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初步斷定,在杭州劉文村八百年的南宋大墓中,沉睡著的是南宋“中興四將”之一劉光世,根據史料記載,他與嶽飛的所作所為,反映了人性的兩極。於是,關於這次古墓的發掘,關於墓主人公的往事,構成了這一則考古新聞的前世和今生。
浙江線上11月26日訊西元1142年,在兵權被罷,離開自己統帥的五萬軍隊之後,54歲的南宋名將劉光世抑鬱而死。他死後葬于何方,一直是讓歷史學家頭疼的問題。時光荏苒,800多年過去,一次偶然的發掘讓這個沉睡數百年的大墓重見天日。
“我考古二十多年了,這是我挖過最大的墓。”日前,在杭州市文物考古所梁寶華的帶領下,記者開始爬皋亭山,十幾分鐘後來到這個南宋大墓前,它距半山鎮劉文村僅1.5公里。
重大發現:
洛陽鏟鏟出香糕磚粉末
二十幾天前,為配合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梁寶華和幾位農民工在半山鎮皋亭山一帶轉,看看這裏有沒有古跡可尋。“半山這個地方了不得,有很多古墓,離這裏不遠的石塘村就出土過戰國水晶杯。”梁寶華拿著洛陽鏟,在皋亭山四周探尋。在山腰以上的某個地方,他隨手一鏟,拿出洛陽鏟一看,上面沾著粉末狀顆粒,憑著多年的考古經驗,梁寶華判斷這是南宋“香糕磚”的粉末。
這裏可能有個古墓!梁寶華十分激動。隨後,工作人員挖掉了數不清的毛竹根,搬運了十多天泥土,一座南宋大墓終於被揭露出來。
梁寶華說,古時候選墓講究風水,這座大墓背靠水晶山,東西兩側分別為東狗耳山、西狗耳山,北朝石榴磯山,正對面還有小溪流過,坐南朝北,風景較好,一早就有太陽,是一個風水寶地。
考古現場:
東邊大墓出土了不少寶貝
據考古人員介紹,大墓因早年被盜過,所以出土文物不多,但還有一些寶貝。大墓一共有兩個墓室,梁寶華說,古代一般以東為上,所以東邊可能是劉光世的墓,西邊是他夫人的。在劉光世墓中,出土了定窯白瓷片,景德鎮窯青白瓷碗殘片。有意思的是,在這個男性墓中,卻出土了粉盒和斷柄銅鏡。考古人員笑稱,愛美是人的天性,古人也不例外。
現實相關:
劉文村的村名源自這個大墓
據《西湖文獻集成》等文獻記載,皋亭山下有劉墳,為宋鄜(音同富)王劉錡之墳。有關專家說,劉錡也是南宋初期的名將,但他從未被封為“鄜王”稱號,而且他死後,相傳歸葬于福建泉州。因此,這個墓地極有可能是劉光世的。
有關專家表示,劉文村的村名即源於這個南宋大墓。劉文村是半山鎮的經濟強村,據說,原來這個村的村名叫劉墳村,在杭州話裏“文”、“墳”不分,叫劉墳村不雅,才改為劉文村。至於這個村名,是因為墓在這裏,還是當時有許多人在此守墓才叫劉墳村的,專家表示還不得而知。
當天的發掘現場,兩位參與發掘的農民就是劉文村的。74歲的胡寶奎大伯說,劉文村幾百戶人家,沒有一戶姓劉的。”
胡寶奎從小生活在劉文村,他說以前這裏又叫顯寧寺。“在抗美援朝前,顯寧寺範圍很大,橫跨兩個山頭。”
據專家介紹,顯甯寺曾多次重建,當年劉光世造墓時,把顯寧寺遷到了山塢外,500年後,明末清初時,一位僧人又重建顯寧寺,在建寺過程中,劉光世的墓大半被毀。
留下疑團:
四隻鐵牛做什麼用的?
在劉光世墓中,還出土了四隻小鐵牛,墓四角各放了一隻,大約十釐米長,已鏽跡斑斑,但還是可以看出當初的憨態可掬的模樣。在以往考古實踐中,墓中的鐵牛發現不多,且這四隻鐵牛,兩隻長,兩隻較短。“一對公的,一對母的。”四隻鐵牛做什麼用的?梁寶華表示這方面史料不多,難以確認,只能做些猜想。也許是劉光世的愛好,或者他屬牛。是否是古人的避邪壓勝物?梁寶華說,很少用牛來避邪的。
浙江線上11月26日訊西元1142年,在兵權被罷,離開自己統帥的五萬軍隊之後,54歲的南宋名將劉光世抑鬱而死。他死後葬于何方,一直是讓歷史學家頭疼的問題。時光荏苒,800多年過去,一次偶然的發掘讓這個沉睡數百年的大墓重見天日。
“我考古二十多年了,這是我挖過最大的墓。”日前,在杭州市文物考古所梁寶華的帶領下,記者開始爬皋亭山,十幾分鐘後來到這個南宋大墓前,它距半山鎮劉文村僅1.5公里。
重大發現:
洛陽鏟鏟出香糕磚粉末
二十幾天前,為配合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梁寶華和幾位農民工在半山鎮皋亭山一帶轉,看看這裏有沒有古跡可尋。“半山這個地方了不得,有很多古墓,離這裏不遠的石塘村就出土過戰國水晶杯。”梁寶華拿著洛陽鏟,在皋亭山四周探尋。在山腰以上的某個地方,他隨手一鏟,拿出洛陽鏟一看,上面沾著粉末狀顆粒,憑著多年的考古經驗,梁寶華判斷這是南宋“香糕磚”的粉末。
這裏可能有個古墓!梁寶華十分激動。隨後,工作人員挖掉了數不清的毛竹根,搬運了十多天泥土,一座南宋大墓終於被揭露出來。
梁寶華說,古時候選墓講究風水,這座大墓背靠水晶山,東西兩側分別為東狗耳山、西狗耳山,北朝石榴磯山,正對面還有小溪流過,坐南朝北,風景較好,一早就有太陽,是一個風水寶地。
考古現場:
東邊大墓出土了不少寶貝
據考古人員介紹,大墓因早年被盜過,所以出土文物不多,但還有一些寶貝。大墓一共有兩個墓室,梁寶華說,古代一般以東為上,所以東邊可能是劉光世的墓,西邊是他夫人的。在劉光世墓中,出土了定窯白瓷片,景德鎮窯青白瓷碗殘片。有意思的是,在這個男性墓中,卻出土了粉盒和斷柄銅鏡。考古人員笑稱,愛美是人的天性,古人也不例外。
現實相關:
劉文村的村名源自這個大墓
據《西湖文獻集成》等文獻記載,皋亭山下有劉墳,為宋鄜(音同富)王劉錡之墳。有關專家說,劉錡也是南宋初期的名將,但他從未被封為“鄜王”稱號,而且他死後,相傳歸葬于福建泉州。因此,這個墓地極有可能是劉光世的。
有關專家表示,劉文村的村名即源於這個南宋大墓。劉文村是半山鎮的經濟強村,據說,原來這個村的村名叫劉墳村,在杭州話裏“文”、“墳”不分,叫劉墳村不雅,才改為劉文村。至於這個村名,是因為墓在這裏,還是當時有許多人在此守墓才叫劉墳村的,專家表示還不得而知。
當天的發掘現場,兩位參與發掘的農民就是劉文村的。74歲的胡寶奎大伯說,劉文村幾百戶人家,沒有一戶姓劉的。”
胡寶奎從小生活在劉文村,他說以前這裏又叫顯寧寺。“在抗美援朝前,顯寧寺範圍很大,橫跨兩個山頭。”
據專家介紹,顯甯寺曾多次重建,當年劉光世造墓時,把顯寧寺遷到了山塢外,500年後,明末清初時,一位僧人又重建顯寧寺,在建寺過程中,劉光世的墓大半被毀。
留下疑團:
四隻鐵牛做什麼用的?
在劉光世墓中,還出土了四隻小鐵牛,墓四角各放了一隻,大約十釐米長,已鏽跡斑斑,但還是可以看出當初的憨態可掬的模樣。在以往考古實踐中,墓中的鐵牛發現不多,且這四隻鐵牛,兩隻長,兩隻較短。“一對公的,一對母的。”四隻鐵牛做什麼用的?梁寶華表示這方面史料不多,難以確認,只能做些猜想。也許是劉光世的愛好,或者他屬牛。是否是古人的避邪壓勝物?梁寶華說,很少用牛來避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