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更多此類問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 【圖文】 吃草不吃飯不等於修行--虛雲老和尚

您是本帖的第 2015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圖文】 吃草不吃飯不等於修行--虛雲老和尚
阿全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小飛俠
文章:1229
積分:13715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9年12月15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阿全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文】 吃草不吃飯不等於修行--虛雲老和尚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虛老開示 | 吃草不吃飯不等於修行

佛教的月刊上常說「佛門遭難,濫傳戒法,規矩失傳,真理埋沒。」
這些話我也常講。前幾十年我就說,佛法之敗,敗於傳戒不如法。若傳戒如法,僧尼又能嚴守戒律,則佛教不至如今日之衰敗。我自己慚愧,初出家時不知什麼是戒,只知苦行,以為吃草不吃飯等等就是修行,什麼大乘小乘三藏十二部都不知道。鼓山是福建省的名勝地方,有幾百僧人,有叢林,有茅棚,遠近聞名。我就到鼓山出家,鼓山傳戒期間只有八日,實際傳戒工作只有四五天,從四月初一日新戒挂號進戒堂後,馬上就教規矩,省略了很多手續,又沒有比丘壇,新戒受戒什麼名目都不知道。初八日在頭上燃了香,戒就算受完了,後來我到各處一跑,傳戒的情形各有不同。天台山國清寺戒期五十三天,儘是小和尚受戒;普陀山戒期十八天,名叫羅漢戒;天童寺戒期十六天,寶華寺戒期五十三天,安徽寧國府戒期三天,徽州某寺戒期更快,一晝夜就完事,名叫「一夜清」。後來看經律,才知這樣苟且傳戒是不如法的。楞嚴經說:「若此比丘,本受戒師,及同會中,十比丘等,其中有一不清凈者,如是壇場,多不成就。」可見三師七證這十師中,有一不清凈者,戒就白傳。楞嚴經又說:「從三七後,端坐安居,經一百日,有利根者,不起於座,得須陀洹;縱其身心,聖果未成,決定自知,成佛不謬。」近代傳戒,不問清凈不清凈,如法不如法了。


中國佛教,自漢明初感騰蘭二尊者,初來此土,不得受具。但與道俗剃髮,披服縵滌,唯是五戒十戒而已。高貴卿公雲摩迦羅乞行受戒法,沙門朱士行為受具足戒之始。梁武帝約法師受具足戒,太子公卿道俗,從師受戒者四萬八千人。此應受菩薩戒。唐高宗宣律師於凈業寺建石戒壇,為岳瀆沙門再受具戒,撰壇經。宋真宗升州崇勝寺,賜名甘露戒壇。詔京師立奉先甘露戒壇,天下諸路皆立戒壇,凡七十二所。皇帝立的戒壇,受戒的人要經過考察的。初受沙彌戒,梵語沙彌,華語息慈,謂息惡行慈也。七歲至十三歲,名「驅鳥沙彌」。初,小兒出家,阿難不敢度。佛言:『若能驅食上鳥者聽度』。十四歲至十九歲,名「應法沙彌」,謂正合沙彌之位。以其五歲依師調練純熟,堪以進具也。二十歲至七十歲,叫「名字沙彌」,本是僧之位,以緣未及,故稱沙彌之名。比丘戒要年滿二十歲才能受,很嚴格的。有未滿者,佛聽從出世日算至現在,以閏年抽一月,以大月抽一日,補足助成二十歲。古有許多大祖師,未拘定年齡者也不少。清代以來,皇帝是菩薩應世,如順治出家,康熙雍正都受菩薩戒,由國主開方便,凡是僧人不經考察,都能受戒,不知慈悲反成不好。以前傳戒還可以,如寶光寺、昭覺寺、寶華山、福州鼓山、怡山等處,猶尚慎重。其他叢林小廟都在傳戒,乃至城隍土地,會館社壇,都傳起戒來。我因此在三壇正范,後跋略云:『更有招貼四布,扇誘蠱惑,買賣戒師,不尊壇處,即淫祠社宇。血食宰割之區,亂為壇地,彼此迷惑,竊名網利,襲為貿易市場。本是清凈佛土,翻為地獄深坑』。進來弘化月刊,指責濫傳戒法的話,說得更不好聽。我過去每年也在傳戒,地獄業造了不少,其中有點緣故,欲想挽回後進,不得已而為之。

我初到雲南雞足山,看不到一個僧人,因為他們都穿俗服,所以認不出誰是僧人。他們全不講修持,不講殿堂,連香都不燒,以享受寺產,用錢買黨派龍頭大哥,以為受用。我看到此情形,就發心整理雞足山,開禪堂、坐香、打七,無人進門。講經,無人來聽。後來改做傳戒。從前僧家未有傳戒受戒者,這回才初創,想用戒法引化,重新整理,因此傳戒期限五十三天。第一次就來了八百多人,從此他們才知有戒律這一回事。慢慢的勸,他們也就漸漸和我往來,漸知要結緣,要開單接眾,要穿大領衣服,要搭袈裟,要上殿念經,不要吃煙酒葷腥,學正見,行為逐漸改變,我籍傳戒,把雲南佛法衰敗現象扭轉過來。鼓山以前傳戒只八天,只有比丘優婆塞進堂,沒有女眾,各處遠近寄一圓與傳戒師,給牒。在家人搭七衣,稱比丘、比丘尼,名為寄戒。我到鼓山改為五十三天,把這寄戒不剃髮搭衣等非法風氣都改了,很多不願。反對的,弄到有殺人放火的事件發生,豈非善因反招惡果。請慈舟法師來鼓山辦戒律學院,他自己行持真是嚴守戒律,我很敬重他的。辦道這事,總在自己,不在表面。古來三壇戒法,每一壇都要先學足三年,才傳授的。佛滅後,上座部至五百部,事情複雜多了。佛在世時亦方便,有十七群比丘,年未滿二十而受比丘戒的祖師也多;如不講懺悔,縱至百歲亦是枉然。每見幾十歲的老法師不守戒的也不少。這些情況,老禪和子都知道。初發心的要謹慎護戒。學習大小乘經律論,以求明白事理。清凈覺地,本來不染一塵,但佛事門中就不舍一法。出家受戒,先受沙彌十戒。此十戒中,前四是性戒,後六是遮戒。次受比丘戒,有二百五十戒,尼眾有三百四十八戒,不離行住坐卧四威儀和身口七支。菩薩三聚凈戒,一攝律儀戒,無惡不斷,起正道行,是斷德因,修成法身。二攝善法戒,無善不積,起助道行,是智德因,修成報身。三攝眾生戒,無生不度,起不住道,是恩德因,修成化身。持戒有小乘大乘之別,小乘制身不行,大乘制心不起。小乘在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中制身不犯,大乘連妄想都打不得,一打妄想就犯戒,大乘講雖容易,行起來就難了。舍利佛過去在因地中想行菩薩道,離開茅庵,不做自了漢,發大願心,入世度眾生,到十字街頭打坐去。
有一天,見一女人大哭而行,舍利佛問她何故如此傷心?女曰:「我母親有重病,醫生說要世人活眼睛才醫得好,這事難辦,我感到失望,所以傷心痛哭。」舍利佛曰:「我的眼睛給你好不好?」女曰:「謝謝你,真是菩薩,救苦救難!」舍利佛遂把右眼挖出給她。女曰:「錯了,醫雲鬚用左眼才對。」舍利佛勉強又把左眼挖出給她,這女人拿起左眼聞一聞說:「這眼是臭的,不能用!」棄之而去。舍利佛覺得眾生難度,便退了菩薩心,六十小劫變蛇,你看修行菩薩道難不難?受比丘戒時,戒和尚問:『汝是丈夫否』,答曰:『是丈夫』。受菩薩戒時,戒和尚問:『汝是菩薩否』,答曰:『是菩薩』。問:『既是菩薩,已發菩提心未』?答曰:『已發菩提心!』既如此說,就要做得到。否則,腳未踏實地,被人罵一句就放不,動起念頭就招墮了。既受了三壇大戒,你我想想,像不像沙彌比丘菩薩呢?自檢討去。

·乙未年四月二十三日·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9/1/28 上午 02:28:37

 1   1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3125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