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相關精彩主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綜合類】討論區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 【轉貼】八賢王與楊家將

您是本帖的第 8598 個閱讀者
平板 列印
標題:
【轉貼】八賢王與楊家將
ppo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李小龍唯一傳人
等級:版主
文章:2045
積分:21864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10月9日
 用支付寶給ppo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八賢王與楊家將

有關楊家將的故事或戲劇中,總有一個正氣凜然,仗義執言的八賢王,他詼諧、機智,周旋于皇帝、奸臣、楊家將之間,往往在最關鍵的時刻助楊家將一臂之力,似乎是當時朝中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楊家將的故事是有一定歷史依據的,這位八賢王也不會是憑空塑造的,但他是哪一個歷史人物的化身呢?


  從八賢王的名字趙德芳來看,他的原型應是宋太祖的第四子。《宋史·宗室傳》記載:太祖有四個兒子,第四子德芳被封為秦王,任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等重要職務,太平興國六年(981)病亡,才二十三歲。他在世的時候,楊家將中老令公楊業還活著,六郎楊延晤也未任邊關統帥,因此這個趙德芳與楊家將不會發生什麼關係。


  有人認為,八賢王應是宋太祖的皇位繼承人趙德昭(德芳之兄)。他聰明英武,喜慍不形於色,深得太祖信任,曾“賜金簡一柄,如不法之屬得專誅戮”。太祖傳位給皇弟太宗,德昭失去了當天子的機會,太宗雖然封他為武功郡王,朝會時位列宰相之上,但內心對這位頗有韜略的侄子存有戒心。尤其是太平興國四年(979)出征幽州時,一天夜間,一件偶發的事情使軍營中驚擾不安,軍士到處尋找太宗卻不知其蹤影,有人提出立德昭為帝。太宗得知,更為不滿。回朝後,當德昭提醒他論功行賞時,他以充滿懷疑、忌恨的口吻說:“待汝自為之,賞未晚也!”德昭聞言,退而自刎,因為他深知在猜忌心極重的太宗手下,決不會得到善終。人們對這位失去皇位又死於非命的皇子十分同情,就讓他化為公正無私、一忠二孝、有上殿不參、下殿不辭,上打昏君、下打讒臣特權的八賢王,幫助楊家將對付那些危害朝政的權臣。但是,德昭從未被封為八賢王,怎麼會平白無故地與八賢王沾邊?
 因此,又有人認為,八賢王之稱得之于太宗第八子元伊。此人“廣顙豐頤,嚴毅不可犯,天下崇憚之,名聞外夷”,時入呼之日“八大王”。雖然,這八大王的作為與八賢王的故事相距甚遠,但他的事蹟影響、豐富了八賢王的傳說,還是有可能的。


  總之,“八賢王”在歷史上找不到一個完全與之對應、吻合的人物。他是由宋初宗室的一些軼聞,加上人民群眾的感情傾向,經過劇作家的藝術加工,融合而成的人物。在民間傳說中,他的出現,不僅增加了戲劇性的衝突,還滿足了人們崇敬忠臣、懲處權奸的心理要求。正因為這樣,這位虛構的戲劇性人物“八賢王”趙德芳,才會如此栩栩如生地活在人們的印象中。




[轉貼]楊家將的故事

北宋著名的抗遼名將楊業。原名楊重貴,他原來是北漢的將軍,因他勇猛善戰,被稱做 楊無敵。楊業和他的子女所組成的抗遼的楊家軍。在民間流傳的《楊家將》的故事中表現的淋漓盡致。楊家將也成為了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英雄。


楊業的祖先開始生活在麟州就是現在的陝西神木一帶,到了楊業這一代遷到了太原居住。楊家祖孫四代都是愛國將領,在這種家庭的薰陶和影響下,楊家將的聲望在宋朝抗擊遼國的過程中就聲名大震。楊業的父親楊信是五代時期的著名將領,楊信在抗擊遼軍的戰爭中表現勇敢屢立戰功。從劉知運建立後漢政權後,派遣楊信在麟州駐守,為了保衛邊防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現在的陝西神木一帶還保留著楊家城的遺址。

楊業從小在父親的薰陶下和家庭環境的影響,就抱有一顆愛國之心,當時他對遼國的入侵就很氣憤。屢次騷擾邊民,在他的頭腦中就希望將遼軍趕出邊境,給人民一個安寧的生活環境。所以他在繼承父親的優良品德的同時,鍛煉成長一位愛國的軍人。後來他時刻也沒有忘記將這種光榮的傳統傳承下去。楊業有七個子女,在《楊家將》的故事中,楊業眾多的子女都各個武藝高強,行俠仗義深受人們的讚揚和喜愛。其中最著名的楊六郎在故事中,排行老六。其實在真正的歷史上,楊六郎是楊業的長子,楊六郎也是楊延昭,他善於指揮作戰勇敢頑強,在同遼國的交戰中另敵人聞風喪膽,楊延昭也是宋朝的傑出將領。楊延昭在小的時候,就多次跟隨父親出征作戰,在多年的軍旅生涯中,鍛煉出了堅忍不拔的精神,鍛煉出了運籌帷幄的軍事指揮才能,多次與遼軍作戰,給遼軍以猛烈的打擊。為此宋朝庭多次命他鎮守邊關重鎮。在他當年抗擊遼軍的地方,現在的山西平魯 崢縣等地的六郎鎮,就是為了紀念楊延昭楊六郎而保留著。楊延昭雖然受到朝廷的器重,但是他從來不居功自傲,不管市行軍打仗,還是駐守邊關,他都積極團結部屬,與將士同甘共苦,所以他所統帥的部隊一直保持良好的作風和強大的戰鬥力。

說起楊家將不能不說說楊業的妻子折太君,在《楊家將》的小說或評書中都稱做佘太君,其實真正的讀音是 折,由於折和佘是同一個讀音,所以在《楊家將》中都習慣稱做佘太君,這是根據流傳的故事和小說中的描寫,不免把民間流傳的普遍稱呼來進行描寫。折太君出生在雲州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也是大家族。她的祖父 父親 兄弟都是五代時期和北宋時期將軍,都先後鎮守邊關,曾經與遼軍作戰。在《楊家將》的故事中也有些描寫,但是對於佘太君率領楊門女將抗擊遼軍的故事,曾經感動過今天的幾代人,她的形象和楊家的英雄壯舉,一直鼓舞人們的愛國熱情。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女性,這位為楊家和國家捨生忘死的精神,在今天的山西保德折富村還保留有 折太君墓。折太君也是一位具有軍事指揮才能的女性,她曾經跟隨丈夫楊業出征鎮守邊關屢建戰功,在北宋時期,楊業曾經作過建雄軍節度使,當時受到遼軍的騷擾,並且多次發生激戰,折太君與丈夫楊業共同禦敵。北宋政權建立後,北宋對遼軍多次進行打擊,楊業當時曾經規勸北漢統治者劉繼元歸附北宋,共同抗擊遼軍。後來北宋消滅了北漢。楊業也成為了北宋的抗遼著名將軍。並且駐守北部邊疆,在擔任代州刺史時,歸屬大將潘仁美管轄。

北宋政權的建立,楊業成為了北宋的一名將領,在擔任代州刺史期間,遼軍曾派十萬大軍進犯,楊業這個時候只有幾千兵馬,根本無法與遼軍硬拼,他帶領幾百名士兵,從雁門關西側的小路繞到雁門關的北側,從遼軍的背後殺出,出其不意的將遼國駙馬蕭多羅殺死,而且還生擒李重海將軍,取得了以少勝多的輝煌勝利。楊業為此受到宋太宗的嘉獎,楊業也因此名勝大震。
北宋政權開始穩定,這個時候宋太宗決定收復幽雲十六州等被遼軍佔領的失地,這個時期也正是遼國政權動盪時期,宋太宗抓住有力時機親自指揮大軍,兵分三路。楊業和潘仁美為一路,負責收復關北一帶,在楊業的指揮下,楊延昭為先鋒,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收復了雲州等四個州。給遼軍沉重的打擊緊張順利。但是東路的主力在曹彬的指揮下,急功近利而失敗,這樣對全局產生影響,楊業提出分散遼軍主力以解東路軍之圍的設想得到贊同,楊業和潘仁美進行分析,決定由楊業親自引誘遼軍進入事先設計好的埋伏圈。然後由潘仁美率軍殲滅。楊業帶領小兒子楊延玉和老將軍王貴出擊,就在計畫順利的進行中,潘仁美迫不及待的提前進攻,這樣遼軍有所警覺,造成楊業被困,結果老將軍王貴戰死,楊延玉奮力拼殺最終也戰死沙場。楊業身上多處受傷,最後被俘。在《楊家將》的小說和評書中,敘述的是楊業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撞死在李陵碑,這些都是故事的虛構和渲染,其實楊業在塑州西南的郎牙村被俘,在遼軍面前忠貞不屈,最後因絕食而壯烈犧牲。人們為了對這位忠貞愛國的將軍的敬重,後來都尊稱他為 楊老令公。楊業死後折太君上奏皇帝,揭發潘仁美因對楊業的嫉妒,而公報私仇的事實,對於潘仁美等怠忽職守 公報私仇等進行了降級革職處理。楊業的六個兒子也都受到不同的封賞。這段故事和《楊家將》的小說中的描寫相近。確實是這樣的,楊業在雁門關一戰成名,這時潘仁美就是楊業的上級,楊業得到皇帝的器重,潘仁美就經常的找楊業的麻煩,在收復幽雲十六州時,潘仁美就多次與楊業意見不同,潘仁美耿耿於懷,最後潘仁美尋找機會對楊業進行報復,致使楊業等壯烈犧牲。

楊業犧牲後,楊延昭同遼軍長期作戰,表現出了勇敢頑強的父輩精神,但是由於宋真宗的軟弱無能與遼軍乞求和解,徹底的失去了收復失地的機會。後來楊延昭一直駐守在宋朝的邊關重鎮。楊延昭的兒子楊文廣,最後也成為了一名愛國將領。《楊家將》的小說廣泛的在民間流傳,書中的情節經過加工更加的吸引人們,與真實的歷史畢竟有一定的出入,但是都是為了弘揚楊家將的愛國精神,不管是歷史還是小說的描寫,對於楊家將的愛國精神,讓我們今天的幾代人為之振奮和驕傲。那種愛國精神一直在激勵和鼓舞我們。我們從內心中對楊家將的愛國精神有一種敬佩和敬仰!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8/5/2 下午 09:43:41編輯過]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4/17 上午 06:33:46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1599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