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相關精彩主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綜合類】討論區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 【轉貼】中國古度量衡大揭密

您是本帖的第 365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轉貼】中國古度量衡大揭密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淨土門的通關密碼
等級:版主
文章:12332
積分:11952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中國古度量衡大揭密
 今天就來針對中國度量衡中的「度」做一番探討分析!這個「度」可不是「角度」,而是長「度」噢📏
 ​ 
最早的長度標準是參考自然界的物品,身上的各個部位也不例外。雖然很方便,但誤差也很大,光是要用你的還是對方的手臂當標準,就得爭論好一陣子。
 ​ 
隨著文化推進,漸漸出現人造的長度標準,人們對於統一「長度」的方法才逐步建立共識。秦朝統一天下後,中國有了相同的長度規制,從此以後大家測量出的長度都一模一樣了……嗎?當然是不可能!中國五千年歷史這麼長,總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 
魏晉南北朝開始,長度規制又發生了混亂,幾乎每改朝換代一次,標準就會再次更新,有時變長一些,有時又變短一些。到了明清時代,長度的標準才逐漸穩定下來,跟現在中國採用的一尺≒33.3公分差不多。 ​ 
 ​ 
 ​ 
▍ 為什麼「一尺」愈來愈長?

仔細觀察,你可能會發現,平平都是「一尺」,對應的長度為什麼愈來愈長?
背後的原因尚未有個定論,以下我們介紹常見的三種說法。
 ​ 
👉 第一種說法是「製造度量衡的技術變好了」。

隨著原料跟技術的改革,測量工具愈來愈容易製作,所以人們開始製造較長的測量工具。例如最早出土的象牙尺,由於原料稀有、長度有限,所製造出的象牙尺只有15.8公分。後來改用木材製作木尺,就能做得更長。
 ​ 
不過,也有一派人認為這個說法有些倒果為因,應該是先有測量更長物體的需求,人們才追求技術的進步。
 ​ 
👉 所以囉,第二種說法是:隨著生產技術的進步,人們的產出量愈來愈多,交易的量與次數也愈來愈頻繁。
 ​ 
因此同樣的,愈來愈常測量,且每次測量的長度愈來愈大,於是1尺的長度愈漸增加。例如織布技術的上升,導致布匹的大量生產,價格也因此變得便宜。所以將量尺改大,有助於快速測量布匹長,同時意味著一樣的金錢能換到的布匹變得較長。
 ​ 
👉 最後介紹的第三種說法則帶點陰謀論:政治需要。
 ​ 
度量衡改制通常是政府的決策,將度量衡變大,可以視為間接增加稅收的方法。比方說,同樣繳交10尺布匹,秦朝百姓要拿出231公分,但清朝人民要繳交的數量卻一口氣增加到320公分。比起直接說「多交一點稅」,增大度量衡比較容易被接受。這有點像是洋芋片漲價不容易,不如就弄小包一點的概念。
 ​ 
如果很難叫百姓多繳稅,那不如就修改單位。乍看之下好像很容易被識破,但考量到古代的教育水平,人民對單位換算的反應,或許還真的是一個方法。
 ​ 
所以說,培養數感果然很重要吧😉!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23/3/2 上午 11:07:49編輯過]

同乘彌陀號,飛過業障山,越過生死海,同登極樂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23/2/17 上午 11:16:54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淨土門的通關密碼
等級:版主
文章:12332
積分:11952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2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度量衡大揭密(容量篇)▩
 ​ 
度量衡中,量指的是「容量」。

食衣住行育樂當中的「食」,就是最常使用到容量的活動了。天氣熱想來杯飲料,菜單上卻只有「大杯」跟「中杯」兩種選擇。不禁讓人多思考兩秒⋯⋯

「中杯到底多大杯🥤🤔?」
 ​ 
每一家飲料店的杯子大小又不一樣,如果店家沒有擺出空杯大小,或是寫出容量,在財富自由之前還真的需要花點時間做決定。
 ​ 
 ​ 
▍ 百家爭鳴的「單位」

我們把時間拉回秦始皇登基前的戰國時期,戰國七雄各自有專屬的度量衡。
 ​ 
就拿和秦國並列強國的齊、楚兩國為例:齊國有鍾、釜、區、豆、升,共五種容量器具;楚國則有筲和升二種。雖然說,齊楚兩國都有「升」,但兩國的容量大小卻可能不一樣大。在秦國統一天下之後,歷代度量衡才固定了下來,主要以斛、斗、升、合這四種容器為主。
 ​ 
不過,只有一個朝代例外,那就是緊接在秦之後的──漢。

漢朝除了上述四種單位,還增設龠、撮、圭三種更精小的器具,換算關係是:1升=10合、1合=2龠、1龠=5撮、1撮=4圭。漢的1升是200毫升,也就是說,最小的「圭」可以量取0.5毫升的容量。
 ​ 
或許是因為有這麼精密的單位,間接推動了漢朝蓬勃的科學與醫學發展。 也或許恰恰反過來,正是因為漢朝蓬勃的科學發展,才衍生出如此精細的單位。
 ​ 
 ​ 
▍ 越來越大的升

雖然,斛、斗、升、合這四種容積單位後來持續沿用,但數值卻隨著時間產生波動。
 ​ 
以「升」為例,秦朝的升是200毫升。到北朝出現了第一波暴增,一口氣變成300%,來到了
1升=600毫升
 ​  ​ 
第二波成長發生在元朝,從670毫升增加到950毫升,漲幅將近42%。升的大小已經跟原本的「斗」差不多了(當然,其他的單位也都跟著一起增加)。這原因和我們在【數感生活|度量衡大揭密(長度篇)】曾經討論過的原因相似:
 ​ 
可能是生產量器的技術進步、產量與貿易量增加導致更大的測量需求,或是政府間接透過放大度量衡來增加稅收。
 ​ 
相較於度與衡,量的增加更加不容易被察覺。畢竟,只要將容器的長寬高各增加一點,容量就有大幅變化。舉剛剛提過的例子,元朝從原先一升670毫升調整至950毫升。假設當時的升是個正立方體,那麼只要把升的邊長從8.75公分拉長到9.83公分。不到2公分的微幅調整,整體的容積就可以增加280毫升,真是魔術大空間。
 ​ 
容積是邊長的三次方,這正是指數的威力。
 ​ 
 ​ 
▍ 容積界的文人雅士們

據宋.無名氏《釋常談.卷中.八斗之才》記載,南朝詩人謝靈運曾說過:「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根據所言,可以推敲出這邊的「石」跟前面提到的「斛」通用,都是10斗。
 ​ 
謝靈運這番話,意思則是在說,曹植的文采令人望塵莫及,天底下有10斗的才華,他一個人就佔了8斗。
 ​ 
不只如此。
 ​ 
謝靈運想說的更是後面那段,我佔剩下1斗,其他人再去分1斗。換句話說:
 ​ 
「縱使加總天下文人才子的才華,也不及自己一人」。
 ​ 
光是這番運用數學的自捧,就能證明謝靈運真是位才高一斗(聽起來好像沒很厲害?)的才子!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23/2/17 下午 11:24:05編輯過]

同乘彌陀號,飛過業障山,越過生死海,同登極樂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23/2/17 上午 11:18:22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淨土門的通關密碼
等級:版主
文章:12332
積分:11952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3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度量衡大揭密(重量篇)▩
 ​ 
今天我們要介紹中國度量衡系列中的最後一篇——「衡」,代表的是「重量」。

學重量單位有很多很棒的用途。比方說,如果你站上體重機,看到數字增加心情沉重時,換個古代的重量單位,或許心情就會變好了(很有數學涵養的自欺欺人)!
 ​ 
那就讓我們來看看從古至今有哪些不同的重量單位,以及它們有趣的關係吧。
 ​ 
 ​ 
▍多元發展的重量單位

首先,日常生活中有許多需要「秤重」的場合,像是去市場買米、買菜以重量計價。秤重是商業活動中重要的一環,因此,相關的測量工具很早就被發明了。
 ​ 
學者普遍認為早在春秋時代的晚期,秤重用的「衡器」就已經發展純熟。也就是在這個時期,各地出現特有的重量單位。比方說,魏國的「鎰」、「釿」分別是315公克和31.5公克。
 ​ 
但困擾的是,各國有些名字相同,代表重量卻大不相同的單位。
 ​ 
舉例來說,楚國的1兩代表15.6公克,但魏國的1兩只有1.6公克。

如果今天一個楚國人到了魏國想買10兩的肉,魏國的商人可能會傻眼地看著他:「只買這麼一點連餵狗都不夠吧!」
 ​ 
 ​ 
▍重量單位的統一

這種單位混亂的現象,在秦始皇一統天下後才得到改善。

秦朝的重量單位有5種,由大到小分別為:

石、鈞、斤、兩、銖
 ​ 
最大的「石」約是現在的30公斤,最小的「銖」則只有660毫克。
 ​ 
原來,成語「錙銖必較」裡的「銖」真的超級小。
 ​ 
 ​ 
▍新與舊的單位變化

隨著時光流逝、朝代更迭,重量單位也有了許多變化。

唐朝後期出現兩個新的單位:「錢」和「分」。它們一個比銖大,一個比銖小,兩者夾擊,銖這個單位就漸漸不那麼常被用到,退出了測量的舞台。

宋朝後,介在石和斤之間的「鈞」也逐漸淡出歷史洪流。
 ​ 
這之中,唯獨「斤」和「兩」熬過了歷史的考驗,一路沿用到了現在。

不過,秦朝的1斤約只有253公克,到南北朝時期,1斤分化成了南朝的220公克和北朝的660公克兩種標準。之後,660公克這個基準被留下,1斤的定義逐漸形成現在的1台斤(600公克)。某種程度上,從單位的變化中我們也可以看見文化的傳承脈絡呢。
 ​ 
 ​ 
▍重量單位的換算

在清朝康熙年間,用來統一度量衡的「營造尺庫制度」被建立,除了半斤八兩(1斤16兩)是沿用宋朝以來的習慣之外,比照法國大革命時對度量衡的換算統一,將比「兩」更小的單位全部改為十進位制換算: 

1兩=10錢、1錢=10分、1分=10釐、1釐=10毫。

這一改,中國的重量單位終於出現了和公制接軌的跡象。
 ​ 
「度量衡大揭密」的系列文章到此為止,希望大家看完後能感受到數學單位的重要性;如果沒有數學幫助人們丈量和衡重,貿易、土地劃分、稅收等這些商業、政治行為,都會因為人們沒有討論的基準點而受到很大的影響。這也是為什麼度量衡技術都在非常早期就開始發展,直到現在,依然是日常生活一大部分的原因。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23/2/17 下午 11:24:33編輯過]

同乘彌陀號,飛過業障山,越過生死海,同登極樂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23/2/17 上午 11:19:54

 3   3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7764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