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自: 舒月撩人
同樣是攻防戰,同樣面對的是城市巷戰﹐我們現在知道城市巷戰是最消耗兵力的戰鬥之一。所有人都心如明鏡﹐巷戰真是“絞肉機”﹐是屠宰。即使是勝方損失仍然驚人。近年的如1994─1995年車臣戰爭中車臣武裝3萬人VS俄羅斯正規軍12萬人﹐俄軍死傷慘重。
在斯大林格勒戰中,蘇軍消滅了德軍在蘇德戰場總兵力的四分之一約150萬人﹐斯大林格勒由於背靠伏爾加河﹐使德軍無法完全包圍斯大林格勒。在德軍沿河岸進攻受阻後﹐蘇軍始終保持了若干渡口在自己手中﹐保住了身後的水上運輸線。蘇軍依靠伏爾加河的水上運輸線﹐不斷將有生力量增援到斯大林格勒城內。正是增援進來的新銳部隊多次把斯大林格勒從崩潰的邊緣拯救回來﹐大量消耗了德軍的有生力量。
後來的柏林保衛戰,1945年4月15日﹐蘇聯對納粹德國首都柏林發動進攻的那一天。在柏林巷戰發動的前期﹐希特勒解散了所有的軍事作戰部門﹐黨衛隊﹐衝鋒隊﹐和一切相關作戰部隊﹐國防軍魏8226;德林將軍和黨衛軍蒙克將軍臨危授命﹐擔任了柏林巷戰的指揮﹐所有市民均走出房屋﹐開始接受黨衛隊和國防軍的臨時訓練﹐城市的窗戶玻璃做好了狙擊孔﹐街道堆砌了反坦克戰壕﹐架構了反坦克鐵架。同時柏林啟動了“克勞塞維茨”計劃撤出了柏林市區所有政府部門﹐而這一切的撤出中﹐唯有一個最應該走﹐卻堅持沒走的人﹐他就是希特勒。希特勒在為他的信念付出最後的力量或者說是掙扎﹐在黨衛隊﹐國防軍﹐以及各部門部長和他的私人好友的勸說下﹐他始終都沒有離開柏林﹐當然﹐即使他離開﹐也逃不過紐倫堡的審判。在柏林巷戰開始後﹐所有的德國人不分男女老幼﹐不分軍人平民﹐不分貧富貴賤﹐都拿起了武器﹐共同對付他們眼中的“紅色野獸”蘇聯。希特勒青年團﹐幾乎全員戰死﹐雖然這些平均年齡只有14﹑5歲的孩子們大多死於沒有戰鬥經驗﹐胡亂衝鋒成為了蘇軍的“活靶子”卻沒有一個向蘇軍主動投降。黨衛軍“維京師”成員﹐全師全員戰死﹐其中有很多維京師成員在受傷後將自己與機槍用醫用繃帶綁在一起﹐直到射出最後一顆子彈﹐卻也沒有一個投降。戈培爾號召下的市民衝鋒隊﹐一些只是經過簡單臨時訓練﹐並且裝備簡陋的市民也拿起了老式的毛瑟98步槍﹐衝向蘇軍的集團軍﹐當然他們的命運也和希特勒青年團的那些孩子們一樣成為了“靶子”。儘管希特勒最後一搏﹐但天意弄人﹐最後他的抵抗失敗了﹐他沒能堅持到把柏林留給美英軍隊﹐他最後為他的所作所為和信仰付出了代價﹐以一顆小口經子彈和一粒氰化鉀結束了他的一生。兩天後﹐柏林防區司令魏8226;德林宣布解除武裝停止抵抗﹐新任帝國總統﹐原海軍元帥鄧尼茨正式向美英蘇三國宣布無條件投降。然而最血腥的一幕也是在這裏發生的﹐眾多黨衛軍﹐國防軍的官兵紛紛飲彈自殺﹐德國海軍U艇部隊的艦長﹐也紛紛舉槍自盡﹐不得不由副艦長代理投降﹐柏林巷戰的士兵在蘇軍前來接收裝備之前﹐開始紛紛砸毀手中的武器﹐然後空手向蘇軍投降﹐柏林巷戰以10萬市民的代價﹐拖了蘇軍數十天﹐令蘇軍傷亡30餘萬。
斯大林格勒,柏林巷戰和南京保衛戰都是城市攻防戰﹐如果僅僅認為武器﹐士兵比不上人家。
那同時期桂林保衛戰呢?
桂林保衛戰被日軍認為在中國戰場上遇到的最殘酷的戰役,守軍為桂軍一個師1萬2千餘人,地方民團7000餘人﹐沒有坦克飛機﹐只有22門火砲(加農砲兩門砲﹐山砲12門﹐高射砲4門﹐戰車防禦砲4門)﹐大部分廣西民團和少部分桂軍士兵拿的還是土槍而已﹐面對15萬裝備精良的日軍﹐卻令日軍傷亡達3萬餘人﹐日軍曾經27次衝入桂林市中心﹐都因為陷入巷戰的泥潭使得損失慘重而不得不撤出﹐日軍曾經想從漓江迂迴進攻桂林﹐但是被桂軍準確的火力殺傷大半﹐地方民團敢死隊甚至身上綁上手榴彈劃著竹排去炸毀日軍的登陸艇﹐日軍僅僅在漓江上就付出了陣亡7000餘人的代價。 更重要的是桂軍沒有一名士兵始終沒有在“清醒”的時候投降(後來被俘虜的人全部是被毒氣弄得已經昏迷不醒了的)﹐就算在彈盡糧絕﹐身受重傷的情況下仍然抵抗到死﹐而且根據不少日本人的回憶錄﹐在參戰的廣西民團中﹐有不少還是滿頭白發的老人﹐手裏拿的還是土制鳥槍...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二日晚九時﹐一艘小火輪滿載著一群中國軍人從南京下關駛向長江對岸的浦口﹐在這條船上有一位國民黨軍隊的高級將領﹐他就是南京衛戍司令唐生智。就是這位唐司令﹐不就前為了表示自己與南京城共存亡的決心﹐親自下令給浦口方面的駐軍有權擊沉所有由下關駛向北岸的船只。但此時此刻他老人家卻違抗自己的命令率先逃跑﹐在他的身後是火光衝天的首都﹐是十幾萬爭相逃命的軍隊﹐是幾十萬即將慘遭殺害的市民。
自三七年十二月七日日軍基本上是從進行中發動對南京城的攻擊起﹐築有堅固國防工事的紫金山﹑雨花臺等外圍制高點相繼失守﹐僅僅五天守軍防線即全面崩潰﹐第六天也就是十二月十三日﹐當時的中國首都南京陷落﹐隨後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大屠殺﹐三十萬生靈涂炭。
多少年來﹐歷屆中國政府喋喋不休﹐借此控訴日軍殘暴的宣傳如浪潮洶湧澎湃﹐但包括許多歷史學家在內的中國人卻有意無意的迴避了這樣一些事實﹐即當時直接攻城並參與了屠殺的日軍僅為相當於團級單位的十三個聯隊﹐共五萬餘人。而防守的中國軍隊為十三個整師,如果再加上武裝警察和其他地方保安部隊共十五萬餘人。中國軍隊不僅在數量上佔有絕對優勢﹐且相當部分是全套德國武器裝備起來的﹐其武器性能遠優於日軍的制式裝備﹐日軍除在航空戰力方面外均處於劣勢﹐可他們居然能破城並進行了屠殺。
南京是當時的首都﹐國家的心臟﹐城高牆厚糧彈充足﹐守軍的訓練﹑裝備和作戰能力均為國內一流﹐無論蔣介石在防守南京上犯了什麼樣的錯誤﹐這十幾萬國軍精銳如果能象日本人一樣勇敢戰鬥的話﹐被屠殺的決不是他們自己﹐退一萬步說也應與進攻的敵人同歸於盡。但是﹐一個沒有神力相助﹐一個也吃五穀雜糧也能被子彈打死的日本鬼子﹐竟然輕而易舉的殺死了三個全副武裝的中國軍人外帶三個老百姓。五萬日軍殺光了十五萬國軍精銳和同樣數量的市民﹐這可能嗎﹖做為一個中國人我倒寧願相信南京大屠殺是虛構出來的神話﹐否則這場大屠殺就不僅是中國軍人﹐更應是整個中華民族永遠的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