子之加持   密意界中獲證八辯才   教證法藏海洋尊勝主   至誠祈禱米滂南嘉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9/30 上午 04:49:34
感恩三寶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4497
積分:23745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2
 用支付寶給感恩三寶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五、貪欲耗盡暇滿人生

對現代人來說,貪欲貫穿著一生,大量的時間都花在滿足這種占有外物的欲望上,正是為了滿足這些層出不窮的貪欲,人們消耗了自己寶貴的暇滿人生。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一般人一輩子都被世間的財富牢牢套死。

在這個時代,即使是未成年人也知道物質享受,甚至有的少年兒童小小年紀也知道在吃穿上互相攀比,一問他們長大了要幹什麼?有的回答要做企業公司的大老闆,或者歌舞影視明星,既有豐裕的物質享受又有人們的崇拜尊敬。對於青壯年人士來說,物質世界就是生活的戰場,每天的心思和精力都投放在如何掙取更多的金錢,以獲取更好的物質享受,人生最寶貴的光陰都交付給了內心的貪欲。即使是一些老年人,對於物質享受仍然是貪戀不捨,衣食住行各樣要講究用好的,貪欲並沒有隨年齡增長、體質衰弱而減退。

美妙動人的物質享受就像羅刹女一樣,初看容貌嬌好姝麗,千般柔情萬般嫵媚,如果內心沒有深邃的洞察智慧和不為外境所動的定力,則會難以自拔地投身其中,這些羅刹女不斷使出各種伎倆和幻術來勾引迷惑人心,使得人們難以清醒,甘願充當這些羅刹女的奴僕,遵從羅刹女的吩咐,去行一切難為之事,為她們願受各種難忍之苦,最後羅刹女露出其殘酷無情的本性,將這些被誘惑者一個個吞吃,飲其血餐其肉。

同樣在這個物質世界中,這些悅意的外境、外物,令人內心動搖,如見羅刹女一樣,情難自禁心生貪欲;追逐外物享受物欲的過程,則如與羅刹女共處一樣纏綿難分;最後,一生深陷迷幻散亂,耗盡畢生精力,虛度一生,則如同被羅刹女吞噬。

然而這個世間難以計數的人甘願受諸羅刹女繫縛。這些羅刹女是什麼?是一疊疊鈔票,是洋樓別墅,是豪華轎車,是大片大片的房地產,是隸屬自己的公司、產業,是燈紅酒綠的感官享受,是一呼百應的名聲地位。人們甘願為這些羅刹女空耗一生,沉於迷夢,終生不願醒悟,甚至大造輿論,攀比誰比誰的沉迷程度更深重,舉世以深陷其中為榮,深陷嚴重者則被尊為人世楷模。而對揭示其真實面目的人反而橫加責難、鄙夷漠視、冷嘲熱諷,真是顛倒之極。這就是當今這個荒誕世界的真實面貌,有些人即使千般叮嚀萬般呼喚,奈何難以喚醒。

外物不論多麼美妙,其本性都是欺騙誘惑,唯有招致痛苦。這樣一個虛假的繁華物質世界,人們一生都為之欺惑。正因為一生光陰投入其中,從而無有機會投身於解脫之道,結果空耗一生。《入行論》中說:「彼利極微薄,雖畜不難得。為彼勤苦眾,竟毀暇滿身。」世上的欲妙極為微薄,世上的眾生之所以辛苦,無非是為了滿足各種欲樂。為了滿足欲樂,即使是畜生也能夠得到,但為此而勤苦的眾生卻因此而喪盡自己的暇滿人身。

雖然人人都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對於自己人身的得之不易卻很少會去思考。

我們這一世能夠得到人身是異常難得的,難到什麼程度呢?打個比方: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之上飄浮著一個木軛,木軛上有一個小孔,海裡有一頭盲龜,盲龜的頭要鑽進木軛之孔,這異常困難,佛說得人身比此更難。可惜的是對於世間人來說,大部分人都把自己萬劫一現的人身用在滿足貪欲、積聚財富上面,實在是太不值了。

六、看破今生生起出離心

1、物欲障蔽出離心

當人們享受物欲的時候,很難感知到人間的痛苦,這些物質享受包含了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吃的是雞鴨魚肉,住的是樓房花園,冬有暖氣夏有空調,出門有便利的交通工具,追求的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觸全方位的感官刺激。只要有錢,衣食住行樣樣方便,浸泡在這樣的物欲享受之中,人們會感覺這人世間太好了,現代人所謂的享受人生,就是享受這些物質妙欲。這些繁華似錦的世間色時時刻刻都在誘惑人,迷得大家難覺醒、難看破,不要說世上一般的人,就是步入佛門的弟子在這樣的欲望世界裡,要生起真實無偽的出離心也很困難。

這個花花綠綠、幻影迷離的物質世界讓人看不清世間的苦患本質,人們普遍認同這個繁華的物質世間,即使生活不如意的人也認為那只是自己沒錢,如果手上有錢的話,在這樣應有盡有的世界生活起來還是有滋有味的。

為此,我們冷靜思考一下,在世間上有兩條道路可供人們選擇,一條是沉沒在輪迴的生死苦海之中,在這條路上我們已經經歷了無數次生生死死的轉換,另一條道路就是從六道輪迴中脫離出來的解脫之道,除了這兩條道路之外,再也沒有第三條道路可供人選擇。

那麼我們現在身處的這個表面繁華的世界在哪裡?不在別的地方,就在輪迴之中,這是無盡輪迴迷亂顯象的一幕,我們觀察當今世人的一舉一動,有多少人真正意識到這一點?有多少人能不受其欺惑?無數人都被這種表面的繁華所迷惑,不知道這些繁華表層之下「諸受是苦」的本質,這些繁華能改變生老病死的痛苦嗎?能避免輪迴流轉的現實嗎?這些外境的物質繁華和享用絲毫也改變不了人生本質的痛苦。

表面上有些人今生感覺生活不錯,但如果受前世今生惡業的牽引,下一世可能就轉到三惡道中去了,所以今世的快樂是泡沫型的快樂。如果沒有修持佛法,那麼無論是誰都難以從輪迴中脫離,那些些許的快樂享受絲毫也改變不了深陷輪迴難以拔出的苦患。雖然在這個世間我們也許獲得了短暫的快樂,但是這些快樂瞬間即逝,擺在前頭的仍然是茫茫無盡的輪迴苦途。相比追逐短暫的物欲享受來說,這才是每個人真正需要思考的問題!

2、修行人更應看破今世

有些人雖然學佛,但並沒有意識到要從這個表面繁華的世界真實出離,對學佛者來說,自然知道三惡道痛苦不堪,要盡力避免墮入,但是這個欲妙世界舒舒服服地生活還是挺好的,有的人口中雖然不講,但內心的意向卻是如此,一提到出離心,心裡就不舒服,不願聽到這三個字,心中會找出各種藉口來搪塞,之所以找藉口,實際上仍是念念牽掛這個世間的物質享受。深藏在內的貪戀塵世之心非常狡猾,總會編製出各種理由來抵擋排斥出離之念,因為多生累劫的串習已經使內心習慣於對塵世貪戀執著,而對出離卻感到異常陌生,初聽起來非常不習慣,甚至害怕,進而生起排斥。

有的人講現在時代不同了,像古代修行人拋棄一切、歷盡千辛萬苦的修持方法和這個時代格格不入了,不要再談出離心那套了。其實這只是自己被世間物欲所蒙蔽,捨不得放下對今生的貪執而已。

當今時代強烈的外界誘惑,對於修行人是極為不利的因素,出離心不是不需要,相反要更加堅固才不致被外界欲塵吸引走。我們內心修法的力量和外境的誘惑力就像拔河比賽的兩邊,哪一方的力量大就能取得勝利,一個人要觀察自己是不是修行人,只需要算一算每天在修法上用了多少時間和精力,就會清楚地知道。

有的人心裡儘管知道學佛要有出離心,但是內心模模糊糊,沒有一個堅定不移確乎不拔的信念,仍然很容易不知不覺中被外界的景象所吸引。

由於內心沒有真正醒悟這個物質世界的誘惑對修行的損害,沒有生起要脫離此世間的真實無偽的出離心,所以有的人儘管修學了很多法門,天天口談空性見解,但是真實的修學效果卻很難見到,因為佛法的基礎──出離心沒有打好,內心相續的真實狀態和佛法脫離了,因此佛法的力量也就難以表現出來。

如果一個人的內心被世間物欲所占據,內心意向自然會認同這個物質世界,強大的物欲猶如一盆膠一樣把人粘在這個欲塵世界,這就難以生起出離心。一個人天天都想著自己如何能好好享受,那怎麼生得起為度化無邊無際的眾生而精進修習佛法的菩提心?心念天天膠執在這個物質世界上,怎麼能產生這個世界如夢幻泡影的空性正見?由此可見,如果沒有看到貪戀今生的過患,那麼修持佛法也只是口頭說說而已,難以起到真實的效果。

世間上大多數眾生身陷輪迴苦海之中而渾然不覺,不知其中危害,如同處於迷夢之中而不知覺醒,自己身為一個修行者,在佛陀的教誨之下,已經了知了輪迴的痛苦,因此需要痛下決心,從這個充滿苦患的輪迴中出離。

宗喀巴大師在《三主要道》中說:「無有清淨出離心,求有海樂無寂法。貪執世間束縛眾,故當首先尋出離。」所謂的出離心,不能誤解為只是想脫離今生和來世的痛苦,這個理解遠不徹底,出離心是發心從以煩惱和業所支配的一切欲樂享受乃至更高級的有漏禪定安樂中出離。這些都是錯亂的顛倒識顯現出來的法,本性沒有任何安樂。清淨的出離心是厭離業、厭離煩惱、厭離一切欲樂、一切增上生,如果沒有這種出離心,就不可能止息追求三有大海幻化無盡的欲樂。在此我們要生起深深的定解,無論這個物質世界多麼美妙,其實質都是欺惑性的,都是將我們繫縛在漫無邊際的輪迴流轉之中,所以這個世界形形色色的物欲不管怎樣變換花樣,都沒有實質的意義,就在此處我們要看破放下,生起出離心,志求解脫之道。


覺空文殊童子之加持   密意界中獲證八辯才   教證法藏海洋尊勝主   至誠祈禱米滂南嘉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9/30 上午 04:52:21
感恩三寶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4497
積分:23745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3
 用支付寶給感恩三寶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遠 離 四 種 執 著

至尊文殊師利菩薩 傳授

若執著此生  則非修行者

若執著輪迴  則無出離心

若執著自利  不具菩提心

當執著生起  正見已喪失


覺空文殊童子之加持   密意界中獲證八辯才   教證法藏海洋尊勝主   至誠祈禱米滂南嘉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9/30 上午 04:56:09
感恩三寶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4497
積分:23745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4
 用支付寶給感恩三寶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三 主 要 道 論

宗喀巴大師 造

索達吉堪布 譯

頂禮諸至尊上師!

我隨己力而宣說,欲解脫者之津梁,

諸佛經典精華義,一切菩薩所讚道。

不貪三有之安樂,為使暇滿身具義,

勤依佛悅之正道,具緣者當喜諦聽!

無有清淨出離心,求有海樂無寂法,

貪執世間束縛眾,故當首先尋出離。

人身難得壽無常,修此可斷今生執,

無欺業果輪迴苦,修此可斷後世執。

修後於諸輪迴福,刹那不生羡慕心,

日夜欲求得解脫,爾時已生出離心。

倘若於此出離心,未以菩提心攝持,

不成菩提樂因故,智者當發菩提心。

思為猛烈四瀑沖,難擋業索緊束縛,

困於我執鐵網內,無明黑暗所籠罩,

輾轉投生三有中,不斷感受三大苦,

成此慘狀諸慈母,是故當發殊勝心。

不具證悟實相慧,縱修出離菩提心,

亦不能斷三有根,故當勤證緣起法。

誰見輪涅一切法,永無欺惑之因果,

滅除一切所緣境,此人踏上佛喜道。

何時分別各執著,無欺緣起之顯現,

遠離所許之空性,爾時未證佛密意。

一旦無有輪番時,現見無欺之緣起,

斷除一切執著相,爾時見解即圓滿。

了知以現除有邊,以空遣除無有邊,

緣起性空顯現理,不為邊執見所奪。

如是三主要道論,自己如實通達時,

當依靜處而精進,速修永久之佛果。

此乃多聞比丘羅桑札巴(宗喀巴)對侄兒阿旺札巴之教言。

譯於二○○○年十月


覺空文殊童子之加持   密意界中獲證八辯才   教證法藏海洋尊勝主   至誠祈禱米滂南嘉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9/30 上午 04:58:23
感恩三寶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4497
積分:23745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5
 用支付寶給感恩三寶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http://www.larong-chuling.com/pages/category5_2.htm

http://211.72.163.194/pdf/06.pdf

大圓滿前行引導文•

普賢上師言教

全知巴楚仁波切 著

堪布索達吉仁波切 譯

 

法 王 序

大圓滿龍欽寧體是集廣大班智達派《龍欽七寶藏》及甚深古薩里派《四心滴》二者之密意於一體、即生可獲得金剛持果位之甚深正法。

此《大圓滿前行引導文•普賢上師言教》不僅完全包括了三士道次第,而且具有殊勝竅訣要點。因此,諸欲解脫者必須實修。尤其是當今時代許多人不經過前行修煉,卻首先高攀大手印、大圓滿等正行法,以致正法與補特伽羅背道而馳。所以,諸位首先唯一實修此前行至為重要。

此深法攝集了藏地興盛的薩迦、格魯、噶舉、寧瑪派的引導文及廣弘於漢地的淨土、華嚴、禪宗等一切顯密修要,並且具有持明傳承殊勝之加持。祈請三根本、護法神賜予如理修行此法之具緣者加持,並普降成就甘露妙雨。

本法傳承︰巴楚仁波切傳與樂喜堪布公美,彼傳給喇嘛羅珠仁波切,大恩上師羅珠仁波切傳與我。

對於此次譯成漢文、校訂並傳講,本人由衷隨喜。同時,祝願弘法利生事業吉祥圓滿!

釋迦比丘晉美彭措勇列致

於藏曆鐵龍年神變月初三自壽六十八歲之際

西元二○○○年二月八日


覺空文殊童子之加持   密意界中獲證八辯才   教證法藏海洋尊勝主   至誠祈禱米滂南嘉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9/30 上午 05:00:01
感恩三寶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4497
積分:23745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6
 用支付寶給感恩三寶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http://www.larong-chuling.com/pages/category5.htm

http://211.72.163.194/pdf/22.pdf

五 加 行 開 示 錄

堪布慈誠羅珠仁波切 傳講

入座與出座

外加行:

人身難得

壽命無常

輪迴過患

因果不虛

解脫利益與依止上師

內加行:

皈依

菩提心的修法

金剛薩埵修法 ─ 清淨罪障之殊勝道

曼茶羅修法 ─ 積累資糧之殊勝方便

上師瑜伽

附錄:

薩迦派三十七堆曼茶羅修法

大圓滿龍欽心髓內加行修法

前行念誦儀軌•開顯解脫道


覺空文殊童子之加持   密意界中獲證八辯才   教證法藏海洋尊勝主   至誠祈禱米滂南嘉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9/30 上午 05:01:22
感恩三寶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4497
積分:23745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7
 用支付寶給感恩三寶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http://www.larong-chuling.com/pages/category5.htm

http://211.72.163.194/pdf/08.pdf

http://211.72.163.194/pdf/09.pdf

http://211.72.163.194/pdf/10.pdf

入菩薩行論廣釋

寂天菩薩 造頌

堪布索達吉仁波切 廣釋

 

佛於多劫深思惟  見此覺心最饒益

無量眾生依於此  順利能獲最勝樂

 

菩提心如劫末火  剎那能毀諸重罪

智者彌勒諭善財  彼心利益無限量

─《入菩薩行論》─

 

各位現在正在聽聞《入菩薩行論》,這是一部非常大且甚深的論著,請各位絕對不要輕視它。如果想要從輪迴中解脫成佛,想要自心續中去除業及煩惱的話,就必須要按照《入菩薩行論》中所說的內容,依著經部及諸佛的教法來修持,如果放棄了《入菩薩行論》來修持的話,是沒有辦法修持好的。

─ 堪欽貢噶旺秋仁波切 ─

 

《入行論》所述是大乘佛法精髓,為遣除眾生的痛苦而廣述發菩提心、修菩薩行的真實修法。作者也是得到文殊本尊的攝受,親證諸法實相的大乘菩薩,理所當然是正論,而且是佛教史上的曠世巨典。

─ 堪布索達吉仁波切 ─


覺空文殊童子之加持   密意界中獲證八辯才   教證法藏海洋尊勝主   至誠祈禱米滂南嘉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10/23 上午 02:30:35
感恩三寶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4497
積分:23745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8
 用支付寶給感恩三寶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寂天菩薩

七種稀有傳記略說

堪布索達吉仁波切 講述

在漢傳佛教中,寂天菩薩的事跡知之者甚少。宋朝雍熙二年(西元985年)天息災譯師曾譯《入行論》為《菩提行經》,題為法稱菩薩造,文字艱澀難懂,故歷史上似是無人注重。近年來由於藏傳佛教的影響,此論已有隆蓮法師、如石法師的兩種漢譯本在漢地傳揚,但作者寂天菩薩的較詳事跡,所知者仍是寥寥無幾。

關於寂天菩薩的史實,有七種稀有傳記,如頌云:「本尊生喜住爛陀,示迹圓滿破諍辯,奇異事跡與乞行,為王降伏諸外道。

寂天菩薩是古印度南方賢疆國的王太子,原名寂鎧,父王名善鎧。他從小信仰佛法,恭敬三寶,對自己的眷屬和其他眾生非常慈善,常給他們財施等。太子幼年即學識出眾,諳達世間的各種學問、技藝。在瑜伽師「古蘇嚕」座前求得《文殊銳利智成就法》,通過精進修持,親見本尊(印度的大德如智作慧論師、阿底峽尊者等,都認許寂天論師是文殊化身。阿底峽尊者在《菩提道燈論》的講義中寫過:「寂天論師親見了文殊菩薩,得到加持而現見真諦。」另一名叫布扎Ra的論師也有這樣的說法)。後來,善鎧國王去世,大臣準備擁戴寂鎧太子登位,在即將舉行授權灌頂儀式的前一夜,太子夢見了文殊菩薩,夢中,文殊菩薩坐在寂鎧太子將登基的王座上,對他說:「唯一的愛子啊,這是我的寶座,我是你的上師,你和我同坐一座,是不應理的。」另說太子夢見大悲度母尊,以開水為他灌頂,太子問度母為什麽用開水為自己灌頂,度母回答:「授王權灌頂之水與地獄鐵水無有差別,我用開水為你灌頂的含義即在此。」寂鎧太子醒後,曉悟到這是聖尊對他的授記與加持,以此而對世俗八法生起了猛厲的出離心,於是捨棄了一切離開王宮。寂鎧太子獨自一人在荒野中步行,一路上得不到任何飲食,只有不斷祈禱聖尊,到了第二十一天,進入了一處森林,飢渴疲憊的太子找到了一窪濁水,正準備飲水,出現了一位容飾莊嚴的女子,告訴他不要飲用濁水,而應該享用淨水,便把他引到了一汪清澈甘美的泉源邊,泉水旁有一位瑜伽師,瑜伽師其實是文殊菩薩的化身,女子是度母化現。太子飽飲了甘泉,又在瑜伽師處求得了殊勝法要,修持後生起了甚深智慧境界(第一種稀有傳記畢)。

繼後,寂鎧去遊歷東印度,來到五獅國王之國土,當時,得知他武藝高強的大臣將他薦舉給五獅王,他因此成了五獅王的大臣,將武藝等明處弘傳世間。有段時間,寂鎧給國王當護衛,一些嫉妒賢能的大臣,見他持著修文殊本尊的那柄木劍,便到國王那裡進讒言:「新任大臣是個狡詐者,大王要是不信,請看看他手中的武器,根本護衛不了國王。」五獅王疑信參半,便要求寂鎧出示寶劍,寂鎧對國王說:「國君啊,這樣做會傷害你的!」可是國王成見已深,強令取出寶劍,他只好要求國王閉上右眼,然後從劍鞘中抽出木劍,閃耀的劍光傷害了國王注視著木劍的左眼,眼珠當時彈出落地,疼痛、悔恨交加的國王至此方知道寂鎧是位大成就者,與大臣們一起在寂鎧大師前懺悔、皈依,大師便加持五獅王,使其左眼復原。有了這次事件,五獅王心意轉變,完全遵大師之教言,在所轄地高豎佛教法幢,弘揚正法。寂鎧大師在五獅王的國家所住年數,有多種說法,但無論如何,大師調化了五獅王後,便轉到了中印度那爛陀寺(第二種稀有傳記畢)。

寂鎧來到那爛陀寺後,依當時寺內五百班智達之首的勝天為親教師出家,法名寂天。當時大師深隱內證功德,暗暗地在文殊本尊前聽受教法,精修禪觀,同時緊扣大乘佛子的修學次第,集一百多部經律論之精義編著了《一切學處集要》、《一切經集要》(略稱《學集論》、《經集論》)。但在外觀上,除了飲食、睡眠、步行外,其他事情一概不聞不問,因此被以外表衡量他的人貶稱為「三想者」。當時那爛陀寺僧值們認為寂天不具備任何一種修行正法的功德,不應該再住在本寺,但又找不到很好的理由來驅逐他。後來該寺舉行誦經大會,要求比丘在會上背誦所學的經典,一些人想借此機會羞弄寂天,讓他自行離開寺廟,便要求勝天論師去安排寂天誦經之事,寂天論師便應允了。輪到他誦經的那一天,那些人在誦經會場上故意搭起了高座,而沒有安設上座的階梯,會場中擠滿了想看他出醜及對他有些懷疑的人,寂天論師並不在意這些,很自在地登上高座,問道:「請問要背誦已經聽過的論典,還是沒聽過的?」想看笑話的人便故意回答要背大家沒有聽過的,這時瑞相紛呈,眾多人看見文殊聖尊顯現在天空中,寂天論師隨即誦讀其智慧境中流出的《入行論》,至第九品三十四頌:「若實無實法,皆不住心前,彼時無他相,無緣最寂滅」時,身體騰空,漸漸升高,終至不見身影,只有從虛空中傳來的朗朗誦經聲,一直到全論誦完為止。當時得不忘陀羅尼的班智達各自記下了頌文,克什米爾的班智達記下了一千多頌,東印度的班智達記下的有七百頌,中印度的班智達記下了一千頌,因此大家産生了爭執懷疑。後來打聽到寂天論師在南印度的吉祥功德塔(尼泊爾史料記載:吉祥塔為香根佛塔……另有其他歷史的記載此處不一一列舉),便派兩名班智達去迎請他回寺,但遭到了婉拒,兩位班智達只好請他出示《入行論》的正確頌文。寂天論師告訴了他們一千頌的《入行論》為正確,並且在他曾經住過的房間裡藏有《學集論》、《經集論》、《入行論》三部論的經函,並授與這些論的講說修習傳承,自此《入行論》在印度得到了廣泛弘傳(第三種稀有傳記畢)。

寂天論師在吉祥功德塔時,那裡鬱鬱蔥蔥的森林中住有五百位比丘,他也在林中搭了一個茅棚,作為住處。當時森林中有許多野獸,與林中的修行人和睦相處。比丘們經常見到野獸成群進入寂天論師的茅棚,在習以為常中也有人感到異常,終於有些細心的人觀察到了:進入寂天論師所住茅棚的野獸都沒出來。他們在棚外窺視,發現寂天在棚內啃著大塊的獸肉。比丘們於是推斷寂天有殺生罪行,敲椎集合了林中的修行者,準備當眾宣布寂天的「破戒惡行」,再將他驅逐。正在大眾集合商議時,失蹤的野獸一個個從寂天的茅棚裡走了出來,當然,彼此相處日久的比丘對它們非常熟悉,發現這些野獸一個個神氣活現,比以前更為健壯。驚異之餘,僧眾對寂天論師生起了很大的信心。

寂天論師不願意讓人了解他的身份,謝絕了僧眾的挽留而離開森林,遊化到吉祥功德塔的南方。他身著乞丐裝束,以他人抛棄的殘食為食物,修行「鄔粗瑪」密行。當地的迦底毗舍梨王有一女僕,一次倒浴身水時,潑在寂天論師身上,那些水頓時如遇熱鐵般沸騰起來,女僕正驚訝之際,他已不見蹤跡。

那時有一名叫香迦得瓦的外道向國王啓請說「兩天後,我將在虛空中繪製大自在天壇城,如果佛教徒不能毀壞此壇城,我將焚毀佛教經籍、佛像等,佛教徒也必須轉入我的教門。」信奉佛教的國王招集了僧眾,告知了外道的挑戰,可僧眾中誰也不敢答應能摧毀外道的壇城,國王正在焦急萬分之際,女僕將自己遇到的異事稟告了國王,國王急令女僕去尋找那位異人。女僕到處尋找,終於在一株樹下見到了寂天論師,便將來意說明,請求他降伏外道,寂天論師爽直應允,並吩咐女僕到時準備一大瓶水,兩塊布和火種。第三天清晨,外道師開始用彩土在虛空中繪畫大自在天壇城,剛剛繪出壇城東門,寂天論師即入風瑜伽定,顯示神變,頓時起了一場暴烈的風雨。刹那之間,外道所繪壇城被摧毀無跡,那些嚇得簌簌發抖的外道們也被暴風捲起,如同落葉一般飄落到四處。此時天地間一片昏暗,寂天論師從眉間放出光明,照亮著國王、王妃等人,風颳雨淋之下,國王他們亦是衣裝零亂,滿身塵土。女僕用事先備好的那瓶水為他們洗淨,那兩塊布給國王、王妃披上,又用那火種點燃了一大堆火,國王等眾人頓覺溫暖舒適,沈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後來國王將當地外道的廟堂拆毀,所有外道門徒也皈依了佛門。寂天論師降伏外道那塊地方,一直到現在都被稱為「外道失敗地」(第四種稀有傳記畢)。

寂天論師後來到了印度東方曼迦達地方,與那裡的許多外道徒進行了一場大辯論,寂天論師顯示神變,挫敗了外道們,使爭端得到了平息(第五種稀有傳記畢)。

在曼迦達西部不遠的地方,有五百名持邪見的外道門徒,當時那裡鬧飢荒,他們得不到食物,遭受到飢餓痛苦折磨,無可奈何中他們商議:「誰要能解決眾人的食物問題就推他為首領。」寂天論師得知後,便到城市中化得一缽米飯,並作了加持,使外道徒眾取食不盡,解脫了飢餓痛苦。成了他們的首領後,寂天論師給他們傳法,使他們抛棄了邪見,皈依佛門,後來變成了很好的修行人(第六種稀有傳記畢)。

有一段時期印度某地遭到極大的自然災害,糧食顆粒無收。當地一千多乞丐無法得到食物,一個個只有束手待斃。奄奄一息的乞丐們正在躺著等死之時,寂天論師運用神變使他們得到豐富的飲食,且為他們廣說因果、輪迴、五戒十善等佛法,將他們引導於佛法中(第七種稀有傳記畢)。

上面簡單地講述了寂天論師的七種稀有故事,我們知道了作者是一位大成就者後,對他著的論典也就很願意去學習。寂天論師的傳記,在《布頓佛教史》、《印度佛教史》以及一些《入行論》講義中都有,詳簡不一。從史料上看,這位菩薩居無定所,四處遊化,一生充滿了神奇的故事。這次所講的,只不過是這位菩薩應化此世事跡的萬分之一而已。


覺空文殊童子之加持   密意界中獲證八辯才   教證法藏海洋尊勝主   至誠祈禱米滂南嘉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10/23 上午 02:32:41
感恩三寶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4497
積分:23745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9
 用支付寶給感恩三寶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入行論》

之修行次第

巴楚仁波切 造

索達吉堪布 譯

善逝法身佛子伴  及諸應敬我悉禮

趨入佛子律儀法  今當依教略宣說

此論分為四個方面:一、入者所依之補特伽羅;二、能入之意樂;三、如何趨入之行為;四、所入之果。

一、入者所依的補特伽羅,是指擁有暇滿、具有信心、懷有悲心的人。

二、意樂發心分為願菩提心與行菩提心兩種。

「發心為利他,求正等菩提」說明願菩提心就是為了利益他眾而渴求獲得佛果的意樂。

行菩提心:即立誓要學修菩薩的學處。想在自相續中受持如此菩薩戒的人,如果在上師面前得受,就要按照中觀、唯識其中之一的儀軌來受。

這裡講關於自己受戒的方法,包括加行、正行與後行。

第一、加行包括三個方面:

其一、想對菩提心的利益功德產生興趣,要依據《入行論第一品》。

其二、積累資糧作七支供,首先觀想在諸位真實安住的如來菩薩福田面前,我與其餘一切有情一起隨念佛菩薩的功德來作七支供。

(一)供養真實陳設花、薰香、塗香、燈、淨水和各種飲料、神饈等應有盡有的供品,心裡觀想取來珍寶山、悅意林、寂靜賞心的地方等十方世界所有的一切無主供品,念誦「為持珍寶心……」來作(真實供品和無主供品)這兩種供養;念誦「願以吾身心,恆獻佛佛子,懇請哀納受,我願為尊僕」,獻上三門甘願為僕的供養;念誦「馥鬱一淨室……」作意幻供養;念誦「別此亦奉獻……」作發願力供養;念誦「猶如妙吉祥……」作無上供養;念誦「我以海潮音……」作讚音供養;念誦「化身微塵數,匍匐我頂禮,三世一切佛……」作頂禮供養,隨著以上的詞句憶念意義而作這八種供養。這些也是在清淨刹土的三寶面前,用不染有罪惡、不被吝嗇所縛的清淨物品,懷著不求回報、果報的清淨意樂心來作供養。

(二)皈依心裡想:殊勝的皈依對境──大乘的不共三寶前,以為利一切有情的殊勝意樂,在沒有獲得圓滿菩提之間的時間裡皈依。隨著這種觀想念誦三遍「乃至菩提果,皈依諸佛陀,亦依正法寶,菩薩諸聖眾」。

(三)懺罪念誦「我於十方佛,及具菩提心……」,向懺悔的對境──佛菩薩祈禱垂念,生起四想。所謂的四想,即以往所造的罪業就像毒入腹內一樣、所依三寶就像治癒毒病的名醫一樣、對治正法就像靈丹妙藥一樣、今後不再就犯的戒心就像恢復身體元氣的甘露醍醐一樣。「無始輪迴起……」是講厭患對治力;「若懼尋常疾……」是講現行對治力;「此既非善行,立誓後不為」這兩句是講返回對治力。要以這四種對治力發自內心進行懺罪。

(四)隨喜誠心誠意欣悅隨喜世間出世間的一切善根及善果,頌文中說「欣樂而隨喜,一切眾有情……」

(五)請轉法輪

(六)祈請不涅槃

(七)迴向。隨著「我於十方佛,合常誠祈請……」的文句憶念意義。

其三、此後修煉自心,念誦「如是諸觀行,所積一切善……」,把自己的身體、受用及三時積累的善根為成辦眾生利益而毫不吝惜地作迴向,真心真意祈願暫時究竟成為一切有情至高無上的生存之因。

第二、正行:以祈禱佛菩薩垂念作為前提,依靠念誦三遍「如昔諸善逝,先發菩提心,復此循序住,菩薩諸學處。如是為利生,我發菩提心,復於諸學處,次第勤修學」,同時得受願行菩薩戒。

第三、後行:「今生吾獲福,善得此人身……」是令自己生起歡喜心;「今於怙主前,筵眾為上賓,宴饗成佛樂,普願皆歡喜」,是讓他眾生起歡喜心。繼此之後,也要以「殊勝菩提心……」來發願。這以上講述了自相續要始終不渝地堅持意樂菩提心。

三、如何趨入之行為,包括在行持六度當中。六度的本體依次是具有四種特法的施捨心、斷除心、不惱心、歡喜心、不散心、辨別法。所謂的四種特法,如云:「摧毀施違品,無念具智慧,圓滿諸所願,成熟眾有情。」六度的違品依次是慳吝、破戒、瞋恨、懈怠、散亂及邪慧。滿足有情願望的道理:依靠布施給予他們財產受用等;依靠持戒使他們內心純淨;依靠安忍承受損害;精進作為必不可少的助伴;依靠靜慮使他們對神變神通有渴求心;依靠智慧能宣講取捨的道理。依靠這些滿足心願以後,直接或間接令他們獲得聲聞、緣覺、圓滿佛果三菩提任意一種果位,這就是能成熟有情。

這些波羅蜜多均包含在修心行為中的道理:

第一、布施度,想到對自己的身體、受用、三時善根割捨不下的過患、慷慨施捨的功德、有必要施捨的原因等等以後發自內心發放布施,這就是修心。

第二、持戒度,包括護戒方便與守戒方式。

其一、護戒方便,有對取捨之處謹小慎微的不放逸、不忘失取捨的正念、觀察三門狀態的正知三種。

其二、守戒方式,首先依靠正念牢牢不忘取捨,接著再憑藉正知來觀察自己身語意的狀態。此後,一旦萌生了不去奉行應行善法和想要著手去做應斷不善業的心態,必須要認清它,當時依靠不放逸來憶念善法的功德利益進而認真去奉行,想到不善惡行的過患後堅決屏棄。而這些的因也在於對業果誠信不疑。所以,作為無誤如來教的追隨者一定要生起虔誠的堅信,從此以後要深刻地認識到:造了惡業必然要下墮惡趣,如果已經投生到惡趣當中,那麼只有受苦受難,不用說是利他,就連自利也無法辦到。對於輪迴痛苦的正念一定要在相續中真正生起來。

菩薩學處的數目雖然有許許多多,但最主要的就是防護願心的違品──捨棄有情、發心得聲聞緣覺果位以及斷除四黑法。所謂的四黑法是指(《三戒論》中)所說的「欺騙應供令生悔,誹謗聖者諂誑行。即四黑法當斷除,相反四白法皆行。」對於同品的果──圓滿菩提與它的因──菩提行要誠心信受,對於別人所作的任何善行要由衷隨喜,並將他們的善根為利他而迴向圓滿菩提。總之,對於大乘的這三種修道,絕對要腳踏實地修行。

行菩提心戒的違品,一般來說就是斷除害他為主的一切惡行。尤其是對過患最大的奪取僧財、誹謗菩薩、造捨法業等等,要不惜生命代價加以防護。對於同品包括微乎其微的善根在內也不能滿不在乎、藐藐視之,而要以三殊勝攝持來身體力行。

第三、安忍度:安忍的對境──包括對自己輕蔑、口出粗語、暗地惡語中傷以及造成痛苦四種;對自己的上師與親戚朋友等也做這四種事;相反,對自己的敵人和反方帶來快樂、恭敬供養、褒揚讚歎、說動聽話。總共有十二種不願意之事。對於與此相反的十二種渴求之事製造障礙者。總之,安忍的對境有二十四類。這二十四種每一種也包括三個,即對於以種種理由造成的痛苦心不厭煩、承受痛苦;對於作害者不瞋不怒、堪忍加害;心接受空性深義。這樣一來,能安忍者的內部要修行安忍的數目就有七十二種。

其一、以三種理由來承受痛苦:(一)依靠痛苦能淨除自己的罪業,認識到痛苦就是罪惡的掃帚以後甘心情願接受痛苦;(二)依靠痛苦能對輪迴生起厭離心、對有情生起悲憫心、生起棄惡從善之心等等,認識到痛苦是行善的鞭策而甘心情願接受;(三)依靠痛苦能壓制我慢、剷除嫉妒、消滅貪欲、引生成就,因此了知痛苦是內心的妙力莊嚴而甘心情願接受。

其二、由三種理由修行堪忍加害的安忍:(一)心裡想:一切有情愚昧無知被煩惱控制,甚至連自身也進行損害,更何況說對別人呢?想到這一點而把作害者看成悲憫的對象,忍耐承受;(二)自己的宿業與暫時的舉止不謹慎才招致別人加害於我,一切都歸咎於自己,並修安忍;(三)想到依靠敵人能圓滿我的安忍資糧並且成為菩提行的助伴,所以他們才是饒益我的親人,從而做到安忍。

其三、以三種理由決定性地思考深法而修安忍:(一)當思維勝義空性離戲時,想到所害能害無有自性而修安忍;(二)當思維世俗緣起如幻時,想到一切由緣激發,作害者身不由主、痛苦隨之而起,從而修安忍;(三)當思維雙運自之心性時,想到瞋恨無基離根而清淨來修安忍。

第四、精進度,包括斷除三種懶惰違品和發起同品六力。

其一、斷除三種懶惰:即以無常鞭策來斷除無加行之懶惰想到法喜而斷除同惡懶惰以提高自己的心力來斷除懈怠懶惰。

其二、六力:

(一)思維善業的功德與罪惡的過患以後對正法產生興趣,這是加行勝解力。

(二)由具足心力的堅定誓言所從事的善根才會善始善終,這是正行穩固力。此力也分為三種,以世間升起太陽為例,不隨其他違緣所轉,不被外緣所害;以太陽獨自為因作比喻,自己孑然一身而不靠他人打敗魔軍,進而修行圓滿菩提;就像太陽普照一樣,依靠菩薩的智慧、悲心、宏願而加持自己成為眾生的生存因,心甘情願利益天邊無際的一切有情。這三種是業慢。將自己看得最為殊勝,能夠做到不染大大小小的墮罪,這是力慢。將一切煩惱視為低劣,輕視違品,這是煩惱慢。

(三)對於自己所為的善行善根,無比歡喜認為最殊勝而不圖報應、欣然接受,這是歡喜力。

(四)如果自己失去力量,過於悲傷,就會暫時停止所為的事,遣除這種障礙,就是捨棄力。

(五)積極投入以正念正知摧毀煩惱的事中來,摧毀所斷,這是承受力。

(六)任運駕馭自己的三門,憶念不放逸的忠言,從而自由自在學修一切學處,這是駕馭力。

共有以上六力。

第五、靜慮度,包括斷除靜慮的違品、正行修禪兩個方面。

其一、斷除靜慮的違品也分為捨離俗世與捨離妄念兩個方面。

(一)捨離俗世:如果對自己的父母雙親、親戚朋友、眷屬僕人等內有情貪戀,進而隨著他們轉,那麼自心就不可能一心一意入定。因此一定要遠離與他們牽連的一切繁雜事,獨自一人居於寂靜的地方。在寂靜的地方,如果貪執名聞利養、恭敬讚歎、暫時所需的資具等等,進而謀求這些,那麼就會對修道造成障礙,所以要杜絕患得患失,做到隨遇而安。

(二)捨離妄念:雖然身體住在寂靜處,並且也不尋求過多的生活用品等,但是如果心一直被欲望左右,那麼相續中無法生起真正的禪定境界,而且也不能做到專心入定。為此,也必須斷除這些欲望。特別是,如果要得到上層殊勝禪定,斷除欲界貪心這一點相當關鍵。因此,必須通過思維因難成、本體不淨、果危害眾多等等來遣除對女人的貪愛之心。(作為女修行者,對於男人也要同樣從因、本體、果三個方面來思維,從而斷除對其貪戀。)此外,成辦今生世間八法的所有紛飛雜念要看作仇敵一樣,不管是生起多少惡心惡念,長久思維這些的過患,就要自我譴責,發自內心予以斷除。

其二、正行修禪:禪修的方式雖然多種多樣,但在這裡就是修菩提心,修菩提心包括修自他平等與修自他交換兩個方面。

(一)修自他平等菩提心:我與一切有情希望快樂、不願受苦這一點一模一樣,一門心思自我保護不顧別人實在不合情理,因此必須要修自他平等。按照「首當勤觀修,自他本平等,避苦求樂同,護他如護己」,首先修自他平等的菩提心。修行的方式必須這樣來觀修:天邊無際的一切有情沒有一個不曾做過我的父母親人,依靠龍樹菩薩所說「地土摶成棗核丸,其量不及為母數」等教證及理證來斷定一切眾生都是自己的親屬。從此之後,當我擁有快樂時,但願一切眾生都能擁有我這樣的快樂和快樂之因。誠心誠意來修。再者,當我萌生痛苦時,但願一切有情遠離所有這樣的痛苦與苦因。發自肺腑來修。

當時觀想可能會產生這樣的障礙:要遣除我的痛苦而不希望遣除別人的痛苦,遣除他人的痛苦我做不到。當萌生這種聲聞小乘的心態時,要按照《入行論》中所說「後苦不害今,何故汝防護」(來遮破)。意思是說:自己為了明天以後健康無病、吃飯穿衣等等的辛勤為什麼要付出呢,因為我刹那滅亡以後就變成了他體的緣故。如果由無明習氣所牽認為明天以後的人也是我,那是錯誤的,誠如《入行論》中說:「若謂當受苦,此誠邪思維,亡者他體故,生者亦復然。」比如,愚人們認為,這條河流去年沖走了我的衣服,明天我要渡過這條河。實際上,去年沖走衣服的水也是其他的水,明天要渡過的河也是其他的河。同樣的道理,過去的心不是我,未來的心也不是我而是他體。

如果有人說:「未來的心儘管不是現在的我,然而卻是我的心相續,要以這顆心來成辦自利。」

那麼就要以「其他眾生儘管不是我,卻是我的眾生」這樣的心態來行持他利。

假設有人認為:按照俗話所說「個人頭上的雪要自己抖掉」,自己只有竭盡全力搞自己的利益,相互之間一者來成辦另一者的利益實在無能為力。

這一點要以《入行論》中所說的「足苦非手苦,何故手護足」(來遮破)。意思是說,腳上扎入刺為何也要用手來取出,同樣,眼裡入塵土用手除去、子孫的事由父母辦、進餐要用手等等這些也都必須由自己來做自己的事,這種論調未免太過分。總而言之,如果彼此之間,一者不能做另一者的事,自己必須成辦自己的利益,那實在很難以實現。因此,已經認識到這一道理,就該在實際行動中利益眾生。

(二)修自他交換菩提心:也就是要按照《入行論》中所說「若不以自樂,真實換他苦,非僅不成佛,生死亦無樂」,把自己的快樂施捨給眾生,將眾生的痛苦自己來承受。自他交換菩提心的所緣也就是「易位卑等高,移自換為他,以無疑慮心,修妒競勝慢」的意義。意思是說,把仇人放在不如自己的位置上,把自己放在高於敵人或他人的位置上,就讓那低三下四的仇人來對高高在上的自己心懷嫉妒,如此觀修完畢時心想:即便觀想自己高、別人低,對方對自己嫉妒尚且也會產生這樣的痛苦,那麼對別人嫉妒豈有此理?如此一來,嫉妒心自會消滅。同樣,觀待與自己平起平坐的人來修競爭心,把自己放在與我平起平坐的仇人位置上,把那個仇人放在自己的位置上,觀想那個仇人從方方面面對自己競爭。如此修行完畢時心想:把自己觀成仇人以後,觀修別人加害、起競爭心尚且也會產生這樣的痛苦,那麼陷害別人、與別人競爭豈有此理?如此觀想以後競爭心自會消除。再者,修我慢也是把我放在較自己低的位置上,將比我低的那個人放在自己的位置,讓那個高高在上的對方以種姓功德等方面在低下的自己面前擺出一副傲慢相。當觀修完畢時,心想:觀想別人在我面前傲慢尚且也會產生這樣的痛苦,那麼自己在別人面前趾高氣揚豈有此理?由此自然會去除傲慢心。關於以上的詳細內容,要依照《入行論》中所說來實地修行。如果這樣來修實在做不到,而想簡略觀修,那麼就觀修《寶鬘論》中所說「願罪成熟我,我樂予眾生。縱有一含識,未得解脫間,我雖得佛果,誓願住三有。如是所說福,設若具形色,盡恆河沙數,世界不能容。彼是世尊說,理由此亦明,有情界無量,利彼亦復然」和《入行論》中所說「眾生諸苦痛,願悉報吾身!願因菩薩德,眾生享安樂」,並且口裡也念誦。

以上自他交換的修法,我是依據文殊薩迦班智達的言教撰寫的,儘管所有注釋中與此修法稍有不同,但根據自己的心態隨意而修吧。

第六、智慧度,包括認清智慧的本體與悟入對境無我兩個方面。

其一、認清智慧的本體:入定時認知萬法為空性,後得時了知萬法如幻如夢無實有,這就是智慧的本體。

第二、悟入對境無我分為修人無我與修法無我。

(一)修人無我:觀察一切愚癡造業者和受報者神我、補特伽羅或士夫或有情等設施處與身語意是一體還是他體?是無情的一法還是心識的一法?是常有的一法還是無常的一法?諸如此類,通過眾多理證加以觀察分析,就會斷定:眾生由於迷惑心的牽引,原本無我而執為我,原本無他而執為他,除此之外真實本面成立的我或有情一絲一毫也不存在。

(二)修法無我:就是修四種念住。

一是身念住:這般現有輪涅所涵蓋的萬法,也只是呈現在自己的心中,以心假立的,除此之外絲毫也不存在,當然心本身也依賴於身體,成為身體的主宰,因此要對身體進行觀察,審察一下所謂的身體與這些分支組合到底是一體還是他體?或者身體一開始從何而來,中間現住何處,最終去往何處等等?在身體無有自性的意義中入定,如果再度對身體產生耽著,就通過觀修自他的身體為不淨、如幻等來斷除對身體的迷戀。

二是受念住:這些苦受樂受是愛、取等一切煩惱的根本,因此觀察它與心是一體還是他體等等,修行受無自性的意義,並且觀修其餘所有受都是痛苦而無實質等。

三是心念住:六識聚所包括的心識種類相續顯現前後、好壞等多種多樣,觀察這些是一體還是他體?觀察顯現歡喜不歡喜、誠信不信、法非法、苦樂貪瞋等等這些心態是一體還是他體等。如果是一體,那麼再觀察一顆心中為什麼會顯現出喜憂貪瞋等多種心態呢?如果認為這些時候是由外緣導致的,那麼再考慮小小的外緣也不曾轉變及沒有遇到任何對境的心本體到底是怎樣的?本體是存在的一法還是不存在的一法?是常有的一法還是無常的一法?諸如此類三番五次加以觀察,最後將心抉擇為無基離根。

四是法念住:上面身受心以外的想、行、無為法所包含的一切法,也是由因緣緣起而生的,因而抉擇為無有真實自性、遠離一切戲論之邊的空性,進而以世俗如夢如幻的境界學修斷除七貪的如海行為。認識到勝義中萬法自性絲毫也不成立,對何法也不耽著而實修。

願除苦良藥,一切安樂源,

教法伴利敬,長久住世間!

此修法乃阿哦沙波(即巴楚仁波切)言。善哉!吉祥!

2006年9月23日譯畢


覺空文殊童子之加持   密意界中獲證八辯才   教證法藏海洋尊勝主   至誠祈禱米滂南嘉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10/23 上午 02:33:54
感恩三寶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4497
積分:23745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10
 用支付寶給感恩三寶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巴楚仁波切略傳

堪布索達吉仁波切 著

外即佛子寂天論師者  內即大成就者夏瓦熱

密行聖者觀世音菩薩  祈禱晉美秋吉旺波尊

晉美秋吉旺波尊者即巴楚仁波切(1808~1889)是寧瑪派近代一位聞名遐邇、頗具盛譽的傳承上師,也是寂天菩薩、大成就者夏瓦熱、聖者觀世音三者無二無別並為利益有情而顯現為善知識形象。西元一八零八年誕生於世,即被晉美嘎讓認定為巴丹彭措的轉世,也有些大德認為他是智悲光尊者五種化身之一──語化身。故稱為「巴楚」(吉祥化身)。根據史料記載,巴丹彭措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一生誦滿十萬遍《真實名經》,在石板上刻觀音心咒作成石堆,使無量眾生相續中播下了解脫種子。並作過授記︰「我將來要增刻此石堆。」後來菩提金剛賜美名為「烏金晉美秋吉旺波(無畏法王)」。有關其化現為印度寂天論師及藏地阿若益西炯內的事跡,於蔣揚欽哲旺波的伏藏品中有詳述。即生的外在行為也是與寂天論師極為相似。

他天生具有超凡的智慧,穎悟力極強,幼小時便無勤通達文字的讀寫及解義,從那時一直持誦《真實名經》,一生中《入行論》與《真實名經》始終未離身。後絕世離俗於堪布喜Ra讓沃前出家,取名為晉美給衛炯內,於是開始了孜孜不倦、刻苦精進的聞思修行。於多拉晉美嘎讓等上師前廣泛地聽聞格魯、噶舉、薩迦、寧瑪新舊派諸多顯密經續,並聽受了大藏經《甘珠爾》為主的一切顯密教典傳承。同時深思熟慮、精進修持。修學之同時,也對有緣者講經說法。如三十歲左右時到色達一帶隨學賢判泰耶上師並為有緣弟子傳授了《大幻化網》教法。

在依止大恩根本上師如來芽時,於恩師座下先後聆聽了二十五次大圓滿龍欽寧體前行法,後在日冬靜處的樂源洞與長壽洞閉關時現證了自心猶如虛空般的實相大圓滿境界,並撰著了《善說大乘》等論典。同時將上師教言匯集成文,給後人留下了一部猶如奇珍異寶般的殊勝論著,即《大圓滿前行引導文•普賢上師言教》,他對諸傳承上師具有強烈的信心尤其對無垢光尊者所著的《七寶藏》有不共的誠信,拜讀《法界寶藏論》後增上了大圓滿的證悟境界,便讚歎此論與無垢光尊者無有差別,並作了《七寶藏讚》及《勸閱七寶藏》。當時眾所周知,如來芽上師有如日月般的兩大弟子,即如太陽般的蔣揚欽哲旺波及如月亮般的巴楚仁波切。雖然尊者已赫赫有名、聲譽遠播,但自己常密而不露。以平凡形象利益有情,為後人留下了許多精彩的故事。

一次與上師如來芽及稱列偉瑟衣著襤褸,沿路化緣。遇到一牧民家母親身亡,屍體停放室內,正在尋找為母親做超渡的僧人,遠遠看到三位身著僧衣之人,便上前祈求︰「我的母親不幸身亡了,在這個偏僻的山村裡找不到出家人超渡她,您們能為她作佛事超度嗎?」他們爽快地答應了。到了家中便讓他們準備作超渡儀軌所需之物。當時死者家的一位年輕姑娘看見在灶前做食子的尊者,心想︰我們家真是可憐,竟然叫來這些乞丐做超渡。於是狠狠地踢了他一腳並生氣地說︰「滾出去。」對於姑娘的惡言暴行,他只是笑了笑,便繼續做食子。之後開始念誦儀軌等佛事,完畢時在屍體的梵淨穴,死者往生的瑞相已全部出現。家人特別高興,供養他們三匹馬一頭犛牛。尊者說︰「我們不需要任何供養。有了三匹馬就會有三匹馬的煩惱。」主人家突然意識到這三位不是普通的僧人,便追問真實姓名。尊者向他們介紹了兩位上師尊名,但對自己的名字卻隻言未提。

在親近欽哲益喜多傑時,上師以各種密宗的超凡行為賜予他不共的加持,直指心性。譬如有一次上師在他的門外喊道︰「巴給(巴楚的異名),有膽子出來!」出來後,上師拽著他的頭準備打他。這時他聞到一股酒味,暗想︰怎麼喝酒呢?還喝得如此醉醺醺的,難道不知道飲酒違背佛陀教言嗎?正在這樣分別時,上師將他打倒在地,一邊用小手指指著他罵道︰「你們這些尋思者,竟生起如此惡分別念,真是老狗一樣。」一邊朝他臉上唾口水。他立即醒悟過來︰上師肯定是在為我指示大圓滿本來覺性。於是將自心安住,頓時一切不清淨分別念全部斷盡,在如來芽上師前所獲得如黎明般的證悟,此時因老狗之名已變得猶如日出一般清澈了然。尊者後來也曾說過︰「『老狗』是欽哲上師賜予我的密名。」故許多著作中以「老狗」署名。

尊者一般住在卓千寺、西日桑哈、班瑪塘、拉群靜處,晚年便常住在根本上師所居之處札迦寺附近廣轉法輪、勸人行善等等。但大多數時間常常遊化他方舉行法會、廣利有情。並在石渠將信眾的供養用於增刻前世的觀音心咒石堆,所積石經規模十分可觀,被稱為「巴楚石經堆」至今尚存。他經常到一些窮鄉僻壤之地勸人戒殺放生、斷惡行善等,使許多地方的人們改過自新,行持正法。在馬爾康地區,曾有兩個家族之間發生了一場激烈的爭鬥,為了平息這場暴力事件,他便橫躺在雙方中間的一個狹窄路口上,過路的人不得不從他身上跨過。他對每個人都做了特殊加持。三個年輕的騎士路過時看到他一直躺在那裡,便問︰「你是得了麻瘋病還是精神錯亂,為什麼一直躺在路上呢?」他溫和地說︰「年輕人,不用擔心,我得的病叫覺性菩提心,你們不會染上的,就算我的弟子中也只有紐修龍多等少數人才染上,所以你們不必擔心。」透過他的加持,雙方的敵對情緒已消除了,接連不斷的流血事件已經停止。人們也知曉了這是尊者加持的結果。

尊者具有無礙的神通,譬如在日當山洞修行時,他對一位修行人說︰「你能回憶前世嗎?我能回憶前幾百世之事,曾有一世我作妓女時供養了大成就者黑星一個金手鐲,自此以後從未轉生過傍生及愚痴者。」

在青海德窮山洞靜住時,達西地方的一位老人經商途中不慎掉進河中溺水而亡。同伴們將其屍體帶到德窮山洞前,請尊者及僧眾為他念往生儀軌作超渡。念到中間時,尊者突然哈哈大笑,停止了念誦。後來在石渠,他對少數弟子說︰「那次我們超渡的那位老人,儀軌尚未念完,他的神識早已去三十三天轉生為小天子了。當時看著眼前白髮蒼蒼的屍體,我不禁心想︰一個老人竟然跑得這麼快!因此便不由自主地笑了。」

因尊者經常是以普通僧人形象隻身一人獨來獨往,所以很少能被人認出。一次來到康區的一戶人家門前,當時主人的母親去逝了,迎請來本地頗有名氣的上師作超渡佛事。因他也是僧人裝束,主人便將其請到室內。進門後看到那位上師坐在高高的座位上,旁邊是隨身帶來的小侍者,他們正在念誦儀軌,於是他便坐到一個角落裡,以神通觀察發現那位上師正在想︰主人家能否將那匹最好的黑馬供養我呢?亡人的中陰身得知這位上師生起了如是惡念後,便躲得遠遠的。小侍者卻以真誠的大悲心祈禱亡人往生極樂世界而專注念誦,因此又將中陰身感召回來,但他無有能力將其超渡。觀到這裡尊者暗自思量︰若未與亡人結上緣,則無法超渡他。便對主人說︰「能給我一點吃的嗎?」主人說︰「佛事做完後可以給你。」超渡儀式結束後,那位上師果然得到了黑馬,而具有慈悲心的小札巴(僧人)卻僅得到了一張小黑牛皮。主人給了他一碗酸奶,如此已與亡人結上了緣,於是將亡靈超渡了。爾後他自嘲地說︰「貪心上師得黑馬,悲心札巴得牛皮,超渡亡靈得酸奶。」

更為有趣的是尊者曾經有兩位《大圓滿前行引導文》的「上師」。有一次他來到爐霍縣的多芒寺,借宿在僧人慈誠達吉家中,當晚慈誠達吉問他︰「你聽說過巴楚仁波切嗎?」他說︰「聽說過,但沒有見過。」「我對他老人家仰慕已久,曾專門去石渠拜訪過,但一直未見到。你知道他著的《大圓滿前行引導文》嗎?」「沒聽過。」「那真是一部非常好的論著,沒聽過太可惜了。雖然我沒有傳承,但如果你感興趣,我可以講給你聽。」「那實在太好啦!」慈誠達吉便給他講了一點其中的教言。次日清晨,看到這位借宿的僧人還不起床,他十分不悅地大聲說︰「天已亮了,你怎麼還在睡呀?我們是出家人應當精進修行才對啊……!」

後來他聽說巴楚仁波切在道孚傳法,立即前去拜見。尊者見他從遠處走來,立刻從法座上下來迎接,並對弟子們說︰「這位僧人是給我傳授《大圓滿前行》的上師。」這時他才知道那位普通僧人就是巴楚仁波切,慚愧地哭了。尊者誠懇地說︰「慈誠達吉是一位很好的修行人。」

還有一次,準備到德格噶陀寺傳法,距正式傳法還有很長一段時間,他便去轉繞寺廟附近的舍利塔。當時沒有人認出他。一位名叫加絨的喇嘛熱情地與他攀談︰「你對佛法很有興趣,不知你懂得多少?」他十分謙虛地說︰「佛法廣博,浩如煙海,我只不過懂得零零星星的一點點。」「我正在學習《大圓滿前行引導文》,這部論著已圓滿宣說了佛法的一切道理,是大成就者巴楚仁波切之近作。如果你想聽,我可以傳給你。」他欣然地接受了。之後他每天在加絨喇嘛面前認真地聽受,從人身難得到因果不虛全部聽完了。這位「上師」也為自己有如此虔誠的好弟子而感到十分欣慰。

一天加絨去城中辦事,(因轉塔時已被來自石渠的信眾認出,所以尊者到噶陀寺的消息當時已傳開了)回來後對「弟子」說︰「我今天聽到了一個好消息,巴楚仁波切已到了噶陀地區了,據說兩三天後就開始傳法,你還是很有福報的。」他說︰「他有什麼了不起的?佛陀不是告訴我們依法不依人嗎?」話音剛落便遭到「上師」的一頓痛打,「你真是膽大包天,竟敢對巴楚仁波切如此不敬,真該將你從僧眾中開除!」

兩天以後,尊者坐在法座上面對數以千計的信眾正式傳法。在場的加絨喇嘛沒想到昔日的弟子竟然成了巴楚仁波切,十分不好意思,想要離開。他知道後真誠地告訴眾人︰「加絨是為我傳授《大圓滿前行》的上師,對我恩德極大,我非常希望他能留下來與我共同發願度化眾生。」

尊者十分重視講經說法、聞思修行,每當聽到別人勤於聞思修時,便異常歡喜,倍加讚歎。而且著重強調慈悲菩提心,所攝受的弟子之名皆以「悲」字開頭,傳法時也是以慈悲心貫穿於始終。一生中所傳講的顯密佛法不勝枚舉,其中最主要的是《入菩薩行論》、《大幻化網》及《功德藏》。

在藏地普遍弘揚《入菩薩行論》,曾經在巴Ra拉山谷傳講時有數多鬼神也前來聽聞,此為具有神通者現量所見。在卓千、西日桑哈地方傳講時,出現了許多吉兆瑞相,如周圍遍地盛開三十二瓣、五十瓣的黃色花朵,被人們稱為「入行論黃花」。據說凡食用此花者,相續中皆可生起無偽慈悲菩提心。至今仍有。此外於安多、康藏、衛藏等多處宣講,以致於幾乎整個藏土十歲以上的孩子對《入菩薩行論》的詞義均有所了解。尊者依照不同注釋對各個宗派傳講,如依賈曹傑之注釋為嘎當派傳講;依朗哲母之注釋對薩迦派宣講;依巴沃周朗長瓦的註疏為噶舉派傳講;依無著菩薩之註疏為寧瑪派傳講。致使各寺院中許多僧人可背誦傳《入菩薩行論》,並且大多數僧人相續中生起了無偽菩提心。自此以後《入菩薩行論》在雪域才得以廣泛弘揚。

在格蒙寺閉關期間,每年為有緣弟子深入細緻地廣傳《大幻化網》與《功德藏》。在傳《功德藏》時,弟子堪布雲嘎作了詳細的記錄後,依師教言對《功德論》作了兩大講義,即至今仍聞名於世的《日光論》與《月光論》。並且他能夠完整流利地背誦無垢光尊者的《大幻化網大疏》。《大幻化網》後來傳給堪布根巴,一直傳至頂果欽哲仁波切傳與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頂果欽哲仁波切又於印度、尼泊爾等國外廣弘。法王如意寶則將其廣泛弘揚於藏地、漢地、西歐等國。總之,以《大幻化網》為主的寧瑪派諸多法要至今具有清淨傳承且一脈相傳,主要是巴楚仁波切和賢判泰耶之宏恩所致。曾有一日,尊者對弟子堪布索秋說︰「昨晚夢中一位頭戴班智達紅帽之人為我傳授《大圓滿心性休息》,獲得了不共傳承。」夢中戴紅帽之人即是無垢光尊者。因此具有近傳加持。尤其是無垢光尊者以智慧幻化身攝持其(巴楚仁波切)並意傳與他的耳傳密法,如今在雪域堪布門色仁波切之傳承弟子為首的眾多修行者傳修,仍然極為興盛,而且成就者也舉不勝數。

在傳法時,尊者也著重宣說往生極樂世界的修法,時常勸誡大家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與東方現喜剎土。

尊者曾經用了三年時間為紐修龍多等有緣弟子廣講了《大圓滿心性休息》,並帶眾人實修每一引導。在傳完《大圓滿前行引導文》與《本來清淨修法》後,弟子革蒙文波深有體會地說︰「以前我對大圓滿的境界僅僅是了知而已,如今徹底了悟了。」

在攝受弟子方面,極其歡喜攝受心地善良、具信心、智慧、精進、誠信因果者。對他們十分慈悲,並且適宜地宣說自己的境界。一次與大弟子紐修龍多交談時,他問︰「你平時常常祈禱哪位本尊或上師?」「弟子十分懈怠懶惰。」「懈怠時就不說了,若祈禱祈禱誰呢?」「只對您老人家作祈禱」「那麼多上師本尊佛菩薩,為什麼只祈禱我呢?」「因您常常講經說法,弟子相續中的少分功德也完全來自於您老人家的恩德。」「若從這個角度來說倒言之在理。」並說︰「如今我的相續中始終生不起煩惱。」

由於注重真修實證,發現弟子有不如法行為時,則坦誠布公、直言不諱地揭露其過失,及時令其對治煩惱,調伏自相續。而對於那些表面上宣講甚深見解而無真正的實修境界之人,則以神通巧妙開示︰修行不在外表的形象,而在於內心。

尊者一次來到某寂靜處的一個山洞裡,住在那裡長期閉關的一位修行者問他︰「你從那裡來,要到那裡去?」「我從背後來,要到對面去。」「你生在何處,叫什麼名字?」「我生於人間,叫無作瑜伽士。你在如此偏僻陰暗的山洞裡修什麼法,住了多久?」那位修行人趾高氣揚地說︰「我在這裡已修行了二十多年,正在修至高無上的安忍波羅密多。」尊者略皺眉頭地說︰「那倒是很好,不過我聽說你是一個大騙子,欺騙了許多信眾啊!」聽了此話,那人暴跳如雷,氣極敗壞地嚷道︰「你說什麼?我騙了什麼人,你說清楚,你今天是專門跑到這裡來擾亂我的閉關嗎?故意來擾亂我的修行嗎?真是一個賤種人。」尊者面露微笑,心平氣和地對他說︰「朋友你好,剛才你不是說已在此處修了二十多年安忍波羅密多嘛!這麼大的瞋恨心是你自己的嗎?」

尊者針對當時的密法修行者中存在的盲修瞎煉、肆意妄行等種種弊端,以文殊智慧的無畏善說摧毀了各種各樣的邪見惡行,激濁揚清,興利除害,在末法時期宛如空中皓月,遣除了雪域無明黑暗,再度高高樹立起無上密法大圓滿之法幢。

尊者平易近人,和藹可親,極其樂於濟困扶危,尤其是對於那些無依無靠、孤苦伶仃的人。在瑪涅地區時,寒冬臘月的一天早晨,一個身著爛衫破衣的小女孩哆哆嗦嗦地來到他的帳篷前,已接近凍死。他慈愛地問︰「你要到哪去啊?準備做什麼去?」她渾身顫抖著說︰「我的犛牛丟了,我要去找犛牛。」見她已凍成這般,便請她到帳篷裡喝茶。按藏族習慣每個人出門時都隨身帶碗。可是這個小女孩懷中沒有帶。尊者在自己的木碗中倒入熱騰騰的酥油茶遞給她。她羞澀地低頭喝著。喝完後身體暖和過來了,她滿懷感激之情準備用自己的髒衣服擦拭手中的碗。尊者笑著逗她說︰「確實我的碗很髒,也許你不高興了,不管怎樣你已喝完了,不用擦吧!」尊者接過碗沒有洗立即倒茶喝,又讓弟子們幫助她尋找犛牛。

還有一次在徒步返回石渠舉辦法會的途中,遇到一位寡婦帶著三個孩子準備去參加法會,同時想討一些財食。見到她們孤兒寡母十分可憐,而且那個女人極為艱難,便背起第二個孩子一路同行。有時尊者背著孩子去化齋分給大家,有時女人抱著小孩子去乞討一起分享,有時大孩子去討飯共同享用,人們都誤以為他們是乞丐一家。如此朝夕相處,女人覺得這個「老乞丐」為人忠厚、心地善良,便對他說︰「我們孤兒寡母一路上多虧你照顧,你也是孤身一人,不如我們一起生活吧。」「這件事以後再說吧。」法會前一天他對婦人說︰「今天你們在此休息,我先走一步,明天法會中見。」婦人說︰「只差一天了,不如明天我們一起去吧。」「不行,我必須先走。」

次日尊者登上法座,開始傳法之前對眾人說︰「本來我不接受供養,但今天我有一位特殊的客人,你們要供養財物儘管供養吧。」與會信眾紛紛供養。那母子四人在人群中一直沒找到同路來的「乞丐」。參加法會的人密密稠稠,婦人只是在遠處模模糊糊地看見高高法座上的人,卻看不清面容。已是法會最後一天了,她想︰那個老頭子也不管我們了,現在我應將所得的這點財物供養巴楚仁波切,一方面超渡亡夫,另一方面我們也可種下善根。她來到法座前,驚慌失色地將微薄的財物舉過頭頂,當抬起頭時看到為自己帶孩子的人竟是巴楚仁波切,頓時目瞪口呆,想到昔日說的話不禁羞愧無比。尊者笑容可掬,慈祥地看著她說︰「我說過一定會讓你們母子過得好,這些財物你全部拿去吧!」

七十幾歲在石渠瑪日堂地方舉辦一次規模宏大的極樂法會後再未廣傳法輪,只是閉關靜修,前來拜見者均介紹到大弟子丹增洛諾前,對再三祈請轉法輪者予以嚴厲呵責。其作品中也曾寫道︰「如今有諸多高僧大德你們不去親近,圍著我有何用呢?」

在事業圓滿的最後五年中,一直住在上師如來芽遺塔附近,時常作薈供。火豬年初便現重病,也作了一些授記將往生東方現喜剎土。一日身邊的醫生建華喇嘛對他說︰「尊者,您十分提倡往生西方剎土,故我一心一意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好,你去西方吧,我要去東方!」後病情加重。一天對弟子說︰「昨晚夢見兩位僧人告訴我『您的所化眾生在東方現喜剎土。』我怎麼會有所化眾生呢?我一生中始終勸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可是夢中我一直坐在粗過莫(地名)上,看來我還要來人間一次。」火豬年(一八八九年)藏曆四月十八日,尊者身體端直、雙手定印、金剛跏趺坐融入法界。

尊者一生的論著作品也極為豐富,所作詩歌頗具特色,被譽為雪域著名詩學家。而且獨樹一幟,以各種戲劇形式對各層人士宣說佛法,如膾炙人口的《蓮苑歌舞》、《仙人漫淡》等等,民間廣為流傳。故蔣揚欽哲旺波與全知米滂仁波切讚道︰「尊者之作,情文並茂、意義深刻、簡明易懂。已獲語自在文殊菩薩之果位。」此外多珠千丹畢涅瑪稱揚說︰「仁波切之傑著,智者觀其義極深,愚者見其句易解,行文婉轉流暢,具詩歌之優美風格,且文中每一教言皆是對治煩惱、調伏相續之竅訣,故智者愚者閱後無不心生歡喜。」本來所著論典頗多,但多已遺失,今僅存六函。其中《入行論》、《功德藏》科判,《大圓滿前行》、《讚頌集》仍為後學者廣泛應用及修學。

尊者為佛教培養的高僧大德也不可勝數,遍於各宗各派。如寧瑪派的伏藏大師列繞林巴、全知米滂仁波切,噶舉派的巴沃仁波切,噶瑪巴的康吉、堪札西偉色、嘎當派的康色蔣貢等等,尤其是世人共稱尊者如印度世親論師一樣有四大弟子,即見解最高的紐修龍多,講論最絕的果敬丹增洛諾,因明最精通的嘎當迦巴,行為最如法的美納根讓秋札。總之,有無數具清淨戒律,智慧深邃,威儀如法,證悟本性的法子高僧大德們,繼承了尊者之廣大利生事業,將佛法廣弘於藏地雪域為主的世間中。

作為欲求解脫、修行菩提的我們,學習經論時,首先應了知其著者之殊勝功德。關於尊者的生平事蹟無有全面、廣泛的文字記載留世,我今擷取自己於諸位大恩上師前聽過的幾則喜聞樂見、生動形象的故事,撰成此文,旨在使您進一步了知他的深廣功德,從而生起無比信心。此外,珠千丹畢涅瑪、紐修堪仁波切、圖登諾布仁波切、揚忠活佛等也著有其略傳。敬請拜閱。

從此略傳中我們不難看出巴楚仁波切是真正名不虛傳的一位大成就者,聖者所著之論典完全不同於世間凡夫俗子以分別念所成之作品,因此我們應當深刻體悟《大圓滿前行引導文》中的金剛語,調伏自相續,並虔誠憶念、專心祈禱巴楚仁波切,力求獲得意傳加持,從而使自己的分別念與其無漏智慧融為一體。

以此所生諸善根,迴向一切有情界,

皆獲意傳之加持,證悟上師無二智。

二○○○年元月五日


覺空文殊童子之加持   密意界中獲證八辯才   教證法藏海洋尊勝主   至誠祈禱米滂南嘉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10/23 上午 02:36:11
感恩三寶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4497
積分:23745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11
 用支付寶給感恩三寶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三主要道論》淺釋

堪布益西彭措仁波切 講授

《三主要道論》不長,只有十四頌,但歸攝了顯教整個菩提道的修行次第。宗大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是對菩提道次第全面、系統的闡述,《三主要道論》則是以竅訣的方式歸納了道次第的內容。說到這部論的傳承,是上師如意寶晉美彭措在光明境界中親自得到宗喀巴大師的傳授後,再傳授給我們。因此,傳承非常清淨,具有殊勝的加持。

一九八六年七月二十日,上師法王如意寶安閒地坐在床榻上,忽然間眼前掠過一道耀眼的白光,接著一位頭戴黃色班智達長耳帽、身著三衣、面相莊嚴的大士降臨在面前。上師當即認出這位尊者是宗喀巴大師,於是上前頂禮。大師為上師傳授了一遍《三主要道論》後微笑說:「我如今在至尊彌勒菩薩的座下,名為文殊藏,現在你的弟子中如若有人背誦我的《三主要道論》法要,受持八關齋戒,以法性力的加持,暫時一定可以轉生到兜率天享受法樂,將來我成佛為獅子吼如來時,成為我的首座法眷。」說完之後化光而逝。

下面解釋論名:

三主要道論,就是以要訣方式顯示菩提道三個要點的論典。三個要點是出離心、菩提心和無二慧其中出離心是進入解脫道的標誌,是解脫道的起點,菩提心是進入大乘道的標誌,無二慧則是證入出世間道的標誌。從修行的前後次序上來看,通常先是生起出離心,然後生起菩提心,最後是生起無二慧,三者是遞進關係。

凡是佛教的論典都具有改造和救護這兩種功能。在這部論中,首先修習出離心,能把耽著輪迴的心改造成厭離輪迴、希求解脫的心,這樣把眾生從耽著輪迴中救護出來第二修習菩提心,把只為自己求解脫的心改造成利益天邊無際有情的心,這樣把眾生從為自己求解脫的小乘作意中救護出來第三修習無二慧,能把耽著人法二我的心改造成無二慧,這樣能把眾生從對萬法實執中救護出來。

全論分成三個部分:初義、正義和末義。

一、初 義

初義即正文之前的內容,分為頂禮上師和立誓造論兩部分:

(一)頂禮上師:

頂禮諸至尊上師

宗大師在造論之前首先頂禮以根本上師仁達瓦為主的一切至尊上師。頂禮上師是為了在造論的過程中增上順緣、遣除違緣。這是我們佛教很好的傳統,不論成辦什麼佛事,首先要向三寶總集的上師恭敬頂禮,這個緣起力不可思議,頂禮上師、祈禱上師加持,自己利益眾生的事業就會很興盛、廣大。

(二)立誓造論:

我隨己力而宣說,欲解脫者之津梁,

諸佛經典精華義,一切菩薩所讚道。

宗大師謙虛地說:我隨自己的能力,來宣說希求解脫者通往涅槃城的津梁、佛陀一切經典中的精華、一切菩薩所讚歎的聖道。

後面三句實際是對三主要道的讚歎,可以分別這樣對應:

1)欲解脫者的津梁,即通達緣起性空的無二智慧。以無二慧能夠斷除認為萬法是實有的執著,從而到達解脫的彼岸,因此它是通往解脫的津梁。《金剛經》云:「若菩薩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行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般若攝頌》中說:「誰求聲聞獨覺果,乃至法王如來果,皆依般若法忍得,離此恆時不可得。」意思是,依靠無二慧才能獲得出世間的聖果,沒有無二慧則永遠不可能從世間解脫。

2)諸佛經典的精華之義是出離心,佛經中宣說輪迴的三苦、八苦、六道痛苦以及無量諸苦,這一切都是為了引發無偽的出離心。

3)一切菩薩所最為讚歎的聖道就是無上殊勝的菩提心,《華嚴經•入法界品》中,良醫彌伽菩薩這樣讚歎菩提心:「善男子!若有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則為一切如來所持,則為一切諸佛憶念……則與一切菩薩平等,則為一切賢聖讚喜,則為一切梵王禮覲,則為一切天主供養,則為一切夜叉守護,則為一切羅刹侍衛,則為一切龍王迎接」等等。

或者,後面三句是總的讚歎三主要道,因為這三要是趣入解脫的方便,是無量佛經法義的總結,是一切諸佛因地所行的道,所以它是欲解脫者的津梁、諸佛經典的精華、一切菩薩所讚之道。

下面這一頌宗大師勸請大眾聽聞。

不貪三有之安樂,為使暇滿身具義,

勤依佛悅之正道,具緣者當善諦聽。

宗大師說:不貪著三有輪迴的安樂,為了使暇滿人身獲得實義,而精勤依止諸佛歡喜的正道而修行的具緣者,請你們以清淨心來諦聽以下對三主要道的闡述。

這個暇滿人身寶,如何利用才能使它具有大意義呢?如果不是精勤地修行三主要道,那一定是把它用於追求三有世間的安樂上,這樣最多只能獲得一點沒有實義的有漏樂受,這就如同以無價之寶換取一顆糖般,極其可笑。相反,能利用暇滿人身來修證、實踐這三個菩提道的精華,人身才有大意義,這也是諸佛菩薩歡喜的正道。

具體而言,出離心是一切道的基石,是一切善法的根本,是一切乘的基礎,如果相續中能真實生起出離心,那就進了解脫道的門,以出離心攝持,一切所作都成了解脫道的資糧。

菩提心是成佛的正因,具有無量無邊的功德利益。《入行論》中說,佛在許多大劫中甚深地思維觀察,見到菩提心的利益最為廣大。一旦相續中生起了菩提心,此人就成為佛子菩薩,值得一切世間的人天眾生恭敬禮拜。能日夜不離菩提心,那下至念一聲佛號,在佛前供一盞燈,都成為殊勝的成佛資糧,遠遠超過其他沒有以菩提心攝持的善根。《入行論》云:「其餘善行如芭蕉,果實生已終枯槁,菩提心樹恆生果,非僅不盡反增茂。」其他善行如同芭蕉樹一次生果之後便會枯槁一樣,在感受一次果報之後就會消盡,但是以菩提心所攝持的善根卻能恆時不斷地出生果報,不但不會窮盡,反而會輾轉不斷地增上。

再看無二慧的功德,聖天菩薩在《四百論》中說:「薄福於此法,皆不生疑惑,若誰略生疑,亦能壞三有。」福德淺薄之人對於空性法門,連合理的懷疑也生不起來。如果有人能對空性稍微生起合理的懷疑,以這個因緣尚且能摧壞三有,何況相續中精勤聞思串習無二慧,功德更是無法宣說。永明禪師說:「若顯法身而解脫者,其功全由般若,一切萬行無不由般若而成立者也。」即想使法身顯露而獲得解脫,完全依靠般若,一切菩薩萬行無一不是由般若而成立的,有了般若攝持,一切萬行都成了波羅蜜多,直接到達涅槃彼岸。

因此,如果想使自己的暇滿人身具有大義,就應當精勤地依止三主要道,這是人生最正確、最核心,也是最有實義的一條道路。

我們知道了三主要道的利益,也知道以人身怎麼來攝取大義,那就應當以強烈的希求心來聽受這部闡述三主要道的殊勝論典。

所謂「善諦聽」,是指聽法時應該具有清淨的發心與行為,在聽法前應觀察相續中的發心,要將惡心、無記心改成善心,盡量按大乘要求發起菩提心。行為上,有應斷除的三個方面:「器之三過」、「六種垢染」、「五種不持」,和應具有的三個方面:「依止四想」、「具足六度」、「依師威儀」。具體可以參考《廣論》和《普賢上師言教》。

二、正義分三個部分:(一)出離心;(二)菩提心;(三)無二慧。

(一)出離心,這也有三個部分:1、應生出離心的理由;2、出離心的修法;3、出離心生起之量。

1、應生出離心的理由

無有清淨出離心,求有海樂無寂法,

貪執世間束縛眾,故當首先尋出離。

如果沒有真實無偽的出離心,那就沒有辦法寂滅追求三有大海中樂果的欲求之心,眾生正是由這種對世間的貪著,而被緊緊地束縛在輪迴中,因此應當首先尋求出離。

出離心和貪執輪迴的心,正好是一對相違的心。對於一般凡夫而言,以貪不能止貪,只有以厭離才能遮止貪欲,因此,若不生起出離心,就不可能消除追求輪迴的心。這樣以貪執束縛,一直會在輪迴中受生,永遠沒有解脫的機會。

頌詞當中,所謂「有海樂」,即三有大海中的安樂,包括受用外在色聲香味觸五種欲塵的樂受,內在以禪定引生的樂受或捨受。輪迴中的眾生,在沒有生起出離心之前,日夜所追求的無非就是這些內外的樂受與捨受。低等的欲界眾生追求五欲的快樂,高一點的,清心寡欲,目的是想求得上界禪定的樂受和捨受,沒有一個眾生會自己去追求苦受,就連旁生也有對苦受厭離的心。

由此可知,凡夫人都是追求有海的安樂,其實這是一種顛倒──把有漏樂受、捨受執著為真實安樂的顛倒,這樣一種樂顛倒,在凡夫人的相續中串習得很深,它不可能無緣無故就被消除。換句話說,乃至還沒有通過認識樂受和捨受都是苦的自性而引起強烈的厭離之前,不可能寂滅內心深處追求三有安樂的心,不可能放下各種對輪迴所抱有的不切實際的幻想。所以宗大師說:「無有清淨出離心,求有海樂無寂法。」只有首先對苦諦如理思維、看清楚三有輪迴苦的本質,才可能厭離輪迴,以這個厭離心才能放下對世間的耽著。最初不這樣修好出離心,就不能從根本上遣除執著輪迴安樂的心。沒有出離心攝持,不論修什麼、做什麼,都不是以心趣向解脫,不算是解脫道的修行。

以前有一位出家人轉繞拉薩「熱振」神山的時候,遇到仲敦巴格西,格西對他說:「尊者轉繞,固然值得歡喜,但是如果能修持一種真實之法,那不是更好嗎?」

這位尊者心想:讀誦大乘經典應當比轉繞的功德更廣大吧!他就去經堂的走廊誦經。

格西說:「誦經固然值得歡喜,如果能修持一種真實之法,不是更好嗎?」

他又想:修持禪定應當比誦經的功德大。因此,他又放下經書,在床上閉目端坐。

仲敦巴格西說:「坐禪也是值得歡喜的,如果能修持一種真實法,不是更好嗎?」

這一次,這位尊者想不出別的修法來,只好請問格西:那我應當修什麼法呢?

仲敦巴格西回答他:捨棄今世!捨棄今世!

在這則公案中,仲敦巴著重強調「捨棄今世」,這裡面有什麼道理呢?轉繞、誦經、坐禪這些應當說都屬於是修行,但是單單這樣做,並不代表真正在修學佛法。假如內心並沒有捨棄對世間的耽著,不是以出離輪迴為動機,那不論在做什麼,都是造集引生死的業,結果還是落在輪迴之中(除少數依福田力之外)。只有相續中生起了聖道的心要──出離心之後,所做的一切才開始趣向解脫,才真正具有意義。

宗大師的這個教言是對我們的當頭棒喝,我們在生起出離心之前,先不必忙其他,否則雖然說是在學佛,基本上還是白忙一場。

2、出離心的修法

人身難得壽無常,修此可斷今生執,

無欺業果輪迴苦,修此可斷後世執。

所謂出離心,就是認識到輪迴毫無實義、自性是苦,從而徹底厭離輪迴、一心希求解脫的善心。出離心的修法有四個,就是共同四加行──思維暇滿難得、思維壽命無常、思維輪迴過患、思維業果不虛,修習的結果是,以前兩種加行可以遣除對現世的執著心,以後兩種加行能遣除對後世的執著心。

1)思維暇滿難得、壽命無常去除對現世的執著:

思惟暇滿,是要真正認識到自己這個暇滿人身的體相、它的難得和具有成辦增上生和決定勝的大意義。我們的修行,是從認識暇滿起步的,如果深刻認識到暇滿人身的意義,就會百倍地珍惜人身,日日夜夜做有意義的事。否則,就會浪費人身,把大好的時光用到了搓麻將、看電視上面,甚至去追求世間八法、造下各種惡業。

這個思維應從三個方面著手:1.認識暇滿人身的體相,2.認識暇滿人身的意義,3.認識暇滿人身的難得。這三個方面,關鍵是從緣起的方面思維,也就是,從暇滿所具足的條件,可以觀察到以其為所依可以成辦何等的意義;從造就這些條件的諸多因緣上,可以見到它的難得。

1.認識暇滿人身的體相:

這個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人身。而「暇滿人身」並非一般的人身,而是人身之中很殊勝的一種──具有八種閒暇、十種圓滿的人身。

暇滿的涵義是什麼?「暇」是修法的閒暇或機會,「滿」是圓滿具備修法的各種條件。具體來說,「暇」有八種,是從遠離八種無暇的角度來說明的。八無暇,包括不屬於人道的四種情況──轉生於三惡道和上界的長壽天等,以及屬於人道的四種情況──出生在無佛出世的時代、出生在無有佛法的邊地、六根不具、內心有邪見。這八種情況都是修行佛法的障難,只要具足其中一種,就無緣學佛。

怎麼來認識無暇呢?這就要對自他眾生的心識做觀察。「趣入佛法」,是指這個心能趣入;「無法趣入佛法」,也是不能讓心趣入佛法。如果在一個有情的五蘊身上,暫時無法引起修法的心念,這就是無暇之身,非常可憐。

三惡趣的眾生痛苦太深,千萬年中難得發起一念修行之心,即使稍微發起一點,也沒有力量趣入修行。所以,即使他們的壽命再長,在其心識中再怎麼生起各種各樣、不可計數的分別念,但是在這個當中始終產生不了一種很強的追求修法的心。

天界當中,欲界天人心識完全散亂在五欲當中。他們內心的貪欲遇上外界具有強大引誘力的欲塵,就像火焰遇上大風一樣,無法把心識向內收攝起來讓心趣入修法;無色界天人除了在出生和死亡的刹那存在心識的活動之外,其他一切時間當中,心和心所都不起現行。因此,這些天人壽命雖然長達億萬年,卻生不起一個修法的念頭,非常可憐。

如果得到人身,相續中有邪見障礙,這也無法趣入修法。如果生在沒有佛的時代,生在沒有佛法興盛的地方,這樣聽不到佛法,也不知如何取捨才能趣入。雖然生在有佛出世的時代,生在中土,但是如果六根不具足,也同樣不知道取捨,在愚蒙的狀態中,無法把心引入修法。

以上對有情的身進行觀察,看到八類眾生都不能引起修法之心,因此,都是無暇之身。

三惡道和天人的情形,我們以肉眼見不到,但是我們依靠佛經也可以了解到,通過類比的方式也能知道。比如,冰天雪地裡,凍得皮膚發紫,渾身顫抖,或者七天不進食,身體虛弱,沒有一點氣力,這時幾乎生不起任何修法的念頭,即使有一點念頭,身心也沒有能力修行。或者,被判處無期徒刑的囚犯,終其一生都是在監獄中做很重的苦工,人身自由尚不具足,談何修法。由這些比喻,可以推知地獄、餓鬼和傍生中,並不具備修法的可能。或者這樣觀察,一個人在毒癮強烈發作時,心識完全被迷亂的習氣所控制,這時連正常人的理智都沒有,只有隨著業力走,沒有修法的能力。在人間受這樣的痛苦時,尚不能生起一點修法的心,何況痛苦深重千萬倍的惡趣眾生,所以惡趣眾生必是無暇之身。天人的情況,大家可以從人間「富貴不修道」這一點來類比,這裡就不多說。

人間的三種情況──生在無佛出世的時代、生在沒有佛法的邊地、六根有殘缺,也使學佛缺乏必要的因緣。無佛出世的時代當然沒有佛法,即使是在有佛出世的時代裡,出生在邊地也聽不到佛法;如果身體有很大的缺陷,眼盲不能看經書,耳聾不能聽法,精神錯亂不能思維觀察,即使佛法就在眼前,也沒有能力學習;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固執於自己的邪見,也是學佛的一大障礙。

遠離了以上八種無暇,就叫閒暇人身,即有自在修法因緣的人身。

下面再看「十圓滿」,包括自己方面的五種圓滿和他相續方面的五種圓滿。

五種自圓滿是(1)得到人身,依靠人身,修行非常方便、快速,所以是所依圓滿;(2)生在中土,即佛的教法和證法興盛之地,這是環境圓滿;(3)六根健全,有能力趣入修法,這是根德圓滿;(4)業際不顛倒,就是身口意三門沒有造作違背正法的大惡業,這是意樂圓滿;(5)相信佛法是出生一切世間和出世間善法的所依,這是信心圓滿。

五種他圓滿是(1)佛陀出世;(2)佛已經宣說了正法;(3)教法住世即佛沒有入涅槃之前,在修行者的相續中還有對法的修證;(4)法住隨轉,就是還有持法者對於有緣眾生轉法輪;(5)有他人悲愍,即有人對自己修法提供衣食等的助緣。

2.認識暇滿人身的意義:

暇滿人身的意義極其巨大,因為利用它可以攝取到無量的功德寶藏,是哪些方面的寶藏呢?就是增上生和決定勝。

比如一個人具足八暇十滿的條件,他的前途是無量的,對這位善緣者,完全可以通過各種修行方法,在他的相續中,引起無常觀、因果正見、皈依心、信心、出離心,或者願行菩提心,甚至有機緣直指本性,開發他本具的智慧,也能發展出無誤了知種種差別相從而無誤取捨的廣大智慧。而這一切都需要以暇滿人身才能成就得了。

所以暇滿人身的寶貴在於只要肯努力,連佛道都可以成辦,在這以下的增上生等等,自然不在話下。

認識到人身的價值之後,就應當珍惜分分秒秒,每天至少積累一些福慧資糧,這才對得起自己。

這個地方應當從緣起上觀察,正面觀察在暇滿的十八個條件積聚時,以它能成辦哪些大意義;反面觀察十八個條件不具備時,成辦這些大意義有沒有可能性。這樣一一在心裡認識清楚,才會引生定解。

實際上,在暇滿具足時,小的方面增上生的身體、相貌、財富、壽量、眷屬、種族等等,其中每一項的每一分,都可以運用人身來成辦,以人身能力做布施、持戒、禮拜、供養,能行持各種恭敬的行為、利他的行為。對這些方面,反觀自己的身,衡量它是不是具有這些功能,是不是六度都有能力去做。大的方面,決定勝的三乘解脫果位,上至成就佛三身四智等的無量功德,都可以依靠人身而成辦。所以,下等、中等、上等的利益,暫時、究竟的利益,自利、他利方面的利益,總之如大海般無量無邊的利益,確實都可以以一個人身來攝取,這就是暇滿人身的巨大意義。

那麼,為什麼它具有這樣大能力呢?因為極難得到的內外十八種條件都已經圓滿積聚了。如同飛機升空的因緣已經積聚,就可以操縱它飛向藍天一樣,獲得暇滿人身時,確實依靠這個身就能超出惡趣、超出輪迴、超出兩種生死。

反面觀察,如果不具足暇滿,雖然也有一個蘊身,但卻非常無能,即使是增上生所攝的最小、最少的一分利益,也沒有辦法成辦,比如一頭老豬,以它的身體連發心做一點小布施也無能為力。通過正反對照觀察,就能體會到暇滿人身具有何等巨大的利益。

這樣,一點點覺悟過來,只要在哪方面能深刻體認人身的大意義,就會在那一方面引起攝取心要的欲樂。比如,認識到人身完全能成辦增上生的圓滿,而且當下就能種因,只要自己精進,日日夜夜都可以攝取實義,這樣就會立志日日夜夜以人身斷惡行善,這是引起了攝取下士道心要的欲樂。當然,如果能進一步認識到以人身完全可以成辦解脫,就會產生攝取中士道心要的欲樂,把身心投入在成辦解脫利益上;更進一步,如果深信以人身可以攝取佛果,更會精進地攝取上士道的心要。

逐漸加強這些攝取心要的欲樂,就可以有效遮止對現世的執著。因為一個人的目光已經重點關注後世、關注解脫、關注成佛,對於更高、更廣、更大的利益生起了欲求,自然對現世那一點小利益,完全可以放下來。

3.認識暇滿人身的難得:

佛經上盲龜值遇軛木孔洞的比喻,我們都很熟悉,佛說,好比一個汪洋大海當中,有一根帶孔的軛木在海面上不斷漂浮,海中還有一隻雙目失明的盲龜,每隔一百年,才從深海當中浮出一次,盲龜浮出海面時,正好鑽入了軛木的孔洞的機會,是少之又少,而我們得到暇滿人身的機會,就像這樣難得。

這不是一種方便說法,實際就是如此。為什麼呢?因為從因來衡量,獲得暇滿人身至少需要積聚三個方面的因緣,就是守持清淨戒律、修積布施等福德資糧和發清淨願。比如,我們現在是人,能知言解義、能思維,這是過去世守持五戒的結果;現在有聞思修的機會,一生有許多時間能用於修行,這是過去世修習福德的果報;不願意行持無意義的世間法,很願意行持各種聖法,這是往昔發願常隨佛學的結果。所以,要方方面面的善因緣積聚,才能成就這樣一種珍寶人身。

觀察當今時代人類造業的狀況,有多少人在真實修集這些因緣呢?恐怕一萬個當中難得有一個兩個。人道以外,惡趣眾生和天人,要能積聚善的因緣,更是難中之難。所以從因衡量,獲得暇滿人身是極困難之事。

再從果的角度來觀察。我們或許覺得人的數量並不少,尤其城市裡的大街上,密密麻麻地都是人,但是和夏天一小塊草地上的小蟲相比,就會發覺人類的數量是多麼稀少。而在人身當中,暇滿人身更是極其難得,我們可以統計一下:中國十幾億人,有多少人信佛;在信佛的人當中,有多少人具足正信,不是盲目的信仰;具足正信的人當中,有多少人在如理地聞思修行?這樣看來我們這樣的人身確實難得。

認識到人身難得之後,就不能浪費時間。這一次得到人身,就像一百年只能吃上一頓飯一樣,如果在無意義當中讓它空過,以後再想現前這樣的良機,恐怕要到千萬劫之後去了。

對於暇滿的難得,也應從緣起上體會,暇滿人身各方面的條件,不是無因無緣能產生的,顯現其中的每一種都需要由諸多善根因緣。如果對於自己身心方面及外在助緣方面的圓滿,一分一分地來體會,就連一天當中有一秒鐘自在修法的機會,也是許多因緣積聚而現前的果報,一生有多少天,一天有多少秒,這樣綜合起來觀察,才知道暇滿確實是無量善根、因緣聚合的果報。又比如說,現在在喇榮溝,要聽聞一個法要,上要有法師、有傳承教法,下要有僧眾聚合,有安住下來的福報,這些都是因緣所生法,所以,下至聽一節課,也是無量因緣聚合的果報,我們怎麼能不珍惜呢?

所以,在一切機會當中,得到暇滿人身的機會最為難得。我們常常會講「把握機遇」、「把握商機」,這些其實沒有太大的意義,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此生像曇花一現一樣的修行機會,這是一切機會中最重要的機會。把握好了,今生就能截斷輪迴,把握不好,就可能萬劫沉淪,世界上再沒有比這件事更要緊的了!

無量劫以來,通過精勤積資,我們才獲得寶中之寶的暇滿人身,如果自己把握不住,隨意把它打碎,則是最愚癡之事。

古代有一位伊庵禪師,是我們珍惜暇滿人身的榜樣。他雖然每天精進,但每次睡前都會哭著責備自己:「今天又這麼空過了,不知道來日如何。」

以前噶當派的金厄瓦格西,十分珍惜暇滿人身,他從不睡眠,日日夜夜就是一心修持善法。

他的上師仲敦巴格西對他說:「你還是應當休息一下。」

他回答:「應當是要休息,但這暇滿人身實在難得。」

金厄瓦格西以無比珍惜人身之心,一生精進不睡眠,他在一生當中念了九億遍不動佛心咒。可以想像,這位大修行者一生中的分分秒秒,是如何在攝取生命大義之中度過的。

以上這些道理了解起來並不困難,修行的方法也不複雜,重要的是要落實到行動上,反覆緣著法義如理思維,經常告誡自己「人身實在難得,這一生一定要好好修法」,只有通過這樣不斷串習,珍惜人身的善念才能逐漸得以堅固。

所以,關鍵是自己要用心串習,不是佛法知識化,而是要佛法人格化。

2)思維壽命無常遣除對現世的貪執:

這是按照三根本思維壽命無常的道理,通過再再串習,引生無常的真實體驗。

所謂三根本,就是必定死亡,死期不定,死亡時除了聖法之外其餘都無助益。從這三根本,會引出三種決斷:決定此生修法;決定現在修法;決定以法作為依怙。

1.思維死亡決定:

有生必有死,這是世間的規律,有為法就是如此。不論是聖者還是六道凡夫,不論生活在虛空、海洋、山峰還是平地,一切有壽命的有情,在死主到來之時,都無法逃避,威勢、財富、美色、藥物無能遮止,藥師佛灌頂加持也無濟於事。所以,每個人都要面對死亡,誰都免不了的。

做為出生在五濁惡世的凡夫人,我們的壽命短暫到不足一百年,在這期間,生命在刹那刹那飛快流逝,沒有一秒鐘停住,也不可能時光倒流。有限的百年光陰,沒有絲毫增添,不間斷地又在減少,最後必定壽量消減窮盡而死亡。

每個人衡量自己,往前看,三四十年已經在毫無實義當中度過,到了晚年,精力衰竭老苦纏身,根本沒有能力修行。中間大約二十年當中,一半是在睡夢的迷亂中度過,剩下的一半,要準備三頓飲食,處理各種瑣事,遇到生病,在床榻上也要消磨許多時光。所以,計算下來,真正能用於修法的時間少之又少。西藏有一位大德這樣說:一生真正能用於修法的時間實際不到五年。這是針對古代西藏的情況來說的。今天生活在現代社會惡濁的環境當中,工作如此繁忙,競爭這樣激烈,作為一個在家居士,恐怕一生修法的時間不過兩年。如果這樣的兩年不能分分秒秒珍惜,反而隨意浪費,那「了生死」的大事怎麼能成功呢?

到了臨死的時候,這一生的所有圓滿──財富、權力、名譽、地位、高級享受等等,都成了分別念憶念的影像,這就如一場好夢,夢中雖然貪戀追求,也曾經陶醉、歡樂,但是夢醒之後,連一個微塵那樣大的法都得不到,一切已經蕩然無存。有智慧的人應當盡早抉擇清楚:哪些是對自己的後世真正有利益的法,哪些是欺誑性毫無實義的法。既然追求現世的圓滿,最後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的結果,那麼現在就應當學聰明一點,不必要去追求這些無意義的法。

好好抉擇自己一生的道路,死亡必定要到來,而且沒有任何阻擋的方法,現在貪執這些沒有實際意義的現世八法有什麼意義?因此一定要下決心修持正法。

2.思維死期不定:

我們所轉生的地方,是娑婆世界中的南贍部洲,這裡的人類有一個特點,就是壽量沒有定準,隨時有可能死亡,沒有絕對的保障。

另一方面,從因上來考慮,如果使人存活的因素很多、致死的因素很少,那維持人生存的可能性就很多,時時處處有很多因素有益於他的生存。但事實上,對此方人而言,導致死亡的因素非常地多,而存活的因素卻很少。所以,時時都沒有生存的保障。佛經上把人的壽命比喻為廣場中的一盞微弱油燈,只要哪個方向吹起一陣小風,油燈就會當即熄滅。而這樣的風,隨時都有可能吹來,支持油燈繼續燃燒的,只有那麼一點油,而且不會增多。使油燈熄滅的因素,則是來自廣場四面八方隨時颳起的任何一陣風,兩方面的因素比較下來,確實油燈連一分鐘不滅的保障也沒有,隨時風吹來,隨時就熄滅。

導致死亡的因緣,內在的有四大不調和所導致的疾病,地水火風四大種在人體內,如同四條毒蛇共住一籠,經常發生衝突,衝突了就會生病,嚴重的就導致死亡;外在的有洪水、海嘯、地震、颱風、車禍、瘟疫、戰爭等等災難。這些為數極多的死緣當中,只要出現一種,死亡就會立即降臨。所以,人命危脆,朝不保夕。

一般人每早起床,都認為今日不會死。因此心會懈怠拖延,並且以耽著現世的習氣,把人生浪費在追逐世間的名利之上。但如果能想到今日會死,修法的緊迫感就會生起,會想:今天不好好把握修法的良機,為死亡作準備,死亡今天到來該如何面對,憑什麼來度過這一關呢?這樣能鞭策自己當下就修行。所以,漢地寺院上晚殿時,大眾要念「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但念無常,慎勿放逸。」也是念死策修。

另外,《普賢上師言教》當中教我們,不論做什麼,都要想這是此生的最後一次,起床時,要把無常死想提一下,心想:這是此生最後一次起床,生命只剩一天,必須用來修持正法。乘坐公共汽車,也想這是最後一次,必須抓緊時間修法。來此處聽法,也想是最後一次,應當努力。照這樣反覆串習,最終會形成堅固的意念,一提及今日會死,心就趣入修行。關鍵是通過串習,在相續中引起一個「今天必死」的正念,由它的作用力,可以遮止心緣現世八法散亂。如果內在的正念引不起來,單憑口頭上說「無常」,當然起不了這樣強大的作用。

3.死時除正法之外一切無益

這也要事先通過思維決定好。一個人的一生會有許多追求,所追求的不見得有真實的利益,如果一生追求的都是毫無實義的東西,那人生就白白空耗掉了,真正是枉活一世。那麼,人生當中到底什麼法有利益、什麼法沒有利益呢?這在死亡面前就會檢驗出來。死亡的時候,現世一切的圓滿下至一根線也帶不走。一生傾注了大量精力所追求的東西,比如妻子、兒女、名聲、地位、財富、住宅,在死亡時,都會拋棄我們,連與生俱來須臾不離的身體,也要留在此世,無法前去,更何況其他的身外之物。真正伴隨而去的,只有業力。從這裡應覺悟,自己一心追求、經營的世間法,在死亡時竟然毫無利益,如果仍然按原來的方式生活下去,最後必定會落得一無所獲。

但是如果能換一種方向、換一種生活方式,以法為所求,日日夜夜憶念法、思維法、串習法、講授法,這樣,到臨死時必定能獲得安樂。死亡降臨的這一刻,法是真正的依處、是真正的親友、是真正的資糧、是真正的明燈。對於上等修行人來說,死亡是一件值得歡喜的事,沒有憂傷、沒有悔恨、沒有恐懼、沒有迷亂,一生的修行已經成辦了,只是結束過去、現前更安樂的未來。

通過比較則明白:現世的各種圓滿原來都是具有欺誑性的法,對於死亡沒有任何利益,唯有正法有益。因此,從內心深處決定,此生唯一的所求就是正法,唯一的依怙就是正法。

3)思維輪迴痛苦和因果不虛遣除對後世的執著。

單單依靠前兩種修法,還不能遣除對後世的執著。為什麼呢?因為更深入更廣大的認識還沒有生起。雖然內心不貪執現世,但在沒有確認到整個輪迴流轉的苦相之前,還不能消除對後世的愛執,所以,有必要進一步對輪迴的過患和業果不虛的道理進行觀察。只有總的觀察生死的自性為行苦,分別觀察六道各自的痛苦,縱向上由十二緣起觀察輪迴流轉的規律,透視生死苦性。只有這樣認識苦,才會徹底厭離三有,不僅厭離今生,對於後世也無任何希求。

有的人不知道思維苦是一個重要修法,也不知這樣思苦和轉變心態有什麼關係,實際上不思苦就不會產生厭離,不會希求解脫,不會生起悲憫眾生之心,不會生起皈依心,也不會精進斷惡行善。思維苦是佛法一項重要的修行,一個人對世間的認識和他的心態密切相關,如果看輪迴只見一片安樂景象,則只會貪著沉迷在其中,難以生起出離輪迴、希求解脫的動機,即使能修一點,也只是以佛法成辦生死中的圓滿,把佛法作為獲取五欲安樂的工具。這樣不論做什麼修什麼,都只是積累轉生輪迴之業,並無半點是趨向解脫之因。

佛成道之後,最開始就是轉四諦法輪,四諦中的第一諦就是苦諦,這本身是聖者的智慧所照見的輪迴真實自性,真正的智者不是迴避這個苦,而是要直接面對輪迴,觀察它的自性,從而決定好自己生命的方向。

如同黃蓮遍滿了苦,沒有絲毫甜味一般,輪迴本來就遍滿了苦,沒有絲毫安樂。遺憾的是,無始至今,日日在輪迴,卻不認識輪迴,由不認識誤以為有安樂引生貪著,由此把我們長劫束縛在生死之中。因此,再不能枉受分別念的蒙蔽,要下功夫認清輪迴的苦性,只要能認識就會徹底厭離,從此,對輪迴不存任何希望,一心希求解脫,這才是真正踏上了解脫道。因此,對於思維苦應高度重視,不是只了解一點知識,而是應生起透視輪迴、看破世間的大智慧,從這裡才會引生聖道的第一個心要──出離心。

輪迴的痛苦展開來有無量無邊的表現,實際上,娑婆世界所發生的一切事件,不論苦樂升沉,不論中外古今,不論個人、家庭、社會、國家,也不論社會的演變、四季的變遷,器世界的成住壞空、有情的生老病死、物質的生住異滅,盡其所有統統是在演說苦性。把這些苦相歸納起來,佛陀在經中演說了三苦、八苦、六道諸苦,《瑜伽師地論》更廣泛地講述了一百一十種苦,真正要認識苦諦,應當按照佛菩薩的經論,深入細緻地思維觀察,由此會深刻洞見輪迴的真實本相。這次只是簡略講解,具體應學習《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普賢上師言教》、《菩提道次第廣論》等教典。

佛菩薩講述這麼多苦,是要引導我們看清輪迴的本質。凡夫人無始至今,一直都有一種把輪迴苦性執為安樂的顛倒,就是這個樂顛倒為障,使心無法出離輪迴、趣向解脫。如果不能順著佛的教法認清苦性,則仍然會被自己的分別念所欺騙,無法放下世間追求、全心全意投入解脫道的修行。

一切輪迴的苦,可以歸納為苦苦、壞苦、行苦這三種,三苦再攝為行苦,能否通達苦諦,關鍵看是否能透視到五蘊為行苦的自性。

地獄眾生受寒熱之苦,餓鬼有飢餓不得滿足之苦,旁生有互相吞食受人役使之苦,阿修羅有戰爭之苦,人道有壽命短促、愛別離、求不得等的痛苦,天人有墮落之苦,這些六道痛苦到底是由什麼造成的呢?都是由煩惱和業造成的。只要是屬於以煩惱和業之力所變現的五蘊身,則決定是苦性,是從這裡顯現出六道各種各樣的苦相。

須認識的重點是:五蘊身一直受著煩惱和業的支配,生命無自在,只有依隨業和煩惱所決定的內容,不自在地遷變流轉,就像河中的木頭被動地被大水沖漂一樣,這就是行苦。

可以說,只要還未生起出世間的對治道,我們必然是不自在地生、不自在地死,死後又繼續不自在受生,受生後又要不自在地死,這樣生生死死相續不斷,是為流轉之苦,從這一角度而言,三有之中,輪轉之苦是周遍的,是不間斷的,也是不見邊際的。

所以,要認真學習「苦」,研究「苦」,了達「苦」,實際上「苦」是輪迴字典中,最需啟蒙及認識的一個字,也是佛來世間為人天眾生開示的第一個真諦。只有透視到苦,才能開啟自己的心眼,見到出離輪迴的意義。

思維業果不虛,就是通過觀察業與果之間的必然關係,找出以何種業產生何種果的規律,經過反覆思維會在心中生起因果不虛的定解。由觀察業果,可以透視輪迴苦的本質,從兩方面來說,第一,以業果愚為根源,造十惡業,業不空耗,必定會變現三惡趣的痛苦;第二,以真實義愚為根源,見不到輪迴苦性和人我無自性成立的空性,必定由後有愛和人我執造集引生死之業,終不能免三有受生,即使生在天界,感受的也是行苦,天福盡後,還有無量無邊的痛苦。

這樣思維因果,心裡可以確定,以耽著輪迴之心不論做什麼都是集生死業,無由趨向解脫。換言之,了解了因果之後,更能確切地認識到,世間眾生,要麼是以耽著現世的心,造集非福業,結果只有惡趣,決定是苦苦;要麼是以耽著後世的心,造集福業和不動業,雖生善趣,也不出壞苦和行苦。由此從因果上斷定,只要對輪迴的圓滿還有耽著之心,決定無法出離生死,而落於輪迴上下的任何生處中,唯一只有感受痛苦,連針尖許的安樂也找不到。

所以,能思惟認清因果,自然不願再貪著輪迴,轉而會對解脫生起強烈希求之心。


覺空文殊童子之加持   密意界中獲證八辯才   教證法藏海洋尊勝主   至誠祈禱米滂南嘉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10/23 上午 02:38:49
感恩三寶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4497
積分:23745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12
 用支付寶給感恩三寶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3、出離心生起之量

修後於諸輪迴福,刹那不生羨慕心,

日夜欲求得解脫,爾時已生出離心。

如果在修習以上的四種加行之後,內心對於輪迴中的各種圓滿,一刹那也不生起羨慕之心,日日夜夜都是希求獲得解脫,這時候,就是已經生起了無偽的出離心。

經論中常常用火宅等比喻來描述真實出離心的狀態。譬如,一人誤入火宅,整個房屋被熊熊大火猛烈地燃燒,火宅中的人迫切尋求出離火宅之心的強度,相當於這裡要求的出離心之量。

應當明辨,所謂的出離心,不是只對有漏的苦受厭離,而是對有漏的苦、樂、捨三種受都厭離;不是只厭離三惡道,而是普遍厭離一切三有,視人天圓滿如同無間地獄;不是痛苦時才出離,高興時不出離,不是只對輪迴中的一部分法出離,而對另一部分法不出離,也不是等到世間的事情都圓滿了再出離,而是已經看破世間,對輪迴徹底失去興趣,是徹底、完全、恆時地尋求出離。如果只是生起相似或少許的出離心,那就應當按照出離心的修法,繼續努力修持,直到生起如量的出離心為止。

知道這個標準之後,可以衡量自己是否真實生起出離心,比如,見人外表漂亮、聲名顯赫,或者事業有成、家庭富裕,心裡還會生起羨慕,這說明出離心並未生起。或者觀察自己的心最重視什麼,如果念念追求現世圓滿,這和未入道的世間人並無兩樣;如果追求的是後世的圓滿,也不是出離心。出離心是日日夜夜只希求從輪迴中解脫的心。有些人只在疾病、貧窮、事業不成功或者感情不順利時,心生厭離,但在身體健康、事業成功、生活甜蜜之時卻一點不厭離,這根本不算是出離心。

如果出離心的基礎還沒有打牢,法器尚未成熟,就迫不及待地修行高深之法,這樣修行的證相難以生起,即使能生起一點,也難穩固增上,幾乎都是建造空中樓閣而已。

(二)菩提心,這個要點分成兩個方面:1、需生起菩提心的理由;2、菩提心的修法。

1、需生起菩提心的理由

倘若於此出離心,未以菩提心攝持,

不成菩提樂因故,智者當發菩提心。

在生起出離心之後,如果出離心不以菩提心攝持,則不能成為無上菩提的安樂之因,因此為了能順利趨入佛道,在出離心的基礎之上,應當努力生起菩提心。

一切果都觀待於發心,發心殊勝果就殊勝,發心下劣果就下劣。想想看,如果沒有生起為了利益無邊有情而誓願成佛的大心,單憑一種只求自己了脫的小乘心,怎麼成就無上的佛果呢?依據《寶性論》所說障礙如來藏現前的四種過失,「怖畏輪迴痛苦只為自己尋求寂滅之樂」和「捨離利益眾生的事業」,是屬於聲聞緣覺相續中具有的兩種障礙。行者生起出離心之後,如果不進修大乘菩提心的教法,則容易墮入小乘的下劣作意,成為修證佛果的障礙。

《普賢上師言教》當中這樣說:「佛陀所宣講的八萬四千法門,也全都是為了在相續中生起此菩提心空性大悲藏而宣說的。如果遠離了此菩提心如意寶,那不論見修之法多麼高深莫測,對獲得圓滿正等覺也沒有任何利益。生圓次第等一切密宗的修持若以菩提心攝持,就會成為即生獲得圓滿正等覺之因。但如果遠離了菩提心,則和外道無有區別。」

再從果上衡量,如果生起出離心之後,進入聲聞緣覺之道,雖然能從生死中解脫,但這只是成就一分斷證功德,相比於斷證圓滿的佛果,實有天淵之別,因此,在自利方面遠遠未達圓滿;再就利他觀察,小乘的利他極其有限,沒有勇猛願行菩提心的攝持,被貪求自己解脫的下劣作意所障礙,小乘行者無法開展浩瀚如海般的救度眾生的事業。

或者,從報恩而言,天邊無際的有情過去世都曾做為自己的母親,對自己有過深重的生育之恩,如今她們在輪迴的險道上如盲人一般艱難地行走,如果只顧自己解脫而不發心救度,那這樣的行為與旁生有何兩樣呢?因此,為了報恩,應當發起菩提心。

生起出離心之後,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修持菩提心而趣入大乘道,另一條是不修大悲心,直接趣入聲聞道、證得阿羅漢果。經中說,由小乘道獲證阿羅漢果,入滅盡定,後來經佛放光勸請出定,仍需要從資糧道開始趣入大乘,按這條路走,即使最利根的聲聞,比最鈍根的菩薩成佛也慢四十九劫。辨別清楚道的遲緩與速疾之後,作為具有大乘種性的人,應當唯一選擇殊勝的大乘之路,因此應當精進地修習菩提心的教法。

下面再從菩提心的利益方面顯示修持菩提心的必要:

1)、生起菩提心則進入大乘之門

進入大乘之門的界限,是在相續中生起菩提心,所謂的大乘,不是以外在形象來判定,它完全建立在菩提心上。倘若未生起菩提心,不論身份如何、地位多高、名聲多大,也不論表面行持何種行為,都不算是進入大乘,而心中有了菩提心,縱然地位低下、生活貧窮,也是真正的大乘行者,在他的相續之中會逐漸生起大乘五道十地的功德,所以《華嚴經》說:「菩提心者,如一切佛法種子。」

2)、依靠菩提心能消除嚴重罪業

如同劫末的大火能把初禪天以下的器世界完全燒毀,我們心相續中一旦生起真實的菩提心,就能在一刹那間懺除各種重罪。

譬如,本師釋迦牟尼佛在修行前,曾經墮於地獄中,當時他和一位名叫噶瑪熱巴的地獄有情一起拉車,車子很沉重,十分辛苦,一旁的獄卒嚴厲地懲罰他們,遭受的痛苦極其難以忍受。佛當時心想:與其兩人受苦,不如讓我獨自一人拉車承受,噶瑪熱巴也能因此而得到解脫。在他生起自他交換的菩提心的當下,立即便脫離惡趣,解脫了痛苦。

3)、能獲殊勝安樂,得果無盡

如果能生起菩提心,以菩提心攝持的善根,是一種無盡的善根,乃至獲得菩提果之間,永遠都不會窮盡。這種情形,就像把一滴水投入大海,只要大海沒有乾枯,這滴水就始終不會窮盡。但是,如果善根沒有以菩提心攝持,就只是一種有窮盡的善根,比如行持有漏人天善法的善根,或者小乘人相續中的善根,都是成熟果報之後,就不再發生作用,就像芭蕉樹出生一次果實便會枯萎一樣。與願菩提心相比,生起行菩提心的利益更不可思議,即使沒有行善,處在睡眠、走路等無記狀態中時,善根也會不斷地增上。所以菩提心具有極其殊勝的利益。

哪怕是再微小的善根,只要以菩提心攝持,都會成為成佛的資糧。一般如鐵那樣價值很低的金屬,通過點金劑,能轉變成價值高昂的黃金,同樣,任何一種微小的善根,只要以菩提心攝持,就能轉成無窮無盡的成佛的善根。菩提心具有這樣如點金劑一般的殊勝能力。

4)、名義轉變,下劣身轉成殊勝身

一個人相續中生起了菩提心,名稱上應叫世俗菩薩,不能稱呼為外道、小乘人或者普通善人,其相續也轉成具有菩提心的菩薩的相續,與以前的相續截然不同,這是名義轉換的功德。

比如一名乞丐,如能生起菩提心,其身份實際已超過大公司的總裁、國家總統,甚至超過了天界的天王,值得一切人天眾生恭敬禮拜。

而且以菩提心殊勝的作用力,凡夫人以業和煩惱感招的不清淨身,也能逐漸清淨,最終轉成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殊勝佛陀妙身。

以上從各方面思維生起菩提心的必要性,從因與果的不同角度觀察了菩提心的利益。先這樣做思維的前行,是為了在相續中引起對菩提心的信心和欲樂。有了意樂,以它推動,就會精進地修習菩提心。道的各支分間的關係,應當這樣認識清楚。

2、菩提心的修法

思為猛烈四瀑沖,難擋業索緊束縛,

困於我執鐵網內,無明黑暗所籠罩,

輾轉投生三有中,不斷感受三大苦,

成此慘狀諸慈母,是故當發殊勝心。

頌詞前六句,緣自相續思維,是引發出離心的方便,緣他相續思維,能深切體會有情流轉生死的痛苦狀況,由此可引生大悲心,進而生起菩提心。這裡,重點是以思維有情痛苦作為引生大悲的方便,而由大悲為根本因,生起世俗菩提心。

「四瀑流」是指生老病死四大痛苦,凡夫眾生一直被它猛急地沖擊,每一生都會顯現生老病死,生死之輪旋轉不息,這是輪迴有漏法的規律。當生老病死到來之時,凡夫人沒有絲毫迴旋的餘地,為什麼會這樣無法抗拒?因為凡夫被業的繩索緊緊繫縛,能解開業繩,還有希望擺脫生死,若解不開業繩,則隨業力一定會受生。為什麼難以掙脫業的繩索呢?其原因是眾生念念在我執中,這我執如鐵網一般,把眾生緊緊困住,絲毫也動彈不得。能斷除我執,自然煩惱會消失,業繩會解開,四大瀑流也能截斷,但是眾生一直被無明遮障,見不到無我的意義,這樣怎麼可能無緣無故就解脫我執呢?由此可見,因為無明執我,所有的三有眾生都被繫縛在生死之中,無一能逃出業索的束縛和四瀑流的猛烈沖擊。

從苦追溯其因,就是思維集諦,逆向觀察,生老病死的因是業,造業源自我執,我執是由無明引起,由此可決定:只要無明未破除,那以無明為源,必定刹那不停地以我執造作引生生死之業,所以凡夫在生死中都是輾轉不斷地受生,每一刹那都在苦苦、壞苦和行苦的逼惱中,這個五蘊之身苦受時是苦苦;感受快樂時也注定將轉為痛苦,是為壞苦;不論是苦是樂,都會成為未來痛苦的因緣,這是行苦。因此有情都恆時在三苦當中,三有如火宅一般充滿了痛苦。

思維到這一點後,對於曾做過母親、有過極重恩德的盡虛空界有情,如果自己不發心去救度,那麼這些老母有情都會被生死瀑流猛急地沖漂,無休無止地一直流轉下去。這種生死的大苦,只要沒有生起對治,就永遠不會有了結之時,因此應當發大心來救度沉溺在生死苦海中的眾生。

從上面的解釋,還可以看出學習四諦教法的重要性。為什麼在完整的菩提道中,要把四諦和十二緣起這樣兩個教法安立為共中士道呢?原因是:思維這些法義是引生菩提心極其關鍵的前行。只有首先對輪迴的苦集,通過思維生起深刻的認識和體悟,在這個基礎上,才能緣眾生苦引發大悲和菩提心。因此,對於進入大乘道而言,修學四諦是重要的前行。

(三)無二慧,分為兩個方面:1、需要生起無二慧的理由;2、認識正見。

1、需要生起無二慧之理由

不具證悟實相慧,縱修出離菩提心,

亦不能斷三有根,故當勤證緣起法。

不具有證悟無我實相的智慧,即使修了出離心和菩提心,也不能斷除三有的根本我執,因此應當精勤通達緣起法。

由我執而引生貪瞋癡等煩惱,由煩惱而造業,由業而有三有的受生,因此,三有的根本是我執。但是我執僅僅依靠出離心和菩提心能不能斷除呢?不能斷除。因為我執是緣五蘊執著有實有的補特伽羅人我,如果不能現見五蘊本來無我,那這種執蘊為我的耽著始終無法消除;從法我執來看,法我執是執著法有自性,這也唯有依靠通達法無我的智慧才能從根本上對治。

《四百論》云:「見境無我時,諸有種皆滅。」以智慧現見無我時,能從根本上消滅三有的種子,相反,如果沒有斷除耽著人我和法我的習氣,即使暫時以禪定、慈悲、持戒等方法得以壓制,但終究還是會再次生起。因此,為了斷除實執,獲得涅槃,應當精勤通達緣起法,了達了萬法都是觀待因緣而生,就會通達諸法本來無自性。

《般若經》中說:聲聞、獨覺、佛果三種菩提,都要依靠空性獲得。《大智度論》中也說,修行人不見般若則被束縛,若見般若則得解脫,並說,諸佛、菩薩、聲聞獨覺的解脫涅槃道都是由般若而獲得。《金剛經》說,一切諸佛的無上菩提都是由金剛般若經而出生。《心經》云:「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所以,般若是出生諸佛之母,是一切四聖之母。而且,六度的前五度沒有以般若攝持,則如盲人般不能到達彼岸,甚至連波羅蜜的名稱也不能獲得,只能稱為布施而不能稱為布施波羅蜜等。

智慧極其重要,比如離開嚮導的盲人,連道路都不知道,怎麼能進入城市,同樣布施乃至禪定的前五度,沒有智慧如同無眼,不能證得菩提。

經中說:「沒有破暗的智慧光明,不能成就清淨戒律,大多數因為沒有智慧而導致戒律不清淨。」又說:「內心不勤修智慧,此人的戒律不可能清淨。」而且,不生起智慧光明,終究不能滅除愚癡黑暗,慧光若發,無明黑暗便會遣除,因此應當隨自己能力精勤地修習智慧。

2、認識正見

誰見輪涅一切法,永無欺惑之因果,

滅除一切所緣境,此人踏上佛喜道。

「誰見輪涅一切法,永無欺惑之因果」:就是從名言角度來講,見到因果規律遍及輪迴和涅槃的一切法,絲毫不會錯亂,也就是,在能取所取尚未消於法界之時,善惡因果都是無欺存在的,造善因得善果,造惡因得惡果。

「滅除一切所緣境」,是從勝義來說,目前我們錯亂的根識所緣的一切色法、聲音等等,只是一種錯覺的假相,在真實的境界中並不存在。也就是,以我們的眼耳等根識所見、所聞、所執取的一切境界,其本體本來是遠離一切戲論的法界,這樣的境界已經現前的人,就是已經趣入了佛陀歡喜的大道。

何時分別各執著,無欺緣起之顯現,

遠離所許之空性,爾時未證佛密意。

這一頌是講見解沒有究竟的情況。

如果還沒有把「世俗中緣起現相不空」和「勝義中遠離一切承許」這兩者統一起來,還認為是兩種不同的境界,這時還沒有通達佛的真實密意。

「無欺緣起之顯現」,就是在世俗中有真實的緣起法的顯現,善惡因果絲毫也不會錯亂。「遠離所許之空性」,就是真實中,本來是遠離一切承許的大空性,因也沒有,果也沒有。

實際上,「有因果」和無因果是一個,也就是在世俗的錯覺面前有因果以及它的作用,但是勝義中卻沒有因果。比如我們的眼根看到一個杯子,而以精密的物理儀器探測,並沒有杯子,只是基本粒子而已。實際上,我們看到的杯子和實際沒有杯子,並不是兩種相對獨立的狀態。如果執著有杯子,而不承認它實際是基本粒子,或者認為只是基本粒子的組合,就不承認眼識的錯覺前有杯子,這兩個觀點都有失偏頗,都不完善。

一旦無有輪番時,現見無欺之緣起,

斷除一切執著相,爾時見解即圓滿。

這一頌是講見解已經究竟的量。

如果到達現和空不需要輪番,在現見輪迴無欺因果規律的同時,就已斷除了所有的執著相,即在有因果的同時,就是大空性,這時見解已經圓滿。

什麼叫做「輪番」呢?就是見到有因果緣起的時候,沒有見到空性,見到空性的時候,沒有因果顯現。也就是,在還未通達現空無別這種究竟境界的凡夫分別心前,顯現和空性這兩者無法同時存在,只能以輪番交替的方式來認識。

了知以現除有邊,以空遣除無有邊,

緣起性空顯現理,不為邊執見所奪。

「以現除有邊」,就是見到顯現時就見到它本來完全是假的、是虛幻的,從而斷除了有邊的執著。這樣就改變了過去有偏頗的認識,原先以為根識前的顯現都是實在的,永遠保持它的自性,這實際是墮入了有邊。

「以空除無邊」,即了知萬法雖然本來就是虛幻,但在根識前,還是可以無欺地顯現,眼睛可以看,心識可以感覺,這是以空遣除無邊,改變了原先以為空是一種單空的偏於無邊的認識。

這樣了知緣起就是空性,兩者根本分不開後,自己的智慧就永遠不會被邊見奪去。

這次對無二慧只是作了粗淺的解釋,般若空性很高深,也很有價值,重要的中觀論典有龍樹菩薩的《中論》、月稱菩薩的《入中論》、聖天菩薩的《中觀四百論》、寂天菩薩的《入行論智慧品》、靜命菩薩的《中觀莊嚴論》等等,對這些大論典應該發願深入學習。

三、末 義

勸勉勤修:

如是三主要道論,自己如實通達時,

當依靜處而精進,速修永久之佛果。

對此三主要道論,自己通過如理的聞思已經如實通達之時,就應找到一個寂靜之地,精進快速地修持具有最永久利益的佛陀果位。

一切菩提道的修行扼要歸攝在以上三個要點中,通過這部論的學習,對於真正菩提道的心要是什麼,我們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明確了目標之後,應當抓緊時間在這三個要點上精進聞思,爭取早一天如實地通達。通達之後,應當找一個寂靜的地方,遠離一切散亂,集中心力,按照法義長期精進地串習,讓心相續中真正如量地生起出離心、菩提心和無二慧,按這樣修習有緣的妙法,不論修淨土、禪宗或者密宗,都一定會成功。這樣才是以人身真正實現了生命的意義。

此乃多聞比丘羅桑札巴(宗喀巴)對查闊阿旺札巴之教言。


覺空文殊童子之加持   密意界中獲證八辯才   教證法藏海洋尊勝主   至誠祈禱米滂南嘉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10/23 上午 02:40:46
感恩三寶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4497
積分:23745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13
 用支付寶給感恩三寶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堪布益西彭措仁波切簡介

益西彭措堪布,生於一九七一年,原籍四川省阿壩州壤塘縣宗科鄉。

七八至八三年,圓滿漢文小學課程後,著重學習藏文,八五年考入四川省藏文學校。

八六年秋,到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聖地,師從大恩根本上師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得受眾多顯宗經論、密宗續部竅訣等傳承。

自從被法王上師任命為堪布後,即擔負起部分教務,培育藏族僧才長達九年。

九六年起致力於漢僧教學。

今堪布仍常住學院教化僧伽,宣導學修「戒律」、「彌勒五論」、「中觀」、「菩提道次第廣論」、「正法妙音」等顯密教法。

益西彭措堪布為喇榮五明佛學院年輕一輩堪布中之佼佼者,通達五明、智慧卓越、持戒嚴謹,精進苦行的程度尤其令人稱道。近幾年來,由於國際學經堂學眾迅速增加,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上師特別指派益西彭措堪布協助索達吉堪布仁波切,分擔漢僧經堂傳法工作。

堪布目前已出版之寶貴譯著論疏甚多,經弟子集結為譯著集──《甘露妙法》,其中包括:《隨念三寶經釋•無盡吉祥妙音講記》、《普賢行願品•略釋願海舟》、《定解寶燈論•新月釋》、《上師阿彌陀佛修法極樂捷徑講義》、《走向解脫──別解脫根本戒概述》、《走向解脫──菩薩戒品》、《因果明鏡論》、《因果的奧秘》、《入中論•日光疏》等等,法寶眾多不及備載。


覺空文殊童子之加持   密意界中獲證八辯才   教證法藏海洋尊勝主   至誠祈禱米滂南嘉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10/23 上午 02:41:43
感恩三寶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4497
積分:23745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14
 用支付寶給感恩三寶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http://www.xianmifw.com/

http://www.xianmifw.com/home.asp

顯 密 佛 網

顯密佛教交流中心

Paramitayana & Vajrayana

Buddhism


覺空文殊童子之加持   密意界中獲證八辯才   教證法藏海洋尊勝主   至誠祈禱米滂南嘉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10/23 上午 04:14:42
感恩三寶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4497
積分:23745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15
 用支付寶給感恩三寶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http://www.larong-chuling.com/pages/category5_4.htm

http://211.72.163.194/pdf/16_001-308.pdf

因 果 明 鏡 論

堪布益西彭措仁波切 著

第一章  總說業因果

第一節  誰是創造者

第二節  業的規律

一、自作自受

二、苦樂法則

三、因微果著

四、未作不遇

五、已作不失

第三節  心是業之源

一、萬行之源

二、禍福之根

第二章  世間業

第一節  十業道

第二節  十惡業

第三節  十善業

第四節  開示具力之門

一、田門

二、所依門

三、意樂門

四、事物門

五、串習門

第五節  定業與不定業

第六節  業的轉化

第七節  兩世之間

第三章  世間果報

第一節  異熟果

第二節  等流果

一、同行等流果

二、感受等流果

第三節  增上果

第四節  分說十惡業的果報

第五節  十善業果

一、總說十善

二、分說十善果報

第六節  圓滿人身

一、圓滿人身之異熟功德

二、圓滿人身之異熟果報

三、圓滿人身之異熟因緣

第四章  苦集滅道

第一節  安立四諦的次第

第二節  苦諦

一、人生之苦

二、三苦

三、六道之苦

第三節  集諦

一、煩惱

二、集業之理

三、死亡與重生

四、十二因緣

第四節  滅諦

第五節  道諦

一、入道資糧

二、正修入門

三、加行道

四、三聖道

五、三十七道品

第五章  大乘因果

第一節  圓滿的果位

第二節  大乘之因

一、殊勝方便

二、入大乘門

三、發菩提心

四、菩薩大行

第三節  色身與法身


覺空文殊童子之加持   密意界中獲證八辯才   教證法藏海洋尊勝主   至誠祈禱米滂南嘉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10/23 上午 04:16:02
感恩三寶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4497
積分:23745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16
 用支付寶給感恩三寶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http://www.larong-chuling.com/pages/category5_7.htm

http://211.72.163.194/pdf/32.pdf

因 果 的 奧 秘

堪布益西彭措仁波切 著

思維總業果──業果的四個道理

分別思惟十業道

抉擇業果──正顯示黑業

業之輕重差別

果報介紹

思惟白業果

顯示業的其餘差別

思惟特別業果

總示思已正行進止之理

四力淨修之理

深信業果之總結

《因果的奧秘》思考題


覺空文殊童子之加持   密意界中獲證八辯才   教證法藏海洋尊勝主   至誠祈禱米滂南嘉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10/23 上午 04:16:46
感恩三寶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4497
積分:23745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17
 用支付寶給感恩三寶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http://www.larong-chuling.com/pages/category5_6.htm

http://211.72.163.194/pdf/30.pdf

隨念三寶經釋.

無盡吉祥妙音講記

全知米滂仁波切 著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覺空文殊童子之加持   密意界中獲證八辯才   教證法藏海洋尊勝主   至誠祈禱米滂南嘉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10/23 上午 04:23:05

 17   17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67188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