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更多此類問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 【轉貼】回家人老師:略說佛難的成因與對治

您是本帖的第 1303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轉貼】回家人老師:略說佛難的成因與對治
queen0210
美女呀,離線,留言給我吧!
等級:職業俠客
文章:417
積分:2610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8年8月12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queen0210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回家人老師:略說佛難的成因與對治

回家人老師:略說佛難的成因與對治


 
 發佈:拈花微笑   [所有文章   給他留言]     日期:2009-6-16     閱讀:549     繁體    我要收藏
 
 (歡迎轉抄本站所有文章,方便時請勿刪除轉載出處,可以提升本站搜索引擎地位,方便更多佛友找到本站,但一切以您方便為主!) 
 
 

略說佛難的成因與對治
修行人有很多的難處,也聽人常說:不學佛的人還好,有八難;學佛的人反而有九難,多了個佛難。修行人的佛難大體可分為三種:外難、內難、法難。
佛難之一:外難
  外,顧名思義,就是身邊的環境:比如家庭、交際圈、工作單位等等……外
就是自己覺得和身外的環境鬧了彆扭。
外難之一:持戒難
有的朋友持戒持得很好,但是在夫妻性生活的多寡有無的問題上,就跟配偶有矛盾了。嚴重的還要提出離婚,會造成很多的人謗佛,該如何處理呢?其實不要只為自己修行方便而一蹴而就,可以先善巧隨機地避開一些佛菩薩的節日和十齋日,這就可以慢慢地進入一種好的境界。
外難之二:親人難
家庭的難處也是修行人經常遇到的。
比如有人在家裏持戒,但父母還沒有信佛,於是他的母親感覺到:她就生了這樣一個心肝寶貝,這個孩子是她一生中的心血和希望,而她突然間發現孩子改變了,變得跟他們不一樣了,與他們的行為觀念異類了……父母開始心痛了,擔心了。 比如在飯桌上:你開始學佛吃齋,他們吃葷腥,雞腿啊、兔肉啊……並且讓你吃,而你則搖頭不幹,這就出現了難處。親人們開始對你不理解,害怕你缺營養等等……總是勸你吃,甚至逼你吃。還有勸你喝酒與持酒戒的衝突;父母用犯了盜而來的不正當錢財來給你用……這些統統的都是修行人的難處。 不修行還好,一修行了,世俗生活中的普通事都成了大問題了。修行前,這些問題向來都沒有放在心裏;而修行後,都成為困擾修行人的大難題了。


一位朋友剛開始修行的時候,他丈人聽說女婿學佛持戒了,非常高興地炒了一碗米飯。不過炒米飯的時候,沒有把鍋刷乾淨,前面做菜後遺留下了一個蔥花。剛巧那個蔥花就混在這朋友的米飯裏面。 朋友吃到中間的時候,一嚼,味道不對啊!叭!一口就吐到桌子上了,氣得把那碗米飯,吭的一聲,倒扣在桌子上,當即火冒三丈:「你們這是破我的戒律,簡直就是魔頭!」 當時全家七八口人全都愣愣地看著。這朋友覺得還不解恨,內心的憤怒沒有發洩完,就立即吼了第二句:「瞧你們吃的,都是動物的屍體!你們吃的還香著呢!以後你們吃別人一兩,下地獄還別人八斤!!!」 然後扭頭就走,這可是真事!最後他家人們都說:「他學佛學癡了」;「這個人不行了,學佛學得蠢到家了……」
這個是典型的佛難.

外難之三:事業難
很多人學佛以後,不會做生意了。不學佛還好,學佛以後,發現處處都是戒律,連抬頭不敢正視對方,尤其當對面是漂亮的異性的時候,眼都不敢瞅人家了。
還有的做生意要麼不敢賺錢,要麼賺了錢以後,不敢往家拿,要麼怕多賺了別人的錢。
 一學佛就到處遇到難處。
外難之四:對比難
很多朋友總愛和別人對比。
比如有的朋友,未修行以前,身體都處在一種放逸的狀態。學佛後把很多的戒律書從頭到尾研究,發現自己的身體要達到戒律的要求有很大距離。不能幹這個,不能吃那個。就算找個地方坐著,也是妄想不斷。就很後悔:「哎,你說我怎麼老這樣,我怎麼老比不上別人啊?」其實別人也都打妄想,只不過會偽裝又不說罷了。 老是後悔妄想多,老和別人比較,這種人就開始自卑,學佛以後發現自己真的什麼也不是了,抬頭一看別人都是大菩薩,唯一自己是凡夫。僅僅說自己是凡夫還不要緊,還有把自己說是地獄中的凡夫,天天在痛苦中,又成佛難了。

外難之五:交際難
有的朋友在社會交往上遇到困難。在不學佛的時候,有好多狐朋狗友,酒肉交情;學佛以後,自己周圍接觸的學佛人就多了,開始跟他們做朋友,挺好的。但是在新圈子裏,又發現問題了:發現這些人很不符合自己心裏的標準,尤其是一些老太太,還有一些學佛帶有目的的人,感覺到自己真不能和他們合群。這些朋友的眼睛老是長在頭頂上,總是往天上看,所以老是挑剔別人。應該多往下麵看看,一切眾生都是朋友嘛!
外難之為什麼和怎麼辦
其實這些難處出現的原因就是對佛法的錯誤理解。
其一,怕破戒的原因就是怕對自己不好,因為「有我」。
破了戒有那麼多可怕的事情,菩薩畏因麼。但是菩薩那個畏因是在「無我」基礎上的畏因,並不是「有我」而害怕自己得失的畏因。
其二,怕處理不好關係的原因是因為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在社會、家庭、生活的交往中,面對跟配偶的關係,跟生意夥伴、朋友、同事們的關係等等,怕處理不好,就是因為太著相了,老是感覺到自己比別人強:因為自己學佛,懂的知識多了,而別人沒學佛,都不懂。別人一開口,你就立即說大道理,就像拿一小螞蚱,吭一下放他口裏面去了,讓別人尷尬透了,也不管他想不想聽。哈哈,噎得人家老感覺到你是大德,沒辦法跟你交往了。

這裏要學會別人不求你就不說。可有些朋友還是忍不住,說不定看完這篇談佛難的文章後,又覺得有新知識了!回家以後馬上呼朋喚友,跟他們嘮叨一遍新知新見。要是他們不聽,還就要硬灌到他們腦子裏!為什麼啊?「我要度他們啊!」
這是標準的假慈悲。沒明白「實無一眾生得度者」。就是:外面,裏面;自己,親戚朋友;上面,下麵,等等一切都是自性化出來的相。太著相了。「實無一眾生得度者」,這是如何破外難的最主要的理論。別老是感覺你要度人家。這個「人家」也包括你自己:「我一定要嚴持戒律,我要度掉我自己」。 例如上文中吃出蔥花的故事,這朋友的確是嚴持戒律了,但是他家人馬上全部罵佛去了:「哎呦,別學啦,你瞧他不學佛的時候,真是一個好人啊,學佛以後,蠢了一樣。」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這個學佛人老著度眾生的相,老覺得有眾生可度,老是想把誰給度了,這樣就會造成外難!

佛難之二:內難
內難之一:越學佛越沒心量。
有的人學佛前挺豪氣,蠻積極向上的,但自從學佛以後天天念阿彌陀佛,天天想著快死了以後好往生。問他往生了以後幹什麼
「享福啊,我到西方極樂世界,那是極樂之地啊,享福!」
這種想法是一個非常標準合理的想法,確實是去享福去了,但是有個問題:他沒了心量和擔當。不學佛還好,學佛以後成膽小鬼了。學佛前,還能幫父母辦一點事情,學佛以後,覺得要和父母遠些,就因為怕父母給他添情執心,讓其不能往生。就老找藉口,在家裏關著門念阿彌陀佛。
在我們附近就有一個老太太,沒學佛前寵愛她孫子簡直是比自己的心頭肉還緊,學佛後漸漸不理孫子了。最後她孫子考大學前復習,拜託她給做一頓飯,她不做,說:「怕你動我情執心,這樣我往生的時候,你就是我的業障」。 這佛教的理論說的是真好。然而他孫子就在外面對他的朋友講:「我奶奶癡啦,不學佛還好,學佛以後連飯都不給我做,怕我動她的情執心。你說她那麼老,我怎麼能動她的情執心啊?」這是心量小而造成的不圓融。
 
(轉自學佛網:http://big5.xuefo.net/show1_13207.htm)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0/3/10 上午 01:05:24

 1   1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3125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