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更多此類問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綜合類】討論區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 【轉貼】年少多恨賣國賊,如今方知曾國藩

您是本帖的第 673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轉貼】年少多恨賣國賊,如今方知曾國藩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淨土門的通關密碼
等級:版主
文章:12329
積分:119506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年少多恨賣國賊,如今方知曾國藩

851年中國的大地上爆發了一場戰爭,至少死亡了7300多萬人以上。


這一場十四年浩劫,仍是迄今為止,世界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場戰爭。

二戰期間中國的死亡人數是3500萬,世界死亡人數是約7000萬。

太平天國起義,從廣東一路北上,勢如破竹,整個清朝泱泱大國,無人可守,哀鴻遍野,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曾國藩訓練湘軍,扶大廈之將傾,力挽危急存亡之秋。

1854年2月第一次誓師迎戰,8月,湘軍苦戰攻克武昌。

咸豐帝聽聞此事,竟以為只是謠傳,朝廷正規軍綠營失去的武昌,曾國藩一介文士,怎能做到?


01

1838年,28歲的曾國藩被道光帝親點翰林,開始了他的仕途之路。

曾國藩進入翰林院後,沒有成為官迷,反而把精力用在鑽營學問上。

心懷「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宏願,拜倭仁為師,他不僅以知識淵博聞名翰林院,更以品行端正聞名天下。

就連他的政治對手,在咸豐帝登基後肅清他恩師穆章阿結黨時,都在幫他說話,說他是個品行端正的人。

點翰林之後,曾國藩仕途一路扶搖而上,創下十年七遷的奇蹟,從從七品升為二品大員。

1840年授翰林院檢討至 1849年遷禮部右侍郎。

三十七歲至二品者,本朝第一人。

除了專心研讀學問的同時,曾國藩對朋友亦是肝膽相照,赤誠相待。

曾國藩有一個朋友劉傳瑩英年早逝,他聽聞消息後當夜在府里設靈位祭奠劉傳瑩。

又連夜派了一名侍衛,攜了親筆題寫的挽幛,去劉傳瑩家鄉弔喪,同時又給劉傳瑩的家人寫了一封信,詢問還有什麼心事未了。侍衛收拾齊整,臨出門,忽然又被曾國藩叫住,又支了一百兩銀子給劉傳瑩的遺屬。

曾國藩知道劉傳瑩一直清貧度日,沒有什麼積蓄,劉家喪事肯定辦得挺難。


後來,曾國藩四處跑動將劉傳瑩一篇篇文章搜集,並自費給他刻了一套文集。

有一個湖南舉人鄒新於,和曾國藩僅有同鄉之誼,在京城考試未中貧病交加死於破屋而無人收屍,曾國藩聽說後籌錢、出力幫他辦了葬禮,並刻了石碑,撰寫墓志銘,還僱人送其靈柩回湖南老家。

義重廣交天下英才的名氣愈來愈大,曾國藩對朋友的這一份仁義,眾人莫不尊之。

道光二十六年,曾國藩成為在京湖南官員的領袖,湖南籍官員每年給皇帝上的謝恩折就由曾國藩撰寫。


02

若是太平之世,曾國藩大概會以一個京城高官的身份,終告老還鄉。

可曾國藩,遇上了中國三千年未有之變局。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積愚積弱的封建王國走入風雨飄搖的衰老暮年。


1851年中國的大地上爆發了一場內戰,是太平天國起義。

第一次迎戰,曾國藩以一萬七的人數對戰擁兵一百多萬的敵人洪秀全。

這一年八月,湘軍苦戰攻克長江上游重鎮武昌。

咸豐皇帝聽聞此事,不敢相信,國家正規軍失陷的武昌,竟讓一個地方團練收回,當捷報上傳,大喜過望的咸豐皇帝當即封曾國藩為湖北巡撫。

然不過兩天,第二道聖旨又取消了曾國藩的職位,原來朝中大臣祁寯藻說:「曾國藩勢力如果壯大起來,對朝廷恐怕不是什麼好事」。

接下來的多年裡,曾國藩處境極為尷尬,朝廷猜忌,地方官員見風使舵,眾人排擠。

他奉命平太平軍叛亂,卻既沒有正式的頭銜,也沒有實際的權力,被視為「官場公敵」,部隊糧餉難以籌集,派出去的人員也被四處歧視。


曾國藩在信中留下這樣的記述,「餉項已空,無從設法,艱難之狀,不知所終」;「事事被人欺侮」;「士飢將困,窘若拘囚,群疑眾侮,積淚漲江」。

這一階段是湘軍崛起的階段,也是曾國藩最艱難無奈的一個階段。

也是這一時期,曾國藩意識到必須要有強有力的部隊,而這一部隊的培養,人才至關重要。


為了求賢,遍招學生故舊,到處訪問人才。

曾國藩三顧茅廬請到大將彭玉麟,在綠營軍寨溜達遇到勇將塔齊步,又請到當時湖湘名宿羅澤南及其麾下李續宜、李續賓等眾多弟子,而這些人都成為湘軍重要將領。

帶領湘軍節節勝利,最終創造奇蹟,打敗不可一世的太平軍,為百姓獲得亂世里難得的一段安寧。

亂世民苦,七尺男兒,生當保家衛國。


03

因剿滅太平軍居功至偉,曾國藩的仕途又一輪猛進,殊榮無數,盡得朝野上下的推崇。

1861年 50歲 奉旨督辦蘇、皖、浙、贛四省軍務

1862年 51歲 任兩江總督協辦大學士

1864年 53歲 加太子太保、一等勇毅侯爵

1868年 57歲 授武英殿大學士,任直隸總督

位極人臣,曾國藩被封為一等勇毅侯,成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

晚清,封建王朝的中國已垂垂老矣,大國崩潰,曾國藩以一己之力扶著這個衰老的國度走向現代化的征程。

曾國藩明白,不僅要睜眼開世界,更要一步一步地走,學習西方先進科技文化,變法圖強。


他是第一個真正做到改變中國現狀的人,被稱為洋務運動之父。

1861年, 安慶內軍械所,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家軍工廠;

1865年,中國造船史上第一艘自己設計製造的機動輪船「黃鵠號」;

1865年,與李鴻章一起辦 「江南製造總局」;

1867年,建立中國第一個翻譯館;

1872年,派出中國第一批留學生。


曾國藩,便是這些諸多第一的締造者, 他心繫國家,窮畢生心血以助之。

建立第一個翻譯館堪稱中國由政府創辦的歷史最久、出書最多、影響最大的翻譯中心,翻譯的眾多西方科學民主的書籍,對近代思想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也影響著近代中國的命運。

儒家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是一種為人的大精神,是人性最光輝的鬥志。

縱然國運日衰,列強壓境,以曾國藩為首的晚清四大名臣,誓要力挽狂瀾,復興中華,走出中國早期現代化的關鍵一步。

雖然歷史不會變向,與西方對峙中,西方國運蒸蒸日上,中國國運江河日下。

可在最黑暗的深淵生出通往光明之路,引領華夏兒女走過漫漫長夜,足以彪炳史冊。

曾國藩律己極嚴,黎明即起,絕不戀床。

看書不求快不貪多,不弄明白絕不罷休,「一句不通,不看下句」。

他每日早起讀書,從不間斷,就連行軍打仗時也毫不例外。「行之有恆,實為人生第一大事」。

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

他說:「不日進,就日退。」

04

1863年12月,寒風呼嘯的一天,曾國藩登上了一艘近十米的船,船名「黃鵠號」,是中國自製的第一艘用蒸汽做動力的輪船。

曾國藩的心中十分喜悅,年邁老人,腳踏在輪船近代化的第一步里,他好像看見了大海波濤洶湧里一絲希望的曙光。

之後不到五年的時間,中國又建造出了速度更快的新式輪船「恬吉號」。

從睜眼開世界第一人林則徐,到曾國藩走出救國自強第一步,歷史的車輪一步一步地朝前走著。

在此之前,曾國藩廣招天下科技人才。

李善蘭是當時中國極為難得的自然科學家,他自學將初等數學研究到高等數學微積分程度,又窮首皓經將徐光啟和利瑪竇合譯的《幾何原本》翻譯完。

然翻譯完後李善蘭沒有錢刊印,四處求友,尚未印完之際,刊印之物又毀於戰亂。

李善蘭無法,聽聞曾國藩招募天下賢士,找到曾國藩,開口第一句話:「可否幫我刊印一本書?」

不料曾國藩乾淨利落地回答:「沒問題」。

曾國藩自掏腰包,從自己薪俸里拿600兩白銀,不僅幫李善蘭刻印書,而且精刻,大量精刻。

感其大義,李善蘭一生都為曾國藩幕下,為洋務運動窮畢生之力。

耶魯大學畢業的容閎被稱為中國「留學生之父」,曾遊說洪秀全旗下提出「七條軍政建議」。

當有人把容閎推薦給曾國藩時,他欣喜若狂,倒履相迎,絲毫不介意容閎曾投靠過洪秀全,反而說:「你給洪秀全提的七條建議,除了把聖經當做學校的主課,其他都可接受」。

曾國藩與容閎僅第二次見面,容閎說要六萬兩白銀購買機器,曾國藩當即同意,給六萬八千兩白銀。

容閎為曾國藩的信任感動不已,亦終生報以曾國藩門下。

容閎拿著曾國藩撥的巨款遠渡重洋,購買儀器,回國後在曾國藩支持下,創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機械廠,江南製造局。

除此之外,從1867年開始,曾國藩先後聘請外國教師與中國科學家,如,華蘅芳,徐壽等人,籌建翻譯館、印書處,大量精印科學書目,介紹傳播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

並積極創辦洋務學堂,促成中國歷史上第一批留學生計劃,其中就有後來自主修京張鐵路的工程設計師詹天佑;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理唐紹儀等等。

曾國藩無愧於睜眼看世界勵精圖治改變中國的第一人。


梁啓超對曾國藩傾心推崇,稱「吾謂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復也。」

毛澤東和蔣介石都極為推崇曾國藩。

毛澤東:「吾於近人,獨服曾文正。」

蔣介石更是完完全全把曾國藩奉為聖人,尊其為終生楷模。

05

曾國藩一生愛才,特別喜歡發現人才,更特別喜歡培養人才。

當年他的幕府中聚集天下名士,有政治人才、文化人才、外交人才、科技人才四大類。

有人稱,自曹操唯才是舉之後,劉邦善於用人,曾國藩將唯才是舉運用到社會學意義第一人,也創造了古往今來以個人之力培養人才的傳奇。


曾國藩對於自己的幕僚,總是全力保舉,有時甚至一保再保,不止一次。

曾國藩的手下,共出了二十六名督撫與堂官、五十二名三品以上的大員,以及難以計數的道、府、州、縣官員。

曾國藩所保舉的幕僚,人員之眾、升遷之快,在中國幕府史上都是罕見的,一段時間中,晚清地方大員中,竟有三分之二的人出自曾國藩的幕府。

這些幕僚在成為地方大員之後,大多精明能幹,有很多在後來成為叱吒風雲的人物,其中,李鴻章、左宗棠、沈葆楨、丁日昌、薛福成、彭玉麟、劉銘傳等,在晚清史上,都是舉足輕重的人物。


曾國藩對李鴻章的培養,不可謂不嘔心瀝血,扶上馬,送一程,再送一程,直至李鴻章開闢了屬於自己的時代。

李鴻章第一次入曾國藩幕府,曾國藩特別喜愛李鴻章,說李鴻章「才堪大用」。

後來咸豐帝命朝中在籍官員自辦團練,曾國藩在湖南辦湘軍,年輕氣盛的李鴻章想要自立門戶,便離開老師跑到安徽老家自辦淮軍,然毫無起色,不得已,李鴻章又回到老師曾國藩幕下,曾國藩非常歡迎。

曾國藩明白李鴻章心性高,也知道李鴻章還需要一些磨鍊,方能成大才。

李元度徽州大敗之後,十萬大軍圍困曾國藩,軍中人人自危,李鴻章見狀故意頂撞老師不應處罰李元度,藉故離開曾國藩逃命去也。

後來曾國藩化險為夷,李鴻章又回到老師身邊,曾國藩對於年輕氣盛的李鴻章極為包容,任君去又來,栽培之心,從未改變。

上海面臨危局,李鴻章主動請纓去救援,曾國藩全力助之,曾國藩撥款、撥餉、撥武器,甚至撥人。

李鴻章回到安徽招募淮軍,可只招到兩千五百多人,曾國藩見狀把自己的兩個親兵營撥給李鴻章,並抽調各營兵馬,總共給李鴻章組成了十三個營,六千五百人的兵力。

可以說,一開始的淮軍是曾國藩幫李鴻章組建的。

縱然後來功高蓋主,曾國藩沒有聽從手下將領意見擁兵自重,改朝換代,而是做了一件讓所有人震驚的事,主動解散自己一手訓練起來的湘軍,但他只向朝廷要求:保留李鴻章的淮軍。

上海灘一戰後,曾國藩連夜上書,保舉李鴻章接任江蘇巡撫,自此李鴻章迎來了屬於自己的輝煌人生,開啟了晚清的李鴻章時代。

曾國藩在幕府中還收納了許多外交人才,極具超前眼光,在其之前,清朝政府還沒有和外國建立近代意義上的外交關係。

從郭嵩燾擔任第一任駐英公使開始,近代的外交活動才算逐漸展開。

清朝最初的外交家,多與曾國藩有密切關係,除了郭嵩燾,曾國藩的長子曾紀澤曾任駐德、駐俄公使,在維護祖國的尊嚴和民族利益上做出了巨大貢獻。

著名外交家薛福成、黎庶昌、陳蘭彬等,都曾經是曾國藩的幕僚。

時凡有一技一藝之能者,莫不爭於其門。

06

就是這樣一位,為朋友、為百姓、為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之人,一生恪守節儉持家。

當了兩江總督之後,曾國藩把家眷接到身邊,李鴻章請老師的家眷吃飯。

未曾料曾國藩的兩個女兒只有一條見客的綢緞褲子,還是大嫂留給她們的,曾國藩只得安慰孩子,如果明年我還能做兩江總督,我一定再給你們做一條綢緞褲子。


曾國藩當年考中進士的時候做過一條天青緞的馬褂,這也是曾國藩一輩子唯一做的新衣,平時捨不得穿,就過年過節的時候穿穿,到他死的時候這一套新衣服依舊嶄嶄新新的。

他身上的一身衣物鞋襪,皆出自一品誥命夫人的妻子及兒媳之手。

然曾國藩日子過的雖然窮、要求嚴格,但是並不是一板一眼之人,他其實是特別有意思、有趣的人。

他曾說,養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

曾國藩和幕僚們一起吃完飯後,總喜歡和大家一起聊聊天,而往往是他本人打破一開始的僵局。

有一次,曾國藩講了家裡的一件事情,讓幕僚們差點笑出了淚。


故事是,曾國藩的大兒子曾紀澤新婚後,兒媳婦特別勤勞儉樸,深得公公婆婆喜愛,但是有一人不高興了,那個人是新郎官曾紀澤,原來新媳婦天天紡紗織布,不覺就冷落新郎官。

又一天深夜,曾紀澤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終於爆發了,大喊一聲:「媽,你把兒媳婦織布機砸了吧,一直織布吱吱嘎嘎吵的我睡不著」。

這時曾國藩還沒睡著,支起身子也喊一句:「老婆,你要是砸先把自己的砸了吧,我也睡不著」。

李鴻章說,我老師是特有趣的人。


曾氏家族從曾國藩開始,200年間,共出有名望人才240餘人,沒有一個紈絝子弟。

長子曾紀澤從沙俄手中奪回伊犁城,取得清末外交史上唯一一次勝利,其孫輩曾寶蓀、曾約農曾孫曾寶蓀等都是鼎鼎大名的人。

至今曾國藩後輩多留學英美劍橋、麻省理工大學,學貫中西,成為教育界、科技界名家大師。

07

1870年,叫武蘭珍的人用迷藥專門拐賣婦女兒童。

天津知府將他抓住審問,滿口謊言你的人販子張口說:「是有人指使我的,是法國教堂的一個中國主教王三」。

教堂開設仁慈堂,用金錢獎勵送孩子入孤兒院的人,本是善舉,可客觀上鼓勵了拐賣兒童,一些人唯利是圖,拐騙嬰兒,送仁慈堂獲得獎金。

知縣帶人去法國大教堂調查,然並無此事,是武蘭珍誣陷,知縣不得不賠禮道歉。

聚眾之人看見知縣道歉,只以為是對外國人點頭哈腰的軟骨頭,一時間群情激奮,圍攻教堂。

終愈演愈烈,一幫人進去打死了主教,打死了很多法國人,並一把火燒了教堂。

那一年直隸水災,民不聊生,百姓流離失所,心中怨恨極深。

接著,一口氣燒了7個國家教堂,見外國人就打死。

以兇殘手法打死10名修女(被剝光衣服強姦、挖眼割乳,後被燒死),兩名主教,兩名法國領事館人員,還有三十多位中國教民。

舉世震驚,7個國家的艦隊齊列塘沽口岸,問清朝要一個說法。


清政府自知理虧,沒有辦法,只得搬出曾國藩來解決問題。

大戰一觸即發,59歲的曾國藩已因肝病臥床多日,但臨危受命,為國家維持最後的和平,他拖著病弱之軀,趕赴天津。

曾國藩知道這是兩難之事,一方面列強來勢洶洶,要求嚴懲兇手否則開戰;另一方面國內輿論洶洶,要求不惜一戰。

可本就理虧,加之國弱多年,剛剛結束第二次鴉片戰爭、平息太平天國與捻軍起義,國力之孱弱已到了極點,他不能蠱惑百姓,只求一戰。

出發之前,曾國藩便已寫好遺書,準備了一口棺材,並說了一句話:「大將不辭刀頭死,豈因禍福而避趨」。


國家難以承受兵患,惟有委曲求全一法。曾國藩想到此只覺頭疼,胸悶,舌嘴發麻,手不住地打顫。

多方斡旋,流放29人,懸賞200兩白銀一條命,有人如果不想活就來以命換白銀,終籌集20條人命,在當時背景之下,曾國藩做到的是最少損失。

曾國藩此一行化解了國內危機,可清政府不滿意,覺得曾國藩做的不夠「體面」,懲罰了曾國藩,一向仇洋的群眾更是不解,大罵曾國藩賣國賊。

兵臨城下之時,清廷讓曾國藩出來做背鍋俠,為國家安危,他心甘情願去做了,化解危機之後,所有人站出來罵賣國賊。

這一罵,曾國藩病更重了,垂垂老矣,他一生清明,從來無愧於心。可為國家安危,個人名譽棄之又何妨。

一世英名,毀於一旦。

當年,林則徐虎門銷煙給國人爭了一口氣,但仗打敗後道光皇帝就把責任推到主戰的林則徐頭上,削職發配新疆;被迫簽訂《南京條約》後,國人斥為賣國,道光帝又把罪名推到主和派頭目穆彰阿身上。


無論是戰是和,都是皇帝的決定,而臣子們是用來背鍋的。

京師學子紛紛抨擊曾國藩,把他書寫的懸掛在北京湖廣會館的匾額和教子胡同的湖南會館的楹聯搗碎燒毀了,罵他早死三年是完人,朝廷中甚至有人主張殺他以謝天下。

其他各處凡有曾國藩題字的也被盡數刮掉,人們口吐唾沫,用腳踩碾,仍不解其恨,天津街頭巷尾無不指罵曾國藩為「賣國賊」。

曾國藩沉默接受著眾人唾棄,什麼也不解釋,只是把人生最後一點氣力,用在了洋務運動上。

08

從1870年到1872年3月曾國藩病逝為止,為派遣留學生一事,他先後五次上書清政府,積極倡導,竭力主持。

就在曾國藩去世前一個月,他向朝廷上旨,選派留學生。

一個月後,這位於歷史風雲變幻之際, 一生兢兢業業、如履薄冰的曾國藩離開他苦心孤詣支撐的晚清風雨飄搖的江山社稷。

舉國上下,無不悲痛。

他沒能看見1872年七月初九,三十名赴美留學的幼童自上海啟航。

這是近代中國派出的第一批留學生,堪稱「中華創始之舉,抑亦古來未有之事」。


在文學上曾國藩是古文大家,姚鼐以後,桐城派主將就是曾國藩。

他革新新桐城派的文章學理論,其詩歌散文主持了道、咸、同三朝的文壇,可謂「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文化人格精神的典範式人物

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後一尊精神偶像

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開拓者

修身齊家治國中國千古第一完人

這是後人對曾國藩的評價,他以老朽之殘軀,支撐大清國祚五十年之不倒,維持華夏國土一甲子之不散。為中華民族救亡圖存,點燃了希望的火種。

他一生勤奮讀書,推崇儒家學說,講求經世致用的實用主義,成為繼孔子、孟子、朱熹之後又一個「儒學大師」。

他一生愛國愛民,以儒家聖人的標準嚴厲要求自己,卻寬以待人,說無不可用之人,為國家竭力發現人才。

他死後被封以文正,是封建王朝對臣子的最高評價。

立功、立德、立言的三不朽之偉人。

曾國藩死後,朝野哀痛,前往弔唁哀悼者數萬人,這在近代歷史上是極為罕見的。

左宗棠一生專門負責挑曾國藩的刺,卻還是送他一句:「知人之明,謀國之忠,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

《清史稿》寫,中興以來,一人而已。

少時曾以為晚清喪權辱國之歷史,眾人皆無所作為。

讀了曾國藩,才知道,在歷史的巨大洪流面前,一個渺小的人怎樣窮畢生之力與國運抗爭,嘔心瀝血,一步、一步、再一步,推著這個千瘡百孔的國家踉踉蹌蹌地走向復興。

堅如會石,重如山嶽。


同乘彌陀號,飛過業障山,越過生死海,同登極樂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9/1/19 上午 01:24:48

 1   1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3125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