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奇文共賞版(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4)
----  神奇道人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4&id=42323)

--  作者:AI
--  發表時間:2014/7/23 上午 10:57:43
--  神奇道人

作者:佚名

清代人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寫了一位神奇道人談論命理的事,內容深刻,切合實際。至今讀來,仍覺富有教育意義。現摘其主要內容,意譯如下:


獻縣有個縣令,名字叫明晟,是應山縣人。他接到一樁冤案,想為平民申冤,把錯判糾正過來。但他又怕上司不允許。左思右想,遲疑未決。他的下屬有個人名字叫門斗,門斗認識一個有特異功能的友人。明晟就派門斗,請那位友人預測指教,告知怎麼辦才好。


那位友人很認真莊重的回答:明晟縣令,身為一縣百姓的父母官,只應考慮百姓的冤不冤,不應該考慮上司的准不准。他難道忘記了李衛先生講過的故事嗎?


門斗回來,向縣令明晟,如實匯報了友人所講的話。明晟一聽,大為吃驚,這讓他想起了李衛很早以前,向他講的一段往事。但這位友人怎麼知道這件事呢?實在神奇。


原來李衛制府大人,還沒做官時,一次上船渡江,遇見一位道人。當時,有一渡客,為了少給一點擺渡錢,跟船公吵起來。道士嘆息說:一個人馬上就要淹死了,現在還為少付幾個錢,跟人家爭吵,真不值得!


李衛聽了,當時不明白道士講這話的意思。過了一會兒,忽然刮起江風,那個渡客,腳下被船板絆倒,一下子就掉入江中,淹死了。李衛這才覺的:道士實在神奇。此時,江風狂吹,船都快翻了。道士腳踏罡步,不斷念誦咒語,狂風很快停息,船上的人都得救了。李衛向道士再三拜謝救命之恩。道士說:剛才淹死的那個人,是他命中註定了的,我不能救。你是貴人,今天遇難而得救,也是命中註定了的,我不可不救。所以你不必感謝我。


李衛聽了,大受教益,又拜謝說:聽了您的教誨,我終身受益。我今後要終身安份守命了。


道士講:你這話不完全正確。一個人對自己的榮辱、升沈、富貧,等等,是應該安守本份,即安命,也就是順其自然。不安命,則爾虞我詐,互相傾軋,什麼壞事都幹的出來。這就會造業。比如李林甫、秦檜,他們若能守命,順其自然,也會當宰相的,因為他們命中有。但他們當年為了向上爬,使盡心計,排除異己,陷害忠良,也沒能當上比宰相更大的官;只是給自己增加罪惡而已。


至於國計民生之利害,則不可言命;面對百姓疾苦、民困民冤之事,不可聽之任之,順其自然。一切負責人,都應該負起責任。諸葛孔明有言: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就是這個道理。天地養育人才,國家設置各級官員,目的是為了興國濟民。身為官吏,手握事權,束手而委命,天下何必生此才,國家何必設此官?以上是聖賢立命學說的完整之真諦,希望你能全面的領會。


道士講完話,就下船,很快便不見了。

古人講聽天由命、順其自然,主要是指要不看重事物的結果,因為人很渺小,外界太廣大,人不可預測、不可左右的因素很多,在事情的進行中,講究的是仁、義、禮、智、信,講究的是全力以赴,全了個字就足夠了,結局如何就看天命了。抱有這種思想的人,把做人放在第一位,人世間的得失就不看重了,得也欣喜、失也欣喜。


現代人恰恰相反,只注重結果,對於達到這種結果的手段卻不在意,有些黑心肝的人,為達目的所使用的手段,實在是令人髮指。為什麼會有這種區別呢?關鍵是個人利益擺放的位置問題。縣令明晟想為一個冤案昭雪,要算吉凶,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公正之前了. 當官的心中不想著公正,卻想著自己的禍福,實在是辜負上天給他的權利!我看這個縣令還算好的,和製造冤假錯案的人相比,這縣令至少心中還有公正兩個字,製造冤假錯案的人,裝這兩個字的心早就化為烏有了。


--  作者:bhyang
--  發表時間:2014/7/24 上午 02:25:05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4/8/15 上午 08:50:54
--  【轉貼】公 心

  
 弟子問雪公:
   
「如何當好人,辦好事?」
   
雪公言:
   
「這不是一時念書就能增長的學問,要知道學佛是學智慧之學,智是決斷,慧是明達。有慧無智也不行,臨事猶豫不決,就成不了事。要當好人,辦好事,有一簡單的方法,就是須存公心。」
   
「老師!『公心』是要心存大公無私嗎?」
   
「大公無私,不是常人所能辦得到,我一向不強人所難,如果半公半私,雖不算好,但今日之下,就找不出來,所以半公半私,就算是君子了。然我並不希望你們只半公半私,如果能存六分公心,四分私心就夠了。你們跟我上學,得學此。能夠有六分公心、七分公心,我就滿意了。」
   
「有了公心,就算是人才嗎?」
   
「人才有多種,有領袖人才,有領兵之才,亦有造亂之才。並非人才,辦事皆對。歷史上之能者、巧者,得好結果的只十分之三,另十分之七都倒楣。中國講世界大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無論辦什麼事,辦事之前,先替大家想想,人家過得去,才算有良心。否則當時行得通,以權勢服人,過了就萬法無常。所以辦好事,光有才、有能是行不通的。記住!共事取人,要以公心為重。」
   
「可是,認人非易啊!」
   
「你們學佛一定要相信果報難逃,所言所行,不能害公家。平素人之有無公心,的確很難知曉,全在『事』發生時,才能看得出。你們也不必問誰知誰不知,各人行各人的正路,當好人的,要永遠好到底,不能變。私心滔滔的,則要改心,改心也是了一種分段生死。大家既學佛,各守本分,深信因果,辦實在事,積陰德,愈不著相,功德愈大。」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4/8/15 下午 08:51:55編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