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相關精彩主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 鬆開緊握的拳頭,才能彼此關懷和擁抱

您是本帖的第 974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鬆開緊握的拳頭,才能彼此關懷和擁抱
omahhum999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大大善知識
文章:6625
積分:57214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10年2月21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omahhum999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鬆開緊握的拳頭,才能彼此關懷和擁抱

 

本具佛性的我們,只有鬆開緊握的拳頭,才能彼此關懷和擁抱

 

  尊貴的上師 嘎瑪仁波切

 

    身處六道輪迴中的人道,每個心識都本具高度的智慧和強大的能量。生而為人的福報,讓我們可以彼此擁抱,對自他都是幸福的給予。人生短暫,能擁的只有當下,不再追逐妄念,才能擁抱快樂。

 

    佛法將心的本來面目,稱為佛性。所有生命的心識本初狀態,其實是平靜的,而且具有高度的智慧跟強大的能量;而喜歡快樂,也是心識本具的傾向和能力。現代西方的科學家也提及,人的大腦還有太多潛能沒被開發,這些心的潛能,在佛法裏便稱為佛性。

 

    佛性像一盞光明的燈,藏在心靈最深處。可惜的是,這盞明燈的外圍,已被種種污染包覆掩蓋,使得原本的光芒完全無法透射出來。就像燈泡被黑色的厚膠布緊緊包裹住,燈光完全無法照射出來一樣。

 

    我們現在所有思想的波動,對於好壞對錯的分別判斷,都是誰在主宰呢?是自己的心。當眼、耳、鼻、舌、身,與外境的色、聲、香、味、觸相遇,便不斷傳達資訊給心識,而產生對錯、好惡的感覺;於是,心識便不斷生起如波浪般的念頭,在佛法中稱為妄念。因為妄念的波浪從沒停過,所以我們也就沒有機會讓心往更深處沉澱、觀察。就像大海被狂風吹起時,波浪濤天,根本無法透視海面下的景象。

 

    但當風慢慢變小,浪也會越來越小,當風平浪靜,海水變得清澈蔚藍,這時便可往海中觀察。同樣的,平時我們的思想僅是心識表層的運作,但心的最底層,或說佛性,還有更深層的狀態,那是沒有過去、現在、未來的狀態,從來不會受任何干擾而動搖的,寧靜深沉,具有高度的慈悲與智慧,這就是如來藏,也就是佛性。

 

    當心愈寧靜,佛性的光芒便可透射出愈多,智慧與慈悲也就愈增長,這種狀態,也是禪修時的「止」。所以,在禪修時,要讓妄念減少,不能讓妄念一個接著一個生起,而要在當下的妄念生起時就放下,不再生起下一個妄念繼續追逐,才能讓心向內慢慢沉靜下來。

 

    以上所說的這些道理,六道眾生中誰能懂得?只有人類。人類的喜、怒、哀、樂等感受很明顯,因此對於苦,以及從苦中獲得解脫的快樂,感受最強烈。天界雖然也是善趣,但因每日無憂無慮,充滿快樂,直到死亡之前,對輪迴之苦都沒有太深的感受,因此不會想要為解脫而修行。

 

    而阿修羅因為嗔恨爭鬥的習氣非常強烈,彼此之間充滿紛爭,天天想著要如何和天人打仗、如何掠奪天界的財富,沒有太多正面思考的機會,更沒有心思為解脫而修行。如同某些地區一樣,今天想著如何將敵方炸死,明天又計劃要如何報復。內心經常被如何製造炸藥,如何抓到敵方的人民的嗔恨念頭充滿著。但可憐的是,他們還認為自己是為了信仰而戰鬥,是聖戰。在這種處境下,哪還有時間和心思好好信仰自己的宗教呢?

 

    其實,人的生命很特別,有時可過著像天人般的日子,有時卻像落入三惡道中。例如,我們在家庭幸福,與朋友也能和睦相處,事業上又有點成就時,那種短暫的快樂時光,就像天人一樣。就像大家有時氣氛和諧地圍坐在一起吃東西,我看你們就過著像天人的快樂日子。可是從另一方面來看,當你們離開佛堂回到家,家庭、小孩、工作等紅塵瑣事又攤在面前了。於是生活的茫然又開始湧現,而煩惱又如常地撲面而來,便又繼續投入和別人競爭,落入痛苦的漩渦中。特別是現在的商業競爭時代,要生存就必須競爭,必須去努力,或是沉迷在股票中,又進入像阿修羅一樣的狀態。誰還會想去聞思佛法、念經持咒呢?只有股票下跌時,才會看到你們都變得很虔誠。當然,也有少數人保持清醒的頭腦。

 

    雖然有時候我們內心非常不願意去做某些事情,但現實環境又讓自己沒有其他選擇,必須去做,所以內心非常煎熬,感到無奈痛苦。因為如果不做,得不到領導的賞識,得不到同事的諒解,甚至家庭無法和睦。當種種紛爭產生以後,我們內心所感受到的痛苦,如同身處地獄一般難熬。而當想得到某些利益,就像盯著股市交易時,希望股價顯示的數字都能變成紅色,在那種極度渴望、貪求的狀態中,就像餓鬼道眾生得不到食物、飲水的痛苦。

 

    人的一生非常短暫。從呱呱墜地開始,就無助地伸出雙手想抓住東西,又哭又鬧。而福報又讓我們的手指可以舒展活動,雙臂也可以張開彼此擁抱、關懷,不像某些動物的手指間連在一起,或無法握取東西。人類雖然擁有關懷的需求和擁抱的福報,但我們卻又經常習慣學動物,把手指蜷縮起來變成拳頭,彼此爭鬥。

 

    其實,每個人真正想要的都是正面、快樂、幸福的一切,但所作所為,卻大都是在給自己和他人予傷害,沮喪、恐懼和不安定。這些負面情緒和痛苦,大多數是自己向外造作,再反作用回到自己身上。打開心胸,以健康、包容而無私的心,快樂地活在每個當下,學會將快樂傳遞出去,快樂自然就會無處不在。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8/12/31 上午 06:06:29

 1   1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6250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