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相關精彩主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綜合類】討論區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 【轉貼】夷陵之戰,劉備的慘敗之路

您是本帖的第 2537 個閱讀者
平板 列印
標題:
【轉貼】夷陵之戰,劉備的慘敗之路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淨土門的通關密碼
等級:版主
文章:12346
積分:11970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夷陵之戰,劉備的慘敗之路
夷陵之戰是三國史上最重要的一場戰爭之一,奠定了魏蜀吳三分鼎力的地緣格局,本文旨在分析夷陵之戰的軍事地理,剖析行軍路線、部署及目的。

一.夷陵之戰的大致過程




夷陵之戰的起因,源於赤壁後分贓不均,東吳對完整荊州的垂涎以及合肥戰場的毫無進展,最終導致東吳毀盟襲荊州殺關羽。劉備丟掉荊州死了兄弟,從感情上及利益上都不能接受這個結果,遂不顧手下反對起兵伐吳。

整場戰爭從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七月開始,到章武二年八月結束,大概歷時一年。一開始劉備軍勢如破竹,連敗吳軍巫、秭歸駐兵,而孫權在四月就已經遷都武昌,早就準備應對劉備的進攻,於是派陸遜為督,督朱然、潘璋等對抗劉備,章武二年正月(公元222年)劉備在攻克夷陵後軍事受阻,於是返回秭歸休整,二月又捲土重來,卻被陸遜阻於夷道猇亭,於是連營七百里與吳軍對峙,到了六月,被陸遜找到機會火攻擊敗,劉備逃亡至永安,防禦住了吳軍追擊,至此戰役結束。

夷陵之戰劉備軍一開始很順利,然後遭遇阻擊寸步不能進,劉備無計可施卻不退兵,而是繼續與敵人對峙,我想劉備一來是不甘心就此罷休,因為劉備對荊州的心態幾乎是勢在必得,黃權的江北軍中就帶著,包括未來的南郡太守史和、龐統的弟弟龐林等一大票未來的荊州班子,這群人投降魏國後,被封為列侯的有四十多,將軍有一百多人。二來寄希望於武陵蠻山越和曹丕的動作,如果曹丕趁機伐吳,那麼孫權必然肯出大價錢與劉備求和,劉備為關羽報仇和奪回荊州的意圖就能實現,可惜曹丕不聽劉曄的意見,劉備就再無機會取勝了。

1.戰爭第一階段


劉備軍於221年七月從蜀地出發,沿長江三峽北岸進軍,暴揍了東吳巫縣秭歸的守將李怡,啊打錯,是李異、劉阿後,於正月攻打夷陵,立屯數十與吳軍作戰,吳將宋廉不愧是我宋氏祖先,在戰鬥中擊破了劉備軍五屯,但吳軍最終不當氣勢正盛的劉備軍,夷陵被攻克後退守險要,劉備試圖以吳班誘敵,卻被陸遜識破,眼看毫無進展的劉備留下陸軍及水軍屯駐夷陵後回到秭歸休整。


在戰爭一開始的時候,陸遜說他很怕劉備軍水陸俱進,很多人也認為這是劉備的一大失誤,但是我卻不這麼認為,請看分析。




夷陵自古有「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的說法,就是說長江過了西陵峽口兩岸地形從山地變成了丘陵,水勢也開始放緩,但江面真正放寬要到枝江段了,據湖北通志記載,宋代時,江陵是長江中轉站,長江下游上溯而來的大船要到江陵換成小船,否則無法順利通過夷陵三峽地區。也就是說東吳軍艦隊中的大船無法在這個戰場發揮,而且吳軍處於逆流而攻的情形,雖然夷陵一帶水流不像三峽那麼湍急,但仍然難以發動進攻,這是吳國水軍的劣勢。而蜀國呢,善戰的荊州水軍早或以敗亡或以投降吳國,當年入蜀部隊基本是以水為路,以攻城為主,蜀地多年未有水軍作戰,劉備自關羽敗亡後一年時間整出來的水軍,戰鬥力極為可疑,而且順流而下進攻的水軍固然有優勢,但是一旦失敗則極難逃回,春秋時楚國曾從水路伐吳,卻戰敗被俘貴族大將幾十人,也就是說劉備軍如果在陸軍受阻的情況下派水軍進攻,如果成功消滅吳國水軍,那麼吳國陸軍也不用打了,直接坐船包圍殲滅之,但一旦覆沒長江就徹底為吳國所有,隨時都能切斷劉備軍後路,正是因為水陸俱進如此危險,所以黃權在提出這個建議後也說由自己來幹這事,要劉備負責殿後,而陸遜害怕水陸俱進也是因為不清楚劉備的水軍牌到底如何,陸遜不清楚,劉備黃權可很明白,所以劉備最終選擇以陸軍為主應該說是揚長避短,不能說是錯誤。至於後來西晉滅吳水軍建功的事情,因為條件差別太大(西晉兩路進攻東吳防備薄弱),是不能簡單和劉備的情況類比的。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劉備軍雖然以陸軍為主,但夷陵地帶多是丘陵,適合行軍的只有江北岸邊的長條形地帶,就是夷陵道,我曾問過當地人,他說從猇亭到宜昌,北岸沿江邊的318國道只十人並排那麼寬,而且這還是開山修路而成,古代條件更差,因此劉備軍在攻克夷陵後繼續進攻猇亭遭到了困難。

2.戰爭第二階段



劉備在秭歸休整了一個月,到了二月份又捲土重來,這回劉備在發現江北不通後,換了個方向,從江南山嶺中直接進攻夷道猇亭。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讀史方輿紀要有載:夷道城在(宜都)縣西北。陸抗城,在(宜都)縣西三里,亦謂之大城。又有吳相台,以陸遜嘗屯此也。猇亭在(宜都)縣西。其地險隘,古戍守處也。蜀漢章武二年,先主伐吳,帥諸將自江南緣山截嶺,軍於夷道猇亭。


水經注有載:又東南過夷道縣北,夷水從從佷山縣南,東北注之(長江)。

我雖然根據譚圖標註猇亭在江北平地上,但這應該只是猇亭治所所在,根據讀史方輿紀要,陸遜防禦劉備所在的猇亭是個險要的地方,又在宜都縣西,所以我不得不認為,陸遜應該是在江南(或者江西)把劉備堵在山上的,綜合一番後,我把陸遜防禦地點放在了夷道西北。劉備的行軍路線則是參考現代公路,現代公路無疑是選擇較為好走的地方修的,因此有一定參考價值。

回到正題,劉備再度出兵,到了夷陵帶走了大部分兵力轉入山嶺,留給黃權一部分兵力讓他在夷陵道防禦吳國以及有可能的魏軍參戰,而水軍應該還是屯駐在夷陵地區守衛水道及黃權後路,此外還派馬良從佷山至武陵聯絡武陵蠻襲擾東吳後方。


劉備繞路避開了狹窄的夷陵道,山嶺間進攻路線雖然多了,卻仍舊無法奈何固守的陸遜,劉備的前鋒曾將孫桓圍困在夷道,但是陸遜不肯分兵去救(這段讓我想起了夏侯淵救張郃),孫桓雖然被圍卻能固守。

劉備進攻不能,遂打算與陸遜長期對峙,但是山嶺間無開闊易守之地便於大軍駐紮,再加上地形破碎,小路無數,後路也容易被攻擊,因此劉備選擇各處要害分別紮營防守,連營綿延七百餘里。這樣做雖然分散了兵力,卻有效的封鎖了敵人幾乎全部的進攻路線,陸遜在擊潰劉備前曾試攻連營,不利,手下都認為這是白白浪費士兵性命,可見營地之易守難攻,可是蜀軍久攻不下銳氣盡失,選擇防守時,天氣轉熱,劉備考慮到士氣,連營駐紮在林木茂盛的地方便於避暑。也就是說連營沒什麼問題,問題出在這裡,林木茂盛讓連營最大的優點-----防守全面、易守難攻,在火攻下不復存在。

很多人可能覺得這麼明顯的弱點劉備都沒想到真蠢,事實上即使是時刻思慮對手弱點的東吳陣營,也只有陸遜一人看到了這點,曹丕那句「豈有七百里營可以拒敵者乎!『苞原隰險阻而為軍者為敵所禽』」,也只是看到劉備分散兵力,沒說到劉備最大的弱點。


寫到這裡,我不得不說劉備很背,一個人能考慮的東西不可能天衣無縫,劉備想到了防守空隙,想到了維持士氣,就是沒想到火攻,取荊州時有諸葛,征漢中時有法正,到了夷陵卻沒有人來輔佐他,替他彌補思維漏洞,曹魏何其多士乎,玄德何其寡才乎,悲哉!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那麼繼續,武陵蠻夷被步騭帶領的一萬交州兵防禦住,連營中的劉備沒有了任何後招,只是單純的等待時機,結果最後等來了大火,連營的防禦功能一旦被破,剩下的就全是缺點了,無法集結兵力反擊的劉備大敗虧輸,逃亡途中又被孫桓抄近道截擊,最後逃到馬鞍山,劉備試圖在這裡集結潰兵,卻被快速追擊的吳軍趕上,忠臣傅彤以死換來劉備的突圍,此時東吳水軍也展開進攻,蜀漢水軍吳班陳式不敵,黃權退路被截斷,不得以投降魏國,因為水軍已墨,劉備只能選擇翻山越嶺逃往秭歸南岸,然後在這裡渡江丟棄船隻後沿江北小路逃至永安,在得到趙雲的接應後擊敗了吳軍全琮的最後的追擊,至此夷陵之戰結束。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24/3/28 下午 07:35:34編輯過]

同乘彌陀號,飛過業障山,越過生死海,同登極樂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7/4/4 上午 11:11:53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6348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