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而無仁,仁者不貪。我們回歸到傳統上來看,宋朝有一位宰相范仲淹先生,范文正公,這個人本來是一個孝子,他是個大孝子,從小因為父親去世得早,他跟母親改嫁到了朱家。長大以後知道自己原來是姓范,而不是姓朱。結果朱家排擠他,他不得不拜別母親,他立志考取功名,將來衣錦還鄉接母親奉養。當他離開母親的時候,含淚拜別母親說,媽媽請你等我十年。古人所謂十年寒窗一舉成名。結果他就帶著自己的幾本書、一些衣物、一把古琴、一把佩劍離開了朱家,到了破舊的書院去苦讀。「斷齏畫粥」的故事就是發生在他那個時候。他生活極其簡單,每天煮一鍋粥,把它凍成塊,一餐切開一塊來吃,用野菜用鹽醃成鹹菜,每天切一些鹹菜就稀粥,這叫斷齏畫粥,齏是鹹菜。有一天有人來看望他,這是他的朋友,發現范先生竟然吃得這麼簡單,生活這麼清苦,很不忍心,給他送來一桌酒席,希望給他改善改善營養。結果過了好長日子之後又去看望他,發現這桌酒席竟然原封未動。他就問范公,為什麼你不吃我給你的東西?范先生很誠懇的告訴他,不是我不喜歡吃你的,是因為今日吃了你的酒席,來日就吃不下我的齏粥了。范公就是這樣以苦為師,苦學不輟,他是五年衣不解帶、聞雞起舞這樣去讀書。結果八年之後果然考上進士,做了官,回來接母親去奉養。他跟母親講我提早了,本來預約是十年,現在是八年就回來了。
范公做了官之後依然保持他那個勤儉廉潔的操守,他把自己所有的俸祿盡量拿來去幫助貧苦的人。到他晚年的時候,他的家人希望給他買一塊地給他做為養老,就看中了蘇州南園這個地方一個住宅,就把它買下來。後來遇到了風水先生來看這個住宅,這個風水先生講,你這塊地方是風水寶地,將來能夠出很多人才。結果范公聽到這個話,立刻就決定把這個住宅捐出來給國家,替國家培養人才,做了一個學校。你看范公這分存心,毫不利己,一心為公。我們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他捐出來了這個風水寶地,結果更使到他家族後福無窮,所以他四個兒子都做到了宰相、公卿、侍郎,而且范家八百年不衰。
他出將入相幾十年,所得的俸祿全都用於布施、救濟之用,所以家用極為節儉。到他臨去世那一天,家裡連喪葬費都沒有。他的兒子范純仁也是一個非常有道德、有學問的人,繼承了孝悌的家風。當范公年老的時候,在家裡養病,范純仁照顧老父親,朝廷因為久聞范純仁的學問、才華,所以聘請他出來為國服務。一般人看到皇上請我出來做官,這多好,不請都想著巴著去,現在請我做官,那恨不得了。但是我們看看范純仁怎麼說?他講豈可重祿食而輕父母?這個話就是說,我們怎麼能把我們自身的名利放在孝養父母之上?說得好聽一點,我們都有自己的事業,當我們的事業跟孝養父母有所抵觸的時候,我們是為了自己的事業還是為了父母?范純仁把父母放在第一位,把他的事業放在第二位。但是命裡有時終須有,結果後來他還是受朝廷的聘用,老父走了以後他還是為朝廷做官,還做到了宰相,有宰相的命。你有這個命,你等一等也不妨;沒有這個命,求也求不來。所以說君子樂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
《大學》裡面講的,「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真正仁者他有財,用於回饋社會、奉獻社會,自己生活用度節儉到最低的程度,他來用財成就自己的德行,這叫以財發身。不仁的人,反過來,他不惜把自己的道德敗壞掉去發那個財,可是發了的財我們到底能不能夠得到?你命裡有的才能得到,你命裡沒有的那是妄求也求不到,所以叫以身發財。范公為什麼能做到仁者?其實我們推根究源,還是《論語》中有子講的話,「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孝悌是為仁之本,因為有孝悌的存心才能做仁人。所以仁愛其實就是我們孝悌的延伸和擴展,把我們孝敬父母的那分存心來對待所有的人,那就是仁。
我從小非常幸運,有一位很會教育的母親,我母親很注重德行的教育,在自小的時候就教我孝道。這首詩是我學會了念才學會了普通話,因為我在廣州出生,會講廣州話,普通話是通過學詩慢慢的學會的。這個詩一般的孩子可能念一個小時也就會了,也就能背了,但是我當時學了有一個多月才把它念下來,這說明我的資質是比較差的。我的姥姥看到我媽媽那樣循循善誘,那樣耐心的教我,她都有點不耐煩了,覺得這孩子怎麼這麼難教,這麼笨!可是這是我生命中學會的第一首詩,而又對我的生命卻有重大意義的詩,今天我想先跟大家分享一下,唐朝孟郊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首小詩給我們描繪了一個非常平常的生活畫面,一個遊子將要出行了,可能因為他要去留學,或者是出差,或者是工作,這時候母親給他密密的縫製衣服。我們細細的去體會一下,一個母親這時候為什麼要給他密密的縫衣服?當然,很簡單,我們能明白,母親的心掛念著孩子,生怕孩子出遠門了,衣服要是破了會帶來很大的不方便,所以給他密密的縫。心裡就想著孩子什麼時候趕緊回來,當完成學業了,完成事業了,趕緊衣錦還鄉。詩人就是用這樣簡單的一個生活小事,把無微不至的母愛表現得淋漓盡致。所以詩人感歎道,「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兒女就像小草一樣,享受著三春太陽的溫暖慢慢的成長。有一天我們長大了,忽然想起我們之所以有今天,那是因為三春太陽溫暖的撫育,於是就很想去報答。可是能報答得盡嗎?因為我們生長過程當中點點滴滴每一個細節,都含有我們父母深深的愛。
當我在廣州一直念到中山大學經濟系畢業的時候,母親希望我出國留學。我的父母早年離異,我跟我母親相依為命,我是獨生子。母親為了成全我的前程,她鼓勵我一定要到美國去留學,將來會有出息。雖然我捨不得,含淚還不得不告別母親。在出國前我的生日那天,我的母親給我寫了一個生日賀卡,她是這樣寫到:「茂森兒,我的祝福將伴隨你走遍天涯海角,我的心願將附麗於你清淨光明的一生。母親,一九九五年四月」。我於是就帶著母親這分深深的祝福和厚愛,遠赴重洋到了美國去留學。當年二十二歲的我,因為家裡並不富裕,所以只能是帶著很簡單的東西,一張毛毯、一些衣物,到了美國來,跟一些中國留學生合住,在學校很遠的地方租了一個很便宜的房子,八個同學合住。我們的家具都是從街邊撿回來的,我們的床墊、我們的沙發沒有一樣是買的。冬天冷的時候我不捨得買棉被,我把毛毯蓋在身上不夠,於是把衣服都蓋上來,最後把書本也壓上來。自己有八百塊錢獎學金,因為學習成績還算不錯,這個獎學金我自己省吃儉用,一個月給自己父母寄去三百美金,剩下五百美金,再省一點一年可以再省下一張機票費,可以每年回來探親一次。
常常我們跟同學去買菜的時候,我們一個禮拜到超市買一次菜,到超市當中我們只是看哪個菜價格是最低的我們就買,所以通常每天吃的,包心菜加胡蘿蔔,或者胡蘿蔔加包心菜。有一個師兄他畢業的時候有一個高壓鍋,都不高壓了,因為高壓閥已經不見了,我把它撿回來,用它來做飯、炒菜、煮湯,這一用就用了四年。別的同學往往在週末的時候他們出去可以旅遊旅遊,因為美國好玩的地方很多,或者去Party,但是我也沒有這樣的時間,更沒有這樣的錢,所以七天都是工作日。每一天除了讀書就是讀書,心裡想著,因為我告別母親的時候母親也跟我約定,希望我能夠七年把博士學位拿下來。在美國普通來講,碩士學位需要二到三年,博士需要四到五年,所以我們預計七年的時間。所以我跟媽媽講,媽媽,請妳等我七年,七年之後我接妳到美國奉養。我非常幸運,因為心比較專,所以每個學期都能多修,比別人多修一、兩門課,所以學習進度比較快,四年就完成了碩士和博士全部課程。我在美國的時候,除了讀書以外,一個禮拜最享受的時光就是跟自己的母親通通電話,給自己父母寫一下家信。每個禮拜我們打一次電話,兩個禮拜寫一封長信。這些信累積起來現在有一個小箱子,我們叫做家庭文化箱。現在看起來自己覺得也挺歡喜。
在我母親給我的書信當中也常常教育我要上進,要以苦為師。我想跟大家分享兩段我跟我母親的書信。這是在一九九六年一月七號,我在美國過第一個冬天的時候。「冬天的路易斯安那州挺冷,我們這兒晚上一般都在零度以下,有一天早上起床,竟發現天上飄落許多雪花,目前是最冷的時候,我可以挺過來,便可省些錢,無須買棉被了。儘管冷,我仍然保持每週一、兩次的冷水浴。在冷水浴時我可以鍛鍊自己捨受。我目前的學習、生活都較單調,每日穿同樣的衣服,吃同樣的菜飯,走同樣的路,讀同樣的書,我盡量讓自己在單調中求單調,使躁動的心熄滅。我每日早晚警示自己安住單調的生活,做至少七年的機器人,直至獲得博士學位為止。因為我深深懂得,我來美國不是享受的,而是在欠著父母的恩德,花著父母的血汗錢,若不努力讀書,天理難容!所以我突然很喜歡寒冷的冬夜,因為在冬夜裡我才能體會『頭懸梁,錐刺骨』的精神,才能享受范仲淹斷齏畫粥的清淨。這個星期五晚上下了一場凍雨,格外的冷,然而我的進取心卻比任何時候都強了。我要以優秀的成績供養父母!媽媽,請您放心,您的兒子向您保證,向您發誓,我一定會孝順您,把孝順放在第一位,把事業放在第二位。」
當我母親接到這樣一封遠在他鄉兒子的來信的時候,大家猜她是怎麼個想法?會不會想,這孩子冬天怎麼都沒有棉被,趕緊給他寄一點錢買張棉被。可是我母親沒有這樣想,她在給我的回函當中她是這樣寫到,「寒冷能使人如此理智和堅強,感謝路易斯安那州的冬天!感謝清苦、無欲的生活!它使人恢復性德之光。」諸位朋友,什麼叫性德之光?剛才我們講到人人本性當中有無量的智慧和德能,但是這個寶藏現在被塵封已久,用什麼鑰匙可以打開這所寶藏的大門?那就是孝心,我們能盡孝,就能夠開啟我們自性光明的寶藏。
我在留學的期間我給自己定了七條戒律,叫「七不」。一是不看電影、電視;二不逛商場;三不留長頭髮;四不穿奇裝異服;五不亂花錢;六不亂交朋友玩樂;七不談戀愛。當時因為只有一個存心,就是趕緊把這博士學位拿到手,好早一點接母親來奉養。結果非常順利,四年也就完成七年的課程。即將博士畢業的時候,當時因為我的導師給我得力的推薦,所以很順利的找到了工作,選擇在德州大學任教。即將走上美國大學講壇教書,母親是非常的歡喜。當時我第一件事當然飛回廣州給我母親辦赴美探親的簽證,邀請我母親來參加我博士畢業典禮以及跟我一起居住。我跟媽媽講:「媽媽,咱們原來預約七年,我現在四年就完成了。」當我戴上博士帽,穿上博士服,手捧著博士畢業證書跟我母親合影的時候,大家可以看到一個母親的心得到了真正的安慰。我母親是希望我做教授,因為她的父親,我的外公,也是一名教授,她覺得教書的行業是一門高尚的行業,我也滿我母親願。剛才講到「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與」,要讓我們的社會歸仁,讓我們不再有危機產生,必須先要教孝道。
在這裡我想分享一下我母親在十八年前,我十九歲的那一年生日,她給我寫了一個賀卡,在裡頭寫上了對我的期許,「茂森兒,祝賀你十九歲青春的年華!這是你邁進大學的第一個生日。世界上有兩樣東西,只有失去時才知道它的價值,這就是青春和健康。希望你做一個智者,身置廬山之中而知廬山之美。你已經成年,今天和你談談我對你人生的總體策劃:假如環境沒有意外,你的道路是:大學畢業,獲學士學位,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攻讀博士,獲博士學位,爭取到當今世界發達的國家學習和工作;成家要晚,立業在先,遵循古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修養方面克服浮躁,一心不亂,增加自控能力,寧靜致遠,行中庸之道;三十歲前,學習,積累,打基礎;三十歲至五十五歲,成家立業,幹一番事業;五十五歲後收心,總結人生,修持往生之道。這樣,當你回顧往事的時候,可以自慰的說:我活著的時候很充實,離去的時候很恬靜。永遠愛你的母親,一九九二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