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更多此類問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 白話藏傳法句經23--、貳壹、如來品

您是本帖的第 1740 個閱讀者
平板 列印
標題:
白話藏傳法句經23--、貳壹、如來品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俠聖
文章:3251
積分:20162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9日
 用支付寶給梅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白話藏傳法句經23--、貳壹、如來品

  貳壹、如來品

1.無所不知,超越一切,於任何一法皆無染無著,離一切執,無有愛渴,徹底解脫,正覺自得,誰堪為我的老師註一

 

2.志獨無等倫,自得最正覺,我是如來,具一切智與力,是人天無比的導師,有誰堪為我之師?

 

3.我是此世間的「摧毀怨敵者」,在宇宙中無與倫比;我是天中之天,因為我已降伏一切怨魔。

 

4.因為世間無有與我相等者,我無有師保,我於此世間獨成比圓滿正覺。

 

5.如我已達「染污終結」者,是謂法王,我克服了一切錯誤,是故克服了一切煩惱。

 

6.因為世間眾生,若不經教導則無法了知成覺之道,我是超越一切世間愛渴,安住於涅槃中無所不知的佛陀,今將往波羅奈擊大法鼓,轉大法輪,這是此世間尚未有人轉的。

 

7.大雄如來以其正法降伏此世間,智者無不遵從,除憂熱惱,永得大安。

 

8.諸天及人皆嘆詠佛德,速自成正覺,而離最後之胎身,安住於三摩地中,離於世間,恆常寂靜。

 

9.過去一切諸佛、未來一切諸佛和現在一切諸佛,他們習經、將要、現在正消除著眾生們無量的憂惱,他們的特質便是敬重神聖的正法。

 

10.是故你若自愛、自重,應常憶念佛陀的教法,敬重神聖的正法。

 

11.不相信佛陀教法的幼稚眾生,將行入苦惱之地,猶如商人被食人的羅剎所誘惑註二

 

12.凡是對佛陀教法懷有信心的智者,將往快樂之處,猶如商人擁有馬王。

 

13.如來、無比的佛陀們,同時以無畏施之「喜悅」和徹底的「無執無染」,為有情工作著,驅散昏暗,超越至彼岸,名聲普聞註三

 

14.他們終究得到了應有的報酬,心具大威力,自在、無染、大自在,內心自在毫無爭鬥與染污,觀察救助一切世間有情。

 

15.猶如山頂上的人鳥瞰山下景物,無不瞭然;同樣地,心地清淨、遠離苦,已達正法之顛的如來們,向下觀看著一切負著「生死重擔之苦」的眾生們,開啟了無朽不死之門,欲聞正法的人,應除去疑惑。

 

註釋:

  註一:釋迦牟尼佛是我們這個世界現在賢劫一千尊佛中的第四尊,他在菩提樹下成道後曾如是思維:「我所了悟者甚深、難見、難解,只有智者堪能。被情緒所控和被世法的黑暗所包圍的人,絕對無法見到這個不合他們口味、高超、深奧、難解而精微之真理。我如何弘法呢?徒勞無功、痛苦疲勞可能是弘法的結果吧!」然而突然一股大悲心深深地觸及世尊的心,按著梵天由天上下來恭請世尊弘法,於是思惟眾生的種種根性後,他決定往波羅奈的鹿野苑,開啟這偉大的一代時教,途中他遇到一位雲遊的苦行者名叫烏帕迦(Upaka),他被世尊的相好光明和莊嚴的威儀所吸引,不由地向世尊問道:「你的老師是誰?他的教法為何?」於是世尊以第一至第五偈回答他,他甚感詫異。再問世尊將往何處去?世尊再以第六偈回答他。可惜當時烏帕迦的心地尚未成熟,沒有準備接受佛陀的教法,搖頭而去。

 

  註二:此偈與下偈的比喻出自辛哈拉經(Singhala Sutra),大意如下:古時印度有商人結伴入海尋採寶物,船被暴風吹壞漂流至一羅剎島上,島上有羅剎女,長得十分漂亮,他們出來歡迎這批商人,並以身相許願和他們結為夫婦,這些商人並不知道她們並非人類,全被她們的美貌和財寶所誘惑。其中只有一位名叫辛哈拉的智者覺得有異。他復發現島上有一鐵城,內囚禁男人無數,盡是哭號之聲,方知這些也是以往來採寶物,漂流至此,被這些羅剎女誘惑囚禁於此的人,他們現在被囚於鐵城中,日日被羅剎女們逐一殺害噉食其肉,城中的人又告訴他每月十五日黎明有一馬王從三十三天而來,會在山頂上呼喚:「有誰願意回印度去」,你去求馬王,依他所說而行便可返回家鄉,而我等已被囚禁於城中的人,則不可能回家矣!後至十五日黎明馬王果然到來,在山頂上三次高呼有誰願返回印度家園者。商主辛哈拉立刻帶領眾商人至馬王所,說我們統統願意返回故里家園,馬王告訴他們欲回返家鄉的人,若能心捨恩愛,正心正念,沒有貪戀,騎在我的背上,乃至觸我毛者皆可回家,否則不能也。此時無數羅剎女抱著兒女尾隨而來,哭哭啼啼地說為何如此薄情,捨棄我們母子,縱然可以捨棄我,也不該捨棄兒女啊,乃叫孩子抱住父頸啼哭,商人們不禁生起戀著之心,最後只有辛哈拉智者一人得返。

 

  註三:這是說兩種完美的意識心(分別心),第一種是離一切不仁的喜悅心,那是無畏施的原動力,是對一切有情心生保護之念;第二種是無執之心,這是出離心,涅槃之寂靜源於此。諸佛們經由長久的修行,不以為任何事物是可愛或可慾的。雖然在修行上一切的意識心都是要捨去的,然而這兩種意識心仍被教導修學,因為它們是積聚一切眾德之根的因,包括滅諦在內。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中華印經協會印行,法救尊者著,葛雷.斯帕漢藏譯英,孫一居士英譯中,若有錯別字請告訴末學。謝謝!阿彌陀佛!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7/5/22 上午 06:43:5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6250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