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3)
----  蓮 池 大 師 ─ 戒殺吃素放生護生法語彙集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7689)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07/7/15 上午 04:25:40
--  蓮 池 大 師 ─ 戒殺吃素放生護生法語彙集

蓮 池 大 師 法 語

東 門 黃 犬

李斯臨刑,顧其子曰:「吾欲與汝復牽黃犬、臂蒼鷹,出上蔡東門逐狡兔,其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斯蓋悔今之富貴而死,不若昔之貧賤而生也。寧思兔逢鷹犬,不猶己之罹斧鉞乎?兔滅群,汝夷族,適相當耳。不知其罪而反羨之,至死不悟者,李斯之父子歟?!

螯 蠣 充 口

晉何胤謂:「[*]蟹就死,猶有知而可憫;至於車螯蚶蠣,眉目內缺,唇吻外緘,不榮不瘁,草木弗若,無聲無臭,瓦礫何異?固宜長充庖廚,永為口食。」噫!是何言歟?!此等雖無眉目唇吻、榮瘁聲臭,寧無形質運動乎?有形質而能運動者,皆有知也。汝不知其有知耳?況眉目等實無不具,特至微細,非凡目所見,而欲永為口食,胤之罪上通於天矣!

為 父 母 殺 生

錢塘金某者,齋戒虔篤。以疾卒,附一童子云:「善業日淺,未得往生淨土,今在陰界,然亦甚樂,去住自由。」一日呵其妻子云:「何故為吾墳墓事,殺雞為黍?今有吏隨我,稍不似前之自由矣!」子婦懷妊,因問之。則曰:「當生男無恙。過此復當生男,則母子雙逝。」予謹記之,以候應否。俄而生男。復妊,復生男,男隨斃,母亦隨斃。乃知一一語皆不謬。然則為父母殺生,孝子豈為之乎?

鹿 祀 求 名

士人有學成而久滯黌校者,禱於文昌:「設遂鄉科,當殺鹿以祀。」俄而中式。既酬願已,上春官,復許雙鹿,未及第而卒。噫!殺彼鹿,求己祿,於汝安乎?

養 老 書

有集養老書,日用服食,多炮炙生物。至於曰雀、曰雁、曰雉、曰鴛鴦、曰鹿、曰兔、曰駝、曰熊,多豪貴少年所未及染指者。先德有言:「饒君善將息,難與死魔爭。」胡為老不息心,反勤殺害,誤天下老人並其子弟俱陷地獄者,是書也。孔子曰:「老者安之。」定不教渠殺生為安。孟子曰:「七十食肉。」亦定不教渠遍食眾生肉也。作俑者其思之。

祀 神 不 用 牲

杭俗歲暮祀神,大則刲羊蒸豚,次則用豬首雞魚之屬。予未出家時,持不殺戒,乃易以蔬果;家人雖三尺童子無不愕然,以為必不可。予燃香秉燭,高聲白神云:「某甲奉戒不殺。殺生以祭,不惟某甲之過,亦非神之福。然此意某一人獨斷,其餘皆欲用牲,倘神不悅,凡有殃咎宜加予身;若濫無辜,非所謂聰明正直者。」家人猶為予危之。終歲合宅無恙,遂為例。

戒 殺

天地生物以供人食,如種種穀、種種果、種種蔬菜、種種水陸珍味。而人又以智巧餅之、餌之、鹽之、酢之、烹之、炮之,可謂千足萬足,何苦復將同有血氣、同有子母、同有知覺、覺痛覺癢、覺生覺死之物而殺食之,豈理也哉?尋常說:「只要心好,不在齋素。」嗟乎!戮其身而啖其肉,天下之言凶心、慘心、毒心、惡心,孰甚焉?好心當在何處?予昔作戒殺放生文勸世,而頗有翻刻此文,不下一二十本。善哉斯世,何幸猶有如是仁人君子在也!

湯 厄(四)

予見屠酤之肆,生置鱉鱔蝦蟹之屬於釜中,而以百沸湯烹之,則諭之曰:「彼眾生力弗汝敵,又微劣不能作聲耳!若力敵,則當如虎豹噉汝。若能作聲,冤號酸楚之聲,當震動大千世界。汝縱逃現報,而千萬劫中,彼諸眾生,不放汝在。汝試以一臂納沸湯中,少頃而出,則知之矣。」今不意此報乃我當之。因思自少至老,雖不作此業,而無量生來,既宿命未通,安保其不作也。乃不怨不尤,安意忍受,而益勤修其所未至。

齋 素

富貴人不能齋素,其故有二:一者耽芻豢之悅口,二者慮藜藿之損身。不知肉食蔬食,體之肥瘠或因之,而壽夭不與也。且鹿之壽最永於諸獸,而所食者草耳;虎食肉,而壽之長短於鹿,何如也?鹿不肉而壽,人何獨不然?雖然,有厄於病苦,心雖欲齋而力不副者,有制於所尊,心雖欲齋而勢弗克者,則姑行月齋、日齋及三淨肉,但堅持不殺可也。久之,宿習當自斷。

殺 罪

孔明藤甲之捷,燒諸洞蠻悉成煨燼,其言曰:「吾雖有功於國,損吾壽矣!」世人咸知殺人為罪矣,而於牛羊犬豕等日就庖廚,則恬然不知怪,寧思薄乎云爾,烏得無罪?禮云:「君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世人咸知殺畜之大者為罪矣,而於蝦蜆螺蛤等,一下筯以千百計,則恬然不之怪,寧思薄乎云爾,烏得無罪?噫!據含靈皆有佛性,則蟻與人一也,何厚薄之足云?如其貴欺賤、強陵弱,則人可殺而食也,亦何厚薄之足云?梵網稱「凡有命者不得故殺」,其旨深哉!

醮 事 謝 將 殺 生

道流作醮事竟,必謝將,大者殺羊豕,小者買見有三牲。其說曰:「酬將之護壇場也。不爾,且得罪。」嗟乎!昨日設箇齋,今朝宰六畜,一度造天堂,百度造地獄。其是之謂乎?夫將,其他吾不能知,只如雲長公之大義天植,王元帥之赤心忠良,彼豈以牲牢之謝介諸懷耶?相沿今古,道流中無一高行者止之,真可悲悼。如恐得罪於將,則近日一江湖無賴,以祈雨鎖械將身,而將不加禍,蓋不與小人較也;而區區為口腹故,反加禍於修功德之齋家也,有是理乎?敢以告夫明理之士君子。

戒 殺 延 壽

華亭趙某,詣清浦探親,舟行次,見一人立舟上,諦視則亡僕也。驚問之。答云:「見役冥司,今將追取三人耳。」問三人為誰?則曰:「一湖廣人,一即所探親也。」其第三人不答。又問:「得非趙某否?」曰:「然。」趙大駭。至所探親,則已聞室中哭聲矣。益駭甚,趣棹還舍。僕曰:「君且無怖,及夜吾不至,則免矣。」趙問何故?曰:「於路見有為君解者,以君合門戒殺也。」後夜果不至,趙竟無恙。今尚在,已十年矣。萬曆丙午七月記此。

醫 戒 殺 生

陶隱君取生物為藥,遂淹滯其上昇。夫殺生以滋口腹,誠為不可;損物命而全人命,宜若無罪焉。不知貴人賤畜,常情則然,而非諸佛菩薩平等之心也。殺一命,活一命,仁者不為,而況死生分定,未必其能活乎?則徒增冤報耳。抱病者熟思之,業醫者熟思之。

因 病 食 肉

有受佛戒,斷肉食,而忽罹病緣,為親友所強勸,已而遇俗醫又慫恿之,至有久茹齋者,一旦破毀。不思肉之力僅能肥身,不能延命,智者已必不為,又況膏粱子弟,或癯瘠如餒人,而蔾藿田夫,或充腴若富賈,則肥身且未,保如命何?菜食而病,教以食肉;肉食而病,復令何食?在病者以理自持而已。若其位處卑幼,上有尊人,勢分所臨,不可違逆者,食三淨肉可也,殺生而食不可也。

殺 生 人 世 大 惡

或問:「人所造惡,何者最大?」應之者曰:「劫盜也,忤逆也,教唆也。」予曰:「是則然,更有大焉,大莫大於殺生也。」或曰:「宰殺充庖,日用常事,何得名惡,而況最大?」噫!劫盜雖惡,意在得財,苟歡喜而與之,未必戕人之命;而殺生則剖腹剜心,肝腦鼎鑊矣!忤逆者,或棄不奉養,慢不恭敬,未必為阿闍楊廣之舉。況闍廣所害,一世父母;而經言有生之屬,或多夙世父母,殺生者自少至老,所殺無算,則害及多生父母矣!教唆者,惡積名彰,多遭察訪,漏網者稀;彼殺生者,誰得而詰之?則搆訟之害有分限,而殺生之害無終盡也。是故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間之大惡曰殺生。

殺 生 非 人 所 為

虎豹之食群獸也,鷹鸇之食群鳥也,鱧獺鶿鷺之食魚蝦等諸水族也,物類之無知則然;具人之形,稟人之性,乃殺諸眾生而食其肉,可乎?是人中之虎豹鷹鸇、鱧獺鶿鷺也!雖然,虎之害不及空飛,鱧之害不及陸走,人則上而天、下而淵、中而散殊於林麓田野者,釣戈網罟,百計取之無遺餘,是人之害甚於物也。孔子曰:「仁者,人也。」孟子曰:「仁,人心也。」人而不仁,是尚得為人乎?既名為人,必無殺生食肉之理矣!

蔬 食 上 賓

一貴人齒高而爵尊,有上賓至,留飯。賓意其盛饌也;則糲飯及菜羹一器而已,無兼味。賓大嘆服。今富家待客,烹炮煎炙羽毛鱗介等種種眾生,大非也。或難曰:「易言大烹以養聖賢者,何也?」噫!獨不聞二簋可用饗,亦易之明示乎?而僧家雖不宰殺,素饌多品,亦非所宜也。或又難:「盂蘭盆盡世甘美,以供賢聖僧者,何也?」噫!獨不聞貧母以殘汁奉辟支而感生天之福,亦內典之明示乎?在心不在物故也。

禁 屠

世人廣殺生命,以供朝夕,備宴賞,奉祭祀,皆謂理所當然。既其當然,則何為旱乾水溢而官禁屠宰,然後知屠宰之為非也?雖然,旱災而小霑,水災而少霽,已彘肩羊肘高懸市井矣!又杭俗祈禱觀音大士,必請至海會寺,而滿城宰殺,誠意何在?深可怪嘆!倘其時時戒殺,戶戶持齋,必能感召天和,雨暘時若,田禾豐穰,海宇清寧,葛天無懷之風再見于今日矣;奈何習俗相沿不可救也,哀哉!

畜 魚 鶴

世俗畜小金魚者飼以蟣蝦,畜鶴者飼以細魚。飼鶴則一食動以百計,飼金魚則一食動以千計,積日而月,積月而年,殺業無邊矣!夫養蠶也,孳生六畜也,為飽暖而造此殺業也;魚與鶴,供一翫視而已。嗟乎!是亦不可以已乎?

世 俗 許 願

世人祈求子嗣者,祈延壽命者,祈消疾病者,祈解災難者,祈取功名者,祈安家宅者,祈益資財者,如是等事,第一不可告許宰殺牲牢之願。此名惡願,有業無功,縱得遂心,美好一時,苦報在後。乃至許袍許旛,許造殿堂,許置供器,雖與上之葷祭不同,然大悲平等名佛,正直不偏名神,豈有因賄降福之理乎?縱得遂心,本人命所自致,非許願力也。據理而論,惟在廣作諸善耳。忠君孝親,憐貧愛老,救災恤苦,戒殺放生,種種陰騭,種種方便,隨力所能,皆力行之,善功所感,理必降祥。倘不遂心,則應歸之天命,委之宿緣,不怨不尤,彌加行善而無退悔。

人 不 宜 食 眾 生 肉

經言靴裘等物皆不應著,以其日與諸畜相親近也。夫此特著之身外,況食肉則入於身內乎!今人以犬豕牛羊鵝鴨魚鱉為食,終世不覺其非,何也?夫飲食入胃,遊溢精氣以歸於脾,其渣滓敗液出大小腸,而華腴乃滋培臟腑,增長肌肉,積而久之,舉身皆犬豕牛羊鵝鴨魚鱉之身也,父母所生之身,現生即異類矣,來生云乎哉?夫五穀為養,五菜為充,五果為助,內經語也,人之所食也亦既足矣,而奚以肉食為?既名曰人,不宜食肉。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07/7/15 上午 04:30:09
--  

蓮 池 大 師 戒 殺 文

世人食肉。咸謂理所應然。乃恣意殺生。廣積怨業。相習成俗。不自知覺。昔人有言。可為痛哭流涕長太息者是也。計其迷執。略有七條。開列如左。餘可例推云。

凡有知者必同體。人之食肉。是大怪事。然不以為怪者。良由家世襲而為常。鄰里比而成俗。習行既久。不覺其非。反以為是。又奚怪乎。今有殺人而食者。人必大駭而亟誅之。何也。不習行故也。此舉世習行而不覺其非。可為痛哭流涕長太息者是也。

一曰生日不宜殺生。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己身始誕之辰。乃父母垂亡之日也。是日也。正宜戒殺持齋。廣行善事。庶使先亡之考妣。早獲超昇。現在之樁萱。增延福壽。何得頓忘母難。殺害生靈。上貽累於親。下不利於己。此舉世習行而不覺其非。可為痛哭流涕長太息者一也。

唐太宗萬乘之主。生日尚不為樂。田舍翁多收十斛粟。乃賀客盈門。歡宴累日。不知其可也。今世有生日飯僧誦經。修諸善事者其賢乎哉。

二曰生子不宜殺生。凡人無子則悲。有子則喜。不思一切禽畜。亦各愛其子。慶我子生。令他子死。於心安乎。夫嬰孩始生。不為積福。而反殺生造業。亦太愚矣。此舉世習行而不覺其非。可為痛哭流涕長太息者二也。

一獵人暮夜大醉。視其幼子為獐。礪刃將殺之。妻泣諫不聽。竟剖其腹。出其腸。已而安寢。天明呼其子與其入市鬻獐肉。妻哭曰。昨汝所殺者子也。其人舉身自擲。五內崩裂。噫、人畜雖殊。愛子之心一也。安可殺乎。

三曰祭先不宜殺生。亡者忌辰。及春秋祭掃。俱當戒殺。以資冥福。殺生以祭。徒增業耳。夫八珍羅於前。安能起九泉之遺骨而使之食乎。無益而有害。智者不為矣。此舉世習行而不覺其非。可為痛哭流涕長太息者三也。

或曰。梁武帝以麵為犧牲。世譏其使祖宗不血食。噫、血食未必珍。蔬食未必惡。為人子者。貴乎慎修其身。而不覆宗祀。斯善矣。奚取於祀之必用血也。禴祭勝於殺牛。易垂明訓。牲養猶為不孝。聖有嘉謨。奚取於祀之必用血也。

四曰婚禮不宜殺生。世間婚禮。自問名納采以至成婚。殺生不知其幾。夫婚者生人之始也。生之始而行殺。理既逆矣。又婚禮吉禮也。吉日而用凶事。不亦慘乎。此舉世習行而不覺其非。可為痛哭流涕長太息者四也。

凡人結婚。必祝願夫妻偕老。爾願偕老。禽獸願先亡乎。嫁女之家。三日不息燭。思相離也。爾以相離為苦。禽獸以相離為樂乎。信乎婚之不宜殺矣。

五曰宴客不宜殺生。良辰美景。賢主佳賓。蔬食菜羹。不妨清致。何須廣殺生命。窮極肥甘。笙歌饜飫於杯盤。宰割怨號於砧几。嗟乎。有人心者能不悲乎。此舉世習行而不覺其非。可為痛哭流涕長太息者五也。

若知盤中之物。從砧几怨號中來。則以彼極苦為我極歡。雖食亦不下咽矣。可不悲乎。

六曰祈禳不宜殺生。世人有疾。殺生祀神。以祈福佑。不思己之祀神欲免死而求生也。殺他命而延我命。逆天悖理。莫甚於此矣。夫正直者為神。神其有私乎。命不可延而殺業具在。種種淫祀。亦復類是。此舉世習行而不覺其非。可為痛哭流涕長太息者六也。

藥師經云。殺種種眾生。解奏神明。呼諸魍魎。請乞福佑。欲冀延年。終不可得。所謂命不可延。殺業具在也。種種淫祀。如殺生求子。殺生求財。殺生求官等。縱得子得財得官。皆本人分定。非鬼神所為也。偶爾滿願。遽謂有靈。信之彌堅。行之愈篤。邪見熾然。莫可救療。悲夫。

七曰營生不宜殺生。世人為衣食故。或畋獵。或漁捕。或屠宰牛羊豬犬等。以資生計。而我觀不作此業者亦衣亦食。未必其凍餒而死也。殺生營生。神明所殛。以殺昌裕。百無一人。種地獄之深因。受來生之惡報。莫斯為甚。何苦而不別求生計乎。此舉世習行而不覺其非。可為痛哭流涕長太息者七也。

親見屠羊者垂死。而口作羊鳴。賣鱔者將亡。而頭如鱔囓。此二事近在鄰居。即非傳說。我勸世人。若無生計。寧丐食耳。造殺而生。不如忍饑而死也。吁可不戒哉。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07/7/15 上午 04:36:39
--  

蓮 池 大 師 放 生 文

蓋聞世間至重者生命,天下最慘者殺傷。

是故逢擒則奔,蟣蝨猶知避死。

將雨而徒,螻蟻尚且貪生。

何乃網於山、罟於淵,多方掩取。

曲而鉤、直而矢,百計搜羅。

使其膽落魂飛,母離子散。

或囚籠檻,則如處囹圄。

或被刀砧,則同臨剮戮。

憐兒之鹿,舐瘡痕而寸斷柔腸。

畏死之猿,望弓影而雙垂悲淚。

恃我強而凌彼弱,理恐非宜。

食他肉而補己身,心將安忍。

由是昊天垂憫,古聖行仁。

解網著於成湯,

畜魚興於子產。

聖哉流水,潤枯槁以囊泉。

悲矣釋迦,代危亡而割肉。

天台智者,鑿放生之池。

大樹仙人,護棲身之鳥。

贖鱗蟲而得度,壽禪師之遺愛猶存。

救龍子而傳方。孫真人之慈風未泯。

一活蟻也,

沙彌易短命為長年,書生易卑名為上第。

一放龜也,

毛寶以臨危而脫難,孔愉以微職而封侯。

屈師縱鯉於元村,壽增一紀。

隋侯濟蛇於齊野,珠報千金。

拯已溺之蠅,酒匠之死刑免矣。

捨將烹之鱉,廚婢之篤疾瘳焉。

貿死命於屠家,張提刑魂超天界。

易餘生於釣艇,李景文毒解丹砂。

孫良嗣解矰繳之危,卜葬而羽蟲交助。

潘縣令設江湖之禁,去任而水族悲號。

信老免愚民之牲,祥符甘雨。

曹溪守獵人之網,道播神州。

雀解銜環報恩,

狐能臨井授術。

乃至殘軀得命,垂白壁以聞經。

難地求生,現黃衣而入夢。

施皆有報,事匪無徵。

載在簡編,昭乎耳目。

普願隨所見物,發慈悲心。

捐不堅財,行方便事。

或恩周多命,則大積陰功。

若惠及一蟲,亦何非善事。

茍日增而月累,

自行廣而福崇。

慈滿人寰,

名通天府。

蕩空怨障,多祉萃於今生。

培積善根,餘慶及於他世。

儻更助稱佛號,加諷經文。

為其回向西方,

令彼永離惡道。

則存心愈大,植德彌深。

道業資之速成,蓮臺生其勝品矣。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07/7/15 上午 10:39:57
--  

蓮 池 大 師 放 生 文

蓋聞世間至重者生命,天下最慘者殺傷。

至重有二:一者、世人於金寶官爵妻子,以至己身,皆其所重。然不可得兼,則重之中必取其尤重者,是以為救己身,不吝金寶,為救己身,不惜官爵,為救己身,不顧妻子,故云至重。二者、凡厥有生,皆能作佛,則生為佛種,故云至重。最慘者,如捶打等,雖皆苦事;未至斷命,惟殺最慘!

是故逢擒則奔,蟣蝨猶知避死;

將雨而徒,螻蟻尚且貪生。

因命至重,為全命故;因殺至慘,為逃殺故。是以蟣蝨螻蟻皆知避死貪生,微命尚然,大者可知也!

何乃網於山、罟於淵,多方掩取;

曲而鉤、直而矢,百計搜羅。

一切眾生既皆避死貪生,何乃昧此良心,行諸毒事?網擒山獸,罟覓淵魚,俯水垂鉤,仰空發矢,以至於暗施陷穽,密設牢籠,百計多方,莫能盡舉,良可歎也!

使其膽落魂飛,母離子散。

如上網罟鉤矢,見之驚怖,則魂膽飛揚;中之喪亡,則母兒離散。如人遭亂世,兵火臨身,一何異乎?

或囚籠檻,則如處囹圄;

或被刀砧,則同臨剮戮。

幽繫之,則禁錮不異囹圄;宰割之,則痛苦同於剮戮。設以身處,當何如其為情也?

憐兒之鹿,舐瘡痕而寸斷柔腸;

畏死之猿,望弓影而雙垂悲淚。

憐兒之鹿者,許真君少時好畋獵,一日射中一鹿,鹿母為舐瘡痕,良久不活,鹿母亦死;真君剖其腹視之,腸寸寸斷,蓋為憐子死,悲傷過甚,至於斷腸,真君大恨。悔過,折弓矢,入山修道,後證仙品,拔宅飛昇。此證上文母子離散意。畏死之猿者,楚王與養由基出獵,遇猿,令射之。猿望見由基,即淚下,蓋猿臂柔捷,能接飛矢,由基神射,矢到之處,臂不及接,知其必死而悲也。此證上文魂膽飛揚意。

恃我強而凌彼弱,理恐非宜;

食他肉而補己身,心將安忍。

觀上二事,則知殺生甚所不應!且世人謂禽獸之肉人所應食,不知皆是強凌弱耳。不然,猛虎食人,亦將曰人之肉虎所應食乎。又世人謂蔬食者瘠,肉食者肥,為肥己身,不念他苦,人心安在哉?

由是昊天垂憫,古聖行仁。

由世迷故,殺氣動天,而天本好生,常示下民,下民不知,是以殺生太重,則雨暘不時,刀兵災起;人修善事,則年歲豐登,海宇寧謐,世人殺生,是逆天也。古之聖人,因此上順天心,下悲物命。行仁救濟事見下文。

解網著於成湯,

畜魚興於子產。

解網者,商王成湯出遇獵人布四面網,祝曰:「從天來者,從地來者,從四方來者,皆入吾網。」湯為解三面,止留其一,改祝曰:「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上者上,欲下者下,不用命者乃入吾網!」畜魚者,鄭大夫子產,人有饋之生魚者,子產不食,令校人畜之池中。觀此二事,則知放生非獨佛教,儒中君子無不奉行。

聖哉流水,潤枯槁以囊泉。

悲矣釋迦,代危亡而割肉。

囊泉者,《金光明經》流水長者子,出見十千遊魚,困涸水中,將欲危斃,用象囊水,傾注得全;復為說法,魚命過,皆生天上。割肉者,釋迦牟尼佛往昔為菩薩時,遇鷹逐鴿,鴿見菩薩,投身避難,鷹語菩薩:「爾欲救鴿,奈何令我饑餓而死。」菩薩問鷹:「汝須何食?」鷹答:「食肉。」菩薩割臂肉償之。鷹欲肉與鴿等,菩薩割肉,彌割彌輕,至肉將盡,不能等鴿。鷹問:「生悔恨否?」菩薩答言:「吾無一念悔恨,若此語不虛,當令吾肉生長如故。」立誓願已,身肉如故,鷹化天帝身,空中禮拜讚歎。

天台智者,鑿放生之池;

大樹仙人,護棲身之鳥。

鑿池者,天台智者大師,諱智顗,隋煬帝號為智者,曾鑿池勸人放生。又不但智者,古來多有此事,今西湖亦古放生池也;世遠人亡,時更法壞,漁火星飛於水面矣。悲夫!護鳥者,古有仙人,常坐一大樹下,思禪入定,有鳥棲其懷中,恐驚鳥故,跏趺不動,候鳥別棲,然後出定,慈物之心一至於是!

贖鱗蟲而得度,壽禪師之遺愛猶存;

救龍子而傳方。孫真人之慈風未泯。

贖鱗蟲者,永明大師,諱延壽,吳越王鎮杭,師為餘杭縣庫吏,屢以庫錢買魚蝦等物放之,後坐監守自盜,法當棄市,王頗知其放生也,諭行刑者觀其辭色以覆,師臨死地,面無戚容,人怪之,師曰:「吾於庫錢毫無私用,盡買放生命,莫知其數;今死,徑生西方極樂世界,不亦樂乎?」王聞而釋之。乃出家為僧,修禪禮懺,得無礙辯才。師涅槃後,有僧人入冥,見閻羅王時時出座禮一僧像,問之:則陽間永明壽禪師也,已生西方上品上生,王敬其德,故時禮耳。救龍子者,孫真人未得仙時,出遇村童擒一蛇,困憊將死,真人買放水中。後默坐間,一青衣來請,隨而赴之,至一公府,則世所謂水晶宮也,王者延置上座,曰:「小兒昨者出遊,非先生則幾死矣。」設宴畢,出種種珍寶為謝,真人辭不受曰:「吾聞龍宮多祕方,傳吾救世,賢於金玉多矣。」王遂出玉笈三十六方,真人由此醫術彌精,後證仙品。

一活蟻也,

沙彌易短命為長年,書生易卑名為上第。

一放龜也,

毛寶以臨危而脫難,孔愉以微職而封侯。

活蟻二事:一短命長年者,昔有沙彌侍一尊宿,尊宿知沙彌七日命盡,令還家省母,囑云:「七日當返。」欲其終於家也。七日返,師怪之,入三昧勘其事,乃還家時路見群蟻困水,作橋渡之,蟻得不死,由此高壽。二卑名上第者,宋郊宋祁兄弟也,俱應試,郊嘗見群蟻為水所浸,編竹橋渡之。時有胡僧覩其貌,驚曰:「公似曾活數百萬命者。」郊對:「貧儒何力致此。」僧云:「不然,凡有生者皆命也。」郊以活蟻對。僧云:「是已,公弟當大魁多士,然公亦不出弟下。」後唱名,祁果首選,朝廷謂不可以弟先兄,改祁第十,以郊為第一;始信僧言不妄云。放龜二事:一臨危脫難者,毛寶微時,路遇人攜一龜,買而放之。後為將,戰敗赴水,覺水中有物承足,遂得不溺;及登岸,則承足者前所放龜也。二微職封侯者,孔愉本一卑官,亦曾放龜,龜浮水中,頻回首望愉,然後長逝。後愉以功當侯,鑄印時,印上龜紐,其首回顧,毀而更鑄,鑄之數四,模直首偏,迴顧如舊,鑄者大怪,以告愉,愉忽憶放龜之時,龜首迴顧,恍然悟封侯者放龜之報也。

屈師縱鯉於元村,壽增一紀;

隋侯濟蛇於齊野,珠報千金。

縱鯉者,屈師於元村遇一赤鯉,買放之。後夢龍王延至宮中,謂曰:「君本壽盡,以君救龍,增壽一紀。」濟蛇者,隋侯者往齊國,路見一蛇,困於砂磧,首有血出,以杖挑放水中而去。後回至蛇所,蛇銜一珠向侯,侯意不敢取,夜夢腳踏一蛇,驚覺,乃得雙珠。

拯已溺之蠅,酒匠之死刑免矣;

捨將烹之鱉,廚婢之篤疾瘳焉。

拯蠅者,一酒匠見蒼蠅投酒甕,即取放乾地,以灰擁其體,水從灰拔,蠅命得活,如此日久,救蠅數多,後為盜通,無能自白,獄將成,主刑者援筆欲判決,蠅輒集筆尖,揮去復集,判之莫得,因疑其冤,詳問之,則誣也。呼盜一訊而服,遂得釋歸。噫!亦異矣哉!捨鼈者,程氏夫婦性嗜鼈,一日偶得巨鼈,囑婢修事,時暫外出。婢念手所殺鼈,不知其幾,今此巨鼈心欲釋之,吾甘受箠撻耳,遂放池中。主回索鼈,對以走失。遂遭痛打;後感疫疾將死,家人舁至水閣以俟盡命。夜忽有物從池中出,身負濕泥塗於婢身,熱得涼解,疾乃甦愈。主怪不死,詰之,具以實對,主不信;至夜潛窺,則向所失鼈也,闔門驚歎,永不食鼈!

貿死命於屠家,張提刑魂超天界;

易餘生於釣艇,李景文毒解丹砂。

貿命屠家者,張提刑常詣屠肆,以錢贖物放之。後臨終時,語家人言:「吾以放生,積德深厚,今天宮來迎,當上生矣。」安然而逝。易生釣艇者,李景文常就漁人貨其所獲,仍放水中。景文素好服食,常火煉丹砂餌之,積熱成疾,疽發於背,藥莫能療,昏寐之中,似有群魚濡沫其毒,清涼快人,疾遂得瘥。亦鼈報廚婢之類也。

孫良嗣解矰繳之危,卜葬而羽蟲交助;

潘縣令設江湖之禁,去任而水族悲號。

解矰繳之危者,孫良嗣遇禽鳥被獲,輒買縱之。後死欲葬,貧莫能措,有鳥數百,銜泥疊疊,觀者驚歎,以為慈感所致。設江湖之禁者,縣令潘公,禁百姓不得入江湖捕魚,犯者加罪。後去任,水中大作號呼之聲,如喪考妣,人共聞之,莫不歎異!

信老免愚民之牲,祥符甘雨;

曹溪守獵人之網,道播神州。

免牲者,信大師遇時亢旱,民殺牲請雨,師憫其愚,謂曰:「汝能去牲勿用,吾為汝請。」民允之,師乃精誠以禱,甘雨驟降,遠近多感化者!守網者,六祖既佩黃梅心印,以俗服隱於獵人,獵人令守網,祖瞰其亡也,獐兔之類,可放者輒放之,如是一十六年;後坐曹溪道場,廣度群品,燈分五宗,澤垂萬世焉。

雀解銜環報恩;

狐能臨井授術。

雀銜環者,楊寶幼時,見黃雀為梟搏墜地,復為螻蟻所困,取而畜諸筒中,給以黃花,痊乃放去。夜夢黃衣童子拜謝,贈玉環四枚曰:「我王母使者,荷君濟命,願君子孫潔白,位列三公,亦如此環矣。」後四世貴顯。

乃至殘軀得命,垂白壁以聞經;

難地求生,現黃衣而入夢。

白壁聞經者,予掛搭一庵,有人擒蜈蚣數條,以竹弓弓其首尾,予贖放之,餘俱半死,惟一全活,急走而去。後共一友夜坐,壁有蜈蚣焉,以木尺從旁極力敲振,驅之使去,竟不去,予曰:「昔所放得非爾耶?爾其來謝予耶?果爾,吾當為爾說法,爾諦聽毋動。」乃告之曰:「一切有情,惟心所造,心狠者化為虎狼,心毒者化為蛇蝎,爾除毒心,此形可脫也!」言畢令去,則不待驅逐,徐徐出窗外,友人在座驚歎希有,時隆慶四年事也。黃衣入夢者,杭州湖墅干氏者,有鄰家被盜,女送鱔魚十尾,為母問安,畜甕中,忘之矣。一夕夢黃衣尖帽者十人,長跪乞命,覺而疑之,卜諸術人,曰:「當有生求放耳。」徧索室內,則甕有巨鱔,在焉,數之正十,大驚,放之,時萬曆九年事也。

施皆有報,事匪無徵。

諸放生者,或增福祿,或延壽算,或免急難,或起沈疴,或生天堂,或證道果,隨施獲報,皆有徵據;然作善致祥,道人之心豈望報乎?不望報而報自至,因果必然,辭之亦不可得耳。放生者宜知之!

載在簡編,昭乎耳目。

明有徵也,如上所錄:遠則載在簡編,有典有據;近則昭乎耳目,共見共聞。考古驗今,定非虛謬。

普願隨所見物,發慈悲心,

捐不堅財,行方便事。

此下普勸世人隨所見生命發慈悲心,由是捐捨世財,作斯方便。財不堅者,謂水得漂,火得焚,官得取,盜得劫,危脆無常,非堅物也。捐此作福,所謂以不堅財易堅財也。若無財者,只發慈悲心亦是福德。或勸他人放生,或見人放生,讚歎隨喜,增其善念,亦是福德。

或恩周多命,則大積陰功;

若惠及一蟲,亦何非善事。

有力者恩周多命,固陰功也;無力者惠及一蟲,亦善事也。毋曰小善無益而勿為也。世有不明此理者,必擇身細數多之生方肯買放,路遇大生,目視而過,此則惟貪自己之福,非憫眾生之苦也,其福甚少,戒之戒之!

茍日增而月累,

自行廣而福崇。

善無大小,惟貴久長,日日增之,月月累之,善多則行廣,行廣則福崇矣。

慈滿人寰,

名通天府。

慈功久積,徧滿寰區,人情既孚,天心必眷。或謂穹蒼渺邈,何得相通?不知天王以六齋之日巡狩人間,有善必知,無惡不察。又人行十善則天勝,人行十惡則修羅勝,故天帝時時欲人為善,一人為善,飛天神王報達天京,經有明文,非臆說也!

蕩空怨障,多祉萃於今生;

培漬善根,餘慶及於他世。

放而不殺,與物無冤,非惟安樂今生,以此善根,當來之世,長壽永福,乃至成佛,萬類有情,傾心歸附,皆餘慶也。

儻更助稱佛號,加諷經文。

遇生能放,雖是善功,但濟色身,未資慧命,更當稱揚阿彌陀佛萬德洪名,諷誦大乘諸品經典。

為其回向西方,

令彼永離惡道。

念佛功德,願諸生命盡此報身,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蓮華化生,入不退地,永離惡道,長息苦輪。惡道者,六道之中,三道為惡,地獄、餓鬼、畜生是也。

則存心愈大,植德彌深;

見苦放生,所存者善心也,今則是大菩提心矣,故云愈大。放生得福,所植者世間之德也,今則是出世之德矣,故云彌深。

道業資之速成,蓮臺生其勝品矣。

心大德深,其事何驗?盡利他者菩薩之行也。以此行門助修道業,譬如船得順風,必能速到涅槃彼岸矣。淨業三福,慈心不殺實居其一,今能不殺,又放其生,既能放生,又以法濟令生淨土,如是用心,報滿之時,九品蓮臺高步無疑矣!普勸世人,幸勿以我德薄人微而不信其語也!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07/7/15 上午 11:05:05
--  

題 殺 生 炯 戒

 

雞之育其雛也,鷹隼下於空,則奮翼而號呼以護其子。今人愛子亦然。乃日俟其雛之肥以腯也而殺食之,可乎?雞特力不能敵人,而恨可知矣。況復食雞之不足而食鵝鴨,食鵝鴨之不足而食及於飛空之雀鴿,人生食止一飽,何無厭一至於是,悲夫!

 

 

虎食群獸,人共惡而捕之戮之,然虎有經旬月而不得一獸之食者;人烹宰無虛日,牛羊犬豕麂鹿獐兔之類不知其幾也,人之當捕而戮也甚於虎矣。悲夫!

 

   

人自謂應食肉,不知彼此相食者,皆強陵弱也。故虎強於人則食人,然虎有時為人所食,猶迭相勝負也。誰有能食龍者?弱之肉,強之食,甯不信然。是故龍不可陵也,魚可陵也而食之,鰍也、鱔也、鰻也、螺蛤蝦蟹龜鼈也,可陵也而食之,蓋與螳螂食蟬,雀食螳螂等耳。人也而甘心乎螳螂。悲夫!

 

 

蜂蟻之勿殺易矣,蠶則為用甚大,自古及今莫之能廢也,如之何?噫!夏之衣可葛也,冬之衣可花也,冕可麻袍可布也,蠶奈何其不可廢也?羅綺嚴身,蓋祇取其華飾耳,不羅綺固無害,而乃納百千萬億生靈於鑊湯之中,抽其腸肚以為吾嚴身之具,忍乎哉!或又曰:蜂蟻之勿殺宜矣,蚊蝨咂我,如之何?噫!蚊可帳而避也,蝨可放也,奈何蚊蝨之必不可貸也?悲夫!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07/7/16 上午 01:34:43
--  

普 勸 戒 殺 放 生

人人愛命,物物貪生,何得殺彼形軀,充己口食?或利刃剖腹,或尖刀刺心,或剝皮刮鱗,或斷喉劈殼,或滾湯活煮鼈鱔,或鹽酒生醃蟹蝦,可憐大痛無伸,極苦難忍,造此彌天惡業,結成萬世深讎。一日無常,即墮地獄,鑊湯爐炭,劍樹刀山,受罪畢時,仍作畜類。冤冤對報,命命填還。還畢為人,多病壽夭,或死蛇虎,或死刀兵,或死官刑,或死毒藥,皆殺生所感也!我今泣血稽顙,哀告世人:不敢逼你喫齋,且先勸你戒殺!戒殺之家,善神守護,災橫消除,壽算緜長,子孫賢孝,吉祥種種,難可具陳。若更能隨力放生,加持念佛,不但增崇福德,必當隨願往生,永脫輪迴,入不退地!諸仁者!有緣遇此,便請回心,決志受持,莫生疑悔!如不能行,即以轉施他人,亦復功德無量。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07/7/16 上午 02:08:46
--  

示沈少宗伯薦夭求子

() 薦 夭

凡人生子夭亡,哭之則踰喪考妣,思之則痛絕肝腸,乃多為誦經禮懺以資冥路,善矣!然誦經要體佛心,禮懺要明己過。佛心者,大慈悲是;己過者,造殺業是。不行慈悲,不斷殺業,經懺雖多,功德亦少。略開二事於左,願力行之!

一、佛制五戒,首重殺生。又云「前世多殺生,今報夭折苦。」為父母者,當取亡兒平日所有衣服莊飾玩好之物,變賣作銀,買放生命,以贖其殺業;庶俾今魂不墮三途,來生得獲長壽!

二、凡人生子,三朝,滿月,百日,週歲,往往取諸眾生宰殺烹炮,陳設宴會,此雖殺由父母,與兒無干,而事起有因,罪亦難免!念亡兒者,永斷殺業;庶俾今魂不墮三途,來生得獲長壽!

復有二事當戒:

一、小兒每有擒捉蠅蚋螟蠓之類,或投之蟻聚,或擲之珠網,孩幼無知,以資戲樂;父母喜而不禁,乃至傷害種種微細蟲豸,難以盡言,皆夭命因,不可不戒!

    二、孩子無知,或罵父母,或罵尊長;父母喜而不禁,雖屬戲掉,皆夭命因,不可不戒!

 

() 求 子

凡人求子,或許神福或作佛事。神福殺生,理甚乖謬,不必言矣。佛事則如前誦經禮懺,及造佛造殿上旛上袍齋僧布施等事,然佛大慈悲,只是要人為善,若但作如上福德而不為善,則雖多費錢帛,未必能滿所求!略開二事於後,願力行之!

一、慈受深禪師擬寒山詩云:「老翁死卻兒,晝夜搥胸哭,痛心徹骨髓,叫云我孤獨!何不返思量,恣啖豬羊肉,羊豈不思兒?豬亦有眷屬!」然則殺他子求己子,於理順乎?於心安乎?永斷殺業,必生好子!

    二、馮商命該無子,以還妾一事,天送三元,故知無子不必他求,但自廣修陰德,積德深厚,必生好子!