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西域沙門功德直共玄暢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毘舍離大林重閣。與大比丘眾一千二百五十人俱。是時世尊默然自念。化緣將畢應捨壽行。却後三月當般涅槃。爾時如來即於是處。便勅長老大目乾連。汝往遍告大千世界諸比丘眾一時令集。目連白佛唯然奉教。一念之頃到須彌頂。宣大音聲普聞大千。即有四十百千比丘忽然來集大林重閣。是諸比丘既見世尊。頂禮佛足却住一面。時舍利弗即生念言。我今亦應以神通力。往至三千大千世界諸比丘僧所住之處。遍告一切行聲聞乘辟支佛乘學大乘者。皆當令集大林重閣。時舍利弗即以神力。往三千大千世界諸比丘僧所住之處。宣告一切行聲聞乘辟支佛乘求大乘者。今可皆集大林重閣。時諸大眾即如其言。到已稽首却住一面。
爾時世尊告諸菩薩。汝等即時皆應來集。時不空見菩薩。文殊師利菩薩。不捨惡趣菩薩。斷一切憂惛菩薩。施一切菩薩。除一切礙菩薩。觀世音菩薩。香象菩薩。最高辯菩薩。彌勒菩薩摩訶薩等。同時俱來到如來所。爾時世尊而告之曰。諸善男子汝今可往十方恒沙諸佛剎土。告眾菩薩摩訶薩等。其有已得無生法忍。及住不退諸餘菩薩。乃至位階一生補處諸大菩薩。咸使令集。
時諸菩薩即承聖旨。遍至十方召諸菩薩。彼諸大士既聞宣告。皆稱善哉唯然敬諾。時九萬億百千那由他諸菩薩等。皆悉已得無生法忍。復有三億百千那由他菩薩。住不退轉。又億百千諸大菩薩。各各皆是一生補處。如是一切諸菩薩等。以神通力於一念頃。皆悉來集大林重閣。爾時大眾見世尊已。頂禮佛足却住一面。
時舍利弗既見十方諸菩薩等皆悉來集。即生念言我於今者。當請如來應正遍知問如是相。以我所問。為斷一切諸菩薩疑得深智辯。於恒沙佛所聞妙法。未曾一念而生廢忘。乃至未得無上菩提。諸菩薩等。皆應修是四淨妙行。何謂為四。一者眾生淨。二者法淨。三者辯淨。四者佛土淨。復令菩薩生四正念何謂為四。正念於身。正念於口。正念於心。正念於生。復有四法漸得深入陀羅尼門。何等為四。一得無盡宣說善入陀羅尼門。二知眾生諸根巧便逮得入於陀羅尼門。三知有為業報巧便亦得入於陀羅尼門。四得甚深無生法忍疾得善入陀羅尼門。
時舍利弗如其所念。即白佛言此諸菩薩欲修淨行。唯願世尊矜愍為說令得修行。爾時佛告舍利弗言。此諸行者發廣大心。若欲修行菩薩法者。又欲於法心無所著無取無捨。是諸行者應當受持誦念如是陀羅尼呪神妙章句。
阿禰(奴市反一)阿企(遣祇反二)摩企(三)三曼跢(都我反)目企(四)育帝(都絭反五)尼陸帝(六)尼陸底(都矢反七)斯鞞(蒲詣反八)嘻(許耆反)隷(九)劫臂(脯迷反十)劫波伺(十一)娑隷(十二)婆羅跋帝(十三)嘻羅嘻利(十四)嘻隷嘻犁隷(十五)嘻羅嘻隷(十六)遮(主何反)帝(十七)遮槃禰(十八)遮羅遮羅禰(十九)遏恒帝(二十)阿蘭禰(二十一)涅未題(徒隷反二十二)涅跋多禰(二十三)昵闍(殊何反)帝(二十四)禰呵(二十五)毘摩隷(二十六)輸檀禰(二十七)跛羅(盧可反)訖帝(都至反)提般禰(二十八)婆[(口*皮)/女]([菘-公+甫]餓反)毘婆跋禰(二十九)阿僧祇(三十)陀迷(莫計反三十一)毘富羅斯鞞([菘-公+甫]詣反三十二)三迦釐沙禰(三十三)提隷提隷(三十四)摩呵提提隷(三十五)耶耆跋帝(三十六)遮隷(三十七)阿遮隷(三十八)摩陀隷(三十九)三(蘇暫反)摩遮隷(四十)致馱珊地(四十一)頞[牛*失]([少/兔]質反)帝(四十二)阿僧伽毘呵隷(四十三)阿僧伽尼呵隷(四十四)毘呵邏毘摩隷(四十五)膩呵邏輸檀膩(四十六)致芩蘇寐(四十七)咃彌(四十八)咃摩婆帝(四十九)摩呵斯鞞(五十)三曼哆斯鞞(五十一)毘富羅斯鞞(五十二)毘富羅剌(盧轄反)彌(五十三)三曼多目企(五十四)薩婆哆羺(女留反)竭帝(五十五)阿那眵(姝支反)豉(五十六)陀羅尼陀羅尼(五十七)尼陀那劬低莎波訶(五十八)
爾時世尊告舍利弗。我向所說陀羅尼呪。此諸菩薩及以行者。皆當受持讀誦通利。而不應取有為無為。於一切法無染無著。亦勿誹謗心生厭離。亦不攝受勤求修習。若取有為無為諸法。當速遠離。不應執著。不見法合不見法散。不見法生不見法滅。亦不見法有去來。今不見法增不見法減。不見十二因緣法起。不見十二因緣法滅。不宣說法非不宣說。菩薩常應正念。諸佛非色非無色。非相非無相。非義非不義。非戒非不戒。非定非不定。非慧非不慧。非解脫非不解脫。非解脫知見非不解脫知見。非族姓非不族姓。非眷屬非不眷屬。非行非不行。非到非不到。非時非不時。非陰入界非不陰入界。非智非不智。非說法非不說法。非我淨非他淨。非眾生淨亦非不淨。非自義非他義。非法非律。非身口淨亦非意淨。又非過去來今行淨。不為自不為他。告舍利弗。如是說者此則名為菩薩念佛。皆悉攝入一切諸法。名為永到諸法等集微妙總持。又復名為第一義辯最勝無礙陀羅尼門。亦名滿足一切諸願陀羅尼門。又名必得菩提一分諸深三昧陀羅尼門。又名辯攝諸餘善根陀羅尼門。亦名法藏性相妙義真實之行陀羅尼門。復名有為方便超過降伏諸魔陀羅尼門。
又舍利弗此陀羅尼。名說無量法門。是諸行者皆當獲此甚深義利。疾得無上菩提之道。所以者何是陀羅尼。名為諸佛決定大乘一切功德甚深法藏。是處名破一切眾生生死之行無染法戒陀羅尼門。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當得無上道 到於寂滅處
佛告舍利弗。菩薩行者具足四法得陀羅尼。何謂為四。不著穢欲。於諸眾生不起嫉妬。施諸財物心無悔悋。晝夜常樂修習善法。又舍利弗菩薩具足如是四法。得陀羅尼。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常應現前修 如是等四法
爾時如來告舍利弗。如此四法常應修學。又舍利弗復有四法。行者具此得陀羅尼。何謂為四。一者常當精勤修習阿蘭若行。二者於彼甚深法忍堪任奉持。三者不著利養名譽。四者棄於一切所愛染著之處悉皆能捨。乃至身命況餘財物。舍利弗菩薩具足如此四法。得陀羅尼。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去菩提甚遠 是故應棄貪
又舍利弗。行者復應成就四法。得陀羅尼。何等為四。有八字義。云何為八。所謂阿字是第一義。一切諸法入無我義。攞者相好。此相好者入於如來法身之義。婆者嬰兒。嬰兒法者決定趣入聰慧之義。闍者生老病死之患。是生老等入無生滅。迦者作業。入無業報。陀者總持陀羅尼法。空無相願趣入法界。奢者舍摩他毘婆舍那舍摩他等。入一切法。叉者諸法無住無盡。亦無破壞又無前後。如是諸法趣入涅槃。如是八字皆入此義。菩薩當隨而入之。是則名為初第一法。
應善書寫精勤受持。如是總持陀羅尼典。是名行者入第二法。半月半月應讀誦念如是總持陀羅尼法。是名行者入第三法。行者常應專心思念如是總持陀羅尼法。令諸眾生皆悉歡喜。誘引其意務使精敏。是名行者入第四法。舍利弗行者具足如是四法。得此陀羅尼。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是故於此法 應修勤學心
佛告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有四法利。常當專習。何謂為四。一者正念十方諸佛。二者究竟無諸魔事。三者是人速離業障。四者疾得無斷微妙甚深辯才。又舍利弗如是四法。行者應當專勤修習此陀羅尼。必獲法利。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亦獲無量億 辯才陀羅尼
佛告舍利弗。乃往宿世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是時有佛號曰寶勝火聚光明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現於世。舍利弗寶勝火聚光明如來般涅槃時。有轉輪王名曰星持。七寶具足領四天下。其王有子名不思議功德最勝。而是王子至年一千六百歲時寶勝火聚光明佛所。初得聞此陀羅尼法。即便解悟專精修習。經七萬歲晝夜不懈。未曾疲怠目不暫閉。王子復於七萬歲中。捨身命財及以王位。又七萬歲獨靜一處精勤經行脅不著地。復於九億百千那由他諸如來所。聞說法已皆悉受持讀誦通利。王子即便出家修道。經九萬歲受持成就如此無量陀羅尼門。時此比丘成就是已。廣為眾生宣示斯義。比丘王子即於此生。化八十億那由他百千眾生。皆悉安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亦復證於不退轉地。
又舍利弗爾時眾中有長者子。名曰月幢。是長者子於彼比丘法師所。聞如此無量陀羅尼門。聞已即便隨喜頂受。月幢以此隨喜善根功德因緣。值九十億諸佛世尊。恭敬供養。得此最上陀羅尼法。於諸言論最為殊勝。又獲第一不斷辯才王子比丘。三劫供養是諸佛已得無上道。又舍利弗勿生疑惑。爾時王子比丘法師。今無量壽如來是也。爾時月幢定光佛是。佛告舍利弗。我與賢劫諸菩薩等。俱共聞此陀羅尼法即生隨喜。以此善根功德因緣。經歷四十百千劫中。常勤背捨生死之法。於九十億諸如來所。得陀羅尼最為第一。言論超絕辯才殊勝。又舍利弗。是故行者若欲速得無上道者。當受持此陀羅尼法。若復不能受持書寫讀誦之者。但生隨喜。所以者何緣此善根。令是行者必當獲得不退轉地至無上道。何況受持書寫讀誦。廣為他人敷演之者。所得功德唯除如來。一切眾生不能測量。何況思惟廣為人說。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疾得於菩提 不足以為難
又告舍利弗。若有行者專心繼念此陀羅尼。有八夜叉住在雪山。晝夜擁護如是行者。除諸衰患益其勢力。何者為八。一名首羅(宋言勇健)二名緻栗馱(堅固)三名簸臘復多(眾多)四名那羅延婆邏(大力士也)五名那隷因馱羅(人主)六名突陀利沙(五能誹謗)七名迦羅邏(嘊柴)八名修婆睺(好臂)。
告舍利弗。行者應當以好帛素。圖畫如此八鬼神像。以鮮綵色極令清淨。不得雜用眾生之膠。行者若欲讀誦此經。先應沐浴著淨衣服。專心祈請此八鬼神。為設種種香潔飲食。眾妙雜香散華華鬘。及淨油燈以供養之。行者復應綵畫於地。如圓輪座自在其上。右膝著地手執香爐。一心慈念無量眾生。七遍微誦陀羅尼呪。是八鬼神即現其身。
欲界天中有菩薩。是八大士見此行者敬誦如此陀羅尼時。亦常護念益其勢力。何者為八。眾光菩薩。智光菩薩。日光菩薩。問難菩薩。一切願滿菩薩。大力菩薩。星王菩薩。妙意菩薩。是八菩薩及八鬼神。令此行者一心專修。得陀羅尼法利勢力。使諸眾生皆愛念之。一切所須隨意不乏。百由旬內無諸衰患。如是行者應當修陀羅尼。發真實願憶念精勤。愛樂一切善法。分布施戒等心廣惠。隨彼多少無所悋惜。行者受持此陀羅尼。又應尊重佛及法僧。於三寶所恒生敬畏。一心專修甚深法忍。
世尊說此陀羅尼時。三千恒河沙百千億那由他諸菩薩等。悉得此陀羅尼門名說無量。又復證於不退轉地。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六十頻婆羅諸天人等。未發無上菩提心者。今皆悉發無上道意。
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何名斯經。云何奉持。告舍利弗。此經名為無量門總持陀羅尼。如是受持。亦名摧破一切眾魔總持陀羅尼如是受持。亦名菩薩一分超意總持陀羅尼如是受持。亦名一分得一切智總持陀羅尼如是受持。爾時世尊說此經已。舍利弗等諸大聲聞。菩薩人天修羅迦樓羅乾闥婆緊那羅摩睺羅伽。一切世間聞佛所說。歡喜踊躍頂戴受持作禮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