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相關精彩主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綜合類】討論區奇文共賞版(Life論壇) → Gone with the Wind最成功的電影改編原著

您是本帖的第 5475 個閱讀者
平板 列印
標題:
Gone with the Wind最成功的電影改編原著
wsc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風清揚
文章:2017
積分:13516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9日
 用支付寶給wsc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Gone with the Wind最成功的電影改編原著


(轉貼)

文學史上最最成功的電影改編原著


今年是2006,這個月是Gone with the Wind首版的七十年紀念。七十年來,這部長達一千多頁的小說締造了很多新紀錄……


跟電影還有點接觸的人,沒看過《亂世佳人》的,恐怕不多,反倒是看過而一遍又一遍重看的影迷,應不在少數。而它的風靡世人,早在1936年原著小說Gone with the Wind(中譯《飄》)出版,更在1939年這本書拍成影片時,就已開始。



密契爾坐在床上
編南北戰爭愛情故事自娛


很難想像《飄》的作者瑪格麗特•密契爾(Margaret Mitchell, 1900-1949)一輩子只寫了這麼一部作品,而這個作品在1936年一出版,著名製片人塞茲尼克(David O. Selznick)就提著當時史無前例的天價五萬美金買下它的電影版權。若沒這本書,密契爾只是個沒人知曉的普通南方美國女子。1926年,二十六歲的密契爾因為腳受了傷,哪都不能去,體貼的丈夫每天下班就從市圖書館借一堆書回來給她消遣,腳疾老也不好,而市圖的書,先生說,除了純科學的之外都被你看光了,「沒書可借了,除非你自己寫一本出來。」就這樣開啟了密契爾寫Gone with the Wind的起點。

這是密契爾追溯自己寫這本書的緣由,當然難免誇大。但密契爾確實大部分時間是坐在床上東一章西一章地編她的南北戰爭愛情故事自娛。三年後,1929年,故事編完了,腳傷也終於好了。但是美國的經濟大恐慌這時卻開始了,密契爾只好出門找工作,兩夫婦儉樸過日子,沒把寫的書當回事,她也再沒寫任何東西,「因為腳好了,走路比寫作有趣。」

1935年,紐約的大出版社Macmillan的資深編輯Harold Lath-am到南方來找可出版的新書,知道密契爾「寫了一本書」的朋友引介他找密契爾談談。密契爾嚇壞了,抵死否認,說自己壓根不知寫作為何物。經過許多曲折,她才終於從床底櫥櫃四處把一包包散置的手稿交給Latham。這位書探跑到街上買了一個新旅行箱才把這部大書稿馱回紐約去。

  Macmillan公司的編輯們看過書稿,立刻決定在1936年五月出這本書。今年是2006,這個月是Gone with the Wind首版的七十年紀念。



全世界
看過《亂世佳人》的人
應已超過三億


七十年來,這部長達一千多頁的小說締造了很多新紀錄。出版的第一年,它就印了三十一刷,銷售超過兩百萬冊,如果我們注意到那還是經濟大恐慌的中期,這個成果就更加不尋常。第二年,Gone with the Wind得了號稱美國諾貝爾獎的普立茲文學獎。而塞茲尼克買去的電影版權也立刻開始了龐大的拍攝計畫,單導演就前後換了四位,應徵飾演女主角郝思嘉(Scarlett O'Hara)的女星多達一千四百人。整個片子耗資之鉅、場面之大、動員人力之多都創下當時的紀錄。

1939年底,《亂世佳人》在密契爾的家鄉,喬治亞州的亞特蘭大城首映。一夜之間,這個約三十萬人口的城從全世界湧入超過一百萬的訪客,市政府不得不宣布當天全市放假。第二年《亂世佳人》拿下當年度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等的八項奧斯卡金像獎外加兩個特別獎。這個十項大獎的紀錄,一直到二十年後,才被《賓漢》的十一項所超越。

1989年,研究《亂世佳人》的頭號專家Herb Bridges為紀念首映五十周年而寫的專書中,估計全世界看過這部影片的人應已超過三億。1989年以來,影像資訊的流通之便飛快提升,《亂世佳人》在上世紀已定位的「美國十大」和「世紀百大」名片之外,相信要選「最好看的電影」一定也會名列前茅,迄今的觀賞人口,事實上已無法估算。

要問到底《亂世佳人》是最成功的電影改編呢?還是《飄》是最成功的電影原著?當然兩個是一體。但我們得承認,《飄》在文學史的地位絕比不上《亂世佳人》在電影史的地位。密契爾最成功的是創造出郝思嘉、白瑞德、湄藍、艾希理這幾個鮮活的人物典型,她對半世紀前幾乎分裂美國的南北戰爭的歷史想像,對華麗如錦卻已物換星移的老南方(Old South)的緬懷,也使她相當成功地塑造了一個融合戰爭、愛情和風土的大河史詩。但學院評論會覺得它到後半部結構顯得鬆散;社會研究者指摘她存留明顯的種族意識;而一般成見對太好看太暢銷的書,總先認為一定不「偉大」。


作家是生成的,不是養成的

密契爾曾是個不愛上學的小孩,六歲該入學時,她不肯去,母親帶她走過城區那些如今荒蕪一片的華美莊園豪邸,告訴她只有土地和具備一技之長的雙手是真實的。密契爾答應去上學,但放學時間大多還是花在聽南北戰爭的退伍老兵或鄰家嬤嬤談前朝遺事。她在筆記本上塗塗寫寫,自己斷言,「作家是生成的,不是養成的。」這也真成了她對自己的有效預言。她筆下的郝思嘉,那個美貌、放蕩、驕縱,但在家園一夕破敗、親故死傷的時代大變局中,卻展現了罕見的擔當和毅力──以及能力。她在滿天霞色中握起一把泥土,誓言重建家園的景象,是《亂世佳人》的觀眾最難忘的一個鏡頭,也是密契爾對自己小時得自母親的教誨的體現。

當然,不管是看書還是看電影,看的人最著迷的都是郝思嘉和白瑞德這對亦正亦邪旗鼓相當的男女主角。這兩個角色,不僅已經成為小說人物的典型(type),他們的造形、姿態、對話,在七十年中,也已儼然成為世界性的文化語彙。

就人物來說,《亂世佳人》最大的成就當然是費雯麗(Vivien Leigh) 飾演的郝思嘉。她的演技和美貌都達到使人難以置信的高度,邱吉爾首相曾說,若非費雯麗,《亂世佳人》不會這麼成功。邱吉爾顯然很以這位英國女星的成就為榮,而她也不負所望,成為第一個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金像獎的英國演員。


  然而我們還是得說,《亂世佳人》的成功,在它從幕前到幕後,動員的都是頂級的陣容,全片幾乎無懈可擊。密契爾用筆留住的老南方,它的興衰悲歡、癡男怨女,《亂世佳人》讓我們用影像彷彿身歷其境。最成功的原著改編,造就了最成功的電影;而最成功的影視效果,使密契爾緬懷的老南方,隨著《亂世佳人》從此不朽。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6/7/23 上午 01:10:37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3125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