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相關精彩主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綜合類】討論區超心理科學版(Life論壇) → 【轉貼】黑暗中的明燈——仗佛力超度故事

您是本帖的第 18902 個閱讀者
平板 列印
標題:
【轉貼】黑暗中的明燈——仗佛力超度故事
感恩三寶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4497
積分:23745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用支付寶給感恩三寶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敬錄自 金厄瓦羅珠嘉燦尊者 ─《開啟修心門扉》

十六、恆修死亡無常

作為修行人,就應當實修捨棄今生的不共同直接因。如前所說,不能看破今生是不合理的,但如果沒有身體力行地實修捨棄今生的主因,就無法看破今生。所以,通達最主要、最關鍵的實修內容勢在必行。

那是什麼呢?就是善加思維死亡無常。

宗喀巴大師云:沒有修持憶念死亡之過患就是這樣,人們雖然都意識到自己終究難免一死,卻在每一個日子裡,若無其事地認為「死神不會在今天降臨!」「死神也不會在今天降臨!」就這樣直至結束自己的人生旅程,命歸黃泉的那一刻,都執持著自己長壽無疆的念頭。

如果沒有極力對治這種錯誤觀念,就會被這種荒謬思想所蒙蔽,從而生起此生永駐的意識。並忘乎所以地宣稱:「這個我要佔領,那個我也要擁有!」將所有的精力都孤注一擲地投入到成辦今生的快樂上,嘔心瀝血、反反覆覆地苦思冥想掃除痛苦的計策。至於如何從行動上去力爭獲得來世的安樂、殊勝的解脫以及遍知佛果之大義的進取心,卻沒有一點萌動的跡象,趨入正法也就無從談起。

即使一時興起,而進行聞思修行等等,也只不過是為了今生的眼前利益。無論如何行善,其善根的力量都是那麼微乎其微、無足掛齒,卻與罪墮、惡行緊密相連、息息相關。不摻雜慘墮惡趣的因,是十分難得罕見的。

即使生起了為來世修習的意樂,而準備趨入修行,卻在將修習推遲的念頭中,將修法一拖再拖。無法遮止耽延修行的懈怠懶散,在昏眠酣睡、說長道短、湖吃海喝等醉生夢死的散亂中打發了寸金難買的寶貴光陰。所謂發憤忘食地如理修行的想法,早已被拋到九霄雲外,根本沒有立足之地。

不但沒有如理如法地修習,反而以今生的圓滿為己任,令煩惱及其所引發的惡行與日俱增。與正法甘露背道而馳,終將被牽入惡趣的門檻,還有什麼比這更不可容忍的呢?

《中觀四百論》云:「若有三世主,自死無教者,彼猶安然睡,有誰暴於彼?」《入行論》中也云:「須棄一切走,我未如是知,為親非親故,作種種罪惡。

以下宣說修持憶念死亡之功德:假使能生起觀修憶念死亡的真實念頭,譬如,假設自己已經被斷定,在今明日之內必將死亡。只要對正法有少許的概念,大多數人就不會對親友等有依依不捨之情,完全能斷除對彼等的貪戀,並對布施等具有實在意義的善行生起濃厚的興致。同樣,(若能生起觀修憶念死亡的真實念頭),也會由衷地意識到為了利養等而使出渾身解數的行為是毫無實義的顛倒之行,從而與惡行一刀兩斷,堅持不懈地積累皈依、持戒等等善業,為邁入殊勝的果位而披荊斬棘、傾力攀登。並將位於水深火熱之中的苦難眾生引往那(最終的解脫彼岸。)還有什麼比這更有意義的事情呢?

不勝枚舉的比喻都不約而同地對此竭力讚歎。《大涅槃經》云:「諸耕耘中,秋日之收穫最為殊勝;諸印跡中,大象之腳印最為殊勝;諸憶念中,思維無常及死亡最為殊勝,以此念即可將於三界之貪執、無明及我慢徹底驅散。」又將其譽為頓時摧伏一切煩惱之鐵錘,頃刻成辦一切善妙之門徑等等。

總之,現在已是士夫們成辦大義的緊要關頭,獲得殊勝之所依──(暇滿人身)的機會僅此一遭,我們中的大多數,都住於惡趣,能有幸趨往善趣的機會萬不得一,並且極有可能前往無有閒暇之地,在那種忙碌不堪的地方,就不可能再獲得修持正法的時間了。

即使獲得了可以修持大義的人身,而沒有如理如法地修行,就是因為不會死亡的念頭所導致的。因此,執持命不該絕的觀點,就是通往一切衰落之門能憶念死亡,即是抵達盡皆興盛之門。所以,千萬不要執持:只有無緣修持其他深奧法門的人才需要修持此法,以及僅須在觀修之初稍加修持,而無須長期連續不斷修持的觀念,而應自始至終對此不可或缺的法門,從心靈深處生起定解,並持之以恆地修持。

布頓法王云:「此生無暇速疾睹死神,恰似牽至屠場之畜生,每一刹那均往死亡奔,當思注定死亡仁欽哲!莫為今明雜務念頭轉,百種心思終應歸於一,可怖閻羅相迎於吾前,榻間呼吸斷絕命終時,除法別無助益仁欽哲!

上師如意寶也教導我們:「如果沒有生起猛厲的死亡無常之憶念,就會不知不覺地被令人眼花撩亂的利益、名聲所勾引,並為其所役使,無論行持聞思修持的何等善業,也全部成為相似之善,對來世沒有利益。在無法戒除渾渾噩噩的愚癡沈睡、說三道四、大吃大喝中,被這些無聊之事所轉。若能生起猛厲的無常之念,則不但在臨終之時無有後悔之心,反而會在此基礎上,對即將到來的死亡,生起樂不可支的欣喜之情。所以,思維死亡實在是事關重大!」

博朵瓦云:「法師們希求法師的法;老人們希求老人的法;孤苦伶仃的棄兒(指像被媽媽遺棄的小山羊一樣,尚未被上師攝受的初學者。)希求離母之法,而我卻認為無常法是最無與倫比的精妙大法。」

有人認為無常法只不過是屬於孩童與婦女們的,淺顯低劣之雕蟲小技,根本不能列入法的行列。以前藏地的法師們時常就「是否遮遣現分」、「佛陀是否擁有智慧」等主題展開針鋒相對的激烈爭論。博朵瓦針對這一時弊,義正詞嚴地呵斥道:「如果相續生起無常之心,此生的一切現分都可以此念輕而易舉地遮遣。」

北方的一些人正在為一位病人作禳災的經懺佛事,一人不速而至,將用於供施鬼神的食子一下子奪走了。猝不及防的人們都紛紛譴責與嘲笑他不該將鬼神的食子奪走,他卻滿不在乎地說:「蠻不講理也好,丟人現眼也好,反正我已得到了北方色卡地方的食子。」同樣,觀修無常儘管也被世人視為蠻不講理,丟人現眼,但是,只要心中生起了無常之念,就可以此為滿足了。

一位信士曾向博朵瓦祈求遷移加持(指上師的智慧完全融入弟子相續的加持。),博朵瓦懇切地說:「我沒有其他的遷移加持,只希望你能一門心思地觀修無常,沒有比此更深妙的法門了。如果你的道行在我之上,那待在這裡就毫無意義。如果你的水平與我相當,那我就可以直言不諱地告訴你,對於我來說,以這個遮遣現分(指無常法)的大法,可以產生深遠的意義,如果你能如法炮製,也必將受益無窮。」

一位密咒師的女兒嬌嗔地向父親埋怨:「我的這個破鏡子太小了!」

父親聽到她不明事理的抱怨,說道:「你先用它照臉,如果還嫌它小了,那就到我的大鼎鍋那兒去照吧!(那倒是碩大無比的鏡子。)」

同理,雖然有人將無常法貶斥為「拙劣小法」,(但我還是開誠佈公地提醒諸位,請不要自不量力,)最好還是先讓無常法在相續中紮下根,再去尋找其他的法,方為明智之舉。

博朵瓦云:「沒有憶念無常的一切修法,都好似冰上的建築,悠然閒暇之時自己彷彿也如假包換似地具有空性等的境界,但是一旦到了緊要關頭,便會從基礎開始土崩瓦解如果生起無常之心,則修行不會退轉倘若相續中尚無有無常觀的立足之地,則一切的努力都會付諸東流如若在相續中培養起無常之心,則菩提心與空性等一切功德,都如同源源不斷地堆積一般日益高漲。

夏沃瓦也一針見血地指出:「能迫不及待地觀修無常之人,都是探尋到法之根本的明智之士,而觀修空性只不過是漂在口頭上的浮誇之舉。相較而言,就顯得極不深入紮實。」他身邊的一位小僧人深有體會地說:「不了知無常而作的轉繞之事,只不過是讓腳白白地疼痛而已。」夏沃瓦聽了此話,喜出望外地讚歎道:「他說的可是千真萬確的啊!」

袞巴瓦云:「無常與業因果之法,如果聽的人以為毫無價值,講的人也認為一文不值,將其作為婦道人家修持之法,則他們既不是智者,也不是尊者與賢者。

香增耶巴也說:「如果上午沒有生起無常之念,中午貪圖今世的念頭就會抬頭;如果中午沒有生起無常之念,晚上就會被貪圖今世的念頭所俘虜。如果邁入貪圖今世的軌道,則無論如何努力,也不能趨往正法。

金厄瓦仁波切也云:「如果清晨沒有觀修一座無常之法,白天就會被今世之念所左右。」

羅德益西炯曾向種敦巴請求賜予教言,仁波切正對一位尊者肆無忌憚地搞世間法極為不滿,就借題發揮道:「尊者如此熱衷於搞世間法,以備關鍵時刻之需。但真正到了關鍵時刻,這些都不能派上用場,安閒之時口頭所標榜的信心,實為鸚鵡學舌,(不能解決燃眉之急。)只有屢屢憶念死亡與業因果,等到關鍵之時,才能招之即來並令問題迎刃而解。因此,不善僅能生痛苦,豈言以此而解脫?我當恆時於晝夜,勤思此理方妥當。就應當這樣做,你知道嗎?」

金厄瓦將此言復述給博朵瓦,博朵瓦羡慕地說:「格西有一門對誰也不傳授的秘訣,沒想到卻告訴給他了!」

阿袞巴(又名聶仁巴,法名尊哲巴。具有不可估量之功德,創建聶仁寺及唐加寺,聚集僧眾八百名,為三同門中之意主尊金厄瓦之大弟子,六十八歲時圓寂於唐加寺。)云:「我如果沒有在之前觀修一座無常之法,就不會傳法。他對所有的人都將此法作為訣竅而悉心傳授。我們也應當讓此法在相續中毫無缺憾地完整保留。

嘉地的江擦多策曾不經意地說了一句:「我要到上面去燒點茶水,請你馬上給我傳個法。」博朵瓦隨即不悅地說道:「若能多多觀想無常之法,捨棄今生而追求來世之大義就如拾地芥般容易。就像現在你喝茶很容易,不喝卻很困難。」同時又簡明扼要地囑咐他應當時常觀察業因果、輪迴過患、菩提心與空性等法。

夏沃剛巴將此言告知普穹瓦,普穹瓦連忙恭敬地摘下帽子說道:「哎呀呀!只有我們尊者說的這席話,才是異常珍貴的啊!」

堪巴龍巴(為居住於澎波——在拉薩市北面的澎玉年曲流域——雍瓦地方的居士,種敦巴格西的大弟子。具有無量功德,攝受弟子八百人,法名釋迦雲丹,享年九十一歲。)云:「我希望你們能以觀修無常的方式而修行,至於其他的方式,則除了讓內心煩亂焦灼以外,還會有什麼呢?若能憶念無常,就會產生對一切非法都不需要的意念。如果自己在後天必定死亡,那麼,即使所有的水都變成酥油;一切的山都化為黃金;全部的人都成為自己的兒女,又有什麼用處呢?

普穹瓦曾用這樣一段話來教導弟子們:「你們若能觀修無常與業因果,就等於是現量地見到我了。我這個頭童齒豁的老人,(並不值得一見)。若能如此觀修,則即使犯失四他勝罪,也可以將罪業清淨,這就是我的遺囑。」

柳吾色巴(住於澎波追地,法名益西巴,尚於孩提時代,就具有穩定的禪定境界。依止袞巴瓦格西,為具有不可捉摸之神通神變的大成就者,曾面見無以數計的本尊,並恭聆眾多法門,攝受弟子二千名,享年七十六歲。)也說:「相續中生起隨念死亡之心乃為其一;捨棄今生乃為其二;修習正法乃為其三,此三者是相依而存的。妄想不死乃為其一;對此生寧死不放乃為其二;造作惡業乃為其三,此三者也是同存共亡的。」又說「以觀修無常而從貪執今世中得到救護;以觀修業因果而自八無暇中得到救護;以觀輪迴過患而自一切三界中得到救護;以慈悲心而從沈陷小乘中得到救護;以觀修空性而從執著外相中得到救護」 等等,對各種行為進行了廣泛地宣說。

往昔的(諸大德們),也將思維無常作為殊勝的訣竅。《毗奈耶經》中有這樣一段公案:厄札塔依國王的王妃沃已被判定將於七日之內死亡。(國王無奈之際,)只好將王妃交與一名為「比丘尼母」的女阿羅漢,女阿羅漢安排王妃削髮出家並囑其觀修無常,王妃七日後死亡且轉生於天界,以在佛陀前聆聽正法而現見真諦。」

因此,思維無常就是實實在在的正行。若認為這不是正行,而是另有其他的正行,這個思維無常之法僅為趨入前行的方便,則是極大的愚昧與荒謬!(如果這樣認為的話,)則菩提心與空性等等也不可能成為正行,因為它們之間是不可能找出什麼差距來的。頗瓦法與臨終之際的甚深大法也就是觀修無常。關於這一點,從前面所講的公案就可見一斑。所以,這樣做也是理所當然的。

佛陀所宣講的三解脫門中的無願解脫門,也就是指以對世間的一切觀修無常及痛苦,從而對塵世間的一切無有羨豔之願的意思。所以,應當對這一切有為法都是刹那壞滅,連續壞滅以及無常的道理善加思維並長時觀修。

往昔,佛陀在獲得了寂止與勝觀的無量禪定時,卻仍然沒有獲得解脫的果位。才開始深深地領悟並精勤地觀修世間道中不存在的脫離世間之道——無常等四諦十六行相,終於以此獲得了殊勝的甘露果位。當時佛陀所觀修的無常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無常。具有福報與智慧的人們應當了知觀修無常之此法,是善逝佛陀諸多法蘊之精要,進而對其進行觀修。

《念住經》云:「何處若生死亡念,於此勝念當力讚,依此獲得勝寂滅,前往離垢之方向。若憶死主之恐怖,其心焉能奔過患?以無謬行而恆時,令諸污垢悉消散。不放逸獲勝妙果,諸佛如是而宣說。諸位當恆念死主,拋棄不善之行為。

加哲仁波切也曾引經據典地勸戒後人:「經云:『若能數數觀修無常,即為供養一切佛陀;則為一切佛陀給予之安慰;則為一切佛陀給予之授記;亦為一切佛陀賜予之加持。』」在一切經論訣竅中,都眾口一詞地宣說道:「觀修無常之此道極為勝妙,(它能幫助我們)捨棄對世間的一切貪執。尤其在當今時代,觀修無常更是具有重大意義,沒有比此更為精妙的法門了。」儘管如此千叮萬囑,但那些福報淺薄的人們卻置若罔聞,並沒有對此生起誠信。

卓袞巴切中要害,尖銳地指出:「因為隨念無常之此法極為深妙,故令其在相續中生起也極端困難。即使是那些法師與大修士們,在這一點上也是十分欠缺的。」

加哲仁波切云:「若能生起真實無偽的無常之心,自心就不會被任何非法之念所侵佔。但是,能產生這種清淨體驗的修士實在是鳳毛麟角,難得一見。」

普穹瓦曾向夏沃剛巴祈求:「我希望今天能在您面前,得授一種具有意義的修法。請您給我指點一下雷莫塘地方是如何焚燒屍骨的。」夏沃剛巴隨即為普穹瓦一一解說:這個是這樣焚燒,那個又是那樣焚燒……。普穹瓦感慨萬千地說道:「班瑪江秋尊者啊!人們都對屍體被如同糞便一般搬運的事實熟視無睹,卻口口聲聲地吹噓自己『已趨入了空性的境界』。(對於這種自吹自擂的空談,)我實在不敢相信。煩惱的犄角仍然尖銳,煩惱的蹄子依然完好無損,還自吹知曉修行之理,真是可笑!」夏沃剛巴也諷刺道:「精通無常法的人好像比了知無常法的人還要多啊!」

《毗奈耶經》中記載:「往昔佛陀住世之時,在比丘尼僧眾中,眾生主母阿羅漢女及其眷屬們主要修持禪定。供施比丘尼及其眷屬則以講聞為主,為了以如法行為護持內心,她們修習禪定的內容即為觀修無常,念誦有關壽命無常的經函。」這也說明,供施比丘尼及其眷屬們,都是將觀修無常作為修持的主要內容。

無著菩薩在對經中的偈頌進行闡釋時,也是這樣講的:阿羅漢們將一切的時日都用於觀修無常。

博朵瓦云:「我的遮遣現分大法就是這個無常法,包括二地的菩薩都要修持此法。然而,格頓等人卻認為:無常法怎麼會不是低劣淺陋之法呢?」

卓袞巴也說:「因為觀修無常極其關鍵,所以,一切的經論續部中都對其進行了宣說。律部中也記載了在走廊中描畫白骨等憶念死亡的方式,在阿底峽尊者尚未光臨之前,我卻對此訣竅一竅不通。」又說,「未思死時不定故,今生為饒益親友,以及損害怨敵故,而造種種之惡業,最終親屬與怨敵,悉皆遺留與存駐,無邊惡趣獨奔赴,安有勝此之敗負?死期不定彌留際,其他非法皆無益,內心生起緊迫感,恰似小蟲觸木枝(當小蟲觸及木枝時,會立即驚恐不安,倉皇返逃)。對於今生諸雜務,定生出離之厭心,於諸何等皆無貪。如此以修死無常,而於今生之妄念,以鋒利矛猛刺穿,諸行皆趨於正法。輪迴過患業因果,菩提心與大空性,悉皆由此而衍生。如此觀修智慧增。

至尊密勒日巴也現身說法道:「吾於八無暇生懼,故觀無常輪迴過,一心皈依勝三寶,謹慎取捨業因果,以菩提心調相續,阻斷習氣業障流,終證諸現皆幻化,於三惡道無怖心。吾於暫時壽生懼,故修風脈之緣起。」在阿底峽尊者的《道次第》中,也不謀同辭地如此加以闡述。


覺空文殊童子之加持   密意界中獲證八辯才   教證法藏海洋尊勝主   至誠祈禱米滂南嘉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3/6 上午 05:34:28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9375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