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相關精彩主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綜合類】討論區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 撥亂反正禍更烈:歷史上那些後果出乎意料的政變

您是本帖的第 1868 個閱讀者
平板 列印
標題:
撥亂反正禍更烈:歷史上那些後果出乎意料的政變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淨土門的通關密碼
等級:版主
文章:12367
積分:119926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撥亂反正禍更烈:歷史上那些後果出乎意料的政變

【轉貼】被史書以及人們痛罵的太監,竟是維護王朝的最後支柱?


提到太監,大家普遍認為太監所代表的宦官階層禍國殃民,殘害忠良,擾亂朝綱,無惡不作,是導致一個帝國衰落的重要原因。那麼,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宦官制度怎麼會與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相始相終呢?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曾經說過「存在即合理」 太監非但不是導致亡國的原因,反而在王朝覆滅之時太監是最忠於皇室的階層。這是為什麼呢?請看編者一一道來。宦官,也稱太監、內官、內侍、中官。宦官是負責宮廷雜事的奴僕,不得參與國家政務,但因與皇室朝夕相處,遂能博取信賴或有可乘之機,故在一些朝代中存在著宦官掌握國家政務大權的情況。

東漢末年的十常侍

東漢從第四任皇帝漢和帝開始,就形成了「幼帝繼位」的傳統,這使東漢進入到了一個「外戚黨」與「閹黨」輪流執政的怪圈。小皇帝年齡太小,只得依靠太后,太后開始臨朝聽政,由於沒有可以信任的官員,於是太后開始重用娘家人掌握軍政大權,形成外戚。幼帝長大可以親政的時,外戚眷戀權力不肯放權,而皇帝不甘心當傀儡,就要尋思奪權,誰最可靠呢?答:就是與自己身邊陪伴的太監。等皇帝依靠太監滅了外戚之後,太監又開始專權,於是就形成了「閹黨」。沒過幾年,老皇帝死了,新皇帝繼位,太后再次臨朝,外戚再次得勢......

大將軍何進

東漢末年漢靈帝在位之時,靈帝重用十常侍和何進(皇后的哥哥),微妙的平衡著宦官和外戚勢力。而東漢最初是依靠地主豪強階層的支持下建立的,因此地方勢力十分強大。但是在漢靈帝死後,地方上以鎮壓黃巾軍為由的地方武裝已經強大起來。但是中央以何進為首的外戚勢力想要誅殺十常侍,獨攬大權。其實,外戚黨」與「閹黨」不管怎麼斗,都是窩裡斗。誰也不敢動劉姓江山,東漢皇朝是皮,外戚閹黨就是毛,皮要是沒了,毛也就沒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但豪強不一樣,他們這種地方武裝是可以脫離中央單獨存在的。所以不管之前「外戚黨」與「閹黨」如何折騰,天下都沒亂,因為他們始終代表著中央。即便滋生了黃巾起義,最終還是被鎮壓下去了。

鎮壓黃巾軍所膨脹的地方武裝

外戚黨和閹黨相爭鬥的結果是大將軍何進為了一舉殺盡宦官,召并州牧董卓帶兵入京,董卓還沒有趕到,何進已為宦官所誘殺,官僚世族袁紹等又大殺宦官。持續百年的外戚同宦官的鬥爭至此最終結束,東漢朝廷中央出現了權力真空。但身擁強兵、驕縱跋扈的董卓也已到京,從此,皇帝被挾制於強臣之手,東漢王朝也就名存實亡了。作為第一個把持東漢朝廷的軍閥董卓,自然引發地方豪強的不滿,於是地方各州郡政府官員推舉袁紹為盟主,領車騎將軍,討伐董卓,由此天下大亂,而東漢皇帝如同傀儡一般被野心的軍閥四處裹脅,再無權力可言。


討伐董卓戰引起的的地方割據

事實上,太監所代表的宦官勢力是最忠於皇帝的階級,因為太監從小與皇帝陪伴長大,類似皇帝的家奴,皇帝由於長於深宮,對外臣很難信任,因此過渡部分權力給太監,重用宦官以監視群臣,所以太監的權力是皇權的延伸。假如改朝換代了,群臣還可以換個朝代效忠,而太監們服侍的皇帝失勢了,太監也就隨之覆滅,因此太監是皇權最有力的支持者。在何進被殺後,袁紹等人追殺宦官時,史書記載:張讓、畢嵐等數十人挾護天子走河上。追急,張讓等悲哭辭曰:「臣等殄滅,天下亂矣。惟陛下自愛!」皆投河而死。果然之後天下大亂,群雄並起。

明末東廠領導下的錦衣衛

與之同理的還有明朝末年的閹黨與東林黨的黨爭,東林黨代表著江南地主官僚的利益,閹黨寄生於皇權,太監們背倚皇帝打壓這東林黨過於龐大的勢力,但是崇禎皇帝上台後誅殺魏忠賢,並把宦官實力連根拔起,破壞了皇權,內閣,宦官之間的政治平衡,皇帝以一人之力根本無力對抗內閣以及東林黨的老官僚們勢力,因此這也是明朝滅亡的原因之一。在明朝滅亡之後,大量明朝舊官投降滿清,並成為新王朝的「棟樑」,不免讓人為之感嘆。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22/12/4 上午 11:58:06編輯過]

同乘彌陀號,飛過業障山,越過生死海,同登極樂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8/10/12 上午 11:27:45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3125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