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民也要負一些責任...... 在醫院工作的朋友也曾對我說, 他們常被病人罵.....每個月繳健保費,
看病又要掛號費,若沒拿些藥回來,覺得被騙了,花了錢,卻兩手空空回去,是不值得的,再怎麼樣也要拿些藥回家吃,
拿愈多,賺愈多......醫院不給,會被病患罵哩...^^|||久而久之,看病就給藥啦....
1. 原來台灣的名醫是這樣形成的 by 林燦城醫師
從高雄醫學院醫學系畢業後,我一直從事西醫基層醫療,依健保局統計,民眾就醫以看感冒最多(約70%),
而對西醫治療感冒的模式,我一直很懷疑。在歐美所有被診斷為感冒的疾病醫師幾乎是不開藥的,只會叫你回去休息。
衛生署在感冒流行時期也只會呼籲:「請多喝水,多休息,少去公! 共! 場所」。從來沒說過要民眾吃藥這一回事。
但是,民眾到西醫的診所(或醫院)看病,雖然是感冒,醫師幾乎都會開出一堆的「感冒藥」,吃了之後,病情卻也減輕了。
衛生署告訴我們:感冒要多喝水、多休息,從沒叫我們吃藥。奇怪的是,我們吃了醫師開的感冒藥可以讓感冒病情減輕,
二者有沒有矛盾?
衛生署的「說法」與臨床醫師的「作法」顯然存在著差異,如果醫師開藥是對的(有效),那麼衛生署就是在愚弄老百姓囉!
但是,感冒的對策,衛生署從來沒改口過,顯然醫師習慣開的感冒藥是有問題的,應該說大多數的民眾吃感冒藥,
其實是在毒害自己還不自知。
在美國、加拿大等歐美地區,醫師對感冒的病患通常不會開藥的,
民眾與醫師都清楚的知道:感冒沒有特效藥,吃藥只是把症狀掩蓋,
實質上會更糟糕。但是西醫傳到台灣卻變了質,開感冒藥
開得越重,賺得越多。醫師很樂於用很強的感冒藥去掩蓋感冒症狀,民眾以為是「藥到病除」,
實際上卻是在削弱自己的免疫力。通常大人會忍耐,感冒了忍幾天不吃藥(這種作! 法! 還算對),
而對小孩的感冒就會急著找醫生,(大部份反而在害小孩),因為台灣大部分的醫生為了拉攏病人,
對不該開藥的感冒,習慣都會開藥來讓症狀減輕,而且藥開得越重,症狀減輕的越多,病人會越信賴,
排隊來診的病人就越多。嚴格來講,這樣醫生所賺到的錢都是「黑心錢」。
感冒,大多數是因病毒感染所致,目前西醫對病毒仍然沒有特效藥。
幸好人體本身有自我防衛的能力,這些自我防衛就是利用鼻塞、流鼻涕、打噴嚏、咳嗽甚至發燒等機轉來達成。
西醫所發明的感冒藥,不但不能對抗感冒病毒,反而都在打擊這些自我防衛:
「抗組織氨、假麻黃素」讓鼻塞打開,鼻涕減少、不打噴嚏;「氣管擴張劑、類固醇」讓氣管門戶大開,讓痰的分泌減少,
表面上症狀改善了,事實上,卻是「門戶洞開,引狼入室」。
在台灣過敏性鼻炎與氣喘的發生率隨著診所的越普及反而越來越高,原因何在?
很少人去想到:基本原因是感冒藥吃太多了,將免疫力給破壞,身體的防線由第一道的鼻腔,退到最後一道的肺泡所致。
原來一直吃感冒藥不但不能「治病」,反而會「製病」。
小孩第一次罹患感冒,通常約5-7天抗體產生後,就會自然痊癒(而且也沒有任何西藥可治感冒)。
但是父母不放心,媒體又推波助瀾,急著帶去給醫師看,大部分的醫師會開出症狀治療藥(其實是消滅免疫力、傷害小孩的藥) ,
父母遵從醫囑,規規矩矩照三餐給小孩灌藥,果然小孩症狀很快消失,但從此也走上不歸路,以後小孩抵抗力越來越差,感冒次數越來越多,感冒症狀越來越嚴重,感冒藥越用越重,惡性循環結果,終致演變成過敏性鼻炎、氣喘。
在美國,這種醫師會被列入黑心醫師,醫學界會介入調查,但在台灣,這種醫師反而因門庭若市,很容易變成名醫。
很多醫師常感慨:「開業所用到的,和學校所學、醫院訓練的都不一樣」很多人的健康被這樣的醫師開藥給傷害了,
卻還很感謝醫生,真是可憐。真不知道台灣的醫學界與衛生單位在監督什麼?
2. 美國FDA要求明文規定「禁止6歲以下幼童」吃感冒藥
美國FDA(相當於台灣的衛生署)的一個委員會於10月19日作出決議,要求明文禁止「6歲以下幼童」吃感冒藥。
國內各大媒体在10月21! 日都以相當的篇幅報導,以下這一段是摘自10月21日TVBS電視台的文字旁白:
小朋友生病,一定要吃感冒藥嗎?美國研究發現,小朋友吃感冒藥,根本沒效,
美國藥物食品管理局FDA還要求明文禁止「6歲以下幼童」吃感冒藥,原因是已經有1500個小朋友吃類似的感冒藥產生副作用,
123個人死亡。國內小兒科醫師把話說得更白,感冒藥本來效果就不大,還要小心幼童心臟不舒服,本來就有奪命的危機。
小朋友感冒生病,該怎麼辦?家長:「先來看醫師啊,主要是吃藥為主。」
如果告訴你,小朋友吃的感冒藥根本沒用,甚至會傷身,這才讓人頭皮發麻。
美國聯邦食品藥物管理局更呼籲,直接禁止6歲以下小朋友服用咳嗽藥和感冒藥,講白了,就是這些藥根本無效。
台安醫院副院長卓瑩祥:「兩個人都感冒,一樣的症狀一個人有吃,一個人沒有吃(藥),最後你會發現好的時間就一樣,
有的小朋友可能吃了,可能發生一些心臟的問題,心律不整,或有的人引起神經方面的副作用。」
小兒科醫師看法與美國一致,以往開藥,就已經減少非常多的劑量,
主要是感冒藥裡,治療鼻塞和過敏的藥物,有抗充血和抗組織胺的成分,有可能衝擊小朋友心臟。
美國的調查發現,至少有1千5百個小朋友,吃藥引發併發症,有123個人死亡。
卓瑩祥:「死亡案例一定會發生啦,因為他有(可能)心臟發生心律不整,是可能發生,但比例不是很高,但總是有可能發生(死亡)。」
醫師說,感冒即使不吃藥,3到5天,身體自己也會康復,吃感冒藥沒有效,但還是建議要看醫師做診斷,
因為怕就怕會有併發症,或根本不是感冒,都有奪命的危機。
吃感冒藥不但無效而且傷身,我早在
醫學院所受的教育裡,病毒性的感冒是:「沒有藥物可治療的」,
要靠自己的免疫力來對抗。感冒藥會降低身體抵抗病毒的能力,不但對六歲以下的小孩有傷害,
對大人的健康也沒有好處(衛生署只建議:「多休息,多喝水」)。
只是大人因為要工作,只好吃藥來減輕不舒服感。所以,感冒藥的正確用法應該是:「有症狀、不舒服時才用」。
但是很多家長誤以為要吃感冒藥,感冒才會快好,這是醫界沒有盡到衛教的責任。
當記者拿這件新聞去問衛生署時,衛生署似乎並沒有要做任何因應,看來民眾的健康還得自求多福。
禁止感冒藥的販售,當然會衝擊到許多藥廠的利益與利潤,但到底是藥廠的利潤重要呢?還是民眾的生命重要?
美國與台灣國情不同的是:在美國,醫師不會隨便開感冒藥,
在台灣則是:找醫師看感冒,大多數都會開感冒藥(而且,某些醫師開的感冒藥還特別有效)。
在台灣的開業醫師如果規規矩矩教病患「多休息、多喝水」的幾乎都不容易生存。
問題的癥結在於:如果第一個醫師按照教科書教民眾「多休息、多喝水」,
病患很快會再找第二個醫師,第二個醫師察顏觀色,立刻開出「特效藥」,感冒症狀很快解除,
這時候病患不但不會去懷疑第二個醫師,還會臭罵第一個醫師「醫術不好」。
就我所知,台東某大醫院的小兒科就有位醫師一直堅持感冒不隨便開藥,發燒也不必急著退,
他還常常演講說明感冒隨便退燒的壞處,但是相信他的民眾終究還是少數,
多數的家長寧願選擇「開藥,感冒症狀很快解除」的醫師。
感冒藥吃多了,小孩子的抵抗力會越來越差,看病的頻數也越來越多。
其中的道理,我在第一、二期的通訊裡都分別論述過了。感冒藥把第一道防線破壞,
讓病邪很容易入侵,久而久之,就演變成鼻過敏,再繼續用氣管擴張劑,就演變成氣喘。
依據「台灣氣喘衛教學會」的資料,台灣的氣喘盛行率由民國63年的1.3%,到民國91成長到19%。
30年來增加了15倍,診所越普及,就醫越方便,氣喘盛行率反而越高,這是甚麼道理?
難道大家都沒有懷疑:『你吃了太多不該吃、也不必吃的藥!』?
ps: 鼻子過敏與感冒一樣,都會有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的反應
長期疲勞非肝病 「腎上腺疲勞」作祟
記者林相美/台北報導
一名年約40歲男性主管,某次檢查發現,肝功能指數偏高,但沒有B、C型肝炎,
但是他因為時常疲勞、肌肉痠痛,擔心罹患肝病,每3個月追蹤肝臟狀況,嚐遍坊間各式保肝藥,
經檢查才得知是腎上腺疲勞,若置之不理,日後恐怕會影響生活品質。
門診患者增3成 企業精英高危險群
收治個案的台北榮新診所副院長何一成昨天指出,近5年門診中,腎上腺疲勞的患者較以前增加2至3成,
患者多為30至50歲的主管階級或專業人士,平時壓力大,多屬於責任感重及自我要求高的「完美一族」。
何一成解釋,腎上腺皮質素主要留住身體的鹽分,及維持血壓、血糖濃度,提供能量,
人體在短期承受高度壓力時,腎上腺會分泌大量皮質素,刺激身體釋放能量抗壓,
但若長期處於壓力下,腎上腺過度疲乏,皮質素分泌不足呈現疲勞,會引發各種症狀,
包括無特殊原因的疲倦、賴床、肌肉痠痛,或需要藉由甜食及刺激性飲料提神。...結果..提神飲料越喝越累
何一成提醒,許多人習慣藉由咖啡因飲料提神,但若是腎上腺疲勞的患者,過量飲用含咖啡因等提神飲料,
反而會不斷刺激自律神經,加強耗盡,反而會更勞累。
不過,並非每個人疲累、肌肉痠痛均是腎上腺疲勞,仍需經醫師診斷,排除糖尿病、肝臟疾病等生理疾病,或憂鬱症,
藉由腎上腺皮質素等抽血檢查及壓力指數儀檢測自律神經壓力狀況,釐清是否為腎上腺疲勞。
何一成建議,上班族可多從事調節自律神經、腎上腺素的活動,例如適度日曬、運動,充足睡眠,
多從事瑜伽、氣功、靜坐、太極拳等紓壓運動,補充全穀類食物、食用魚類與堅果、各種顏色的蔬果,PS:吃素最好
鎂、鈣、維生素B與C等營養素。
點「散瞳劑」應注意事項
何謂假視近視?為何要點散曈劑?
自主神經系統Autonomic Nerve控制眼球,分為交感神經Sympathetic Nerve─控制瞳孔的放大;
及副交感神經Para-Sympathetic Nerve─控制瞳孔的收縮,同時也能控制眼球內的一條小肌肉(睫狀肌)。
這條睫狀肌能使眼球內的水晶體變胖變瘦,藉由這種調節,我們人就能看近看遠。
肌肉長期處在收縮狀態時,就會發生痙攣的現象,發生在睫狀肌身上,人們就只能看近,而不能看遠,
好像近視的症狀一樣;可是和近視發生的原因又不相同,所以醫師們就叫它「假性近視」。
醫師們發現用一種藥物能強迫睫狀肌放鬆,改善假性近視的情形,那就是副交感神經的抑制劑。
使用長效型散瞳劑阿扥平(Atropine)是目前醫界認可預防或抑制近視度數增加的方法。
研究發現,使用阿扥平治療學童近視,不但可減緩近視度數增加,更具有降低眼壓效果,
且眼睛前房隅角及前房深度在治療後都有增加;每晚睡前點一滴,需持續點到上高中後。
點散瞳劑Mydriatics(睫狀肌麻痺劑)注意事項:
•點藥水時會有些許刺激感,乃正常現象。
•藥效未退前,會有畏光、看近物模糊等現象。
•在大太陽下活動須做好遮陽防曬,以免過多紫外線進入眼內,造成視網膜傷害。
•如有配戴眼鏡,鏡片材質須能抗紫外線。
•點完藥水後,要用手指緊壓內側眼角3分鐘,以免眼藥水經由鼻淚管,到達鼻腔被吸收而產生全身性副作用。
•極少數體質特殊者,有時會發生臉紅、口乾之現象,此時即應停止用藥。
趙藥師提醒:若是藥物控制的效果不盡理想,殘留的度數會影響學習,甚至影響日常生活作習,
或是要瞇眼斜眼皺眉及近距離才能勉強看黑板或電視時,則必須考慮配戴眼鏡或隱形眼鏡。
配戴眼鏡並不會引起近視度數增加,長時間近距離使用眼睛才是造成近視的主要原因,
因此眼鏡是當配則配,不戴眼鏡,反而可能導致近視或散光度數的增加。
點散瞳劑治療近視的族群特別要注意:應使用具有抗紫外線的太陽眼鏡並且使用葉黃素,
因為散瞳劑除了麻痺睫狀肌外,瞳孔也會放大,進入眼睛的光線量也會增加,
這也是點散瞳劑的族群到戶外容易畏光的原因
趙藥師提醒:眼睛也要有防曬觀念,從事戶外活動一定要準備遮陽用具及確實具有抗紫外線的太陽眼鏡防止藍光對於眼球造成的傷害。
現代人經常長時間盯著電腦螢幕或近距離閱讀,造成眼睛疲勞、視力糢糊、近視加深、眼睛乾澀、脹痛、飛蚊症等問題,
且罹患近視的年齡層也有逐漸下降的趨勢;因為飲食不均衡,應適量攝取含葉黃素Lutein/黍黃素Zeaxanthin的食物,
如多補充金盞花、甘藍菜、菠菜、花椰菜、豌豆、玉米、蕃茄、紅蘿蔔、綠豆、柳橙、杏仁、桃子、蘋果等,
除了營養要注意額外補充,也可考慮以葉黃素配方營養補充劑來補足。
目前市場所銷售葉黃素Lutein配方有下列問題:成份劑量標示不實、配方不對、含有β-Carotene配伍禁忌、廠商製造廠標示不實。
並非所有「葉黃素配方」都對任何眼睛症狀都可適用,不同症狀須要用不同劑量及配方,
但目前市場往往錯誤引導,這也是目前保健市場的隱憂。葉黃素配方正確應分:如小孩口嚼錠葉黃素配方、成人型葉黃素
依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所進行AREDSII(與年齡相關的眼疾臨床研究第二階段)臨床研究,證實葉黃素需搭配黍黃素5:1,及Omega-3(DHA+EPA)外須另添加綜合維他命,如抗氧化劑:維生素A、C、E 、B群及稀有元素:硒、鋅、銅、錳才能達到加乘效果(摘錄自AREDSII、BMC Ophthalmolog)。
註:以上資訊僅供醫護人員參考,葉黃素Lutein為Dietary Supplement,不能取代任何處方作為治療用途,倘有任何疾患請立即求醫以獲最佳治療,免於耽誤病情
趙順榮藥師小檔案現任:
•普登藥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展揚藥品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Sun City Caf'e矽谷咖啡館 董事長
•台北市西藥代理商公會醫療發展副主任委員
本文作者【普登藥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趙順榮藥師】
本文由【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