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更多此類問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綜合類】討論區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 【轉貼】哥哥因爭奪皇位失敗,率眾離家出走,結果建國三百年

您是本帖的第 756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轉貼】哥哥因爭奪皇位失敗,率眾離家出走,結果建國三百年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淨土門的通關密碼
等級:版主
文章:12346
積分:11970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哥哥因爭奪皇位失敗,率眾離家出走,結果建國三百年

我們知道,古代的皇位繼承制度,一般都是嫡長子繼承制,這個制度有些朝代即使沒有明確的規定也都是默認的。有時也是兄終弟及的,不過這種並不是主流。為了爭奪皇位,可以說皇子們都是想盡一切辦法來爭奪,一般來說爭奪失敗的人下場都比較慘。不過歷史上有一個爭奪皇位失敗的人,結果卻很好,建立了一個國祚三百年的國家。這個人就是慕容吐谷渾。


 
看名字慕容就知道是鮮卑族人。慕容吐谷渾是前燕皇帝慕容涉歸的長子,不過卻不是嫡長子。他的弟弟慕容廆是嫡長子。兩兄弟本來關係還行,後來因為被挑撥關係就不好了。這個時候慕容吐谷渾比較聰明,他知道雖然現在弟弟向自己道歉修好,但是關係卻不能像以前那樣了。以後或許還會有殺身之禍。於是他帶著自己的部族離開,表明自己不會和弟弟爭奪皇位了。


公元283年慕容吐谷渾帶著自己的700戶人來到了內蒙古陰山下,之後繼續來到了隴西。然後就以此為基礎開疆拓土。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他的後代建立了一個控制青海、甘肅局部、四川局部、西藏局部的一個政權。這個政權就是用慕容吐谷渾的名字命名的,叫吐谷渾。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之後的前燕我們知道沒多久就被滅了,然後又陸續建了了一些小國,也都是被滅了。但是慕容吐谷渾建立的政權卻活下來了。不僅活下來了,他的祖先建立的國家在東晉就徹底的沒了,但是吐谷渾卻一直存在到了唐朝。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隋朝統一全國之後,因為國力有限也沒有招惹他,只是示好,唐朝初期的時候關係還行。不過後來唐朝強大的時候就開始攻打這個地方,後來吐谷渾雖然被征服了,卻被封為青海王。也就是說家族還是存在的。吐蕃強大後公元663年被吐蕃征服,但其世襲王室汗族也仍保留,成為吐蕃軍隊與唐朝作戰中的重要來源,一部分東遷到唐朝,原部一直到公元9世紀才在今青海省境內消失。

想想看人家的離家出走就是厲害!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9/2/19 下午 04:32:01編輯過]

同乘彌陀號,飛過業障山,越過生死海,同登極樂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9/2/19 上午 09:35:36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淨土門的通關密碼
等級:版主
文章:12346
積分:11970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2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阿干之歌》與阿干鎮

我國古代北方一些民族的民歌,由於一些民族長期以來有語言而無文字,靠口頭流傳,與漢民族交流甚少,今天所能見到的經過漢譯保存下來的,一般認為只有三首,即匈奴的《胭脂歌》、敕勒族的《敕勒歌》和慕容鮮卑的《阿干之歌》。

這三首民歌中,人們最熟悉的,當首推《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其次,恐怕要算《胭脂歌》了。《胭脂歌》又名《匈奴歌》。「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知道《阿干之歌》的人,恐怕就更少了。因為這首歌的歌詞,長期以來「已逸,現在只有歌名」了。

《阿干之歌》在《十六國春秋》、《晉書》、《魏書》、《宋書》、《北史》都有歌名的記載,但是從沒見過歌詞內容。這首失傳一千六七百年後才發現的《阿干之歌》,據陳澄之《伊犁煙雲錄》說,在甘肅蘭州附近的阿干鎮一帶發現,作者自稱是前燕慕容鮮卑的後人。上面所述的《阿干之歌》,是否是前燕皇帝慕容廆的原作,學術界至今爭論不休。

阿干西,我心悲,

阿干欲歸馬不歸。

為我謂馬何太苦?

我阿干為阿干西。

阿干身苦寒,

辭我大棘住白蘭。

我見落日不見阿干,

嗟嗟!人生能有幾阿干。

慕容廆與兄長吐谷渾分手的事,大約發生在公元289年前。吐谷渾是遼東鮮卑慕容部首領慕容涉歸的庶出長子,西晉初年慕容涉歸死後,部落首領的權杖落在了嫡出的弟弟慕容廆手裡,庶長兄吐谷渾只分得七百家部眾。


慕容廆心胸狹隘,難容吐谷渾,有一天,慕容廆正率部落首領召開會議,有部卒匆匆來報,說有兩匹馬撕咬踢打起來了,慕容廆出帳一看御馬被吐谷渾的馬踢傷了。慕容廆很惱怒,藉機說:「既然父親已經把財產分給了你,你為何不遠離此地,而讓馬爭鬥呢?」吐谷渾說:「馬食草飲水,在春氣萌動的時候,脾氣暴躁,撕咬踢打是很正常的,何必因馬爭鬥而遷怒於人?」慕容廆說:「分開還不容易,你到千里之外去吧!」吐谷渾悲傷地說:「兄弟分開容易,以後見面就難了。」言罷,吐谷渾率部眾,義無反顧,西遷而去。

慕容廆很快就後悔不迭。兄弟鬩牆,本來是家常便飯的一件小事,為什麼會嚴重到讓哥哥遠走他鄉?以後部族的人誰還能信任於我?誰還能像兄弟一樣同披戰袍,馳騁疆場?他馬上讓長史樓馮,率兩千兵騎追回吐谷渾。


吐谷渾西遷中,身後一支馬隊呼嘯而來。吐谷渾立馬觀看,只見樓馮跑馬來報說,大王后悔了,請你速速回國,不可遠離。吐谷渾說:「當年父親在世時,曾經占過卜筮,說我們兄弟兩人在一起會相剋不昌。我是他哥哥,又是卑屬庶出,理應離開。況且因馬爭鬥相怒而別,這也是上天的啟示。今天,你們若能驅馬東行,我便回返,若馬不還,我便相隨而去。」樓馮讓兩千騎兵馬護擁著吐谷渾的戰馬東歸,只走了三百餘步,馬便返轉,悲鳴西行,如此反覆十餘次。樓馮見狀,下馬跪地對吐谷渾說;「此乃天意,非人力所能為呀!」

慕容廆在兄長走後,朝思暮想,無限悲傷,自作了這首《阿干之歌》,常常擊節自唱,淚流滿面,表達出對遠走兄長的無限懷念之情。慕容廆晚年時從兒孫們爭鬥的身上,看到了當年自己的影子。他歲暮擊節吟唱阿干歌,既是對兄長的思念,也有對子孫的警誡。阿干是鮮卑語,是哥哥的意思。

西遷的吐谷渾,越過一片又一片其他部族控制的肥沃土地,於公元313年,到達今天的甘肅臨夏一帶,在地廣人罕的大西北落地生根了。317年,吐谷渾立國,拓疆萬里,統治了青海、甘南、川西北的羌、氐部落。吐谷渾的孫子即位後,為紀念祖父的功德,遂以吐谷渾為姓氏、國號和部族的名稱。

吐谷渾——這個草原王國,於300多年後,才在隋唐的先後重擊下,國勢逐漸衰微,636年,吐谷渾內亂,可汗慕容順被殺,唐太宗遣侯君集率軍平息內亂,立慕容諾曷缽為河源郡王,以宗室女弘化公主嫁慕容諾曷缽,這是唐朝建立後第一次和親,663年,吐蕃進攻吐谷渾,慕容諾曷缽帶弘化公主逃至涼州,不能復國,吐谷渾人把離青海最近的涼州南山陽暉谷,今武威南營水庫附近,選作自己的先塋,墓門向南,有南望青海之意,吐谷渾被後來崛起的吐蕃人所滅。吐谷渾人隨之分流,一部分歸隋唐後起的契丹、蒙古族,一部分融入漢族和其他民族,一部分納入吐蕃,而留在青海的吐谷渾人,有學者認為即是土族的先民。

陳氏認為這就是當年慕容廆所作的《阿干之歌》,可惜他沒有說明其來歷和出處,因此我們無法確定它就是慕容廆的原作。有的學者根據歌詞內容與歷史事實大體相符,而斷定這個歌辭應當是慕容廆的原作。雖然從歌詞內容來看,大多是符合當時歷史事實的,但仍然不能據此認為它就是慕容廆的原作。


因為後人根據歷史資料也可以寫出上述歌詞。事實上包括《阿干之歌》在內的大多數慕容鮮卑歌,在古代一直是用鮮卑語演唱而沒有翻譯成漢語,因而早在唐代對於它們就已經是「雖譯者亦不能通知其辭,蓋年歲久遠,失其真矣」。可見從它產生直至唐代都沒有被翻譯成漢語,那麼1000多年後的這首漢譯歌詞就不能不令人懷疑了。

不過這首歌發現於蘭州附近,也不會是空穴來風,據王先謙合校本《水經注》卷二《河水二》引清人全祖望語云:「阿步干,鮮卑語也。慕容廆思其兄吐谷渾,因作阿干之歌,蓋胡俗稱其兄曰阿步干。阿干者阿步干之省也。今蘭州阿干峪、阿干河、阿干城、阿干堡,金人置阿干縣,皆以《阿干之歌》得名。阿干水至今利民,曰溥惠渠。又有沃干嶺,亦阿干之轉音。」

可見《阿干之歌》曾在這一地區廣泛流傳。這個地區是在吐谷渾的活動範圍和影響之內,流傳《阿干之歌》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同乘彌陀號,飛過業障山,越過生死海,同登極樂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9/2/19 上午 04:34:31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淨土門的通關密碼
等級:版主
文章:12346
積分:11970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3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三次折箭教子是巧合還是後人杜撰?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2&ID=12741&page=8


同乘彌陀號,飛過業障山,越過生死海,同登極樂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9/2/26 上午 02:09:41

 3   3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3125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