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相關精彩主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綜合類】討論區戰略高手軍事國防版(Life論壇) → 【轉貼】明朝和日本士兵戰鬥力差異成因考

您是本帖的第 9910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轉貼】明朝和日本士兵戰鬥力差異成因考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意淨言靈
等級:版主
文章:12866
積分:126031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明朝和日本士兵戰鬥力差異成因考

明代的主要兵制,是以衛所兵為主的士兵,同時代的日本,也採用以士兵為主的兵制,但歷史表明,兩種士兵的戰鬥力卻有一定的差異:壬辰之戰明軍雖在戰略上獲勝,在具體的戰役上卻並無多少光彩可言,而東南沿海的抗倭戰鬥,明朝衛所軍面對數量無多的倭寇,屢戰屢敗,最後還是依靠戚繼光的募兵獲得了最後的勝利。

同是士兵,戰鬥力差異如此巨大,原因何在?

裝備並不是主要問題所在。 當時日軍的裝備的確很有特色,火器方面,日本鳥槍槍管長,下有木床,有準星照門和防塵蓋,重僅5斤多,準確、易攜帶,比當時明軍裝備的無瞄準裝置的笨重火銃優越很多;在冷兵器方面,日本刀的威力也曾令明人側目。 但日本人在兵器上的劣勢也不少。 由於日本仿造的火砲以荷蘭式重砲為主,野戰中較少用砲,而明軍則自1523年(嘉靖2年)起就在南京根據葡萄牙人的輕炮仿制大樣佛朗機,後又改制成更便於攜帶的中樣、小樣佛朗機,大量裝備部隊,在野戰的砲火威力上,明軍佔有重大優勢;而冷兵器方面,日本刀固然出色,但日本人的長兵和馬隊卻並不比明軍優異,日本各式長槍桿長,刃長而薄,形制近於中國南北朝時的長矟,在使用的便利上不如明軍的常規長兵:白木杆槍和長柄刀,至於騎兵,日本馬品種的先天不足,和日本人非常奇怪地沒有把日本刀用於騎戰,使得日本騎兵無法構成對明軍騎兵的裝備優勢。

裝備上各有千秋,那麼問題只能出在兵制本身。

明代的士兵制主要採用衛所制,衛所兵的特點是,寓兵於農,守屯結合,屯田成為各級軍隊指揮員的重要指責之一,按當時的規定,邊地衛所,守屯比例為三分守城,七分屯田;內地則是2:8,這樣做,可以節省大量軍費開支,所以朱元璋曾得意地宣稱,“吾養兵百萬,要不費百姓一粒米”,但軍隊的戰鬥力和訓練程度,卻因為大量的屯墾任務而日漸削弱。

明代的士兵另一大特點是軍籍和民籍嚴格分開,軍丁士襲,一人從軍,一家即永遠為軍戶,輪流出丁,至期返衛,軍戶絕則勾其貼戶,永不和民人混雜。 這樣的長處在於兵源有保證,士兵的生活比較穩定,戰爭和生產兩不耽誤,但不斷的逃亡和餘丁補缺,各級將領的腐敗、吃空額和傭使士兵為農,卻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衛所兵的戰鬥力。

更深層的原因是軍戶地位的低下。

明代重文輕武,科舉入朝成為各個階層最為羨慕的坦途,當時人人誦讀的啟蒙讀物《神童詩》起首便是“少小需勤學,文章可立身;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在這樣的氛圍下,被明確排斥在科舉仕途之外的軍戶子弟,其社會地位顯得低下,加上明代對罪人的處罰中又有“拿來做軍”的所謂“恩軍”制度,無形中讓軍戶的社會形象更加不堪。

明代又是個商業發達的社會,生活豪奢的商人雖不入士流,卻也能得到士俗的另眼看待,而軍戶卻被嚴格束縛在屯地上,不得經商為業,這使得軍戶的士氣和生活狀況更加低下,對於正常的訓練、操典和征戰,都沒有多少積極性可言。

而此時的日本正逐步推行著“兵農分離”的政策。

原先日本各家武力的主力就是士襲化、專業化的“家臣團”,但平時務農、戰時應徵的農民仍然在數量上佔據“足輕”的主要成分。 隨著火器等更專業、更複雜兵器的推廣,以及戰爭的持久化、規模化,各大名紛紛把各自的武力專業化,建立常備軍,同時限制農民的武裝化,以確保糧源的供應和社會秩序的穩定。 早在1588年豐臣“刀狩令”頒布前,各地大名已經開始不同程度地採取上述措施,如織田家的黑紅母衣等,至豐臣氏令出,遂為定制,農民的各種武器被收繳並銷毀鑄成佛器,並被限制在土地上務農,而武家則專事武事,不得擅自離營,經營農商,這樣的措施確保了日本各大名軍隊的戰鬥力和訓練水平。

更重要的是,被約束在行伍中的武士對於這種約束是歡迎和樂於接受的。

日本和明代不同之處在於公卿的家族化和封閉性,尋常武士和國人無法通過任何渠道進入朝廷為官,而且相對於公卿階層的腐朽和無力,武家在日本社會中一直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待遇,並擁有一系列政治上、經濟上的實惠,成千上萬的日本普通人如未發跡前的秀吉一般,把有朝一日成為武士當作夢寐以求的人生目標,這樣的社會現實,為武士階層的穩定和其士氣、戰鬥力和慾望的維繫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十六士紀初,日本的“兵農分離”尚未普遍,但當時東南沿海的“倭寇”,實際上是少數日本浪人和破產武士與中國沿海海盜、武裝走私集團的組合,非職業兵的“足輕”比例很小,其成員之剽悍善戰,可想而知;而朝鮮戰場上的日軍已經是“兵農分離”後專業化了的武裝力量,戰鬥力和訓練水準有了明顯的進步。

更致命的是,同為士兵,日本方面在使用中很少打破大名、家臣們原有的各級建制,平時編制即是戰時編制;而明代的成制,是臨戰時由朝廷臨時命將授印,稱“掛印將軍”,並配備助手,組成戰時領導機關,然後從各處衛所調兵歸屬其指揮,在歸屬、出戰時又往往拆散各衛所原有編制,把他們重新組合,劃撥給各級將領,這樣就造成指揮、協調方面的很多不便。 再加之明代喜用文臣為帥,太監監軍,戰鬥力就更虛弱了。

因此戚繼光才極力主張募兵,即組建兵為將有的純志願軍隊,並在東南抗倭和北邊抗擊韃靼的戰爭中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果,可惜他的成果並沒能制度化、普遍化,其所建勇營,也在其下野後很快被編入軍戶。

勇營真正成為國家編制軍隊,已是19世紀下半葉的清末,而此時的日軍,已開始按“2-2”方塊制組建近代化軍隊和西式的參謀、後勤機關了,我們又大大落後了一步。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8/3/29 下午 08:37:19編輯過]

六字名號隨口出,佛光一路伴君行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3/29 上午 08:36:19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意淨言靈
等級:版主
文章:12866
積分:126031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2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針對萬曆援朝戰爭的補充和指正

在現在不少網路文章中,對於萬曆朝鮮戰爭,有一些不恰當的看法,這些看法有的出現在文章中,有的則出現在網友的回帖中,現本文就其中一種錯誤的說法,進行一些說明。這個錯誤的說法就是:“在明朝末年的抗日援朝戰爭中,日軍沒有動用精銳部隊,而明軍則是動用的全國最精銳的部隊。”現在我就以我所掌握的資料來批駁一下這種說法。   
  

(以下資料來自《明史》、《晚明史》、《朝鮮史》、《朝鮮李朝實錄》、《日本史》、《日本戰國史》這些正史,以及日本的野史:《豐臣家的一生》、《大和文祿慶長之役》、《櫻花記事》、《大和魂之晨》等;以及韓國的野史:《真實的壬辰倭亂》、《朝鮮記事》、《璿源系譜》等等,另還參考了河北、山西等地地方誌)   
  

首先來看一下日軍方面的情況,日軍第一次投入朝鮮戰場的部隊番號與第二次基本一樣,只是各軍團兵力數量兩次戰爭有所不同,將領也有個別調整,其中日本方面對第二次萬曆朝鮮戰爭(日方稱之爲慶長之役)的兵力配置部署相對詳細和全面,現先把第二次戰爭的兵力配置列舉如下: 
   
  

第一軍團 軍團長:小西行長   

小西行長7000人、 宗義調5000人、 松浦鎮信4000人、 大村純忠2000 人、後藤信康700人  

總兵力:18700人。 
  

第二軍團 軍團長:加藤清正    

加藤清正8000人、 鍋島直茂12000人、 相良賴房800人  

總兵力:20800人 
  

第三軍團 軍團長:黑田長政  

黑田長政6000人、 大友義統6000人  

總兵力:12000人 
  

第四軍團 軍團長:島津義弘(原爲加藤光泰)  

島津義弘1000人、 毛利秀元2000人、 高橋惟種2000人、 秋月種長1000人、 伊東佑兵1000人、 島津豐久1000人   

總兵力:17000人 
  

第五軍團 軍團長:福島正則   

福島正則5000人、 戶田勝成4000人、 蜂須賀家政7200人、 長宗我部盛親3000人、 生駒親正5500人  

總兵力:30000人 
  

第六軍團 軍團長: 小早川秀秋(原爲其父小早川隆景)    

小早川秀秋10000人、 毛利秀賴1500人、 立花宗茂2500人、 高橋紹景800人、 吉弘統興900人   

總兵力:15700人 
  

第七軍團 軍團長:毛利輝元   

毛利輝元23000人、 吉川廣家7000人  

總兵力:30000人 
  

第八軍團 軍團長:宇喜多秀家  

宇喜多秀家10000人、 增田長盛3000人、 石田三成2000人、 加藤嘉明2000人、大谷吉繼2200人    

總兵力:19200人 
  

第九軍團 軍團長:淺野長政   

淺野長政4000人、 宮部繼潤3000 人、木下勝俊1750人、 稻葉正成2000人  

總兵力:10750人 
  

第十軍團 軍團長:羽柴秀次(後該軍團番號一度和第九軍團調換)  

羽柴秀次13000人、 木村重成2000人、 小野木重次3000人、 龜井秀綱4000人   

總兵力:22000人     
  

日本陸軍第二次戰爭投入的總兵力有190850人,根據日本史書《大和文祿慶長之役》記載,日軍另有水師各部22100人,另在朝鮮半島與日本之間的各處島嶼以及日本西部沿海,日本方面還集中了9.5萬預備足輕(輕裝步兵)。也就是說日軍進入朝鮮的兵力,水陸軍超過21萬, 如果加上後備軍,則達到30萬人馬之多。日本可謂傾全國之力,如此兵力,怎能說不是日軍精銳?   
  

第二次萬曆朝鮮戰爭(日本方面稱之爲慶長之役),日軍第一梯隊爲第一至第五軍團外加輜重部隊,十二萬餘人。(日本學者遷本侍零所寫的《大和魂之晨》記載)   
  

第一次萬曆朝鮮戰爭(文祿之役)和第二次萬曆朝鮮戰爭(慶長之役),日軍其實投入的總兵力差不多,但是一線投入部隊卻大不一樣,第一次萬曆朝鮮戰爭(文祿之役)中,日軍是水陸軍20余萬幾乎全面進入朝鮮,妄圖吞併朝鮮進而進攻中國;而第二次萬曆朝鮮戰爭(慶長之役),日軍鑒於在文祿之役中傷亡慘重,尤其是其精銳的第一軍團,在平壤之役中死傷大半,於是對兵力進行了從朝鮮半島內外到日本西海岸的“三線配置”,朝鮮半島內有水陸軍12萬,朝鮮半島和日本之間的各個島嶼上日軍部署兵力10萬上下,日本西海岸部署兵力9.5萬,日軍在慶長之役中之所以這樣配置,是因爲他們此次戰爭的目的沒有文祿之役那麽冒進,而是採取先佔領朝鮮半島南部,進而徐徐圖朝鮮北部的穩妥打法。   

介紹完日軍後,現在開始介紹明軍的兵力來源和組成。   

 

明軍第一次萬曆朝鮮戰爭中,先後投入部隊4.8萬人,分兩次,第一次爲先遣隊5000人,第二次爲李如松將軍率領的大部隊4.3萬。  

先遣隊5000人:大部爲遼東一帶的明軍,正規軍和地方軍各2500人,其中有1000人爲此前逃難到明朝的朝鮮義軍。(韓國出版的《真實的壬辰倭亂》記載)   
  

主要介紹李如松將軍率領的大部隊,這4.3萬人的組成及來源: 
  

遼東軍一萬人:這支部隊是李如松的嫡系,剛剛參加完平定寧夏叛亂,常年在北方與蒙古人作戰,是此次援朝戰爭中最精銳的部隊,且全爲騎兵,在戰爭中對日軍有著極大的殺傷力。  

薊鎮步兵五千人、保定步兵五千人:薊鎮保定歷來爲北方軍事重鎮,均爲明廷九鎮九邊之一,明朝僅在薊鎮一地就常年駐軍10萬上下,此兩地也爲防禦北方遊牧民族的重要軍事要塞,本不能動用兩地兵員,但考慮到朝鮮地處北方,氣候與此兩地類似,且這兩地士兵驍勇善戰,即各調5000人開赴朝鮮。 
  

宣府、大同騎兵一共八千人:與薊鎮保定一樣,此兩地也均爲明廷九鎮九邊之一,其中明朝僅僅在宣府的駐軍,就達到八萬三千三百零四人,明廷從這兩地招兵,還頗有一些故事,正當明廷聖旨要從此地要兵入朝鮮之機,北方遊牧民族部隊剛好入侵,雖然規模不大,但是這兩地將領均不肯把自己的正規部隊派到朝鮮,而是從中“攙假”,宣府守軍只給了1000人的正規軍,另外3000人,都是地方雜牌團練部隊;大同守軍情況更絕,只撥給正規軍500人,剩下的4500人,有3000人的地方雜牌團練,另有1500人乾脆就丟給地方官,讓地方官想辦法,結果臨時招募了1500名民兵,配上馬匹,就這樣,這一路的8000名騎兵,其實正規明軍只有1500人,大半是雜牌軍和沒有作戰經驗的新兵。  

福建藤牌軍三千人:在明朝時期,中國各省,要論藤牌軍,以福建最好,河南、浙江次之。藤牌軍顧名思義主要是武器是藤牌,此次派到朝鮮的這三千名福建藤牌軍,主要是從福建福清一帶招募的地方部隊,別看是地方部隊,但是這些士兵卻久經沙場,戰鬥力很強,在朝鮮戰場上,他們發揮出了重大的作用,他們的裝備是每人有近2米高的藤牌,且都套在左手上,而右手是拿著長刀,腰間有十把飛刀,在戰鬥中排成佇列慢慢前進,遠看像一座移動的城堡,在遠距離的時候用藤牌擋住身體,只是從藤牌前面的一個小口子看到前方,慢慢移動到敵人面前,當敵人在十米左右的距離時候,投出飛刀殺傷敵人,慢慢靠近後撿起飛刀,靠近敵人後用長刀砍殺敵人的士兵和騎兵的馬腿,有時候2人密切配合,一人用藤牌掩護,另一人則砍殺敵人,這種藤牌是特製材料做成,完全可以擋住當時的任何一種火槍,只是難以擋住大炮(但是萬曆朝鮮戰爭中的日軍是以火槍爲主,就因爲這點才使得日軍在福建藤牌軍面前吃了大虧)。  

川軍一萬:調川軍入朝鮮作戰,也是有一些波折的,最初明廷是考慮到朝鮮北部多山,應該派適應山地作戰的部隊入朝,在當時,無論是步戰還是山地叢林作戰,最強的無非是廣西的軍隊,其次到雲南的軍隊,尤其是聞名天下的廣西狼兵。但是明朝後來考慮到南部邊疆不安定,安南和緬甸頻頻入侵,南方的叛亂也是此起彼伏,廣西、雲南的軍隊暫時不能動,明廷隨即決定派川軍入朝,這一萬川軍,一半爲四川本地軍隊,一半爲原先外省駐防四川的軍隊,戰鬥力也不算弱。  

以上就是第一次萬曆朝鮮戰爭期間,明軍入朝作戰的部隊,正規軍和雜牌軍溷合,遼東軍一萬和薊鎮、保定步兵各五千以及宣府、大同騎兵中的那1500人,算是明軍正規軍中的精銳部隊,三千福建藤牌軍算是雜牌軍中的精銳部隊,但是其他的部隊,談不上明軍中的精銳部隊。總體來說第一次萬曆朝鮮戰爭,明軍部隊的戰鬥力與日軍相比還是要高出不少(無論是兵員素質還是裝備),這在平壤大捷、漢江等地追擊戰、碧蹄館遭遇戰、王京圍困戰中都可以看出了。 


   

介紹完了第一次萬曆朝鮮戰爭,現在開始介紹第二次萬曆朝鮮戰爭期間,明軍的部隊組成。   
   
  

第二次萬曆朝鮮戰爭,明朝國內的情況比第一次更糟糕,國內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僅湖南一地,就不下20次農民起義,另外緬甸軍在南方不斷進攻,北方少數民族也不斷南下,其中最嚴重的一次是遊牧土蠻炒花部更是在南下戰爭中打死了名將李如松將軍。這一系列的客觀原因決定了明朝根本無法派出像第一次戰爭那樣的較爲精銳的部隊。  

明軍在第二次萬曆朝鮮戰爭中前後總共派出兵力大致在10萬上下,其中陸軍7萬5千到8萬之間,其兵力來源和組成如下:   

第一次萬曆朝鮮戰爭後,明軍留守朝鮮的部隊爲一萬一千人:福建藤牌軍三千、遼東騎兵三千、宣府、大同騎兵的地方團練軍五千,部隊的來源和第一次戰爭一樣,在此不重復。  

在第二次萬曆朝鮮戰爭爆發前,明軍又調遼兵5千餘人,薊鎮步兵四千餘人,一共一萬人入朝:這兩支部隊與前次不一樣,雖然名義上也是遼東和薊鎮的兵,但是都不是正規軍,都是地方民團和新招募的新兵,甚至有不少還是強拉來參軍的。所以這支部隊,戰鬥力不算高。  

當日軍連克南原、水原等地後,明朝又再派原在東北蒙古前線的遼兵5千、浙江兵1萬5千一共2萬人增援朝鮮戰場:這支增援部隊成分也很複雜,遼東兵5千算是正規軍,戰鬥力較強,但是浙江兵1.5萬,除了五千是北駐的浙江部隊外,其餘的一萬人,全是浙江各地的官府駐軍,全部都毫無大兵團作戰經驗,戰鬥經驗欠缺,戰鬥力也比較差。   

蔚山會戰後,明軍再次派1萬雲南士兵和2萬浙江義烏新兵入朝參戰:1萬名雲南士兵,其中有2000人爲雲南官軍,8000人爲當地少數民族地方武裝,但是這些部隊都不是雲南前線的精銳部隊,因爲當時緬甸軍也集結在雲南前線,所以明軍駐守雲南的精銳部隊無法調往朝鮮戰場,只好派些次等的部隊上朝鮮,所以這支部隊,戰鬥力算一般。2萬浙江義烏新兵的招募,主要是由於該地有抗擊倭寇的傳統,當年的戚家軍就是以該地士兵爲主。這些義烏新兵,也沒有大兵團作戰經驗,但是由於此地有一定的尚武精神,所以這支部隊在朝鮮表現得還是很英勇,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同樣是蔚山會戰後,明朝雖然已經派了援兵,但是爲了更好是消滅日軍,明軍前線指揮官要求再派增援部隊尤其是水軍一定要參戰,明朝又調川軍1萬和水師2萬入朝作戰:1萬川軍爲四川本地地方雜牌部隊,到朝鮮後大部歸明將劉鋌指揮,這支部隊常年與四川境內的叛軍作戰,經驗豐富,但士兵組成複雜,有些是鎮壓叛軍的地方團練,有些的叛軍投誠後過來的,各部戰鬥力不一,有高有低,內部也不太團結。2萬水師是從東南沿海各地招募的水手組成,由於明軍水師的裝備遠強於日本水師,所以水軍基本上都是打勝仗。  

以上就是第二次萬曆朝鮮戰爭明軍部隊的來源和組成,我們可以看出,明軍在第二次派到朝鮮的,大部分都是些二流甚至三流部隊,也就因爲如此,明軍在第二次朝鮮戰爭中打得比較艱苦,中日雙方在第二次戰爭中很多時候幾乎成膠著狀態。  

綜觀兩次萬曆朝鮮戰爭,日軍人數均佔優勢,而且派出的均爲國內最精銳的部隊,反觀明軍,第一次派出的部隊還象點樣,第二次派出的部隊,雜牌軍、新兵一大堆,給人看了簡直認爲明朝就是敷衍了事而已!所以我認爲,“抗日援朝戰爭中,日軍沒有動用精銳部隊,而明軍則是動用的全國最精銳的部隊”這樣的說法是根本站不住腳的。


六字名號隨口出,佛光一路伴君行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9/12/28 上午 09:50:29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意淨言靈
等級:版主
文章:12866
積分:126031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3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淺析明朝抗日援朝明軍的構成、裝備、戰術

我先從整個援朝陸戰部隊來分析他們的兵種構成:騎兵(包括重裝騎兵和輕騎兵)、步兵、炮兵、後勤兵(車夫、馬夫、搬運工等).值得驕傲的是,出現了技術兵種----炮兵.
  
現在來看看援朝陸戰部隊的具體編制:
  
  
明朝正規軍步營的裝編表
  
  
全營兵力:

步兵3600人(全配火器);  
         
騎兵1000人;  
         
炮兵400人(管理野戰重炮及大連珠炮);  
         
共計官兵5000人。
 
  
    
裝備火器:

霹靂炮3600杆(步兵火銃);  
         
合用藥9000斤;  
         
重八錢鉛子90萬個;  
         
大連珠炮200 杆(多管火銃);  
         
合用藥675 斤;  
         
手把口400 杆(炮兵防身用手銃);  
         
大將軍160位(野戰重炮)。
  
  
  
以上是 薊鎮步兵五千人、保定步兵五千人的編制和構成.
  
戰術打法:

在離敵軍部隊方位較遠先使用重型火炮轟擊,將敵軍部隊打亂,然後騎兵衝擊敵軍,最後步兵上陣圍殲敵軍部隊或用火槍攻擊或用長刀、短矛或短槍等攻擊性冷兵器殺敵.
  
合適使用的戰法有:攻堅戰、攻城戰、防禦戰、阻擊戰、野戰、城市巷戰等等.
  
步兵是可單獨使用的兵種之一.現在看起來,中國明朝的步兵裝備是蠻先進的.  
  

再來分析步兵中的福建藤牌軍:
  
這支部隊看起來很像是防守很彪悍的專用部隊.其實不然,先看看他們的藤牌,是使用堅韌無比的老藤編織而成的(另一說法,將老藤浸泡油漆,使其更加堅韌無比),可防弓箭、火槍的攻擊(幸好當時在朝鮮的日軍部隊極少使用火炮,所以藤牌軍部隊成了當時日軍的噩夢).所有藤牌手均配有長刀、飛刀等攻擊性武器(當然不排除配有短矛或短槍等攻擊性冷兵器).
  
戰術打法:

戰鬥時排成佇列慢慢前進,在遠距離的時候用藤牌擋住身體,只是從藤牌前面的一個小口子來觀察前方敵情,慢慢移動到敵人面前(因爲有藤牌護身,並不懼怕日軍的火槍或者弓箭的攻擊),當敵人在十米左右的距離時候,投出飛刀殺傷敵人,而後尋機撿起飛刀,靠近敵人後用長刀砍殺敵人的士兵和騎兵的馬腿,有時候2人密切配合,一人用藤牌掩護,另一人則砍殺敵人.被譽爲移動的攻擊城堡.
  
這支部隊可作爲攻擊部隊的前鋒使用,當其將敵軍成功擾亂時,再將騎兵部隊衝擊敵軍,這也是不錯的打法.同時也可以將這支部隊當作後衛使用.看來這是一支中國明朝軍隊人見人愛的部隊,能打善突、能攻善守.
  
合適使用的戰法有:攻堅戰、攻城戰、防禦戰、阻擊戰、野戰等等.
  
  
再來分析一下援朝陸戰部隊的騎兵.
  
騎兵部隊分重裝騎兵和輕騎兵(主要是從裝備上分,重裝騎兵配火槍和長刀等攻擊性武器。.輕騎兵則只配長刀、矛、槍等攻擊性冷兵器)。騎兵做爲對步兵的壓制作用很明顯,特別是在援朝作戰中出現5000騎兵抗擊日軍2萬一仗,將中國明朝騎兵部隊對日軍步兵攻擊的毀滅性很明顯。據史料記載,自從碧蹄館大戰以後,12萬的日軍面對3萬多的中國明朝部隊居然不敢輕易出戰,看來是被中國明朝的騎兵部隊打怕了,中國明朝的騎兵部隊的強大攻擊力成了當時日軍的噩夢.
  
合適使用的戰法有:攻堅戰、野戰等等.
  
騎兵是可單獨使用的兵種之一。現在看起來,中國明朝的騎兵裝備、運用和打法對當時日軍而言是很先進的.
  
  
最後介紹一下炮兵。這可是值得中國人驕傲的技術兵種.
  
炮兵部隊在炮的類型上分重炮和輕炮兩種.
  “
佛朗機”炮屬輕炮。用今天的標準來看,這種歐洲式的火器只能算做大口徑的火槍而不能算做炮。它以青銅或鑄鐵鑄成,長度自3尺至7尺不等,口徑則小於2寸, 從炮口裝入鉛彈。最大型的佛朗機,射程爲2000尺。通常這種火炮以及輔助火炮的烏鐵都在戰車上屏風後發射鉛彈,屏風開洞以爲鋁彈的出口。士兵20人配屬於戰車一輛。其中10人直接附屬於戰車,任務爲施放怫朗機。
  
“大將軍”炮屬重炮。這種重炮重1000斤,以騾車裝運,點放時則需使用大木楔入地面使本身固定。他筒內不用彈丸,而以小鐵球和石塊緊緊填實,作用是在零距離大量殺傷敵軍人馬,炮手在點燒火藥以後也要跳進附近的工事裏以避免受傷。
  
主要用於壓制敵軍大部隊的進攻,可大面積殺傷敵軍。同時在當時援朝戰爭攻城或者攻堅戰都有明顯作用.
  
合適使用的戰法有:攻堅戰、攻城戰、防禦戰、阻擊戰、野戰等等.
  
缺點;必須依賴強大的後勤保障,如果所使用的火藥遇到雨水天氣則無法正常使用了.
  
  
最後介紹後勤兵.  
  
後勤部隊詳細資料:  
  
    
人員編制:

內將官1,

中軍1;
         
軍車兵30人;  
         
雜役兵254人;  
         
車炮兵1622人;  
  
         
全營共1908人。  
  
  
   
裝備火器:

車載佛郎機160門(每門3人);   
         
鳥銃640枝(銃手640人)。
  
車輛畜力:

輜重車256輛;駕車用牛256頭。
      
雜項工具:

金、鼓、旗幟、響器二套;
  
繩樁96條;  
         
拒馬槍256條;火兵尖擔256架;  
         
火鐮224把;  
         
燈籠354個;  
         
鐵楸736把;  
         
鐵撅496把;  
         
鐮刀1216把;  
         
斧頭128把; 鑿子128把;  
         
鍘刀240口。
    
  
  
    
糧草輜重:

米200石;

黑豆500石;
         
淇子299石4鬥;  
         
炒麵299石4鬥。  
         
鑼鍋500口,水袋500個;   
         
水桶256口。  
  
全營一次運載軍需物資量可供1萬人3日之用。  
  
我一直認爲,在這次抗日援朝戰爭中國明軍的後勤部隊是當時中國明朝和朝鮮贏得這場戰爭的關鍵,也可以這麽說,沒有當時的明軍後勤部隊就無法打贏這場戰爭,所花的時間、金錢、人力、物力等等,還有中國明朝軍隊和朝鮮軍隊犧牲的人就更多。畢竟這是在中國的境外作戰.  
  
  
綜述:

我認爲在這次抗日援朝戰爭中國明朝軍隊投入了步兵、騎兵和炮兵後勤兵等諸多兵種,能夠在兵力較少的情況下,聯合朝鮮軍隊,擊敗日本侵略軍贏得了這場戰爭是值得我們國人驕傲的。而且中國明朝軍隊在使用步兵、騎兵和炮兵後勤兵等諸多兵種打擊日本侵略軍取得了多場戰役的勝利,當然,也有失敗的,其原因是因爲戰線拉得較長,後勤保障不重視和注意,情報收集工作落後而導致的。最後勝利的意義我在這裏就不一一重覆說明了。


六字名號隨口出,佛光一路伴君行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9/12/28 上午 09:56:46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意淨言靈
等級:版主
文章:12866
積分:126031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4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當時明軍的一級戰將李如松、麻貴都出馬了
怎可說派去朝鮮的是二流部隊?
再說
朝鮮戰爭期間日軍始終苦於補給不足戰力銳減
面對這樣的敵人明軍仍打得十分吃力無法取得完勝
如果日軍補給順利戰力十足的話......
雖然不願這麼說
但我想明軍可能要吃癟了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0/8/4 上午 10:45:22編輯過]

六字名號隨口出,佛光一路伴君行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0/5/24 上午 10:55:08
jay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小飛俠
文章:1279
積分:15245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10年3月25日
5
 用支付寶給jay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2/11/15 下午 12:53:45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意淨言靈
等級:版主
文章:12866
積分:126031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6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簡談兵農合一、還是兵農分離好?
這麼說當然粗略、也不會每個人都同意..但是最省字
兵農分離A 世兵制_戰力低、費用高、軍隊國家化→世襲導致腐化失去戰力
兵農分離B 募兵制_戰力最高、費用最高、軍隊私人化→將領三種下場_造反、被誅、釋兵權
兵農合一A 屯兵(府兵、衛所)制_戰力低、費用低、軍隊私人化→過度剝削、制度崩潰
兵農合一B 徵兵制_戰力高、費用低、軍隊國家化→非強大王權無法實施

徵兵制是最佳制度-戰力略遜於募兵制的岳家軍、戚家軍..但皇帝鼻用擔心被造反、將領也可以活下去_如王翦-領六十萬兵尚能生還(還討要到一堆田產^^)..同時..最重要的國家不會被吃垮..



六字名號隨口出,佛光一路伴君行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7/6/2 上午 09:56:16
qqw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1964
積分:20752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2日
7
 用支付寶給qqw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本欄位提供給僅會員閱讀,非本站會員無權檢視精華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7/6/11 上午 03:48:53

 7   7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12500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