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錄自《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宗喀巴大師 造 法尊法師 譯 益西彭措堪布 編述
http://www.xianmifw.com/book/downssfy.php?nav=&pid=3&nid=21
己二、如何攝取心要之理分二:一、於道總建立發決定解 二、正於彼道取心要之理
【第二,如何取心要之理分二:一、於道總建立發決定解;二、正於彼道取心要之理。】
首先是說“對道的總體建立,發起決定的勝解”,其次是講“真實對三士道攝取心要之理”。
庚一、於道總建立發決定解分二:一、三士道中總攝一切至言之理 二、顯示由三士道如次引導之因相
【初中分二:一、三士道中總攝一切至言之理;二、顯示由三士門如次引導之因相[1]。】
【今初】
辛一、三士道中總攝一切至言之理分四:一、一切至言攝於成辦二種利義之理 二、一切至言攝入三士道法類之理 三、三士名稱的出處 四、斷除疑惑
壬一、一切至言攝於成辦二種利義之理
【佛初發心,中集資糧,最後現證圓滿正覺,一切皆是為利有情,故所說法一切亦唯為利有情。如是所成有情利義,略有二種,謂現前增上生及畢竟決定勝。】
佛陀最初發菩提心,中間積集福慧二種資糧,最後現證圓滿正等覺,此初中後的一切發心和行為都是為了饒益有情,因此成佛之後,佛陀所說的一切教法也唯一是為了利益有情。如是所成辦的有情利義略攝有二種,就是暫時增上生的善趣和究竟決定勝的三乘解脫。
為什麼說佛在因地和果地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饒益有情呢?這就要從菩薩最初的動機說起。佛在因地時,由於見到有情的苦難而生起大悲,由大悲心的推動,而想讓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又因為見到菩薩和聲緣羅漢都無法任運無間地饒益有情,而唯有斷證功德圓滿的佛陀才能如是成辦有情的利義,故而發起“為利有情誓願成佛”的願菩提心。此後菩薩更付諸行菩提心,精勤修集二資,如此勤苦地行持六度萬行,都是為了饒益有情。因此,成佛後也必定唯一行持饒益有情的事業──轉妙法輪,如此便能以理成立“佛的一切至言都是唯一為了饒益有情”。
既然佛所說的一切至言唯一是為了利益有情,有情的利義又可略攝為暫時的增上生和究竟的決定勝二種(決定只有這兩種,不可能有第三品),如此即可成立“一切至言都歸攝於成辦增上生與決定勝二種利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