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相關精彩主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 《般若攝頌淺釋》不怯懦而精進:廣解:對治:從時間角度說明

您是本帖的第 875 個閱讀者
平板 列印
標題:
《般若攝頌淺釋》不怯懦而精進:廣解:對治:從時間角度說明
感恩三寶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4497
積分:23745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用支付寶給感恩三寶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般若攝頌淺釋》不怯懦而精進:廣解:對治:從時間角度說明

敬錄自《般若攝頌淺釋》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3

癸二(對治)分二:一、從時間角度說明;二、從根基角度說明。

子一、從時間角度說明:

初發殊勝菩提心,至獲無上菩提間,

作意僅一晝夜時,當知明智行精進。

那以什麼樣的方法才能斷除上面所講的長久想和難行想兩種違緣呢?剛開始我們為了利益天邊無際的一切眾生受持菩薩戒,這是每一個人最初發菩提心。我以前也講過,人身很難得、佛法很難遇,故希望聽課的道友都能在善知識或諸佛菩薩前發願:從這一生開始,我一定要利益眾生。對每個人來講這特別重要!如果從初發菩提心到獲得無上佛果之間,心裡把它作意成好像僅僅是容易流逝的一晝夜時間──二十四小時,那應當了知這就是明智菩薩行持精進的方式。

可能有些人會想:從最初發心到最後成佛之間,並不是一天兩天、一年兩年,也不是幾千年、幾萬年,這麼長的時間怎麼能想其為一晝夜呢?其實這是可以的。因為從成事剎那[1]的角度來講,從發菩提心到最後成佛之間的整個過程,不管它時間多長,實際上就是一剎那:以前我們講《俱舍論》時也講過。所以,包括從發心到最後成佛在內的任何一件事情,如果真正要想這是非常短暫的一個時間,也是可以的。

為什麼會這樣呢?大家應好好思維:我們從無始生死以來到現在,一直沒完沒了地沉溺在輪迴中,無邊無數的時日已經過去,但是我們都沒有感覺特別長久;如果現在還不發心,將來仍會在無量劫中受苦,對此我們也沒覺得長遠。如果這些都不覺得漫長,那從發心到成佛的時間畢竟有限,相比之下就會有特別短暫的感覺。

很幸運,有些道友在發菩提心不久,就遇到了即生能獲得殊勝成就的密法,或明心見性的禪宗竅訣,這樣就不需要經過很多阿僧祇劫,在很快時間中就能得到成就,與無盡輪迴相比,這難道不能產生晝夜之想嗎?即使按照顯宗的講法,三大乃至三十三大阿僧祇劫也有頭有尾,與漫漫輪迴相比,這也很短暫。既然如此,那就不應該生起厭倦之心,也不應該有長遠和痛苦想。

其實,以簡單的世間比喻也可說明這個問題:有些學生很不願意讀書,他認為學生時代太苦了,但是有智慧的父母認為:雖然在你當學生的幾年中會有一些痛苦,但是跟你不讀書,一輩子都以文盲流浪在這個世間過痛苦的生活相比,這其實是幸福之因,並不是痛苦。所以父母一定會選擇在短暫時間中讓你感受你所認為的教育之苦,若你真正讀完書,在一生中就可以自由自在地享受各種欲妙。同樣的道理,發菩提心和不發菩提心還是有很大差別。但有些可憐眾生因為已經習慣了輪迴中的苦難,就認為保持現狀很好,發菩提心很困難、很痛苦,因為時間那麼長。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如果不發菩提心,一直沉溺在輪迴中,就會在無量無邊的時日裡感受痛苦。所以應該披上精進的盔甲,一定要對度化眾生和行持善法產生容易想。

《小品般若》裡也講:“生難行想、苦行想,不能利益無量阿僧祇眾生,於眾生生易想、樂想、父母想、子想、我所想,則能利益無量阿僧祇眾生。”所以,我們對幫助眾生應該這樣想:這是一個快樂的事情,這是一個很容易的事情,這是一個應該做的事情。如果沒有這樣,就會認為:發菩提心利益眾生太累了、太痛苦了、太難過了。

有些人才發一年心就對我說:“可不可以把我換了,我已經熬了整整一年,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您想一想,這個時間多難熬啊!”我說:“你換下來幹什麼?”她說:“您到底同不同意我換下來?”我說:“同意。你準備做什麼?”“真的同意呀?那我換下來後可以好好玩了,嘿嘿!但我覺得,真正有利他心,做任何饒益眾生的事情都不會困難。

米滂仁波切舉例說:在看見有利潤時,就不會為路途遙遠而傷心,無論再怎麼困難,也會覺得這是一個快樂的事情。現在世間有些老闆做生意能賺到錢,自己也有成功感,所以無論白天晚上再怎麼累,精神都很好,也覺得自己再累都值得:從他們說話的口氣中就聽得出來。同樣,若真正對眾生有利,在一切時中披上精進的盔甲也不會有困難。

《大寶積經》裡有一個很好的教言:“如是諸菩薩,普為諸眾生,能於一切時,精進被甲胄(胄指古代作戰時戰士所戴的頭盔)。”可見,對真正發菩提心的菩薩來講,他會普遍利益所有有生命的眾生。並不會因為他是我的親戚、他與我關係很好、他對我有恩德、他與我有感情,所以我今天要花錢幫助他看醫生等;也不會因為這個人與我關係不好或不怨不親,就不幫助他。也就是說,菩薩會無條件、不偏墮地利益所有眾生。

至於利益的時間,也不會因為今天很開心就利益眾生,明天心情不好就不利益眾生,只要生命存在,利益眾生的事業就不會間斷。有些發菩提心的人,在吃穿等維護身體的因緣具足時,口口聲聲都說要發大乘菩提心──我要利益天下無邊的一切老母有情;而在心情不太好時,就恨他人,若自己的親生父母在眼前,恐怕也會用各種態度來理麻(此乃四川方言,可理解為收拾、折磨、懲治等),那這就不是真正利益眾生。什麼才是真正利益眾生呢?能於一切時披上利益眾生的精進甲胄,這就是真正利益眾生。

但對真正想幫助眾生,或利益眾生這顆心真正生起來的菩薩而言,表面看來他們在三個阿僧祇劫等漫長時間裡利益眾生,實際上只是很短暫的時日。這就像我們很願意做某件事情,時間就會過得很快一樣。以前善導大師每天講七堂課,別人問他:為什麼你講那麼多堂課還不覺得累?他說:我用佛法來幫助眾生,心裡特別開心,所以不覺得累,也不覺得時間長。所以在座的道友,如果自己真正想幫助眾生,那不管從事什麼,都不會覺得累,也不會認為時間長;如果覺得眾生與你沒關係,那做一點點小事都會很累,也會認為時間特別漫長。

當然,在利益眾生方面,也不一定非要自己親自為他們講經說法,通過各種方式都可以利益眾生,甚至讓眾生獲得開悟。唐朝有一位崇信禪師,他早年就依止道悟禪師,雖然依止了很多年,但師父並沒給他傳任何法,每天都讓他砍柴、提水,做很多家務事。有一天他說:師父!您可不可以給我傳一個真正的法,我在您門下依止了這麼多年,但一點心要都沒得到,所以很傷心。師父告訴他:我從來沒有懈怠,一直在為你傳授心要。弟子不解地問:您給我傳了什麼法?師父說:你每次給我端茶我都喝了,你每次給我送飯我都吃了,你每次給我合掌我都點頭,這難道不是為你傳授的心要嗎?聽到這個話,崇信禪師當下就獲得開悟。

的確,按照有些教言來講,承事善知識是成就的方便。以前,霞葉瓦尊者一心一意承事金厄瓦尊者,有一次倒灰時在樓梯間當下證悟,這樣的公案相當多。所以我想,要獲得成就也不一定非要死死依賴佛經。如果有利他的發心,而一直做利益眾生的事情,這個就變成了成佛之因。或者承事善知識,或修行大乘空性法要,這些都是成佛之因。雖然道路不相同,但每個竅訣都有它的殊勝性。

話說回來,作為真正發大乘菩提心的人來講,如果利他的精進不斷,做任何事情都會很容易,不會有困難;但最關鍵的是,我們內心有沒有利他的心。我經常這樣認為:大乘的利他菩提心不僅是成佛之因,而且還是當今世界唯一的精神妙藥。現在全世界,不管是東方人還是西方人,都認為東方佛教最精要的就是菩提心,而且它對現在的人類來講,確實是最無上的心理妙藥。可是,很多人都得不到這種妙藥,心裡特別痛苦,甚至痛苦根本沒辦法解決。

為什麼現在社會什麼都矛盾重重呢?這是因為現在世間不像古代社會,在古代人們都知足少欲,自己有吃的、有穿的就可以了,沒有過多的要求和希望。但現在並不是這樣,比如車、房、手機、電腦等產品,人們不得不通過廣告等方式來做,因為成千上萬人都依靠它們而生存。的確,無論是生產電腦的微軟等公司,還是生產汽車的福特等公司,世界各地無數人都依靠它們維持生活。但這些產品特別多的時候,就會給人們帶來各種污染和痛苦。

現在世界很多新聞都這樣講:汽車不得不做,因為不做就沒辦法滿足客戶的希求,而且很多廠裡的員工都依靠它來維生;但是,如果造得太多了,也沒辦法接受,因為會帶來交通堵塞等一系列社會惡果。所以,現在上上下下的人都在徘徊、苦惱,特別是城市裡的人很矛盾、很痛苦:買車的話,買車、加油、車位等費用都很高,這就需要掙很多錢,而且堵車也很嚴重;不買的話,不坐車又不行。

就像這樣,人們一年比一年痛苦,一年比一年累,而且空氣污染等社會問題也層出不窮。那這些痛苦的根源是什麼呢?就是人們的我執和實執。因為,有了我執就會維護自我,上上下下的人都為自己而奮鬥的話,這個社會就太可怕了;有了實執就會認為外面這些虛假的東西全部是實有的,由此便會拼命追逐。

所以,表面看來擁有財富很快樂,實際也不一定;相反,如果什麼都沒有,就不會有那些痛苦。古代有一個公案:有三個和尚早上都到城市裡去化緣,一個和尚有一把傘,一個和尚有一根拐杖,另一個和尚什麼都沒有。晚上他們一起寄宿一家旅店,有雨傘的和尚身上穿的衣服全部被淋濕了,有拐杖的和尚走路一拐一拐的,什麼東西都沒有的和尚輕輕鬆鬆,並沒他們的遭遇。然後他們互相問了原因:有雨傘的和尚覺得有雨傘沒有什麼事,即使下雨他也到處去,結果雨下得很厲害,全身都被淋透了(可能雨傘的質量也不太好)。有拐杖的和尚也自恃自己有拐杖,雖然下雨後地很滑,他也隨便走,結果滑倒在地,走路都是一瘸一瘸的。而什麼都沒有的和尚認為自己什麼都沒有,還是要小心,所以下雨就躲雨,路乾才趕路,結果反而沒有出現任何違緣。

所以,人若有滿足感,生活就會很清淨。跟現在社會相比,以前的人們手機也沒有、車也沒有,吃的、穿的簡簡單單,短暫的人生就這樣輕輕鬆鬆地過了。但現在並不是這樣,比如你已活到三十歲,那三十年的痛苦就特別多。雖然不得不與時俱進,或者說隨順社會,但若人有真正的空性見解或者利他心,他就會在當前許多迷亂現象中把持住自己:該做的事情做,不該做的事情不做。可是很多人都沒受過這樣好的教育,一直跟著西方人跑。

在五六百年前,西方很多人都認為:物質能滿足人的一切希求,從物質中能獲得一切快樂,還造了許許多多商業和企業方面的論典,並依靠各種媒體宣布:唯一能給人們帶來快樂的,就是物質生活的極大發展。但結果並不是這樣。所以西方很多富翁、企業家到應有盡有時,都認為物質根本不能滿足人們的希求,最後很多都回歸自然,覺得平靜的人生才是真正的快樂。

可是現在東方國家,因為剛剛在發展中,大家都覺得買一輛汽車、有一套房子很偉大、很快樂,所以很多人都為了這些奔波、苦惱。雖然山裡的修行人沒有這方面的壓力,但若沒有修行境界,也不會知道自己的快樂;若這樣迷迷糊糊地度過,就不合理,所以應該知道大乘佛法的偉大之處。當然,這並不是隨隨便便打廣告吹噓,若你真正享受到它的美味,對你的今生乃至生生世世都能利益無窮,所以希望大家都能懂得這樣的道理。



[1]    指從一件事的開始到圓滿之間。


覺空文殊童子之加持   密意界中獲證八辯才   教證法藏海洋尊勝主   至誠祈禱米滂南嘉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3/6/4 下午 12:20:55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4688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