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觀賞。
搜尋相關精彩主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綜合類】討論區討論版電子書(Life論壇) → 薩迦派概要_二、薩迦派的教義

您是本帖的第 3936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薩迦派概要_二、薩迦派的教義
版工2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版工2
等級:管理員
文章:236
積分:17406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1月30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版工2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薩迦派概要_二、薩迦派的教義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劉立千

二、薩迦派的教義

  第一、

  未談教義前首先大體談一談他們的教法內容。教法分顯密兩乘,薩迦派本來屬新譯密咒派【40】,是以密乘為主要修學的,由於薩迦先祖受噶當派【41】的影響,所以他們又重視顯教的學習。當然薩迦的先輩諸祖也都是博通顯密的。瞭解的顯密教法很多。為培育後人,讓其先學顯教瞭解佛學的各種基本道理,然後才能修學密法,所以規定先顯後密。修學顯教的內容大體歸為五大類:(1)俱捨論【42】,這是基礎課程;(2)龍樹【43】的中觀諸論,作為瞭解空宗的理論;(3)慈氏的諸論【44】,作為瞭解有宗的理論;(4)律論【45,是學人最重要行持;(5)量論【46】,作為對理論分析辨解的必修的課程。

  其次是密乘學習的內容。當然密乘有四續部【47】、灌頂傳敕,要門導引、實修事相等等,難以勝計。薩迦密乘教授總為不出寺圍十三金法,金法內容各說不一,依剎派說即為《三類空行法》、《三類大紅法》、《三類小紅法》、《無死金剛天女法》、《紅財神法》、《獅面母法》、《黑文殊法》加《獅子吼法》又名為十四金法。此外他們也有無上瑜伽諸本尊,如《密集》、《勝樂輪》、《大威德》、《時輪》、《金剛橛》等的灌頂、傳敕、導引等。其它如《帳明王》等護法空行類亦多至不勝枚舉。但本派特重的是依《喜金剛》為本尊修生圓二次第的《道果》法門,為主要修持。

  第二、

  薩迦派的基本教義大都包括在他們的實修法門《道果教授》內。《道果》就是依於何道,證何種果。《道果法門》又名《甚深親口語教寶》是印度大成就者毗瓦巴依《喜金剛續》造《道果金剛偈句》、《續經講解略義》和《道果教言》等著作而得名的。此法門由薩迦派所繼承,成為本派特殊不共之法。

  《道果》的內容有:四正量、三境界、三相續、四耳傳、五緣會、七要點和防護障礙等。本派的因、道、果的建立,就是用什麼樣的道,是要根據眾生根機的因來決定,因此所用之道和所得之果亦有不同。因、道、果三者是聯繫在一起的。眾生的根器【48】有上、中、下三等。下士只求人天福報【49】,故以修善去惡為道,所謂去非福,中士者求出解脫輪迴,故須依顯教修心法門【50】,斷二執證空性,斷輪迴根,所謂破我執,上根者求徹底斷無明煩惱,清淨二障【51】即生成佛,所謂必須破一切見,主要還是要修習密法即道果教授,才可以徹證離戲法性之實相,獲得徹底解脫而成佛。本法門既是適應三乘人【52】的修道法門,故必須顯密兼修,以顯教打基礎,密乘為究竟。若全依顯乘又要歷劫【53】修行,欲得即身成就,故必須要修密法。所以道果法門算是從一個凡夫可以直修成佛的無上法門。尤以道果的密法也是具有適應三機成就之法,上機即身成就,中機臨終解脫,下機中陰【54】解脫。由因、道、果來認識即身成佛的意義。因就是道,道就是果。因時之佛,由於不認識,被忽爾垢障【55】,此生在修道時淨治垢障,垢障清淨即能認識,故立名為果,因、道、果三位無可分別。這一點也看出薩迦之見,仍是承認眾生本有佛性的真性。他們承認因位果位無別,故果位無可修治,修法只是道位上的除垢。顯教除心垢,密教除身垢【56】,垢障淨後則圓滿三身而成佛。道果中所說談之見、修、行【57】三者,就是在見上要你悟到因和果本來無別,所謂修和行實際上都是道位上的除垢。因、道、果三位是一體的。

  其次,關於道果的內容,道先為了證明道果教授之正確,使行者能心生決定,不被余信之所牽挽,所以先提出「四正量」。

  第一、四正量就是:聖教量、傳記量、師訣量、覺受量。聖教量即如來實語之經教;傳記量即諸論師根據經教結合實際經驗之記載,成為論藏;師訣量即在修中要遵循上師密訣指點;覺受量即行者實修中的感受和證驗。修道能否有成四量之中以師訣量而為轉移。故擇師依師最為重要。

  第二、三境界。修法又分為兩大類:一為依顯教修行,提出「三境界」。

  顯教修持即修六波羅蜜【58】的共道。分為三種境界,即從凡夫修證成佛中經過三種不同的三個世界。(1)不淨境界,指眾生暫時處於業及煩惱輪迴諸趣的不淨世界,引導眾生出離這種境界,指出各種解脫方便依顯教修心法門有:四耽著【59】、厭離心【60】、出離心【61】、思人身難得【62】、思輪迴諸苦及畏業果因緣等,在行持上守持戒律,奉行眾善,然此亦僅為大小乘共通之修法。(2)瑜伽境界【63】,分為共同瑜伽和不同瑜伽。共同者即為顯教大乘之修慈悲心、菩提心【64】和修空性見,斷離輪迴苦根,空性大悲雙運,行持上守菩提心戒【65】。不共瑜伽即進入金剛密乘修深道法門【66】。由於修習各種三摩地【67】則會出現各種不同覺受境界,故須先對教授善為學習,瞭解其理,才於覺驗起時,能立斷疑慮而相續保任。(3)最極清淨境界即佛的世界,有不可思議之功德。可以設想我今修無上妙法,將來亦可同樣獲得如是功德,則心能生無量歡喜,總之在三境界中是先以波羅乘淨治相續【68】,才能成為金剛乘【69】之道器。故學密之前先以顯教奠定道基,這是本派修法之特點。

  第三、三相續。依密乘修持,提出三相續。所謂相續,指從輪迴到涅磐皆為一心相續之所攝。三相續:(1)因相續;(2)道相續;(3)果相續。肯定眾生有佛性,眾生的因地與佛的果地無有分別,因、道、果是三者無二無別。故金剛乘以三相續道作為引導。在因續中灌以能成熟道之灌頂,使成修法之器,在此有四大灌頂【70】,道續中授以生圓二次第【71】解脫道之方便;在果續中成熟三身現證佛的身智【72】種種功德。眾生既然是因佛,佛與眾生平等不二,故在因位應保任輪迴涅磐不二見。道位修習與四灌深道相聯繫之成熟道和解脫道的各種教授,淨治五蘊四大【73】種之煩惱,果位即現證五身【74】五智之功德。故道果法門之因、道、果:眾生是佛,是因;修離戲見和生圓二次第,是道;證三身五智,是果。

  第四、四耳傳【75】指從凡夫要修到佛位,全仗歷代祖師口耳相承之教授,故稱為四耳傳道。此分為四:(1)灌河不絕;(2)攝受傳承不絕;(3)師要法則無誤;(4)以淨信力充足自心。

  所謂灌河【76】不絕,指入壇場【77】進行灌頂,授三昧耶戒【78】,開示見宗【79】,傳授教敕【80】。所謂灌河不絕就是在因、道、果三時中,上師不斷傳灌,弟子不斷受灌。本派極重律戒,有三種律儀。密乘中尤重三昧耶戒,對如何護戒,壞戒時如何還治,均有詳密的規定。

  在指示見宗方面,即指示本派最高之見,即輪迴涅磐無別見,或真俗無別【81】見。他們認為見中最勝者為中觀見,但中觀見亦分兩種,一種是諸法由諦實空,即緣起無自性空,名為空性;一種是由四邊戲論空,即不住斷、常、有、無四邊,名離戲空性,他們就屬於後一種見。認為空性見僅解脫生死輪迴,不能即生即身現證三身,故須有離戲見,證樂空雙運,才能成就。

  在教敕方面即修生圓二次第。密乘既認含藏因續【82】即是佛性,故因位身心之中一切佛功德皆本自含藏,修習不過是掃除障礙顯露真性而已,即煉自心以為道用,以正見除心垢障。用風脈明點修法除身垢障,即依身緣起和合以為道。所以提出脈、字、風、界【83】等輪和三界集【84】。即通過圓滿次第修風脈法,拙火燃滴【85】,掌握命勤【86】,淨治垢障,生四喜智證樂空雙運【87】。

  所謂攝受傳承不絕者,指修習四際【88】:(1)修習際,修習靜慮因支,前導命勤,拙火持風,意專所緣,於所修事,斷絕疑慮,於諸事相【89】亦不錯亂,則得傳承加持不絕;(2)覺受際,依此修習得身、心、夢等三種覺受;(3)攝受際,風攝受心,起見煙等證相;(4)修成際,即從初地以至正覺,皆能得傳承加持之力而依次生起也。

  所謂師要法則不誤,即在修中關鍵時師要善為指點。因此擇師【90】最為緊要。

  所謂以信心力充足自心。了悟一切覺受境界,皆由自心風脈所起,對於師教,生決定信。

  第五、五緣會。一切諸法皆由緣生起,由修密乘要門,內心外境緣起會合,能生各種成熟道相【91】。(1)外緣會,依外境而起如產生風回【92】現象和各種外界粗境【93】。(2內緣會,從身而起,身中字脈宮內風心聚散,初有自身即佛身之感。(3)密緣會,因字脈成。了語即是密咒,或於出世間道中界甘露輪等現成四壇城【94】。(4)真如緣會,從界甘起。就悟心為智,即是真如,達到初地以上外相,出現明點。(5)究竟緣會,& 127;即從風生。一切皆是無二智相【95】,達到究竟。又身輪為外,脈輪為內,脈字即密,界甘露輪即真如,藏智風輪即究竟。前二緣會為世間道,後三緣會為出世間道,依次配合顯教的五道十地,密教的十三地半而至成佛。

  第六、七要點,就是在修習中有七大關鍵性之境相出現應能加以識別。(1)三界集配合七無止向。分三種人:有宿緣者是自然而集,具誠信者由加持力集,能精勤者由勤奮力集,出現各種無止向的情況。有宿緣者則出現無止向的成熟,風無止向的回逆,脈無止向的分離,甘露無止向的凝聚,拙火無止向的燃燒,由此而生之有漏神通【96】無止向的出現,無漏神通也無止向的出現。此七種配合三種人共為二十一種。若善知此三界集,則可於此等處斷除一切增益損減【97】之過。(2)三住心。風回逆時心住,自我加持時心住,所依雙融一定時心住。上述三種人無論何種,皆出現業風回逆等相,於是由心驗相和身驗相出現不可思議之三摩地。此等出現或由風回等相之最親近因【98】所致,或由宿緣遠因所致,應當善於分辨。(3)三覺受,身覺受,
   
風回於身,出現跳躍奔跑;心覺受,扼著字脈關要,產生喜樂悲傷等貪嗔現象;夢覺受,扼著風要,夢中出現身輕如奔馬之相。若非要門攝持之三種覺受則為病相,若按規修習,知為風心聚散所起之征相。則皆成三摩地之相。(4)三暖相。妄念已去生暖,界聚合生暖,明點燃集生暖,此皆由風脈緣會聚和與不和之關係。(5)三引道。初界集時由拙火引道,中界集時由界甘露引道,後果集時由字脈引道,由於引導方法不同可以在主觀的心理上或生理上和客觀的外界上產生種種異相。(6)三集合。三界集界限以三喻明之。初集如冬風,中集如春風,後集如夏風,這些主要是由風脈聚合所產生之相,要行者認識皆是出現三摩地之相,勿生疑慮。(7)三緣生。風回之緣生,見相之緣生,夢中之緣生。皆由字、脈、風、界之關係。總之三緣生皆系由身脈、脈字、界甘露、風等所生,皆自身本具,並非觀待外界之因緣。

  第七、除障法。即掃除和防止內心和外境所起魔難和災障。以上是道果法門的內容簡介。

  總之,顯教為因乘,密乘為果乘,因乘修心以為其道,由未悟自心本淨,故用對治而斷於惑,偏於輪涅法界空理,此須久習,歷三祗劫始證佛果。密乘為果乘,直修佛果德,轉位以為其道。即以煉身為道,起俱生智,瞭解所現輪迴即大樂法界,如治目翳,翳去目明,了知心性本來清淨,樂空雙運,故能圓滿現證三身。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7/2/11 下午 12:49:36編輯過]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7/2/11 下午 12:41:28
版工2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版工2
等級:管理員
文章:236
積分:17406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1月30日
2
 用支付寶給版工2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第三、

  關於見的修法。無論大小三乘和顯密諸宗皆各有其不同之見、修、行、果。見即見解;修即修法;行即行儀(包括戒律);果即各有所證之果。四者之中以
   
「見」最為緊要。佛教和外道的差別,主要就是見上,就是對宇宙萬法的看法各持不同觀點,然佛教中的許多修法和行儀,在外道也有,尤其是密宗許多方便還採取外道的東西,要是沒有觀點的攝持,即使修習成就,也不過是成個外道,而不是佛教。

  道果最高的見,就是輪迴涅磐無別見。約二諦說就是真俗無別。約法界說就是色心無別,約萬唯心【99】觀來說就是明空無別之心。心有明分和空分兩分,空是體,明是用,即一體之相用,分不出那個是明,那個是空,那個是輪迴,那個是涅磐。真妄輪涅都是一個相續心,悟即涅磐,不悟即輪迴。明空之見,要頓悟,但薩迦說法,為適應三機,關於修心也是要通過小乘、大乘、中觀、唯識之見來逐步認識空有的一心實相。所以在修明空見上,他們也分顯教修和密乘修。把明空分開先悟空,即先悟空,後悟明,即先悟空,後悟有。悟空方面,主要採取龍樹的教授,先悟空理,即悟到諸法緣起性空之理。悟空方面還要分三種根機。初為下機人只求修善去惡,能得人身生善趣,不求出離輪迴,即只講緣起因果,不說空性。次為中機人欲出輪迴,破我法二執【100】,證人法皆空而求寂滅,才說無自性空理。後為上機人徹底解脫輪迴,不但說緣起性空理,還要了悟本有真性才能徹斷實執戲論【101】。

  初機只是一般世法,屬人天法,不全是佛法。證無我空性,屬佛教小乘,證二取【102】戲論空破實執是大乘唯識,證離戲空性才是究竟大乘,在薩迦派來說就是以證道果為最徹底之見,即明空離戲之見。

  只破五蘊實有,能悟緣起性空,斷除實執,一切法皆自然解脫歸於無實,於此安住,成為寂止,若生起觀慧(空性慧),即是止觀雙運。斷實執後證空性悟全無所得,離一切相,離一切戲論,但此亦僅是到世俗諦空,依中觀應成派見,證緣起性空,了悟一切諸法皆是唯名安立,名下並無實有可得,則成畢竟空。在薩迦派看來此僅屬普通中觀之理,非徹底的中觀,因為實相是離戲的,是非空非有的,要不墮空邊也不隨有邊,才是中道,若執畢竟空則墮於空的一邊了,非離戲之見。龍樹之見稱為空宗,只悟心的空分。所以還要修慈氏見,即有宗的明分。

  又依慈氏見認識「有」的道理,首先要認識諸法之根本(本體),是非空非有。但它又非是空空如也全無可得,所以從慈氏見要了知本性是勝義有【103】或稱妙有。

  認識根本,應先認識本性光明,又名因位時之智慧勇識【104】,它是明空雙融。明空並不神秘,就在日常生活的心中出現,這就是輪迴涅磐二者的根本。眾生由於不認識它,被能所二取迷現,起惑造業,流轉生死。這迷亂的根本即名為俱生無明【105】。所以要轉俱生有成俱生智能徹見本源,法界【106】融通。此本源則為妙有。

  斷能所二取迷亂又分為二。(1)斷所取迷亂()。把斷所取迷亂,又配合顯教的加行四位【107】,分段斷除,斷所執配合加行前三位。初暖位,雙離能所二取之心,自性光明,明而又無分別妄想,此乃心之本具,是有。由於執境是實,受其蒙蔽,故首先應明瞭境是心之所現。破離心實有外境,生起明相,是謂「明」。次頂位明分增大,生三摩地是謂「增」。三忍位制止所取迷相亂行,明樂增盛,此時外所取境之迷亂已完全遣除,內能執之心上之迷相雖未完全遣除,然對外稍分起實有之感,此則名為「得」
   
108】。(2)斷能取迷亂()。如上修習,內能取之心完全消除迷亂,自心光明愈來愈大,此時俱生無明亂行大半清淨,只有根子還未除盡。光明心中初生見道【109】之智,明、增、得現行皆舊沉沒,此則名為世第一法。如此經歷十地各斷一分能障光明之無明到十地【110】即證到圓滿光明而成佛。故空有二者必須結合,始為中道,而且三乘人欲求真諦則皆須通達空性,這些方面龍樹,無著本皆相合。薩迦為了照顧初業行人先悟空後悟有,先空去小乘之執五蘊,大乘中觀之空,大乘唯識之執有,最後離去一切空、有、斷、常各走一邊之執著,即所謂破一切見,成為空有雙運離戲之見。由於顯乘把空、有二宗分開,所以初修,亦個別修習。然到究竟二者必須統一,此乃大乘不共之見,本派則提出空有無別離戲之見。即輪迴涅磐無別之見,為密乘最高之見。

  密乘之見。此分共同開示和不共開示。

  共同開示,即指示內心實相,本是明空雙運。先攝心內觀尋覓,此妄心之體,觀其在於何處,是何色形狀,如是尋覓,了不可得,但僅在世俗的概念上認識此心是唯明、唯覺、唯動,清清楚楚覺知感受而已。說是無心,又覺從內現起自生之相,此則名為「明」,乃心之法相,是證悟心德三分之一。若更推求,則感覺到內心離生、住、滅,自體本空,此則名為「空」,乃心之本性,是證悟心德三分之二。空非全無所有,如虛空之斷空,而是唯明、唯覺,一切無不明瞭顯現;若注視此體,則又了無可得,由此可以決定其自體為明空。此如明空雖二,但非各自孤立,即心體性雖空,而尋覓空者所有動分其相則為明,此明分即用。即明之時即空,即空之時又明,則決定此為自然生起之明空雙運。若真實生起覺驗,則所現皆轉成為輪迴涅磐不二之妙用。悟此本分天真【111】之明空雙運,則是證悟心德之全分了,如此則心不為迷亂所走失,所現皆成為智慧之妙用,縱有迷現,若猛力憶念正見,迷相消除,一切皆可轉為智慧之相【112】。

  不共開示,即直指本元俱生智【113】,此智非識和妄念,即因位時之明空。此心在顯密經中很多名稱,或名清淨心、如來藏、本性光明、真如【114】、法性等等,亦名為含藏因續。迷時則為俱生無明,起輪迴客塵,悟時則為本元智,無明與智本是一根,無何差別,故說輪迴涅磐無別。先認識此本具之明空雙運則名為因位時之輪涅無別。在修證時遠離能所二取,和無明煩惱,住於明空雙運之中,則名位道位上之輪涅無別。總之輪迴涅磐都是一心,是此本元俱生心【115】。悟此心又有三個要點:成境為心、成心為幻、成幻為無自性。成境為心就是認識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一切外境皆是識的迷現,故外境實無,只有自心的明分。成心為幻,就是內心外境所現均是識之迷現,識所幻化、全無可得,則於空分得其決定。成幻無自性,就是一切諸幻,待緣而起,全無實成,幻而成空。若修中證驗到這點亦僅同於顯乘中觀之空見,還須悟到空而能幻之離言法性即勝義有,此空還要與本元俱生之心明空共同雙運才行。因為僅了知緣起如幻,則偏著於空,幻而成空,幻從何來?空而又生幻,空何所據?尚應瞭解離言的道理,正如《圓覺經》中說「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猶如空華,從空而有,空華雖滅,空性不壞」(46)。又說「幻滅滅故,非幻不滅,譬如磨鏡,垢淨明現」(70)。這空性不滅,非幻不滅,這些不滅的是什麼,它就是幻所依處,即此體,離此體,即此用,離此用,以其不可言說,故名離言。所以成幻為空,不僅依緣起道理悟空分,還要離言之門悟到有分,此空有雙運,始名為明空雙運之見。

  再進而觀察此離言法性,不僅是非空非有,而且是不生不滅的,它從最初就未曾生,因此其生因空;中間而無所住,因此其住性空;最後又不滅,因此其滅果空。即此雖無自性可得之時,然自現之各種妙用又不滅而明現,即現之時,又無任何自性可得。從本以來則未曾「有」過,從本以來未曾「空」過,從本以來未曾離過之性相明現,此三從本以來未曾分離過,此即不生亦不滅之義。自顯而明朗,自空而寂然,自覺而赤露。此情,僅為各個自證智【116】之所覺受,在勝義上無實體可得,不能以心思量,不能以言語表達,為除世間迷昧,故就世俗名言上立名離戲,或名為不二、雙運、無修等等,這就是自心本相。如此實相,遍於輪迴涅磐一切諸法。自己的本體自己不能認識,則名為輪迴,若能認識則名為涅磐,輪迴涅磐僅是就悟不悟之上而個別安名,實相本面,輪迴雖惡,又別無可斷,涅磐雖善,亦別無可成,若能善自通達即名為輪迴涅磐無別見。總之,此覺性明空無執,永遠未曾散亂【117】,亦無可修習,不須功用,自然而住。

  此因位時之法身,心性無修本分天真;道位時之法身,心性無作任運保任;果位時之法身,即明現赤露無修之心性,此即安名為佛。實際,除心以外別無佛可成,息滅戲論之相所顯妙智,則名為佛。就勝義言實無佛可得,一切見、修、行只是隨著行人的根器不同而個別安立之名言而已。綜上所述:決定一切境相為心,心亦是僅現故如幻,幻亦是由緣起而生,緣起無自性,故是空,空非完事,斷空頑空,空而又能幻現,幻成空,空而又幻,此幻又以本元心而為依據,本元心既不可認知,又離言說,說空說有皆不成,皆是邊執【118】,故名離言,此唯有憑佛語師教可以得知。

 又薩迦認為密宗還有不共之見,即由灌頂和修生圓二次第所生無過妙智,方能撥出無始以鼓動妄想之業風,此則名為道位上之明空無別見,認為此見是最高、最超越之見,實即指引生樂空俱生智【119】之見,顯教之見未拔無明種子之毒,故為有毒之見。據薩迦派看法,樂空之見才是撥毒之見,徹底解決生死流轉【120】的問題。

日期:2006-08-01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7/2/11 下午 12:50:08

 2   2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13965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