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更多此類問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 佛菩薩對眾生唯一期望?利益眾生最殊勝的方法?四無量心?甚麼叫修行?甚麼福最大?有求必應的關鍵?佛前的供養物表甚麼?如何去寺廟觀光時,又能同時修法佈施?【轉貼自淨空法師"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講記-5】

您是本帖的第 1575 個閱讀者
平板 列印
標題:
佛菩薩對眾生唯一期望?利益眾生最殊勝的方法?四無量心?甚麼叫修行?甚麼福最大?有求必應的關鍵?佛前的供養物表甚麼?如何去寺廟觀光時,又能同時修法佈施?【轉貼自淨空法師"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講記-5】
jerryman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彌陀妙音弟子!!!
等級:左冷禪
文章:1438
積分:12691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19年8月19日
 用支付寶給jerryman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佛菩薩對眾生唯一期望?利益眾生最殊勝的方法?四無量心?甚麼叫修行?甚麼福最大?有求必應的關鍵?佛前的供養物表甚麼?如何去寺廟觀光時,又能同時修法佈施?【轉貼自淨空法師"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講記-5】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東嶽大帝"回生寶訓":

一日行善,福雖未至,禍自遠矣;

一日行惡,禍雖未至,福自遠矣。

行善之人,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

作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

損人利己,切宜戒之。

 

盡一切惡得須陀洹、 然後布施遠離諸苦 

受苦眾生令得解脫、怖畏眾生令得遠離 

          南無僧伽吒!!!

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  (第四集)

【我以普賢行願力故。起深信解。現前知見。】

這一句經文是講我們能供之因。這樣廣大的境界,我們憑什麼能供?憑著有自力、他力。他力是講法力,『我以普賢行願力故』,這就是修普賢行,發普賢願,這是普賢菩薩法力的加持。後半句這是講自力,從「普賢行願力」裡面我們明白了,興起甚深的信解,這才能夠做得到。前面每一段,可以說能供之因也都是相同的。下面,講供養具,供養具就是供養的物品,

【悉以上妙諸供養具。而為供養。】

  這一句是總說,可見得『供養具』就是物品,這裡面說不盡的。物品裡面是選擇最好的,最好的東西供佛,最好的東西布施給別人,這個福是最大的。眾生生生世世在六道裡面生死輪迴,苦多樂少,生活相當艱難。為什麼這麼苦?不知道修布施供養,不曉得。愈是苦愈捨不得,愈捨不得,這來生就更苦,這個事情麻煩大了。所以菩薩行裡面,第一條就教我們修布施,普賢十願裡面這列在第三,六度、十度都擺在第一,可見得佛門的確重視修福,把布施擺在第一。

 

我說我知道佛法很好,章嘉大師有沒有方法教我們一下就可以入進去?給我講了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我立刻就問他老人家:這兩句話意思我懂,從哪裡下手?這差不多又等了十幾分鐘,告訴我兩個字,「布施」。

 

今天給你說了六個字,你好好的去做六年。就要我去做六年,六年幹什麼?布施。的確,在那個時候我也是很小氣的,也是一毛都不拔的。就開始學布施,實在講我那個時候是軍人,待遇很薄,什麼都沒有。我喜歡讀書,所有的薪水、津貼全都買書,自己零用錢的確很節省,都買書,喜歡讀書。我過去有個脾氣,我的書從來不借給人的,因為別人把我的書拿去看,手上摸髒了,或者疊個角,我就不喜歡,我就不要了,我非常愛惜書本。所以說我的書不借人的,我送你可以,我不會借給你。布施什麼?當然就布施書。有些人問我要的,就布施送給他。先送的什麼?是我看了不要的,不要的書送給人。以後布施一段時期,就進步了,我自己要的或是還沒看完的,可以送人。過了三、五年的時候,的確就不一樣了,我最喜歡的書、珍藏的書,人家要問我要,也不吝惜了。確實有進步,能夠把自己喜歡的東西割愛給人家,只要他喜歡。

 

 這樁事情從前也曾經請教過章嘉大師,我就問他,有沒有出家因緣?他告訴我,有。他說你不要找師父(這個奇怪,不找師父),你也不要去找寺廟說你要出家。我說那怎麼出家法?他說如果你要找師父想跟他出家,他要不答應,你就很難過,你就很煩惱。我想一想也對。那怎麼辦?「你求佛菩薩,佛氏門中,有求必應,當你求不應的時候,是你自己本身有業障,你要懺除業障」,我們十大願底下一願就是懺除業障,「業障懺除了,有求必應」。

【所謂華雲。鬘雲。天音樂雲。天傘蓋雲。天衣服雲。天種種香。塗香。燒香。末香。如是等雲。】
     

  這幾句就是舉幾種,供養具裡頭舉幾種,華、音樂、傘蓋、衣服、香,後面有燈,舉出這幾種。
     

  【一一量如須彌山王。】
     

  這是講數量。
     

  【然種種燈。酥燈。油燈。諸香油燈。一一燈炷如須彌山。一一燈油如大海水。】
     

  這是供養具,供花,香花在供佛,我們一講到供佛,首先就會想到香花,經上講得太多了。每個供養具底下都用個『雲』字,這個字在一切大乘經典裡面用得非常的廣泛。它是什麼意思?表現諸法實相。一切的物相非有非無,雲,我們遠看有,近看就沒有,這是說明一切萬法「相有體無」,也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有相,就像雲一樣,體沒有,這叫真正看得破;看得破,然後才能夠放得下。看破是學問,放下就是福報看破是慧,放下是福,真的福慧雙修,在一個字當中就能夠顯示出來。

花代表因,每個人都歡喜。為什麼表因?先開花後結果,花是果之因,花要開得好,我們曉得將來果實一定結得好。因此我們在佛前面供花,它真正的意思,教我們看到這個花就想到我們要修行。修行是因,將來成佛是結果,是表這個意思。我們供佛的花很有限,哪裡能像經上講的這樣廣大的境界?其實你要懂得,我們眼睛看到這是一朵花在此地,在我們觀想當中,這個世間所有一切花都在我這個時候供養一切諸佛,是這個意思。你看佛堂裡供的花代表因,外面的花就不是的?那就錯了。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是普賢行願力,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所有一切花,我在這裡同時供養。你要有這麼大的心量,這心量拓開了,虛空多大我的心量就多大,實在講,所謂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平常我們沒有讀普賢行願,我們的心量很小,想不到那麼多,想不到那麼大,心量很小,處處都有障礙。因普賢的力將我們心量解開,心量拓開,跟虛空法界一樣大,這都不是假的,是真的。

 

供果,我們在佛前面也供果,果代表菩提涅槃,代表成佛的果報。見到果,想到我學佛期望的是無上菩提的果報;換句話說,提醒我們自己的警覺。
     

 

《華嚴經》,這個經完全的題目是《大方廣佛雜華莊嚴經》。我們中國人喜歡簡單、喜歡省略,「雜華」只取了一個「華」字,「雜」字去掉了;「莊嚴」,「莊」字去掉了,取了個「嚴」。雜華莊嚴就像一個大花園裡面,這世間所有的花應有盡有,你看真是美不勝收,它不是一種。所以《華嚴經》就像個大花園一樣,應有盡有,無比的莊嚴。這是佛法的根本法輪,無量無邊的法門都在其中,每個法門就像每一種類的花一樣,它是應有盡有,比喻這個意思。

 

『鬘』是花鬘。印度人的習俗是把花串起來,串成一環套在脖子上,花鬘。佛出生在印度,所以經典裡面有許多記載都是古印度的風俗、禮儀。這是花鬘。雲,都是一樣講法,同一個意思。《地藏經》裡面還有玩具,玩具也可以供養,真的沒有一樣東西不可以供養。玩具供養是什麼意思?玩具代表諸佛菩薩示現在九法界,表遊戲神通,代表這個意思,所以玩具可以供佛。但是我們現在的供具當中玩具很少,像《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面寫的就有玩具,它代表的是遊戲神通。所以它都有表法的意思在裡面。

 

『音樂』供佛

佛法是教育,佛道是師道,師道是尊嚴的,所謂只聞來學,未聞往教。佛成道了,誰知道?誰認識?這裡有個好老師,他絕對不會到外面,「我是好老師,我的學問、道德是世間第一」,這個話說不出口,如果你這樣說,人家說你這個人太狂妄了。必需有人介紹,介紹的人還不正面介紹,這就很高明。旁敲側擊,用這個方式來介紹,那就是歌讚。用歌詞,唱歌來讚歎,讓外面一般人聽到,聽到之後,他想:這是讚歎佛,佛有這樣的智慧,這樣的德行,我們應該趕快去跟他學。所以諸位要曉得,讚佛偈裡頭絕對不是佛喜歡音樂、歌舞,那你就錯了,不是的。佛菩薩是用歌舞做個手段來接引眾生,就是他的招生廣告,高明!現在你們哪個學校招生用歌舞?你看在佛法裡,幾千年它用這種方法。為什麼?

 

我們讚歎釋迦牟尼佛,讚歎菩薩的功德,菩薩還要我們稱讚嗎?不需要,菩薩心地清淨,絕對不需要我們恭惟、稱讚。實在講,這種恭惟、稱讚不是給佛菩薩聽的,是給眾生聽的。讓他聽到之後心有所感,到這兒來求法,到這兒來皈依三寶、來學佛,是這麼個意思。這個功德就很大!我們用這個來供養,這個供養具就是替佛招生。佛自己不好意思出去招生,要我們替他招生,這就是好學生;我們唯一能報答佛恩的,就是替佛多找幾個學生。

 

『傘蓋』,傘是遮蔭的,像我們現在夏天,天氣很熱,我們出門用傘遮太陽,遮蔭的。蓋是遮灰塵的,我們在房子裡面不會用傘,房子裡,過去房子很高很大,用蓋,叫寶蓋,形狀跟傘差不多,但是不一樣,造形不相同。我們現在在有些地方看到,在大殿裡面佛頂上有寶蓋,遮灰塵的,怕灰塵落在身上。它表法的意思從這個地方可以能夠顯示得出來,陰涼就顯示心地的清涼,所以傘表這個意思,表清涼;蓋表清淨,六根清淨,一塵不染,表這個意思。

 

 

 『衣服』表忍辱。衣服不在華麗,衣服是遮體、遮羞的,這就是忍辱衣。所以佛門常講衣是忍辱衣,代表忍辱。
       

  『香』代表信,信香。忉利天主他有樂神,在集會的時候,需要音樂演奏的時候,他就燃一柱香,樂神聞到了,他統統都來了,信香。

 

燃狼煙,狼的糞便,把它晒乾之後,因為燒這個煙不容易散,它是直的,很遠的地方能看到。

 

香同時又表戒、定,佛經裡面常常講「五分法身香」,像極樂世界講的「香光莊嚴」,極樂世界那個香真是無法稱說的。五分法身香是講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這個五種,它表這個意思。

 

『塗香』,塗香是塗在我們身上的,有香水、有香粉,塗在身上的這一類稱為塗香。『燒香』,必須燃燒,香氣才能夠放出。『末香』是香末,碾成細末,它的香味就出來了。不外乎這個三大類,這就包括我們世間種種之香。

 

『如是等雲,一一量如須彌山王』,數量的廣大像前面一樣,我們是盡虛空、遍法界這些物質的供養。真正能看破,知道諸法實相,真正能放下,於一切法無取、無捨,這就是真供養,它的義趣在這個地方,這是真正的供養。

 

『然種種燈』,燈代表智慧,代表光明。古時候最好的是酥油燈,其次就是一般的油燈。在我們中國,酥油比較少,中國過去在佛殿裡面,好的是燃麻油,價格也比較貴。因為印度酥油多,中國是個農業國家,所以酥油就比較少,酥油是奶裡面提煉出來的。這是種種的油,油燈。以後才有蠟燭,也是表這個意思。佛前面供養燈。可是在現代,像我們佛前面供養的燈,裡面是電燈泡,點電的,我們這裡沒有油燈。不過我覺得電燈比油燈要安全得多了,大家用電燈來代表就可以,想到這個意思就行了。因為我們現代人居住的房子多半住公寓,公寓房子比較矮,點油燈很麻煩,點久了,天花板上薰一塊很黑,就是燒香燒久了也是如此。

 

家裡頭有佛像、有佛堂,香燃一支,不要燒多,燃一支,要燃好香,經上講的『上妙』,盡你的力量去買好香。好香我們聞到,對身體健康都有幫助,所以一定要買好香,燃一支;燈,普通電燈就可以了。寺院裡頭的建築不一樣,它的殿都很高,所以燃油燈、蠟燭是有必要的。為什麼?它表法的意思明顯,我們電燈沒有那麼顯著。燈發光,固然是代表光明智慧,還有個更深的意思,就是燃燒自己、照耀別人,它有這個意思在。使我們見到燈,我們就想到,我們以自己的智慧,以自己的才藝,以自己的精神,以自己的體力,貢獻給社會,服務於一切眾生,捨己為人,燈表這個意思。

 

燈點的時候,油逐漸會點乾,蠟燭會燒完,這個意義很深。人生在這個世間是非常短促的,有什麼意義?有什麼樣的成就?財富、地位、功名都是假的,唯一真實的所謂是積功累德,這是真實的。普賢菩薩在後面告訴我們,「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這個世間沒有一樣東西你能帶得走的,只有業跟著你走。

 

學佛的人我們不造業,我們這個世間善業、惡業都不造,我們造什麼?我們造淨業,這個世間六道輪迴裡面沒有的,要去造這種業;我們的果報是在西方極樂世界,是在佛國土裡面才有這個果報,這部經是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以極樂世界為我們的歸宿。所以燃燈有這個意義在。

這個地方舉出這幾個例子,代表一切的供養具,使我們在任何一個供具裡面,都明瞭它表法的深義。當我們供養,我們自己覺悟,也能夠令一切眾生覺悟。可見得,看起來這是世法,含義卻是甚深的佛法,即世間法顯出世間法。在這裡面讓我們認識,世間法跟出世間法是一不是二,正是六祖所說的,佛法是不二法,二就不是佛法了。經上又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覺就是認識,覺就是看破,覺就是放下。

 

菩薩修行供養的時候,不礙上供諸佛,下濟含識,這個意義深。供佛我們修什麼?修禮敬、稱讚,前面的兩門,我們從內心至誠恭敬的來修學。這裡面還有一重深義,那就是大慈大悲救度一切眾生。我們修供養,「上報四重恩」,就在上報四重恩的同時又修了「下濟三途苦」。為什麼?貪心重的人,看到我們這樣的施捨,自己省吃儉用,去蒐集上妙的供具來供佛,來供養三寶,供法、供僧;叫那些貪心重的人見到,他覺悟了,降低他貪欲的成分。瞋恚心重的人,看到我們這樣子禮敬三寶,他瞋恚心也生不起來,都變成恭敬心;貪欲的心變成他也肯布施。所以,令貪者肯施,瞋恚者發慈心,愚痴者生智慧,這就是「下濟三途苦」。為什麼?瞋恚是地獄的業因,貪欲是餓鬼的業因,愚痴是畜生的業因,你能夠轉貪、瞋、痴就是救度他離三惡道,這叫「下濟三途苦」。在同一個修這個供養裡面上供諸佛,下度眾生,這個意義非常之深。

 

我們做一定要做得如法,要真正從內心裡面生起的虔誠、恭敬,如法供養,才能感動別人,人家看到他心有所感。如果我們隨隨便便的,「這個花很漂亮,不錯,供養佛,佛欣賞,我也欣賞」。這個大家看了,就跟你家裡頭客廳、書房裡插個花瓶沒有兩樣,別人看了無動於衷,這收不到效果。所以在禮敬、稱讚供養裡頭,統統是自行化他,無量無邊的功德。

 

我們見到佛像在那裡拜三拜,許多觀光的人都在那裡看,好!這個看是給他種善根。我們以前不知道這個情形,要曉得這個情形,我們多帶些香花、水果、燈燭,我們到那裡先修供養,然後再禮佛,做給那些觀光客看的。

 

 

最好還短短的念幾句經文,為什麼?這機會教育。念經文光是念經都不行,經念什麼他旁邊聽不懂,要選一些經文很白、很淺,叫人一聽就懂了。所以最好念什麼?《觀無量壽經》的三福,他聽得懂。我們合掌大聲在一起念,「欲修淨業,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大家聽得懂,「奉事師長」,聽得懂,「慈心不殺」,慈悲、不殺,「修十善業」,這他聽得懂。「二者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個可能他不太懂;但是第三容易懂,「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那一句他不懂,這一句要大聲念一點,「深信因果」,「讀誦大乘」,這讀經,「勸進行者」。就念這三條。

 

這三條念完之後,念個三皈依,「皈依佛」,我們底下加註解,不能照平常那樣念法,照平常那個念法他也不懂。「皈依佛,覺而不迷」,照這樣念法,「皈依法,正而不邪皈依僧,淨而不染」,這樣拜三拜佛。你看那觀光客好多,他廟裡的人統統都度了,機會教育。這應該要做的,時時刻刻幫助人學佛,念念有攝受一切眾生入佛門,攝受一切眾生令生淨土。你要有這個心,要有這個願,要把你的心願表現在你的行為上,幫助人。如果你這樣到大陸去觀光旅遊,那你的功德無量,這個值得的!否則的話,你去看那些寺廟都白看了。這很有必要,這都是真實的供養,選好的香、花到那裡去供養。

 

【以如是等諸供養具。常為供養。】
     

  『供養具』裡面,那個『等』字一字就包括太多了。

 

【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
     

  一切供養裡面,『法供養』是無比的殊勝,超過前面事供養,事裡面有表法。「法供養」裡面,我剛才教給諸位,你們將來到大陸上這樣去拜佛,這樣去朝山,看那邊的寺廟、佛教,你的事供養、法供養統統具足了。法供養非常重要,

 

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  (第五集)

【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捨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

 

講到「廣修供養」,前面所講的是事上的供養,這個地方是講『法供養』。尤其是佛不僅在本經,大家所看得多的、念得多的,像《金剛經》,也是特別強調法供養。為什麼?佛重法。實在說,事上的供養只是表我們對佛的一點恭敬心而已,其實我們所供養的佛都不需要。佛的福報太大了,我們看《華嚴經》前面的十二卷,所以古人說,不讀《華嚴》不知道佛家的富貴,人間天上不能夠相比的,福報太大了。我們拿什麼能夠供養佛菩薩?只不過是盡我們自己的心裡,表達內心的感恩之意。所以要緊的是在修法,因此在事供養裡面,我們也特別著重在表法。懂得表法,把事供養就變成法供養,這個供養功德就殊勝,也是《華嚴》所說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

 

經上還是特別為我們舉出法供養的例子,本經一共舉了七條:

第一,『如說修行供養』。佛出現在世間,就是教我們修行的,如果我們供養佛,自己不肯修行,佛對我們就非常傷感。供養再豐富,你得不到利益,真實的利益得不到,頂多得到一點所謂人天有漏的福報,只是如此而已。佛是不是要我們得人天福報?不是的。佛希望我們得到些什麼?可以說諸佛菩薩對眾生同一個期望,希望你成佛。成佛不是說說就能做得到的,是要修行。佛的行為、佛的思想、佛的見解,樣樣都是圓滿,沒有過失,沒有缺陷,這個叫佛。九界有情眾生多多少少都有些缺陷,都不圓滿,所以佛教我們要認真努力的去修行。

 


  

「修行」這兩個字,含義要搞清楚。所謂「行」就是行為,包括我們的思想、我們的見解、我們對宇宙人生的看法,包括我們言語、造作,這些都是行為。行為有了錯誤,把它修正過來,叫做修行。

如果吃素、念佛,你心裡面天天還打妄想,貪、瞋、痴、慢天天增長,不能減少,不能斷除,吃齋、念佛都沒用處,只能夠說修一點人天福報。修行功夫在心地!見解、思想純正了,你的言行自然是正的。所以,頂重要是修正我們正確的思想、正確的見解。

絕對的標準,必需要與真如本性相應,這個見解、思想就是純真無妄,這是佛與大菩薩才能做得到,《楞嚴經》上所講的八地以上菩薩。這是講絕對的標準。相對的,就講五乘佛法,最下面的是人天乘,人乘、天乘、聲聞、緣覺、菩薩,這個五種標準就不一樣了。

 


   

人乘的標準是五戒,他這一生奉行五戒,真正做到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完全做到了。修行在心地,心地裡面決定沒有犯戒的。

所以戒律,它有開遮持犯,它不是死的。有些人持戒把戒持死了,死在戒條之下,那個很苦惱。你要曉得戒條活活潑潑的,所以持戒叫清涼,叫自在。如果你是錯用了心,那就犯戒。譬如說我好幾天沒有應酬了,又想喝酒,又想吃肉,自己不好意思,打個電話給朋友:怎麼樣?今天我們要到哪裡吃?這就破戒了,這是破戒。為什麼?你有貪心,你心不清淨。清淨心就是戒,所以懂這個意思,戒律不是死的,條條戒都有開緣。所以一定要多讀戒經的註疏,一定要懂得戒律的精神,戒律在某種狀況之下應該如何來受持,通情達理,這個樣子佛教才能被廣大的群眾所歡迎,佛教才能叫一切眾生信受奉行。如果你把戒條搞得那麼死,好像你不錯,你很好,但是人家看到你就不學佛了:佛教不能學,你看這學死了!換句話說,把一切眾生學佛的因緣斷絕,這個過失太大了,你的戒律持得再清淨,你也沒有辦法補償,你把眾生學佛的機緣斷掉,這個要知道。這是講人乘是五戒。

五戒相當於中國的五常,儒家所講的仁、義、禮、智、信;不殺生是仁慈,不偷盜是義,不邪淫是禮,不妄語是信,有信用,不飲酒是智慧,保持你頭腦清醒。一生能夠信受奉行,這是個標準,用這個來修正我們的行為,我們的想法、看法都要符合這個標準。這是最低的標準,人道,人乘。

 

往上提升一級是天乘,天的道德水準比我們高,他要修十善業道,他要修禪定,他要修四無量心。十善業是行為,他的生活行為一個標準,也就是把五戒再擴充。身三善,還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身三善。口,不妄語這裡頭就開了,不妄語裡頭再開「不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挑撥是非有時候是有意的,有的時候是無意的,說的人無心,聽的人有意,所以言語要謹慎,不能隨便說話,孔老夫子說,「再思可矣」,至少說話心裡要想一想,我這話該說不該說。雖然說不必三思而行,至少是要想一想,考慮一下,避免口過,避免過失。這是「不兩舌」,絕不挑撥是非。

 

「不惡口」,惡口就是言語粗魯,就是聽了很難堪,像罵人的這些話,我們講骯髒話,這都是惡口。修行人柔和忍辱,不應該粗魯。「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說的話很好聽,可是目的是騙人。

 

現在的戲劇、電視、電影,統統是屬於綺語。怎麼說它是綺語?你看它內容,它教人幹什麼?都是教人殺、盜、淫、妄,它教人幹這個的。

 

方東美先生的家裡,我去看他老人家,正好教育部有兩位官員也去看方先生。那個時候正是國家在提倡文化復興運動,這位官員就向方老師請教:如何才能恢復我們固有的文化?方老師聽了以後,大概沈默了三分鐘的樣子,就告訴教育部的官員:有是有!他們這些官員心裡很高興:那請老師說說看。方老師說:第一,要把台灣所有的報紙、雜誌一律停刊;第二,一切電視、廣播電台一律禁止。他們聽了之後就洩氣了,這個做不到!方先生說:這些東西天天在破壞中國文化,有這些東西存在,還談什麼復興文化?

 

現在小孩聰明,二、三歲什麼都懂,天下事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兩、三歲他就有苦、樂、憂、喜、捨的感受。我們差不多到十四、五歲才知道這世間有苦樂憂喜,才懂得這個,十三、四歲根本不懂,所以有童年、有幸福。綺語必須要戒除的,這個範圍也非常的廣大。

 

如果只修五戒、十善,他來生可以升天,但是最高只能升到忉利天,忉利天以上的他就上不去。為什麼?往上面去,心要清淨;單單有十善,心地不清淨不行。心清淨就是定,就是要有修定。他定沒修成功,修禪定沒修成功,所以這種定叫未到定,雖然沒有成功,比一般人心清淨多了。欲界上面四層天,看他未到定功夫的淺深。如果禪定修成功,他不在欲界,他到色界天去了,四禪天、四空天,他禪定成功了,他要到那裡去。
     

 

四禪、四空天,除了要修禪定之外,還要修四無量心,四無量就是「慈、悲、喜、捨」。慈無量,悲無量,

 

1、慈是與眾生樂,有樂大家共享,不是一個人獨享。如、果你有樂時,一個人獨享,你色界天去不了;我有福願意跟大家共享,這個心量就大了。

 

2、悲是拔苦,看到眾生有痛苦,一定盡心盡力去幫助他,這叫慈悲。

喜捨,

3、喜是看到別人有好的事情,決定沒有嫉妒,生歡喜心,沒有嫉妒心;

4、捨是能放下,能布施,能放下。這是我們三界,色界、無色界的行為的標準,但是沒有超過六道輪迴。

 

要想超越六道輪迴,剛才講的四禪八定還不夠,定功再加深,再加深就到第九定,九定超越了,所以叫九次第定,超越三界,證阿羅漢果。修四諦法,苦、集、滅、道,四諦是聲聞乘的標準;緣覺、辟支佛修十二因緣;菩薩修六度萬行,他們的見解、思想都是普度一切眾生;佛的思想、見解是平等,平等、清淨這是佛的境界。

 

這個說法都是比較的說法,行為標準有層次的,這些層次實在說可以按部就班,從人乘、天乘、聲聞、緣覺、菩薩,可以這麼走,但是這個走法時間很長,我們一生走不完的。也可以不按這個次第走

 

為什麼中國古人可以修大乘?大家要曉得,學大乘佛法一定要有小乘的基礎,中國在古時候是以儒家為基礎的,從漢朝將這個制度建立,一直到民國初年,差不多將近兩千年來,我們中國人的教育思想都是以儒家為主,以孔子、孟子的學說作為我們修身、處事待人接物的標準。這個代替了小乘,有儒家的基礎,可以直接修大乘法。現在儒家東西不學了,沒有了,小乘法又不甘心,小乘經也不願意念。變成什麼?空中樓閣。雖然說大乘,學的是大乘法,沒有基礎的大乘法,所以修行到後來會落空。這是講佛法一般的標準。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他勸華嚴會上這麼多的菩薩,勸他們統統都念佛,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這一看,看呆了。當然西方極樂世界好,如果不好,誰願意去?再一看,去的都是這些明心見性的大菩薩,想想我們沒分,因為我們不是華藏世界的菩薩,我們沒分。所以看了這個經就曉得西方極樂世界殊勝,但是自己沒指望。回頭再來看看「淨土三經」,這個希望有了,原來這個法門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面到了圓教等覺菩薩,下面到三惡道的眾生,再想想,三惡道眾生都能念佛往生,那我們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我們怎麼修行?必需把「淨土三經」,如果加上《普賢行願品》就是四經,再加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這是五經。《五經讀本》我們必需把「淨土五經」裡面的教訓統統做到;換句話說,我們怎樣修正我們的思想?依「淨土五經」。我們所想的跟經上所講的一樣,這個思想就正確;如果我們的想法跟經上講的不一樣,我們這個想法錯誤。

 

依照經典修正你的思想,修正你的見解,修正你的行為,你將來的成就,跟《華嚴經》上這些菩薩沒有兩樣,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個世界是平等的世界,到那個地方就跟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普賢地位就平等,日常生活統統在一起,這個緣太殊勝了。所以說是「如說修行供養」,我們依這個經引導、指歸,歸到淨土三經。三經裡面特別要歸到《無量壽經》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比什麼都重要。如果我們把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變成自己的大願,那你就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同解、同行;換句話說,你就是阿彌陀佛,哪有不生淨土之理!所以,一定要如說修行。

 

「如說修行」,我再跟同學們特別強調一句,「依法不依人」。「如說」是佛所說的經典,我們今天依五經一論,這個一論就是《往生論》,我們依這個就夠了,不要依的太多,太多就亂了,一門深入。

 

佛法不依神通,佛法也不求感應,感應是一定有的,不求。佛法一定要依法,依經典的理論、教訓、方法、境界,我們依這個就決定沒錯。

 

第二條,『利益眾生供養』,這條很重要。為什麼?因為我們的煩惱,最重的煩惱就是貪愛。古人所說「愛不重不生娑婆」,你為什麼生生世世在六道輪迴出不去?你的貪愛心太重,換句話說,自私自利的心太重。這一條破我們的慳貪,破除自私自利,所以叫我們要修「利益眾生」,利益眾生就是供養佛,真供養。本經後面講的,這個比喻講得很清楚,後面用菩提樹來作比喻。眾生是什麼?樹根!沒有根,樹怎麼能生長?我們能夠利益一切眾生,佛歡喜。佛就是要給眾生真實之利,你也能夠利益眾生,你真正是得佛的歡喜心,你跟佛是一條心,同心、同願,佛怎麼不歡喜?這是真正的供養。

「利益」這裡面包括範圍太大了。譬如說,最小的利益是叫他得到現前物質、精神生活的不缺乏,這是最小的利益,這個利益在佛門裡講,不是真的利益。

因為佛法裡面講真正的利益,現在得利益,來生還得利益,這個才叫真正的利益;我這一生得利益,來生得不到利益,這不是真實的利益;真實的利益,生生世世都得利益。由此可知,如果叫眾生生生世世得利益,一定在教育,他才能生生世世得利益。

 

也正是普賢菩薩所說的,人有生就有死,死了的時候什麼都帶不去。你在這個世間,再大的功勳帶不去,你做了國王,你的權勢帶不去,你的地位帶不去,你的財富也帶不去,你的產業也帶不去,你的妻子兒女一樣都帶不去。真的所謂是「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你這一生造作的業會帶去。業有善業、有惡業,善業,你來生三善道受生,惡業,你來生是三惡道去受苦,這個東西你帶得去的,這是我們要覺悟的。要把因果報應的事、理要說給一切眾生來聽,這是利益眾生,他真正明白了,他自然會斷惡修善。為什麼?他想將來得個好果報,斷惡修善。

這個利益還不是真正究竟,前面說過,佛的本願是希望眾生成佛;眾生成菩薩都不是佛的本願,本願是教你成佛,而且希望你一生成佛。一生成佛的方法,就是念佛往生不退成佛,就是修的念佛法門。

 

《華嚴》是釋迦牟尼佛示現成道第一部講的經,在定中說的,第一部講的經。那時候,《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彌陀經》佛都還沒說。由此可知,最早提倡念佛法門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就是本經,最早的;最早提倡的人,就是普賢菩薩。所以如果我們真正講淨土宗的祖師,普賢菩薩應該是第一代的祖師,這是沒話說的,真正是第一代的祖師。

 


  

勸一切眾生念佛,把淨土法門推薦給眾生,介紹給眾生,這是第一利益,正是《無量壽經》所說的「惠以真實之利」,惠就是布施、惠施,最真實的利益,就是勸你念佛求生淨土。這個利益是你得,不是我得,你成佛、成菩薩,對我來說沒好處,好處是你,不是我。因為我把這個法門介紹給你,並沒有向你要介紹費,我得不到好處,好處是你得,應當要覺悟。所以,「利益眾生供養」,最殊勝的利益無過於把淨土法門普遍的宣揚。
      

以上摘錄自淨空法師講解的"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4、5逐字稿,以下為逐字稿下載連結網址,若摘要中有不清楚的部分或想要更深入了解,可自行查閱逐字稿原文,本篇有標示本摘要出自第幾集,以方便大家查閱,願大家深入佛法經藏,智慧如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http://www.amtb.org.tw/bt/amtb_jindian.asp?web_choice=4&web_amtb_index=63

禮佛有哪十種?恭敬禮佛的果報?成佛秘訣?拜佛開悟真實故事?怎樣叫做""?為什麼要學佛?甚麼是外道?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與華嚴經有甚麼關係?【轉貼自淨空法師"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講記-1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66702

 

""的定義?諸佛在何方?甚麼叫做禮敬?全世界最好的憲法?想開悟要把?捨掉。孔子教學四科目?道、德、仁、義、禮之間的關係?各是甚麼意思?甚麼叫"仁者無敵"?【轉貼自淨空法師"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講記-2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66713

 

為甚麼古人要小孩背書?夢的奧秘?孟荀子性善惡說?解悟與證悟?諸佛與如來?國子監?古人制禮作樂的目的?不變隨緣、隨緣不變?般若智慧如何顯發?成佛修哪三種淨業?【轉貼自淨空法師"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講記-3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66721

 

"如來"是甚麼意思?佛是"二足尊",是指?三世佛冤?聽經開悟的關鍵?古人說"福至心靈",是指?為何福慧要雙修,偏修會?求生西方淨土的三大類修學方法?【轉貼自淨空法師"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講記-4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66732

 

佛菩薩對眾生唯一期望?利益眾生最殊勝的方法?四無量心?甚麼叫修行?甚麼福最大?有求必應的關鍵?佛前的供養物表甚麼?如何去寺廟觀光時,又能同時修法佈施?【轉貼自淨空法師"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講記-5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66753

 

佛門本無在超渡,後來有的原因?功德與福德?甚麼叫善根?菩薩業跟魔業?甚麼是""?最大的惡業?三淨肉?如何念佛力量大、消業快?善惡的標準?回向?""""?三障?【轉貼自淨空法師"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講記-6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66758

 

如何去除忌妒心?身體跟我的關係?古代修行人為何在深山修行?善惡可否抵銷?如何趨吉避凶?自己的意思可不可信?惡人是老師?甚麼是業障?甚麼是波羅蜜?何謂持淨戒?【轉貼自淨空法師"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講記-7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66763

 

法輪的涵義?如何判別是不是正法?佛法為何會傳入中國?修福裡面最大的福?佛滅度前,教四依法?如何判斷是不是善知識?【轉貼自淨空法師"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講記-8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66770

 

自行診斷下輩子是否還能得人身的方法?找不到學佛的好老師,怎麼辦?佛說我們這個世界的特色?真已發菩提心,有哪十種特徵?善根有哪四種?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轉貼自淨空法師"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講記-9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66772

 

佛菩薩度眾生的基本條件?樹神、花神是從哪裡來的?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佛眼看一切眾生都是?三種佈施,何者為最?甚麼是眾生?【轉貼自淨空法師"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講記-10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66778

 

老太太、老先生只會念佛不懂經教,為何依然往生西方淨土?佛的心量?諸佛菩薩在因地修行時,迴向哪三處?大悲心與菩提心的關係?為什麼念佛沒得到利益?最豐饒的利益?【轉貼自淨空法師"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講記-11-終】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66786

  

***宋朝淡癡道人曾受到地府的邀請參訪地獄,後委託其弟子將地獄實情寫成"玉曆寶鈔"一書,以勸世人莫做惡事並告知若已經做了惡事,該如何贖罪,以減免地獄刑罰或免刑?玉曆寶鈔可參考下面這帖"動畫版玉曆寶鈔":

【動畫:玉曆寶鈔】自殺死的人死後有多慘?用佛法以活潑輕鬆的方式詮釋玉曆寶鈔,說明甚麼不能作、陰間各殿地獄及如何贖罪,以免現世悲慘,壽終後又須墮入惡道受苦,並附上現世真實因果案例證明!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66001&replyID=&skin=1

 

【佛法動畫】3D高清動畫輕輕鬆鬆了解:甚麼是佛法?阿彌陀佛是甚麼人?觀世音菩薩是甚麼人?地藏王菩薩是甚麼人?普賢菩薩是甚麼人?西方極樂世界是甚麼地方?宇宙人生的真相?如何創造幸福快樂的人生?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DwEW_0OiUXe13JEuzhxyQ

 

若覺得本文使您獲益良多,請多多轉貼至自己的社群如臉書或LINE等分享,使更多人知道如何斷惡修善修福,增加人間正能量,自然使世界和平,家庭和睦、人間少災少病,社會祥和,這樣我們的子子孫孫才能世世代代幸福地生活下去。而且轉貼、分享勸善文是一種法佈施,佛說一切施中,法施為勝""法施"功德福報不可思議,動動手指頭,轉貼勸善文,輕而一舉,不花任何成本,就能修福,利益眾生,為甚麼不做呢詳見《真實故事》法佈施(寫作、轉貼、分享)勸善文,消自己業障非常迅猛(附真實案例)!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59095

     

  

轉發∼引用金剛經類的般若經典後,人的雜念煩惱會突然消失,停住在清靜愉悅的奇妙心境。

  

轉發∼戒殺放生的文章後,自己會感到十分吉祥連家人當天都會很開心,總之就是快樂的心境。

      

    
轉發∼戒邪淫的文章後,人會變得相貌端莊,身體聖潔、心裡清涼,邪惡的欲望頓消。

    轉發∼佈施得福的文章後,人會更踴躍地去佈施。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20/7/18 下午 06:01:24編輯過]

盡一切惡得須陀洹、然後佈施遠離諸苦 受苦眾生令得解脫、怖畏眾生令得遠離!南無僧伽吒!!!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20/7/12 上午 10:04:35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21875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