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更多此類問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 梁 武 帝 斷 酒 肉 文

您是本帖的第 5818 個閱讀者
平板 列印
標題:
梁 武 帝 斷 酒 肉 文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俠聖
文章:3251
積分:20162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9日
 用支付寶給梅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梁 武 帝 斷 酒 肉 文

梁武 帝 斷 酒 肉 文

弟子蕭衍,敬白諸大德僧尼、諸義學僧尼、諸寺三官⑵:夫匡正佛法,是黑衣人事3),乃非弟子白衣所急。但經教亦雲:佛法寄囑人王。是以弟子不得無言。今日諸僧尼開意聽受,勿生疑閉,內懷忿異。

  凡出家人,所以異於外道者,正以信因、信果、信經所明、信是佛說。經言:「行十惡者,受於惡報。行十善者,受於善報。」此是經教大意。如是,若出家人猶嗜飲酒、啖食魚肉,是則爲行同於外道,而複不及。何謂同於外道?外道執斷常見,無因無果,無施無報。今佛弟子甘酒嗜肉,不畏罪因,不畏苦果,即是不信因、不信果,與無施無報者複何以異?此事與外道見同,而有不及外道。是何?外道各信其師,師所言是,弟子言是;師所言非,弟子言非。《涅槃經》言:“迦葉,我今日制諸弟子不得食一切肉。”而今出家人猶自啖肉。戒律言:“飲酒犯波夜提⑷。”猶自飲酒,無所疑難。此事違于師教,一不及外道。

  又外道雖複邪僻,持牛狗戒,既受戒已,後必不犯。今出家人既受戒已,輕於毀犯,是二不及外道。

  又外道雖複五熱炙身,投淵赴火,窮諸苦行,未必皆啖食衆生。今出家人啖食魚肉,是三不及外道。

  又外道行其異學,雖不當理,各習師法,無有覆藏。今出家人啖食魚肉,於所親者,乃自和光⑸;於所疏者,則有隱避。如是爲行四不及外道。

  又外道各宗所執,各重其法,乃自高聲大唱雲:“不如我道真!”于諸異人無所忌憚。今出家人,或複年時已長,或複素爲物宗⑹,啖食魚肉,極自艱難。或避弟子,或避同學,或避白衣,或避寺官。懷挾邪志,崎嶇覆藏,然後方得一過啖食。如此爲行五不及外道。

  又複外道直情逕行,能長己徒衆惡,不能長異部惡。今出家人啖食魚肉,或爲白衣弟子之所聞見。內無慚愧,方飾邪說,雲:“佛教爲法,本存遠因。在於即日,未皆悉斷。以錢買肉,非己自殺,此亦非嫌。”白衣愚癡,聞是僧說,謂真實語,便復信受。自行不善,增廣諸惡,是則六不及外道。

  又外道雖複非法說法、法說非法,各信經書,死不違背。今出家人啖食魚肉,或雲:“肉非己殺,猶自得啖;以錢買肉,亦複非嫌。”如是說者,是事不然。《涅槃經》雲:“一切肉悉斷,及自死者。”自死者猶斷,何況不自死者?《楞伽經》雲:“爲利殺衆生,以財網諸肉,二業俱不善,死墮叫呼獄。”何謂以財網肉?陸設罝罘⑺,水設網罟,此是以網網肉;若于屠殺人間,以錢買肉,此是以財網肉。若令此人不以財網肉者。習惡律儀、捕害衆生此人爲當專自供口,亦複別有所擬?若別有所擬,向食肉者豈無殺分?何得雲“我不殺生”?此是灼然違背經文,是七不及外道。

  又複外道同其法者和合,異其法者苦治,令行禁止,莫不率從。今出家人,或爲師長,或爲寺官,自開酒禁,啖食魚肉,不復能得施其教戒。才欲發言,他即譏刺雲:“師向亦爾,寺官亦爾。”心懷內熱,默然低頭,面赤汗出,不復得言。身既有瑕,不能伏物,便複摩何,直爾止住。所以在寺者乖違,受道者放逸,此是八不及外道。

  又外道受人施與如己法。受鳥戒人,受鳥戒施。受鹿戒人,受鹿戒施。鳥戒人終不覆戒,受鹿戒施。鹿戒人終不覆戒,受鳥戒施。今出家人雲:“我能精進,我能苦行。”一時覆相,誑諸白衣。出即飲酒,開衆惡門;入即啖肉,集衆苦本。此是九不及外道。

  又外道雖複顛倒,無如是衆事。酒者是何臭氣?水穀失其正性,成此別氣。衆生以罪業因緣故,受此惡觸。此非正真道法,亦非甘露上味,雲何出家僧尼猶生耽嗜?僧尼授白衣五戒,令不飲酒、令不妄語。雲何翻自飲酒,違負約誓?七衆戒、八戒齋、五篇七聚⑻長短律儀,于何科中而出此文?其餘衆僧,故複可可,至學律者,彌不宜爾。且開放逸門,集衆惡本。若白衣人,甘此狂藥,出家人猶當訶止雲:“某甲,汝就我受五戒,不應如是。”若非受戒者,亦應雲:“檀越,酒是惡本,酒是魔事,檀越今日幸可不飲。”雲何出家人而應自飲?尼羅浮陀地獄⑼,身如段肉,無有識知。此是何人?皆飲酒者。出家僧尼,豈可不深信經教,自棄正法,行於邪道,長衆惡根,造地獄苦,習行如此,豈不內愧?猶服如來衣,受人信施,居處塔寺,仰對尊像。若飲酒食肉,如是等事,出家之人,不及居家。何故如是?在家人雖飲酒啖肉,無犯戒罪。此一不及居家人。

  在家人雖複飲酒啖肉,各有丘窟,終不以此仰觸尊像。此是二不及居家人。

  在家人雖複飲酒啖肉,終不吐泄寺舍。此是三不及居家人。

  在家人雖複飲酒啖肉,無有譏嫌。出家人若飲酒啖肉,使人輕賤佛法。此是四不及居家人。

  在家人雖複飲酒啖肉,門行井竈,各安其鬼。出家人若飲酒啖肉,臭氣薰蒸,一切善神皆悉遠離,一切衆魔皆悉歡喜。此是五不及居家人。

  在家人雖複飲酒啖肉,自破財産,不破他財。出家人飲酒啖肉,自破善法,破他福田。是則六不及居家人。

  在家人雖複飲酒啖肉,皆是自力所辦。出家人若飲酒啖肉,皆他信施。是則七不及居家人。

  在家人雖複飲酒啖肉,是常業,更非異事。出家人若飲酒啖肉,衆魔外道各得其便。是則八不及居家人。

  在家人雖複如此飲酒啖肉,猶故不失世業。大耽昏者,此則不得。出家人若飲酒啖肉,若多若少,皆斷佛種。是則九不及居家人。

  不及外道,不及居家,略出所以,各有九事。欲論過患,條流甚多,可以例推,不復具言。

  今日大德僧尼、今日義學僧尼、今日寺官,宜自警戒,嚴淨徒衆。若其懈怠,不遵佛教,猶是梁國編戶一民,弟子今日力能治制。若猶不依佛法,是諸僧官宜依法問。京師頃年講《大涅槃經》,法輪相續,便是不斷,至於聽受,動有千計。今日重令法雲法師,爲諸僧尼講《四相品》四中少分。諸僧尼常聽《涅槃經》,爲當曾聞此說,爲當不聞?若已曾聞,不應違背。若未曾聞,今宜憶持。

  佛經中究竟說斷一切肉,乃至自死者亦不許食,何況非自死者?諸僧尼出家,名佛弟子,雲何今日不從師教?經言:“食肉者斷大慈種。”何謂斷大慈種?凡大慈者,皆令一切衆生同得安樂。

若食肉者,一切衆生皆爲怨對,同不安樂。若食肉者,是遠離聲聞法。

若食肉者,是遠離辟支佛法。

若食肉者,是遠離菩薩法。

若食肉者,是遠離菩提道。

若食肉者,是遠離佛果。

若食肉者,是遠離大涅槃。

若食肉者,障生六欲天,何況涅槃果。

若食肉者,是障四禪法。

若食肉者,是障四空法。

若食肉者,是障戒法。

若食肉者,是障定法。

若食肉者,是障慧法。

若食肉者,是障信根。

若食肉者,是障進根。

若食肉者,是障念根。

若食肉者,是障定根。

若食肉者,是障慧根。舉要爲言,障三十七道品。

若食肉者,是障四真諦。

若食肉者,是障十二因緣。

若食肉者,是障六波羅蜜。

若食肉者,是障四弘誓願。

若食肉者,是障四攝法。

若食肉者,是障四無量心。

若食肉者,是障四無礙智。

若食肉者,是障三三昧。

若食肉者,是障八解脫。

若食肉者,是障九次第定。

若食肉者,是障六神通。

若食肉者,是障百八三昧。

若食肉者,是障一切三昧。

若食肉者,是障海印三昧。

若食肉者,是障首楞嚴三昧。

若食肉者,是障金剛三昧。

若食肉者,是障五眼。

若食肉者,是障十力。

若食肉者,是障四無所畏。

若食肉者,是障十八不共法。

若食肉者,是障一切種智。

若食肉者,是障無上菩提。

何以故?若食肉者,障菩提心,無有菩薩法。以食肉故,障不能得初地。以食肉故,障不能得二地。乃至障不能得十地,以無菩薩法。無菩薩法故,無四無量心。無四無量心故,無有大慈大悲。以是因緣,佛子不續。所以經言“食肉者斷大慈種”。諸出家人雖複不能行大慈大悲究竟菩薩行,成就無上菩提,何爲不能忍此臭腥,修聲聞、辟支佛道?鴟鴉嗜鼠,蝍蛆甘螮,以此而推,何可嗜著?至於豺、犬、野犴,皆知嗜肉。人最有知,勝諸衆生,近與此等同甘臭腥,豈直常懷殺心,斷大慈種,凡食肉者,自是可鄙。諸大德僧、諸解義者講《涅槃經》,何可不殷勤此句,令聽受者心得悟解?又有一種愚癡之人雲:“我止啖魚,實不食肉。”亦應開示:此處不殊,水陸衆生,同名爲肉。諸聽講者豈可不審諦受持,如說修行?

  凡食肉者如前說,此皆是遠事,未爲近切。諸大德僧尼:

當知啖食衆生者是魔行,啖食衆生是地獄種。

啖食衆生是恐怖因,啖食衆生是斷命因,

啖食衆生是自燒因,啖食衆生是自煮因,

啖食衆生是自炮因,啖食衆生是自炙因,

啖食衆生是自割因,啖食衆生是自剝因,

啖食衆生是斷頭因,啖食衆生是斷手因,

啖食衆生是斷足因,啖食衆生是破腹因,

啖食衆生是破背因,啖食衆生是刳腸因,

啖食衆生是碎髓因,啖食衆生是抉目因,

啖食衆生是割鼻因,啖食衆生是截耳因。

啖食衆生是貧窮因,啖食衆生是下賤因,

啖食衆生是凍餓因,啖食衆生是醜陋因。

啖食衆生是聾因,啖食衆生是盲因,

啖食衆生是喑因,啖食衆生是啞因。

啖食衆生是跛因,啖食衆生是蹇因,

啖食衆生是瘡因,啖食衆生是瘍因,

啖食衆生是疥因,啖食衆生是癬因,

啖食衆生是瘤因,啖食衆生是癭因,

啖食衆生是瘑因,啖食衆生是疵因,

啖食衆生是癰因,啖食衆生是癤因,

啖食衆生是痔因,啖食衆生是疽因,

啖食衆生是瘻因,啖食衆生是癩因。

啖食衆生是致蚤因,啖食衆生是致虱因,

啖食衆生是致蚊因,啖食衆生是致虻因,

啖食衆生是遭毒蟲因,啖食衆生是遭惡獸因。

啖食衆生是病瘦因,啖食衆生是寒熱因,

啖食衆生是頭痛因,啖食衆生是心痛因,

啖食衆生是腹痛因,啖食衆生是胸痛因,

啖食衆生是背痛因,啖食衆生是手痛因,

啖食衆生是足痛因,啖食衆生是髓痛因,

啖食衆生是腸痛因,啖食衆生是筋縮因,

啖食衆生是胃反因,啖食衆生是脈絕因,

啖食衆生是血流因,啖食衆生是咽塞因,

啖食衆生是喉痛因,啖食衆生是風病因,

啖食衆生是水病因,啖食衆生是四大不調適因,

啖食衆生是五臟不調適因,啖食衆生是六腑不調適因,

啖食衆生是顛因,啖食衆生是狂因,

啖食衆生乃至是四百四病一切衆苦因。

啖食衆生是熱因,啖食衆生是惱因,

啖食衆生是受壓因,啖食衆生是遭水因,

啖食衆生是遭火因,啖食衆生是遭風因,

啖食衆生是遭偷因,啖食衆生是遭劫因,

啖食衆生是遭賊因,啖食衆生是鞭因,

啖食衆生是杖因,啖食衆生是笞因,

啖食衆生是督因,啖食衆生是罵因,

啖食衆生是辱因,啖食衆生是繫因,

啖食衆生是縛因,啖食衆生是幽因,

啖食衆生是閉因。啖食衆生是生苦因,

啖食衆生是老苦因,啖食衆生是病苦因,

啖食衆生是死苦因,啖食衆生是怨憎會苦因,

啖食衆生是愛別離苦因,啖食衆生是求不得苦因,

啖食衆生是五受陰苦因。啖食衆生是行苦因,

啖食衆生是壞苦因,啖食衆生是苦苦因。

啖食衆生是想地獄因,啖食衆生是黑繩地獄因,

啖食衆生是衆合地獄因,啖食衆生是叫喚地獄因,

啖食衆生是大叫喚地獄因,啖食衆生是熱地獄因,

啖食衆生是大熱地獄因,啖食衆生是阿鼻地獄因,

啖食衆生是八寒八熱地獄因,

乃至是八萬四千鬲子地獄因,乃至是不可說不可說鬲子地獄因。

啖食衆生乃至是一切餓鬼因,啖食衆生乃至是一切畜生因。

當知餓鬼有無量苦,當知畜生有無量苦。畜生暫生暫死,爲物所害,生時有無量怖畏,死時有無量怖畏,此皆是殺業因緣,受如是果。若欲具列殺果,展轉不窮,盡大地草木亦不能容受。向來所說,雖複多途,舉要爲言,同一苦果,但苦中自有輕重。所以今日致衆苦果,皆由殺業,惱害衆生。略舉一隅,粗言少分。

  諸大德僧尼、諸義學僧尼、諸寺三官:複當應思一大事,若使啖食衆生父,衆生亦報啖食其父;若啖食衆生母,衆生亦報啖食其母;若啖食衆生子,衆生亦報啖食其子。如是怨對,報相啖食,曆劫長夜,無有窮已。如經說:有一女人,五百世害狼兒,狼兒亦五百世害其子。又有女人,五百世斷鬼命根,鬼亦五百世斷其命根。如此皆是經說,不可不信。其餘相報,推例可知。

  諸大德僧尼、諸義學僧尼、諸寺三官:又有一大事,當應信受。從無始以來,至於此生,經歷六道,備諸果報,一切親緣,遍一切處。直以經生曆死,神明隔障,是諸眷屬不復相識。今日衆生,或經是父母,或經是師長,或經是兄弟,或經是姊妹,或經是兒孫,或經是朋友。而今日無有道眼,不能分別,還相啖食,不自覺知。啖食之時,此物有靈,即生忿恨,還成怨對。向者至親,還成至怨,如是之事,豈可不思?暫爭舌端一時少味,永與宿親長爲怨對,可爲痛心,難以言說!白衣居家,未可適道。出家學人,被如來衣,習菩薩行,宜應深思。

  諸大德僧尼、諸義學僧尼、諸寺三官:又複當思一事,凡啖食衆生,是一切衆生惡知識,是一切衆生怨家。如是怨家遍滿六道,若欲修行,皆爲障難。一理中障難,二事中障難。

何者是理中障難?以業因緣,自生障難,令此行人愚癡無慧,不知出要,無有方便。設值善知識,不能信受。設復信受,不能習行。此是理中障難。事中障者,此諸怨對,或在惡鬼中,或在毒獸中,或在有大力神中,或在大力龍中,或在魔中,或在天中,如是處處來作留難。設令修行,遇善知識,深心信受,適欲習行,便複難起。或引入邪道,或惱令心亂。修戒、修定、修慧、修諸功德,常不清淨,常不滿足。皆是舊怨,起諸對障。此是事中障難。如是之事,又宜深思。但以一啖食衆生因緣,能遠離一切佛法,有如是種種過患。貪毒亦如是,瞋毒亦如是,癡毒亦如是。三毒等分,皆同過患。相與宜深自覺察,善思方便。

  弟子蕭衍,又複敬白諸大德僧尼、諸義學僧尼、諸寺三官:北山蔣帝,猶且去殺。若以不殺祈願,輒得上教。若以殺生祈願,輒不得教。想今日大衆,已應聞知。弟子已勒諸廟祝,及以百姓,凡諸群祀,若有祈報者,皆不得薦生類,各盡誠心,止修蔬供。蔣帝今日行菩薩道,諸出家人雲何反食衆生,行諸魔行?一日北山爲蔣帝齋,所以皆請菜食僧者,正以幽靈悉能鑒見。若不菜食僧,作菜食往,將恐蔣帝惡賤佛法,怪望弟子,是諸法師當見此意。

  弟子蕭衍,又敬白大德僧尼、諸義學者、一切寺三官:弟子蕭衍,于十方一切諸佛前,於十方一切尊法前,於十方一切聖僧前,與諸僧尼共申約誓。今日僧衆還寺已後,各各檢勒,使依佛教。若複有飲酒啖肉,不如法者,弟子當依王法治問。諸僧尼若披如來衣,不行如來行,是假名僧,與盜戒不異。如是行者,猶是弟子國中編戶一民,今日以王力足相治問。若爲外司⑽聽察所得,若爲寺家自相糾舉,不問年時老少,不問門徒多少,弟子當令寺官集僧衆、鳴犍槌,舍戒還俗,著在家服,依《涅槃經》還俗策使⑾。唯最老舊者、最多門徒者,此二種人,最宜先問。何以故?治一無行小僧,不足以改革物心。治如是一大僧,足以驚動視聽。推計名德大僧,不應有此。設令有此,當依法治問,其餘小僧,故自無言。

  今日集會,此是大事因緣,非直一切諸佛在此,非直一切尊法在此,非直一切聖僧在此。諸天亦應遍滿虛空,諸仙亦應遍滿虛空,護世四王亦應在此。金剛密迹、大辯天神、功德天神、韋馱天神、毗紐天神、摩醯首羅、散脂大將、地神堅牢、迦毗羅王、孔雀王、封頭王、富尼跋陀羅伽王、阿修羅伽王、摩尼跋陀羅伽王、金毗羅王、十方二十八部夜叉神王、一切持咒神王、六方大護都使安國,如是一切有大神足力,有大威德力,如是一切善神,遍滿虛空。五方龍王、娑竭龍王、阿耨龍王、難陀龍王、跋難陀龍王、伊那滿龍王,如是一切菩薩龍王,亦應遍滿在此。天、龍、夜叉、乾闥婆王、阿修羅王、迦婁羅王、緊那羅王、摩睺羅伽王、人非人等,如是一切有大神足力、有大威德力八部神王,皆應在此。今日土地、山川、房廟諸神,亦應仄塞虛空。如是幽顯,莫不鑒觀。

  唯無瑕者可以戮人,唯自淨者可以淨人。弟子今日唱言此事,僧尼必當有不平色。設令刳心擲地,以示僧尼,丐數片肉,無以取信。古人有言:“非知之難,其在行之。”弟子蕭衍雖在居家,不持禁戒,今日當先自爲誓,以明本心:弟子蕭衍,從今以去,至於道場,若飲酒、放逸、起諸淫欲、欺誑、妄語、啖食衆生,乃至飲於乳蜜及以酥酪,願一切有大力鬼神,先當苦治蕭衍身,然後將付地獄閻羅王,與種種苦,乃至衆生皆成佛盡,弟子蕭衍猶在阿鼻地獄中。僧尼若有飲酒、啖魚肉者,而不悔過,一切大力鬼神亦應如此治問,增廣善衆,清淨佛道。若未爲幽司之所治問,猶在世者,弟子蕭衍當如法治問,驅令還俗,與居家衣,隨時役使。願今日二部僧尼,各還本寺,匡正佛法,和合時衆。皆令聽經法者,如說修行,不可複令斷大慈種,使佛子不續。若有犯法破戒者,皆依僧制,如法治問。若有容受,不相舉治者,當反任罪。

  又僧尼寺,有事四天王、迦毗羅神,猶設鹿頭,及羊肉等。是事不可,急宜禁斷。若不禁斷,寺官任咎,亦同前科。別宣意(是義論竟,宣意如此)。

  弟子蕭衍,敬白諸大德僧尼、諸義學僧尼、諸寺三官:向已粗陳魚肉障累,招致苦果。今重復欲通白一言:閻浮提壽雲百二十,至於世間,罕聞其人。遷變零落,亦無宿少。經言:“以一念頃,有六十刹那。”生老無常,謝不移時,暫有諸根,俄然衰滅。三途等苦,倏忽便及,欲離地獄,其事甚難。戒德清淨,猶懼不免,況於毀犯,安可免乎?雖複長齋菜食,不勤方便,欲免苦報,亦無是處。何以故?爾此生雖可不犯衆罪,後報業強,現無方便,三途等苦不能遮止,況複飲酒、啖食衆生?

  諸僧尼必信佛語,宜自力勵。若雲菜食爲難,此是信心薄少。若有信心,宜應自強。有決定心,菜食何難?菜蔬、魚肉,俱是一惑。心若能安,便是甘露上味。心若不安,便是臭穢下食。所以《涅槃經》言:“受食之時,令作子肉想。”如俱非惑,豈須此法?且置遠事,止借近喻。今已能蔬食者,厭惡血腥,其於不能蔬食者厭惡菜茹事等。如此宜應自力回不善惑,以爲善惑。就善惑中,重爲方便,食菜子想,以如是心,便得決定。

凡不能離魚肉者,皆雲:“菜蔬冷,令人虛乏。魚肉溫,於人補益。”作如是說,皆是倒見。今試複粗言其事不爾。若久食菜人,榮衛流通⑿,凡如此人,法多患熱。榮衛流通,則能飲食,以飲食故,氣力充滿,是則菜蔬不冷,能有補益。諸苦行人亦皆菜蔬,多悉患熱,類皆堅強,神明清爽,少於昏疲。凡魚爲生,類皆多冷,血腥爲法,增長百疾。所以食魚肉者,神明理當昏濁,四體法皆沈重。無論方招後報,有三途苦;即時四大,交有不及。此豈非惑者因心各有所執?甘魚肉者,便謂爲溫、爲補。此是倒見,事不可信。

複有一種人,食菜以爲冷,便複解素⒀。此是行者未得菜意。菜與魚肉,如水與火。食菜才欲得力,複啖魚肉,魚肉腥臊,能滅菜力。所以惑者雲“菜爲性冷”。凡數解素人,進不得菜蔬之力,退不得魚肉邪益,法多羸冷,少有堪能。

是諸僧尼,複當知一事:凡食魚肉,是魔境界,行於魔行。心不決定,多有留難,內外衆魔共相嬈作,所以行者思念魚肉。酒是魔漿,故不待言。凡食魚肉、嗜飲酒者,善神遠離,內無正氣,如此等人,法多衰惱。複有一種人,雖能菜食,恃此驕慢,多於瞋恚,好生貪求。如是之人,亦墮魔界,多於衰惱。又有一種人,外行似熟,內心粗惡,見人勝己,常懷忿嫉,所行不善,皆悉覆相。如是等人,亦行魔界,雖複菜蔬,亦多衰惱。若心力決正,蔬食苦到,如是等人,多爲善力所扶,法多堪能。有不直者,宜應思覺,勿以不決定心,期決定人。 

諸大德僧尼,有行業已成者,今日以去,善相開導,令未得者,今去皆得。若已習行,願堅志力。若未曾行,願皆改革。今日相與共爲菩提種子,勿怪弟子蕭衍向來所白。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1/28 上午 05:55:08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14160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