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更多此類問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綜合類】討論區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 [轉貼]諸葛亮北伐對曹魏的打擊!!~~!!

您是本帖的第 7292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轉貼]諸葛亮北伐對曹魏的打擊!!~~!!
ppo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李小龍唯一傳人
等級:版主
文章:2045
積分:21864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10月9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ppo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諸葛亮北伐對曹魏的打擊!!~~!!
 

諸葛亮北伐

 

三國蜀建興六年至十二年(228—234年),蜀丞相諸葛亮前後五次出師攻魏,進攻雍州西部渭水以南地區。

 

諸葛亮按照“西出祁山,進據隴右,相機攻佔關中,再進取中原”的戰略方針,先平定南中,以鞏固後方,積蓄力量。於建興五年(227年),親率大軍進駐漢中,密謀策反魏新城(今湖北房縣)太守孟達歸蜀,以威脅南陽,牽制魏軍。六年正月,諸葛亮首次出師攻魏。孟達通蜀事泄,被司馬懿率軍擊殲。魏明帝曹叡進駐長安,派左將軍張郃率兵5萬拒戰。由於蜀將馬稷失守街亭,諸葛亮被迫退回漢中。八月,司馬懿率魏軍主力攻吳,大敗于石亭。十一月,諸葛亮乘機再次攻魏,出散關進圍陳倉,魏將郝昭據城堅守,強攻20餘日不下,糧盡退還漢中。七年,諸葛亮第三次攻魏,派陳式出陽平關攻佔武都、陰平二郡,自率主力進至建威,逼退魏援軍後,撤回漢中。九年二月,諸葛亮第四次攻魏,再出祁山,北趨上邦,以木牛流馬運送糧草。司馬懿率軍拒守,堅不出戰,雙方相持四月,蜀軍師勞疲憊。適逢雨季,因軍糧運輸困難,中都護李嚴假傳詔令,命蜀軍撤回。途中,諸葛亮設伏殺魏將張郃。十二年二月,諸葛亮第五次攻魏,率軍10萬出斜穀,屯兵五丈原,同時遣使者約吳出兵協同攻魏。司馬懿率軍在斜谷外渭水南岸據險設防。五月,吳軍應約三路出兵攻魏。魏明帝曹叡採取“西守東攻”戰略,親率大軍反擊吳軍。吳軍奉命主動後撤。蜀魏兩軍相持百餘日,蜀軍無隙尋機決戰,諸葛亮積勞成疾,病卒軍中,蜀軍只得退往漢中。

 

此戰,諸葛亮不顧戰略上的失策,以一州之地強攻中原之魏,縱使竭忠盡智,終因實力懸殊而難以實現其戰略目的。

 

六出祁山未有寸功之我見

 

 

政治:在三國相對穩定的時期,各國政治都比較清明,魏國國主曹丕至曹睿至曹芳,雖無有曹操的雄才偉略,但作為守成之君尚無明顯過錯。反觀蜀國卻存在政治混亂的問題。由於蜀地偏遠,教育落後,人才匱乏,在朝輔政的官員有限。且劉備剛剛建立蜀國政權就在白帝城病死,隨劉備東征西討的第一代輔臣僅剩下諸葛亮和馬謖等幾人,而第二代謀臣如蔣婉、董允、費褘等人則由於諸葛亮的事必躬親而缺乏鍛煉機會,政治才能沒有得到磨練。只有蔣婉在諸葛亮北伐過程中才有施展才華的機會。由於第一代謀臣和第二代謀臣共事時間過短,缺乏彼此之間的信任。其中董允、譙周、李嚴等是反對諸葛亮北伐的。這在政治上對諸葛亮北伐是不利的。而劉禪生於安逸又沒有兄弟和他爭奪皇位,所以劉禪本身沒有什麼才能,更缺乏做君主的威信,對臣下的約束力和對軍隊的威懾力都有限,從而造成蜀軍的士氣低落,缺乏為君主效命的決心。由於上述原因,只有諸葛亮在朝中的時候才能保證蜀國的政治清明,一旦諸葛亮出師北伐,朝廷必然陷入國中無人的窘境。而宦黨勢力則在此期間得到膨脹,由於宦黨是封建統治階級中最腐敗的因素,宦党輔政必然造成國政混亂,最終影響諸葛亮北伐的成果。反觀魏國,由於謀臣和君主的權利協調,政治清明,老百姓對漢室政權逐漸失望,曹氏政權逐漸成為正統,這也是諸葛亮急於北伐的原因之一。

 

經濟:由於三國時期軍閥長期的割據混戰,各國經濟基礎都比較薄弱,不具備統一的經濟條件,而曹氏政權所在的北方是當時的經濟中心,經濟相對發達,生產技術也相對先進。又由於北方是最早安定的地區,經濟恢復時間較長,比其他兩國更具有統一全國的經濟條件。從曹操開始,曹魏一直在北方實行屯田制,大量流亡的農民都習慣于在北方耕種,而蜀國雖然比較適合種植農作物,但由於長期處於落後地位,經濟實力無法和魏國抗衡。而此時只是經濟中心由北向南的第一次轉移,南方的經濟還遠遠不如北方。再從國土面積上來講,魏國的土地面積約占全國的三分之二,蜀國和魏國的戰爭等於是一隅抵全國的戰爭,魏國可以從全國徵調物資來贏得戰爭。

 

外交:在外交中,荊州的歸屬問題一直是吳蜀之間最敏感的問題,也是統治利益上最直接的矛盾,而根本矛盾在於兩國都在防止被對方吞併,由此可見荊州的矛盾只能減化而不能調和。荊州對蜀國的重要性是很大的。首先,這裏是蜀國的重要賦稅基地,這裏最*近北方,相對於四川和江南地區,這裏經濟基礎較好。其次這裏是重要的軍事基地,這裏即是江南的門戶又是北伐的出口。從荊州出兵可以直接到達東都洛陽,威脅整個魏國的統治。從關羽水淹七軍迫使曹操差點遷都就可以看出。而諸葛亮前半生的謀略都是圍繞荊州展開的,《隆中對》中諸葛亮對劉備講:“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聯吳會,西通巴蜀,此戰略要地非其主不能守……待天下有變,將軍可命一上將以荊州之兵以出宛洛,將軍則領益州之兵以出秦川,百姓豈不簞斯壺漿以迎將軍乎?誠如所言,則江山可定,漢室可興矣。”由於關羽的大意使蜀國丟失了這個重要基地,使蜀國東西兩線夾擊魏國的戰略計畫落空,後期諸葛亮聯吳伐魏也是為了彌補荊州丟失造成的戰略被動。可惜荊州的丟失使劉備喪失冷靜,舉傾國之兵伐吳,73萬大軍死於非命,使蜀軍遭受了從未有過的慘敗。後期吳蜀雖暫時聯盟,卻由於出於自身統治利益的考慮,吳國對蜀國的北伐並未給予真正的支持,從而使魏國避免了兩線作戰的不利局勢。吳國卻在此時保存實力,導致吳蜀聯盟名存實亡。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7/3/27 上午 03:43:10
ppo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李小龍唯一傳人
等級:版主
文章:2045
積分:21864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10月9日
2
 用支付寶給ppo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人才:在亂世中,要想完成統一,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而蜀國在培養和招募人才方面沒有一套合理的制度,一度使蜀國出現了國內無人軍中無將的尷尬局面。連廖化這種土匪出身的人也可以成為先鋒。而蜀國過國主劉禪懦弱無能也是缺乏一套合理的人才培養制度,蜀國沿用東漢以來的九品中正制也是下下之策。

 

軍事:孫子兵法雲: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再次伐戰。在政治和外交上,蜀國沒有占到任何優勢,為贏得統一全國這一戰略目的,最終只有*戰爭手段達到戰略目的。而在經濟上,蜀國國力較之魏國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從上述原因分析,軍事作戰的難度將進一步增大。當然,戰爭難度的增大從客觀上更能突出軍事家的才能。也由於上述原因,六出祁山的戰爭才能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留下光輝燦爛的一筆。如果你僅從上述原因中分析諸葛亮六出祁山未有寸功的話,你將錯過最精彩的過程。當然,戰爭不是小說,戰爭的藝術性和慘烈性也不能達到小說所演繹的高度。首先我們從戰爭的正義性角度來分析。從小說中來講,諸葛亮是為了恢復漢室江山而北伐,是正義的,但站在歷史的角度上來講,這是一場非正義的戰爭,是兩個王朝之間的兼併戰爭。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講,當時統一全國的時機並不成熟,戰爭沒有給中華民族帶來發展,更多是帶來了災難,百姓遭受連年戰爭之苦,中原的農業文化相對倒退,從這個角度來講戰爭也是非正義的。從戰爭的進程上來看,蜀軍在大多數時候掌握著戰爭的主動權,處於戰略進攻狀態,諸葛亮在用兵、佈陣、設計等決定戰爭主動權的關鍵方面佔有優勢,所以魏國軍隊基本處於戰略防禦階段,雖然魏國幾次改變主帥人選,依然沒有改變在戰爭中的不利地位。

 

當然,魏國統帥司馬懿和諸葛亮的對抗中還是有很多可取之處。從戰爭全局來講,蜀軍遠來,軍糧運輸不利是蜀軍的天生缺陷,補給線過長,給蜀軍也造成很大麻煩,雖然諸葛亮在戰爭中極力克服這些缺點,但他無法超越實際,終究歷史把他推向了失敗。而魏軍統帥司馬懿充分利用上述缺點,處處設防,層層設防,採用拖延戰術,延緩蜀軍的進軍速度,利用時間將戰爭被動轉化為主動。所以在戰爭中,諸葛亮總是使用各種計策誘使司馬懿出戰,達到他速戰的目的,而司馬懿一直堅守不出,形成了這一時期的戰爭特點,也是不同於其他戰爭的具體特點之一。從人才角度來講,蜀軍就處於明顯劣勢,劉備的五虎上將,只有趙雲參加了早期的北伐戰爭,但由於年事較高,沒有作出應有的貢獻,而蜀軍第二代將領作戰能力較差,唯一的名將魏延卻有反心使諸葛亮不能放心使用,而姜維作為第二代將領的佼佼者卻因諸葛亮缺乏智謀之士只能留在諸葛亮身邊,不能參與一線戰爭。在古代以人為主的戰爭中,缺乏名將在戰爭中是十分被動的。而且會造成士氣低落。反觀司馬懿領導的魏軍則名將如雲,張郃、王雙、郭淮、郝昭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在這一專案上,魏軍佔據明顯優勢。從武器裝備上來講,蜀軍擁有當時最先進的武器諸葛弩,使蜀軍實力有很大增強,諸葛弩對對方騎兵威脅較大,從而彌補了蜀軍缺乏名將這一劣勢。司馬懿堅守不出也是害怕蜀軍這一厲害武器。從兵源數量上來講,魏軍還是佔有優勢的,但由於長期處於戰略被動,處處設防造成兵力分散,優勢無法發揮。從戰術上來講,諸葛亮一生用兵謹慎,由於劉備托孤之重,諸葛亮用兵更加謹慎。在戰爭中,謹慎固然重要,但冒險精神也是不可或缺的,風險大小往往同戰果的大小成正比。首先,諸葛亮放棄了從斜穀進兵直襲長安的戰略,採用平推式的戰法,雖然更加保險,但延緩了進軍速度,不能給魏軍以致命打擊。雖然諸葛亮在戰爭中不斷取得局部勝利,卻無法積小勝而成大勝,很難取得戰爭的全盤勝利。而在三國後期,鄧艾冒險偷渡陰平,一戰奪得蜀國江山,這就是冒險精神的作用。而從諸葛亮六出祁山扮演的角色來講,對他北伐也是十分不利的,諸葛亮最善於謀略而不是前線領兵打仗,和西漢宰相蕭何類似,而劉備的早逝把諸葛亮推到了戰爭的第一線,使諸葛亮扮演了一個並不擅長的角色,這也是北伐悲劇的原因之一。再從諸葛亮的性格來講,諸葛亮為抱劉備知遇之恩,凡事竭盡全力,事必躬親。雖然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戰爭失敗的偶然性,但同時影響了諸葛亮在戰爭中對全局的把握,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正是這個道理。使用馬謖鎮守街亭正是上述原因造成的。而長期的勞累和思考給諸葛亮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很大的隱患,最終一代賢相在五丈原的瑟瑟秋風中病逝,這是最遺憾的結局,也是最無奈的結局。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7/3/27 上午 03:43:37
ppo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李小龍唯一傳人
等級:版主
文章:2045
積分:21864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10月9日
3
 用支付寶給ppo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興師北伐,以攻為守”

 

葛亮北伐曹魏之戰,是由弱者主動向強者發動的一場戰爭。雖然在魏、吳、蜀三國並立中,魏國最強,蜀國最弱,但在這場戰爭中,諸葛亮指揮的蜀軍曾給魏國造成相當大的威脅和震驚,卻又因失誤和客觀條件限制而撤軍,這裏有雙方力量對比的問題,又有謀略的運用問題,其間的諸多經驗和教訓,仍有借鑒的價值。

北伐曹魏,統一中原,統一全國,是諸葛亮在隆中向劉備提出的最終目標。當時諸葛亮設想兵分二路,一路“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向宛(宛城)、洛(洛陽)”,一路由“將軍(指劉備)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直趨長安。但在諸葛亮北伐之時,荊州已為東吳所有,所以剩下的進軍路線就只有出秦川一條了。

諸葛亮北伐曹魏,先後五次,另有一次是曹軍南下,屬防禦戰。

蜀後主(劉禪)建興四年(226年),曹魏的文帝曹丕病死,子曹睿繼位,稱魏明帝。諸葛亮認為,曹魏政權的更迭,新君剛立,是北伐的一個有利機會,於是在建興五年(227年),率蜀軍北駐漢中。臨出發時,上疏後主,以時局艱難,勸誡和提醒劉禪,並對治國理政,作了安排,史稱這個上疏為《前出師表》。

建興六年(228年)春,諸葛亮率軍北伐。為了迷惑魏大將軍曹真的主力部隊,諸葛亮揚聲由斜穀道(今陝西眉縣南)取郿城(今陝西眉縣北),並遣趙雲、鄧芝率一支人馬為疑兵,據箕穀(今陝西褒城北),佯作進攻郿城,自己則率主力突然向西北攻祁山(今甘肅禮縣祁山堡)。由於多年努力訓練,蜀軍士氣旺盛,陣容整齊,北伐進展順利,曹魏所屬南安(今甘肅隴西東南)、天水(今甘肅甘谷東南)、安定(今甘肅鎮原東南)三郡都叛魏回應諸葛亮,魏天水將領姜維也投向諸葛亮。

諸葛亮的進攻和得手,一時震動關中,使曹魏政權十分驚恐,魏明帝急忙親自率軍西鎮長安,派大將張郃率軍阻止諸葛亮。

諸葛亮出祁山,屯兵西縣(今甘肅天水西南),命馬謖為前鋒,王平為副將,督諸軍與張郃戰於街亭(今甘肅秦安縣附近)。馬謖平素好發高論,也提過一些好建議,如“攻心為上”即是,但他不精兵法。劉備曾對諸葛亮說過:“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然而諸葛亮並沒有注意劉備的提醒,在關鍵時刻,錯用了他。結果馬謖違反諸葛亮的節度,拒聽王平的勸止,棄城不守,上山紮營。張郃乘機把蜀軍圍困於山上,斷其水源。蜀軍缺水,軍心動搖,在曹軍的進攻下潰敗,馬謖逃走,街亭失守。諸葛亮被迫退兵,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又被魏軍奪回,第一次北伐失敗。

為了嚴肅綱紀,以利再戰,諸葛亮忍痛依法處死了馬謖,自己又以統帥身份,主動承擔責任,上疏後主,自降三級。隨即在這年冬天,諸葛亮又率軍,發動了第二次北伐曹魏之戰。

蜀軍出散關(今陝西寶雞西南),圍陳倉(今陝西寶雞東)。時曹魏已有準備,魏將郝昭憑險據守,歷時20多天。由於蜀國多山,蜀道艱險,這時軍糧供應不上,諸葛亮再次被迫退軍,並於歸途中設伏殺跟後追擊的魏將王雙,第二次北伐僅以此結束。

建興七年(229年)春,諸葛亮第三次北伐,遣陳式攻武都(今甘肅成縣)、陰平(今甘肅文縣西北)二郡。魏雍州刺史郭淮領兵欲擊陳式,諸葛亮即親自出兵建威(今甘肅西和北)。郭淮退兵,蜀軍遂取武都、陰平二郡。第三次北伐以取得局部勝利結束。

建興八年(230年),曹魏採取主動行動,發兵進攻漢中。

諸葛亮急調兩萬援軍阻擊。後因雨路阻,魏軍退回。

建興九年(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出師,再圍祁山。鑒於蜀道山多路險,以前的北伐多因軍糧運送困難而受嚴重影響,諸葛亮為解決這個難題,發明了一種適合山道的叫“木牛”的運糧車,向前方運糧。魏明帝聞祁山被圍,忙派足智善算的司馬懿迎擊。諸葛亮留下部分軍隊繼續包圍祁山,自率主力東上尋找司馬懿決戰。兩軍相遇於上邽(今甘肅天水市)一帶。司馬懿深知蜀軍的糧食供應仍很困難,有意避免決戰,紮營堅守,拖延時日。諸葛亮隨即改變策略,佯裝退兵,誘敵出戰。司馬懿謹慎尾隨,但不主動出擊。魏軍中一些將領多次請戰,均遭司馬懿拒絕。於是魏軍中有人譏笑司馬懿“畏蜀如虎”。司馬懿無奈,只好派大將張郃出戰,結果被早有準備的蜀軍擊敗,損失3000多人。魏軍上當吃虧後再也不敢戀戰,而諸葛亮也因此無法消滅司馬懿的魏軍主力。

雙方相持月餘,蜀軍糧食供應日益困難,負責運糧的蜀國大臣李嚴,既疏於職守,又怕承當罪責,就假傳後主旨意,要諸葛亮退兵。諸葛亮只好再次退兵。司馬懿料定蜀軍因糧盡撤退,不是計策,就派大將張郃追趕。諸葛亮抓住時機,於回軍途中,在木門穀(今甘肅天水西南)設伏射殺了張郃,迫使魏軍退去。第四次北伐結束。

此後,諸葛亮暫時停止北伐行動,“休士勸農”,讓士兵歇息練武;同時加強農業生產,積蓄糧食。建興十二年(234年),開始了第五次也是最後的一次北伐。

這年春天,諸葛亮率軍10萬,出斜穀口。此前,派使赴東吳,約孫權在東面呼應,出兵攻魏。不久,蜀軍攻佔了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今陝西眉縣西南),與魏大將司馬懿對峙于渭水。為了避免再次出現因軍糧不繼而造成中途退兵的情況,諸葛亮又發明了“流馬”車運送糧食,同時抽出一部分士卒分雜在渭水沿岸百姓中,進行屯田。魏軍方面,則仍堅守不戰,以待蜀軍糧盡疲憊。

這年五月,孫權應蜀國之約,發兵分三路攻魏,但主力在合肥(今安徽合肥西北)失利,導致全線撤退。蜀、吳夾擊的計畫落空。

蜀魏在渭水對峙了100多雲。八月,諸葛亮因積勞成疾,病死于五丈原軍中。臨終前,諸葛亮決定撤軍,並對撤軍作了部署。諸葛亮死後,蜀軍依囑,整軍從容而退。司馬懿不知諸葛亮已死,只緊追而不敢戰,蜀軍故作回軍反擊,司馬懿怕中計,不敢再追。及蜀軍安全撤退畢,蜀國才宣告諸葛亮病死。時民間百姓流傳笑話說:“死諸葛亮嚇走生仲達(司馬懿字仲達)。”

諸葛亮的五次北伐雖然沒有成功,但以蜀國地小人寡的有限力量,能夠對當時實力最雄厚的曹魏主動發起攻擊,這已經是很了不起的,雖然這也不單*諸葛亮一個人的力量,但他的足智多謀,他的治蜀方略,無疑是很重要的因素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7/3/27 上午 03:43:58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意淨言靈
等級:版主
文章:12866
積分:12603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4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諸葛亮北伐是勞民傷財的無益之舉嗎?

諸葛亮北伐並沒有大耗國力、勞民傷財,在此貼篇連結。此篇列證確實,很有說服力:

http://jinyong.ylib.com/snowtalk/show.asp?ch=history&no=64238


而在下的看法,據在下所知:諸葛亮在北伐上懂得收兵、懂得節制。《漢晉春秋》記載:「或勸亮更發兵者,亮曰:『大軍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賊,而不能破賊為賊所破者,則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今欲減兵省將,明罰思過,校變通之道於將來;若不能然者,雖兵多何益!自今已後,諸有忠慮於國,但勤攻吾之闕,則事可定,賊可死,功可蹻足而待矣。』於是考微勞,甄烈壯,引咎責躬,布所失於天下,厲兵講武,以為後圖,戎士簡練,民忘其敗矣。」可見他並不是一味的窮兵黷武,雖然連年發動北伐,但有做到有效限度的節省,並沒有像之後姜維那樣大耗國力、勞民傷財。


再看《襄陽記》寫道:「亮初亡,所在各求為立廟,朝議以禮秩不聽,百姓遂因時節私祭之於道陌上。」如果諸葛亮真的勞民傷財、大耗國力,為何他死後還有很多百姓會心甘情願的為他立廟呢?

然而,諸葛亮的北伐行為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1.以傳統的儒家觀念來看,曹魏的確是漢朝的篡逆者,諸葛亮身為漢相、身為漢民,他沒有責任與義務去盡心盡力去北伐嗎?對他而言,曹魏是狂徒、罪臣,他身為大漢臣子,難道沒什麼理由去打復國之戰,以履行自己身負的使命嗎?

2.戰爭的確對老百姓不是很好,但看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于渭南。亮每患糧不繼,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耕者雜於渭濱居民之間,而百姓安堵,軍無私焉。相持百餘日。」(《三國志─諸葛亮傳》)由此可見,諸葛亮在北伐過程中有盡力不去騷擾隴右百姓,足見其愛民之心。

3.弱小的蜀漢不先打過去,難道能保證強大的曹魏不會先打過來?若曹魏先進攻蜀漢,難道就不算引發戰爭、不算生靈塗炭嗎?

4.以整個三國歷史來看,蜀漢的確最先滅亡,而且是因為姜維北伐過度、大漢皇帝劉禪晚期的昏庸而種下了毀滅性的後果,但與諸葛亮的北伐沒有什麼關係(就如前面說的「北伐節制」)。而且從三個國家整體政治來看:蜀漢是最清明的。即使漢後主劉禪後期因錯信黃皓而朝政日下,漢國由於諸葛亮、費禕、蔣琬、董允累積下來的努力,到滅亡為止的政治風氣還算清廉,劉禪本人也沒有殘害忠良的紀錄;魏國自司馬家專權後,發生不少流血的政治鬥爭,可說是相當黑暗;吳國的末代皇帝孫皓根本就是「紂王」,不但荒淫、暴虐,還設計許多不人道的刑具,吳國許多忠良死在這位暴君的手上。從政治的角度來看,個人還比較希望蜀漢統一!

5.後來晉朝從曹魏過繼過來的結果來看,統治也沒有好到哪裡去,更沒有阻止「五胡亂華」的爆發。這樣來看,中原的百姓有比諸葛亮北伐時更可以安居樂業嗎?歷史沒有絕對的!就算曹魏沒有被篡,但能保證一定可以給老百姓好日子過嗎?以曹魏後期的政治狀況來看,能確定絕對讓人民更好嗎?諸葛亮北伐的出發點也是認為對蜀中百姓會比較好,有如何能斷言他的作法肯定是錯的呢?從諸葛亮的政治手腕來看,又怎麼能斷定他統一中原後對百姓的生活會更差呢?

總而言之,諸葛亮對我來說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他以法治使蜀漢的政治良好、他執法起來公正無私、他北伐過程裡盡量不擾民眾、他鞠躬盡瘁且死而後已,使我不得不佩服他!      

參考資料 《三國志─諸葛亮傳》(附裴松之註解)+維基百科+證據連結+自己看三國的觀點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3/10/15 上午 11:00:10編輯過]

六字名號隨口出,佛光一路伴君行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0/10/22 上午 06:46:40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意淨言靈
等級:版主
文章:12866
積分:12603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5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六字名號隨口出,佛光一路伴君行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1/11/25 上午 01:34:57
ppo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李小龍唯一傳人
等級:版主
文章:2045
積分:21864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10月9日
6
 用支付寶給ppo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3/10/14 上午 08:37:51

 6   6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9375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