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更多此類問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 【轉貼】劉先和居士:供養、福得、功德

您是本帖的第 927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轉貼】劉先和居士:供養、福得、功德
IDFPK302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阿哲
等級:任我行
文章:1902
積分:29819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1月18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IDFPK302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劉先和居士:供養、福得、功德
劉先和居士:供養、福得、功德

 

 

供養、福得、功德

供養,是眾生一種禮佛的形式,凡學佛人都知道。而我則是在小的時候,就對此有很深的印象。

記得還是在我十一、二歲的時候,我從貴州回到湖南老家,與住在一座庵堂裡的外婆作伴,外婆是個出家人。

這歲月盡管已過去了四十多年,但如今還是很清楚記得,每到吃飯的時節,外婆總會先盛一碗钣,架上一雙筷子,然後恭恭敬敬地端到菩薩與佛像前,雙手合十,嘴裡不停地念著經文。無論我是怎樣的餓,或者說不管是吃飯時間已是很晚,都必須要等到這個儀式結束後,我們才能端碗吃飯。

外婆說這是敬菩薩,她還告訴我,我們的一切衣食都是菩薩給的,用之前都要先敬菩薩,這叫報恩。

我當時心裡發問:我們的衣食怎麼會是菩薩給的呢?這和菩薩有什麼關系。只覺得外婆這是迷信,因心裡是如此認定,加之外婆是老年人,故也就未向她發問,免得引起爭論。

後來我還發現,不光是飯要敬,所有外人送來的瓜果點心,外婆一律要先敬了菩薩後,才讓我動用。起初,我對此很不習慣,時不時要犯規。

後來時間一長,自己居然養成了一種自覺性,凡是見到新東西,總是要問外婆,是否是敬了菩薩的。每當此時,總會得到外婆的贊楊。後來我長大了,參加工作了,再以後自己也開始學佛,此時我方知道,外婆這個敬菩薩,實質上就是供養。

學佛人為什麼要供養呢?因為供養有福德、有功德。故而有的人喜歡用花供養,有的人習慣用水果供養,也有的人愛用自己喜愛的物品供養,例如金銀手飾、珠寶等等。

但若是認得真來,細細思索,這卻不是佛學供養含義的全部,因為供養一詞含有深睿的佛理。要不一部不足萬字的,為大乘說,為最上乘者說金剛大法《金剛經》,也不會花去諸多篇章對供養作詳盡的闡述。

在這部經中釋迦牟尼反復講到供養問題。他在經中指出,供養是有福德。

比如佛在經中說:“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以恆河沙等生命布施”;“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 “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菩薩以恆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人以滿無量阿僧祗世界七寶,持用布施”等等方式供養佛,都可以得到很多很多的福德。

但佛在說了這些理義之後,接著告訴又我們:“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福德多。

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這就為我們指出,這種福德,即非福德,故名是福德。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種供養所得的福德,是世間福德,不應執著、貪婪。

而他在經中著意講得更多的是,無論用什麼供養佛,其所得的福德,與受持讀誦該經所得的福德、功德都是無法可比的。

如他在經中教誨我們,用文前所說的種種方式供養佛所得的福德,與受持讀誦此經所得福德,與為他人解說此經,那怕是為他人解說經的四句偈,所得的功德都是無法可比,甚至可以說“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釋迦牟尼在經中如是說,這的確讓人不好理解,也不可思議。要知道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恆河沙等身,這些數量已是不可計數,用這樣的數量的珍寶去布施,去供養佛,居然還抵不上受持讀誦這樣一部經所得的功德,抵不上為他人解說幾句經文所得的的功德,這無論如何叫人都無法相信。

也許佛就是怕我們不信,所以佛才在經中坦言道:“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诳語者,不異語者。

也就是佛想到了我們會不相信,所以佛又在經中說:“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即狂亂,狐疑不信。”佛在這裡就明顯提出一個問題:在諸種供養中以法供養為最上。為什麼呢?

這就是供養中一個必須要解決的認識問題。

對於供養,我們得首先有解決一個認識問題,即供養是供養誰?對於這個問題,也許人們不需思考就可以答道:供養就是供養佛、供養菩薩嘛。

那麼誰是佛?誰是菩薩?回答也很明確:釋迦牟尼是佛,觀世音是菩薩,也還有許許多多的菩薩,比如地藏菩薩,普賢菩薩等等。那麼這些佛與菩薩又在哪裡呢?

對於這個問題就不那麼好回答了。在東方?在西方?在東、南、西、北四方?

或者說在我們心裡?若是佛與菩薩在哪裡都不知道,我們又向誰去作供養,這豈不是如同俗話說的:“提著豬頭,找不著廟門”,這是一個問題。我們用種種物品供養這些佛與菩薩,應該是佛與菩薩受福德,問題是佛與菩薩接受嗎?

如果佛與菩薩接受,那佛何必又要說:“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金剛經》)。佛與菩薩既然不接受供養,不受福德,那我們豈不是枉費心機。

這又是一個問題。由此說來,供養一事還真值得認真思考。

我們長久以來習慣於將供養朝外,因為在我們的心裡只認定釋迦牟尼是佛,觀世音等等是菩薩,一切供養都是向他們。

佛菩薩是供養的接受方,我們是供養的提供方,這就將我們與菩薩分割開來。自然而然地將自己劃歸在佛與菩薩之外,認定自己是眾生。

輕而易舉就將佛、菩薩和我們隔離開來,將佛、菩薩和眾生分成二,分成兩個幾乎不相干的東西。這是正信嗎?

這種見地符合佛理嗎?顯然不是。為什麼?因為佛理告訴我們:佛即眾生,眾生即佛。

也同時告訴我們: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眾所周知,佛法是不二法門,若是將佛、菩薩與我們眾生分離開來,本體不是一,我們又何能成佛。由此,以我修持的體驗所知,我們的一切供養,實質上是供養自己。

是以此供養增加我們的善業,增添我們的福報,功德,強大我們的慈悲之心,增長我們的佛緣。

這是一個觀念上的大轉變,是學佛人見地上的大提升。沒有這種自信,沒有這種信力,想學佛,想成佛,那可能只是妄想。

讀過《六祖壇經》的人都記得,當五祖弘忍大師面對來求法的惠能時,說:“汝是嶺南人,又是獦獠,若為堪作佛。

惠能當即答道:“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一個一字不識的人,一個鄉間山裡的粗人,如此氣度,如此見地,何人能比,所以惠能大師成了佛。

有的人對供養實質是供養自己之說,會有不同認識,說,我們明明是供養佛,怎麼是供養自己呢?

諸不知我們自己本性就是佛,我們記得,釋迦牟尼在得道之時曾感言:“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則清淨智、自然智、無師智自然現前。

佛這裡就十分明確地告訴我們,佛即眾生,眾生即佛。惠能大師也說“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慈悲即是觀音。喜捨即為勢至。能淨即釋迦。

平直即彌陀。”(《六祖壇經》下同)。大師還說:“本性是佛,離性無別佛。”由此理來認識供養,我們供養佛,其實不就是供養我們自己嗎。也許有人會說,我們供養的物資和錢財,是供養給寺院裡的和尚,怎麼可以說是供養我們自己呢?

諸不知,和尚是相,於相離相看和尚,和尚者,非和尚,故名和尚。也許還有人會說,我們將食物和金錢布施給貧困的人,是供養眾生,也非供養我們自己。

同理,眾生是相,從本質上去看眾生,眾生者,非眾生,故名眾生。再則,我們若是通達佛理,佛其實早已告訴我們: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我們供養佛,供養菩薩,供養和尚,供養眾生,實質都是在供養我們的本性、本心。為什麼這樣說,因為佛理告訴我們:三界唯心,心外無法。

世上的一切,包括我們的生命,都來自於這個心。若是我們在供養中分彼此,這是供養給誰的,那是供養給誰的,那只能說是我們的分辨心太重、太強。

有分辨即是落在相上,諸不知,一切供養皆應無相供養,這也是《金剛經》告訴我們的佛理。

若是我們對供養誰這個問題解決了,我們再來認識為什麼在諸多供養中以法供養為最上就容易多了。在認識這個 個問題之前還必須對福得與功德有個清醒的認識。

常人向佛、菩薩的供養,無論是用鮮花、瓜果,還是用點心、珠寶,也不管供品是多還是少,這是一種得世間福報的供養。

而唯有法的供養是功德的供養。為何這樣說,因為學佛人都應該知道:眾生即佛,佛即眾生。從這個理義上,我們就知道:眾生的本性就是佛,我們的本心就是佛。

而一切物質的供養,都是向外的供養,其只能獲得世間福德。而這種福德,正是佛在經中說的,是福德,即非福德,故名是福德。這是無常的。而佛法的供養是供養什麼?

是智慧,是覺悟,是向內的,是向供養人本身的,這種供養是佛法的受益,是佛法的功德供養,她恰是一把開啟心靈的鑰匙,是去除眾生妄想執著的法寶。

因此,用佛法作供養,會覺悟我們迷茫的心,會洗滌我們生命中的一切污染,會使我們放下一切執著,會使我們的無明得以消除,最終與佛同體。這種供養的功果有什麼能比,有什麼可量。這種功德與世間福德無法相提並論,兩者間無法比,也不可比。

難怪史上曾有人對梁武帝一生造寺度僧,有無功德一事,問詢於惠能大師。惠能大師曾答曰:“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設齋,名為求福,不可將福便為功德。

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六祖壇經》)。難怪釋迦牟尼要在《金剛經》中說:“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之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佛還在此經中說:“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即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其實,若是說得再直白一點,佛法的供養,是自供自得,這是供養眾生,也是供養佛。

這種供養可以使眾生識自本性,悟自本心,可以使眾生頓入佛道。啊!偉大的釋迦牟尼,偉大的惠能,我無法用言語來贊美你們的功德,不可用語言來表述對你們的崇敬。

大智大慧的釋迦牟尼,用心良苦的以這樣一種極為巧妙的方法,啟示我們用法來供養佛,引導我們用法來供養佛,從而使我們自身無形中得到佛法的滋潤,以此拯救我們脫離苦海。

與他人說法也是同樣,若是受持讀誦此經,自身有方便,廣為人說,乃至四句偈,或者說即便是一句經語,能使人受法,其功德無邊無量。

如何才是以法供養呢?那就是老老實實地學佛,認認真真地修持。為什麼這就是以法供養,因為一部“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的《金剛經》累累教導我們,要受持讀誦此經,乃至四句偈等,要廣為他人說,要信解受持。

這樣的人才可以成就第一稀有之法,這種人即為第一稀有,這樣的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這樣的人,就會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

而佛在此經中又告訴我們:“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這便是以法供養,也是以法供養所得。

一切發心脫離苦海,誓願學佛修持之人,以法供養菩薩,供養佛吧!這是真供養,是大供養,是功德無量之供養。這供養會使供養者信心清淨,即生實相,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功德,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頓悟佛道。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自性佛!

http://big5.xuefo.tw/nr/article63/626751.html

https://youtu.be/Duarwb_KXFU

https://youtu.be/BRORWTBhYzQ

https://youtu.be/i6B00G4pdSs

https://youtu.be/jt4e0PgaUJs

https://youtu.be/ITISAqTkqmw

https://youtu.be/g2hFbk2q1JQ

https://youtu.be/L2RGF3VTh8c

https://youtu.be/7GsKkLO3QyU

https://youtu.be/E5eVoHEDb_g

https://youtu.be/2V3QL7p8LOs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21/8/29 上午 08:20:17

 1   1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3125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