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更多此類問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綜合類】討論區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 【轉貼】天台宗

您是本帖的第 1081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轉貼】天台宗
gs012300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決定要去極樂世界
等級:業餘俠客
文章:309
積分:2635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15年1月8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gs012300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天台宗
天台宗
慧文禪師
智者大師
章安大師
智威大師
慧威大師
左溪玄朗大師
荊溪湛然大師
義寂法師
四明知禮大師
幽溪傳燈大師
諦閑大師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 ,斯有何樂?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甚勿放逸。                                          趕緊憶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7/3/15 上午 06:21:06
gs012300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決定要去極樂世界
等級:業餘俠客
文章:309
積分:2635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15年1月8日
2
 用支付寶給gs012300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天台宗二祖∼慧文禪師

  天台九祖,指天台宗第一祖龍樹菩薩、第二祖北齊慧文、第三祖南嶽慧思、第四祖天台智顗、第五祖章安灌頂、第六祖法華智威、第七祖天宮慧威、第八祖左溪玄朗、第九祖荊溪湛然。龍樹菩薩雖生於印度,然北齊慧文依其中觀論而證明一心三觀之妙旨,故奉龍樹菩薩為第一祖。然亦有稱北齊慧文為天台初祖者,蓋以龍樹為印度人,故未予計入。

  慧文禪師,北齊僧,又作慧聞。渤海(山東)人,俗姓高。年壽不詳。活動時間約在東魏孝靜帝天平二年(西元 535 年)至北齊文宣帝天保八年(西元 557 年)間。幼歲入道,聰敏絕倫,苦學深思,至於成年。一日,閱《大智度論》至卷二十七,恍然大悟,證得「一心三智」之妙旨。又讀《中論》至〈四諦品〉之偈:「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無,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而頓悟空有不二中道之義。遂承龍樹之教而建宗風。遊化河淮,聚徒千百人,盛弘大乘。後以心觀傳授南嶽慧思禪師,慧思受法後,弘化南方,開天台教法宣說之基,然門人多在北方,故傳授亦少。天台宗之徒奉為第二祖(或謂初祖),世稱北齊尊者。

  師宿稟圓乘,天真獨悟。因閱《大智度論》(第卅卷)引大品《般若波羅密經》云:欲以道智具足道種智,當學般若。欲以道種智具足一切智,當學般若。欲以一切智具足一切種智,當學般若。欲以一切種智斷煩惱及習,當學般若。論自問曰:一心中得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斷一切煩惱及習。今云何言。以一切智具足一切種智,以一切種智斷煩惱及習。答曰。實一切一時得。此中為令人信般若波羅密故,次第差別說;欲令眾生得清淨心,是故如是說。復次,雖一心中得,亦有初中後次第。如一心有三相,生因緣住,住因緣滅。又如心心數法、不相應諸行,及身口意業,以道智具足一切智,以一切智具足一切種智,以一切種智斷煩惱及習,亦如是。師依此文以修心觀。論中三智實在一心中得,且果既一心而得,因豈前後而獲。故此觀成時,證一心三智,雙亡雙照,即入初住無生忍位。師又因讀《中論》,至〈四諦品〉偈云:「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中道義。」恍然大悟,頓了諸法無非因緣所生。而此因緣,有不定有,空不定空,空有不二,名為中道。師既一依釋論,是知遠承龍樹也。

  師在高齊之世,聚徒千百,專業大乘,獨步河淮,時無競化。所入法門,非世可知,學者仰之,以為履地戴天,莫知高厚。師以心觀口授南岳。岳盛宏南方,而師之門人在北者,皆無聞焉。
•摘錄自•《天台九祖傳》、《佛光大辭典》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 ,斯有何樂?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甚勿放逸。                                          趕緊憶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7/3/15 上午 06:21:19
gs012300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決定要去極樂世界
等級:業餘俠客
文章:309
積分:2635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15年1月8日
3
 用支付寶給gs012300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天台宗四祖∼智者大師

  智顗,隋代僧(西元 538∼597 年)。世稱智者大師,是中國天台宗的開宗祖師。俗姓陳,家居荊州華容(今湖南華容縣),父親是梁朝的官吏。十七歲時,值梁末兵亂,家庭分散,流離顛沛,遂在荊州長沙寺佛像前發願為僧。次年,依湘州(今湖南長沙巿)果願寺法緒出家。法緒授以十戒,並叫他去慧曠處學律。二十歲時受具足戒。這時他已精研律學,深好禪觀。陳文帝天嘉元年(西元 560 年)聽說慧思從北方南下,居於光州(今河南光山縣)大蘇山,他就前往請益。慧思為他演說四安樂行,他日夜勤習,造詣甚深。

  陳•光大元年(西元 567 年)慧思臨去南岳時,囑他往金陵(今南京)傳弘禪法,他就和法喜等廿七人一同東下,到達陳都講禪。過了兩年,受請主瓦官寺開講法華經題,樹立新的宗義,判釋經教,奠定了一宗教觀的基礎。

  智顗住瓦官寺前後八年,除講上述經題而外,還講《大智度論》和《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寫出《六妙法門》等。陳•太建七年(西元 575 年)離開金陵,初入天台山,於北面山峰,創立伽藍,栽植松栗,引入流泉。又往寺北的華頂峰,行頭陀行,晝夜禪觀。

  陳•至德三年(西元 585 年)三月,智顗再到金陵,住靈曜寺。陳少主請於太極殿講大智度論題,又講仁王般若經題,慧曠、慧辯等名僧都奉命參加討論。後移居光宅寺,講《法華經》。弟子灌頂隨聽隨記,錄成《法華文句》。此後智顗所講經義,多由灌頂筆錄成書。陳亡,智顗上廬山留居。
•摘錄自•《天台九祖傳》、《佛光大辭典》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 ,斯有何樂?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甚勿放逸。                                          趕緊憶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7/3/15 上午 06:21:38
gs012300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決定要去極樂世界
等級:業餘俠客
文章:309
積分:2635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15年1月8日
4
 用支付寶給gs012300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天台宗五祖∼章安大師

  隋代僧(西元 561∼632 年)。臨海章安(浙江臨海)人。俗姓吳。字法雲。名灌頂。世稱章安大師、章安尊者。

  父夭早亡。母親鞠養。始生三月(陳文帝天嘉二年生)。能隨母稱三寶名。有僧(攝靜寺慧拯法師)過門。聞而歎曰。此子非凡。即以非凡為字。七歲從慧拯出家。日記萬言。年二十受具足戒。天縱慧解。一聞不忘。慧拯入滅後,於南朝陳後主至德元年(西元 583 年)至天台山修禪寺謁智顗。承習天台教觀。稟受觀法。研繹既久。頓蒙印可。因為侍者。隨所住處。所說法門。悉能領解。禎明元年。隨智者止金陵光宅寺聽講法華。隋開皇十三年(隋文帝)夏。受法華玄義於江陵玉泉寺(時年卅三)。十四年夏。受圓頓止觀。至於餘處講說。聽受之次。悉與結集。大小部帙。百有餘卷。傳諸未聞。皆師之功也。隋開皇十七年(西元 597 年)。智顗示寂。師奉遺物。獻貢晉王廣。王遣官送返。並為智者設千僧齋。始用工造國清寺。仁壽元年。晉王為皇太子。師與智璪。奉表至長安稱賀。并謝造寺。右庶子張迪。宣令問智者亡後靈異。對以五事。皇太子悲喜交至。遣散騎常侍張乾震。入山設千僧齋。二年四月。遣揚州參軍張諧。入山宣令慧日道場之道莊、法論二師。於東宮講淨名經。全用智者疏文判釋。可令寺眾諳委法華玄義者。齎疏入京。眾推大師隨使應令。八月。遣使送師還山。煬帝大業十年(時年四十五)著涅槃玄義二卷、疏二十卷。

  隋末兵興。寇盜群起。師有文云:推度聖文凡歷五載。何年不見兵火。何月不見干戈。菜食水齋。冰床雪被。其勞苦有若此云云。

  晚年住會稽稱心精舍。講說法華。郡中有嘉祥吉藏。先曾疏解法華。聞章安之道。廢講散眾。投足請業。深悔前作之妄。

  貞觀六年八月七日示寂於國清寺。世壽七十二。僧臘五十二。初示疾。室有異香。臨終命弟子曰。彌勒經說。世尊入滅。多爇名香。其煙如雲。汝今可多焚香。吾將去矣。因委曲遺誡。辭理甚切。忽起合掌。如有所敬。發口三稱阿彌陀佛。低身就臥。累手當心。色貌歡愉。奄然而逝。舉體柔軟。頂暖經日。追諡總持尊者。以其月九日窆于寺之南山。遠近奔號。諠震林谷。

  嘗有同學智晞。顗之親度。清亮有名。先以貞觀元年卒。臨終云。吾生兜率矣。見先師智者。寶坐行列皆悉有人。惟一座獨空。云。卻後六年灌頂法師昇此說法。焚香驗旨。即慈尊降迎。計歲論期。審晞不謬矣。

  居國清寺時。有老父染疾。百藥不瘳。其子奔馳入山。祈救於師。師即焚香轉法華經。病者聞香入鼻。其疾遂愈。又。樂安嶺南曰安洲。溪流湍急。歲常溺人。師誓之曰。若此溪坦平。當於此講經。旬浹之間。白沙遍涌。平如玉鏡。乃講光明、法華。以答靈惠。又。嘗於攝靜寺講涅槃經。群盜突至。見寺門旌旗耀日。神兵執仗皆長丈餘。賊眾大驚。奔走潰散。俗因稱為山兵寺。每誦經宴坐。常有天華飄墜其側。嘗於佛隴。講暇攜引學徒。累石為塔。別須二片用搆塔門。弟子光英。先以車運一石。咸疑厚大。更欲旁心復勞人力。師舉杖聊撝。前所運石。颯然驚裂。遂折為兩段。厚薄等均。用施塔戶。宛如舊契。若斯靈應。其相寔多。

  師智解辯才絕倫。能領持智顗之遺教。如法華玄義、法華文句、摩訶止觀等。集記大小部帙百餘卷。以傳後世。今日智者大師之教文不墜。全仗師之力。後世尊為東土天台宗第五祖。著有大般涅槃經玄義二卷及經疏卅三卷、觀心論疏五卷、天台八教大意一卷、隋天台智者大師別傳一卷、國清百錄四卷。以上現今尚存。另有仁王經私記三卷、仁王疏四卷等已散佚。
•摘錄自•《天台九祖傳》、《佛光大辭典》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 ,斯有何樂?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甚勿放逸。                                          趕緊憶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7/3/15 上午 06:21:55
gs012300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決定要去極樂世界
等級:業餘俠客
文章:309
積分:2635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15年1月8日
5
 用支付寶給gs012300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天台宗六祖∼智威大師

  (西元?∼680 年)唐代僧。處州(浙江)縉雲人,俗姓蔣。為天台宗第六祖。家世業儒。穎脫塵蒙。心遊物表。十八歲時,任本郡之堂長,以娶婦還家,歸途中逢一梵僧,詰問其違背昔日所立重誓。蓋師前身名徐陵,曾聞智者大師講經,誓願來世童幼出家,大布弘化。依此誓願,師遂往天台山國清寺,投章安灌頂受具足戒,諮受止觀心要,定慧俱發,證得法華三昧。高宗上元元年(西元 674 年),離國清寺,覓勝地宣講教法,先至蒼嶺普通山,以其地隘狹,難容廣眾,遂入軒轅鍊丹山,開拓荊棘,聚石為徒,晝講夜禪,手寫藏典,乃稱其地為法華。。其後學者眾多,習禪者三百人,聽講者百餘人,常分九處安居。

  師身長七尺,登座每有紫雲覆頂,恰如雲蓋,時人敬稱為「法華尊者」。又至其居處之上阪往返八十里路,然齋粥禪會不曾少違,人謂其得神足通。貞觀二十年(西元 646 年)補朝散大夫,並賜大師號。富於詞藻,撰製桃岩寺碑與頭陀寺碑。永隆三年十一月示寂,世壽不詳。吳越王追諡「玄達尊者」。嗣法弟子為慧威,與師並稱「二威」;智威稱大威,慧威為小威。此外,敦煌出土之六門陀羅尼經論廣釋一卷,署「尊者智威造」,未詳是否即師所著。
•摘錄自•《天台九祖傳》、《佛光大辭典》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 ,斯有何樂?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甚勿放逸。                                          趕緊憶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7/3/15 上午 06:22:09
gs012300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決定要去極樂世界
等級:業餘俠客
文章:309
積分:2635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15年1月8日
6
 用支付寶給gs012300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天台宗六祖∼慧威大師

  (634∼713) 唐代僧,天台宗第六祖,又稱惠威。婺州東陽(浙江)人,俗姓劉。幼年出家,受具足戒。後禮謁縉雲之法華智威研習天台之學,刻志禪法,晝夜勤修,頓悟三觀法門,時人見其深得威師之法,遂以「小威」稱之。初居京師天宮寺時,世人稱為「天宮尊者」。後歸止東陽,深居山谷,罕問人事。

  自智威滅後(680),登門求道之士仍不絕於途。高宗永徽元年(650),嘗與智威同受詔為朝散大夫四大師。於開元元年(713)示寂,世壽八十。左溪尊者玄朗為其嗣法弟子。後吳越王敕賜「全真尊者」之諡號。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 ,斯有何樂?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甚勿放逸。                                          趕緊憶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7/3/15 上午 06:22:22
gs012300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決定要去極樂世界
等級:業餘俠客
文章:309
積分:2635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15年1月8日
7
 用支付寶給gs012300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天台宗七祖∼左溪玄朗大師

  (西元 673∼754 年)唐代僧。婺州烏傷縣(浙江義烏)人,一說東陽(位於浙江)人。俗姓傅,相傳為傅翕(傅大士)之六代孫。字慧明,號左溪,後世稱「左溪玄朗」。九歲出家。武后如意元年(西元 692 年,中宗嗣聖九年),廿歲,蒙敕住東陽清泰寺。因就光州岸律師受具足戒,從學律儀經論,常恨古人章疏之判斷有不允當者;乃博覽群籍,精研涅槃經,曾至會稽妙喜寺與印宗禪師研學禪要;聞天台宗之教法,可除滯礙而趣一實理,乃詣東陽天宮寺,從慧威研學法華經等。復依恭禪師修習止觀。又涉獵儒書,兼好道宗,而自以止觀為入道安心之要。其後,因愛好山林,厭棄婺州浦陽縣左溪巖,常隨僅十八僧物,復行十二頭陀,麻衣蔬食,獨坐一龕,達卅餘年修行止觀。開元十六年(西元 728 年),應婺州刺史王正容之請,暫居城下,尋以疾辭還山。平日誨人不倦,頗勤講學,教育學人。天台教法,由斯轉盛。門下有中興天台宗之湛然(繼其法統,再興天台),與新羅人法融、理應、純英等,名僧輩出。一日,顧門人曰:「吾六即道圓【註】,萬行無得,戒為心本,汝等師之。」天寶十三年示寂,世壽八十二。吳 越王諡號「明覺尊者」後世尊其為天台宗第七祖。世稱左溪尊者。撰有法華科文二卷。

【註】「六即」者,天台宗將圓教菩薩之行位立此六即;一、理即,二、名字即,三、觀行即,四、相似即,五、分證即,六、究竟即。此六位雖有六種之別,而其體性不二,彼此互即。「即」者,是之義。雖由智(悟)情(迷)之淺深,有六種之別,然其體性不二「即」是。以「六」表示位次之高下有序,則可令修行之人知菩薩行位淺深不生上慢心,免得「未證謂證」、「未得謂得」;以「即」表示理體之初後皆悉相同,則可令修行之人不生退屈心。
•摘錄自•《天台九祖傳》、《佛光大辭典》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 ,斯有何樂?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甚勿放逸。                                          趕緊憶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7/3/15 上午 06:22:46
gs012300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決定要去極樂世界
等級:業餘俠客
文章:309
積分:2635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15年1月8日
8
 用支付寶給gs012300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天台宗九祖∼荊溪湛然大師

  (西元 711∼782 年)唐代僧。天台宗第九祖。常州荊溪(江蘇宜興)人,俗姓戚。家世業儒,而獨好佛法。玄宗開元十五年(西元 727 年),十七歲遊浙東,尋師訪道。至十八年(西元 730 年),於東陽遇金華方巖,示以天台教門並授以《摩訶止觀》等書,受天台止觀。二十歲入左溪玄朗之門,研習天台宗教義,盡得其學。到天寶七年(西元 748 年)卅八歲於宜興君山鄉淨樂寺出家,又至越州跟從曇一法師學律,廣究律部。後於吳郡開元寺講《摩訶止觀》。玄朗示寂(天寶十三年,西元 754 年)後,師繼其席,在東南各地盛弘天台的教法。當時禪、華嚴、法相諸宗,名僧輩出,各闡宗風,湛然概然以己任,常對弟子說︰「今之人或蕩於空,或膠於有,自病病他,道用不振,將欲取正,捨予誰歸?」從而祖述所傳,撰天台三大部的註釋及其他,凡數十萬言,顯揚宗義,對抗他家,於是台學復興。師提出無情有性之說,主張木石等無情之物亦有佛性,發展天台教義。歷住蘭陵(今江蘇武進縣)、清涼諸剎,所至之處,四眾景從,德譽廣被。天寶、大曆年間,玄宗、肅宗、代宗優詔連徵,皆稱疾不就。晚年居於天台國清寺,以身誨人,耆年不倦;當大兵大饑之際,學徒來集的更多。德宗建中三年(西元782年)二月,示寂於佛隴道場,世壽七十二,法臘四十三。弟子梁肅為撰碑銘。

  師為天台宗中興之祖,世稱荊溪尊者、妙樂大師,又稱記主法師。北宋開寶年中,吳越王錢氏追諡「圓通尊者」之號。弟子有道邃、普門、元皓、行滿、智度、法顒等卅九人。道邃、行滿後來傳教觀於日僧最澄,最澄盡寫此宗的教籍以歸,開立日本的天台宗。賢首宗的清涼澄觀大師,早年亦嘗從湛然受學《止觀》及《法華》、《維摩》等疏。又有翰林學士梁肅,也曾從湛然學教觀,深得心要,嘗以《摩訶止觀》文義弘博,刪定為六卷,又述《止觀統例》一卷等。其說出入儒釋,和宋代理學極有關係。此外,從湛然受學的人士,有李華等數十人。

  湛然大師所努力的工作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對天台的基本理論三大部都作了註解,並加以發揮,特別是使圓融三諦之說更深刻化了。一般講「空」偏重於遮,講「假」偏重於照,「中」則遮照俱有;湛然大師認為,三諦不但相即,而且有雙遮雙照的統一意義。「空」、「假」兩者都有否定(遮)與肯定(照)兩方面意義,既非單純的一種,也不是三者簡單的聯合,而是雙方都具有遮照,這就叫雙遮雙照。

  另一方面,為了對比賢首宗與慈恩宗的緣起說,對於本宗原有的理論加以補充,採取了《起信論》中如來藏緣起的思想。因此,他對於「性具」方面就用了《起信論》的「真如隨緣」來解釋「一念三千」之說,以為「諸法真如隨緣而現,當體即是實相」。

  此外,湛然大師直接批判了慈恩、賢首、禪宗各家的理論。慈恩宗窺基曾作《法華玄贊》,其中有很多不同意天台宗的地方,師批判慈恩的重點就放在這部書上,寫了《法華五百問論》,提出了五百處錯誤加以質難。對於賢首,他寫了《金剛錍》。金剛錍是印度醫師醫治眼翳的工具,他藉以諷刺賢首宗人也需要用金剛錍刮治眼中之無明。在這部書中他特別提出無情之物也有佛性的主張,與賢首只承認有情有佛性的說法相對立。對於禪宗,在《止觀義例》中批判他們的禪法是「暗證」,證而無教作根據。由於湛然的這番努力,抬高了天台宗的地位,使天台宗一時有了中興之勢,他的理論為宋代天台宗的更加盛行打下了基礎。但是,由於吸收了《起信論》的思想,有許多含混不清之處也為宋代天台宗內部的分歧播下了種子。

  生平撰述宏富,主要著作有法華經玄義釋籤十卷、法華文句記十卷、摩訶止觀輔行傳弘決十卷、止觀搜要記十卷、止觀大意一卷、金剛錍論一卷、法華三昧補助儀一卷、始終心要一卷、十不二門一卷等,均行於世。

【註】天台九祖,指從初祖龍樹菩薩、二祖北齊慧文、三祖南嶽慧思、四祖天台智顗、五祖章安灌頂、六祖法華智威、七祖天宮慧威、八祖左溪玄朗至九祖荊溪湛然。然亦有稱北齊慧文為天台初祖者,蓋以龍樹為印度人,故未予計入;若如是計者,荊溪湛然大師應是第八祖。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 ,斯有何樂?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甚勿放逸。                                          趕緊憶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7/3/15 上午 06:23:01
gs012300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決定要去極樂世界
等級:業餘俠客
文章:309
積分:2635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15年1月8日
9
 用支付寶給gs012300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天台宗十五祖∼義寂法師

  義寂法師(西元 919∼987 年),宋代天台宗僧。浙江永嘉人,俗姓胡。字常照。世稱淨光大師、螺溪義寂、螺溪尊者。母初懷妊不喜葷血,及產,有物蒙其首,若紫帽然。法師年幼時,自白二親求出家。十二歲出家於溫州開元寺,依師誦法華,期月而徹。十九歲受具足戒。詣會稽學律,深達持犯。後入天台山,從清竦研學止觀。嘗寓四明育王寺,夢登國清寺。上方有寶幢座,題曰文殊臺,欄楯外隔欲入不可。俄見觀音從堂而出,手卻行馬(即叉欄也,亦名拒馬)低回相接,忽覺自身與觀音體合為一。自是之後樂說無盡。清竦寂後,乃興建螺溪道場居之,以為講說之所,眾爭歸趨辯難,不捨寒暑。又以唐末以來,戰亂頻仍,天台典籍蕩然無存,後學之士莫由窺見密意奧旨。師每痛念力網羅之,先於金華古藏僅得淨名一疏。吳越忠懿王錢俶,因覽永嘉集;有「同除四住此處為齊。若伏無明三藏即劣」之語。以問韶國師,韶云:此是教義,可問天台寂師。王即召師以問前義。師曰:此出智者妙玄。自唐末喪亂教籍散毀,故此諸文多在海外。於是吳越王遣使十人,往日本、高麗國求取教典。既回。王為建寺螺溪。扁曰定慧。賜號淨光法師。天台宗由是獲得中興之機。於雍熙四年十月入寂,世壽六十九。撰有『止觀義例』、『法華十鈔』等。門下有義通、諦觀、澄育、宗昱等名師輩出。

  有明法師年方弱冠,聽經於會下。常自疑云:飲光持釋迦丈六之衣,披彌勒百尺之身,正應其量。為衣解長耶?身解短耶?時韶國師居雲居,聚眾五百。明往問之。國師曰:座主卻是汝會。明慍色拂袖而退。國師曰:我若答,汝不是,當有因果。明師回螺溪,口即吐血。義寂法師聞驚曰:此新戒,觸忤菩薩人來。明師舉前話。師云:汝不會國師意,速去懺悔!明具威儀詣前,悲泣作禮首過。國師為頌出前話云:佛佛道齊、宛爾高低。釋迦彌勒、如印印泥。明師自此疾瘳。歸謝義寂法師曰:非師指教,幾喪此生。

  太平興國五年,法師自山中出居「州治寺」東樓,夢剎柱陷入於地,即徙居西偏。其夜春雨驟作,山頹樓傾。大眾咸謂師有天眼。雍熙元年,永安縣請法師於光明寺為眾授戒。忽佛殿大像墮壞,腹中出發願文,乃唐咸通六年沙門希皎為七鄉人施戒勸造此像,願捨報為男子,童真出家傳法利生。時會觀者謂是師前身也。雍熙四年寢疾,囑門人不許哭泣祭奠,言已即瞑目。門人累小塔,窆於方丈。世壽六十九,法臘五十,傳法弟子百餘人,外國弟子十人。天台官民先曾傳戒者,共迎師真相於開元寺,縞素致祭哀動一城,天為慘色。後徒屬謀遷塔,見貌若生人,髮長餘寸,遂遷葬國清東南隅。師講「三大部」各二十遍,維摩、光明、梵網、金剛錍、法界觀、永嘉集各數遍,述「義例」、「不二門」等科節數卷。
•摘錄自•《佛祖統記》及《佛光大辭典》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 ,斯有何樂?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甚勿放逸。                                          趕緊憶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7/3/15 上午 06:23:18
gs012300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決定要去極樂世界
等級:業餘俠客
文章:309
積分:2635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15年1月8日
10
 用支付寶給gs012300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天台宗十七祖∼四明知禮大師

  北宋天台宗僧(西元 960∼1028 年)。四明(浙江鄞縣)人,俗姓金。字約言。七歲喪母,遂發願出家,依汴京太平興國寺洪選法師出家。十五歲受具足戒,專究律典。廿歲,從寶雲義通法師學天台教典,甫經一月,便能自講心經。未久,名撼四方,淨侶雲集。宋太宗淳化二年(西元991年),出主乾符寺。至道元年(西元995年),進住四明山保恩院;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西元1009年),保恩院重建完成,三年受敕額「延慶寺」,師於此專事懺講四十餘年,學徒遍於東南,使天台宗蔚然中興。大中祥符六年(西元 1013 年),創設念佛施戒會,結合僧俗男女一萬人,同修念佛、發菩提心,求生淨土。

  師與遵式法師並為「山家派」之中心人物,而與「山外派」系統,即晤恩法師及其門下之洪敏、源清、智圓、慶昭等對立達四十年。山外派晤恩曾著「金光明玄義發揮記」,主張金光明玄義廣本雖題為智顗著,實非真作;並主張真心觀,以所觀之境為真心,即真如。師乃著「扶宗釋難」,以駁斥晤恩所謂金光明玄義廣本非真作之說;並主張妄心觀,以所觀之境為妄心,即六識。二派間之往復論難即所謂「山家、山外」之論爭。其時山家派之議論大多出自知禮,其來往論議之文章收於「十義書」、「觀心二百問」等書中。「十不二門指要鈔」為其代表作,其他另有關於智顗「觀音玄義」、「金光明經玄義」等注疏之作。尤以「觀經疏妙宗鈔」等具獨特之見解,既批判山外派諸說,復宣揚天台之教義。

  天台宗有山家、山外之分,即起於知禮時代。知禮一派自認為是天台一宗的正統,以「山家」自稱;而把和他們見解不同的晤恩、洪敏、源清、天昭、智圓一派貶稱為「山外」。知禮極力發揮智顗、湛然的宗義,其要點是「別理隨緣」說,他在《十不二門指要鈔》卷下成立此義。認為真如緣起的涵義,別、圓二教所說不同。別教所說的真如,超然在差別的事相之外,就是和事相隔別的理體,所以稱為「別理」,或稱為「但理」、「一理」。圓教則認為真如理中本來就具有差別的事相,事理相即相融。其隨緣而作一切諸法,乃是舉體隨緣、舉體不變;即不變而隨緣、隨緣而不變;所以稱為「理具隨緣」。如《指要鈔》說︰「他宗明一理隨緣作差別法,差別是無明之相,淳一是真如之相,隨緣時則有差別,不隨緣時則無差別;故知一性與無明合方有差別,正是合義,非體不二,以除無明無差別故。(中略)應知不談理具,單說真如隨緣,仍是離義。(中略)故知他宗極圓。祇云性起,不云性具,深可思量。」

  由於山外派主張真心觀,又倡靈知心性之說,皆在教理上出入於賢首家言。知禮起而著《指要鈔》指出「別理隨緣」之義;其用意在捍衛天台一家宗義,而貶低賢首家性起義的價值。以為他們不說性具三千,單說真如隨緣變造諸法,和天台家相望,只是別教隔歷之談,未臻圓極。然而山外諸師反對此說,說真如不變隨緣正是今家圓教之理,別教豈有隨緣?

  師生平致力於著述講懺,咸平二年(西元 999 年)以後,講「法華玄義」七遍、「法華文句」八遍、「摩訶止觀」八遍、「大涅槃經疏」一遍、「淨名經疏」二遍、「金光明經玄疏」十遍、「觀音別行玄疏」七遍、「觀無量壽佛經疏」七遍,及「金剛錍」等,其數繁多。又修「法華懺」,一期卅晝夜,計五次;修十日一期之「金光明懺法」廿遍、一七日一期之「彌陀懺法」五十遍、七七(四十九)日之「請觀音懺」八遍、三七(二十一)日之「大悲懺法」十遍,又結十僧長期修法華懺,達三年;請十僧修大悲懺三年;燃三指供佛;造佛像、寺院等,不計其數;又每歲啟建念佛施戒會。

  師之著述頗多,除前述者外,尚有金光明經文句記、解謗書、大悲懺儀、修懺要旨、光明懺儀、觀無量壽佛經融心解、觀音別行玄義記、觀音別行疏記、釋請觀音疏中消伏三用、問目二十七條答釋、二十問、別理隨緣二十問、義例境觀等。

  師門徒甚眾,其中較著名者,有尚賢、本如、梵臻等卅餘人。師之門下分三流,歷數代猶盛行不衰。宋真宗感念其德,賜號「法智大師」。後被尊為天台宗第十七祖,又以長住四明延慶寺,故世稱「四明尊者」、四明大法師。宋仁宗天聖六年,稱念阿彌陀佛數百聲而示寂,世壽六十九。
•摘錄自•《佛光大辭典》、《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 ,斯有何樂?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甚勿放逸。                                          趕緊憶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7/3/15 上午 06:23:34
gs012300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決定要去極樂世界
等級:業餘俠客
文章:309
積分:2635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15年1月8日
11
 用支付寶給gs012300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天台宗三十祖∼幽溪傳燈大師

  明代中興天台宗之僧人。明世宗嘉靖卅三年生(西元 1554 年),浙江衢州府西安縣人,俗姓葉,字無盡,號有門。少年投禮進賢映庵禪師剃染,後隨百松真覺法師聽講《法華》,學天台教觀。明神宗萬曆十年(西元1582年),問百松楞嚴大定之旨,見百松瞪目周視,忽而契入,百松大師授以金雲紫袈裟。十五年,卜居天台山幽溪高明寺,立天台祖庭,教授學徒,兼研習禪及淨土,世稱幽溪大師。師常開講席,嘗於新昌石山寺大佛前任「豎義」一職時,講學之際,闔眾齊聞天樂之鏗鏘,講畢乃寂。又屢修法華、大慈、光明、彌陀、楞嚴等諸懺,每歲修行四種三昧,身先率眾,精進勇猛。預知時至,手書「妙法蓮華經」五字,高唱經題二回,泊然而寂,世壽七十五。

  其所撰「淨土生無生論」,融會天台宗三觀之旨,闡揚淨土法門。神宗萬曆廿五年,撰「楞嚴經玄義」四卷,續出「天台山方外志」卅卷、「楞嚴經圓通疏」十卷、「性善惡論」六卷、「阿彌陀經略解圓中鈔」二卷、「維摩經無我疏」十二卷、「天台傳佛心印記註」二卷及「淨土法語」、「觀經圖頌」等。註「楞嚴」、「維摩」等經,著述態度甚為嚴肅,每下筆必披戒衲。前後應講席七十餘期。

  大師宣揚天台思想的主要著作有「天台傳佛心印記註」、「天台山方外志」、「性善惡論」等。其中《性善惡論》一種,著重闡發了宋以來天台宗所謂「性惡法門」的思想。其中心思想為︰「蓋台宗之言性也,則善惡具,言修也,而後善惡分。乃本具佛界為性善,本具九界(指菩薩、聲聞、緣覺及六道︰天、人、修羅、地獄、畜生、餓鬼)為性惡;修成佛果為修善,修成九界為修惡。」同時,他反覆強調天台宗性具善惡論與儒家性善、性惡之論的不同。

  大師同時兼研淨土、禪宗。「阿彌陀經略解圓中鈔」則以天台圓教中道第一義諦來闡釋淨土教理,其自序中云:「意以極樂依正為妙有,一心持名為真空。微真空而莫能證於極樂之妙有;微妙有而莫能顯於此心之真空。所謂不思議假非偏假,真空不空非但空;合是二者而行之,則圓中圓滿非但中之道成。是故命為鈔焉。」又《淨土法語》一篇,均受到明代淨土學者的高度稱讚。
•摘錄自•《佛光大辭典》、《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及《天台教學史》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 ,斯有何樂?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甚勿放逸。                                          趕緊憶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7/3/15 上午 06:23:48
gs012300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決定要去極樂世界
等級:業餘俠客
文章:309
積分:2635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15年1月8日
12
 用支付寶給gs012300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天台宗四十三世∼諦閑大師

  (西元 1858∼1932 年)清末民初天台宗名僧。浙江省黃巖人,俗姓朱。名古虛,號卓三。幼見沙門即喜。九歲時父親病歿,乃從母舅習醫;一日問舅曰:「藥能醫命乎?」舅答:「藥只治病,安能醫命!」是以轉尋醫命之學,飄然有出塵之想。十八歲結婚,經營藥店,屢為貧者施藥。二十歲,妻亡子喪、慈母見背,遂遁入白雲山,依成道法師出家。二十四歲,於天台山國清寺受具足戒。先後親炙敏曦、曉柔、大海等諸師研習法華、楞嚴等經。二十六歲至平湖福臻寺,從敏曦學《天台教觀》,被歎為法門龍象。復往慈溪聖果庵閉關閱藏。二十八歲陞大座於古杭六通寺演至『方便品』「開佛知見」時,忽然深入禪定,遂獲辯才無礙,答難析疑,如瓶瀉千里,卷舒自在,莫之能禦。

  二十九歲,光緒十二年(西元 1886 年),承受定融大師授記付法,傳持天台教觀第四十三世。先後掩關三次,專修禪觀。四十六歲首任永嘉頭陀寺住持,歷任紹興戒珠寺、上海龍華寺、寧波觀宗寺、天台山萬年寺等住持;其間應各地僧俗之請,講經四十餘年。

  五十三歲,宣統二年(西元 1910 年),於南京設立佛教師範學校,並任校長;民國初年,至北京向知識份子傳教,並抗拒廟產興學運動,盡力保護寺院,並致力於教導青年僧眾。民國八年(西元 1919 年),於觀宗寺開創觀宗學舍、觀宗研究社,並講經弘法。後又主講於觀宗學舍,羅致學僧,授以台宗大小諸部,於是人才蔚起,其僧俗弟子有寶靜、常惺、仁山、顯蔭、倓虛、戒塵、持松、妙真、蔣維喬、黃少希等,對於天台義學之弘揚,貢獻殊大。晚年,於哈爾濱極樂寺傳戒,盛況空前。

  民國廿一年七月入寂於觀宗寺,世壽七十五,僧臘五十五。該年五月十九日將觀宗寺全權付託寶靜法師掌理;至七月初二午前,忽然向西合掌念佛,至午後一時三刻安祥圓寂。後建塔於慈谿五磊山。門下弟子極盛,有民國中興天台教觀祖師之美譽。著有《大佛頂首楞嚴經指昧疏》、《圓覺經講義》、《金剛經新疏》、《始終心要解》、《教觀綱宗講義》、《觀經疏鈔演義》《大乘止觀述記》等書,後人合輯為《諦閑大師遺集》刊行。
•摘錄自•《佛光大辭典》、《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及《天台教學史》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 ,斯有何樂?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甚勿放逸。                                          趕緊憶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7/3/15 上午 06:24:03

 12   12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4688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