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錄自《入中論略釋.般若燈》 益西彭措堪布 著
乙貳(所造論體)分二:丙壹、宣說暫時地;丙貳、宣說究竟地。丙壹(宣說暫時地)分二:丁壹、分別說十地;丁貳、說諸地之功德。丁壹(分別說十地)分三:戊壹、極喜地等五地;戊貳、現前地;戊三、遠行地等四地。
第一勝義菩提心
戊壹(極喜地等五地)分五:己壹、極喜地;己貳、無垢地;己三、發光地;己肆、焰慧地;己伍、難勝地。己壹(極喜地)分二:庚壹、宣說一地;庚貳、結尾本品。庚壹(宣說一地)分三:辛壹、略說本地;辛貳、廣說功德;辛三、結說此地功德。
辛壹、略說本地:
佛子此心於眾生,為度彼故隨悲轉,
由普賢願善迴向,安住極喜此名初。
此頌主講大乘見道菩薩的本地。菩薩一大阿僧衹劫修行圓滿,始登初地,入見道位,相續中已有無漏的智慧和大悲心,通達法無自性,為度化流轉輪迴的一切眾生,時時隨大悲心所轉,將自己三門所造的一切善根皆依普賢行願來善加迴向。從此遠離凡夫位而接近佛位,並成為一切眾生的導師而數數歡喜,安住於此極喜地者,名初地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