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相關精彩主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綜合類】討論區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 【轉貼】佛教改革家∼百丈懷海禪師

您是本帖的第 2337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轉貼】佛教改革家∼百丈懷海禪師
小江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4687
積分:59083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27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小江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佛教改革家∼百丈懷海禪師

(720~814) 唐代禪宗高僧,我國禪宗叢林清規之制定者。福州長樂(福建)人,俗姓王(一說姓黃)。以師之後半生皆住於洪州百丈山(江西奉新),故世稱百丈禪師。自幼即喜遊訪寺院,年二十,從西山(廣東潮安)慧照出家,後從南嶽之法朝律師受具足戒,未久至安徽廬江浮槎寺研讀經藏。於大曆初年 (766) 頃,聞馬祖道一禪師在南康(位於江西)豎立南禪法幢,師遂前往投其座下,遂得道一之印可。與西堂智藏、南泉普願同入祖室,各有擅長,時稱馬祖門下三大士。後出主新吳(江西奉新)百丈山,自立禪院,制訂清規,率眾修持,實行僧團之農禪生活。嘗曰 (T48•P.1119b):「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元和九年 (814) 入寂,世壽九十五。敕諡「大智禪師」,塔號「大寶勝輪」。座下以黃檗希運、溈山靈祐居首。其後,宋、元諸帝又諡號「覺照禪師」、「弘宗妙行禪師」。師所訂清規,世稱『百丈清規』,天下叢林無不奉行,為禪宗史上劃時代之功績。宋儒仿效而創立書院,元明清三朝,更以書院為鄉學,充作養士之所,皆師之賜。

  懷海禪學的主要特點,是主張眾生心性本來圓滿成就,只要不被妄想所繫縛,就和諸佛無異。有一著名語句︰「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緣,即如如佛。」這顯示心性本自寂照與隨事即用顯體的禪宗心要,較馬祖道一所說更為具體。其修行法門,就是根據這個思想,他說︰「先歇諸緣,休息萬事,善與不善,世出世間,一切諸法並皆放卻,莫記、莫憶、莫緣、莫念。放捨身心,全令自在。心如木石,口無所辯,心無所行。心地若空,慧日自現,如雲開日出。」懷海的作略,如打、笑、喝、舉拂等,和道一相似。他每逢說法下堂,大眾已經出去,卻呼喚大眾,等到大眾回過頭來,他又問︰「是什麼﹖」他這種提醒學人反省的方法,諸方稱為「百丈下堂句」。關於師之公案,較著名者,除「野鴨子」公案外,另有獨坐大雄峰、併卻咽喉、百丈野狐、捲席、再參馬祖等數則。

  其最大之貢獻,在糅合大小乘律,制定禪門儀規,即「百丈清規」。為禪宗首創法制。禪宗僧眾以前多半住在律寺,後來參學的人日見其多,感到在律寺中對於說法和住持多有不便,道一才開闢荒山另建叢林,然而還沒有規章制度;懷海乃折衷大小乘的戒律,制定禪院清規。禪院的最大特點是不立佛殿,只設法堂,表示佛祖親自囑咐,以現前的人法為重。又規定以具道眼的禪僧為化主,稱為長老,住在方丈;參學的大眾,都住在僧堂;長老說法,兩序雁行立聽,賓主問答,激揚宗要。此外還有關於禪院事務的種種規定,此即所謂《百丈清規》。但該書在宋時就失傳了,別行宗賾所編《禪苑清規》。元代朝廷令百丈山德煇重編,至元元年 (1335) 頒行,書名《敕修百丈清規》,八卷,但已全非百丈原來的面目了。明永樂22年 (1424) 同山忠智重刊,即今所傳之本。

  祖堂集卷十四載師之風範,謂師平生苦節高行,凡日常作務必先於眾,主事者不忍,密收其作具而請息焉,師以「吾無德,焉可勞於人」而拒之,並遍求作具,既不獲而亦忘食,故叢林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佳話。師至晚年,猶勤勞不息。本人就是「作務執勞,必先於眾」;且在《禪門規式》裡規定實行「普請」(集眾作務)法,上下協力勞動。又常教大眾平等從事作務,亦以平等心攝受門徒,故天下俊秀齊集門下。傑出者有黃檗希運、溈山靈祐,百丈法正、西院大安、大慈寰中等,其中,黃檗門下出臨濟義玄,開臨濟宗。溈山門下出仰山慧寂,創溈仰宗。

  祖堂集亦載師有語錄行世。現存之百丈語錄有百丈懷海禪師語要二卷、百丈懷海禪師語錄一卷、百丈懷海禪師廣錄一卷,收在卍續藏。又天聖廣燈錄卷八、卷九,載有師之全部語錄。此等語錄與祖堂集卷十四、景德傳燈錄卷六百丈章,及宗鏡錄卷九十八之語合觀,當可得見百丈語錄之全貌。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3/8/6 上午 11:52:22
小江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4687
積分:59083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27日
2
 用支付寶給小江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8/12/27 上午 05:08:26

 2   2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3198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