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錄自《中觀四百論廣釋──句義明鏡論》 聖天菩薩 造頌 法尊法師 譯頌 索達吉堪布 著疏
http://www.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04.pdf
http://www.larong-chuling.com/pages/category5_7.htm
http://www.larong-chuling.com/pdf/31.pdf
壬二、(雖厭苦欣樂而唯有苦隨逐):
問曰:雖然苦受很多,但是快樂感受還是有的,因而努力追逐安樂,難道不應該嗎?
世人皆求樂,樂者實難得,
故於此眾生,眾苦如隨逐。
世人皆尋求安樂,然而安樂實際上非常難得,而且此求樂之行反會成為苦因,所以於逐樂眾生,眾多痛苦如同影子一樣隨逐不捨。
世間眾生,無一例外想得到快樂,因而都在為安樂追逐不休,大成就者根登群培說:「沒有眼睛的小螞蟻為了安樂而忙碌,沒有四肢的蚯蚓也為了安樂而忙碌……總之,世間所有眾生都是為了求得安樂而奔波。」然而,世間能如願以償暫時得到安樂者,卻是非常罕見。三界如同火宅,其本質即是痛苦,烈火之中怎能得到安樂呢?彌勒菩薩說:「五趣之中無安樂,不淨室中無妙香。」而且善趣眾生暫時的安樂,其實也不離變苦行苦的本質。再從安樂之因而看,眾生要得安樂,必須行持善業,可是三界有情,絕大部分不懂因果業報的道理,雖然想得到安樂,卻恆時為貪嗔癡所催,所行幾乎全部都是不善業。尤其是我們南瞻部洲的人類,如《地藏菩薩本願經》云:舉心動念,無非是罪。以惡業所感,有情恆時感受著痛苦,即使偶爾得到少分安樂,也會被緊隨的痛苦所湮沒;也由於上述原因,眾生恆時追逐安樂的行為,其結果反而在不斷地為眾生帶來求不得、不欲臨等等各種痛苦,而且以惡業所感,痛苦如影隨形剎那也不會遠離。因此有智者應知,無論世人如何努力,處身於三界火宅中,痛苦怎麼會停息呢?
譬如說,狂象追逐某人,於是那人拼命逃跑,最後找到一口井,那人便躲進井中,心想現在可以不必害怕了,而實際上,他並未遠離危險,因為大象鼻子很長,可以將他從井中撈上來。同樣,陷於三界中的眾生,也在為痛苦「狂象」所追逐,即使能暫時逃至善趣安樂「井」中躲避,然而實際上並未脫離痛苦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