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相關精彩主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 往生之路08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您是本帖的第 2754 個閱讀者
平板 列印
標題:
往生之路08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解脫之門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業餘俠客
文章:320
積分:4245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13年9月10日
 用支付寶給解脫之門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往生之路08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第八課

現在學佛的人普遍喜歡做善法。這樣當然很好,畢竟業果不虛,造善因將來必定能得善果。但是大家要知道,學佛的真實目的不是只做些善事,將來得到人天福報就可以了,而是要往生成佛,獲得究竟的解脫。對於這個問題,很多人會認為,我做了那麼多的善事,平時也在念佛,應該能往生吧。但是事實上有很多一生念佛行善的人臨終沒往生,僅僅是轉生善趣而已。他所做的善法只是成為轉生人天的資糧,而不是往生極樂世界的資糧。其實,人天乘資糧和往生資糧在用心上有極大的差別,以致於最後的結果會有天壤之別。

所以,辨別人天乘的資糧和往生的資糧至關重要。只有把它們分析清楚之後,在心上做出正確的取捨,才能有效地積聚往生資糧,到臨終時才能順利往生極樂世界。為了大家的修行不出問題,在這一生結束後都能往生極樂世界,今天就來講講怎樣才是真正的修集往生資糧。

人天善法,轉生善趣

所謂「人天乘的資糧」,首先心裡要相信有前後世,知道造惡業會墮惡趣,造善業能得到安樂,對於善惡因果生起定解。之後由於心裡畏懼三惡趣的痛苦,希求人天安樂,所以為了避免墮入惡趣,盡力地防護自己的身口意,不使惡業生起,也就是行持斷除殺生、偷盜等十惡業的十善業道。以及在這個基礎之上,努力地行持放生、布施等十種殊勝善業。它的根本是一種斷惡行善的心。這就叫做人天乘的資糧。

當然,對於往生極樂世界來說,這種人天乘的資糧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十善業是一切佛法的基礎。佛在《十善業道經》[1]中說,就像一切的建築、草木等都必須依靠大地才能建立或生長,只有修好了十善業道,保證身口意業清淨後,才能建立起出世間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的一切功德,包括一切佛果的功德法也必須依止十善業道才能顯現。

想想看,如果連很粗的身口意惡業都沒有遮止,心仍然纏縛在各種惡業中,連起碼的善心都不具備,這種情況下,還能行持更高深的出世間道嗎?要知道,後後的一切出世間修法,從身口意開展出來的各種行為,比十善業道更加深細。如果連初步的基礎法都做不到,高深的法就更不可能行持了。這就好比順次上臺階,下下沒跨過的話,上上就不可能到達。所以古人說「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意思是,要想達到遠大的目標,必須從近處開始;要想登上高山之頂,必須從山腳起步。所以說,我們要想往生極樂淨土就一定要具足十善業道的內涵。

但是如果只停留在這一點上,也很難往生極樂世界。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前面也再三強調過,往生西方淨土必須有徹底的出離心,要完全看破三界輪迴,不能留戀世間。而人天乘的善法,僅僅對於三惡趣有厭離心,心裡希求的是世間善趣的安樂。這樣沒有徹底厭離三界,就是往生極樂淨土的障礙。因為轉生善趣和往生淨土是截然相反的兩條路,沒辦法同時去。就像一東一西那樣,你往東邊走就到不了西方。同樣,如果一心想在世間享受安樂,就不可能往生極樂世界。

所以說,人天乘的行者,在世間確實是個好人,斷惡行善很精勤,各方面做得都很好。但是這只能說明他修的人天善因很好,將來會得人天善報。如果他心裡並沒有對娑婆世界生起厭離,也沒有決定往生極樂世界的願望,那麼單憑他的行善,是不可能往生淨土的。

往生資糧,出離輪迴

那麼,怎樣做善法才能成為往生淨土的因呢?這裡必須有一個特別的內涵,由它來攝持這些善業才能成為往生資糧。也就是說,真正發願求生西方的行者也會在生活中隨分隨力地行善,表面看來,他的行為和做人天善法的人沒什麼差別。但是由於他內心的方向是截然不同的,他心裡完全斷定:今生一定要脫離輪迴,往生極樂世界。所以,他所行持的善法就全部成為往生極樂世界的資糧。

這樣一種決定要往生的心,就是所謂的願,也就是徹底的欣厭之心。通過對於淨土法門,對於極樂世界斷除無知、邪知、疑惑等的障礙,生起真實的信解,由此就會引生這樣的真實願往生之心。也就是心裡完全斷定此生結束就往生西方,再不會猶猶豫豫、模棱兩可。其實,無論做什麼事,必須下定決心才會全心全意地去做,也只有這樣才會有好的結果。如果連決定要成辦的心都發不出來,那麼後後的行為就更不可能發出來了。往生極樂世界也是如此,只有心裡決定要去,在這個基礎上一心一意地念佛,才能成為往生的因。(當然,這裡所說的「念佛」是指廣義的修淨業,包括稱念佛號、持咒、觀想等等。)也就是必須具備真實的信、徹底的願,以及真正的行,才能往生西方。除此之外再怎麼做善法也只是修人天福報而已。

總的來說,如果你還想待在娑婆世界,認為這裡蠻好的,我現在多做點好事,多培些福報,將來就能過上幸福的生活。這樣由於內心的重點、趨勢都在輪迴裡面,所以無論做什麼都只能成為繼續留在娑婆世界的因,而不會成為往生極樂世界的因。相反,如果你心裡能夠厭離娑婆世界,即使對於苦諦的認識還不圓滿,但是只要決定這一生結束就立即去極樂世界,對於往生西方這個目標,心裡已經完全斷定了。那麼,由於心的方向已經轉到往生淨土方面,所以,無論做什麼善法自然會真心地回向往生極樂世界,也因此能夠成為往生資糧。

世間善與出世間善的差別

就拿十種殊勝善業中的布施來說,現在有很多人喜歡做慈善,行持上供下施等等,這樣當然非常好。但是這些善法能不能成為往生的資糧,成為解脫的因還要觀待自己的發心。

如果心裡認為:這個人很可憐,所以我要盡力去幫助他,給他衣服、飲食、錢財等,讓他不再挨餓、受凍。有這樣一種善心,而且在實際行動中做布施。但是他的善心僅此而已,沒有更深廣的出世法的內涵,這就是人天乘的善法。就像《了凡四訓》等的善書裡所記載的善人事蹟那樣,他們有矜孤恤寡、敬老憐貧等的善心。不但不造惡業,還積極地行持善法。這就是世間善道。

如果在上面所說的善心、善行的基礎上,通達三輪體空,也就是了知能布施的自己、所布施的對境以及布施的財物這三者都沒有自性。這樣,心不著於任何法,同時行持布施等的善法。以善法被空慧攝持的緣故,就是出世間的大乘道。

不僅如此,同時還需要有方便的攝持,也就是要具足大悲心,才成為大乘修法。意思就是,他不單是看到這個眾生暫時有缺乏物質受用的苦,而且了知眾生只要還處在輪迴中,沒有解脫五取蘊苦,就會恆時被無量的煩惱種子、業種子、苦種子隨逐,相續當中充滿了苦因苦果,他會由此生起周遍的大悲心。並且在他的心境上,會以這個受施的眾生為代表,願一切輪迴中的有情,都徹底地解脫苦海。由於心上有這樣空慧和大悲的內涵,雖然也只是布施一些衣食,但是完全成為大乘的修法。

當然,行持善法時以三輪體空的智慧攝持,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比較高,暫時還很難做到。但是大乘佛法的根本在於菩提心,也就是以世俗菩提心攝持,就能成為成佛的正因。心上有了這個內涵,所做的善法就成為大乘法。

結合在淨土方面,也就是在這個基礎上,要有願生西方的心,這樣就能成為往生的因。釋迦佛在《觀經》中親口說到:「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其中第三個回向發願心,善導大師解釋說[2]:對於自己過去、現在身口意所修的世出世間的一切善根,以及隨喜一切凡夫聖者的善根,將這些自他所修的一切善根全部以真實、深信的心回向願生極樂國土,這就是「回向發願心」。這種心的要求是自己內心深處真實願生西方,有這種真實求往生的心才是「回向發願心」,才能得以往生。

有了這樣一種回向發願心,再加上世俗菩提心,以這種心來攝持一切善根,就能成為圓滿的往生資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等等。也就是願一切眾生都能早日脫離這個輪迴,往生極樂世界,徹底離苦得樂。並且以布施的功德回向沉溺在輪迴中的一切眾生,都能共同往生無量光佛的剎土。曇鸞大師在《往生論註》裡解釋回向門的時候也說:回向有兩種相,也就是往相和還相。其中「往相」,是指把自己所修的功德布施給一切眾生,願以這個功德,自他一切眾生在臨終時共同往生極樂國土。「還相」,是指願我往生極樂世界、獲得成就之後,立即回入生死輪迴當中,度化一切眾生,共成佛道。

自行化他,往生正因

大家現在都處在自己的環境、因緣當中。一方面自己心裡一定要有從娑婆世界出離,往生極樂淨土的心。以這種心攝持去做一切善法,並且把這個功德回向於往生極樂世界,這樣的善法才能成為往生之因。如果沒有這份心,即便你做再多的世間善法,也不能成為生西的資糧。另一方面,在面對別人的時候,由於你已經深刻瞭解到輪迴世間的苦,以及極樂淨土的樂,你有這樣超越世間的見解,所以你也會真心地希望大家都能究竟地離苦得樂。雖然暫時在行為方面,有能實施和不能實施的差別,但是心裡絕對要有這樣的意樂。

所以,在面對自己的家人、同事、朋友、學生等有緣者的時候,就要盡自己的能力,以不同的方式來做相應的引導、勸化。其實,你心裡只要有佛法的見解,表現出來的行為自然會與眾不同。好比說同樣是做老師,如果你心裡有佛法的見地,必定會想設法地把有緣的學生逐漸引入到解脫、往生的道上,你絕對不會局限於僅僅傳授一點世間知識。因為你自己心裡非常清楚那些世間學問是不究竟的,是次要的。相反,如果沒有這樣的見解,就會認為把世間學問教好就已經做圓滿了,再沒有更高的了。

又比方說,作為一個管理者,無論處在怎樣的環境、狀況下,如果自己心裡唯一皈依三寶,深信正法之外再沒有其他的安樂之道。那麼他的所作所為就會完全按照因果律來行持。也就是說,他雖然會在經濟建設、發展科技等方面有一定的舉措,但是心裡完全明白,安樂的根本在於斷惡行善,在於內心的覺悟。能在主次方面辨別清楚。由於他心裡有這樣的認識,所以會漸次地把下面的人安置在十善業道當中。之後還會教導大家,讓有緣的人都能認識到輪迴苦的自性,並且知道解脫的利益,往生極樂世界的功德等等,進一步地把人們安置在往生淨土的正道當中。當然,具體的操作方法,要觀待具體的情況來看。總的來說,作為管理者,如果心裡有佛法的正見,而且真心為下面民眾的切身利益考慮,就會以善巧方便來教導大家,讓人人都加入到修淨業的行列當中。我以前也講過宋朝的越國夫人王氏的傳記,她的行為就是這方面的典範。她自己專修淨業,非常精進,而且教導家裡的侍妾、女僕,一同發願往生西方,修集淨業。其中有一個小妾不聽勸誡,十分懈怠。夫人為了不壞規矩,要將她擯除。結果那個小妾由此發奮精進,很快就往生了。後來這個往生的小妾入到夫人夢中,帶領夫人遊歷極樂世界。在七寶池中見到夫人的蓮花,是金臺上品上生。

像這樣,讓周圍人的心都轉向出世間的往生正道,這個勸化的人往生的品位就會很高。雖然現在被業力所牽,還處在輪迴世間裡面,但是自己心裡已經具足了往生正因,最終必定會生到極樂國土。像這樣自行化他,才是求生西方最穩妥的辦法。

總的來說,自己心裡有怎樣的見解,自然會以那種方式去幫助別人。我們知道,真正出世法的內涵是覺悟的,是深明大義的,絕對能夠辨別世間道和出世間道的利益差別。知道一者不究竟,一者究竟;一者是苦的自性,一者是樂的自性等等。尤其從大乘道來說,不能僅僅局限在某幾個人,在世間方面得到一點衣食受用的小利益,也不只是像世間賢人那樣,只是祈願天下太平、人民幸福安康。大乘菩提心的內涵是要讓自他一切眾生都得到成佛的利益也就是在心量上,和一般世間善人有巨大的差別。或者說在見地上比那些世間善心要更廣、更深、更徹底從範圍上來看,是廣到盡法界、虛空界的一切眾生;從時間上是盡未來際;所願是最徹底地讓一切眾生都得到佛果。所以心上的內涵是完全不同的。

這樣我們就知道到底什麼叫做往生的資糧。雖然從外在表現上,基本看不出來人天善法和往生資糧有什麼區別,但是內在的用心方面,世間道和出世間道是截然不同的。這一點每個人務必要清楚,這是重中之重。

剛才引用《觀經》,講到了具足三種心,必定能往生極樂世界。也就是至誠心、深心、回向心。前面講了有回向發願心的攝持,所作的一切善法功德都能成為往生資糧。下面再具體解釋至誠心和深心,這兩種心也非常重要,是成辦往生資糧必不可少的條件。

對於這兩種心,善導大師解釋說:所謂「至誠心[3]」,其中「至」的意思是「真」,「誠」就是指「實」。意思是說,身口意所修的知解教理、信願念佛等,都必須發自真心而作,而不是外表非常賢善,每天都在精進地行善,實際內心非常虛偽,充滿了貪嗔癡,全部是諂誑、狡詐等的惡心。這樣雖然做了很多形相上的善法,但是都只能成為雜毒的善事,或者說虛偽的行為,不能成為真實的淨業。如果像這樣來用心、起行,即使每天二十四小時都如救頭燃般精進行善,將這些所謂的「善業資糧」回向於往生極樂世界,也是不能往生的。這是為什麼呢?我們如果學過《無量壽經》就知道,阿彌陀佛在因地行菩薩道的時候,下至於一剎那之間,哪怕只是極微小的身口意造作,也都是發自真心來行持的。沒有任何的虛偽、諂曲之心。以虛偽的善心不合佛心的緣故,不能與佛相應。

「深心[4]」就是指深信之心。也就是決定深信自己現在是個罪惡深重的凡夫,無始以來流轉至今,很難以自力出離生死。並且深信阿彌陀佛的大悲願海已經成就,自己只要能跟佛的願海相應,決定能夠憑藉佛力而往生到清淨佛土。

也就是說,至誠心就是指心裡要有真實的解、行;深心就是說要有決定的信心。其中「行」,我們最開始也引用過蕅益大師的教言,包括慧行——信願,和行行——持名。總的來說就是,通過聞思淨土教理,出生深信、切願,以及念佛的正行。所以說,往生的根本就是信願行,這一點已經強調過無數次,大家對此也非常熟悉了。但是說實話,信願行看起來很簡單,其實很多人是根本沒有的。下面我們就來觀察一下,看看自己到底有沒有真正的信願行,每天是不是真的在修集往生正因。

願往生的真實體現

我在前面也講過,在行門方面,無論修持哪種法門,都必須具足信願才能往生。而信是發起願的前導,所以,往生的根本就在於願,也就是誓願往生極樂世界的真實意樂。

如果我現在問大家:「你願不願意往生?」相信很多人一定會說:「願往生。」並且認為自己已經具足信願行了。但是如果仔細觀察每個人日常的心態和行為,很多人都是不願往生,信願行並不真實。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觀察一個人是不是真的願往生,不是看他口頭上怎麼說,關鍵是看他有沒有那種決定往生的心。到底有沒有真實願往生的心呢?這一點從每個人的行為當中都能體現出來。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先看世間法的例子,就會很好理解了。比如我現在問:你喜不喜歡自己目前的工作?這件事你自己有自知自明,喜不喜歡是你自己心裡的事,如果心裡明明不喜歡,也不可能強硬地把自己的心定性為喜歡。而且,喜歡或者不喜歡都會有相應的表現。比如你每天上班,都是不情願的態度,做事情時也是很勉強,應付完了就可以,不會非常積極主動地去做。如果有這些表現,那就說明你對自己的工作是不喜歡的。再比方說,一個男人對於兩個女人都說「我愛你」,那麼他到底真心愛哪一個呢?這就要看他遇到具體事情時的表現了。結果發現一出現什麼事情,他的心全在A上面,根本不在乎B。這就很明顯,他說愛B顯然是假的。

同樣,「願不願往生」也是你心裡的事。它也有很多具體的表現:

首先,如果真心願往生,必定會盼著自己能早一點往生。我們讀古人的詩,就能體會到這種心情。比如中峰國師在《淨土詩》中說:「便成佛去,樂邦化主已嫌遲,哪堪更欲之乎者,管取輪迴沒了時。」意思是說,如果我今天離開這個娑婆世界,到極樂世界成佛去,那麼蓮邦的化主阿彌陀佛都還嫌我來遲了。我現在哪裡還想再「之乎者也」,做那些無實義的事,這樣管取輪迴沒有了結的時候。可見他是一心想早點去淨土,根本不會在輪迴裡面作一絲一毫的打算,不想沾染任何生死的因緣。所以,真正願往生的人,對於輪迴裡的事會發自內心地厭離,一點都不想沾染。

日觀大師也在《懷安養》這首詩裡說:「向佛,願早死便得,小小蓮華開,永超生死窟。」意思是,即使在夢裡,我也不斷地在阿彌陀佛面前哭著祈求,願我能早一點死,早一天離開娑婆世界,生到佛的座前。不必說更高的,只要我的一朵小小蓮花能夠開放,從此就超出了生死魔窟,得到永遠的解脫。這就說明,他心中最大的願望是往生極樂世界,是真心地願往生。

另外,只要把經營娑婆世界和經營極樂淨土的時間和心力放在一起做個比較,就能很明顯地看出來了。在時間方面,就看當你有空閒的時候,會去做什麼?如果你是真心願往生,一有時間你就會投入到修集淨業當中,會把空閒的時間全部用來禮佛、念佛、看淨土方面的書等等,會非常主動地修集往生資糧。如果你不是這樣做的,而是把閒暇時光都用來逛街、跟人聊天、看電視、看報紙、上網等等的世間法上面,不到每天固定念經做功課的時間,對往生的事就絲毫不提、不做。這就說明你口裡說的「願往生」絕對是假的。

或者在心力方面,就看你平時的心都用在哪裡?如果你的心一有空閒,就想我臨終的時候要怎麼往生?就去主動地思阿彌陀佛的功德、極樂世界的莊嚴、輪迴世間的過患,或者觀想佛身、作意佛的相好光明,或者自然湧現出求生極樂的心、祈禱阿彌陀佛的心等等,就說明是真心願往生。如果你平時沒事的時候就喜歡打妄想,想著怎麼吃喝、怎麼穿著打扮,或者想家人、想戀人,想怎麼過節、怎麼娛樂等等,總之把無窮無盡的心念、妄想全部投入到輪迴裡面,這些世間的念頭不必怎麼勤作自然就冒出來。這就說明求生淨土的願根本不真實。

要知道,求生淨土的願就像囚犯想從監獄裡出來,回到家鄉那樣。心心念念當中唯一想著這件事,一有時間就會為此做準備,怎麼可能還想著在監獄裡面多做些什麼呢?所以說,如果有以上所說的那些反方面的表現,就完全能夠證明自己不是真心願往生。

信願不真,淨業成為另案辦理

所以,現在很多人的真實情況是,心裡根本沒有真實的信願。口裡回答的所謂「願往生」只是另案辦理,不是日常相續的願。其他世間方面的事都可以作為一個重點、一個主題去用心地完成,唯獨在往生淨土方面,在對待淨業修行的時候,就變成了一個不得不應付的任務。這個問題非常糟糕,所以每個人都要對照自己的心來做具體的反省,以便儘早發現問題,不至於發展到更嚴重的程度。

我們先看世間的例子,比如說很多人每週都要參加公司裡的例行會議。自己心裡根本不想去開會,但是每個職員必須要去,所以不得不坐在那裡應付一下,把時間混過去就可以了。再比方說,一個學生喜歡學物理,不喜歡學政治。對於聽政治課心裡根本沒興趣,只是實在沒辦法,曠課要扣學分,才不得不去聽課。下課之後連書都不想碰一下。那麼對他來說,上政治課就成了另案辦理,雖然人坐在教室裡,但是所講的內容一點也不會入心。而對於物理課就不是這樣了。因為他是發自內心地喜歡,所以只要有物理課,他是非上不可的,而且會相續不斷地在物理方面投入。聽課的時候也會非常用心,這種歡喜的意樂也是相續不斷的。

其實,無論對於什麼事,只要真心喜歡,都不需要什麼強迫,那是必做不可的。比如你吃飯是必吃不可的;你喜歡的衣服是必穿不可的;你喜歡上網也是必上不可的;你喜歡看什麼韓劇也是必看不可的;你喜歡享受什麼五欲,那些東西一現前,你也是必受用不可的你喜歡錢,只要有賺錢的機會,也是必賺不可的……對於這些真心喜歡的事物,你絕對不會拖延,不會放給別人,是一定要去做的。而且,對於真心願意做的事,必定會相續不斷地去做。這一點每個人也都能體會得到。比如,喜歡踢球的人,一有機會就會去踢;喜歡上網的人,一有空閒、機會,就會去上等等。在這些方面都會相續不斷地做。

像這樣,對於世間的事心裡有非做不可的意樂,具有相續不斷的行為,已經成為心中的真實功課。那是真正願意做,所以每天都會真心地為此付出,每天都會牢記不忘。然而唯獨淨業成了另案辦理,並不是非做不可,更不是相續不斷。心裡不會認為這是意義最大的事,也不會為了修淨業去盡量爭取時間。這就可見往生淨土這件事在你心裡的地位有多低,你自認為的信願有多麼不真實。

信願真切,相續不斷勤修淨業

相反,如果有了真實的信願,那麼就會像前面所說的做世間事那樣,會有具體的表現。那是非做不可、相續不斷的,它會成為你心中的真實功課。也就是在你心裡,修集往生資糧成為最重。你每天必須要修淨業,而且是有時間就修。

我們知道,信願的內涵就是「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心。當你心裡真正有了厭離娑婆的心,輪迴的因緣就會被拒之門外;當你真正生起了欣求極樂的心,必定會積極主動地修集淨業資糧也就是會把原來精勤於輪迴的工作轉成淨業的工作。凡是能往生的事,都會非常努力地行持,整天都在淨業的十法行上用功。因為心裡最想去的就是極樂世界,最喜歡的就是修集淨業。所以只要有一點助緣都會去主動修集,有一點時間都會非常珍惜,分分秒秒都會投入到這方面。

其實,真心修行的人,或者說一心緣在正法上的人,他的見解、行為跟世間人都不一樣。比如,真心念佛的人,時時刻刻都在念佛真心持咒的人,在在處處都不離持咒。因為他已經把名號或咒語看成如意寶了,有非常珍惜的心。這樣之後就不會去管別人怎麼想、怎麼看。走在路上也要念佛,坐在車裡也要念佛,一切時處都是念珠不離手,佛號不離口。當你有了這樣非修不可的真實意樂之後,必定能發出相續不斷的淨業修行,這樣才會有希望在這一生結束後就立即往生極樂世界。

總的來說,現在非常普遍的現象就是,一些念佛人,雖然信佛、念佛很多年,但是他的氣氛是不能往生的。雖然他口裡念佛,天天做功德,做各種樣的善事等等,但是真正去觀察他的心態,就會發現根本沒有決定要去西方的心。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心裡對於輪迴生不起厭離心,這樣就只能落在世間法的範疇當中了。最後的結果是,這樣的人死的時候沒有什麼往生的相。

所以,說到底,我這樣反反覆覆地強調,就是希望能夠給大家敲一記警鐘,讓每個人都能趁早反省改過,不要盲目樂觀。要趕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要清楚地知道,只有心裡真正具備了信願行的內涵,才有即生往生的希望否則只是種一個遠因而已。

其實,這個問題很嚴重,也很危險。而且我想很多人心裡都會存在這些問題。如果你的心裡有這些問題,連最起碼的欣厭之心都沒有,就連一個留學生決定去美國的那種心,或者連一個看戲的人今天必須出這個家門,到戲院去看戲的心都沒有,那是不行的。因為如果你連決定要往生西方的心都沒有,阿彌陀佛也不可能勉強拉你去極樂世界。這樣一來,口裡再怎麼說「願往生」也都是假的,是不能往生的。如果沒有真實想往生的心,還是想待在輪迴裡,那麼一生的念佛、修行暫時都只能成為人天乘的資糧,而不是往生極樂淨土的因。所以大家在這個關鍵性的問題上一定不能糊塗,要看清自己的真實狀況,然後盡最大的努力在培養信願上用功,從而生起真正「願往生」的心。當你心裡真的有了這種求往生的意樂,所做的善法功德、念佛修行等才會成為真正的往生資糧。

 



[1]《佛說十善業道經》云:「龍王!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藥草、卉木、叢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長。此十善道亦復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聲聞、獨覺菩提、諸菩薩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

[2]觀經四帖疏》云:「言回向心者,去及以今生身口意所修世出世善根,及喜他一切凡聖身口意所修世出世善根,以此自他所修善根,悉皆真深信心中回向願生彼,故名回向心也。又回向願生者,必須決定真心中回向願作得生想。

[3]《觀經四帖疏》云:「一者至誠心,至者真,誠者實。欲明一切眾生身口意業所修解行,必須真實心中作,不得外現賢善精進之相,內懷虛假,貪瞋邪偽奸詐百端,惡性難侵事同蛇蠍,雖起三業,名為雜毒之善,亦名虛假之行,不名真實業也。若作如此安心起行者,縱使苦勵身心,日夜十二時急走急作,如炙頭燃者,眾名雜毒之善。欲回此雜毒之行求生彼佛淨土者,此必不可也。何以故?正由彼阿彌陀佛因中行菩薩行時,乃至一念一剎那三業所修皆是真實心中作,凡所施為趣求亦皆真實。」

[4]《觀經四帖疏》云:「二者深心,言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亦有二種。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已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4/1/24 上午 10:25:17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12500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