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更多此類問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綜合類】討論區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 【轉貼】百年前躺著吸鴉片 ,百年後躺著玩手機~附圖

您是本帖的第 3013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轉貼】百年前躺著吸鴉片 ,百年後躺著玩手機~附圖
lin555
美女呀,離線,留言給我吧!
等級:小飛俠
文章:1259
積分:1361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9月20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lin555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百年前躺著吸鴉片 ,百年後躺著玩手機~附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就像一個百寶箱,功能強大、樂趣多多。漸漸地,人們發現這令人著迷的東西不僅僅佔用了我們的時間,甚至佔據了我們的心靈。許多人把哪怕半分鐘的時間都習慣性地用其來填補。有識之士為此提出警告:百年前躺著吸鴉片,百年後躺著玩手機,姿態有著驚人的相似。這話看似嚴重,但如果你在現實生活中沒時間親子、沒時間盡孝、沒時間和配偶暢談,卻花大把時間捧著手機沉思、傻笑,那確實要對你的生活狀態做些調適了。

下面這些情況你有嗎?醒來第一件事是摸手機;手機不在身邊就心煩意亂;手機沒電了就會緊張;走路的時候、做飯的時候、吃飯的時候也玩手機;玩手機被家人、朋友吼過;上床以後還玩手機。有麼?都有?完了,你得病了!一種心理疾病。也許不用心理學家命名,你自己都會知道,這毛病叫做手機依賴症。

有一種癮叫軟癮

其實手機依賴已經不是什麼新鮮詞了,它也可以稱為一種癮。確切地說,它是一種軟癮(soft addiction):強迫性的習慣、行為或回覆性的情緒。滿足表面的情緒釋放,忽視、阻塞內心的真正需要,太過正常,看似無關痛癢,實具誘惑,不斷沉迷其中。

軟癮這個詞,最先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Judith Wright提出,他說:「這些習慣好像沒什麼危害,一旦我們過度沉溺其中,在獲取短暫的快樂之後,它更多的是在搾取我們的時間、精力,麻痺真實的情感,使我們遠離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軟癮不僅僅涉及手機依賴,它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任何行為,每個種族、每個年齡段的人都難逃其羈絆。

不要以為軟癮不要命。一些學者已經發現,那些對於某種行為成癮的人的大腦多巴胺受體中,有和吸毒者差不多的變化。一些調查也發現,手機成癮的人有較高的焦慮水平,睡眠也不是那麼好,還有一些人甚至會出現心慌、發抖、感覺無依無靠的症狀。

智能手機剝奪了海馬體鍛鍊的機會

現如今,智能手機已經成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物品,而且也正在迅速成為人類大腦的延伸。

海馬體是我們大腦中形狀似「海馬」的結構區域,司職記憶和空間定位。一項研究證明,總是依靠全球定位系統(GPS)到達目的地會降低海馬體的功能。習慣依靠個人智能認路的人和使用GPS的人相比,依靠個人智能的人海馬體活動量大、體積也大。更重要的是,在進行記憶測試時,非GPS用戶的實際表現勝出一籌。所以,只在必要的時候使用GPS,你的海馬體是會感謝你的。

想一下,你記得你呼叫最頻繁的人的電話號碼嗎?以前,我們一直依靠我們的神經元來記住這些關鍵的信息。現在,大多數人甚至不用花時間寫新號碼。和新朋友的互通電話中,信息就會自動存儲在聯繫人列表中。它的好處是省事高效,但我們的記憶卻因此失去了一個重要的練習。而記憶是越用越活的,特別是在編碼的關鍵階段。

成為使用手機的人還是成為手機的奴隸?

智能手機以及網絡的依賴是一個世界性的話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而心理學者們對Facebook如何影響人的情緒狀態的研究,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結論。

研究結論1:Facebook也能帶來負能量。

1998年,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研究者羅伯特•克勞特發現,人們上網頻率越高,就越感到孤單沮喪,幸福感和與周圍人的聯繫就越低。

另一個研究團隊提出,使用Facebook會增強嫉妒心:花越多時間瀏覽,嫉妒感就越強。這是由 「社會對比效應」造成的結果。因為平時人們的交往對象多和自己大致相似,而在瀏覽Facebook時,比較的對象是思維方式類似的同齡人,所以瞭解他們的成就會對自己造成更大的打擊。

心理學家貝絲•安德森認為,Facebook會讓人很快上癮,也同樣會產生令人煩躁的負能量,讓人討厭社交網絡,有些討厭的因由和當初讓人註冊Facebook的原因一樣。在不斷的比對過程中,很可能那些一開始很吸引人的東西,到最後反而讓人避之唯恐不及。

研究結論2:Facebook的積極意義。

社交網絡是我們和他人分享的一種方式。成功分享後,心理和生理上的滿足感常常會起到自我激勵作用。社交媒體的普及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閱讀和看東西的方式:我們在消費信息的時候會考慮用什麼方式、和什麼人分享這些信息。甚至在分享信息之前,光想到成功分享就能激活我們的獎賞處理中樞,很多人覺得,在 Facebook上能夠提高社會信任度、增進社交往來。虛擬的社交聯繫甚至可以緩衝壓力和痛苦。「強制想像」就是真實事物的精神體現,心理學家將其稱為「社交零食」。

從上面的研究成果,你發現什麼了嗎?是的,結論就是——智能手機不會使我們的頭腦變笨,而不變笨的前提取決於手機主人如何使用這部聰明的機器。換句話說就是,你是想成為使用手機的人還是想成為手機的奴隸。

無聊來自於注意力匱乏

許多手機依賴者在談到為何如此迷戀手機時,都會說:因為無聊嘛。坐公交車、地鐵,還有一些閒散的碎片時間,手機是打發無聊的最好工具。想一想,是什麼讓我們覺得無聊因而不開心?需要借助外物來填補?答案是注意力。回想一下,我們在集中注意力的時候不會感到無聊,甚至會有一種發自心靈深處的愉悅。而不專注時無聊的感覺就出現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我們把注意力分散在越多的任務上,就越是難以對每件事保持專注,因而變得越來越心煩意亂。

智能手機可以做很多事,不同人在用智能手機做不同的事。如果我們用手機直接和他人互動(比如給彼此留言、發私信等),我們的社會聯繫感會有所提高,同時孤獨感也會下降。而如果你只是被動地消化內容,並不產生積極的思考,則會造成相反的效果。

心理學家蒂莫西•威爾遜說,他發現大學生如果沒了手機或電腦,只要呆在房間裡幾分鐘就開始「發瘋」。威爾遜說:「可能你會覺得我們可以用這時間精神自娛,可是我們做不到。我們已經忘了該怎麼做。」只要我們有閒,互聯網就是一個極誘人又可迅速填補空隙的解決辦法。我們無聊,刷一下手機,然後變得更無聊。所以,手機依賴之外更嚴重的問題是,我們在越來越多的時候忘記了該如何正確而有意義地集中注意力。

所以,問題不在於使用智能手機本身,而是,當智能手機默默取代你的大腦完全有能力執行的一種功能時,大腦的這種能力也就在慢慢地減弱了。這就像用電梯代替樓梯一樣,上樓的速度或許是快了,但你損失了爬樓梯時得到的肌肉鍛鍊,而智能手機就像智力電梯。

秘訣:始終做它的主人

當這些時尚、性感的小工具對我們的吸引力越來越大時,如何「使用它」,不讓你的智能手機把你變成傻瓜,就有一些秘訣了:

在存儲電話號碼之前,強迫自己記住它,儘可能憑記憶撥打你經常撥打的號碼。

儘量玩那些需要做出快速決策的電子遊戲,那不但不會使你變笨,還可以磨練你的認知能力。患失憶症、記不住新消息的人也可以從智能手機上獲得幫助。

去熟悉的地方時關閉GPS,讓你的空間記憶儘可能地保持活躍狀態。如果去一個新地方旅行,先研究地圖,把GPS當做輔助工具。認路是項技術活兒,你的大腦在這一過程中會得到不小的鍛鍊。

用智能手機瞭解時事,並增加互動性,而不是簡單地瀏覽。讓知識充實你的大腦,也會讓你在和他人聊天時更加健談。

如有可能,開車時關機。不管你在一般情況下多麼擅長同時執行多個任務,駕車時千萬不能分神。

智能手機有自己的位置,它可以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只要你把它用做大腦的補充,而不是取代你的大腦,始終做它的主人,手機依賴症自然會離你遠去。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3/10/31 上午 10:15:25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淨土門的通關密碼
等級:版主
文章:12332
積分:11952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2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同乘彌陀號,飛過業障山,越過生死海,同登極樂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7/10/17 上午 10:00:50

 2   2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4688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