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盲目出家---秦孟瀟(香港佛教月刊518期)
■隨筆禪話:盲目出家
◎秦孟瀟(香港佛教月刊518期)
盲目出家
我經常碰到一些相熟的友人向我表示:「我想出家,請您替我找一位有道行的師傅!」他或她,知道我相識不少高僧德尼的緣故吧。對於這一類的要求,差不多都婉拒了。本來成全人是件非常好的事,為甚麼又婉拒呢?這是因為他們並不了解佛門中的事。出家的目的,是欲斷除煩惱的,古人說:「出家非將相所能為」,他需要智慧和毅力。要發菩提心弘揚佛法,一心為眾生謀福祉!不料有些人出家之後,感到煩惱更多。佛門中常有一句話:「未著袈裟嫌事多,著起袈裟事更多!」欲圖清淨修行辦道,結果弄得俗事纏身,得不到絲毫清淨心!有些人不懂得這層道理,自然不會接受的。我常對一些欲想出家的人說:「你出家之後,怎麼生活?」他們的回答是:「依靠寺院養活呀!」我說:「寺廟裡的錢哪裡來?」他們說:「靠齋主施捨呀!」我說:「齋主是世俗人,他們有分別心,有些人很勢利,看你剛出家,是會輕慢相待的,你受得了嗎?於是不得不去討好他們,這叫攀緣!」當然還有不少不遂意的事哩!
悄悄偷回
一般說來,出家人的原因是很複雜的,遠遠不是十種八種,可以說,因人因事而異,不下數十種之多。所謂「出家」者,也是一種「因緣」,各人有各「緣」以致出家的。從實際調查來說,以懂得佛法真理而出家的,為了脫生死而發心出家者,質素為最上乘,所謂為理想而出家的,而不是為生活而出家的。凡是為生活而落髮者,其質素較為差者,不易提高其品格。但是,為理想而出家者、為數極為稀少、多數是年紀較大者。在歷史上,看到不少高僧大德是從幼少時出家,受佛法薰陶,在大寺院參學、磨勵,受到嚴格的訓練,得到大善知識的啟發。種種因緣的成就,才能鑄造一代高僧來。古德云:「出家僧人多如牛毛,具有大成就者鳳毛麟角」。曾有不少身世顯赫的人,突然間看破紅塵,萌生「削髮為僧」的念頭了,果然入了佛門做起和尚來了,由於基礎不牢固,又起了「凡心」,悄悄偷回俗家去了。這類人過去有,現在有,將來也會有。
熱衷攀緣
從古至今在佛門裡,會不會「攀緣」,似乎不是小事一樁。對一座廟宇來說,這是所謂「經濟來源」。在過去中國大陸名山古剎,一定有一位知客師,他的職責是接待「齋主」的,等於現在的「公關」。一些「齋主」感到滿意了,就會捐出一筆善款來。如果這位「齋主」不高興的話,他在大雄寶殿磕三個響頭,轉身就下山走了。當然這些「善信」是很俗氣的!一座有道風的大寺院,僧人講「修持」的,知客師也有「道行」的,他不須多說話,也不必應酬庸俗的「齋主」。對上佛門的正信「護法」居士來說,他(她)們的奉獻捐款是真誠的,這叫做「廣植福田」!也是自己的收穫。懂與不懂佛法,在意識形態上、行為上是完全不同的。一個懂得佛法的人,他做一件善事是無私的,不執著的,沒有條件的。對一個出家人來說,貴在「修行辦道」,所謂「有麝自然香」,不在乎「能說會道」,熱衷於「攀緣」的僧人是不可取的。
不能執著
我雖不輕易贊同別人「削髮為僧」、「為尼」、但非常支持別人皈依佛門,即是因緣不成熟的話,研究一些佛學也是有裨益的。為何要阻擋別人「出家」呢?這中間有種種因緣在,最關鍵的是,能不能「放下一切」!此話說起來很易,行起來確實很難,很難!比如說錢,不在乎,能夠放下!我想有人可能會暫時放下,但不能一輩子不要錢。錢是一切物質的基礎,衣、食、住、行,無一不受金錢的支配和主宰,能說「放下」嗎?世間上有許多東西,是不會輕易「放下」!人的「執著之念」是根深柢固的,無始以來的根性習氣,連三歲小孩子都會執著「我的奶」!連將死的八十歲老翁,也不會「放下」!所以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法啟示眾生:世間上一切東西都是「無常」的,不能執著「恆常」。若看不破這個「虛幻體」,就會有種種煩惱痛苦。一旦領悟到「因緣所生法」,都是暫時的,就不起貪念;也就無痛苦可言了。但是很多人不懂這層道理。
◎秦孟瀟(香港佛教月刊518期)
盲目出家
我經常碰到一些相熟的友人向我表示:「我想出家,請您替我找一位有道行的師傅!」他或她,知道我相識不少高僧德尼的緣故吧。對於這一類的要求,差不多都婉拒了。本來成全人是件非常好的事,為甚麼又婉拒呢?這是因為他們並不了解佛門中的事。出家的目的,是欲斷除煩惱的,古人說:「出家非將相所能為」,他需要智慧和毅力。要發菩提心弘揚佛法,一心為眾生謀福祉!不料有些人出家之後,感到煩惱更多。佛門中常有一句話:「未著袈裟嫌事多,著起袈裟事更多!」欲圖清淨修行辦道,結果弄得俗事纏身,得不到絲毫清淨心!有些人不懂得這層道理,自然不會接受的。我常對一些欲想出家的人說:「你出家之後,怎麼生活?」他們的回答是:「依靠寺院養活呀!」我說:「寺廟裡的錢哪裡來?」他們說:「靠齋主施捨呀!」我說:「齋主是世俗人,他們有分別心,有些人很勢利,看你剛出家,是會輕慢相待的,你受得了嗎?於是不得不去討好他們,這叫攀緣!」當然還有不少不遂意的事哩!
悄悄偷回
一般說來,出家人的原因是很複雜的,遠遠不是十種八種,可以說,因人因事而異,不下數十種之多。所謂「出家」者,也是一種「因緣」,各人有各「緣」以致出家的。從實際調查來說,以懂得佛法真理而出家的,為了脫生死而發心出家者,質素為最上乘,所謂為理想而出家的,而不是為生活而出家的。凡是為生活而落髮者,其質素較為差者,不易提高其品格。但是,為理想而出家者、為數極為稀少、多數是年紀較大者。在歷史上,看到不少高僧大德是從幼少時出家,受佛法薰陶,在大寺院參學、磨勵,受到嚴格的訓練,得到大善知識的啟發。種種因緣的成就,才能鑄造一代高僧來。古德云:「出家僧人多如牛毛,具有大成就者鳳毛麟角」。曾有不少身世顯赫的人,突然間看破紅塵,萌生「削髮為僧」的念頭了,果然入了佛門做起和尚來了,由於基礎不牢固,又起了「凡心」,悄悄偷回俗家去了。這類人過去有,現在有,將來也會有。
熱衷攀緣
從古至今在佛門裡,會不會「攀緣」,似乎不是小事一樁。對一座廟宇來說,這是所謂「經濟來源」。在過去中國大陸名山古剎,一定有一位知客師,他的職責是接待「齋主」的,等於現在的「公關」。一些「齋主」感到滿意了,就會捐出一筆善款來。如果這位「齋主」不高興的話,他在大雄寶殿磕三個響頭,轉身就下山走了。當然這些「善信」是很俗氣的!一座有道風的大寺院,僧人講「修持」的,知客師也有「道行」的,他不須多說話,也不必應酬庸俗的「齋主」。對上佛門的正信「護法」居士來說,他(她)們的奉獻捐款是真誠的,這叫做「廣植福田」!也是自己的收穫。懂與不懂佛法,在意識形態上、行為上是完全不同的。一個懂得佛法的人,他做一件善事是無私的,不執著的,沒有條件的。對一個出家人來說,貴在「修行辦道」,所謂「有麝自然香」,不在乎「能說會道」,熱衷於「攀緣」的僧人是不可取的。
不能執著
我雖不輕易贊同別人「削髮為僧」、「為尼」、但非常支持別人皈依佛門,即是因緣不成熟的話,研究一些佛學也是有裨益的。為何要阻擋別人「出家」呢?這中間有種種因緣在,最關鍵的是,能不能「放下一切」!此話說起來很易,行起來確實很難,很難!比如說錢,不在乎,能夠放下!我想有人可能會暫時放下,但不能一輩子不要錢。錢是一切物質的基礎,衣、食、住、行,無一不受金錢的支配和主宰,能說「放下」嗎?世間上有許多東西,是不會輕易「放下」!人的「執著之念」是根深柢固的,無始以來的根性習氣,連三歲小孩子都會執著「我的奶」!連將死的八十歲老翁,也不會「放下」!所以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法啟示眾生:世間上一切東西都是「無常」的,不能執著「恆常」。若看不破這個「虛幻體」,就會有種種煩惱痛苦。一旦領悟到「因緣所生法」,都是暫時的,就不起貪念;也就無痛苦可言了。但是很多人不懂這層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