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錄自《入中論略釋.般若燈》 益西彭措堪布 著
癸貳(讚布施)分二:子壹、真實讚歎布施;子貳、菩薩行施生歡喜。子壹(真實讚歎布施)分三:丑壹、讚下劣布施;丑貳、讚菩薩布施;丑三、如是結讚。丑壹(讚下劣布施)分二:寅壹、真實;寅貳、布施功德。
寅一、真實:
彼諸眾生皆求樂,若無資具樂非有,
知受用具從施出,故佛先說布施論。
這一頌講不僅菩薩應行布施,凡夫亦應勤行布施。因為一切眾生皆欲解除飢渴疾病寒熱諸苦,而希求安樂,但若無飲食、醫藥、衣服、房舍等諸受用具,則所求之樂,必不得生。由於見此等受用資具,皆從往昔布施的福德而生,故了知一切眾生意樂的世尊,於最初即宣說了布施的理論。
寅貳(布施功德)分二:卯壹、行施能得輪迴樂;卯貳、行施能得涅槃樂。
卯壹、行施能得輪迴樂:
悲心下劣心粗獷,專求自利為勝者,
彼等所求諸受用,滅苦之因皆施生。
此頌讚歎下劣布施的功德。凡夫行布施,並非像菩薩隨大悲轉、施不求報、專為滿足求者的布施。因而悲心下劣、意樂粗獷、專求自己此生的異熟果報或來世的善趣利樂而布施。縱然如此,他們所希求的諸多受用以及能滅除飢渴等苦之因皆由布施所生。
卯貳、行施能得涅槃樂:
此復由行布施時,速得值遇真聖者,
於是永斷三有流,當趣證於寂滅果。
此頌講布施不但能獲暫時人天之樂,而且能獲得究竟出世涅槃之樂。因為樂於布施,“善士常往施主家”故,能很快值遇聖者來應供,聖者應供後,為其解說輪迴過患和解脫功德,以及如何斷惡行善等,施主若能依教奉行,就能逐漸走上解脫聖道,從而永遠斷除了三有輪迴的生死流轉,當來必定趣證於寂滅涅槃之樂果。
丑貳、讚菩薩布施:
發誓利益眾生者,由施不久得歡喜。
發誓利益眾生的菩薩,不同於小乘聖者或異生凡夫之自利心行施,因具足唯願眾生離苦得樂的強烈悲願,不求自利,唯求利他,以此廣大發心,故於滿足求者願望之時,便感受勝妙歡喜從而於一切時中皆歡喜布施。不久將能獲得最勝歡喜。
丑三、如是結讚:
由前悲性非悲性,故唯布施為要行。
由前所述,以大悲心為體性的布施與不具悲心的下劣布施,都將獲得一切增上生與決定勝的福德資糧,故一切修行者最為首要的修行要道唯有布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