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城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占城又稱占婆、占波,是占族古國,位於今越南中南部。占族語言屬南島語系,與越南語所屬語系不同。占城是梵文「占婆補羅」(Campapura)和「占婆那喝羅」(Campanagara)的簡稱,pura、nagara是梵文「邑」、「城」。早期大量接受印度文化,信仰以婆羅門教為主,13世紀前後該族人改信伊斯蘭教。
地理
國土概略
宋趙汝適著《諸蕃志 ·占城》:「占城東海路通廣州,西接雲南,南連真臘,北抵交趾,……國都新州(今越南平定省都城)」。
區劃
- 阿摩羅波胝(Amaravati):為占婆的北部區域,相當於現時越南廣南省。
- 因陀羅補羅(Indrapura):曾是占婆都城。該區有一海港名為「僧伽補羅」(Sinhapura;另有「大占海口」及「林邑浦」等稱謂)。
- 毘闍耶(Vijaya;另有「佛逝」、「佛誓」、「闍盤」等譯稱):為占婆的中部區域。約於1000年後成為占婆新都。該區有一重要海港,名為「屍唎皮奈」(Çri Vinaya;另有「設皮奈」、「毘尼」、「屍耐」、「皮耐」等譯名)。
- 賓童龍(Panduranga):為占婆南部區域,在越南又譯作「藩龍」,位處現今越南平順省。當地的都會毗羅補羅(Virapura;又稱為「羅闍補羅」,Rajapura),曾一度為占婆首都。此外,古笪羅(Kauthara;又稱「古笪」)亦曾屬賓童龍區域,都會為楊浦那竭羅(Yanpunagara)城。
歷史
其地在漢代是日南郡的象林縣,隸屬於交趾刺史部,是漢代疆域的最南端。當地土著又稱林邑。
東漢末(192年),占族人區連殺死象林縣令,從中國獨立,佔據了日南郡的南部地區,以婆羅門教為國教,建立占城國,與東漢以順化為界。
唐代也稱「占婆」、「占不勞」、「環王」。
宋景德四年(1007年),占城王派遣使奉表入貢,自稱「占城國王」。占城屬國包括舊州、烏麗、日麗、烏馬、拔弄等十五國。
占城王國聖地美山寺廟位於越南廣南省維川縣維富鄉美山村,距會安40公里。
199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美山寺廟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經濟
社會階級
占婆受印度文化影響,採納了種姓制度,將全國人口分成四個等級,分別為「婆羅門」(Brahmanes)、「剎帝利」(Ksatriyas)、「吠舍」(Vaiçyas)及「首陀羅」(Çudras)。婆羅門和剎帝利在占婆社會享有較優厚的保障,和投身政府之權利,如碑誌所記載,第四王朝君王毘建陀跋摩一世(Vikrantavarman I)曾說:「罪無過於殺婆羅門者」;又如第六王朝君王因陀羅跋摩二世(Indravarman II)亦稱其政府「惟以婆羅門剎帝利二種人為大臣」。
宗教信仰
本土信仰
占婆人的信仰,深受外來的婆羅門教、佛教等宗教的影響。不過除此之外,占婆人原有其本土信奉的神靈,如在南部的古笪地區,便有信奉釋利摩落陀古笪羅(Çri Maladakuthara),即為其中一個能能保存舊名的神靈。占婆大多數的原有舊神,都被婆羅門教諸神所代替,例如女神楊浦那竭羅(Yan Pu Nagara),便與婆羅門教裡的大自在天王之妻婆伽婆底 (Bhagavati)所取代。
婆羅門教
婆羅門教為占婆古來的主要宗教,奉祀該宗教的神靈,其中較重要的為大梵天王(Brahma)、幻惑天王(Visnu)、大自在天王(Çiva,即敬禮摩醯首羅,Maheçvara)。
- 大自在天王:占婆人以大自在天王居首,相信他「為諸世界之主,其身無定,其形在語言思想之外,其體為地、水、火、風、空、日、月,而有諸名。輔以諸神,首數幻惑天王、大梵王王、火神(Agni)」。又稱大自在天神「已伏壓制世界之一切阿修羅(Asuras) ,並為「占婆國之根本」。對大自在天王的奉祀,占婆人會製作其像,面部用金覆蓋。而大自在天王的妻子,占婆人稱為婆伽婆底(Bhagavati),與本土信仰裡的女神楊浦那竭羅(Yan Pu Nagara)混而為一,占人對之亦相當崇敬,設有專祠來奉祀。[4]
- 大梵天王:在占婆沒有專祀,其像只附在大自在天王祠或幻惑天王祠之中。[5]
- 幻惑天王:其地為不及大自在天王,有時與大自在天王合而為一,稱「那羅延」(Narayana)。在其祠中,亦供奉了幻惑天之之妻落悉密(Lakçimi)的像。[5]
據法國學者喬治·馬司培羅指出,在20世紀初,越南的九萬占族人口裡,約有三份之二尚信奉婆羅門教。[6]
佛教
占婆人亦信奉佛教。喬治·馬司培羅指出,從佛像及圓形浮彫等文物來看,占婆應有大乘佛教,另據義淨《南海寄歸內法傳》的內容,占婆人則亦曾信奉小乘佛教。
此外,該國佛教有與婆羅門教合一的情況。占婆的佛教徒,往往兼奉婆羅門教的大自在天王。占婆的佛教寺廟,便有敬奉大自在天王及觀音(占人稱為Lak mindra Lokçvara Svabhayada)等神靈。而占婆的密宗肖像,亦有與婆羅門教相似之處。[7]
伊斯蘭教
占婆國後期,人們開始改奉伊斯蘭教。據法國學者喬治·馬司培羅的說法,伊斯蘭教的傳入占婆,大約是中國的宋代(960年至1279年)。而在占婆傳說當中,亦有阿拉(Allah)於1000年至1036年「君臨都城」之事。
馬司培羅估計,伊斯蘭教之傳入占婆,有可能源於「柬浦寨之回教徒為馬來人所化,因以傳布回教於安南」。
馬司培羅又指出,時至20世紀初,柬埔寨的六萬占族人口,皆信奉伊斯蘭教;而越南九萬占族人口,信奉伊斯蘭教的則佔三份之一,他們自稱為「占白尼」(Chams Beni)。「占」即占人,「白尼」即宗教子弟之意。[8]
神祠
文藝
注釋
- ^ 馬司培羅《占婆史》第一章《土地及人民》,臺灣商務印版館中譯本,11-12頁。
- ^ 馬司培羅《占婆史》第一章《土地及人民》,臺灣商務印版館中譯本,8頁。
- ^ 馬司培羅《占婆史》第一章《土地及人民》,臺灣商務印版館中譯本,6頁。
- ^ 馬司培羅《占婆史》第一章《土地及人民》,臺灣商務印版館中譯本,4-5頁。
- ^ 5.0
5.1 馬司培羅《占婆史》第一章《土地及人民》,臺灣商務印版館中譯本,5頁。
- ^ 馬司培羅《占婆史》第一章《土地及人民》,臺灣商務印版館中譯本,7頁。
- ^ 馬司培羅《占婆史》第一章《土地及人民》,臺灣商務印版館中譯本,6頁。
- ^ 馬司培羅《占婆史》第一章《土地及人民》,臺灣商務印版館中譯本,6-7頁。
參考資料
外部鏈結
相關條目
相關的維基共享資源: 占城
占城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D%A0%E5%9F%8E
下龍灣 (字喃:泳下龍)是越南東北部靠近中國邊境的一片面積為1,500平方千米的水域,海岸線長 120千米,屬於北部灣的一部份,河內以東. 按照越南語的語序習慣,被稱為「Vịnh Hạ Long (泳下龍)」。
1994年12月17日,在泰國舉行的世界遺產委員會第18次會議上,下龍灣被列為世界遺產。成為越南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之一。
順化(字喃:化、Huế),是越南中部承天順化省的省會,面積150平方公里,人口約30萬。古稱富春。曾先後為西山朝和阮朝的京城,是越南的古都。位於越南中部,北距河內654公里,南距胡志明市1071公里,西靠長山山脈,東距南中國海8公里。 香江穿城而過,將城市分為北南兩區。北區是老城,又有外城和內城之分。 外城城牆高6米,有護城河環繞。
古代占婆王國故地。
15世紀時,後黎朝將其命名為順化路。
17世紀後,作為廣南阮氏的根據地,並改名為富春。
18世紀後,西山朝成立,中期以此為京城。
1802年,廣南阮氏的阮福映建立阮朝,也以此為京城。
1883年,法國佔領越南,淪為保護國。後來,富春改為承天省順化市。
1945年,阮朝最後皇帝保大在順化皇城正式宣佈退位。
1968年,美國海軍陸戰隊在順化與越共爆發激烈戰鬥。
199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順化歷史建築群為世界文化遺產。
豐芽-格邦國家公園(世界自然遺產,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形也稱為石灰岩地形,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岩石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岩溶地貌。水對可溶性岩石所進行的作用,統稱為喀斯特作用。一般指碳酸鹽類岩石分佈地區或存在流經石灰岩的地下水所特有的地貌現象。當雨水或者地下水與地面碳酸鹽類岩石接觸時,就會有少量碳酸鹽溶於水中。經過長時期的溶解侵蝕,形成了以地表岩層千溝萬壑為標誌的地表特徵。在喀斯特地貌下往往存在地下河、溶洞等景象。
喀斯特地形的地表崎嶇、土壤十分貧瘠,不利農業發展,因此在雲貴高原有「地無三里平,天無三日晴,人無三両銀」的俗諺。但其千溝萬壑的特色卻十分受到觀光客青睞。目前巴爾幹半島及中國廣西、貴州、雲南一帶均有喀斯特地形的存在。
美山聖地(世界文化遺產,占婆時代印度教遺跡)
會安古城(古老華埠,世界文化遺產):日本橋、關帝廟和福建、潮州、中華、瓊府、廣肇5大會館。
美山是佔婆王國最重要的聖地,直到1885年,才被一個法國人無意間發現。1898年,法國派專家到美山考察,並研究這裡的碑文記載,西元4世紀末,佔婆國王巴哈德拉瓦曼下令在這裡修建一座木結構的神廟。
美山寺廟,位於越南廣南省維川縣維富鄉美山村,距會安40公里。199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美山寺廟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會安位於越南中部峴港市郊秋盆河北岸,會安江入海口的附近,距峴港市區約30公里,曾是歷史上著名的東方大港。
西元5世紀,會安是古代佔婆國的著名海港,名為“大海口”。也就是說,會安作為一個海港城市,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了。古代會安港的發展經歷了形成-發展-全盛-衰落等四個階段。其中,發展與全盛階段是會安港最為燦爛輝煌的時期。在長達一千多年的形成與發展時期裏,來自中國、日本、東南亞及南亞各國的商船都在會安港進行貿易交流,會安港則名列當時東方各大港的前茅。
同時,該港還是古代佔婆國使節前往中國進行朝拜的啟航港。從西元15世紀起,荷蘭、葡萄牙、英國、法國等西方國家先後在會安港設立商站。各國商船經常出入會安港口。其中,尤以中國的商船最多,有時一次竟多達上百艘。中國商船帶來的商品有錦緞、紙張、毛筆、銅器、瓷器、陶器、銀器、金幣、銀錠、鋁、鉛、硫磺,而從會安則購回胡椒、糖、木材、香料、魚翅、燕窩、犀牛角、象牙、黃金、蠶絲等當地土特產。後來,隨著商品貿易規模的不斷擴大,許多中國商人就在會安購買地皮,建築房屋,作為銷售商品和收購貨物的場所。會安是最早出現旅越華僑的城市。
在會安城中,中國式的建築物到處可見,而且保存得很完整。既沒有遭到戰爭的破壞,也沒有因為修建高樓大廈而拆遷。城裏有完整的華人聚居的街道,亦稱唐人街。唐人街裏建有觀音廟、關帝廟等中國式的廟宇。其中最突出的是福建會館、廣肇會館、潮州會館、瓊府會館、客家會館和五幫會館。這些會館建築雄偉壯觀、雕梁畫棟、金碧輝煌,古色古香。
會安城裏的街道和各民族風格的建築物頗具特色,這些建築一般都是由參差不齊的山墻、彩色鴛鴦的瓦蓋頂、用硬木做成的柱椽、門扇建成的房屋組成的深宅大院,而且大多前門通街道,後門邊河岸停泊碼頭。這些建築都是紅墻綠瓦,在竹叢和熱帶闊葉樹的掩映下,這座千年古城裝扮得絢麗多姿。
有五個沒錯。另一個你未列出來的是馮納-克班國家公園(Phong Nha-Ke Bang National Park)。
順帶一提,你所問的應該是「世界遺產」而非「世界文化遺產」,世界遺產下又分自然遺產與文化遺產,越南的五個世界遺產中有兩個自然遺產,三個文化遺產。
我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列表中越南的遺產資料貼在下面給你參考:
Viet Nam
* Complex of Hué Monuments 順化古蹟群 (1993)
* Ha Long Bay 下龍灣 (1994, 2000)
* Hoi An Ancient Town 惠安古城 (1999)
* My Son Sanctuary 美山寺院 (1999)
* Phong Nha-Ke Bang National Park 馮納-克班國家公園 (2003)
忘了說明,越南的五個世界遺產中,下隆灣與馮納-克班國家公園兩項屬於自然遺產,另外順化古蹟群、惠安古城、美山寺院三項才是文化遺產
癡迷占婆藝術的人
潘玉明畫家生於1954年,1991年畢業于胡志明市美術大學。在1994年至2004年十年間,他在國內外(法國、丹麥、德國)舉辦和參與了許多個人和集體畫展,他因熱愛占婆藝術並對占婆藝術做出了特別貢獻而爲世人所知。潘玉明的童年是在帶有古占婆烙印的有關“亥”魔的民間故事中渡過的,家鄉廣南省的旁安塔和薑美塔給他留下了深刻的記憶。與已在越南尋找和恢複古遺迹十七年的波蘭考古專家KazimierKwiakovski的偶然相遇又讓他對占婆藝術有了更深的了解。1983年他創作了首件有關占婆的作品:“重修美山塔”。美山塔從四世紀起就占婆人的宗教中心,現在是越南中部的世界文化遺産。從那以後,他就專門從事此題材的創作,他的作品常是油漆布畫、丙烯酸纖維布畫或鐵筆畫。
占婆族的獨特藝術爲潘畫家開辟了獨特的道路,也讓他終身爲之癡迷、悲喜。他從占婆塔的石像、裝飾和建築中看到了古人的勤奮、嚴謹和科學思維。那些神秘、玄奧、實而虛、虛而實的古代作品讓他懂得了民間藝術家是如何全心全力爲藝術奉獻自己的人生以讓數千年之後全世界依然驚訝和歎服。
“占婆藝術道路讓人走向了沒有止境的審美世界”,潘玉明說。
對潘玉明而言,占婆是藝術具有取之不盡的題材,它雖然不能給人物質的富足,卻能給人帶來創作的靈感以及對過去曾經輝煌的價值的不懈追尋。
畫家杜黃祥說,“從潘玉明的畫可以看出他在不斷地思索,在惋惜逝去的遙遠歲月。他像犯錯的人似的在埋頭尋找、拾取並拼接時間的碎片……”。
“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後我發現,潘先生的確爲20世紀作出了重大貢獻。這些作品是他感情和心靈的呼喚,爲的是讓美山不被遺忘的夢想”,法國繪畫評論家CatherineFranceschi如是說。
作品“占婆記憶”。
作品“陶瓶裏”。
作品“巾舞”
越南 順化古都 走探占婆神殿
2009年06月23日蘋果日報![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美山聖地於全勝時期總計擁有70多座廟塔,經過越戰轟炸,如今遊客僅能看到不甚完整的7座。
越南中部可遊訪的景點非常多,其中順化(Hue)可參訪如同中國紫禁城般的阮朝王城(Dai Noi);而廣南省(Quang Nam)的美山聖地(My Son Relics),則保留古老占婆王國的重要神殿;此外,鄰近峴港(Da Nang)的水山(Thuy Son),自1980年也被越南政府列為重要歷史遺址,山內洞窟有不少石刻佛像,也是看頭十足。
報導、攝影╱陳瑋玲
越南自中國秦始皇(西元前241年)以降,直到1885年中法越南戰爭清朝軍隊戰敗後,就一直是中國的藩屬國,超過2000年的藩屬關係,讓越南文化深受中國影響,尤其中越的古都順化最為強烈。
阮朝王城 紫禁城縮影
舊時阮朝王城的護城門,如今是遊客車水馬龍的進出通道。
1802年嘉隆皇帝阮福映建立阮朝(1802~1945年),並訂定順化為首都後,即於此建造阮朝王城,該王城仿紫禁城而建,但由於當時越南為藩屬國,建築範疇與紫禁城相較小了許多;此外,受中國文化的影響,王城裡所有的匾額,幾乎皆以漢字呈現。
阮朝王城於1993年被列為世界遺產保護,引來世界各地的遊客造訪;越戰時期,順化受到烽火波及,王城受損嚴重;目前僅有午門及與朝臣議事的太和殿,受到完好的修繕,回復雄偉的氣勢,其他如皇帝後宮仍為斷垣殘壁。
1999年被登錄為世界遺產的美山聖地,也是中越的一大旅遊勝地。去過吳哥窟(Angkor Wat)的人,必然看過不少早期吳哥王朝與占婆(Champa)王國戰爭的畫面,而當時的占婆族領地就位於今日的越南中、南部一帶,如今造訪廣南省的美山聖地,依然可見占婆王國時期(192~1471年)所建造的印度教神殿、廟塔。
美山聖地 見印度教信仰
小朋友沒有耐性聽導遊解說古城歷史,索性坐在午門廊道上乘涼小憩。
這片堪稱占婆族範圍最大的遺址群,因同樣受到越戰摧殘,如今這裡對外開放的廟塔僅有7座,且多半已殘破,但是依稀可辨識的石刻中,不難看出對印度教溼婆神(Shiva)與男性生殖器林伽(Lingam)、女性生殖器優尼(Yoni)的崇拜。
由於可瀏覽的遺址範圍不大,不需半小時就可繞完一圈;為了增加可看性,當地每天10:30、14:30會有傳統民族、占婆族舞蹈表演,對遊客來說,不失多了一項旅遊趣味。
而距離美山約70公里的水山,還可一探佛教文化。水山盛產大理石,山中有不少天然洞窟,當地居民擅用巧思,將主要信仰的釋迦牟尼、彌勒佛與觀音刻劃其中,造就每一石窟均有不同特色,因此自1980年起,越南政府即將此地列為國家重要歷史古蹟。
除了石刻之外,海拔108公尺的水山,還能一覽峴港熱鬧市景與遠眺南中海的景致,絕佳的視野,讓香客與觀光客絡繹不絕來訪。
從前阮朝皇帝就是坐在午門,接受臣民朝拜。
順化也有太和殿,而且就是仿自紫禁城。
越南中部從前是古老占婆族領土,到訪美山聖地時,還能欣賞穿戴占婆服飾的表演。
占婆族信仰以印度教為主,如今美山聖地依然可見斷頭神像。
水山內有許多石窟,裡頭多刻有當地崇拜信仰的觀音菩薩像。
美山聖地的廟塔遺址,依稀可見從前精緻雕工手藝。
從峴港水山,可以俯瞰峴港的熱鬧市景。
風味美食
皇家餐廳 百官雕像相迎
順化的皇家庭園餐廳,入口放置阮朝官員雕塑。
到訪越南最後封建王朝的皇都順化,當然也得試試有皇家禮遇的餐宴;皇家庭園餐廳(ROYAL PARK ),入口處兩旁豎立穿著王朝服裝的官員雕像,讓賓客在一進入餐廳便能感受到如百官迎接的高規格禮遇。
在這裡1人約533元台幣,便能享受10道當地傳統菜色。菜色中「順化粿」,是以香蕉葉包裹含有肉末的粿蒸煮,口感彈Q開味,且還能嘗出一股蕉葉香;「炸雞塊」則是採用當地自養的雞禽,裹粉炸熟後皮酥肉嫩,愈吃愈開胃。
碳烤蝦 考驗火候功夫
越南傳統料理方式中蝦子是最常用的食材之一,像是「碳烤蝦」的口感Q脆且維持肉質鮮甜,足見師傅掌握火候功夫了得;「春卷拼盤」則是將蝦仁、豬絞肉與魚漿包裹成3種不同口味的春卷,經過油炸後,依然保持內餡的原味,讓人吮指回味。
傳統「順化粿」以米漿包裹肉末,味道香濃卻不顯油膩。
「碳烤鮮蝦」肉質甜美,且口感Q嫩。
旅遊資訊
◎交通:由台北搭乘越南航空(02-2517-7177 begin_of_the_skype_highlighting 02-2517-7177 end_of_the_skype_highlighting),直飛河內,飛機票價1萬500元起(稅後);或搭乘國泰航空(02-2715-2333 begin_of_the_skype_highlighting 02-2715-2333 end_of_the_skype_highlighting)經香港轉機,再抵河內,票價1萬2325元起(稅後),票價會依匯率而有所調整。
◎當地交通:美山聖地、水山 從河內搭乘越南航空國內班機直抵峴港,再自行搭車抵達。
◎簽證:越南文化經濟辦事處(02-2516-6626 begin_of_the_skype_highlighting 02-2516-6626 end_of_the_skype_highlighting),費用1240元,所需證件包括填妥觀光簽證申請表、護照影印本、2吋照片2張。
◎時差:-1小時
◎匯率:1越南盾約0.002元台幣
◎出團情報:相關越南中部行程,包括盈達旅行社(02-2563-5728 begin_of_the_skype_highlighting 02-2563-5728 end_of_the_skype_highlighting)的「珍愛越南-北中越古城巡禮7日」2萬2800元起(稅後);世界旅行社(02-2515-2185 begin_of_the_skype_highlighting 02-2515-2185 end_of_the_skype_highlighting)的「北中越超值遊7日」7月起,2萬2600元起(稅後);金遠東國際旅行社(02-5581-5588 begin_of_the_skype_highlighting 02-5581-5588 end_of_the_skype_highlighting)的「北中南越8日」2萬5900元起(稅後)。
◎相關資訊
★順化阮朝王城
84-(0)54-352-3237 07:00~17:00
門票約110元台幣
★美山聖地 84-(0)510-73-1757
07:00~17:00 門票約120元台幣
民族舞蹈表演時間10:30、14:30,每場15分鐘
★水山 84-(0)511-396-1114
07:30~17:00 門票約60元台幣
★皇家庭園餐廳 84-(0)54-89-7202
11:00~15:00、18:00~21:00
http://tw.nextmedia.com/subapple/article/art_id/31728398/IssueID/20090623
占婆相關部落格
 | - 占婆文化
中國古代文獻典籍中的林邑、環王、占婆、占城等名詞,位於越南中部所指稱的占婆王國,這王國早已在越南的歷史蒸發...国文化的影响,西南部... 升龍黑目 - 2010/05/23 21:09 - 越南5 --- 美山占婆遺址與越南歷史(會安)
...行程, 大部分都是歐美的鬼仔, 只有少數是當地人! 距離會安45km遙的美山遺址, 是占婆王國重要的聖地, 占婆人是來自印尼的爪哇人, 在西元4... 深邃蔚藍海 - 2010/05/13 22:14 更多占婆相關部落格 |
中國古代文獻典籍中的林邑、環王、占婆、占城等名詞,位於越南中部所指稱的占婆王國,這王國早已在越南的歷史蒸發,但回望歷史,很容易從浩瀚史冊中發現, 占婆王國,曾與在柬埔寨興建吳哥窟的真臘王國、在爪哇興建婆羅浮屠佛塔的訶陵王國,並稱為「東南亞三大古代王國」,都享有過極其重要的歷史地位。
越南和老挝边境上的长山山脉将东南亚地区分成了两部分,东北部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西南部(包括占族居住的地区)受印度文化的影响。从2世纪占婆王国建国时 起,占婆就受到了印度文明的影响,在越南庆和省永昌县的一块古碑上发现了梵文,这是印度文明影响的证明。早期占族信仰婆罗门教,婆罗门教经历了极盛的发展 阶段,一度成为占婆王国的国教,占婆的古塔还有婆罗门等神的形象。因此占族的正统宗教——婆罗门教
有異於柬埔寨的吳哥窟重視婆羅門的護持神毗濕奴,占婆人最崇拜的是破壞神濕婆。
其實濕婆不止於「破壞」,也含有「再生」的能力。對濕婆的崇拜,結合多種相互矛盾的心理因素,包括恐懼、對未來的不可知、破壞力和催死力、再生力以及神秘的特異功能。
有空可以去看看占婆博物館,占婆雕塑博物館最突出就是濕婆雕像。濕婆既是舞蹈之神,又是苦行之神。當他是苦行之神,其形象是一個裸體的男人,披頭散髮,皮開肉綻,頭戴花環,坐在虎皮上,陷入冥想之中。
與濕婆經常聯繫的,是許多時在墳場出沒的邪魔、妖魔、妖怪、吸血鬼。據說濕婆的前額長了第三隻眼,足以破壞愛神。
至於濕婆的再生力,表現在性器上,在祭祀時以靈加(Linga)代表濕婆的的陽具,以優尼(Yoni)代表其妻子克利( Kali)的陰戶。
這裡有必要指出,「克利」與「烏摩」(Uma)之別。在處女形態是「烏摩」,年青貌美;成為婦人後則是「克利」,黑面獠牙血口,但濕婆並不介意。然而占婆人喜愛烏摩多於克利,究竟有何含意?
處女烏摩的意符,體現在占婆雕塑博物館的眾多雕像,刻劃的不是女性生殖器而是其****的奶頭。再看占婆寺廟所信奉的女神烏羅則(Uroja),在占婆語解作「婦女****」,並以豎起的直立石塊象徵地神,陽具與****的組合
前面我們有提到濕婆也是舞蹈之神,其形象是一個臉孔四條手臂,上面兩臂,右手拿著小鼓,控制創造的節奏,左手握著毀滅的火燄;下面兩臂,右手微舉示祝福,左手低垂代表救贖。右腳踏著無知的小魔怪,左腳揚起才是舞蹈的姿態。
規模最大的占婆遺址集中地在峴港西南方的美山,在建築風格上與爪哇婆羅浮屠遺址相近,這些遺址以紅磚、石頭為建材,佛塔有的形狀完整,有的則傾倒成堆,不 過塔上的宗教神像依稀可見,破壞之神「濕婆」及天界舞女「阿帕莎喇」是最多神像。獅、象神獸裝飾圖案,在頹倒的牆壁、毀壞的神像底座都可以看得到。尤其是 張著大嘴的獅子造型被作成出水口的壁飾造工精緻,可見當時占婆人所締造絕美的藝術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