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更多此類問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綜合類】討論區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 [轉貼]匈奴帝國在歐洲滅亡

您是本帖的第 4842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轉貼]匈奴帝國在歐洲滅亡
ppo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李小龍唯一傳人
等級:版主
文章:2045
積分:21864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10月9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ppo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匈奴帝國在歐洲滅亡

匈奴帝國曾稱霸歐洲


 

  西元1世紀中葉,活躍于蒙古高原的匈奴被中國東漢王朝屢次擊敗,又受到蒙古高原新興的鮮卑族的擠壓,不得不向西遷移。此後300年的史書中很少提到匈奴人的去向,西元4世紀,這個神秘民族又現身歐洲,來到里海北岸的頓河草原遊牧。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西元375年,匈奴人開始大規模擴張,他們向西攻滅了阿蘭人和東哥特人在多瑙河沿岸所建立的國家,向南攻克亞美尼亞,一直打到波斯和敘利亞。匈奴人以兇殘聞名於世,他們所過之處往往留下一片廢墟,一地白骨。進佔匈牙利草原後,匈奴人暫時定居下來。西元433年,匈奴大單于阿提拉成為各部首領,建立了強有力的中央集權。東起伏爾加河,西至萊茵河,南抵多瑙河的廣袤土地上出現了一個龐大帝國。在阿提拉統治的20年裏,匈奴首都布達城成了歐洲的政治中心,各國使者雲集于此,爭先恐後地獻上自己的貢品,表示臣服。匈奴帝國步入極盛時期。


 

  匈奴剋星與匈奴王情同手足


 

  西元5世紀,羅馬帝國已風雨飄搖。它在與各蠻族政權它在與各蠻族政權的衝突中越來越力不從心,不得不默認它們的獨立地位。就在此時,羅馬帝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人物出現了,他叫阿契斯。阿契斯生於高盧的名門望族,他的父親高登裘斯在西羅馬軍隊中屢立戰功,最後做到西羅馬帝國的騎兵統帥,被封為伯爵。阿契斯的青少年時期是在哥特人和匈奴人那裏度過的。阿契斯在匈奴做人質期間,結識了很多匈奴貴族。借助匈奴人的支持,阿契斯迅速在羅馬政壇上嶄露頭角,成為西羅馬帝國的高盧總督。他在高盧同西哥特人、法蘭克人和阿蘭人等蠻族作戰,屢戰屢勝,聲名顯赫。


 

  阿契斯和阿提拉自幼相識,兩人交情甚篤。阿契斯曾經給阿提拉找了一位博學多才的私人秘書,幫阿提拉打理外交;他還將自己的兒子送到阿提拉身邊學習騎射。阿契斯希望和匈奴帝國和平共處,他知道西羅馬對付境內的日爾曼蠻族已十分費力,決不能再與匈奴交惡。青少年時期做人質的經歷,使阿契斯對匈奴的認識非常深刻,他熟知匈奴人的戰法,並十分清楚匈奴人的軟肋是什麼。阿契斯的努力為西羅馬帝國贏得了20多年的和平,這段時間阿提拉多次進攻東羅馬帝國,但一直和西羅馬帝國相安無事。但利益之爭使這兩位好友最終拔刀相向,而阿契斯的豐富經歷使他成為名副其實的匈奴剋星。

向西羅馬要女人和土地


 

  野心勃勃的阿提拉早就對高盧和義大利的繁華富庶垂涎三尺。西元449年,西羅馬帝國皇帝的妹妹奧諾莉亞和侍衛長私通被發現,皇帝瓦倫提尼安將她送進一個修道院軟禁起來。生性風流的奧諾莉亞暗中寫信向阿提拉求救,稱願以身相許。阿提拉立刻向西羅馬皇帝索要奧諾莉亞,並要求西羅馬帝國拿一半的國土作為嫁妝。如此過分和羞辱性的要求,遭到西羅馬皇帝的拒絕。於是阿提拉以此為藉口發動了對西羅馬的戰爭。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西元450年,阿提拉集結匈奴軍和被征服民族的僕從軍50萬人,向西羅馬的高盧發動進攻。隨著高盧名城一個接一個地陷落,阿提拉兵鋒直指名城奧爾良。阿提拉大軍對高盧北部的蹂躪震驚了西羅馬帝國的所有蠻族,大家都意識到單憑自己的力量無法與匈奴對抗。阿契斯抓住這個同仇敵愾的良機,四處奔走,終於聯合各蠻族建立起一個抗擊匈奴的統一戰線。高盧和西班牙各地的日爾曼蠻族,甚至不列顛的克爾特部落都派兵支援,和阿契斯打了20年仗的西哥特王特奧多裏克也親自領兵前來助戰。當阿提拉屯兵奧爾良城下的時候,阿契斯的西羅馬聯軍日益壯大,已經集結了50余萬人,並正式向匈奴人開戰。兩位昔日的朋友終於在戰場上兵戎相見了。


 

  16萬人戰死,匈奴王奇跡生還


 

  阿提拉得知西羅馬聯軍逼近奧爾良後,立刻撤圍北去,同時命令在高盧各地劫掠的匈奴部隊向香檳平原集結。阿契斯率領大軍尾隨而來,兩軍在馬恩河畔的沙隆附近相遇,擺開決戰的陣勢。西羅馬聯軍方面,由阿契斯親率西羅馬軍團組成左翼,西哥特軍隊在右翼,而中央是阿蘭人和其他蠻族。阿契斯這樣部署相當冒險,因為他把西羅馬聯軍最弱的部分放在中間,非常容易被匈奴軍隊從中心突破,將西羅馬陣線攔腰斬斷;但從另一方面講,中心突破的匈奴部隊也有被西羅馬聯軍從兩翼包抄的危險。阿契斯面對他的老朋友阿提拉,走出了一步險棋。阿提拉針鋒相對,親率匈奴精騎居中,把東哥特人放在左翼,其他蠻族軍隊組成右翼。


 

  西元451年9月20日,兩軍在沙隆展開決戰。雙方在這次會戰中投入的兵力超過100萬。匈奴聯軍首先發動進攻,在遮天蔽日的箭雨掩護下,匈奴精騎風馳電掣般沖向西羅馬聯軍的中央,由蠻族組成的中央戰線抵擋不住,被匈奴騎兵以楔形深深插入。這時匈奴騎兵開始向左旋轉,包抄西哥特軍隊。阿提拉對戰局洞若觀火,他知道西羅馬軍團抵擋不住匈奴人最猛烈的攻擊。但西哥特人兵強馬壯,是個勁敵,如果能將其殲滅,就勝券在握。他組織匈奴聯軍的兩翼一起壓上來,會戰到此已經變為一場混戰,西羅馬聯軍形勢危急。戰鬥雖然只持續了5個小時,但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有16萬人喪生。

強悍的西哥特人挽救了西羅馬聯軍。年過六旬的西哥特王特奧多裏克親率鐵甲騎兵反擊,結果中箭落馬,被緊跟其後的西哥特鐵騎踐踏而死。失去首領的西哥特人只出現了片刻慌亂,在王子托裏斯蒙的指揮下迅速恢復了秩序。西哥特騎兵淩厲的反擊將匈奴人壓了回去,而慌不擇路的匈奴騎兵迎頭撞上了左翼西羅馬軍團的盾牌防線,紛紛倒在標槍的攢射之下。這時匈奴左翼的東哥特人也抵擋不住西哥特鐵騎的衝擊,率先敗逃,沙隆會戰到此分出勝負。


 

  阿提拉被迫率領匈奴殘軍撤回馬恩河畔的營地,用匈奴人的大篷車首尾相連,弓箭手密佈其間,組成一道相當堅固的防線。阿提拉用木制馬鞍堆起一座小山,將他所有的金銀珠寶和妃嬪置於其上,他自己端坐在中間,打算一旦西羅馬軍隊攻破他的營壘,就引火自焚。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阿契斯關鍵時刻放了阿提拉一馬。這位西羅馬的傑出領袖具有長遠的政治眼光,他認為西羅馬帝國的心腹大患不是匈奴,而是高盧蠻族。保留匈奴這個外患可以讓以西哥特人為首的蠻族有所忌憚,不得不和西羅馬帝國繼續合作。如果阿提拉一死,匈奴帝國勢必崩潰,高盧蠻族肯定要掉轉矛頭來對付西羅馬帝國。


 

  阿提拉死在新房中


 

  阿提拉在沙隆之戰中僥倖逃生後,僅僅活了兩年。在這兩年中他曾組織軍隊進攻東羅馬帝國,企圖挽回匈奴帝國的頹勢。西元453年,阿提拉迎娶一位日爾曼族的新娘伊爾迪科,婚宴上他喝得酩酊大醉。第二天,眾人走進新房,發現阿提拉血管爆裂,倒在血泊中氣絕身亡,而他的新娘縮在床角瑟瑟發抖。當時有人認為阿提拉死於循環系統疾病,也有人懷疑是伊爾迪科謀殺了阿提拉。在阿提拉的葬禮上,匈奴人割斷頭髮,刺破臉頰,用鮮血悼念他們的國君。阿提拉的棺材分為三層:最外層是鐵,第二層是銀,最內層是金,以象徵他的不朽功業。匈奴人攔住一條河流的水,把阿提拉的遺體埋葬在乾枯的河床下,然後再開閘放水。所有參與施工的奴隸都被處死,以便使後世的盜墓者無機可乘。他的墳墓至今未能找到。


 

  阿提拉死後,他的兒子們為爭奪大單于之位,打起了內戰,匈奴帝國遂土崩瓦解。西元454年,東哥特、吉皮底人組成聯軍,在匈牙利打敗了匈奴,從此,匈奴人被迫退回了南俄羅斯草原。461年,阿提拉的一個兒子妄圖重建匈奴帝國,發動了對多瑙河流域的東哥特人戰爭,遭到失敗。468年,他又發動了對東羅馬帝國的戰爭,結果自己戰死沙場,從此匈奴人徹底沉寂了下去,直至被歷史遺忘。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7/9/11 上午 03:01:36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意淨言靈
等級:版主
文章:12907
積分:12657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2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最後的羅馬人與2名匈奴義僕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The Last Of the Romans (BC396–BC454)

領導羅馬帝國聯軍擊敗匈奴王阿提拉的人,是羅馬的末代名將,被稱為“最後的羅馬人”的埃裘斯(Flavius Aetius)。公元五世紀的上半葉,羅馬帝國已經分裂為東西兩個部分,而帝國的版圖也已是千瘡百孔,無數的日耳曼蠻族部落在羅馬各省份建立了獨立王國。

埃裘斯雖然無力阻止像海潮一般的蠻族入侵,但他利用他的政治智慧和軍事才華同蠻族部落周旋,才使搖搖欲墜的羅馬帝國不至於傾覆。

公元451年,埃裘斯聯合西哥德人,在沙隆之戰中擊敗了入侵的匈奴大軍,並把阿提拉圍困在馬恩河邊的營地裏。面對垂死掙扎的阿提拉,埃裘斯突然猶豫起來,遲遲沒有對負隅頑抗的匈奴人發動最後一擊。

埃裘斯在這個關鍵時刻放了阿提拉一馬,使得後世史學家一直困惑不解。埃裘斯有超出常人的政治眼光,他這個決定其實大有道理。

埃裘斯一直認為西羅馬帝國的心腹大患不是匈奴,而是而是日耳曼蠻族。保留匈奴這個外患可以讓西哥德人為首的蠻族有所忌憚,不得不和羅馬帝國繼續合作。

阿提拉一死,匈奴帝國勢必崩潰,而日耳曼蠻族們肯定要掉轉矛頭來對付羅馬帝國。

況且這場會戰幾乎是西哥德人獨力贏下來的,如果再讓阿提拉死在他們手裏,西哥德人勢必威名遠揚,以後會更加難以控制。

撇開政治上的因素,埃裘斯恐怕也不想將他多年的好友阿提拉置於死地,他還是希望阿提拉能接受教訓,恢復過去和平共處的局面。

沙隆之戰後埃裘斯的事業如日中天,他也因此居功自傲,絲毫不掩飾對西羅馬皇帝瓦倫丁尼安的蔑視。瓦倫丁尼安是幼年即位,前二十多年都由太后攝政,他人格卑劣,心胸狹窄,對埃裘斯的輕慢一直懷恨在心,伺機報復。

本來埃裘斯的兒子和瓦倫丁尼安的女兒訂有婚姻之約,公元454年9月21日,埃裘斯聽說瓦倫丁尼安有意毀約,就親自面見瓦倫丁尼安,言辭激烈地敦促他履行諾言。

瓦倫丁尼安按捺不住,跳起來一劍刺入埃裘斯的胸膛,他的宦官佞臣們也一擁而上,將埃裘斯殺死,羅馬最後一位名將就這樣喪生於宵小之手。

這件事公佈以後,整個歐洲為之震驚,無論埃裘斯的朋友還是敵人都扼腕歎息。一個大臣直率地告訴瓦倫丁尼安說:“我不了解陛下和埃裘斯的過節,我只知道您剛剛用左手砍掉了右手。”

埃裘斯的兒子與家人及其親信皆被處死,只有兩個匈奴籍親信逃掉(Optila 與 Thraustila)。這兩人尋思復仇。

455年3月16日,宮廷廣場上,Optila把刀刺進瓦倫丁尼安的後背,當老瓦轉身來看是誰殺他的時候,Optila又捅了第二刀。同時Thraustila殺死了羅馬新任軍政長官Heraclius。廣場的士兵們只是站著不動。

失去了頂梁柱的西羅馬帝國,苟延殘喘了二十年後就被西哥德人滅亡了。

公元476年,羅馬僱佣兵領袖日耳曼人奧多亞克(Odoacer)廢黜羅馬最後一個末代皇帝羅慕路斯。就這樣,這個曾稱霸地中海,歷時12世紀的奴隸制大帝國。終於在奴隸起義和外族入侵下,覆沒了,西歐歷史從此揭開了新的一頁。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22/5/16 下午 10:46:18編輯過]

六字名號隨口出,佛光一路伴君行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3/5/3 上午 11:05:11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意淨言靈
等級:版主
文章:12907
積分:12657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3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阿提拉( Attila the Hun)被歐洲人稱為「黃禍」,還有個可怕殘暴殺人如麻的外號「上帝之鞭」,而「上帝之鞭」是後來史學家說的,阿提拉當時只有一個外號,那就是「矮小的父親」,表示阿提拉愛民如子,以父親般慈悲愛心關懷人民,所以大家尊稱阿提拉如大家的家長爸爸一樣。

阿提拉的atta來自東哥德語,意思是「父親(father)」,因為他身材矮小,所以後綴ila,意思是「矮小(diminutive)」。

atta加上ila=Attila=阿提拉=「矮小的父親」,所以「阿提拉」也是一個外號,沒人知道這位「矮小的父親」的真正姓名,總而言之,大家叫他爸爸就對了~歐洲白人也搞不清楚通通跟著叫爸爸「阿提拉」,沒有人稱他「上帝之鞭」~lol

身材矮小的拿破崙也曾自比為阿提拉於1796年威脅過威尼斯,原文「我沒有更多的宗教裁判所,沒有更多的參議院,對威尼斯共和國而言我將是阿提拉(I want no more Inquisition, no more Senate; I shall be an Attila to the state of Venice)」,他也以「阿提拉第二」恐嚇過梵蒂岡教皇。

英國獨斷專行的已故女首相柴契爾夫人除了有「鐵娘子」綽號,也有「阿提拉母雞」的外號(Attila the Hen)。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4/9/27 下午 10:26:07編輯過]

六字名號隨口出,佛光一路伴君行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4/9/27 上午 10:10:58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意淨言靈
等級:版主
文章:12907
積分:12657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4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阿提拉之劍

阿提拉之劍(Sword of Attila 、Isten kardja)被稱為戰神或上帝之劍,匈人英雄阿提拉所持有的傳說中的武器。

它是戰神賜給阿提拉的禮物,讓他有信心戰勝任何軍事行動,這種信心可能驅使阿提拉入侵歐洲。

其實「Sword of Mars 」羅馬味太重,阿提拉就算自稱戰神,應該不會Mars的Mars的說。

諷刺的是,阿提拉被戰神祝福,但被雅典娜詛咒,因為他死於新婚之夜。

匈牙利傳說指它簡稱為「AZ Isten kardja」,意思為上帝之劍。

比較符合歐洲故意誣蔑性質的阿提拉「上帝之鞭」的稱號帶給歐洲人「the Scourge of God」。

西元5世紀任羅馬外交官的希臘歷史學家普利斯庫斯( Priscus)對此「阿提拉之劍」亦有記載其來源:

「 當一個牧人發現他的牛群裏有一頭小牝牛跛著腳行走的時候,……他好奇地循著血跡而行,最後被他發現了那頭小牛在吃草時不慎踏到一把劍。

他趕忙挖出了那劍,並呈獻給阿提拉。阿提拉認定這就是傳說中的“戰神之劍”,認為這是上天指定他要統治世界的象徵,並會使他在往後的征戰中無往不利。 ” (約爾鄧尼斯(Jordanes)著 ,哥德的起源和行為,第35章)」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在維也納的藝術博物館的收藏珍品,展出許多刀劍之中,有一把被認為是阿提拉所有的。

在11世紀,阿提拉死後大約500年之後,「阿提拉之劍」突然浮出水面,又突然被匈牙利國王阿帕德得到,原來阿帕德是利用阿提拉崇拜,以「阿提拉之劍」增加自己的聲威,鞏固自己的統治權

說它是劍其實這是一把刀,年代約第10世紀的匈牙利金匠所作,所以應該是假貨。

顯然,這把裝飾華麗鑲嵌寶石的「劍」並不是用在戰鬥,這劍是匈牙利國王的財產 誰從他們早期的統治者一直繼承了它。


六字名號隨口出,佛光一路伴君行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4/9/27 上午 10:24:44
ppo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李小龍唯一傳人
等級:版主
文章:2045
積分:21864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10月9日
5
 用支付寶給ppo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本欄位提供給僅會員閱讀,非本站會員無權檢視精華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20/4/29 上午 10:57:25

 5   5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7813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