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更多此類問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 觀修空性的四種危險/卡塔仁波切

您是本帖的第 1841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觀修空性的四種危險/卡塔仁波切
石頭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業餘俠客
文章:357
積分:4983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11月26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石頭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觀修空性的四種危險/卡塔仁波切
觀修空性的四種危險/卡塔仁波切


密勒日巴尊者說:“如果不隨順見地來做實修的話,觀修空性會有產生錯誤的危險”。如果上師教導之後,沒有以理智的思維分析其內容,就去做實修,這樣觀修空性可能會發生很多錯誤。會有哪些錯誤呢?

第一個以空性做為印可的危險,

第二個以空性做為對治的危險,

第三個將空性當做一種道路的危險,

第四個將空性當做是所知對象的本性的危險。


這是什麼意思呢?

第一個,將能執的心和所執的對象這兩方面所出現的一切萬法,在自己的內心跟心裡面所出現的一切萬法,都思維它是空性,將心安住在此,這個就是以空性做為一種印可。用空性來印可內、外都是空的,而心裡面沒有真實的了悟空性,這是第一個危險。

第二個危險,貪戀等等的煩惱產生的時候思維這些煩惱都是空性,一心安住在這裡,這樣是將空性做為一種對治的方法。因此就這個已產生煩惱而言,有一個煩惱存在,之後又有一個空性存在,這個空性是煩惱的對治,因此有能、有所、有主體、有客體,沒有超越主、客的對立之外,因此這不是真實的空性,這是將空性當做一種對治法門的一種錯誤。在暫時上有利益,能夠將煩惱壓制下來,但這並不能夠證得佛果,以其不是證得佛果的原因,這是第二個危險。

第三個,思維一切法就它的根本不能夠成立,沒有實體存在,心裡面思維一切法不能夠成立,用理智的方式來分析這個空性,一心安住在一切諸法沒有實體的空性之中,這樣來思維。這時對於執着實際上沒有斷除,只是執取空性而已,因為沒有斷除執着之故,所以這不是真真實實的空性,這種方式就是把空性當做一種道路而已,沒有得空性的了悟,這是第三種危險。

第四種危險,思維本來即是清淨,本來就是覺悟,本來就是解脫,心裡面這樣子思維,安住在此,這種狀況,沒有所修的對象,沒有能修的自己,因此本來就是清淨,本來就是佛,本來就是解脫,這樣子來思維一切都不能成立,內心一無所執,沒有什麼的對象,這樣子來思維,實際上根本就沒有斷除念頭,只是心裡面認為什麼都空的,不用去想,所以根本沒有斷除這個念頭,因為心裡面沒有斷除念頭之故,所以這不是真正的空性,仍然沒有斷除執着。

這些都不是真實的道路,雖然不是真實的道路,但是有幫助的,那就是斷除貪戀跟執着,以及暫時壓制這個煩惱。既然如此,那真實的道路是什麼呢?真實的道路應該是如此的:依於具有大悲心的聖者上師,證得了悟的上師,具有法眼的上師,之後,由上師來指出本然的內心,這個本然的內心是一切諸佛能夠真實見到的。這時瑜伽行者要依於上師的殊勝口訣的開示來做觀修。

這個時候,心裡面就會有覺受產生,當實相的覺受慢慢地增廣的時候,心裡面的執着念頭自然就會斷除掉,當念頭自然斷除的時候,煩惱會自然逐漸逐漸地泯除,煩惱不用斬斷它,但它就會逐漸地減少,因煩惱逐漸減少之故,所以內心的智慧就會逐漸地出現,當內心的智慧出現的時候,實相見地的了悟自然就出現了。實相見地的了悟出現的時候,是不能用名詞去描述它的,為什麼不能用名詞去描述它呢?這種實相到底它是有還是無,是物質還是非物質,不能用這些名詞去描述它,譬如像一個啞巴做了一個夢,夢到了一個美夢之後,嘴巴笑一笑,能不能夠講出來呢?說不出來,因為他是啞巴,所以說不出來。

但是,是不是只有像瑪爾巴大師或是密勒日巴尊者,這種具格的上師,他的內心才有這種實相的證悟呢?不是,這種實相,一切的眾生、凡夫心裡面也都存在的,而且功德都圓滿具足的,但不認識,因為被迷惑所覆蓋,所以未能認識。為什麼有這種功德但是還不能認識呢?因為眾生心裡面有能執跟所執兩種對立,不淨執着為清淨,空執着為真實的實體,因此而產生了煩惱,因為煩惱的力量更加強之故,所以就積聚了許多不善業,不善業就變成了一種障礙,障礙就把心的本來面貌蓋住了,所以不能夠知道。因為不知道才要依於具格的上師,怎樣才是具格的上師是什麼呢?前面講到過就是具有智慧之眼,能夠了知諸法實相的上師。這位上師本身已經有證悟,因此他能夠用比喻的方式,用善巧方便的方法,將實相來做講解,雖然用比喻、用善巧方式來講述實相,但是應當瞭解,實相本身用比喻只是做一個表示,一個比喻而已,並不是真真實實的諸法的實相,為什麼呢?因為諸法的實相是超越語言的描述,用語言是不能描述的。因此之故,實際上用比喻也不能真實地講出來,只是一個模擬而已,原因何在?因此心識本來的面貌,不需要依靠於任何的條件,不是說要有什麼地位,什麼名望、厚祿才有,平常眾生就沒有,沒有這種差別;其次也不偏袒於任何一方,沒有說眾生的實相就比較不好,佛的實相就比較好,也沒有這樣的差別;其次也沒有說它是依於那個源頭,在什麼地方做為它的根源而產生的,因此用任何的比喻來描述也沒有辦法去描述它,用任何的言詞也沒有辦法去描述它,沒有辦法去描述的原因何在?因為我們用的言語和詞句都是有為法,實相是無為法,是遠離一切戲論的。因為比喻是有形象的,因此不能來比喻沒有形象的;比喻本身都是戲論,不能夠用來表達遠離戲論的東西,所以比喻不能夠清楚的指出諸法的實相。如果說比喻也不能夠真實的指出諸法的實相的話,那到底上師要怎麼樣子來做開示?而弟子要怎樣來得到了悟呢?所以上師會指示心的實相是如何如何,應該按照上師對心的實相的指導來做實驗,安住在現在的這個剎那之中,過去的念頭消失的時候,新的念頭還沒有產生,中間不必加以任何改造、調整、改變的,自然的安住在那個地方就能夠瞭解的。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5/3/28 上午 04:02:36

 1   1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1563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