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相關精彩主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 【轉貼】夢參老和尚開講“普賢菩薩行願品”大意

您是本帖的第 4634 個閱讀者
平板 列印
標題:
【轉貼】夢參老和尚開講“普賢菩薩行願品”大意
craig204310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論壇游俠
文章:177
積分:2183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9年6月20日
 用支付寶給craig204310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夢參老和尚開講“普賢菩薩行願品”大意

今年89歲高齡的夢參老和尚本月222324日三天在龍華寺開講“普賢菩薩行願品”大意,原計劃半個月細講,因龍華寺修繕工程沒完工而大幅縮短,機緣難得,上海附近的師兄弟可前來親近大德。夢老16歲做夢出家、繼而做夢朝九華山,趕上每60年一次的地藏菩薩肉身塔開塔迎金身大典,奠定了其一生宏揚地藏法門的志向。老和尚在西藏修行10年,1950年回漢地途中被錯抓誤判33年,1982年出獄後任中國佛學院教務長,後主持恢復廈門閩南佛學院,1988年應宣化上人之邀前往美國、加拿大、新西蘭和臺灣地區巨集法,去年起夢老深感內地佛學不久將中興,開始將更多宏法時間放在國內。老和尚身為國內尼眾戒律第一的五臺山佛學院普壽寺恭請的導師,同時主持修復明朝第二位皇帝出家的雁蕩山能仁寺,出獄時曾發願再宏法33年,現已21年,祈願老和尚及所有善知識長久住世、轉正法輪!特別值得我們後輩學習的是,夢老8年前患直腸癌手術後堅持每天自己洗腸,生活亦非常規律:每天淩晨兩點起床誦地藏經、金剛經、彌陀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華嚴三品、八十八佛寶懺和在西藏修學的密法,中午休息一個小時後拜占察懺,每晚誦地藏菩薩洪名千遍以上,從不間斷,這樣可以把白天的時間留給前來學佛請教的人們開示講法。老和尚現在耳聰目明、精神矍鑠,特別注重相機說法,我們要珍惜與這樣大德親近學法的機緣呀!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講記

2003/10上夢下參老和尚講于上海龍華古寺



大和尚慈悲,兩序大眾師傅慈悲,諸位法師慈悲,諸位道友慈悲。

  今天因為大和尚要我來,跟大家共同學習學習《普賢菩薩行願品》,有這麼一個殊勝因緣,來跟大家結結法緣。我想,我們諸位道友都清楚,《大方廣佛華嚴經》,是我們經典之中之王,因為他涉及得非常廣。要想學這部經,要講一遍這部經,要3年半到4年的時間。那麼其中的一品,大和尚要我講講《普賢菩薩行願品》,全部的講,我定的,最少時間要18座到20座;現在我們用3天的時間,我想跟大家說說大意就好。

  《大方廣佛華嚴經》的經題呢,我們一定要懂得。我跟大家共同學習的時候,我的智力不夠,智慧力不夠,不能使大家都能夠得到法疑。因為,我們要理解到:佛說法,他是對機的,不對機不說。我們現在,到這個末法的時期了,說者,沒這個力量,來使大家都滿意。說法的時候,僅能大家共同地學習學習,作未來的種子,等它發生、發展。對機的話,說者,沒這個智慧,大家領會的時候,各有不同。在我沒有講經之前,我想跟大家漫談幾句。

  我們一定要懂得佛法和佛教,兩個是不同的。比如,我們剛才大家所看到的,這個儀式,屬於佛教,是佛門說法的儀規。這個儀規啊,不是印度的,是我們祖師興起的。我想我們諸位道友都讀《金剛經》,釋迦牟尼佛乞食回來之後,把衣折好了,把腳洗完了,自己趺跏而坐,坐完了,須菩提就請示來了。就是這個意思,佛每次說法,都是自己找個座,就等你們大家漫談。現在呢,我們為了慎重佛法,作個儀式,表示:尊重法師,尊重法的難得。所以,做這種這儀式,是尊重的意思。

  那,佛法呢?我們要先理解佛。佛,不是華語,是印度話。印度具足了說,佛叫佛陀耶,法叫達摩,僧叫僧迦。佛陀耶是什麼意思?覺悟、明白、智慧。覺悟、明白了,就是佛了。我們要想達到覺悟、達到明白,怎麼辦呢?那得有個方法,這就是佛法。佛法就是:學覺悟、明白的方法。

  方法大家都懂,你幹哪一行都得懂得個方法。在家說煮個飯,如果你煮飯的方法不會了,你也煮不熟啊。這鍋飯,好多米,摻好多水,火的大小,你煮慣了,方法掌握到了,一煮就熟了,吃著飯是很香的。如果讓我去煮,我不懂得煮飯,或者水摻多了,乾飯熬成稀飯了;火大了,煮糊了;火小了,煮夾生了。

  所以我們學佛者、學法者,你也得把這個方法掌握到,在你學的時候,你容易進入、能夠明白、能夠覺悟。覺悟了,就是佛了;沒覺悟,是眾生。

  我們要講《華嚴經》,在《華嚴經》的教義說,我們都是佛。不指《法華經》,《法華經》也入世說。那麼這個佛呢,是理即佛。因為在《華嚴經》,講四法界,即:事法界、理法界、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

  在理法界上頭,我們跟諸佛平等平等,人人都是佛。我們因為有貪、嗔、癡,這些個障難,無始劫來的障礙,把我們本具如的佛的光明、智慧、覺悟,給遮住了,不顯現了。但是,理上還沒失掉,它還是具足的,這叫理似佛。我們皈依三寶了,明白佛法了,曉得自己是跟佛差不多,是一樣的,這叫名字即佛。名字可以說,跟佛平等平等。但是,如果你聞經說法,照著法告訴我們的方法去做,或者念佛了、或者拜懺了、或者修觀了,從你的心裡頭轉變了,從理即佛,到名字即佛,再就是觀行即佛。觀行就是:依照佛的教導,你去修。這個修就是“觀”,你去觀行為,觀你自己的做,叫觀行即佛。當你深入了,信心滿足了,登了初發心住的時候,這叫相似即佛。印著真理了,而還沒有證著,相似即佛。登地的菩薩,登了初地之後,登了歡喜地的菩薩,證得一份法性的本體,叫份證即佛。一份一份到十信滿心,到等覺的菩薩,就象現在的彌勒菩薩,在兜率天了,入了佛位了,叫究竟即佛。這不論四教、五教、法相、位始,都如是說。都有次第的。這是六即佛。

  你懂得六即佛、四法界了。就是剛才我們講的理法界。理法界就是在理上是平等的,在理上我們是經常說。我們講的般若空義,空義,這屬於中觀了。講空義的時候,平等,不空的,不平等。空,有究竟的,也有次第的。空到什麼程度,都有次第的,不是沒有次第的。

  在禪宗,有六祖大師,從初祖到六祖。在禪宗我們經常說;“禪門一柱香,頓超直入,立證菩提!”這個立證的菩提,理上是明白了,“理雖頓悟,事須漸除”啊。六祖大師在講經的時候,他不認得字啊,你得給他念啊,他沒到事事無礙的境界。

  大家懂得這個意思了,知道為什麼我們要學法呢?你不學,你不懂;不懂,你沒法起觀行;沒法起觀行,你怎麼能消除你的業障、消除你的煩惱呢?雖然是你本具的,但是,你失掉了。這個失掉了,不是說你沒有了,就是你這被貪、嗔、癡啊,給它障住了。但是,你從起行漸漸修呢,明瞭理了,然後起修,叫趁興起修,那他進步得非常快。象我們從教義上入手,非常慢,一步一步走,但,這個非常地穩妥,絕不會入魔!

  有沒有超越的?有!不是現生!因為,他是多生累劫修來的。他在今生一聞法,他就理解,理解他就修,修,他就證了。我們只看到他現在,沒看到他過去。他的智慧的大小,不是現生一生修的,是經過十參,多劫修來的。所以啊,佛法的事,沒有簡便的事!投機取巧辦不到!要精進,你才能得到!

  懂得這個道理了,大家就明白了:我們為什麼要學?學的目的,是為了行;行的目的,是為了證得;證得之後,才叫解脫。

  還有,學華嚴的時候,得具備幾個問題。哪幾個問題呢?我在這兒大概地說說,不能詳細地講。

  在《華嚴經》講,把整部《華嚴經》分成六相、十玄、四法界。哪六相?總相,別相,同相,異相,成相,壞相。這個就是讓你先認識四界的成就。這個四界,現在我們呢,還在成劫當中,還不是壞劫。劫,是印度話,叫劫簸,華語講失份。

  我們常說,這人遭劫了。換句話說,這人倒楣了。為什麼倒楣?不是偶然的,是過去世的業,現在成熟了,這是惡業成熟了。如果他是善業成熟了,如果他或者出家了、發心了、入道了……解脫。

  但是,從總相說,十法界:佛、菩薩、緣覺、聲聞、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這十法界,是總相,總相就是一相,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的“大”。大就是總相。“佛”、“華嚴”就是別相。同相,比如說,我們現在同是人,就是同相。但,人與人不同,有男相、有女相、有老人、有小人,這就是異相。我這是簡單說的,沒有拿教義上說,這,大家很容易懂。有總、有別、有同、有異、有成。成,就是成就。你做一個事業,開始發起、籌畫、設計、完了之後開辦,這就成了。公司衰敗了,沒掙著錢了,要關門了,那就是壞了。人成長的過程,出生的時候,成長,到衰微的時候,就是壞,壞的開始。我在拿最簡單的例子說。

  但是,十玄門可就深了,十玄門這樣解釋就不行了。但,要學華嚴,必須得知道。第一個“玄”,玄就是妙。“妙”,就是不可思議。我們天臺宗的智者大師,講《妙法蓮華經》,九十天,只講一個字:“妙”,這叫“九旬談妙”。

  從前在唐朝的時代,鼓山有個老和尚,他每天從天王殿,拈香完了到大殿去,侍者給他端著個香盤。老和尚嘟嘟喃喃地念,好多次了,侍者就問了:“師父大和尚,你念什麼呢?”他說:“念華嚴經啊。”“啊喲,你念華嚴經啊!從天王殿到大殿,你念好多?”“我念一部啊。”侍者笑了,一部《華嚴經》,在我們平常讀的經裡,《華嚴經》的分量最重了,八十卷華嚴,普賢行願品是第八十一卷。“你走這麼幾步路,就到大雄寶殿了”,“你不信啊?”侍者說:“我當然不信了!”老和尚說:“我可以讓你信。”“你怎麼讓我信?”“你等著吧!”他把我們的師傅選了八十位,一人拿一卷,老和尚就誦。老和尚誦得非常之快,哎!拿第一卷的,聽老和尚誦的第一卷,拿八十卷的,聽老和尚誦的八十卷,誦完了!這叫“頓”。

  這個是形容什麼意思呢?《華嚴經》,你可以把他收縮起來,就是你的現前一念心!這個意思大家慢慢地去體會。八十卷那麼多,就是你的現前一念心、一動念。在密宗,修得大圓滿次第了,修得究竟成就了,是什麼呢?現前一念心。我們學華嚴的,覺得很深、很玄。不要看得太深、太玄了。就從你的現前一念心掌握。修成佛,成就的就是:把你的妄心,變成真心。把妄心變成一念真心。

  我還想起了福建的雪峰,畢生祖師,這是唐朝的事。在雪峰坐禪的時候,參禪的有53位,正好華嚴大士也53位,華嚴善財童子53參。那一天,一打板,靜坐完了,一打板,一放腿子,53位元全部開悟了!悟得什麼?悟心是佛。大寮一個煮飯的師傅,聽到說“哇!今天參禪的時候,收穫特大啊!此是選佛場,都成佛了!”他把做飯的調子一丟,說:“我也開悟了!”湊上他一個,54個。

  這種悟啊,這種頓悟啊,在《華嚴經》,只是理即佛,相信自己是佛。頓悟了以後才起修啊。禪宗上得過三關,這僅僅是第一關。開悟是第一關。我說這,什麼意思呢?你以這種心情、思想,來學華嚴,你能進入。十大願王也是一念。不過,他有別相,我說的這是總相。

  十玄門,“同時具足相應門”。善財53參,一念同時具足了,相應了。“一多相容不同門”。《華嚴經》經常講;“於一微塵轉大法輪,於一毫端向寶王刹”。一微塵多小啊!有時,微塵看也看不見。一個頭髮尖上,就現得到一個國的寶王刹。阿彌陀佛的全世界,極樂世界,就在眉毛尖上現了。相信嗎?一容多,多即是一,互相相融,諸法相即。你既是我,我既是你;佛即是眾生,眾生即是佛。要沒有這個信心呐,學華嚴,你學不了。華嚴的經文的意思裡頭,經常是這個意思。你必須先把這個學了。

  就象武則天,她對這個意思不懂,賢首國師就用皇帝宮殿裡頭的金獅子來說。單有一本《華嚴金獅子章》,用那個金獅子的名字來表現,讓皇帝信。他說:你隨便撚金獅子的一根毛,它也是金子,從金子上含義來說,同的,同是一個金子。以這個意思來解釋。諸法相即自在。所以才能把一微塵,轉成法界大總相法門體。你把一微塵放開了,無窮無盡的世界!

  大家可以這樣想:現在你在這兒心裡靜坐,你所到過的地點,廣東啊、北京啊、哈爾濱啊,你這麼想,頓現,沒前後次第的。要是把你所到過的地方都想,東、西、南、北、東南、西南,頓現。我現在在這兒說話,這邊一作揖,一想,三藩市啊、紐約啊,我到過的地點,頓現。這邊還說著呢,那邊腦殼裡就想,就頓現了。這就是自在。諸法相即自在。不是法自在,是你的心念自在。這種含義啊,你懂得了,事事無賴,心遍一切事。到了這種境界的時候,就是華嚴菩薩。《華嚴經》是講這種意力的。

  “因陀羅網法界門”。第四天的羅網,照著整個第四天。他那個網啊,這個網裡頭是第四天,那個網裡頭也是第四天,他的每個網孔,都是第四天。也是形容你的心量跟一些事物的。表現的是事事無礙的。十玄門嘛,就是解釋的事事無礙。

  第五“細微相容”,各不相妨礙、各不相障礙。表現的是心量,只要你的心量有。

  有的時候是顯說,有時是密說。什麼叫密說?咱們知道密宗。顯裡都是密。剛才維那師父唱偈,文殊菩薩就唱這麼個偈:法呀,無相說,當觀第一義。我們說的都是第一義。“諦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他唱這個偈子,佛再沒說第二句話。這座法會,就讓文殊菩薩唱個偈子就完了。什麼意思?《華嚴經》的意思。還有一次,佛說法的時候,升座,還沒說,就把供佛的花,拿來拈,大家都沒表情,只有迦葉尊者微笑了。這就是心法,心心相應。懂得這個意思了,你就懂得了:微細相容、密顯具現。

  好比,釋迦牟尼佛說法的時候,你看每部經都有這個意思啊,十方無量諸佛都來贊助。十方諸佛就是密,釋迦牟尼佛就是顯,密在顯中。剛才說的拈花微笑,顯在密中。懂得這個意思了,你才能夠學華嚴。

  不過,十玄門這個名詞,有時各個主持立的不一樣。有的相同,有的不同。華嚴的四祖澄觀大師,他立的十玄門,跟這個十玄門名字上有差異,意義上沒差異。

  還有一個“十世格法”: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過去的現在、未來、現在的未來、過去、未來的現在、過去、加上一念,現前一念心。這十種,叫十玄門。有時候,這個門成就了,那些個門隱了,有時這個隱了,那些個門成就了。

  還有“唯心徊轉善成門”這是個回向心。把一切,咱們所謂的有善法、有惡法,凡是有念的,都不可以。在相對的時候,用善譴惡,惡要沒有了,這個相還在嗎?是對的。因為有我,說他、說你,連我都沒有了,你他不存在了,是這個意思。有時候佛說法,用些個比喻,用些因緣,目的是什麼呢?叫你生覺悟,托事顯法。這樣所說的法,都是指心說的。法即是心,心即是法。

  托事顯法,必須假個事情來引發。象我們現在大家在這兒,共同來學習的時候,這個事,引發你的心。這個環境,你很少見到,我以前,我請大和尚免了,大和尚說:“不,要給大家一個印象!”

  但是,我的老師呢?我有三個老師,當然是我跟著學的老師。弘一法師,最初我請他的時候,到了廈門。他第一個要求:“不接不送,不能做任何儀式,如果你一做任何儀式,我馬上就走。”我說:“好”。我跟倓虛老法師打個電報說:“弘一法師第一個條件,不接不送,不做任何儀式,要是接了,他馬上就走”。我還沒這麼嚴肅,我還沒有學這個,要請就請,要做儀式就做,我也隨緣。倓虛法師也是不接不送,還有一個智者老法師。我們諸位法師在學堂上 ,在學校裡面上課,哪位法師來了,還給他作個儀式嗎?這個儀式,看過去半個鐘頭,咱們只上45分鐘課,要去了半個鐘頭,你還上什麼課呢?

  這個儀式就是佛教。教,就是形式,講的呢,是義理,是教義。現在我們做的,是教的形式;又者,教者聖人對下之言。佛教導我們,對我們所說的話,給我們的指示,就叫法了。他給我們指示,是起悟我們,讓我們學法的方便。

  現在我們學《華嚴經》,從普賢行願的十大願,你得有這麼個心情:如果我想生極樂世界,學普賢十大願,完了,你就回向:“我以讀普賢十大願王,我求生極樂世界”。普賢到你臨命終的時候,普賢菩薩就把你送去了。那個送去了,不是下品下生,也不是邊地餘城,是上品上生!在《普賢行願品》裡,花開見佛,頓悟無常!你到了極樂世界,你那個蓮花,你那個樓閣,就開放了,當時就見到阿彌陀佛跟你說法!

  象平常我們一般生去了,也行十劫啊,也行八劫啊,時間可長啦!你想花開?你在這裡頭,還有很多的不清淨的手續沒辦完。在這個裡頭,在你修行裡頭,就等於在了娑婆世界的一切手續。這時候,讓你純善了。業是很重的,能生娑婆嘛。

  為什麼讀普賢行願品能生?當你心開一節的時候,普賢菩薩送你!這是假他力。那你在學習《普賢菩薩行願品》的時候,知道十大願王,他的含義。

  我們知道禮敬諸佛的“禮”,普賢菩薩第一大願。怎麼禮?這種禮有十種。我們平常只知道磕頭,沒去分析過。但是,磕頭有十種磕法。有兩種磕法是最不好的。一者是我慢禮,擺個架子,頭不至地、五體不至地。在西藏呢?是磕大頭。緬甸、泰國他們磕頭,是按佛指示的,在地下,沒有架子。擺個架子磕頭,是我慢禮。還有一種是唱和禮。我們做佛事時,大家東序的磕下去,西序就念,西序的磕下去,東序就念,隨著唱和,是唱和禮。這兩種禮是不對的。

  禮拜有深禮,深禮是恭敬的。自己拜的時候,禦業承仗佛號。禮佛,過去的佛,禮53佛,禮35佛,現在的佛,禮過去的諸佛。還有,禮一切眾生,一切眾生都是佛,這叫禮未來的佛。有一種是要事上說的,有一種是法性說的。法性說,沒有過去、現在。所禮的呢,是佛性佛。佛性佛必須得事來表現,所以禮佛。示現表現呢,就是磕頭的意思,合掌啊、磕頭啊、稱奉名號啊,這叫四相禮。四相禮不禮法性,這是禮法身的禮法。有的讚歎佛的因來禮,讚歎佛過去修行,來頂禮;有的讚歎成佛的果來禮,贊佛的果德與成就。象我們人人具足“大方廣”,這些理性的。也有的稱讚因佛的,也有的稱讚果佛的,都可以。

  為什麼要念呢?口裡有妄言、綺語、兩舌、惡口,消你口裡的業障,懺悔口裡的業障,這裡含著懺悔業障。身禮,消滅你的貪嗔癡。觀想,消滅你的貪嗔癡。這樣來禮,在禮的時候,效果就大了,有很多的不同!暫時先說說這個,完了再給大家講講題目。

  《大方廣佛華嚴經》,“大”呢,從佛、菩薩、聲聞、圓覺,四聖法界,到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這叫十法界。十法界就一個心,同一心體。十法界同一個心故,所以叫做“大”。

  “界”呢?在事上說,是“佛界”。不是六道界,也不是菩薩、聲聞、圓覺界,各個的界限。要理上說呢,界,是能生義。生什麼呢?生諸法。法界,心生諸法。所有的諸法,都是心生的。

  這個“心”,是總體上說。不是因為我是眾生,或者我墜了地獄了,或者墮了畜生了,就把這個心失掉了。不是的。你墮哪一道去,都不失掉,只是迷了。你迷得越深,罪業越深,形體越小。形體越小,表明他罪業越深。象你變了老鼠了,變了蟑螂了,人家都討厭你,惡做得太重了!變成這種畜生的時候,就說明,他的過去的宿業,太重了。等到還報還完了,他恢復了,又恢復原來的了,他也是有這個心。

  我們經常說“心包太虛,量週三界”全是指著這個真心而說。這就是我們總相的體,十法界就這麼一個體,就是心。經常這樣想,經常這樣觀,將來,你的這個妄啊,就可以還本歸真。這就叫“修觀”,修這個“大”的觀。

  象我們對一個人不熟悉,或者聽過經了,或者在念佛堂大家互相見過面了,多見幾次,就熟悉了。我們的那個真心啊,迷得很久了,現在聞到佛法了,才知道“觀”。象我們禪宗說,“念佛的是誰啊?能念的是誰啊?所念的又是誰啊?”你這樣來思維,找原因啊。

  象《金剛經》上說,須菩提請問佛說,“雲何應住”心住不住,怎麼樣住住我的心,使它住下?“雲何降伏其心”我們對自己的心降伏不了。心是自己的吧?是自己的啊,自己你降伏不了它啊。心隨外面的境界相轉,你自己作不了主了。作不了主,這叫迷了。《楞嚴經》說:心被境轉,就是眾生:到心能轉境,即同如來。每部經論都如是說。《華嚴經》講這個“大”呢,是你的心不離開這個總體。

  象我們一天事物當中運用,不問你做哪一行,在哪一件事物當中,做的時候,你的心不動,這就是隨緣了。咱們經常說:“隨緣不變,不變能夠隨緣”。聞了法了,依著佛教我們的方法,去做,念佛啊、禮懺啊,你念哪個佛菩薩的聖號,都可以。為什麼都可以?使你的心啊,栓住你的這個心,助你在靜的境界上。

  這一境,有很多的表現。古來講的故事說,在一個山裡頭,有一個修行者。她念一個咒,把這幾座山都變了。一個聖者走到這個山,一看,說:這個山裡頭有個大修行者。找來找去啊,是個老太太。他就問這個老太太:“啊,你修的什麼法門啊?”老太太並不知道她的功力如何,說:“我什麼都不會啊,我就會念嗡嘛呢貝美牛”。這個老仙人說:“你念錯了!沒有嗡嘛呢貝美牛”。她說:“那怎麼念呢?”他說:“嗡嘛呢貝美吽”,給她更正。她說:“啊呀,我念了40年了”。“你念40年也念錯了。應該念嗡嘛呢貝美吽”。那,這個老太太就改了,老師傅一說,她就改了,她不念牛了,念吽了。“嗡嘛呢貝美吽”。

  又過了幾年,這個老仙人又轉這兒來了。一看這個山啊,以前的勝境沒了。“啊呀!”他說:“我犯了個大錯誤!把人給指導壞了!”他就到處找,又把這個老太太給找著了。他說:“啊呀,你現在念什麼呢?”她說:“你告訴我的啊,我念嗡嘛呢貝美吽啊,不念嗡嘛呢貝美牛了。”他說:“啊呀,我跟你開玩笑!你改他幹什麼?!”她說:“你開玩笑的啊?!我修了40多年,你這一開玩笑,開了我好幾年呐!”老太太沒辦法,又改回來了。又念“嗡嘛呢貝美牛”,這一念呐,又隔了一兩年,老仙人又來看,啊,山又變了,比以前還殊勝!

  大家理解,這是什麼意思?這是心呐!不是那個咒!不是咒靈,是你的心靈!如果你念阿彌陀佛也好,念咒也好,念哪個咒也好,你心不在焉,這邊念著咒呢,那邊幹著別的事呢。

  我們很多道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我經常的對他們,我很煩。他打個電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我說:“你給誰打電話啊?”他說:“我給老法師您打電話啊”。“你念阿彌陀佛呀,你給阿彌陀佛打電話去了。”阿彌陀佛不是說話呀!現在好多道友,無論幹什麼事情,“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種念佛,輕心、慢心。他成了習慣了,表現:你看,我多修行啊!我一天不停地念!

  心不在焉,這個不行!要心,而且要真心,不要妄心!但是,我們沒有妄心,不能達到真心啊。我們現在原有的心,是肉團心,我們沒印著我們自己的真心啊!那麼,怎麼找我們的真心呢?每一個經論都這樣說,讓你迴光返照一下,叫你“觀”。

  平常如果我們說話:“我的”、“我的腦殼”、“我的耳朵”、“我的眼睛”、“我的鼻子”、“我的身體”、“我的說法”……。所有什麼都是“我的”。那,“我”在哪兒呢?這裡頭含著禪宗的味道。不論誰說話,都是“我的”。不論華言啊、英語啊、哪個國家,都要加個的字,加個中間的助詞,沒有直接的。沒有誰說:我眼、我鼻、我店,……它就必須得加個“的”字。的字呢是介詞,介不是主的意思。這個,也是你修行的方法:“我的”不是“我”,“我”在哪兒?隨時可以這樣觀照,使你這個隨緣的心,漸漸地,習慣長了,那麼返樸歸真,回它原來的。這不是一天、兩天的工夫哦!

  我們看《六祖壇經》的時候,看六祖大師,他去賣柴火的時候,聽到樓上念《金剛經》,還是須菩提請佛說“雲何應住?雲何降伏其心”。他就開了悟了。我經常對比:我天天都念《金剛經》,我起來就念,他整個也不開悟啊!為什麼?工夫沒到。因為你的心裡掛礙很多,悟不了。悟不了,就耽誤了嘛。那你就修吧!就慢慢磨練吧!

  你看那個須菩提,跟著佛20多年了,阿含、方等、到學般若會上,那個會是他發起的。他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我對這個有疑問,我說:你跟佛那麼多年了,都沒體會到佛善付囑、善護念啊?佛就是托缽乞食嗎,回來把缽一洗,把衣服自己折好了。佛也沒要阿難去做,他都自己做的。我看《金剛經》都自己做的。洗足已,自己洗洗腳,完了敷座而坐。就這個情況,須菩提開悟了。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大家念到這兩句經文,怎麼體會?自己去參,各人體會的不同。完了他就問“雲何應住?雲何降伏其心”。佛就對他說的法是:你法執太重。那次的法會,《金剛經》的法會,只是一千二百,都是大阿羅漢,專門破除法執的。佛以下解釋的,就是這麼兩句話,教的怎麼住心,怎麼降伏心:佈施沒有能施的我,也沒有所施的物、也沒有受施者。我們佛教經常講“三能品空”,沒有能者、受者、加所施的物。這,功德特別大!沒有尊卑貴賤。如果國王要佈施給人家,要親手佈施,而且尊重人家,不是輕慢的。佈施者沒有的是輕慢心。在路上,看到哪個要飯的,我看,人要是把錢丟給人家,就不得了了,丟個三塊、五塊、丟一塊的、丟幾毛的。就沒有親自走到跟前,雙手供養,就沒有。這還是佛那個《金剛經》,國王。我們從那個經的含義,這樣體會。

  這就是:你漸漸恢復到你的真心。心不被外界環境轉變,真心隨緣不變。我們的真心都變了,變了就隱沒了。這樣的修行,返妄歸真。這是“大”字。

  “方”呢?方是體相。“相”是“大”的相。這個“大”,不是大小的大,是絕對、絕代。不是相對法,是絕對法。“大”是沒有相對的。“方”,是體。體本來沒有相,沒我們那個執著相;但是,它有個不可思議的妙有功德相。這個功德相是:“心藏在定”。佛說:終日度眾生,不見眾生相。

  因此,我就聯想到,我們經常有的道友啊,替地藏王擔心呐。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眾生有盡嗎?眾生無盡,地藏菩薩就成不到佛了。那是咱們看,咱們有眾生相。地藏菩薩早就成佛了!附帶說一句,《地藏經》是小乘法?《地藏經》是華嚴的一部份。如果大家讀《地藏經》第一品,跟《華嚴經》的第一品,你看,是不是相同的!《地藏經》沒有一個二乘人,全是大菩薩!從第一品到十三品,全是大菩薩。“有那麼多鬼”,鬼能到忉利天去嗎?那是忉利天宮說的啊!阿羅漢都沒有,鬼能去得到嗎?

  舉那個堅牢地神,那也是個鬼,那個主命鬼王,完了說說他們的將來,他馬上就要成佛了。都是大菩薩示現的,暫住。還有,地藏菩薩度的那些人,都成了佛了,他自己沒成佛。他度的那些個諸佛、菩薩來了。在第一品,釋迦牟尼佛就問文殊師利菩薩:今天到會的大眾,以你的智慧算算有好多?文殊菩薩答覆他:我以我的智力,千劫計算,不得其數,算不清楚。釋迦牟尼佛說:“吾以佛眼觀故猶不盡數”。只有《地藏經》上,佛這麼說。佛還有不知道的嗎?!這是推崇地藏菩薩,讓人信《地藏經》。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0/6/27 上午 09:24:48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14063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