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錄自《般若攝頌淺釋》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3
辛三(以三輪清淨方式精進)分二:一、應止;二、應行。
壬一、應止:
成熟眾生行利益,若身語意精勤行,
存有我想成懈怠,遠一切智如天地。
前面講,行持精進波羅蜜多時,要無有懈怠、如法而行。這裡講,若按勝義諦的見解觀察,有執著、有相的精進就是懈怠,因為這是世間法,並不究竟。具體而言:如果一個人執著我要成熟一切眾生、我要行持利益眾生的事業,而以自己的身體、語言、心精進行持,想讓眾生獲得佛果,這樣的精進就有我執的相。只要有我執的相,從究竟勝義境界來講,這就是懈怠,因為並沒達到一切萬法皆空的境界,已經墮於遠離一切執著的違品,自然也就與獲得佛果有天地之遙了。
佛陀在《法句經》裡也說:“若起精進心,是妄非精進;若能心不妄,精進無有虛。”其意是說,如果起了一個我要精進的心,它就是妄心並非精進;如果心能不起妄念或沒有執著,那個時候才是真正精進,沒有任何虛妄。所以大家都要知道,講到般若空性時,最後還是要達到三輪體空的境界。當然,從世俗來講,即使有體相的執著,也可算是精進。比如,我天天晚上不睡覺、白天不懈怠,連吃飯的時候都在看書,那算不算是精進呢?肯定是精進。但從勝義來講,這就是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