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惱-惑障(節錄自「佛教聖典」,大雄淨舍印經會印行)
1. 覆蓋佛性的煩惱有兩種:
一種是迷於道理的理性煩惱。第二種是迷於事情上的感情的煩惱。
這兩種煩惱是所有煩惱根本上的分類,若尋求成為這所有煩惱之根本者,則一為無明,一為愛欲。
此無明與愛欲具有產生所有煩惱的潛在力。而這兩種才是一切煩惱的根源。
所謂無明就是無知,就是不會辨別道理的是非。
愛欲是強烈的慾望,以對生之執著為根本,亦會變成凡事所見所聞都想要的慾望,又轉而成為願死的慾望。
以此無明與愛欲為本,產生貪、嗔、痴、邪見、恨、嫉、諂、誑、驕、慢、懈怠以及其他種種煩惱。
2 .會起貪欲,是因為看到喜歡的東西,而懷有不正當的想法之故,會起嗔恚,是由於看到不喜歡的東西,而懷有不正當的想法之故。痴是因其無知而不知應該做的事,與不應該做的事。邪見是由於受到不正確的教法,以致有不正確的想法而起。
此貪、嗔、痴被稱為世間的三種火。貪火燃燒耽於欲而失去真實心的人,嗔火燃燒生氣而殺害生物之生命的人,痴火則燒心迷惑而不知佛陀之教法的人。
誠然,這個世間被各種火燃燒著。貪火、嗔火、痴火、生、老、病、死之火,憂、悲、苦、惱之火,因各種火而熊熊地燃燒起來。這些煩惱之火不但燃燒自己,也使他人痛苦,而且引導人走向身、口、意三種惡行。加之,被這些火燒傷的傷口上的膿,將毒害觸摸到的人,使他陷入惡道。
3. 貪是由欲得滿足之心情而生,嗔是由得不到滿足之心情而生,痴是從不淨的想法而生。貪的罪垢雖較少,但不容易捨離,嗔的罪垢雖較大,但要捨離較快。痴的罪垢又大,又不容易捨離。
因此,當人們見聞喜歡的東西時應該持正確的思念,見不喜歡的東西時應培養慈心,常常此正確的思考,消除此三種火。
若人人充滿著正當、清淨、無私的心,則絕不被煩惱所惑。
4. 貪、嗔、痴相發燒。任何人,只要有一種熱,無論躺在何等華麗廣大的房間,亦被其俘住,而睡不好覺。
沒有這三種煩惱的人,即使在寒冷的冬夜,躺在以樹葉為墊的薄床上,亦能睡的很安穩。
此三種煩惱,是世間悲與苦的根源。斷絕此悲苦之根源者,就是戒、心的統一與智慧。戒可除去貪欲,正當的心之統一可除去嗔恚,智慧可除去愚痴。
5. 人的慾望是無窮盡的。這恰似飲鹽水者不能止渴。他永遠不能滿足,其渇只會越來越厲害。人雖想滿足其慾望,但只是徒增不滿而焦急而已。
人絕不可能滿足慾望。於是有求不的苦,無法滿足時就變得要發狂了。
人為欲而爭,為欲而戰。王與王、臣與臣、父母與子、兄與弟、姊與妹、朋友之間、互相為欲,瘋狂而相爭,甚至相殺。
又有人,為欲而自身毀其身,偷盜、詐欺、姦淫等無所不做。有時被捕,受各種刑罰而苦惱。
又,為欲而累積身、口、意的罪業,不但在此世受苦,同時在死後之世,入黑暗的世界,受種種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