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關於中國是否應該建造航母的紛爭由來已久,有人說該建有人說不該建,各種都有各自的道理,東進對海軍是外行,不過看到了最近外國媒體披露中國要建造6艘航母的消息很是讓人興奮,也想來參與討論發表一下拙見:
一、航母的強大效能:
航母是海軍海上攻擊系統的核心:
航母有強大的續航能力,,它可以同時探測和定位多個目標,預警機、雷達、作戰飛機、導彈、電子戰及指控系統手段,組成最嚴密防空網,可以說航母每到一處就相當於奪取了那一大片空域的制空權。最適合做為艦艇編隊的旗艦,可以指揮和協調艦艇編隊內的驅逐艦、潛艇等進行防空、反潛、對陸攻擊等聯合作戰。
航母本身就是強大的攻擊利器:
航母從誕生的那一天就註定了其強大的攻擊能力,它將水面艦艇遠程續航與飛機快速攻擊完美地結合起來開創了海軍的一個新時代,相信關於這一點大家都是非常認同的。
航母是處理危機的最好威懾利器:
每當危機發生的時候,美國的總統就會問他的下屬“我們的航母在哪里?”這還不能說明航母的作用嗎?不管你承認不承認都好,當世界上突發重大事件時,總少不了航母登臺表演。航母最適合執行有彈性的威懾任務,就如同戰略核武器一樣,不僅要有戰略導彈,還要有戰略轟炸機,而且戰略轟炸機更適合執行威懾性的任務,你進行威懾總不能把導彈打出去吧?那就是真的開戰了,但是戰略轟炸機起飛抵近就可以起到這樣威懾的效果。同樣的,在執行此類威懾任務時航母同樣具有很大的靈活性,起飛艦載機抵臨目標上空本身就能給對方夠傳遞信號起到威懾作用,完成威懾任務後可將飛機召回,萬一出現衝突可以反射空艦導彈真地開打。
一旦中國擁有了航母,就可以讓海軍的勢力前出到1000公里之外,這樣中國又多了1000公里的戰略縱深,避免了中國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在敵人的火力覆蓋範圍之內,航母不僅是利劍也是一塊盾牌,猶如把敵人抵在中國胸口的利劍擋了回去。
二、中國的綜合國力已經發展到了需要建造航母的時候:
有人說,航母是個燒錢的玩意兒,美國尼米茲級大型航母造價為35~50億美元,每年使用和維修費近4億美元,費用太高,咱們負擔不起。應該指出的是如今的中國經濟已經長足發展,經濟總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二,有漫長的海岸線需要保衛,與周邊國家存在海上領土爭議,中國的大部分石油都需要從海上運輸進口,假如發生海上衝突別人把中國的海上交通線掐斷,那麼中國就有可能窒息,缺乏石油中國的經濟發動機還能轉嗎?到了這個時候你就會悔不當初。這個才是經濟帳,算經濟帳要算大帳不能算小帳。中國建造航母不僅可以付得起這個費用,而且現實當中確確實實還有這個需求,並不是花錢買個面子的。沒有航母你就保衛不了你的經濟命脈。
三、中國建造航母並不能因為害怕“中國威脅論”而自廢武功
“中國威脅論”由來已久,跟有沒有航母關係不大,頂多就是中國有了航母“中國威脅論”叫得更凶一些罷了,不但是西方列強擁有航母,如今連印度、泰國和巴西這些國家都有了航母,咱們難道可以因為害怕人家講“中國威脅論”就自廢武功嗎?
四、中國海軍的發展不能被美國誤導:
歷史上美國就曾經故意放出風來否定航母的作用,並且成功地誤導了前蘇聯的高層決策。蘇聯海軍當初要航母論證的時候,美國就放出消息抨擊蘇聯要稱霸海洋,結果蘇聯為了保住自己社會主義國家的光輝形象就拼命否認,把航空母艦定性為侵略工具,堅決不造航母,當年蘇聯在赫魯雪夫的領導下否定航母的作用,把航母說成是海上鐵棺材,企圖另辟捷徑發展以導彈和潛艇來代替航母的作用,結果怎樣呢?蘇聯海軍飲恨古巴導彈危機不就是最好的案例嗎?最後蘇聯痛定思痛還是發展了航母。但是蘇聯航母的發展一直都是很緩慢,直到蘇聯解體的時候才發展出一艘大型的航母“庫茲涅佐夫”,其實從嚴格意義上說這也不過只能算中型。這裏面不排除有美國的忽悠在裏面,每當蘇聯要發展航母的時候,美國的學術界就不斷地拋出航母無用的論斷,結果成功地延緩了蘇聯航母的發展,至今俄羅斯的海軍也無法跟美國抗衡。
現在中國在發展航母的時候,美國也不斷地拋出航母過時論,結果還真的誤導了中國的一些專家和學者,導致中國要不要建造航母的爭議不斷。試想,假如航母真的過時了,為何美國還要研發21世紀的新航母呢?為何還要保留這麼龐大的航母編隊呢?結論是不言而喻的。東進注意到最近美國軍方學者又開始指出航母已過時,任何強國都能擊沉,這恰好是外國媒體披露中國建造航母的時候。由此可見這不過是美國再次放出的煙霧彈罷了,希望大家不要上當受騙。
綜上所述,中國海軍要想走向大洋,就離不開航母,建設藍水海軍離不開航母,中國海軍應該堅定不移地發展航母及其配套的裝備,走向深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