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錄自《中觀四百論廣釋─句義明鏡論》 聖天菩薩 造頌 法尊法師 譯頌 索達吉堪布 著疏
http://www.zhibeifw.com/book/zhongguansblgs/default.htm
http://www.zhibeifw.com/book/zhongguansblgs/main.htm
http://www.larong-chuling.com/pages/category5_7.htm
http://211.72.163.194/pdf/31.pdf
壬二、(必須斷三毒的理由):
問曰:既有對治三毒的方便,又為什麼要斷除它們呢?
不會故貪苦,無助故嗔苦,
無知故愚癡,由彼不達彼。
不能會遇所愛境故生貪苦;欲捨離對境而無助力故生嗔苦;不知無我理故而生愚癡苦,由於它的蔽覆所以不能了達彼等貪嗔是苦。
貪等三毒雖有對治方便,可令彼等暫時不現行,但是仍需進一步努力,以徹斷其根,因三毒只要存在,即會引生諸多苦惱。其中貪欲所生苦,即是有情貪求某種悅意境,不管是有情或器物,如果得不到滿足,即會生起求不得的痛苦;而貪欲本身有永不滿足的特性,故有貪欲者,這種欲壑難填的痛苦即無止息之時。再說嗔苦,其來源是因厭惡某對境,自己想摧伏遠離它,卻又得不到力量幫助以達到目標,因而生起不堪忍受的苦惱。然後癡苦,即是由愚癡不知正理而引生的煩惱痛苦。本來一切法之名言本性為無常、不淨、苦、無我,勝義中為離戲大空,由於愚癡無明,有情不知其實相,因此生起貪執、嗔恨、嫉妒等煩惱,引生種種痛苦。而且由於愚癡的障蔽,凡夫有情無法了達貪嗔癡煩惱是痛苦的真相,無由認識諸法本面而息滅痛苦。
譬如說,昔日有窮人偶然見到了美豔的王妃,即生起猛烈的貪欲,然而其貪求無法實現,這位窮人由是而飽受了貪求不得的苦惱;在漫長的求不得過程中,他經常覺得自己孤苦無援,無法達到目標,由此常常大發憎恨,恨天怨地,飽受嗔恨苦惱;他想求得王妃的貪念,實際上也是以愚癡無知而起,而且因愚癡障蔽,這位窮人始終不知貪求王妃是愚昧之舉,也不知此是引生痛苦之舉。因此可見,如有三毒存在,痛苦即無由止息,月稱菩薩言:「因自無緣分,一生求不得,此人在無有,更大苦惱矣!」故當思維貪等三毒過患而生起徹斷之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