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我們應該都是「修行者」,而作為修行人,我們就必須了解自己對所領受的法教負有責任--努力成覺的責任。我們不該只是喜聞佛法,更要了知自己有責任去實現所修的覺悟之種。能夠培養和實現覺種的修行方法雖然很多,但最有效益的應是上師相應法。這是因為修此法時,我們必須在本質上視上師為一切覺者的具體表現;上師是師,也是法及護法,同時還是勇父、空行和本尊。上師為一切之本。我們將上師本人看做是金剛持的化身,有了這種虔敬之心,覺種的開展就很有可能了。
為何修此上師法比佛菩薩的法更為重要、更為有效益呢?道理很簡單,那是因為我們處於輪迴,具有人身,形相非常平凡,智能亦是如此。因此,由於自心有惡,我們想要與在上的佛、菩薩及其他覺者直接溝通就很難了。上師則不然,他也像我們一般現凡夫相,故與他溝通較為容易。而且,依止上師能使我們在修道方面的進展加快很多。這並非說覺者及菩薩沒有力量,事實上他們的力量與加持永遠無所不在,只是由於我們自己的癡與障,令我們的心無法與他們直接溝通罷了。
目前,身為凡夫的我們,心中有二相對,乃為生起自他相異之執著的「因」。這也使得我們與諸大士的直接溝通,縱非全無可能,至少也是十分困難。因此,我們需要一位可信賴者,向他吐露我們實際的感受。例如,世界人口有數十億,但我們並不把自己的困難或感受告訴每一個人,或向全世界宣佈,而只是讓幾位我們引以為知己或認為可信賴的人知道。這並不是因為其他的人都不可信賴,而是因為我們覺
得與親密的人同甘共苦此較安心。同樣的,雖然諸佛與菩薩無不對眾生的福祉同感關切,但對身為凡夫的我們來說,若能向一位也現人身的喇嘛或上師傾訴我們的困難,或直接與之討論,那就容易多了。
如是了解上師的重要性之後,我們還要知道噶瑪噶舉傳承的根源就是噶瑪巴。從第一世噶瑪巴杜松虔巴開始,直到第十六世噶瑪巴大寶法王讓烱立佩多傑,每一位轉世的噶瑪巴都是對一切眾生慈悲的表現。因此,噶瑪巴是此傳承的根源,甚至也是加持的根源。在所有上師之中,一心專念噶瑪巴,極為重要,同時也能因而很容易就得到智慧和加持。據說,那些曾與噶瑪巴本人相遇者,每一想到噶瑪巴,就會令其觀修變得十分容易,感受也會隨之而起變化。由於曾親遇噶瑪巴本人,所以行者與噶瑪巴之間便能建立起一種深緣--對噶瑪巴生起強烈的虔敬與信賴之感,以致很快就能得到噶瑪巴的加持。
與一般的學者、名作家或其他方面的偉人及名人不同,覺者噶瑪巴的降世事先是有預言的。釋迦牟尼佛曾親為授記,說噶瑪巴將一再以化身降世,利益眾生,並且說噶瑪巴的化身將令無數眾生獲益。由是觀之,噶瑪巴顯然是一位卓越不凡的人。
從事上師相應的修法時,不管所謂的上師是指我們現在所談的噶瑪巴,還是個人所依止的其他上師,其效益及加持力實依我們的發心而定。許多教法都說,一切全依我們的心而定。是故,如果我們不僅只以信賴和虔敬之心態來看待自己的上師,而更將上師視為完全開悟的覺者,那麼我們所獲得的加持及智慧就會因此而大到成覺的層次。但如果我們對上師的心態,只是覺得他是一位不凡之人,但並不完全相信他已成覺的話,那麼我們從上師處所能得到的智慧與加持,依我們自己的水準來看雖已殊勝無疑,但跟成覺一比,就算不得什麼了。倘若我們把師僅看做平常的伙伴,覺得與其相處十分愉快,與其交談可說真話,那麼我們所能得到的智慧與加持就很平凡了。
就個人而言,我(巴杜祖古仁波切)要說我很幸運能從十一歲開始就與第十六世噶瑪巴在一起,時間總共長達十六年。在承事噶瑪巴的十六年當中,每一天我都感到法王巨大而殊勝的加持。與法王相遇時,個個感受不同。無論國王、王后、太子、公主、大臣或工人,凡是有緣遇到噶瑪巴者,無不有其獨特的感受,而這些感受在很多方面都非常顯著。國王、大臣等貢高我慢,大權在握者,一見到噶瑪巴,貢高我慢就消失了,他們似乎不再是剛來時的大人物,而是顯得有些緊張不安。當他們與噶瑪巴在一起時,由於噶瑪巴的攝受力如此之強,以致他們不再有自大的感覺。可是晉見噶瑪巴的普通人士,卻會覺得與噶瑪巴的相晤非常輕鬆自在,有如老友暢談一般。
法王對別人和對我都曾作過很多預言,結果一一顯示出正如法王所說的。法王有時在我們沒認真聽時作預言,有時則在我們認真聽時作預言。在我們沒認真聽時,法王常會含糊不清的作些預言,而日後我們才會了解,發現這些預言全實現了。
不用說,歷代轉世的噶瑪巴都曾一再示現無數不可思議的神通。已經圓寂的第十六世噶瑪巴就示現過很多這類的神通。他很喜歡動物,尤其愛鳥。在西藏時,他有許多侍者都曾因親眼看見岩石上的鳥爪之印而得到他的加持。在印度的隆德,法王的鳥不是像在森林或動物園裡的普通鳥獸那樣死亡,而是坐化而去的,一連幾天都保持著禪定的姿態。
這樣一位非凡的人物怎麼會來到我們的世間呢?當我們談到成覺的的三個層次或法、報、化三身時,法身是指完全的證悟。從法身而生報身,以及能在報身層次達到溝通的成就者。在化身層次的是覺者的化身,一般眾生能與之直接溝通。要能示現如是化身,須經無量劫的修行及積聚資糧。如果我們對此化身完全信賴,而此信賴又是基於三信清明之信、仰慕之信、信任之信--的話,那麼我們即能感受到此示現化身者的整體。
研讀此類偉人的傳記極有益處。但在研讀時,我們不該僅將它視為一種個人的娛樂而已,而應依禪坐之七要點,端坐讀之。閱讀的速度,要能使我們了解每一個字的意義才行。依是而做,一本傳記才可對我們產生極大的啟發與效果。
噶瑪巴是西藏雪鄉諸大學者及行者中之至尊。何以故?因為無論釋迦牟尼佛所說的顯教與密教,或蓮華生大士所巖藏的法皆曾做如是預言。在顯教與密教中,關於噶瑪巴的降世,不僅只預言一次,而是在多卷經典裡屢有預言。釋迦牟尼佛曾一再預言噶瑪巴的降世,蓮華生大士在其巖藏法中也是如此。顯經、密續及巖藏法中的預言,即是噶瑪巴為釋迦牟尼佛所授記,及為蓮華生大士所贊許的明證。
由於有關噶瑪巴的預言很多,我們可能無法完全講完,不過我已將那些看似最重要的揀選了出來。佛教的傳統是,一個人是否偉大與傑出,除了要看其本人的才智外,還要看祖師們所作的預言。依此傳統,自我讚嘆是不夠的,因為世間自吹自擂的人大多了。所以我們若到處宣揚:「我是證悟者」,佛教對我們所說的並不會重視的。但當諸多徵兆在一起,如傳承大師及祖師所作的預言,加上我們本身所成為傳承法器之證量,則此時佛教對我們所說的便要重視了。
因此,為了起信,我要說明的是,佛曾在一部名叫Towo Namgya Barway dolle Tantra的密續裡,預言一位名為噶瑪巴者,將現身世間,他具有極殊勝的功德及利益眾生的大力。還有在「文殊根本續」中,它斷言將有一位能發揚佛的法教之士,降世為人,其名以「噶」之音為開始,以「瑪」之音為終結。同樣的,在「三摩地王經」中,佛曾預言,於佛涅槃二千年後,佛法將在西藏雪鄉弘揚。當所有人都在修觀音法之時,將有一位強如獅子吼,名為噶瑪巴的菩薩到來。該經還預言,由於噶瑪巴的殊勝功德,眾生只要聽到他的名,看到他或想到他,即能獲得解脫。
在「入楞伽經」中,有一位弟子問佛未來戴黑冠者是誰,以及此人將於何土利益眾生時,佛的答覆是,北方將有一位名為「嘉瓦貝--吉祥佛尊」的具大力及智慧者,在未來將以杜松虔巴之名轉世。當弟子們續問噶瑪巴將轉世幾次,以及噶瑪巴的法教將住世多久時,佛說噶瑪巴將以持比丘具足戒的身分轉世十三次,並於未來千佛時期不斷轉世,而且預言噶瑪巴的佛行及化現將永無盡止。
弟子們又問噶瑪巴將以何種方式利益眾生。佛回答他們說,對那些有因緣遇見噶瑪巴的人而言,見這一面,就能為他們淨除前七世的障礙。於是阿難問佛,黑冠何時及如何產生的。當佛聽到這個問題時,面露微笑,狀至愉快,顯出阿難問得十分有意義。佛說,比釋迦牟尼佛早無量劫,有佛出世,名瑪昧則(燃燈佛)。其前無量劫,又有一大覺者,名達雍給嘉波佛。達雍給嘉波佛住世時,有一強大國王,其次子名曲切洛杜。曲切洛杜曾在北方的一座山頂上,禪修達一億年,修畢後得名塔松空巴給。
十方空行母皆為塔松空巴給長期入定的大力所感動,而從各方前來,聚在一起,共有一千三百萬之眾。每位空行母都獻出一縷自己的頭髮,然後把這一千三百萬縷頭髮織成黑冠,以表示他們所受到的攝受,以及對塔松空巴給的崇敬。她們又用一塊寶石裝飾黑冠,隨即把黑冠獻給塔松空巴給大士。這就是黑冠,有時又被稱為「十萬空行母冠」的由來。其實它不是一頂十萬空行母的寶冠,而是用一千三百萬空行母獻出的頭髮所織之冠。
此冠獻給塔松空巴給之後,即為下列諸大證悟者所戴,雖然其名不同,但事實上全是塔松空巴給的轉世。於塔松空巴給之後,相繼戴此冠者是:嚴遍南多、普切辛給、杜本色涅、塞普迭味嘎波、蓮華生、賈波貝瑪南卓、婁揚辛波、噶瑪達努及大成就者薩惹哈。再接下來就是第一世噶瑪巴杜松虔巴,又名竹記塔巴。以上所列的全是那位修行一億年,得空行母所獻黑冠之塔松空巴給的轉世。得黑冠後,塔松空巴給即有了「諸部至尊」這個響亮的名號。從第一世噶瑪巴杜松虔巴開始,直到第十六世噶瑪巴讓烱立佩多傑為止,也都相繼戴上此黑冠或金剛寶冠。
「集經論」中說,在一億國土中,將有一億噶瑪巴轉世。正如之前曾引述的蓮華生大士的預言一樣,貝瑪嘎波(白蓮花)的法教中,也預言將有一位名叫嘉哇佩瓦居士的出世,他具大神通、智慧及攝受力,能利益一切眾生,不管是上界眾生,還是一般的在家人。嘉哇佩瓦居士也傳聖教,以及令無量眾生奉行正法之善道。眾生不僅奉行,還能因受其慈悲加持而圓成此道。這就是嘉哇佩瓦居士的所有功德。
如是觀之,嘉哇佩瓦居士能令無數上界眾生及一般凡夫獲得解脫。非但如此,預言還說他會令當時衰微的佛法安定下來。由於他的慈悲,佛法得以穩固,而使佛法在住世利生的期間上因而延長許多。(以上由巴杜祖古於一九九0年十月講於紐約屋士達噶瑪三乘法輪中心/繆樹廉中譯。本上謹恭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