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分享。
搜尋相關精彩主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綜合類】討論區討論版電子書(Life論壇)堪布慈誠羅珠仁波切文集(Life論壇) → 四 諦 ─ 脫 離 生 死 的 出 路

您是本帖的第 3539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四 諦 ─ 脫 離 生 死 的 出 路
感恩三寶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4497
積分:23745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感恩三寶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四 諦 ─ 脫 離 生 死 的 出 路

  

─ 脫離生死的出路

堪布慈誠羅珠仁波切 講授

今天針對四諦做一個開示。四諦與二諦(世俗諦及勝義諦)有什麼不同呢?二諦是見解的對境,四諦雖然也有見解對境的成分,但主要是以修持方法為重點,始終圍繞著如何修持才能獲得解脫的主題而宣講的。所以二諦與四諦在佛教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常識,如果能夠了解,就會對自己的修行有一定的幫助。當然,如果不廣學二諦或四諦等佛教的太多理論,而只是在學到適當的理論後便專修也可以,但除了一些極利根的人以外,就很容易出差錯。

譬如,如果只知道人身難得、輪迴痛苦的道理,往往在修行的過程中就會產生一些疑問:我修這些到底能不能得解脫?如何得解脫?修的是不是正法?這些疑問一旦出來,由於沒有聞思的智慧,自己就無法解決並由此產生困擾,從而成為修行的違緣。但是,智慧卻可以幫助和鼓勵我們,所以,作為修行人,還是應該有一些應有的知識,這些知識對於實修的人來說也不但是需要,而且是不可或缺的常識。

一、概 述

四諦的修法就是從出離心、菩提心開始。出離心讓我們超越輪迴,菩提心讓我們在超越輪迴後卻不離輪迴。這二者之間是否矛盾呢?並不矛盾。如果沒有出離心、不能超越輪迴,我們就與六道眾生無異,誰也沒有能力去度化他人。如果要超越輪迴,就必須斷除貪欲輪迴的念頭,但在超越之後,卻不能脫離這個輪迴世界。所謂「脫離」的意思,就是得到涅槃後不度眾生,只追求自己的解脫。聲聞緣覺就是不但超越而且脫離了輪迴,他們安住在滅定中,因定力有限,所以既沒有能力,也沒有願望度化眾生。

但大乘佛法則要求超越卻不能脫離輪迴。因為大乘菩薩不論是修空性、無我或大悲心,其目的並不是要逃避輪迴的痛苦,而是為了具有更強大的能力,能夠更有效、更完整地去利益眾生,能夠更無私地付出。凡夫因為沒有超越輪迴,所以沒有任何選擇餘地,他們身不由己地要流轉輪迴。而大乘菩薩雖然超越了輪迴,卻自願不離輪迴,因為他們深知,要度化眾生就必須身處其中,因為在涅槃中並沒有眾生,所以大乘菩薩不能脫離輪迴。在這點上最重要的,是要將世俗諦與勝義諦分開來看。

何為四諦?就是苦、集、道、滅。為何不是五諦或三諦呢?因為一切所知,或所有存在的東西可以分為兩種:涅槃和輪迴,在這之間沒有第三種存在可言。輪迴有它的因果,涅槃也有因果,兩對因果加起來就是四諦,佛教的四諦就是以因果來解釋輪涅。

凡夫為什麼流轉於輪迴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問題,這個不朽問題的答案,只有佛才能闡釋,即使其他人精通了世間的所有學科,在面對該問題時,腦海中都只能是一片茫然。

佛陀以其無礙的智慧,將這個問題的答案向我們一語道破:不論是做人或做畜生,都有各自存在的因,既不是偶然,也不是造物主的安排,這個因叫做集諦。而苦諦,就是輪迴的果。為什麼取「諦」字呢?「諦」就是真實的意思。這是否意味著輪迴是真實的呢?並非如此。之所以稱之為真實,是從聖者的角度而言的。因為凡夫的所見與聖者的所見有雲泥之別,凡夫因被種種無明所遮障,所看到的只是虛假的幻覺,而聖者看到的則是真實的,所以,「諦」字並不是依凡夫而取的名稱。

那麼,究竟有多少真實的東西呢?有四個。輪迴的因是集諦,果是苦諦;涅槃的因是道諦,果是滅諦。滅就是通過修行之道而消滅所有的業障、痛苦,遠離輪迴一切不清淨的現象。

彌勒菩薩在《寶性論》中,用了一個恰如其分的比喻來詮釋四諦:從一個人生病、看病、吃藥,到最後重獲健康,醫生治病的過程一般有四個步驟:一、必須知道病的本質;二、必須要斷除病源,如果不將病源根治,想直接阻止病痛是沒有用的;三、給藥;四、藥到病除。任何醫生給人治病,都必須經歷這四個階段。首先,如果不知病因就無法下藥,知道病因但沒有藥、不懂藥理,或下錯藥也起不到作用,所以這一系列的問題都必須從知道病因入手。同樣,四諦也和治病的四個步驟相對應:「苦諦」是所知,「集諦」是所斷,「道諦」是所修,「滅諦」是所獲。

我們首先也必須知道輪迴到底是什麼?人的生老病死以及這個世界究竟是什麼?以上所有的問題都可歸納為兩個字──苦諦。了解苦諦以後,就對如何解決生老病死有了一定的認識,而它們的根源就是集諦,要斷除這個根源,該採取何種方法呢?生理上的病症需要適當的藥物,醫治生老病死則需要修習正法。對治煩惱執著,必須利用某種與它針鋒相對、尖銳對立的東西去將它推翻,不然起不了作用,這就是道諦。其結果就如同對症下藥後病人能重拾健康一樣,我們修行的目的,就是要解決生老病死的問題。小乘修行人只希望解決個人的生老病死,大乘菩薩的發心,是不僅為了解決自己的問題,更要解決所有生命的生老病死。

要完全做到這點是極其困難的,單憑個人的力量去度化所有的眾生,即使是佛陀,在一世之中都無法完成。但佛的能力和願力是永無止盡的,他時時刻刻都在度化有緣眾生,即便如此,佛也無法度盡所有眾生。能否度盡不是首要問題,關鍵在於是否在為此而奮鬥。四諦就是為達到這些目的而宣說的。

二、廣 述

1、苦諦四種行相的重要性

關於對苦諦的認識,無論是顯密兩宗,還是大小二乘,都有自己不同的見解,此處就講顯宗大小乘共同的觀點。四諦中的每一諦都有四種行相,行相是《俱舍論》中的專用名詞。四諦與行相是怎樣的關係呢?我們可以打一個比喻,假如臉是四諦的話,臉上的五官就是行相。《俱舍論》講,苦諦有四種行相:無常、痛苦、空性、無我。比較籠統地講,苦諦就是輪迴中一些不好的、不清淨的現象。如從細節去看,就有所謂的四個行相。雖然密法在不共的見解上不承認此行相,但無論顯宗的小乘、大乘,在此問題上的觀點卻是一致的。

以前提到過,除了一些菩薩以外,沒有一個有智慧的生命是自願流轉輪迴的。雖然現在有些人在被催眠時,會說他們是故意投生於輪迴的,但這麼說可能是撒謊或出於自己的幻覺,實際上每個人都是在毫無選擇的情況下來的。為什麼非來不可呢?就是因為由業力而產生了煩惱的緣故。就像農民種莊稼,種子本身是無情,不會思維要生出何種果實,但在適當的溫度與濕度的條件下,果實就產生了。同樣,人在中陰時也是漫無目的,沒有任何具體的想法要做什麼,但還是來了,這就是因為已經有了轉生輪迴的因,無論是否願意,他們都別無選擇。如果真的有選擇,又有誰會願意去做牛做馬或過痛苦的日子呢?

之所以要認識苦諦並非出於好奇,而是要解決生老病死的問題。就像醫生為了治病而去觀察、分析病的來源一樣,認識苦諦就是為了能斷除它,具體的方法,就是先要找出我們流轉輪迴的原因。

對此有種種說法:無因無緣、造物主的安排等等。但這些說法都是經不起推敲的,因為只有單方面的認可不能算是證據,只有被有智之士一致公認為是理性的、合乎邏輯的論點,才能算是根據。而這些立論又都是缺乏強有力的證據來說服他人的。

凡夫流轉輪迴的根本原因就是我執,由我執而產生貪瞋癡。因為有了我執,就會想方設法利益自己,為一己之利而奔忙。如果沒有我執,就不會產生利己的念頭,也就沒有接踵而來的種種善惡之行。

有些宗教喜歡說神論鬼,佛教雖然不否認鬼神的存在,但卻認為潛藏在每個人心中的我執,才是世界上最大的魔鬼。外在的魔障最多只能影響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問題,例如生病或不順遂,卻無法將我們束縛於輪迴,就算集中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鬼,也無法使我們流轉輪迴,唯有我執有此能耐。但我們卻一直沒有意識到,這個常時存在於心中,並深得自己歡心的傢伙竟然是個魔鬼。如果我們不想再繼續走輪迴的路,就必須先將此魔消滅,之後才能過得自由自在,不再受到它的擾亂。

既然找到了輪迴的根源,該如何消滅它呢?燒香、磕頭、念咒能辦到嗎?如果有出離心和菩提心的幫助也許有一定的效果,出離心可以幫助我們處理一些比較粗大的問題,再由世俗菩提心來解決較細的枝節。但最細微的我執,唯有無我和空性的修法才能盡除,所以四種行相必須有無我和空性。那麼無常和痛苦為什麼包括在四種行相中呢?就是為了讓我們能對輪迴產生厭離,不再追求輪迴中的圓滿。

歸根結底也就是說,無常與痛苦這兩個行相能讓我們生起出離心,無我與空性則讓我們有無我的見解,這四種行相,將輪迴的真面目徹底地暴露於光天化日之下,使我們能夠一目了然,從而產生超越的願望、勇氣和能力。

以前沒有佛的教導,對輪迴沒有正確地認識,對世俗的金錢名利常存非分之想,不計後果地貪婪追求。如果有人對此表示沒興趣,反而被認為是不正常,所以一般人也就隨波逐流,成為了金錢名利的奴隸。學佛以後,佛教打破了我們牢固的成見,給予了我們超越常人的,對世界、對人生的全新認識,雖然這些知識,會遭到世人的反駁,但它卻是任何理論都無法戰勝的。

佛也說過:「我不跟世間人爭論,但世間人要跟我爭論。」意思就是說,佛能理解世俗人的貪欲和執著,而世俗人一旦聽到佛講無常、空性、無我就不能接受,就要提出反駁。其實反駁是正常的,因為這些知識不但是他們從來沒有聽過、沒有想過的事情,而且和他們平時的想法也大相徑庭,所以肯定是要反對的。但反對歸反對,世上究竟的真理只有一個,世俗人首先會反對,最後還是要接受的。這裡講的世俗人並非指無神論者或唯物主義者,而是指還沒有學佛、沒有證悟空性的我們,就是我們所持的陳舊觀念在反對這些新的知識。

所以,我們要推翻的,並非外道或無神論的觀點,而是要推翻自己的執著。自己的執著一旦消滅,任何外道的論點都無法傷害我們,不論他們說得如何天花亂墜,對一個已經證悟的人來說都是徒然,沒有任何影響。能徹底推翻這些執著的方法,就是出離心、菩提心,以及至關重要的空性見解。

為什麼空性有這樣的能力呢?因為,導致我們流轉輪迴的根源不是外在的某種物質,而是內在的觀點和執著,是一種念頭,而念頭是可以被推翻的。但也不是所有念頭都可以被推翻,那些有根據的、合乎邏輯的念頭就很難被推翻。而我執是有根據、有理性的嗎?並非如此。

從一出生開始,我們就認為有我的存在,現在回頭看看到底我是不是存在的呢?如果是的話,又是怎麼樣存在的呢?如果我們回頭詳加觀察,就會發現:原來我是不存在的。可是為什麼現在又覺得我是存在的呢?這一切都是一種顛倒的幻覺。就像人在生病發高燒時,視線中、腦海裡常會出現一些稀奇古怪的景象和念頭一樣,這是因為內在已經具備了出現這些景象和念頭的因,所以不論是眼睛所見,還是心中所想,都只不過是這些因所造成的幻覺而已。又如服用某些中草藥以後,也會看見一些本來不存在的東西,並不是外在真正存在這些東西,而是我們內在已經具有形成這些幻覺的因而已。

知道這一切的真相後再去修煉,就會清楚地了知我是不存在的。從開始修煉到認知無我的這一系列過程,就是道諦。剛開始修道諦時,修行的力量不是很明顯,在打坐觀想時會深深體會到無我的存在,但出定後仍然要吃、要穿、要生活,別人罵自己時仍然會懊惱。對此,《入行論》的智慧品中也講過,並不是證悟空性起不到作用,而是其目前的能力很微弱的緣故,所以必須要使其不斷地發展、增長,一旦這個能力足夠強大的時候,情況就會改觀,這一點極為重要。

2、只講苦諦四種行相的原因

苦諦本身包含了輪迴所有的有情和無情。森羅萬象的器情世間,其行相何止千萬種,但為什麼佛只講四種呢?這是因為其他行相與我們的修行關係不大。佛在《妙法之王大乘經》中講過一個比喻:一人被毒箭射中,如果不及時處理,毒素就會蔓延全身而致命。如果此時旁邊的人卻只管研究這支箭是從哪個方向射來的、是什麼材料做的、由誰做的,而沒有想到將毒箭拔出,那麼這人還來得及救嗎?答案可想而知。所以,當務之急是要拔箭救人,而不是研究箭的來龍去脈。

這個故事所要表達的意思就是,從中箭到死亡這短短的幾分鐘,就好比我們生命的幾十年,在這短暫的生命中,什麼是最重要的?是去研究日月的運行?還是外層空間的星球?很多人都曾做過這些研究,但他們都在研究尚未完成前就死去了,其他星球上有無生命或水對死去的人已無關緊要。所以,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最重要的就是解決生老病死的問題,將短暫的生命用在其他的研究上是不值得的!在上面的比喻中如果有一個旁觀者,一定會覺得這些人不救人反去研究箭,是極為愚蠢、荒唐之至的;同樣,如果只是將精力用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面,而不致力於修行,也一樣是不智之舉。

無論是太空或微觀世界中的現象,都是苦諦行相的一部份,化學、物理、哲學也都是苦諦的行相,但這些對於我們的解脫並沒有太大關係。凡事都應分個先後順序、輕重緩急。首要的先做,其他的等以後再談也不遲。在家人為了生存而必須做的事,並不能解決生老病死的問題,而與解脫有關係的就只有四種,所以,其他的就不在我們的考慮範圍之內。一旦證果之後,無需做任何實驗,輕輕鬆鬆地就能了悟其他種種紛繁複雜的問題。即使要做研究,也要等解決了生老病死的問題以後再說,目前就只談這四種行相。

世間的所有學科,都只是為了生存而已,對徹底解決生老病死的問題沒有任何幫助,一旦生命受到威脅,都只有無奈以對。大家只需回顧一下非典流行時期世人的種種心態和行為,就可以心照不宣了。這就是為什麼佛只講無常、痛苦、無我、空性這四種行相的原因。

下面就四諦各自的行相做比較細節的說明:

 

苦諦本身,包括外面山河大地的器世界,與六道眾生的有情世界。也就是說,六道有情眾生,以及從眼、耳、鼻、舌、身、意六識所接觸到的所有現象,都屬於苦諦的範疇。因為經常接觸到,所以苦諦離我們最近,人的自身也包含在苦諦中。雖說離得最近,但凡夫對苦諦卻從來沒有準確地認識。由於缺乏認識,就導致了很多痛苦。所以,認識苦諦是至關重要的。

苦諦的四種行相:無常、痛苦、無我、空性,為什麼會對解脫輪迴有深遠的影響呢?因為,平時我們因貪瞋癡所造的殺、盜、淫等罪業,都是因為對這四種行相沒有正知正見而造成的。

與無常相違的見解,就是認為萬法常住不滅的常見。常見是與生俱來的,世間的人們總是認為世間形形色色的東西是常住不滅的,並對它們萌生出貪心或瞋恨心。但是,如果某人對無常有一定認識,就不會對他人懷有深仇大恨,因為他明白,仇人不會永遠是仇人。從更細微的角度來看,仇人也是剎那剎那生滅的,真正去尋找時,這個仇人也無處可尋。貪心也是一樣,一般人以為金錢名利是靠得住的,所以百般追求。如果人們知道它們是無常的、是靠不住的,還會如此絞盡腦汁、不遺餘力地追求嗎?

《普賢上師言教》中有一個典型的公案:有位修行人在山洞中閉關了九年,在他閉關的洞口有叢荊棘。每次出去時,荊棘都會掛到他的衣服,使他感到極不方便。正當他想把它砍掉之時,忽然轉念一想,也許以後再也沒有機會回到洞裡了,還不如去做點有意義的事,就放棄了原來的打算;進到洞裡時衣服又被掛到,他又想把荊棘砍掉,但一想到以後不一定還會再出洞,與其砍伐荊棘,不如在洞裡修心,就仍然沒有去砍。就這樣經歷了九年,直至他獲得成就,洞口的荊棘還在原地未動。正是因為他內心強烈的無常觀,才使他能夠珍惜生命的每一刻,不將時間浪費在無有意義的事情上,而只用於修行。這一切,並不是因為他證悟了空性,而是由於體會到無常的結果。

如果我們能深深體會到世間萬法的無常性,就不會再願意將畢生的精力都投入到對物質生活的追求上面。但是,除了那些菩薩和真正的修行人以外,現在的世間人都在盲目地追求物質生活上的所謂圓滿。究其原因,就是世人認為物質財富是靠得住的,並以這樣的錯誤觀點而導致了諸多問題。所以,當務之急,就是要推翻自己的常見。而通過修習無常,就可以推翻我們的常見,當我們能深切體會到世事無常時,就不再是昔日的自己了。

為什麼苦諦的第二個行相是痛苦呢?因為,一般人認為生命中也有很多快樂的元素,不覺得輪迴是痛苦的。我們之所以會主動地、熱情地投入到世間利益及榮耀的追逐中,是因為我們相信其中有幸福快樂。這樣的認知,都是由於我們相信人天果報是快樂的而引起的。佛要求我們視所有的輪迴現象為苦,這不僅是佛的要求,事實也是如此。反之,如果佛所說的不是事實,則無論佛有沒有要求,我們都無須照做。雖然在現實生活中隨時可看到、體會到輪迴的苦,但因為有一個根本問題沒有解決,就使得我們時而體察到痛苦,時而又忘卻了痛苦,對我們體認輪迴的真相起不到什麼作用。所以,佛才教導我們要視輪迴為苦。

有人會反問:輪迴怎麼會是痛苦的呢?我們的親身經歷可以證明,輪迴中確有快樂啊!之所以有這些感覺,都是因為自己被一些表面的、暫時的現象所蒙蔽的結果。如果我們能夠了知這些所謂快樂的真相,就會對自己目前所處的岌岌可危的現狀生起強烈的憂患意識。

佛陀一針見血地指出:苦可以分為三種,一、苦苦。兩個苦字說明了痛苦中的痛苦,真正的痛苦,也就是常人都能覺察的苦。它很明顯、很粗大。苦苦主要存於地獄、餓鬼、旁生三惡趣當中。

二、變苦。這種苦開始不是很明顯,但後來可以變成痛苦。譬如在街上看到陌生人出車禍死亡,不會感到很悲痛。但如果死者是自己的父母親人,則立即會有強烈的痛苦感受。因為對親人有感情,所以會引起傷痛。如果在親情當中沒有潛伏著痛苦的話,就不可能有痛苦的感受。另外,一些世俗中所謂的快樂也有可能會變成痛苦。譬如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就感覺身心舒暢;一旦面臨分手,就會黯然神傷。如果當初在一起的時候不覺得快樂,分手之時也就不會有什麼痛苦。所以快樂和痛苦在此是成正比的。

這種「苦」,表面上看似快樂,實際上隨時都可能變成痛苦。如果沒有先前的快樂,就不會有後來的痛苦。就像我們在商場等公共場所中,雖然與成批的陌生人萍水相逢,又各奔前程,卻既不快樂也不痛苦一樣。因為沒有先前的快樂,所以沒有後來的痛苦。在這種先前的快樂中,隱藏著後來的痛苦,所以稱之為「變苦」。變苦通常存在於欲界的人和天人道中。

三、行苦。因為它很細微,所以我們的感官對它的生滅沒有明顯的反應。但它卻像火車的車頭一樣,牽引著後面的痛苦,也就是說,它有能力導致其他痛苦的產生,因為它是有漏法。行苦主要存在於色界與無色界中。

佛就是如此全面地給苦作了定義,如果輪迴中只有苦苦的話,那麼人間也是有快樂幸福的。不止天和人,包括畜生也會有快樂的感覺,但這只是片面的想法。不論世界多麼的五彩繽紛、絢爛奪目,萬法最終還是離不開痛苦的。因為佛所看到的,是輪迴的全貌,而不只是片面的一部份。在他將苦的粗細層面都觀察到以後,最後得出的結論是:輪迴中充滿了痛苦。

人的痛苦,不要說與地獄或餓鬼道的眾生相比,就是與畜生相比,都是微乎其微的。但是,如果可以選擇的話,又有多少人願意重新再過這一生?並不多。因為大家都覺得活得太累,太辛苦,生活壓力太大了。即使在人世間找不到太多苦苦,但這並不表示人生沒有痛苦,人們的痛苦往往來自於精神上的空虛和恐慌。譬如,大生意人的最終目標,也就是希望自己有好日子過,但隨著事業而來的卻是無比的壓力,甚至有人會因無力承擔而走上絕路。

沒有修學佛法的人,年輕時還不太在意,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由於心中沒有依處而產生的空虛感便與日俱增。身強力壯時為了防老去拼命掙錢,面對老病和死亡時,一輩子累積的財富卻派不上用場。或許有人會寄希望於人,但我們不得不接受一個事實:親友的關懷、兒女的孝順,比如陪伴於身邊,或以書信或電話的方式給予安慰,都不能抵禦心靈上的惶恐。最終只有單槍匹馬孤軍奮戰,但即便使出渾身解數,又怎能戰勝實力強大的瘟神、死神呢?此時此刻,心中的恐懼與懊惱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多數人就選擇忘記或迴避這個現實,轉而投入盡情的享樂中,但這種揮之不去的結局卻隨時在展示著威脅的面孔,讓我們始終無法忘懷,因為這個現實太沉重了。

年輕人也不例外,雖然他們整日逍遙自在、縱情歡樂,但如果能靜下來思維:人是為什麼而活?以後會怎樣?以前又是如何?在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他們就能深切地意識到,生命的源頭和盡頭都是很模糊的,思維視線所能觸及的,只是眼前短暫的時光。許多人無法直視這個令人惶恐的結論,就只有掩耳盜鈴地將這個問題棄置一旁,視而不見。

物質生活就像麻藥,只能暫時將我們麻醉,但生老病死卻是無論如何都逃不掉的現實。如果現在不能解決這個問題,以後等待我們的會是怎樣的處境就很難說了。這不是誇大其詞的威脅,而是不可迴避的事實。以上這些都是變苦侵擾人類的結果。

當然,有的人由於文化背景的影響,或自身溫飽都未能解決,所以在目前還沒有條件考慮這些。但只要有條件,就不如早作打算,讓自己能盡早甦醒過來。如果執迷不悟,整天只是顧著享樂,就真對應了從前修行人稱此類人「無異於畜生」的說法。畜生所關心的就是溫飽玩樂而已,我們看重的它們不在意,我們看它們苦,它們倒不以為苦。那些只知及時行樂的人,的確與畜生沒有高下之分。前人所下的結論,將此種情況描繪得極為真切,實在並不過分。

《普賢上師言教》中提到的八種痛苦,都是我們親身經歷過的,具體細節可以看書了解。有些人認為生死問題無關緊要,眼前的衣食住行才是最重要的,解決生活問題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這都是因為沒有意識到痛苦與無常的緣故。

為什麼眼前的事重要,以後的問題就不重要呢?後世的問題難道真的可以擺在一邊不管?下一世、再下一世所要面對的,為什麼不需要解決?我們有什麼理由只看眼前而不看其他呢?沒有理由。或許有人會說後世是不存在的,因為有科學的論證。但後世存在與否,我認為是哲學而非科學的問題,沒有任何科學可以證明前後世不存在,一些所謂的證據,只不過是少部分人的一種不成熟的想法而已,所以並不能推翻前世來生的存在。我們不但沒有藉口不去思考這個現實問題,而且要更深層次地去思維輪迴的真面目。只看表面的後果,就是讓我們從無始以來流轉輪迴至今,可以說我們是被蒙騙了,所以要趕快醒過來。以上講的是第二種行相。

下面是空性和無我兩種行相。空性是指精神和肉體都沒有受到一個「我」的支配;無我是指肉體和精神都不是「我」。不論其概念有何差別,但二者都是講無我的。

為什麼要思維無我呢?因為這是最關鍵的。通過出離心和菩提心的修法,使我們減少了許多貪心、瞋心……但沒有空性的見解,就不能絕對性地解決根本的問題──我執,它就像一根鋼絲將我們的精神和肉體連結在一起,使我們生生世世都被束縛在這個肉體中,而不得自由自在。肉體的要求也很高,為了養活它、滿足它的種種要求,我們的精神就受制於肉體,成了肉體的奴僕。這根鋼絲一天不斷,我們就一天不得自在,所以必須截斷這條鋼絲。一旦掙脫鋼絲的束縛,我們的精神就可以自在地翱翔,像斷了線的風箏一般在法界的天空中任意飛揚,我執就再也無法去操縱它了。

要斷掉這根鋼絲,唯有證悟空性一途,除此別無他法。證悟空性後就不存在你我他的分別,也就不存在自私心,就不會為了利己而去作殺生、偷盜的惡行,也不會對害己之人起瞋心,或對中意的物和人起貪心。從小乘的角度看,這些煩惱消失後就算是解決了生老病死的問題,自己從輪迴中已經找到出路,達到了目的地。所有的痛苦都已消失,從此再不必輪迴。而大乘菩薩卻是以此為起點,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饒益他眾。因為證悟空性後打破了自私心,從此就可以無私地奉獻,無條件地利益眾生。所以,不論是為自己還是為他人的解脫,都必須要證悟空性。否則,以其他的修法,雖然可以減少粗大的煩惱,但根本問題仍會繼續存在。

佛法的一切見解與修持都不神秘,是符合邏輯與事實的,任何人只要能理解肯定都會贊同。我們已經找到一條逃離輪迴的出路,而且是一個很安全的出路,但是否選擇從這個出口走出去則是另一個問題。不走,就永遠只能在出口徘徊。這就涉及到實際的修行了。

苦諦第三、第四個行相的具體修法就是空性與無我;第二個行相痛苦的具體修法,可以參看《普賢上師言教》外加行中所講的輪迴過患;至於無常的修法,從目前看來,能導致許多煩惱的常見不是很細微的,而是比較粗大的常見。要推翻這種常見就要修習《普賢上師言教》中的壽命無常。這些修好以後,我們就可以生起非常堅定的出離心,這對於解脫是很有幫助的。

其實,學法、修行對世上所有的生命來說都很重要,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是很大的錯誤。眾生皆具佛性,相信經過諸佛菩薩們時刻不斷的努力,最終能讓人們理解這一點,只是過程要長一些,所以我們自己也必須努力。

在座諸位都是在家人,平時要處理很多繁瑣的家務事。但每天有二十四小時,如果能早晚各抽出一小時思維這些問題,其餘二十二小時都花在世俗雜務上應該是能夠做到吧!修行人需要有正知正見,但更需要修法。能信佛固然是千載難逢的機緣,在現在這種時代就更難得,可是沒有具體修法還是不能解決問題,就算有朝一日能解決,也要經過極漫長的時間,所以不管是為己為人,都要早點開始修行。

除了這四種行相以外,其他科學的課題,哲學的觀點,以及傳統的文化等都屬於苦諦的行相,如此來說,苦諦的行相有成千上萬種。但有限的人生不允許我們對所有的行相都進行研究,因而僅選這四種來幫助我們解決生老病死的問題。如果為了要有生活能力而去學一技之長,是有其必要的,但這不是為了解脫,不是我們生存的目的,只是暫時如此罷了。也不是說一旦學佛,就什麼都不學不做了,要是這樣,佛教也無法長遠流傳下去。佛教一向就有出家與在家兩種傳統,出家人是專門修行的,在家人則既要修行也要做一些世間事務,但對世俗的事不能像一般人那樣投入,只需適當地參與就可以了。

 

「集」有兩種:一、煩惱。諸如貪瞋癡慢等;二、以貪瞋癡慢所造的業,無論是善業或惡業都是集諦。為什麼叫集諦?因為它是讓我們流轉輪迴的因素。「集」的意思等同於全部、所有、一切,也就是說我們在輪迴中所看到的所有東西,都是由業及煩惱而產生的。

我們要明白,六道輪迴不是造物主或任何人格化的神所創造或安排的,也不是無因無緣的一種偶然,而是存在著因果關係的。其中最重要的因就是我執。我執是什麼呢?比如,當我們頭疼時,就會說:「我的頭好痛啊!」這個意識中有個「我」字。又譬如在騎車時,如果突然有輛車從前面閃過,人們就會悚然一驚,這個念頭裡也有我。所有這些產生「我」的根源,是一種盲目的執著,雖然是盲目的,它卻完全控制了世上所有的人,包括我們所敬佩的很多偉人們。

我執的作用就是讓每個人都重我輕他,雖然有時表面上以他人為重,實質上還是利己為先。由我執而產生貪瞋癡等煩惱,貪心讓我們去偷盜,瞋心讓我們去殺人,如此而造的業就是因,此因也肯定會有果,因為世間萬物,包括微觀世界中我們看不見的事物,都有其特殊的因果循環規律。所以殺盜淫業一定是有果的,它們的果就是輪迴中的種種痛苦。這些產生痛苦的因就是「集」。眼前我們最需要做的,就是斷除產生痛苦的因,方法就是要修行、要有正知正見,並通過證悟空性而達到目的。

 

涅槃的因也即解脫的因,就是道諦。道諦在《俱舍論》中也有四種行相,但此處我們不廣講。道諦的主旨,都包含在宗喀巴大師的《三主要道》中,其內容涵蓋了顯密所有關鍵的問題。

第一是出離心,就是不將物質生活的追求當成生存的目標。發起出離心以後,就不能再像常人一般,用生命的代價去換取生活中的享樂,而是要樹立起崇高的生存目標──希求解脫。甚至應該像大乘菩薩般發菩提心,為了度化眾生而生存。如果活著是為了解決自己的生老病死問題,而不是為了吃喝玩樂,就具備了出離心。

第二是菩提心,就是為了度化一切眾生而生存。這與一般報章雜誌等媒體上所宣傳的好人好事不一樣,真正的菩薩僅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利益他人而活。

第三是證悟空性。

一言以蔽之,道諦所講的不出這三條。我也一再強調過,在沒有生起出離心與菩提心之前,不要修任何其他的法。並不是沒有更殊勝的法可修,而是在根機不適應時,再怎麼修也是枉然。道諦可以徹底斷除集諦中所有的煩惱,如同病根盡除之後,病痛也隨之而消失一樣,集諦的煩惱斷除後,痛苦也不復存在。

對凡夫而言,眼識是極具說服力的,眼見為憑。譬如,要將石牆觀想為透明的就很困難,因為眼睛看不到透明的牆。但當修行達到某種層次時,外界的影響就會變得很微弱,我們就可以隨心所欲地去改變或控制外在的現象,使它們逐漸淡化甚至消失,但這種境界離現在的我們還有一段距離。有些人會懷疑這種境界的可能性,但這種境界不僅在佛經中有記載,我們有論證,更有許多高僧大德親身的經歷足以證明,只是目前離我們的境界還相當遠,所以要從最基礎的出離心開始做起。

 

滅諦就是斷除了一切煩惱。就像烏雲密布的天空被一陣風吹過後,露出清澄的藍天一樣。同樣,當煩惱和業被出離心、菩提心以及空性的見解斷除以後,剩下的就是佛的智慧──光明如來藏。這是滅諦,也是我們修行的最終結果。那麼,證得光明如來藏是否為修行唯一的目標呢?並非如此。證悟此境界後,我們就可以更完整、更有力地去度化眾生,這才真正是大乘佛法的最終目標。

以上所講的四諦,苦諦講得廣一些,其他三諦相對略些。具體修法在《普賢上師言教》中已經講得比較完整,請大家看書修習。修行是很重要的,但不要太過追求神秘性,而是要走佛指點給我們的踏踏實實的路,這樣一路走上去,絕對會有結果的,希望大家能精進不懈。


覺空文殊童子之加持   密意界中獲證八辯才   教證法藏海洋尊勝主   至誠祈禱米滂南嘉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9/1/16 上午 09:41:25
感恩三寶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4497
積分:23745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2
 用支付寶給感恩三寶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三 主 要 道 論

宗喀巴大師 

索達吉堪布 

敬禮諸至尊上師!

我隨己力而宣說,欲解脫者之津梁,

諸佛經典精華義,一切菩薩所讚道。

不貪三有之安樂,為使暇滿身具義,

勤依佛悅之正道,具緣者當喜諦聽!

無有清淨出離心,求有海樂無寂法,

貪執世間束縛眾,故當首先尋出離。

人身難得壽無常,修此可斷今生執,

無欺業果輪迴苦,修此可斷後世執。

修後於諸輪迴福,刹那不生羨慕心,

日夜欲求得解脫,爾時已生出離心。

倘若於此出離心,未以菩提心攝持,

不成菩提樂因故,智者當發菩提心。

思為猛烈四瀑沖,難擋業索緊束縛,

困於我執鐵網內,無明黑暗所籠罩,

輾轉投生三有中,不斷感受三大苦,

成此慘狀諸慈母,是故當發殊勝心。

不具證悟實相慧,縱修出離菩提心,

亦不能斷三有根,故當勤證緣起法。

誰見輪涅一切法,永無欺惑之因果,

滅除一切所緣境,此人踏上佛喜道。

何時分別各執著,無欺緣起之顯現,

遠離所許之空性,爾時未證佛密意。

一旦無有輪番時,現見無欺之緣起,

斷除一切執著相,爾時見解即圓滿。

了知以現除有邊,以空遣除無有邊,

緣起性空顯現理,不為邊執見所奪。

如是三主要道論,自己如實通達時,

當依靜處而精進,速修永久之佛果。

此乃多聞比丘羅桑札巴(宗喀巴)對侄兒阿旺札巴之教言。

                  譯於二○○○年十月


覺空文殊童子之加持   密意界中獲證八辯才   教證法藏海洋尊勝主   至誠祈禱米滂南嘉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9/1/16 上午 09:43:33
感恩三寶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4497
積分:23745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3
 用支付寶給感恩三寶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http://www.larong-chuling.com/pages/category5_2.htm

http://211.72.163.194/pdf/06.pdf

大圓滿前行引導文•

普賢上師言教

全知巴楚仁波切 著

堪布索達吉仁波切 譯

 

法 王 序

大圓滿龍欽寧體是集廣大班智達派《龍欽七寶藏》及甚深古薩里派《四心滴》二者之密意於一體、即生可獲得金剛持果位之甚深正法。

此《大圓滿前行引導文•普賢上師言教》不僅完全包括了三士道次第,而且具有殊勝竅訣要點。因此,諸欲解脫者必須實修。尤其是當今時代許多人不經過前行修煉,卻首先高攀大手印、大圓滿等正行法,以致正法與補特伽羅背道而馳。所以,諸位首先唯一實修此前行至為重要。

此深法攝集了藏地興盛的薩迦、格魯、噶舉、寧瑪派的引導文及廣弘於漢地的淨土、華嚴、禪宗等一切顯密修要,並且具有持明傳承殊勝之加持。祈請三根本、護法神賜予如理修行此法之具緣者加持並普降成就甘露妙雨。

本法傳承︰巴楚仁波切傳與樂喜堪布公美,彼傳給喇嘛羅珠仁波切,大恩上師羅珠仁波切傳與我。

對於此次譯成漢文、校訂並傳講,本人由衷隨喜。同時,祝願弘法利生事業吉祥圓滿!

          釋迦比丘晉美彭措勇列致

於藏曆鐵龍年神變月初三自壽六十八歲之際

               公元二○○○年二月八日


覺空文殊童子之加持   密意界中獲證八辯才   教證法藏海洋尊勝主   至誠祈禱米滂南嘉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9/1/16 上午 09:44:03
感恩三寶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4497
積分:23745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4
 用支付寶給感恩三寶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普賢上師言教》書中的每一字、每一句、每一個段落,我們都可以討論經年,並且從中獲益良多。對於那些非常認真遵循這條道路的人,我希望你們能夠一而再、再而三地研習《普賢上師言教》,因為這是一門永無止境的課題。對於那些追尋成佛的人而言,這是一門從此刻到成佛都必須研習的課題。--

我領受《普賢上師言教》的口傳和法教很多很多次了,可能超過三十次。這個法教總是不斷地被教授。對我來說,頂果欽哲仁波切如佛一般,是個成就者。我記得非常清楚,頂果欽哲仁波切每到一處,總是隨身攜帶《普賢上師言教》這本書,直到他生前的最後幾天。每天早晨修法之後,仁波切會讀個幾頁。我光是從頂果欽哲仁波切那裡領受這個法教,可能就超過十次。有幾次是因為仁波切向一群人傳這個法,而我恰好也在場。大約有五次,仁波切應我之請,或因為他認為我需要受這個法,而把這個法教傳給我。他對我講授這個法,大約超過五次。

還有,我從敦珠法王受這個法肯定有三次左右。也從其他上師那裡領受過這個法教。如果我的虔誠心沒有限度,如果我有淨觀,如果我遇見能夠使我有限的虔誠心增長的上師,我將毫不猶豫地再次領受這個口傳或法教。如果三十年後我還活著,我會再如此做。因此,我希望你們某些人也能維持這種傳統,巴楚仁波切的傳統。把這個法教當作你的人生手冊。以這本書為基礎,展現你的人生。

─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


覺空文殊童子之加持   密意界中獲證八辯才   教證法藏海洋尊勝主   至誠祈禱米滂南嘉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9/1/16 上午 09:44:36

 4   4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14063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