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的官服制度
內容介紹
內容介紹
宋代官服分祭服、朝服、公服、時服、戎服、喪服等。
(一)祭服
有大裘冕、袞冕、鷩冕、毳冕、玄冕,其形制大體承襲唐代並參酌漢以後的沿革而定。
(二)通天冠、遠遊冠服
通天冠服僅次於冕服,冠用北珠卷結於冠上,有二十四梁,冠前有金博山加蟬為飾,與織成雲龍紋絳色紗袍,白紗中單、方心曲領(宋代的方心曲領是一個上圓下方,形似鎖片的裝飾,套在項間起壓貼作用,防止衣領雍起,寓天圓地方之意)、絳紗裙(裳)相配,腰束金玉帶,前系蔽膝,旁系佩綬,白襪黑舄。通天冠的形式,《三禮圖》所畫極簡陋,與實際相差甚遠,北宋武宗元所作朝元仙仗圖中的東華天帝君戴的通天冠,比較接近實際,和敦煌石室唐鹹通九年刊本《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卷首畫王者所戴通天冠形制相似,但宋代加了簪導和〓纊充耳。遠遊冠形狀與通天冠相同,只是在前面的金博山上沒有蟬紋了。
遠遊冠十八梁、金博山不附蟬紋、余同通天冠,為皇太子所用。
(三)朝服
由緋色羅袍裙、襯以白花羅中單,束以大帶,再以革帶系緋羅蔽膝,方心曲領,白綾襪黑皮履。六品以上官員掛玉劍、玉佩。另在腰旁掛錦綬,用不同的花紋作官品的區別。著朝服時戴進賢冠、貂蟬冠(即籠巾,宋代籠巾已演變成方頂形,後垂披幅至肩,冠頂一側插有鵬羽)或獬豸冠。並在冠後簪白筆。手執笏板。北朝至唐的方心曲領是在中單上襯起一半圓形的硬襯,使領部凸起,宋代是以白羅做成上圓下方(即做成一個圓形領圈,下面連屬一個方形)的飾件壓在領部。
內容介紹
內容介紹
宋代官服分祭服、朝服、公服、時服、戎服、喪服等。
(一)祭服
有大裘冕、袞冕、鷩冕、毳冕、玄冕,其形制大體承襲唐代並參酌漢以後的沿革而定。
(二)通天冠、遠遊冠服
通天冠服僅次於冕服,冠用北珠卷結於冠上,有二十四梁,冠前有金博山加蟬為飾,與織成雲龍紋絳色紗袍,白紗中單、方心曲領(宋代的方心曲領是一個上圓下方,形似鎖片的裝飾,套在項間起壓貼作用,防止衣領雍起,寓天圓地方之意)、絳紗裙(裳)相配,腰束金玉帶,前系蔽膝,旁系佩綬,白襪黑舄。通天冠的形式,《三禮圖》所畫極簡陋,與實際相差甚遠,北宋武宗元所作朝元仙仗圖中的東華天帝君戴的通天冠,比較接近實際,和敦煌石室唐鹹通九年刊本《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卷首畫王者所戴通天冠形制相似,但宋代加了簪導和〓纊充耳。遠遊冠形狀與通天冠相同,只是在前面的金博山上沒有蟬紋了。
遠遊冠十八梁、金博山不附蟬紋、余同通天冠,為皇太子所用。
(三)朝服
由緋色羅袍裙、襯以白花羅中單,束以大帶,再以革帶系緋羅蔽膝,方心曲領,白綾襪黑皮履。六品以上官員掛玉劍、玉佩。另在腰旁掛錦綬,用不同的花紋作官品的區別。著朝服時戴進賢冠、貂蟬冠(即籠巾,宋代籠巾已演變成方頂形,後垂披幅至肩,冠頂一側插有鵬羽)或獬豸冠。並在冠後簪白筆。手執笏板。北朝至唐的方心曲領是在中單上襯起一半圓形的硬襯,使領部凸起,宋代是以白羅做成上圓下方(即做成一個圓形領圈,下面連屬一個方形)的飾件壓在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