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觀賞。
搜尋更多此類問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綜合類】討論區討論版電子書(Life論壇) → 達賴喇嘛_四月二日下午開示佛法總綱摘要

您是本帖的第 3809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達賴喇嘛_四月二日下午開示佛法總綱摘要
小師兄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3197
積分:40243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8月13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小師兄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達賴喇嘛_四月二日下午開示佛法總綱摘要
佛法總綱摘要
四月二日下午開示佛法總綱摘要

  佛法可以從見、行兩個方面解釋:
一、無害行,二、緣起見。
無害行:經由利他之意樂所造作的身口意三業之行為,這又可以分為
兩個部份:(一)最殊勝的是以慈悲心幫助別人。(二)假設我們不
能以慈悲心幫助別人,也不應該以惡劣的動機去傷害別人。所以慈悲
是佛法的根本。為何需要慈悲心呢?原因無非是為了離苦得樂,傷害
他人是苦因,利益他人是樂因,苦樂非他造,亦非無因而生,乃是由
同類因緣而生,不是天生自然的。因為苦樂是由因緣而生的原故,為
了離苦得樂,所以我們應該造樂因,去除苦因。

緣起見:緣起即由前因而生後果,一切有為法皆由因緣而生。此又分
三種緣:不動緣、無常緣、能立緣。(一)不動緣:一切法的壞滅皆
由因緣而有,皆由己因緣而生,不是世間創世主變成的。(二)無常
緣:果由因生,因為緣而使因產生新的性質-即果。所以每個果皆賴
因和緣而成,因緣無常故能生果。(三)能立緣:因和果必需是同類
性質,甜果由甜因生。因而歸納出「果由因生,因須無常,此因果須
同類」。

  任何一法皆由因緣而生的因果互賴之緣起法。內容分二:一、就
可看得見的一點而言,以分別心觀待支分和和合體的作用,是互相觀
待安立的,所以是同類,但因為錯覺而以為是異類。假如一切法真實
有,則此不應有錯覺,所以宗義論師說:「諸法無方分」。二、再尋
求其名言所持時,尋求假義時,不見真實存在,所以完全是藉由施設
處安立,唯名而取的緣起道理。依賴因緣而生果、因緣互待的合理,
故佛說四聖諦。我們都想離苦得樂,而離苦得樂的理想,並非靠發願
迴向的力量而成就,要去苦就得斷除苦因;要得樂就得修持累積樂因
,而苦樂的根源來自內心的調伏。

  對因果互賴緣起的解釋有四:一、法性理論-依同性質的因緣互
相觀待而有。二、觀待理論-依不同因緣碰觸而有相互依賴的變化。
三、成立理論─例如要快樂,如何累積快樂之因緣。四、作用理論-
因緣具足,其果即生,且一方提升另方則削弱。所以對空性產生定解
則對諸法執為真實的力量即消失,對改變內心、調伏煩惱可透過與負
面情緒的相違內容之修學。所以佛法是透過真理的認識,在因緣變化
中作正確的取捨。

  我們對四聖諦的體會,可證知佛內心悲智力的功德,因為心是唯
明唯知的 體性,只是暫時受煩惱、顛倒的執著而迷失,透過對空正
見真理的認識,可以破除之,因為自性執是不堪正理的檢視。

煩惱是痛苦的根本,要有這種破除煩惱的欲求,才能令心改變。這是
別人無法強迫你的。所以要常常去想:如果心一直不改變,那會是怎
樣的一個相狀?我們的內心可以經由對真理的認識,與不斷串習而改
變,當內心因為痛苦,而希求斷除痛苦的方法時,應先對痛苦的因果
關係了解(前二諦-苦、集),生希求遠離之心,就會希求寂滅之法(
道諦),而得到涅槃之果(滅諦),佛為此而說四諦。

  佛在世時三轉法輪,但直至四百年後,龍樹菩薩及其弟子才把大
乘佛法宣揚後世。有人說:「大乘非佛說」,此乃因為佛未公開、普
遍宣說大乘法,僅業清淨之人方能見聞。可由兩種理由破除「大乘非
佛說」,(一)由大乘的解釋之道並未出現相違,(二)若單單依小
乘經藏修習,無法成就一切智智,因為與正理有違。但是菩薩藏經乃
是以小乘為基礎而建立的,小乘中的四諦十六行相乃是菩薩藏中應行
的基礎,尤其聲聞乘中的別解脫戒是佛法的根基。所以小乘、大乘並
不相違,也不是沒有關係。

  大乘分為般若大乘及密教大乘,也有人說「密乘非佛說」,這是
因為契入密乘需要非常清淨的業才能聽得到。無論顯教或密教其目的
都是為了求得佛果-福智資糧必需圓滿具足。密法是在顯教的基礎上
,加上悲智雙運不共的修持法而快速成就佛果。此非理論,而是一種
經驗、果位上的方便,因此可證成密乘必為佛說。

  就密教而言分四部: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瑜伽部。下三部
也是上上部的基礎,同樣的,上上部也因為有四身成就的方便法門,
而成為上上部。佛果亦由因緣而成,佛果位時,色身、法身無二,所
以,需要色身、法身無二的正因才能成辦,這是無上瑜伽不共殊勝的
修持。

  《般若經》為佛陀在二轉無相法輪所宣說,在藏傳的經論當中,
時常會提到:「佛說八萬四千法門中,般若法門最為殊勝。」《般若
經》亦稱「母般若」,因為般若經的所詮是以空性為主,而透過了解
空性的道理,能夠使我們斷除煩腦障,而得到小乘的涅槃,也就是所
謂的聲聞以及獨覺的菩提果位;也能夠透過認識空性的內涵,再加上
福德資糧的圓滿,徹底的斷除所知障而獲得大乘的涅槃,也就是無上
菩提的果位。因此以了解空性這點而言,它是能夠貫穿三乘的原故,
因此可稱它為三乘之母,而詮釋它的般若經亦稱為「母般若」。藏傳
《般若經》總共有母子十七部,其中有般若十萬頌、二萬頌、八千頌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乃是所有《般若經》的心要故名《心經》。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原是梵文,藏文翻譯版比較詳細,目前所流通
最廣的漢譯版比較簡略(唐玄奘大師翻譯)。《心經》內涵可分兩種
:顯義和隱義,顯義為空正見,為龍樹菩薩的《中論》闡釋。隱義則
為現觀道次第,間接顯示空性所依的有法,由彌勒菩薩所造《現觀莊
嚴論》所闡釋。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7/2/8 下午 03:47:40編輯過]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7/2/7 上午 09:10:03

 1   1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1563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